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博客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888

时间:2019-05-12 22:2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博客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888》,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博客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888》。

第一篇:教师博客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888

教师博客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

[摘要]以建构主义和社会交互理论为基础的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是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在理论回顾的前提下,将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师博客运用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之中,从建构师生知识结构的学习资源平台、新型师生关系的互动交流平台和动态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三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深化课堂教学。[关键词]建构; 交互; 教学模式; 博客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震撼和革命。新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每个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根据交互主体地位的不同,可以将教学模式分成: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式交互课堂教学模式和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中,笔者认为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发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功能,应该成为目前以及今后教学模式的理想选择。但是,在操作层面上,其主要缺点是教学成本相对较大,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相对较难,常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短、空间小的限制。因此,利用教师博客的特征和功能,将其有效地运用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能突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阻碍,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理论回顾

1. 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

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和社会交互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种理论支持下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而不应仅仅局限在知识的传递上。应将知识的传递、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建构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交互理论强调在教学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观察体现在教师活动中的社会经验,在教师指导下从事某种活动,逐步地把这种社会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可以独立地从事这种活动,将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与学生的地位趋于平等;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和知识的建构并重;师生交互频繁、形式多样、手段方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学习策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 教师博客与教学模式

2006年4月,清华大学金兼斌教授在《中国教育网络》上,首次指出了博客与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用博客辅助教学的观念。此后,研究者们从不同角度、层面对此展开有效地探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关于博客的功能研究,如田素良(2009)、肖雯(2008)、荣华(2007)等;第二,关于博客在不同学科中的教学应用研究,如李育(2007)、王琼曼(2008)、周华(2009)等;第三,关于博客在教学中的使用及研究现状的调查研究,如刘宁、孙卫华、李红梅(2008)、张智(2009)等。从以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现状不难看出,应用型研究偏多,理论型探讨较少。在众多的应用型研究中,涉及的只是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点的研究,没有上升到教学模式的面的分析,而且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相关教学理论的支撑,使大量的研究流于形式,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因此,本文特将教师博客与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建构主义、社会交互理论的支撑下,积极探讨教师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应用,以求对教学实践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为目前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为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特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工作实际,以高中英语教学为研究对象。

三、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程序以及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是人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良教学而逐步形成的,它源于教学实践,又反过来指导教学实践。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建构师生知识结构的学习资源平台

第一,从教师自身方面来看,教师博客对其知识水平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教师通过撰写个人博文,把博客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新型“笔记本”,并将自己日常的教学课件、课堂记录、教学心得等记录下来,既可以备忘,以便日后整理深化,同时进行自身的知识经验的积累。这一点对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尤为重要。其次,教师博客提供了个人反思的载体。在撰写博客日志的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进行思考、分析,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控制和调节,并在反思性学习中构建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再者,教师利用网络系统,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料,如测试题、原声读物、英文报刊等。它既可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能更有效地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化,为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奠定了基础。

第二,从学生方面来看,教师博客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首先,它拓宽了英语学习的渠道。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教师博客可以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巩固提供便利。新课开始前的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将背景知识、课前问题放到博客上,供学生思考讨论,同时把博客上学生发布的评论、问题引入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课堂上,学习时间有限、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慢等特点,教师把课件、补充教材和讲解视频等教学内容放到博客上,便于学生复习巩固。同时还要在博客中增设“课文同步测试”和“拓展空间”等栏目,来帮助学生进行的学习效果检测和知识深化,支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各取所需,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博客有利于教学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地提高,从而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如学唱英文歌曲、欣赏英语诗歌、英文电影欣赏、英语戏剧表演等,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快乐中进行英语的学习。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受教学时间和课堂的局限,英语作业模式通常为“一背”、“二抄”、“三练习”。这种传统作业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非常有效,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它的重记忆、轻应用;重数量、轻质量;重语法、轻口语;重结果、轻过程;“一刀切”等缺陷愈来愈明显地暴露出来。利用教师博客,可以改革和创新传统的英语作业模式。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设计了有声类作业(听说内容录音)、实践类作业(采访、观察记录、调查)和创新类作业(活动参与)。这些作业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它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作业作为学生发展的平台,赋予学生自主作业的权利,为学生提供了的自我表现、自我反思的空间。

