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刘力萍[小编推荐]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幼儿泥塑活动,是长期以来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不仅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教育,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是很有必要的。经过不断地研究、实践,我在引导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和进行泥塑活动的创作中,采取了一些方法策略。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开展好泥塑活动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指导策略、兴趣、经验、创造力 作者姓名:刘力萍 工作单位:集贤里幼儿园
泥塑是我国古朴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仍被许多人所珍爱。其魅力就在于它的可塑性强、想像空间大、艺术成分高。幼儿园中的泥塑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在幼儿泥塑过程中不仅能训练他们的视觉、触觉和动觉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不仅如此,幼儿还可以通过泥塑这一活动形式,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育。他们可以从泥土中得到坚硬、松散、粘湿、柔软、可捏塑等感觉,可以尽兴地拍打、抓握、扔摔胶泥以宣泄自己的情感。当幼儿用自己的手掌和各个手指进行器具的捏制时,器壁的薄厚和器形的变化都要凭借感觉来控制,这种感觉的寻找与获得,是其他活动中不常有的。培养幼儿敏感的触觉能力就是培养其动手能力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粘土价格低廉,安全环保,因此,让幼儿使用来自大自然的泥土,对他们在心理上的材质反应更是其他造型材料所无法比拟的。粘土让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随心所欲,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尝试着各种方法塑造各种形象,在此过程中专注和探索的精神自然得到发展。
经过实践,大家都发现泥塑活动是带动幼儿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教育活动之一,它融合了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幼儿通过捏泥发展了手臂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学会了分析物体的特性及实物与作品之间的比例关系;通过欣赏和评价作品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泥塑作品除了可以长期保留之外,让人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它还纪录了幼儿每个阶段的的进步,使幼儿成功经验得以显示。这样幼儿参加泥塑活动兴趣也越来越浓。也正因为泥塑活动蕴涵的广泛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泥塑活动在幼儿园里正被广泛开展起来。那么,怎样才能开展好泥塑活动呢?下面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泥塑活动中的方法和过程
(一)、活动前期的摔泥
泥的柔韧性和作品的结实程度取决于泥的成熟程度,要把泥反复摔打,使其具有柔韧性,一直到不管用手怎么摸泥都不沾手,这时候泥才叫真正摔熟了,可以用来塑造了。为了让作品更结实,建议在塑造前往熟泥里掺少许棉花,这样泥里像连着筋一样,作品会更结实,不会出现裂纹。作品还能长时间的保留。
(二)、简单的泥塑活动
让幼儿充分地玩泥,认识泥的特性,培养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通过操作幼儿感知到泥是软软的可以变形,而且泥的可塑性很强,既可以做成方形,还可以团成圆球,既可以捏小动物,还可以捏一些各种动作的人物等。在这个环节里教师应该注意是,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应让幼儿享受到成功的体验。让幼儿自由塑造,而且教师要为幼儿保留他们捏的成型和不成型的作品,并以欣赏的眼光充分肯定幼儿的做法,保持幼儿泥塑的积极性。
(三)、教给幼儿技能,恰当使用辅助材料
幼儿有了一定的兴趣,愿意塑造,但是独自捏不出来,这时教师要教幼儿一些技能,例如镶嵌、融合、连接、粘贴等方法,小班幼儿还要加强团、搓、揉等技能练习。小、中幼儿在技能上还不太成熟,还不能完全用泥来充分表达作品,在个别作品需要特别处理时,还需要借助一些东西,我们称之为辅助材料。如连接细长的部位,我们通常用牙签,作品表面出裂纹时,我们要用水来融合,用光滑的塑料片拍打作品表面,增加光滑度。辅助材料多种多样,起到了丰富主题的作用。另外我们还为幼儿准备了泥塑专用的工具。
(四)、晾干作品,打磨、上色,美化作品
作品捏完并不意味着整个过程的完成,湿的作品无法上色,要经过自然风干,不能高温烘烤,也不能在强烈的风中吹。在自然状态下晾大致两到三天就可以了。如果作品表面粗糙,影响美观,可以用最细的砂纸轻轻地打磨,打磨完的作品像石头一样光滑。下一步开始上色,上色时用一般毛笔蘸普通的广告色就可以了,彩色上完以后,作品最外层上一层清漆或用蛋清代替,这样作品可以长期保留。
二、泥塑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给幼儿创设宽松、适宜的教育环境。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蒙台梭力曾大力提倡环境带给孩子的教育作用。也有许多教育家都说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所以,教师为幼儿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非常重要,在物质上要为幼儿提供欣赏的机会,组织幼儿多欣赏一些艺术性强的泥塑作品和图画,让幼儿享受艺术的熏陶。同时为幼儿投放各种各样的与塑造有关的材料,让幼儿有所选择,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幼儿往往因为材料的多种多样而去选择泥塑活动。在充分的物质准备的基础上,精神上也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空间。教师从心理上应该以一颗很放松的心来对待孩子们,不要给他们施加各种压力,不想方设法地让孩子去捏你所想的东西,而应是边看边教边融入边体会边引导。那孩子呢?也要做到四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手、眼、脑、嘴。充分的展开自己的大脑去想自己想要的形象让他们用眼睛随意观察他们感兴趣的东西、事物,与伙伴们进行无拘无束的体验交流,并用自己的小手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创造。而且要求教师不论作品成败都要用赏识的教育来肯定孩子的创造中所蕴涵的价值,使他们在获得经验的同时更加有创作的欲望和热情。
