第一篇: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对称说课稿1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
(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二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对称既是数学概念,又是美学常用的概念。现实生活中,如在建筑物、动物、植物、艺术品和各种包装的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对称美。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已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2.自然界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很多,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感性基础。
3.三年级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序地开展讨论,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感受美探索美的规律的过程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对称轴的含义,并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在探究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美。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经历与他人合作探究、合作创作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收集与轴对称有关的各种信息,并制成课件。以小组为单位给学生打印轴对称图形,每个小组准备剪刀1把、彩纸。
五、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六、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认知活动的规律、学生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采用情境教学法。
学法:采用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通过学生具体实践、操作、讨论、验证、总结、归纳等学习活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验证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针对本课内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受美。
我们中国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我们的园林建筑,脸谱,风筝,杂技等等都是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吗?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到热闹的民俗节上去看一看吧。学生欣赏民俗节上的图片。
当学生欣赏后,教师紧接着跟学生说:“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它们的美有着共同之处,你们想知道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美丽的图形,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板书课题对称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探究美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验一验
根据学生欣赏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这一环节教师应注意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参与活动或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
学生讨论后,请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答案可能是:左右两边一样、对折后两边重合„„)根据学生的答案,有选择性的进行板书(板书:重合 对称)
在这里还有一个特殊的例子(水杯),让学生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全部重合,也就是完全重合,并板书。
活动二:画一画
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可能回答:这条折痕把图形正好分成两半,这条折痕是图形的中中间„„,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板书:对称轴)教师演示对称轴的画法后,让学生自己画出手中图片的对称轴。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课件展示。
总结: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 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活动三:找一找 做一做
找一找:让学生通过找一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做一做:设计的是让学生做出一个是轴对称图形的动作。然后教师展示生活中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主要包括:动物、建筑物、饰品、标志等)。
活动四:剪一剪
学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们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用剪刀、彩纸创作一幅作品,提醒学生制作时注意安全。
学生创作后,可将作品展示,并进行简单的学生自评、互评。
活动五:试一试
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小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三)拓宽应用 活动六:练一练
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设计了很多习题,可根据时间进行把握,如果时间充分可多练习。
最后设计了一个知识拓展: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与对称相关的内容。
(四)学生谈收获。
第二篇:2015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本次三年级数学第一、二单元试卷检测学生对计算和对称的掌握,所考内容比较基础。从试卷的得分情况看,本班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后进生特别多。
主要存在问题:。主要问题是审题做题不仔细,没有把所有正确答案找出来。还有部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很差,无法完成有一点难度的题目
一、基本练习
1、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做得不是十分理想,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审题也不够仔细。如:“重合和轴对称”字不会写,第7小题,商是两位数,最高位最大填什么,没有考虑到最大。0除以任何数都得0.都判断错了。
二、实际操作
1.京剧脸谱的对称选择失误。没有看清楚题。
2.镜子中的对称弄不明白,错误多。只知道是镜中影像是反的,但是也应是对称的。
三、解决问题
第三小题混合运算计算结果错误。
通过对这张试卷的总结,学生还是计算错得多,习惯不好总有丢得数、抄错数、不审题现象,需要引起注意,运用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再灵活些。
在此基础上需要几方面的加强: 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教师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培养,一方面要注意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读题、审题、验算等方法。
3、加强解决问题方面题型的训练,多做较各种要求思维灵活的题目。
第三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对称》说课稿
轴对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
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与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建立了有关几何图形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图形的对称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对称的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对称的方法以及学会分辨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对称现象。能辨认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对称现象的探究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
二、说教法
实践操作法: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数学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而生动的思维活动。因此,本节课在设计运用电子白板中的部分功能,并让学生动手撕一撕、辨一辨、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多依赖直观这样一个矛盾,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说学法
情景学习法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让学生从身边事例出发,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小组合作法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能用数学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在合作中探索、发现和发展使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生活实践,所以在开始的时候出示游乐场主题图动画,利用电子白板中的聚光灯分别找出游乐场中每项游乐设施,再用放大镜功能进行放大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揭示对称现象。并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玩”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探究新知,感受体验