2. 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互动交流平台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要素。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工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的日常学校生活中,老师的形象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与学生是两个疏离群体。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外,和老师交流的机会较少。有时,学生和教师都会有一些问题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和心理方面的原因,没有实现即时、有效的沟通。师生交往始终处于人际交往的“表层”。久而久之,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和误解,不利于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各自正常的教育与学习。

教师博客可以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第一,教师利用个人“名片”的博客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的荣誉得失和心灵路程,展示着自己的个人魅力。作为博客浏览者的学生们可以从中揣摩出博客主人的生活态度、性格特征和价值取向的点点滴滴。具备较强感知能力的学生们也能从中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无形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第二,教师可以在博客中开设“答疑解惑”、“学习经验共享”、“心灵的对话”、“成果展示”等栏目,搭建多方面交流的平台。在“答疑解惑”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这样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交流阻碍。这将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班级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从这些问题中了解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以便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学习经验共享”平台上,学生既可以浏览转载的文章,吸取别人学习的成功经验。例如《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学英语》、《学习英语的六大要诀》等;也可以同学之间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学习,通过交流实现学习经验共享。在“心灵的对话”平台上,鼓励学生对教师或书本上的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对教师教学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教师应积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回应。师生在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无形之中也打破师生的“隔阂”,有效地提高了师生关系的质量,促进师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师生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并有效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成果展示”平台上,教师应集中将前期在教学实践中精心布置的各种有声类、实践类和创新类作业成果通过声音、图像、图表、DV等现代化媒介展示出来。并对这些成果进行积极的评价,有机会应创造机会为学生们在社会更高的平台上展示。这样学生在成果展示中能获得成就感,同时可以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师生关系在互相欣赏中得以升华,健康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得以构建。

3. 建构动态合理的多维评价体系 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对教育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教育活动的优缺点和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评价具有诊断、调控、激励、指导等功能。传统评价体系评价教学效果时主要是通过各种类型的考试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与应用知识的情况。这种传统的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以考试成绩判断学生的唯一标准,形成“一考定终生”的局面,忽略了对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过于注重考察短期教学效果,学生年年考、期期考、月月考,忽略了学生长期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在强调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今天,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客观真实、动态调节、全面立体的多维评价体系。虽然,这些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10年“两会”上,会议代表们纷纷荐言献策。于丹教授提出要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以一定比例纳入高考分数考核中。河南代表则提出以学生的成绩为主,综合素质评定作为参考的评价模式。由此可见,目前,受教育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评价体系并没有彻底改革。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改革原有的评价体系,建立合理的适合新情况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要倾向于对创新能力的评价、注意过程评价、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多样化和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教师博客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改期以往不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首先,教师博客构建的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使师生之间的交往更加真诚样和深入。这样教师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其次,通过前面所述的“成果展示”平台,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了解学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长期注重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这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之以往更加的全面,更加注重过程,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再次,在一定意义上,前述的“心灵的对话”平台也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提供了机会,改变了以往仅仅“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从而使评价体系趋向多方位、立体化发展。最后,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来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袋。它能够反映学生的全部学习进程,其中包括学习者每天所思、所学的内容,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其他人所作出的评论信息,这样有利于评价者从多个维度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博客在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充分发挥了辅助教学的良好效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日常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学生还是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教师博客的管理和评价上,问题也不少。我们切不可将其理想化,过分夸大和依赖教师博客教学的作用,把它当作包治百病的“神丹妙药”。教师博客作为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个载体,只要我们扬长补短,从客观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改进,它就能为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中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金兼斌.当教育遇到博客[J].中国教育网络, 2006(4).李育.博客辅助外语教学[J].新闻爱好者, 2007(12).荣华.论教师博客的功能[J], 教育与职业, 2007(9).肖雯.教师博客的使用价值与开发[J], 中国校外教育, 2008(8).王琼曼.博客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5).刘宁,孙卫华,李红梅.中小学教师个人博客应用现状调查[J], 网络教育, 2008(3).周华.博客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12).田素良.浅谈博客对教师的几点好处[J], 网络财富, 2009(3).张智, 我国博客辅助英语教学研究现状[J], 今日南国, 2009(1).