(二)、取材于幼儿身边的事物,激发幼儿兴趣。
要使幼儿积极参加活动,保持他们的兴趣是关键。因此泥塑活动选题很重要,选取一些幼儿熟悉的事物、幼儿了解的、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幼儿才会感兴趣。比如,小班幼儿刚来幼儿园,对这里的一切都会感到既陌生又新鲜,所以小班幼儿对泥塑活动也有很强的兴趣,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先让他们认识泥的特点,让幼儿充分接触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这时孩子们当然不会捏出像样的作品,那么教师就要帮助他们确定一个主题,如“母鸡生蛋”,让幼儿练习捏鸡蛋,培养幼儿团圆球的技能,教师可以在活动室布置出关于这个主体的互动墙饰,还可以给幼儿提供一些图片或实际的东西——鸡蛋。重要的是要有教师的范例以及当场的示范,同时给幼儿创设一个游戏情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中来。教师可以游戏的口吻提出问题情境,“母鸡妈妈真能干,每天都生蛋,”这时教师备好的母鸡摆出来,然后再给幼儿示范团鸡蛋的方法边说:“团个鸡蛋圆又圆,哎呀,鸡蛋太少了,谁帮母鸡团点鸡蛋呢?”这时孩子们兴趣达到了最高点,下一步教师在技能上给幼儿充分指导,同时鼓励幼儿大胆塑造在第一次泥塑活动中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作品出现,要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幼儿才会保持兴趣,期待着下一次泥塑活动。中班幼儿在掌握必要的技能的基础上,可以尝试捏一些小动物。孩子们都喜欢小动物,而且有的家庭还养了小动物,他们比较了解小动物,愿意和小动物接触,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然后进行塑造。大班幼儿就要适当增加难度,捏一些他们周围的人和事,围绕主题进行塑造。比如“大家来做操”、“放风筝”主题,还有结合故事教学,捏一些“小熊请客”、“金鸡冠的公鸡”等主题。利用幼儿熟悉的事物进行塑造会有效地促进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三)、多方面多角度地丰富幼儿经验
泥塑活动属于创造性的活动,要具备技能和生活两方面的经验创造出精美的泥塑作品。创作需要灵感,那么灵感又需要什么呢?需要生活中的点滴的积累。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为幼儿不断渗透关于泥塑方面的知识,为幼儿的塑造提供经验支持。下面从两方面进行介绍:
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 泥塑作品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缺乏对事物的认知谈塑造,那么作品也是死的,空洞的。在塑造之前要让孩子去欣赏体会相关事物,比如中班幼儿塑造小动物,孩子们都喜欢小动物,那就让孩子们和小动物来个亲密接触,和小狗、小猫做游戏,让幼儿体会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性格特征,让幼儿和小动物进行情感交流,还可以把幼儿的游戏拍摄下来,然后。组织幼儿一起看录象,回忆和分析小动物的动作和眼神,让幼儿充分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内心感受和体验,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功能,同时教师给与有效的指导和提示。教师要有较强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幼儿的进步和不足,为幼儿提出指导性的建议。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指导幼儿的作品要有个性,神似而不是形似。如果幼儿塑造时有困难,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再次观察小动物。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更加深刻,那么再次塑造的作品表达得也会更加深刻。增强幼儿对事物认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塑造时有了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就知道从哪个地方入手、塑造什么样的小动物使泥塑活动充满兴趣性。例如:我们塑造动物或人物时,总要塑造出动作,为了是作品更形象,教师为幼儿制作活动的动物或人物卡片,让幼儿结合自己动作分析每个骨骼关节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塑造不同动作的动物和人物有了很大提高。我们把过去只追求作品的形似转变为追求作品的神似,主张让作品也活起来。经过不断地努力慢慢的很多孩子的作品逐渐的“活了”起来。
2、教师从技能上为幼儿提供支持
幼儿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还是不够的,塑造是需要技能的。塑造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发生,比如动物或人物都有眼睛、鼻子和四肢,这些地方怎么处理。所以塑造出一件作品要同时具备生活经验和技能的储备。教师要教幼儿一些塑造技能。但塑造技能不是一股脑的教给幼儿,而是在幼儿需要时教师及时教给幼儿。那么幼儿什么时候需要呢?着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了。当发现孩子塑造时有困难自己解决不了时,教师可以作为共性问题在集体面前为幼儿示范并讲解新的技能,如果是幼儿个人或少数幼儿出现困难,那可以对小组或个人进行指导。结合泥塑工具的使用,教师要把刮泥、拍打、连接、挖空、镶嵌、融合等技能教给幼儿,同时融入有效的指导,使幼儿得到个性化发展。康承呈、赵云鹏两位小朋友在泥塑方面就非常有灵性,他们塑造的作品不仅精美而且非常有创造性。承呈塑造人物时没有用教师的剪刀分割的方法塑造手,而是采取逐个手指粘贴的方法塑造人物的手,这样的塑造更逼真而且塑造的难度更大了。赵云鹏在塑造钓鱼的主题时,还自己亲自设计了鱼竿,并捏了一条小鱼线勾在鱼线的下面,把这个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幼儿的塑造不仅有生活经验的储备,也要有熟练的技能支持。