在此环节出示树叶、蝴蝶、天安门城楼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时。利用电子白板中的窗口播放器演示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过程。在学生形成初步感知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应用反馈,巩固新知
紧接着动手操作,剪一件上衣。利用电子白板中的窗口播放器演示剪上衣过程,让学生跟着剪一剪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再让学剪其他图形。将学生剪出来的对称图形在电子白板中的展台进行展示,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像上面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间的那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再利用电子白板中的笔和工具中的格尺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提高训练,具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课本29页做一做和练习七第一题。找出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在用白板中的展台进行汇报检测新知,查缺补漏。
5、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所学的的知识,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图形。
五、说板书设计、对称
沿一条直线对折
物体或图形:(对称轴、虚线)轴对称图形
左右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六、说评价与反思
《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分理解教材,挖掘创造使用教材。教学过程中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电子白板中的功能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采取“折一折,撕一撕,辨一辨、剪一剪”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的能力。
不足1、《轴对称图形》一课,就教材特点来说,很容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本节课有点欠缺,就是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对折后完全重合)强调的不够。
2.探究新知的教学环节有点零乱,应做适当的调整。
第四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对称 》说课稿
《认识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教育部审定2013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一课时“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内容,第28、29页及练习七。
(二)说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这是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是图形运动方式之一。本节课则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这是学生要求在第一学段学习的内容。对此,学生在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的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在这节课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空间观念。
二、说教学目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儿童心理特征,本节课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直观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对称现象,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判断生活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四、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鉴于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以及《标准(2011)》的要求,教学时应注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帮助学生认识对称现象,再过渡到数学上的轴对称图形,体现数学的学科特征。同时,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生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应多次加以利用。因此,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为: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辩一辩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感知并掌握对称的特征。
五、说教学流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研究对称;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内化对称。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认识对称。
首先创设情境,参观“对称王国”,导入新知。课件演示对称图片,让学生感受对称美,并引导他们去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
师: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安排小组讨论并汇报,老师适时点拨。预设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很直观地感知出这些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能说出“左右一样”“两边一样”等等的话语,从而认识对称现象。
师:你猜猜对折后会发生什么情况?(演示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图形两边是完全一样的,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两边一样的图形,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板书课题:对称)
然后,即时做判断题数学书第29页做一做,帮助学生内化知识,从直观观察作出判断,进一步掌握对称的特点:两边一样,能完全重合中。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这些都是对称的,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老师也提供素村,如民间艺术剪纸,美丽的建筑物,神奇的大自然等欣赏生活中的对称。(欣赏片配有音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对称的美,丰富学生的视野,同时与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对称做了一个呼应,将抽象的语言相信变为直观的事物欣赏)
第二个环节:动手实践,研究对称。
例1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我通过示范剪纸及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的:首先,使学生明确对折后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为保证操作的有效性,我会通过合适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其教学目的。
第一,向学生提出任务: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师提问:怎样才能使图形左右形状一样?学生同位讨论,并汇报(对折)。师问“为什么要对折纸?”预设学生会说因为对折再剪,两边才会一样,使学生体会到是为了使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对折了,剪出来的两部分是同样的,能完全重合。
第二,学生动手实践,教师适时指导。
第三,展示学生作品,认识对称轴。
师:老师展示的这些作品,虽然形状、大小不同,但是它们有一点相同之处,你发现了吗?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会说有一条折痕。师又以“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对折,再剪出来的图形都是对称的,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这条折痕就叫作对对称轴。教师指导学生在剪出来的图形上描出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完善板书)
在通过展示→观察→讨论,抽象归纳出这些图形都要沿着中间的直线对折,图形两边比起来是完全一样的,而我则引导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概念。
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和动口归纳,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第三个环节:学以致用,内化对称。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础练习。
首先,我出示直观判断题,即数学书第33页练习七第一题和第二题。通过直接观察,判断,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认识。
师:既然数字图案中有轴对称图形,那请你想一想,在英文字母图案中,又有没有轴对称的英文字母呢?请你说一说。
这两题是巩固轴对称图形的基本习题,都采用学生熟悉的素材,既可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可以开阔学生眼界,联想到生活中有很多的对称现象。
然后,出示数学书第36页第13题“猜图形”,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验,想象出完整的图形,作出正确的猜想民。
第二层,综合练习。
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上,完成数学书第33页第3题,些题借助剪出的图形和剪剩的材料,让学生依托想象解决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师:老师这还有一些剪纸,但剪下来的图形和剪剩下的纸边并不对应(出示课件),你能猜出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的纸上剪下来的吗?