第二篇:“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在认真学习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先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总结我区课堂教学改革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打造“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一、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模式

(一)六模块

“六模块”是:1.“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2.“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3.“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4.“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5.“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6.“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

(二)3+X建构式课堂

“3+X” 建构式课堂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系统把握教材,适当整合其他教学资源,在保证1、2、6模块的前提下,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整合与建构,灵活选择运用3、4、5模块,建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话交流、动态生成、合作共享,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有效高效的课堂。

二、研制过程、方法与流程

(一)经验归纳,实践反思。通过对我区近十年新课程课堂优秀典型课例的分析,概括出基本的模式结构,并进行实践检验、评价论证,形成模式体系。

流程:“案例选题(同题异教)——提炼反思——检验修正——完善定模”。

(二)学习借鉴,创新提升。学习借鉴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以及全国教育发达地区学校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升华,基本理念和核心要素不变,更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特点。

流程:学模——套模——创模。

(三)理论支撑,演绎归纳。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目的。流程:内容分类--模仿设模--实践修正--论证定模。

三、基本理念

“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的基本理念是: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走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即: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给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抓住;给一个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四、操作要领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模块

本模块指教师在一节课即将结束前将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学案的下发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预习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是学生走向自学实践的初级形态。有效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特征,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接受智力挑战,开阔思维,拓展阅读,体验生活,挑战文本,进而生成自己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其探究的开始,但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是判断学生有效预习的一把尺子。只有广泛阅读、积极思维,才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有了疑问,学生才能在课堂上寻求答案、生成知识,达成目标。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模块

呈现目标,指教师导入新课后,用多媒体、小黑板等多种形式出示反映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学习目标。目标定向后,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由然而生,学习的主动性会增强,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目标定向后,教师心中有程序,活动有步骤,要求有标准,讲评有重点,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参与学生活动有预设、有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有效地克服了课堂的随意性。

目标是一节课的方向和灵魂,有了明确的课堂目标,教师就要思考这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要培养学生什么,最终让学生具有何种能力能解决哪些问题,重点是学生思考这节课要学什么。学习目标是给学生看的,所以要尽量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明了化,通俗易懂、明确且能检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一成不变地执行教学目标,而应根据即时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学生实际等调整教学目标,发挥教学机智,捕捉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使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目标相结合。

在同一班级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同的教材进行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让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的学生达到;中层目标,让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的学生达到;发展目标,让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的学生达到,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任务导学,指以问题为载体,以导学为方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由“教”变为“导”,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而且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实现教学的高效化。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模块

互动探究,是指教师选择具有探究价值的质疑问题,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探究,还要为互动探究提供材料支撑和方法指导,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大胆质疑,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探究氛围。互动探究问题的选择,一要选择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经验进行预设;二要选择学生自学中发现的困惑和疑点进行探究,注意这些困惑和疑点应是本节学习的核心内容或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可缺少的。对多个问题进行探究时可分配给不同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探究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把自己负责的主要问题探究透彻,在下一步交流互动中让全班共享探究过程和探究结论。

在探究过程中,鼓励个人先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形成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组长组织组内认真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方案,并按方案去解决问题。还可讨论形成本组的交流展示方案,为交流做准备。教师在此阶段内应巡视班级各小组的活动,主动参与一个或几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奇特想法,及时把握学情,一是为下一步的交流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可适时调控各组的探究进展和探究方向。

合作求解,在互动探究的基础上,还要组织好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共同研讨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成功的乐趣。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包括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合作式和全班合作式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和探究搭建舞台。根据学习的具体内容及具体条件,安排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在小组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讨论中所提出的疑问,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发展多向思维。师生关系应是解决难题的合作关系,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模块

交流展示,既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现、交流,又是学生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提升。在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在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中,在“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对学习任务的整体把握,从而达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在展示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一名导演,适时地鼓励学生,同时对学生的展示活动进行点评,及时根据课堂展现与互动出现的新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确保课堂展示的正确方向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适度拓展,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编者意图、学生基础、生活实际,在学生展示交流和教学整体目标落实的基础上,从文本出发,把散见的课程资源化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其教育价值和教育活力得以激活和再现。拓展延伸的完美境界应是适度、有效,要从着眼学生发展、提升思维品质的角度出发,突出重点,为突破难点拓展,为情感体验拓展,为品味语言拓展,使拓展训练成为整个课堂教学流程中学生的生长点、发展点。切忌本末倒置、生拉硬扯、空泛无效、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南辕北辙,无度的,泛化的拓展。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模块