(四)、尊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鼓励幼儿经验共享
泥塑是能使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的活动,有时在不经意间,幼儿会突然迸发出灵感来,会想出教师预料不到的方法来。在一次活动中,教师教幼儿捏手的方法,教师用的是整体塑造法,即捏出一个大拇指来,剩下的四个手指连接在一起不分开。这时体现出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教师没有限制幼儿必须用这种方法塑造,而是鼓励幼儿说“谁有更好的方法,你可以用与老师不同的方法塑造”,没想到班里还真有一位聪明的小朋友想出了搓五个像手指一样长的细条,然后一条一条的逐一粘贴到一个像手掌样子的泥上塑造手,教师还鼓励她试试这种方法。她非常认真地为大家示范,结果捏出的手漂亮极了,像戏曲里的兰花指一样,大家都非常喜欢。这时教师鼓励其他幼儿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塑造,鼓励幼儿间有好的经验进一步推广,经验共享。尊重孩子的创造性的发挥,为保持幼儿泥塑的积极性奠定基础。
(五)、充分发挥泥塑活动评价的教育功能,提高活动质量
经过长期地探索和实践,我们发现泥塑活动的评价环节非常重要。有效利用评价环节对满足幼儿兴趣和提高技能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首先明确评价的目的,那就是发现问题,分享经验。幼儿在塑造活动中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出现,也会有新的追求作品的形似经验出现。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对幼儿的技能问题教师要教师要巧妙地提出指导意见,解决一项技能鼓励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新经验的出现,如前面谈到的两位小朋友的创造性发挥,教师鼓励幼儿的创造性的发挥,并引导大家共同分享,为下一次的泥塑活动提供经验支持。
总之,幼儿园开展泥塑活动不仅开发了幼儿的智力,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情感,满足了幼儿个性发展需要,促进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泥塑活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功能,也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也是深受幼儿欢迎的教育形式,因此在幼儿园中应大力推广、开展泥塑活动,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并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叶平枝《幼儿教育》(如何开展好幼儿的泥塑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郭莉萍《学前教育》(反思泥塑活动的指导)浙江少儿出版社出版。[3] 陆小民《幼教导读》(挖掘泥塑活动的价值)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刘力萍,出生于1971年7月3日,1991年在集贤里幼儿园工作至今,任幼教高级职称,幼儿园全科教学,手机号:***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研究与实践
集贤里幼儿园
刘力萍
第二篇: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教案
幼儿园泥塑活动教案:花瓶
设计思路(活动背景):
泥塑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能提高幼儿小肌肉群的灵活性,和一定的美学素养,并能使幼儿积累一些初步的立体雕塑技能。但以往的泥塑活动都以实物范例为主来引导幼儿操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独立创造性,违背了当代幼教界提出的自主学习,幼儿被动地学,学得辛苦。
这次活动,我决定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泥塑活动,试图在指导方面突破以往的“范例+临摹”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做到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逐渐掌握一些基本造型。于是我通过设置一定的悬念来调节幼儿的心理,促使幼儿自主地尝试,学习,积累。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花瓶。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一只用彩色塑料袋包裹好的花瓶(各种形状)。
2、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
3、若干朵用铅丝、皱纹纸做的彩色纸花。
三、活动过程:
1、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
[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悬念,激发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2、摸一摸,讲一讲
大家轮流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花瓶)[让幼儿主动去感知塑料袋里的物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征,为以后的泥塑活动奠定了基础。]
3、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给每组带来了一只漂亮的花瓶,每只花瓶的样子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做,花瓶会是什么样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静,小嘴巴抿紧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一步一步感知。
(3)花瓶要做得大一些,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小花朵,花瓶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就送他一朵花,好吗?
