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较阅读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比较阅读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通过对同一意象的不同内涵,同一炼字的不同意蕴,同一题材的不同主旨,同一作者的不同风格进行比较,可以拓宽高中生的视野,提升高中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关键词:比较阅读;古典诗歌教学;内涵;意蕴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古典诗词可以滋养心灵,陶冶性情,丰富精神世界。但是,如今高中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却是内容单调,模式单一,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普遍缺乏对古典诗词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象呢?笔者认为在进行古典诗词教学时可以适当运用比较阅读。对古典诗词进行比较阅读不但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更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迁移和思维能力,使诗歌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比较的角度有很多,但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比较,更符合高中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际情况。
一、比较同一意象的不同内涵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由于诗人的主观情感不同,相同的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就有了不同的内涵。所以,我们必须对这些诗歌里的意象进行比较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最终真正读懂诗歌。
“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雁可以表达思乡怀归。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闻雁》中有“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都是通过雁这个意象来抒发诗人对家乡故园的思念之情。雁可以表达情爱相思。金人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中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作者塑造了一个终于爱情、生死相许的大雁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达情侣对爱情的忠贞。陆游用“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来表达自己对爱人的无限怀念。雁也可以表达离情别绪。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写塞中飞雁,以此来表现诗人对董大的一片依依惜别之情。李白《送张舍人之江东》中“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雁达,海阔孤帆迟”,以雁喻友,也写出一种不忍离别之意。雁还可以抒发爱国情怀。李益《塞下曲》:“燕歌未断塞??飞,牧马群嘶边草绿。”诗歌通过“雁”这一意象抒发了边关将士们慷慨激昂为国献身的爱国精神。
由上可见,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里会呈现不同内涵。教学时,让学生对这些意象进行分类、举例、归纳,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对诗歌意象有全面的认识,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比较同一炼字的不同意蕴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赏析炼字,主要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背后深藏的情感。在教学中,可以把不同诗歌中相同的炼字放在一起比较,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诗人情感。
在高中的古诗词篇目中,“空”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意蕴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个“空”字,描绘出了一场新雨之后,山中树木茂盛,万籁俱静,宁静幽深,空旷无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恬淡超脱,归隐闲适的情怀。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个“空”字,写出了江水明月依旧,而六朝昔日的繁华富贵已化为乌有,只剩一片荒凉和寂寞,表达了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陆游的《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诉衷情》里“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两首诗中的“空”字则都写出了诗人徒有一腔报国热情,却请缨无路的无奈和悲叹。而苏轼的“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是梦”,“空”字道出了诗无尽的失意之痛。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用一“空”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再如刘禹锡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空”字抒写了自己对老友的怀念以及人事沧桑之感。
简简单单一个“空”字,在不同的诗歌当中,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含义,反映出诗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与思想情志。所以在教学古典诗词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作者的炼字,细致入微地分析其内涵,以此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感情,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三、比较同一题材的不同主题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相同题材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作者生活在不同朝代、不同地区,他们年龄不同、经历不同、性格各异,因而在面对同一题材时,写出了不同主题的诗歌。对这些相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可以了解诗人不同的性情,同时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习惯。
如,以柳为题材,李商隐的《咏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人笔下的春柳在百花似锦的春日与舞女翩翩起舞,而秋柳却是在夕阳的照耀下在秋蝉的哀鸣中衰败零落。通过春柳与秋柳的对比,反衬出秋柳的肃杀憔悴。诗人通过昔荣今枯的柳,抒发了自己少年得志,老来沉沦的失意。曾巩的《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该诗则是写在早春时节,柳絮在春风的帮助下,无所顾忌,狂飞乱舞的景象。诗人把柳人格化,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倚势猖狂、得志一时的势利小人的憎恶之情。又如都是以牛郎织女的故事为题材,范成大《鹊桥仙?七夕》:“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范词写牛郎织女匆匆的相聚之后又迎来新的离别,短暂的相逢之欢抵不过长久离别愁苦,主要抒发了相爱的人聚短离长,欢少愁多的痛苦。而秦观的《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人认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虽然一年才一次相逢,聚少离多,但只要感情真挚,真诚相爱,就不一定要朝朝暮暮长相厮守。秦词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
以上两首词题材相同,但主题各异。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相同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出其不同的主题,可以培养学生求同存异的思维,提高其审美修养和鉴赏水平。
四、比较同一诗人的不同风格
诗人的思想情感会随着人生际遇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同一个诗人,也会写出风格完全不同的诗歌。引导学生对这些不同风格的诗歌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全面地认识诗人。下面以苏轼的三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定**》《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来进行这方面的比较:
《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T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该词写于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期,作者记了一次自己的打猎活动,词风慷慨激昂,纵横奔放。诗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全诗洋溢着一股为国杀敌的壮志豪情。《定**?莫听穿林打叶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首词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时期,词人与朋友出游,途中遇雨,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雨,词人的态度是“莫听”“吟啸”“徐行”。泰然处之,无所畏惧不仅是词人面对自然风雨的态度,更是词人面对政治风雨的态度,足见其超脱旷达的胸襟和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最著名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用平实朴素的语言表达对亡妻王弗的哀思,其中也交织着作者自己仕途不顺的感伤,情感极其深沉。此词情感缠绵,字字血泪,读之令人神伤肠断!