反馈矫正,指教师要注意收集反馈信息,进行针对性的矫正教学。教师要根据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要注重剖析知识要点,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还要针对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对疑难问题点拨时要注意学习层次,注意点拨的范围,注意把握教学难度等。点拨语言要简洁、精炼,准确、规范,形象、生动,到位不越位,讲解重点要突出,难点突破有梯度;要给学生留有消化、思考的空间。

尊重差异,一要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不应该让学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项目上,而应该让学生自己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放到他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因此,在评价中,应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成功,得到发展。二要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对待同一现实,学生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在评价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让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三要尊重学生的经验差异。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经历着不同的经历,享受着不同的生活,他的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也理应得到尊重。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模块

本模块要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训练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

在进行应用训练时,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

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对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矫正,及时进行变式练习,以便达到呈现的学习目标,并有效的迁移应用。

五、各模块在建构式课堂中的作用与联系

“问题指向,预习先行”是“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施的基础,主要以问题的形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起引导作用,通过预习,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呈现目标,任务导学”是建构式课堂的核心,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问题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学、建构、质疑,为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等模块的开展提供话题、主题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是“六模块‘3+X’建构式课堂”实施的保证,通过必要的习题与实践作业等巩固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互动探究,合作求解”主要在学生有效预习的基础上体现,“交流展示,适度拓展”、“反馈矫正,尊重差异”在学生“互动探究,合作求解”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切实发挥建构式课堂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篇:“变式创新模式” 的理论建构

“变式创新模式”的理论建构

肖凌戆

(本文发表在<<中学数学>>2000年第9期:4-5)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构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操作序列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数学教改的严峻课题。本文探讨“变式创新模式”的构建。

1.问题提出

“熟能生巧”是中国的教育古训.通过大量练习来学习数学是中国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这对于掌握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演练能力和常规解题能力确实相当有效.但是,大量的模仿性练习,使得数学教学缺乏创新精神,导致“题海战术”盛行.“题海战术”不利于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学生被动操练,教师忙于批阅,师生苦不堪言.因此,“摒弃题海战术,提高应变能力;优化思维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是构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操作模式的基本要求。

2.理论指导

2.1 素质教育的创新观

素质教育的创新观认为,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对教育提出的时代要求。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的创新教育中,应根据学科教学特点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2.2 “知识分类学习论”知识分类学习论认为广义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知识学习分三个阶段进行,教学过程按“六步三阶段教学”展开。

知识分类学习论强调“变式练习是程序性知识由第一阶段的陈述性形式向第二阶段的程序性形式转化的最重要条件”。数学知识大多是程序性知识,这一理论对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3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1)按照现代认知心理学观点,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变化过程[3]。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对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把握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

(2)按照建构主义的数学教学观,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知识的被动接受。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教师又应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的作用[4]。

[5](3)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

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源于两个基本观点:①数学具有二重性,即数学既是演绎科学,又是归纳科学。②人类的后代学习数学与人类的祖先认识数学的历史是相似的。据此,波利亚创立了“数学教与学的3条原则”和“数学解题教学理论”。他大力倡导“让我们教猜想吧”,他反复强调“变更题目”。波利亚的数学教育思想对数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4)数学素质教育观

[6]数学素质教育的理论正在形成,下列几点值得重视: ①数学素质应包括“知识观念”、“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和“科学语言”4个“层面”.筒言之,数学素质应包括数学意识、问题解决、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这样4个部分。换言之,[1] 1 数学素质是由数学意识、数学能力、数学应用和数学交流等基本成分所构成的基本品质。②“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数学素质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因此注重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提倡问题解决,注重数学应用,培养数学意识,让学生“数学地思维”。“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做数学”和“用数学”的过程中掌握数学。

③青浦数学教改经验揭示了有效学习的4条基本原理(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和反馈原理),强调了“变式训练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

3.模式构建

在上述理论指导下,注意继承我国数学教育传统,注重变式与创新相结合,我们构建如下“变式创新模式”的理论框架.