[整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幼儿主动的去感知,并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没有范例,但更多的是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比如悬念的设置,鼓励幼儿边摸边捏,用小花朵激励幼儿把花瓶的形象做得更精致等等,幼儿少了范例的临摹,一下少了许多限制,不用考虑象不象,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老师针对每只幼儿的花瓶给予肯定,可以树立每个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
4、展示作品、小结
请每组小朋友打开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赏。
[揭示迷底,使整个活动首尾呼应,更有整体性,并且通过比较、欣赏,使幼儿更进一步地提高美学素养,为以后的美术活动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活动评价:
在整个活动中,由一个悬念紧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参与积 极性很高、很投入,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结束后,揭示谜底,幼儿通过比较、欣赏,通过老师的肯定,对自己树立了更大的自信,也积累了更多的泥塑经验。
在设置情境时,如果能结合时代特征,布置成有一定艺术品味的陶吧环境,更易激发幼儿的内在创造欲望。
第三篇:幼儿园泥塑课题研究论文2
利用泥塑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2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衰动力。新世纪的人才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良好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和学习兴趣,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开展泥塑活动不仅使幼儿从小了解、接触民间的文化艺术,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艺术审美教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在过去的活动中,经常是由老师手把手的教,让幼儿模仿学习,反复练习,老师的评价标准也是孩子捏的像不像,忽视了在指导造型的同时去引导、挖掘幼儿的自由想象、创造发明等真正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宝贵因素。所以,我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探索如何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全面提高幼儿素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研究对象:大(3)班40名幼儿,年龄5--6岁。
(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三、研究过程
(一)在研究过程中我主要遵循的原则:
1、愉快性原则
孩子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形式上都考虑到了活动的趣味性,能让幼儿从玩中学到知识,从而使孩子身心愉快的得到发展。
例如:《捏手机》这一活动中,孩子们有的把泥又沾上水敷在手上,告诉我:“老师,这是我刚捏出的手,看,还会动呢!”有的孩子把泥揉来揉去,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知识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孩子们通过玩泥知道了泥的特性:还原性、可塑性,还发现了水能改变泥的状态。
2、发展性原则
泥塑活动不单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一种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的活动,是促进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平台。
例如:《摔泥瓦罐》活动中,孩子们相互交流着经验,提出了为什么瓦罐会响?为什么里面掏空后摔他就会破?为什么里面实心就不会破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得到的并不仅仅是技巧方面的提高,还包含了对空气压力等一些科学知识的了解。
3、整体性原则
在活动安排上要考虑到材料上的选择、内容上的整合以及教学方法的协调,要把幼儿的泥塑活动纳入到游戏和探索性教学活动中去
例如:《各种各样的糖果》活动中,因为班内正在进行“食物”的主题活动,所以孩子的目的性很强。再者,孩子们的团圆还不是很好,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不仅在团圆,有许多孩子设计出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糖果。
4、层次性原则 根据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小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在个别指导上也有所区别,鼓励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提高。
(二)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
幼儿的教育环境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境即是教育。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1、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1)美化活动环境。
幼儿的艺术行为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孩子拿着捏好的泥饼给我时,我并没有立刻去布置,而是问孩子应该放在哪里。孩子们纷纷发表意见,后来在孩子的提议下,我们用泥饼做了欣赏角的花边,当泥饼真的贴在墙上时,有的孩子竟高兴的跳了起来。后来我们又把在活动区里捏的小作品组成了大手贴在了墙上。在共同装饰的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这个环境气氛中引发艺术灵感。
(2)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为了满足幼儿创作的需求,从幼儿的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软硬不同的黄泥,此外还与孩子一起准备了小棍、豆子、纸片等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还有利于在探索中独立获得学习经验。泥饼装饰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在活动中,孩子们用材料装饰出小鱼、海浪、、、、、、为增加游戏的趣味性,经过商量,我们又添加了小瓶。孩子们给瓶子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为瓶子安上了大大的眼睛。可是等泥干了以后就都落下来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们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了解了泥的特性之后,他们又尝试用胶水和泥。在一次次失败之后,孩子们终于知道,由于瓶子表面太光滑,所以泥土不容易粘在上面。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又捏出了各种瓶子,并在上面添加了许多漂亮的图案。当一个个漂亮的“工艺花瓶”摆在窗台上时,孩子们从灵巧的十指间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积极的把自己的发现传递给朋友,使孩子们在探究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
宽松、和谐、自由的创作环境有利于幼儿创作能力和个性的发展。在班里我努力为幼儿创设理解、接纳、民主的气氛,给幼儿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毫无拘束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和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指导幼儿捏泥时,解放幼儿的双眼,让幼儿充分的进行观察。解放幼儿头脑,让幼儿有自己的思想;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孩子尽情的交流。蹲下来看孩子,有事愿意与老师说,有问题愿意与大家商量做,在即体面前大胆表达思想、感受。教师积极鼓励的话给予孩子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是他们由此更加喜欢创作活动,更加有创作的勇气和热情。
(三)采取适宜的教育方法
泥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直观、立体、形象。因此,我们从引导幼儿观察入手,掌握观察的方法,如:整体观察、局部观察、细微观察、自上而下观察、由内向外观察、由大到小观察由轮廓到特征观察等,培养幼儿观察的条理性,使幼儿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提高泥塑的表现力。在游戏中,注意循序渐进,使幼儿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无策,又不感到不费力气、捶手可得,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经过稍稍努力便可达到的。在美工区游戏时,鼓励幼儿进行变通创造,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为幼儿建立信息。开始,我先让幼儿无目的的揉、玩黄泥,在揉玩的过程中了解泥的特征,在进行完泥的平面活动后。又引导幼儿去发现黄泥极强的塑型力和还原力,可以变成各种形状,幼儿很感兴趣。这时,我们就引导幼儿在玩中总结一种技能——揉,在揉的过程中孩子发现如果改变手的方向,变成一前一后,就会把黄泥揉长——实际上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搓的技能。于是,我们将这种概念在游戏中渗透给幼儿,幼儿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掌握了搓的技能。并逐步搓长后一折一拧,就变成麻花、花卷,一盘一卷变成了蛇和蜗牛,一压一抻变成了带鱼和面条。并逐步的发现幼儿捏简单的物体,进而诱惑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使所塑形象更加完美生动有趣。如:在圆上添加弯曲的小棍变成小人、螃蟹;添加牙签变成太阳等。教师在指导时注重的不是形的象与不象,而是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态度。体现了“因人而异,因形而异”,遵循幼儿的兴趣不同,指导的切入点不同;需要不同,帮助的程度不同;发展不同,教育的起点不同。