第三层,拓展练习。
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意在让学生明白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对称轴也不同;同一个轴对称图形能有多条对称轴。
师:(出示长方形纸片)它是对称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观察是一种好方法。除了观察,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进一步来验证?(对折)请大家拿出长方形的卡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
1.同桌合作动手完成并交流
2.学生代表演示
师:对!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课件显示对称轴)
提问: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呢?圆呢?用对折的方法找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对称轴。
3.学生动手折纸后全班演示,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逐个演示操作过程。重点指导圆,并启发学生说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课件显示)
5.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能在一个对称图形里面找出不同的对称轴。不同的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数量也不同。有的只有一条,有的有两条,有的有无数条。
在拓展部分,让学生动手折一折,依次折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对称轴,这部分知识是本课的难点,通过边实践、边汇报,让学生得出结论。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
六、说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两边一样,能完全重合学生作品展示
对称轴:折痕(虚线)
第五篇:苏教版数学下册三年级第二单元
01
02
一、填空。
1、千米、米、分米、厘米这些都是()单位;吨、千克、克这些都是()单位。
2、100米的40倍是()千米;()米是6分米的5倍。
3、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跑()圈正好是1千米。
4、二块砖重5千克,200块砖重()千克,()块砖重1吨。
5、一头牛重500千克,一辆载重是4吨的卡车一次能运()头牛。
6、白绳长28米,红绳是白绳的15倍还多13米,红绳长()米。
7、一个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30千克,那么一季度节约用水()千克。前十月节约用水()吨。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9、2吨=()千克
2千克=()克
5000千克=()吨
600厘米=()米
8000米=()千米
3米=()分米=()厘米
二、判断。
1、妈妈买回一个重2吨的西瓜。()
2、小芳号称“飞毛腿”,她每分钟能跑14千米。()
3、2千克铁比2千克棉花重。()
4、一只梁龙(一种恐龙)大约长20米,体重约45千克。()5、5个200千克是1吨。()
三、选择。
1、小明的食指长约48()。
A.分米
B.厘米
C.毫米
2、王老师的体重约是50()。
A.克
B.千克
C.吨3、8吨-640千克=()千克。
A.8640
B.7360
C.1604、张阿姨乘车2小时行150()。
A.分米
B.米
C.千米
5、水果店第一次运进水果4吨,第二次有运进了2000千克,两次一共运()。
A.2004千克
B.6吨
C.42吨
四、连一连,看它们有多快?
五、排一排。
1、按从轻到重的顺序排列。
3千克
3030千克
300千克
3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千米
2厘米
1500毫米
6000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解决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桌布,长15分米,宽10分米,在它的四周缝一圈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2、李明在200米的直道上跑了5个来回,他跑了多少千米?
3、货场有煤450吨,已经运出6次,还剩6吨没运,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4、一根电线长1千米,王师傅用了3天,每天用去了200米。后来张师傅又用了200米,这根线还剩多少米?
5、一辆卡车一次能运10桶油,每桶油重200千克,运120吨油需要运多少次?
6、一块正方形手帕,在它四周缝了一圈花边,花边长80厘米,这块手帕的边长是多少?
7、工地上运来1吨水泥,第一次用了350千克,第二次用了4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8、如果每人每月回收4千克废纸,那么一个班50人10个月能回收多少吨废纸?如果按1吨废纸生产再生纸800千克来计算,那么这些废纸能生产再生纸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一、1、长度;质量2、4;33、54、1000;2005、86、4337、120;0.38、克;千克;千米;千米;米;吨9、2000;2000;5;6;8;30;30010、<;=;=;=;>;<
二、××××√
三、CBBCB四、五、1、3千克<300千克<3吨<3030千克2、6000千米>5千米>1500毫米>2厘米
六、1、50分米2、2千米3、74吨4、200米5、60次6、20厘米7、250千克8、2吨;160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