基本观点:学生能在变式中学习,并且能够自主创新. 基本方法:变式探究,求异思维. 基本教学过程(如图1):

图1 变式创新模式的基本教学过程 上述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习得过程(获得范式)、知识应用过程(变式训练)和知识创新过程(形成新观点、新方法)。这里的知识泛指数学的概念、命题(公理、定理、法则、性质、公式)和方法。

问题——指“问题情境”,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学习任务)。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范式——指“数学传统”(一般指“科学传统”),即数学教材中具体的数学思维成果(含知识结构、典型问题、思维模式等)。

变式——指相对于某种范式的变化形式。即就是不断变更问题情境或者改变思维角度,使事物的非本质特性时隐时现,而事物的本质特征却始终保持不变的变化方式.变式有多种形式,如“形式变式”、“方法变式”、“内容变式”等。变式是模仿与创新的中介.变式既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如“变更问题法”),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途径.采用变式方式进行技能和思维训练叫做变式训练;采用变式方式进行教学叫做变式教学。变式教学

[7]是双基教学、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创新——指推陈出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观念、新的学说与技术、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对于中学生来说,凡是发现了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只要不是别人告诉的,不是书本上看来的就是创新。本文特指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再创造”和创新意识.即就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未曾有过”的结论与方法。

评价——指对思维成果的价值评定及对思维过程的自我反思。既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又包括教师的激励评价。通过自我评价与自我反思,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激励评价,进一步激发创新欲望,探求新知识。

运用“变式创新模式”进行数学教学,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2(1)问题性原则——“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教学就是“问题教学”。数学教学要教学生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再创性原则——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知识(即数学学习是一种“重新建构”活动)

(3)过程性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中应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4)变通性原则——通过“变式教学”,提炼数学的思想方法,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素质,培养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等.创新教育论纲.教育研究.1999.8 [2]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5 [3] 曹才翰、蔡金法著.数学教育学概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5 [4] 郑毓信、梁贯成著.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0 [5] 朱水根、王延文著.中学数学教学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10 [6] 张奠宙主编.数学教育研究导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5 [7] 周学海著.数学教育学概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5 3

第四篇:教学模式建构策略反思

新常态下----有效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

2015年2月1日,交大附小大学区第七届教学工作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很荣幸地听取了西安小学教育知名专家马俊华老师的关于“新常态下—有效教学模式的建构策略”的报告会。感受颇多,我的心得体会及结合自己的反思如下: 什么是教学模式?为什么要建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对学校对学生有哪些好处?如何建构有效地教学模式?我自己听完报告后,今天开始回去之后,应该怎么做,从和下手?这一连串的问题,就立刻出现在我的大脑中。很高兴,马老师一一的对我的疑问,进行了清晰地解答。结合陕西省教育厅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最新文件的学习和要求,提出“新常态,大视导”。新一年,要进一步落实课改标准,开展“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各大学区要有自己独有的校级教学模式,每一位老师也要建构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模式。因为有效地教学模式是能够帮助不同的学校和老师,优化或改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立德树人,遵循学生们和教育的规律,提高质量,实现素质教育”。而教学模式,说得直白些,就是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套路,有一定的标准,方向,并与很多老师专家形成共识。马老师从“思考行动”四个大的方面,分别对有效教学模式的建构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探讨。“思”一个教学模式要有价值,它一定要体现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要连通理论实践,演绎核心行为;要提升教学品质,凝结教学风格;教学模式就是教学理念向实践转换的桥梁,还是成功的教学实践的系统化,简约化的概括。“考”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要在正确的教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是为了达到一定能够的目标,实现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系统性结构框架和有序操作性的活动程序。“考”教学模式的产生与流变,马老师从国内到国际,对各种不同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变化也做了细致的分析。“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生成,从实践,模式到理论,不同方向,利用不同的方法,如归纳,演绎和假设,根据不同的需求,可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动”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成长。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我想我也可以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它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帮我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是一个系统的有序的可操作性的活动程序。在英语教学中,诸如:英语对话课,阅读课,听力课,语音课,故事课,自己在实际教学中,都是有一定的程序和模式。我想,自己还需要在这方面继续学习和研究,抓住课程模式特征,确定关键词并达成共识,形成自己的模式群。