(四)开展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
兴趣是幼儿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为了培养幼儿捏泥的兴趣,我尝试在抓住幼儿生活中的关注热点,选择幼儿自身感知过的事,挖掘教育内容。如:吃过的东西、用过的生活用品等,巧妙的将泥塑融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达到泥塑活动的教育目的,发挥其独特的教育作用。如:泥塑游戏参与到《食物》主题活动中,成为商店中的各类糖果、方便面,为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使幼儿模仿生活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泥塑参与到《追赶跑跳碰》主题活动中,成为运动员的床、沙发、灯、锅、碗休息室、电视机时,这些没有生命的泥都在幼儿手里成了有生命的造型,他们把幼儿的内在愿望、内心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了。
四、结论
通过研究,我将泥塑与环境创设、游戏活动有机结合,活动中教师以尊重、支持、肯定的口吻鼓励孩子,促使幼儿的泥塑能力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泥塑活动丰富了幼儿生活,增添了生活情趣,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兴趣浓厚。不仅锻炼了幼儿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及观察、分析、对比、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让幼儿形成做事细致耐心、认真有条理、爱惜物品等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开展幼儿泥塑活动,幼儿的潜力很大,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耐心启发、多带幼儿进行观察、感知,将活动融入到游戏当中来,泥塑活动将为全面提高幼儿素质起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刘萍幼儿园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2016—2017刘萍幼儿园资助工作自评报告
根据学前教育儿童资助的文件精神,为了做好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资助工作,确保资助金真正落到实处,为了不遗漏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受助学生,我们总结了前一段学前困难家庭资助工作,根据上级指示,做了认真的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完善制度: 我园领导高度重视幼儿资助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家庭经困难幼儿进行评议和认定,对贫困生助学等进行认真的评选。
1、成立了幼儿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我园成立了以园长为组长,以幼儿园老师为成员的幼儿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工作。
2、以园长为组长的评审小组进行评审,评定小组对评定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名单与申请进行审核、认定,并将认定出困难幼儿名单上报学校审定。
3、上榜公示,公开透明。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评审小组根据下达的资助名额,对儿童家长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评定,并做好评审记录。在确保孤儿、残疾儿童入园资助的基础上,优先资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革命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子女。公示期间,未收到任何举报信息。
二、建立、健全幼儿档案:资助项目、资助对象、资助范围、资 助标准、资助流程等材料一一归档,随时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群众监督。
1、我园对对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进行家庭情况调查,要求每名幼儿都填写幼儿家庭情况调查表,并由幼儿当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 委会出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定期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进行资格复查,并不定期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
2、秉承公开、公平、公正、实事求是,本人申请、民主评议和 幼儿园评定相结合的原则,准确无误将急需救助的困难幼儿评定出来,平时还要做到掌握幼儿家庭经济状况发生的显著变化,及时调整其家庭经济困难档次。
三、积极落实、帮助到位:
1、按照上级安排,第一时间落实好各种资金的评定、发放,使有困难的幼儿得到帮助,并且及时领取到资金。
2、做好被资助的幼儿名册。3.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调整救助策略并时刻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关爱教育,真正把学校的资助工作落实到了实处回顾本的幼儿资助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足,比如说帮助的范围还不够广,还是有些需要帮助的幼儿没有得到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幼儿都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
刘萍幼儿园
2017-5-9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泥塑教案
第一课泥塑基本常识
泥塑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小巧玲珑可爱,适于儿童学习操作,下面就来谈谈泥塑教学中了解到的一些技法与常识。
首先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感型方法:
1.手捏法。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
2.泥条法。即用手将泥搓 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而要昼保留各种形态的泥条。
3.泥板法。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垒接或切割出自己想象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做出点、线、面和肌理效果进行装饰。
4.挖空法。为了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
5.借助它物法。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
其次,制作时应注意:
1.按事先的设计,捏制多个泥板部件(具体分解塑造对象)。
2.连接各部件。可用水粘,也可用牙签插接,还可用工具在衔衔接部位扎孔后再插接,细小部分要用工具修正。
3.彩塑伤口需要,整体抛光。用工具或手指蘸水整体抹、擦作品,使其光洁。4.放在阴凉、通风处半天或一天,使其变硬定型。
5.用水粉着色。用色时要注意头色不过四,身色不过三。红要鲜、绿要娇、白要净,新鲜明快、干净整齐、强烈跳跃,厚实、均匀。
6.上光。给作品喷(涂)上清漆或蛋清或透明指甲油,使伤口牢固、色彩艳丽。只要你掌握了制作方法,相信加上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和灵巧的双手,一定能塑造出生动、有趣的形象来,再现出身边丰富多彩的世界
第二课风味儿小吃――糖葫芦
教学目标:
1、体验玩儿泥的乐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
2、巩固泥工基本操作能力,了解各种糖葫芦的造型和花色。
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制作新颖造型和花色的糖葫芦。重点:制作各种造型和花色的糖葫芦。难点:设计制作新颖的糖葫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糖葫芦模型、实物、范例、一次性盘子、小竹签、彩泥、糖葫芦大师帽子..学具:彩泥、小工具、小棍儿..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谜游戏
1、它是一种很有北京特色的传统小吃;
2、它是用一根小棍儿穿在一起的;
3、逛街的时候会看到一个举着一根杆子,杆子一端是插满红彤彤、造型奇特的…有很多串儿,每次看见都想买一串儿来解解馋…
二、新课
1、同学们说说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糖葫芦,它的形状、颜色,糖葫芦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探究(小组讨论)
同学们分组看一看,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研究出糖葫芦的制作方法。学生发言,谈一谈怎么制作糖葫芦,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实践活动
放课件和音乐,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辅导,鼓励中度生,重点辅导个别学生。
作品完成的把作品插在老师提前准备的道具上!