通过比较阅读这三首不同风格的词,学生对苏轼的认识不再单一片面,他们会发现苏轼可以豪放乐观,可以旷达超脱,可以婉约深沉。从这些不同风格的词作中,学生能感受到诗人在不同人生际遇中的不同心情。
综上所述,在高中古典诗词的教学中,通过比较相同意象的不同内涵,相同炼字的不同意蕴,相同题材的不同主题以及同一作者的不同风格,能让学生对诗词学习充满新奇感,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热情,培养其求同存异的思维习惯,学生的知识面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拓宽,掌握的相关知识更加牢固,最终能提升其审美修养和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徐晓玮,戴虹.吟诵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2012.[2]刘再容.现代信息技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7.编辑 张珍珍
第二篇: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古典诗词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景立华
我们国家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更以其深邃的意境之美深入读者的灵魂。新闻标题利用仿拟,巧妙融入诗词名句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目光,撼动读者的心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中国老一代著名报人邵飘萍曾说:“新闻的灵魂应冷静活跃于理智之世界,而耕耘于世人感情之田亩”。他们所说的感动人心的宣传效果,不正是报纸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所孜孜以求的吗?而把古典诗歌的意境融入标题更可达到语言简洁,画龙点睛,扣人心弦的效果。
请看1958年3月16日《人民日报》的一则标题:
车辚辚马萧萧凯歌贯云霄(引题)
最可爱的人回来了(主题)
读罢此题,一种豪情从心底油然而生!让人不得不佩服,人民日报编辑为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凯旋归国的新闻,制作了一个多么出色的标题!她引用了杜甫的名篇《兵车行》里的首句:“车辚辚,马萧萧„„”短短的6个字就把中国人民志愿军威风凛凛胜利归来的情景烘托出来了,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感染力强,让人读后击节赞叹!
比如:
知否,知否,绿消红瘦(主题)
连阴绵雨使杭州名花展上部分花卉受损(副题)
(1999年3月11日《钱江晓报》)
该报道主标题的巧妙之处就在于他仿用了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样仿写既切合新闻的内容,又将娇花淋雨后的可怜之态现于笔端。这样一来,使得标题显得更加灵动,既契合文意,又颇具新意。这就是将仿拟这种修辞方法巧妙运用,仿写古诗词名句佳句,利用古典文学中的情景交融之法,为标题营造意境之美。
比如: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浊浪令人心忧
(2002年2月4日《楚天都市报》)
很明显,这是一则关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环保新闻。作者引用诗词,使读者眼前慢慢地拉出一幅有关长江的画面,壮阔、雄伟、无边无际,遗憾的是长江之水却已浊浪一片,浑黄无比,这就给读者造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滚滚长江”,意境壮美 ;浊浪阵阵,心忧万千!再一个“东逝”,不免感慨古今变化之大,对比何其强烈,由此引起了读者强烈的心理共鸣。
比如:
垃圾山,垃圾山,害得居民苦不堪,不知几时搬?
臭水流,臭水流,流到大街小巷头,行人个个愁!