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参加这方面的讲座学习和报告培训,真得是受益匪浅。

2015年2月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及建构论文

一、中学语文的互动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民主合作为原则,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构建互动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合作互动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中学语文的互动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

1、以“问题——探究”为程序

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将语文素质教育思想落实到课堂教学的三个层面(教学环境、教学关系、教学过程),并按照创设问题情境→呈示目标→互动探究→促进发展来设置教学程序。“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互动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并紧紧围绕有待突破的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互动”,通过师生合作,共同研究;同时,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交往能力、想象能力,通过问题探究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寻找问题的破解之道。

2、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中心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将学生看作平等的有能力的人,尊重、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信任老师,两者在人格平等的条件进行教学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信念,热情地激励、宽容学生,老师鼓励学生发言,并鼓励学生持不同意见。同时,语文知识偏枯燥,难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教师导学者和课程的设计者与开发者角色,在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对话,通过师生平等的交流对话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以培养创造性思维为目的语文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意识是指一个人时时想到创造、事事想创造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是要营造一种主动活泼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地探求学习的方法和规律,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主探索、创造发展。

二、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成效的衡量标准

语文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地位日益凸现,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课堂的学习方式,整个课堂教学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进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成效关键看有效性,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互动式教学就是把教与学统一于教学过程,把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语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首先看教学过程是否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充分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学会学习,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指指通过语文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形成对语文的良好兴趣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乃至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动式教学的效果首先要看语文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的综合情况。

2、是否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

互动式语文的有效性要依赖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良好互动。有效的互动式语文教学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了有效互动,学生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学生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学生能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虚心倾听别的同学的发言,学习别人的解决思路,认真地修正自己的意见。因此,是否活跃了语文课堂气氛?应该成为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

3、是否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语文教学过程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应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考量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语文思维,也要考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成长,如语文基本知识的丰富、教学技能的提升,看是否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人格的健全。

三、中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

1、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就是要充分认识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内容与工作方法,由注入式为启发式,学习者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理想的语文教学效果。其一,教师角色意识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单方面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应认识到这一单向性授课方式的弊端,将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主体。其二,要引导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建立民主合作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活动。

2、设计开放性问题,创造中进行有效互动

开放性问题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一般来说,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样性,一方面,它可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找寻语文问题的较佳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即使能力偏低的学生也能做出一定的回答,增强基础较差学生解决问题的喜悦感,从而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和学好语文的信心。同时,通过对语文开放式问题的讨论与互动,增加鼓励和表扬学生的机会,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消除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枯燥乏味。

3、增加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关系

只有建立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才能促进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互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态度直接影响着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教师应采取民主型的领导方式,要从内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从内心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提问中,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积极表达对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尤其对后进生恰当地运用表扬策略;要鼓励与激励学生理解、尊重老师,以积极愉快的饱满情绪,激励学生对教师的提问积极响应与互动。

【参考文献】

[1]傅维利,张恬恬.关于师生互动类型划分的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2]佐斌.师生互动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岳欣云.师生互动:从形式走向实质[J].当代教育科学,2004(14).[4]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王家瑾.从教与学的互动看优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教育研究,1997(1).

下载教师博客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888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博客与建构式交互教学模式888.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工作总结(共五篇)

    厉庄镇海鸥希望小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贯彻落实并大力推行市“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

    博客与教学

    摘要: 博客的私有化、低门槛化、个性化以及便于管理与查阅的优点使得利用博客进行教育与学习成为可能。本文从博客的概念、博客对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博客的建立、教学博客......

    参与式教学模式

    1.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参与式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英国的一些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总结出来的一套社......

    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模式 这一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

    餐桌式教学模式

    “餐桌式”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平等、互动、和谐、高效的“餐桌式”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切实做到了减负增效......

    越式教学模式

    越式教学模式 “跨越式教育”,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克抗坚持了近10年的一项科研课题。如果以教育部的“新课标”为参照,“跨越式教育”实施后,在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和课时的前......

    参与式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 (下发各校教研组) 以学校教研组长工作室、学科备课组为核心单位,开展教学模式的学习借鉴。其学习、借鉴的基本模式为: (一)小学 ——“参与式”教学。引......

    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构(叶华)

    浅论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摘 要:目前,随着初中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数学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探索有利于初中数学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