四、评价活动。
角色表演:(卖冰糖葫芦)
四、小结:
第三课:泥塑水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简练概括的造型,并利用泥土进行设计创作苹果、香蕉、桃子、草莓等并创新实践。
2.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及认真细致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对美的敏感性,激发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观察能力和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对生活中的艺术探索与实践 课时:7课时
一、导入
教师展示,学生观察,思考利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就你们自己的观点来说一说
二、揭示过程
泥塑制作过程:
师:总结制作过程 起稿→大形→细节→整理
三、学生自主活动
同学们可以试着进行创作一件泥塑作品。但创作之前老师要提几个小要求:
1、创作时可以借鉴老师提供的素材,也可以自己创新;
2、同学在使用报纸和水时要保持卫生,不要把水或泥洒在桌面上,报纸不要随处乱扔;
3、注意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
老师巡视辅导,鼓励中度生,重点辅导个别学生。
四、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从制作过程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以鼓励。
五、课后总结
第四课:茶具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花瓶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
3、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对泥塑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每人一块橡皮泥,泥工板。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二、摸一摸,讲一讲
学生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花瓶的造型特征
三、动手操作
学生想一想,然后用橡皮泥做一做,花瓶会是什么样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静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
老师巡视辅导,鼓励中度生,重点辅导个别学生。
四、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从制作过程也可以从创作的内容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可以之间互评。教师要及时给以肯定认可并给以鼓励。
五、课后总结
第五课:十二生肖之老鼠
活动目标:
1、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3、运用搓,压等技能做椭圆形,方形,水滴形。
4、学习用辅助工具刻成老鼠。
活动准备:人手1份橡皮泥,泥工工具若干。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教师示范
搓成水滴状,圆形等基本构架。分别捏成老鼠的各个部分,再进行组合。
三、学生制作
学生操作,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教师巡视。
提醒督促学生,保持桌面,地面与衣服的整洁。
四、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2、评选优秀作品,教师加以讲评。
五、活动小结
第六课:可爱的小蜗牛
活动目标:
1、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3、运用搓,压等技能做圆形,水滴形。
4、学习用辅助工具刻成蜗牛。
活动准备:人手1份橡皮泥,泥工工具若干。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教师示范
搓成水滴状,圆形等基本构架。分别捏成蜗牛的各个部分,再进行组合。
三、学生制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提醒督促学生,保持桌面,地面与衣服的整洁。
四、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2、评选优秀作品,教师加以讲评。
五、活动小结
第七课:乌龟
活动目标:
1、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3、运用搓,压等技能做椭圆形,方形
4、学习用辅助工具刻成乌龟。
活动准备:人手1份橡皮泥,泥工工具若干。
课时:2课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二、教书示范
搓成水滴状,圆形等基本构架。分别捏成乌龟的各个部分,再进行组合。
三、学生制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提醒督促学生,保持桌面,地面与衣服的整洁。
四、展示评价
1、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2、评选优秀作品,教师加以讲评。
五、活动小结
第八课:泥塑公鸡
教学目标:
1、观赏公鸡的相关视频和图片,了解公鸡的结构和特征。由此掌握公鸡的制作技巧,并制作漂亮的大公鸡,培养动手能力。
2、学会使用身边常用的牙签、笔等工具,处理泥塑作品的细部,养成做事细心,耐心的习惯。
3、激发学生对传统泥塑艺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公鸡各个部分,了解其特点,学习大公鸡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如细小部分的制作方法和何把各部分连接得牢固 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描绘框架
1.展示公鸡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给每个组一份公鸡部位、器官卡片,让学生共同探讨摆一摆,拼一拼,分清楚公鸡分哪四个部分,各个器官属于哪一部位。
总结:大公鸡由鸡头(鸡冠,五官),脖子,鸡身(翅膀,尾巴),鸡脚四个部分组成。
2.欣赏瓷公鸡图片。(1)公鸡的外形特点(2)公鸡的颜色特点
总结:造型简练、夸张,装饰色彩鲜艳,每一个地方制作出来的公鸡都不一样,但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表示吉祥如意的意思,因为“鸡”和“吉”读音相同
三、动手制作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强调各步骤需要注意的地方。(1)搓两个圆形,一个小,一个大,小的做头,大的做身体。插上牙签,把头固定在身体上。
(2)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搓、捏出上下鸡冠、鸡尾巴、嘴巴。
(3)用团、压、捏的方法做出眼睛、翅膀。粘的时候用力压一压,尽量粘牢固。
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单独或合作完成制作活动,大胆创作大公鸡形象。
提醒学生注意保持卫生整洁和安全。
教师巡视,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示范指导
四、展示评价 作品展示
根据同学们的创作,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
五、小结
第九课:小螃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泥工的基本技法,学会泥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观察螃蟹,动手制作螃蟹,探究创新。
3、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健康个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泥工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学生制作富有个性创意的泥工作品。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各色橡皮泥、泥工工具。学具准备:各色橡皮泥、刮刀、卡纸等。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仔细观察螃蟹,老师在学生观看时及时讲解
二、探究技法
1、观察螃蟹、探究技法
螃蟹是由一对大鳌、一对小眼睛、八条腿、一个像铠甲一样硬硬的壳包裹着身体组成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一下螃蟹的制作方法
2、汇报技法、尝试制作
教师提醒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1注意爱护桌面,不要把桌子划破。2注意安全、讲究卫生。
3注意小组内的团结合作。
三、展示评价 作品展示
根据同学们的创作,推选出今天的最佳创意奖
四、创新制作
老师讲解:技法、色彩搭配、造型等一些知识要领。
学生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完成一幅作品,做完后由组长到前面来展评并讲解。
五、展示评价
学生评价、教师表扬并提升或提出建议。
生评、自评、师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从布局、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
六、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师总结