(2001年2月21日《长江日报》)
该标题是仿照白居易《长相思》的诗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仿拟的运用让读者形象地感知当地居民受垃圾无人治理危害之重,使得这则标题更加形象生动。同时,反复与押韵的使用,使人读来琅琅上口,也为标题增添了活泼的气氛。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钱塘活水来(主题)
今日西湖一天可得活水十万吨(副题)
(1981年5月9日《光明日报》)
这则主标题是仿用宋代朱嘉《观书有感》中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则标题贴切而又形象地展现出西湖被注入活水后的情形,那波光粼粼,天水一色的美妙情景仿佛浮现于读者的眼前。该标题化用前人诗句贴切而又自然,在形式和意境上都带给人美好的感受。
比如:
兰佩紫 菊簪黄 千金觅红装 谁为新人做嫁裳
(1995年6月2日《中国青年报》)
这则标题反映的新闻是如今的新嫁娘赶上了好日子,色彩优美的红装玉服不再是自己穿针引线、熬更守夜去做,而是千金买来。诗词的活用使标题百味俱生,含蓄写意,色感对比强烈,富于音韵美。其讴歌社会进步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昂扬情绪不表自露,其间设问一句,令人浮想联翩,诗情美、诗化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回味无穷。
又如:
即将来临的广州花市情况如何(引题)
为君报道春消息 今年花胜去年红
(主题)
(1982年1月22日《羊城晚报》)
标题中引诗一句,让人感觉春意盎然、浓情蜜意,可以说因为这一笔,绣出了精彩,也使标题显得丰腴。
比如:
春风熏得远客醉 直把店家当自家(主题)
镇江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副题)
(1982年12月10日《文汇报》)
此例中的主题,是从宋代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一诗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两句演化而来的,语调抑扬顿挫,读来琅琅上口。消息配上这条标题,新意顿出,兴味陡增。
由此看来,利用仿拟句式,将古典诗歌巧妙融入新闻标题,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新闻事实,突出了新闻的主题思想,那些融合诗情画意,借鉴绘画的艺术技巧和诗词的情景意蕴的新闻标题,都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审美感受,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新闻标题增加了吸引力。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日报社)
第三篇: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浅谈
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方法浅谈
新圩中学 xjl
中国被称为一个诗的国度,这主要是指中国的古典诗词灿若繁星,艳照千古。诗、词,这些带有音韵特色的传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精髓。新课标下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大量的古典诗词,以高一语文必修四为例,该教材共选用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宋代词人共8首词,作为第二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新课标下古典诗词学习的考查方式日趋开放,主观性提高,这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老师,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求知欲,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
本文拟宋词的课堂教学为例,浅谈一下语文课堂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一.图片、背景音乐、课文朗读相结合。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是现代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个实用方式。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之一是可以直接快速展示相关画面,播放相关音频,从而给学生更直观的视觉以及听觉感受。古典诗词,不管是委婉动人的婉约词还是气势凛然放荡不羁的豪放词,都是历经海浪所淘,最后得剩出来的金沙。抒情性强是词的一大特色,所以,画面展示佐以适当的背景音乐,渲染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能让学生带着和诗词相应的情绪,产生相应的审美效果,更容易进入诗词意境当中。再加上感情充沛字正腔圆的诗词朗读音频,学生能更直接的感受古典诗词的美,感受着古典诗词所带来的魅力。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堂教学当中,我展示了浪涛翻滚、江水东流,浪花翻飞、猛击海岸以及江面苍茫一切渺远的三个图片画面,学生眼睛一亮注意力顿时集中。再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迅速扩张,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
二.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相结合。
即使是最不愿意上课的青少年学生,也不会对音乐无动于衷的。而现代流行音乐当中,中国古典元素的加入,使得很多歌曲带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几年前流行的《青花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更以其充满中国文化特色充满古典美的歌词而迅速蹿红于大江南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抓住流行音乐与古典诗词的关系点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古典诗词兴趣的突破口。
《雨霖铃》的教学过程中,知人论世及文本背景这部分,如果是单纯的语言表达介绍,对于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不会对作者以及诗词背景产生更进一步的兴趣。于是我选取了流行歌曲林志颖的《新雨霖铃》以及邓丽君的《雨霖铃》作为该课的导入,两首歌曲的歌词均取自于柳永的《雨霖铃》,旋律各有不同,但都是委婉缠绵,非常符合该词的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基调。学生在音乐美的享受中对这一首词的的背景以及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对课文学习有了一个欲化为己用的提升。而同时,词的音韵美也在歌曲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学生对古典诗词可以配乐咏唱的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认识。不少学生课后还认真学唱该词的流行唱法,既轻松娱乐又有效地复习学习了该词,积累了文学底蕴。