10.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亲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编入了四幅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妈妈关爱孩子的神态,孩子和妈妈亲昵的动态,感悟动物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同时,这些图片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表现动物的外形特征。教材中学生活动的场面在提示师生,本节课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作业中难易程度不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考。(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3)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五)学习材料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二、教学设计参考(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探究式学习)提问: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
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提问:
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表演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样子。
根据这些图片编故事。
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完成作业。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小结。
11.森林舞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泥塑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3、运用搓,压等技能做椭圆形,方形
4、学习用辅助工具刻成各种参加舞会的动物。
活动准备:人手1份橡皮泥,泥工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森林里要举行舞会,有好多动物参加,都有谁呢?我们都学过哪些动物?
2、教书示范:
3、学生制作:
(1)“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动手做了,如果有困难可以请同伴或老师帮忙!
(2)学生操作时,教师巡视。
(3)提醒督促学生,保持桌面,地面与衣服的整洁。
4、活动小结:
1、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说说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视频展示台)
2、评选优秀作品,教师加以讲评。
12.老房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泥工的基本技法,学会泥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观察螃蟹,动手制作螃蟹,探究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健康个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泥工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学生制作富有个性创意的泥工作品。
教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各色橡皮泥、泥工工具。学具准备:各色橡皮泥、刮刀、卡纸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老房子吗?生:喜欢。师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橡皮泥捏制老房子。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技法
1、观察探究技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地观察,你知道螃蟹是什么样子的吗?谁愿意来说说?举手回答(两名同学回答后)师出示课件。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一下螃蟹的制作方法。请同学们赶快行动吧!
2、汇报技法、尝试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的都很认真,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学会了捏制方法,谁愿意来说一说?。
师:你们都学会了吗?想不想动手做一做?不过,在制作之前先思考一下,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呀?生回答。师相机表扬并出示课件。温馨提示:1注意爱护桌面,不要把桌子划破。2注意安全、讲究卫生。3注意小组内的团结合作。(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师:下面就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开始制作螃蟹吧!不熟练技法的同学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大屏幕,更可以问老师。(听音乐,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3、展评
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都做好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谁来评价一下做的怎么样?生评价,师相机表扬并从技法、造型、色彩搭配三个方面进行补充。同学评价后,师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创新制作
师:同学们,泥工作品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在观看每幅作品时老师要随机讲解:技法、色彩搭配、造型等一些知识要领。
师:同学们,泥+简单的技法+富有个性的创意=这一副副精美的作品。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也都能够制作出精美而富有个性的作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完成一幅作品,请给你们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做完后由组长到前面来展评并讲解。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大显身手吧!(播放视频音乐,生制作,师巡视辅导)
四、展评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下面请一组组长来展评并讲解他们组的作品。现在看这件作品做的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生评价、师表扬并提升或提出建议。生评、自评、师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从布局、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早已是我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也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料。就捏制风格来说,它分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流派。咱们先来看黄河流域(师出示课件):看,这一流域的作品比较古朴、粗犷、豪放、深厚;而长江流域:就比较细致、优美、精巧。
六、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那些收获? 生:
(1)我学会了制作小螃蟹„(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掌握了泥塑作品的基本技法。)(2)我知道了面塑艺术分为两大流派„(你是个很会听课的好孩子。)(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因为你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2、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课下,利用我们学过的技法,充分发挥你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13.动物运动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泥工的基本技法,学会泥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动手制作,探究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健康个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泥工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学生制作富有个性创意的泥工作品。教具准备:泥、泥工工具。学具准备:泥、刮刀、卡纸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的用橡皮泥捏制。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技法
1、观察、探究技法
师: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你最想做什么?请同学们赶快行动吧!
2、汇报技法、尝试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的都很认真,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学会了螃蟹的捏制方法,谁愿意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同学回答时师板书:抟、揿扁、搓、捏合、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逐步讲解什么是抟、揿扁、搓、捏合、嵌等技法。
师:你们都学会了吗?想不想动手做一做?不过,在制作之前先思考一下,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呀?生回答。师相机表扬并出示课件。温馨提示:1注意爱护桌面,不要把桌子划破。2注意安全、讲究卫生。3注意小组内的团结合作。(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师:下面就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开始制作吧!不熟练技法的同学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大屏幕,更可以问老师。(听音乐,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3、展评
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的都做好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谁来评价一下做的怎么样?生评价,师相机表扬并从技法、造型、色彩搭配三个方面进行补充。评价后,师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创新制作
师:同学们,泥工作品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在观看每幅作品时老师要随机讲解:技法、色彩搭配、造型等一些知识要领。
师:同学们,泥+简单的技法+富有个性的创意=这一副副精美的作品。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也都能够制作出精美而富有个性的作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完成一幅作品,请给你们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做完后由组长到前面来展评并讲解。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大显身手吧!(播放视频音乐,生制作,师巡视辅导)
四、展评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下面请一组组长来展评并讲解他们组的作品。现在看这件作品做的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生评价、师表扬并提升或提出建议。生评、自评、师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从布局、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早已是我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六、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那些收获? 生:
(1)我学会了制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掌握了泥塑作品的基本技法。)(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因为你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2、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课下,利用我们学过的技法,充分发挥你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14.我的课间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泥工的基本技法,学会泥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动手制作,探究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健康个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泥工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学生制作富有个性创意的泥工作品。教具准备:泥、泥工工具。学具准备:泥、刮刀、卡纸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的用橡皮泥捏制。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技法
1、观察、探究技法
师: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你最想做什么?请同学们赶快行动吧!
2、汇报技法、尝试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的都很认真,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学会了螃蟹的捏制方法,谁愿意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同学回答时师板书:抟、揿扁、搓、捏合、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逐步讲解什么是抟、揿扁、搓、捏合、嵌等技法。
师:你们都学会了吗?想不想动手做一做?不过,在制作之前先思考一下,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呀?生回答。师相机表扬并出示课件。温馨提示:1注意爱护桌面,不要把桌子划破。2注意安全、讲究卫生。3注意小组内的团结合作。(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师:下面就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开始制作吧!不熟练技法的同学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大屏幕,更可以问老师。(听音乐,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3、展评
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的都做好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谁来评价一下做的怎么样?生评价,师相机表扬并从技法、造型、色彩搭配三个方面进行补充。评价后,师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创新制作
师:同学们,泥工作品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在观看每幅作品时老师要随机讲解:技法、色彩搭配、造型等一些知识要领。
师:同学们,泥+简单的技法+富有个性的创意=这一副副精美的作品。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也都能够制作出精美而富有个性的作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完成一幅作品,请给你们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做完后由组长到前面来展评并讲解。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大显身手吧!(播放视频音乐,生制作,师巡视辅导)
四、展评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下面请一组组长来展评并讲解他们组的作品。现在看这件作品做的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生评价、师表扬并提升或提出建议。生评、自评、师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从布局、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早已是我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六、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那些收获? 生:
(1)我学会了制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掌握了泥塑作品的基本技法。)(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因为你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2、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课下,利用我们学过的技法,充分发挥你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15.我的最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泥工的基本技法,学会泥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动手制作,探究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学生的爱美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健康个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泥工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学生制作富有个性创意的泥工作品。教具准备:泥、泥工工具。学具准备:泥、刮刀、卡纸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的用橡皮泥捏制。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技法
1、观察、探究技法
师:同学们,通过以前的学习,你最想做什么?请同学们赶快行动吧!
2、汇报技法、尝试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的都很认真,我看到许多同学都学会了螃蟹的捏制方法,谁愿意来说一说?指名回答。同学回答时师板书:抟、揿扁、搓、捏合、嵌。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逐步讲解什么是抟、揿扁、搓、捏合、嵌等技法。
师:你们都学会了吗?想不想动手做一做?不过,在制作之前先思考一下,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那些问题呀?生回答。师相机表扬并出示课件。温馨提示:1注意爱护桌面,不要把桌子划破。2注意安全、讲究卫生。3注意小组内的团结合作。(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师:下面就用你们灵巧的双手开始制作吧!不熟练技法的同学可以看书,也可以看大屏幕,更可以问老师。(听音乐,生制作,师巡视指导)
3、展评
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的都做好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谁来评价一下做的怎么样?生评价,师相机表扬并从技法、造型、色彩搭配三个方面进行补充。评价后,师转入下一个环节。
三、创新制作
师:同学们,泥工作品还有很多很多,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在观看每幅作品时老师要随机讲解:技法、色彩搭配、造型等一些知识要领。
师:同学们,泥+简单的技法+富有个性的创意=这一副副精美的作品。老师相信,咱班的同学也都能够制作出精美而富有个性的作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完成一幅作品,请给你们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做完后由组长到前面来展评并讲解。请同学们尽情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大显身手吧!(播放视频音乐,生制作,师巡视辅导)
四、展评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投影仪投出学生作品)。下面请一组组长来展评并讲解他们组的作品。现在看这件作品做的怎么样?你来评价一下。生评价、师表扬并提升或提出建议。生评、自评、师评三种方式进行评价。(从布局、造型、色彩搭配等方面进行。)
五、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了文字记载,早已是我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
六、总结
1、学生谈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那些收获? 生:
(1)我学会了制作(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掌握了泥塑作品的基本技法。)(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感到很高兴,因为„(因为你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2、师总结
同学们,希望你们在课下,利用我们学过的技法,充分发挥你富有个性的想象力,创作出更多、更新颖的作品。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