三.强调诗词的背诵。
新课标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 知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中国古语有云:“熟读诗歌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这正说明了诵读记忆积累的重要性。中国的近代教育,倡导理解运用,而对死记硬背式的学法批得一文不值。理解运用是学习的目的之一,而强迫性的记忆是不是真的就毫无用处呢?中国古文学所达到的高度,让近现代人只能望其项脊。而古文人的学习方式其一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死记硬背”,遇到经典文章或者一时不能理解的佳词妙句,硬把其记住,然后慢慢琢磨理解,甚至有时候是突然开窍。这其实也同样适用于现代课堂教学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课堂上可能对诗词有了一定的理解认识,但是如果不在课后加强记忆复习的话,所学习的东西就会慢慢忘却,遑论为文化素养的提高作积累了。理解之后对诗词进行记忆,记忆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诗词的过程。知识最终会潜移默化为己所用。知识的积累过程,是漫长的,不能一蹴而就。新课标强调了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而语言表达很依赖于语感,多记诵朗读,不就是语感培养的一个有效方法吗?所以,古诗词的教学中,要强调记诵。
四.点拨课外研究性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增强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提高探究能力和探究成果的质量……”课堂教学的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掌握学习方法,然后课堂下自己深入学习。这主要依赖于学生的自觉性。教师适当作好点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也就会相应的提高。《声声慢》中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情景描写,那么该意境中的 “梧桐”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中乃至中国文学中有哪些象征意义呢?通过提示,产生了兴趣的学生会用心去搜索搜集资料,这一资料的收集过程以及对
该问题的思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从中会更了解中国古典文化,提高古典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一方美丽的岛屿,充满温情,充满雅趣。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提高了,尽情投入学习,定然会被古诗词的魅力所吸引,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尽赏中国古典文化的风光,中国古典文化随之传承下去。
第四篇:巧妙运用古典诗词写作文
巧妙运用古典诗词写作文
推荐语: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它简练精悍,意想流动,谋篇布局,匠心独运,这一切正是我们现代散文精短、意深、情透所需求的。下面所选的美文都披上了古诗词的彩衣,用现代散文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古典而唯美的画面……
神奇的自然在诗中
一个人孤单的时候,总是偷偷地伤感,总是幻想着在一个宁静的地方,慢慢地老去,是诗给了我们生活的希望,就让我们跟着诗走吧!
跟着诗走吧,去那荒凉的边塞,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感受“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苍凉,体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感慨。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
跟着诗游吧,游到那春江的边上,看三两枝竹外桃花,知春江水暖;观日出江花,江水如蓝;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愁绪;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之境。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心灵的遨游。
跟着诗飞吧,飞到那山巅,和柳宗元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跟陶渊明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农耕生活;伴李白品“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的留恋;同张志和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优美;与杜甫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深远。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灵魂的舒放。
跟着诗跑吧,跑到大草原感《敕勒歌》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是多么让人神往!而白居易却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道出了生命循环的真理。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心仪已久的旅程目标。
跟着诗飘吧,飘到那花的王国:“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给你带来荷花的清灵;“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为你展现梅花的坚毅。与古诗同行,神奇的自然是天然的治疗心病的良药。
神奇的自然,无穷无尽,并不一定要身临其境。神奇的自然在诗中,虽隔千山万水,犹如近在咫尺。指尖弹拨:
对古诗词的记忆,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增加的是生命的质量。作者写大自然的神奇,不是具体地描绘大自然的种种现象,而是引用古诗对大自然进行形象的描摹,不仅神奇动人,而且跳动着诗人的脉搏,深深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
诗意地散步是心灵的享受
匆匆赶路的人,总欣赏不到人生旅途的美景。所以,一路缓行,诗意地散步,是心灵的享受。——题记
散步,就是慢慢走路。人生苦短,光阴似箭。在短暂的人生里,你为何不让心灵有一段美丽的记忆?在诗意的散步中,你体会到的每一个美好的意境,都有会成为记忆中的沙滩上美丽的贝壳。
选取一条悠然自得、诗意飘洒的幽径,放飞心灵,细细品味人生的美好,细细地享受美丽的人生。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有黄花景,冬吟白雪诗。”如此美妙的境界,你不觉得“诗韵遗千秋”吗?
散步至“曲径通幽处”,林阴夹道,好鸟相鸣。清脆的鸟鸣坠入耳中,尤如小石子坠入平静的湖面,荡起圈圈涟漪。浓郁的绿色,也染绿了鸣鸟的羽翼,染绿了清洁的空气,也染绿了心情。
散步在“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雨后春天,望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致,感受着“丽日和风春淡荡,花香鸟语物昭苏”的氛围,体会着“芳草有情牵戏蝶,飞花无主寄骚人”的景致,你不觉得神清气爽,赏心悦目?
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天,散步于“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荷塘边,望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吮吸着“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你是否会“沉醉不知归路”而“误入藕花深处”呢? 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秋夜,散步在“庭松不改青葱色,盆菊仍霏清静香”的庭院里,“栏外青山排闼绕,楼前积水当湖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再加上远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境界定会让你心旷神怡、惬意满怀。
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冬日,散步在”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衰”的夜晚,欣赏”旋扑珠帘过粉墙,轻子柳絮重于霜”的飞雪,体味着”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的浪漫飘逸,你是否会有”不知庭 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之感呢?
就这样诗意地散步着。
诗意地散步会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回望散步留下的足印,那浅浅的脚印便在心里烙下了印迹。
诗意地散步让人生更加精彩!放慢你匆匆赶路的脚步吧!多一些诗意的散步,记忆的沙滩上就会多一些美丽的贝壳。眉间轻语:
文章化用大量古典诗词名句,让“散步”更加充满诗意,让文章散发出新鲜而浓郁的文化芬芳。用诗的意蕴丰美着散步的意想,用诗的景致缤纷着读者的想像。古诗词的化用,增加了语言的浓度,加大了思想的纯度,提升了文章的厚度。
给我一个牵手的机会
历史的天空风云起伏,悠悠变幻五千年。五千年的岁月中,多少平庸的人被匆匆淹没了足迹,成为无名的过客。而你们的名字,却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永远闪耀出才华的光芒。
曾经无数次独自漫步在古诗的长河中,好想牵你们的手,吟读你们的诗句,沉醉于你们华丽精湛的词藻和妙不可言的意境……
我愿与你共饮
如果我有一杯酒,可否与李清照共饮?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这是你对前途命运的一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面对丈夫的死,你柔肠寸断、痛彻心脾。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妇人,一次又一次寻找精神上的依靠。可周围只有寂寞冷清,你身上承载着国破之凄、丧夫之痛。历经漂泊,“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已成过去,“人比黄花瘦”才是真实,“一个愁字”的确了不得这难平的哀怨。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你苦苦寻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仍旧迷失归路,双溪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你,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奇女子。你的人生际遇,教我怎能不感动?
如果我有一杯酒,我愿与你共饮!
我愿与你同醉
如果我有一杯酒,能否与李白同醉?
你豪放,不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你精神的写照,金殿之上你佯装喝醉,力士脱鞋,国舅磨墨,但是他们都容不得你,于是你大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你狂放不羁最好的诠释;挫折面前,你毫不畏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想握住你的手,跟你一同去品尝“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酒,同去拜访“赵客漫胡缨,吴钩霜雪明”的侠客,一同去钓鳌鱼海上,放逐白鹿青崖间。
浩瀚夜空中,你是那一颗永不陨落的星。
如果我有一杯酒,我愿与你同醉!
我愿与你共舞
如果我有一把剑,可否与苏轼共舞?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你对弟弟苏辙的思念。你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挣扎。被贬的郁闷,“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高处不胜寒”是你难鸣的悲怨。你知道,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你这样一个生性放达之人。于是,你将功名利禄换成了“竹杖芒鞋”,你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在怅惘之余,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你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你看透了“似花还是非花”的杨花,道出了“点点是离人泪”的真谛。我想握住你的手,与你一道“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你,红尘俗世中一个不朽的传奇。我为你那“天涯回首一笑间”的绝世风姿所倾倒;为你那“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古豪情所感叹。
如果我有一把剑,我愿与你共舞!
时刻为你们感动,因为诗句字字浸透着深沉的情感,字字肺腑,字字精妙
逆境中你们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笔谱写下了古代文学史上光辉的一页。
细细品味你们的诗句,谁能不被感动?!
我想握住你们的手!心迹微澜:
初读这篇佳作,你首先为作者的语言吸引,为他的才气折服。作者以“我想握住你们的手”为线索,恰如其分地化用古典诗词,为行文注入诗韵,倍增文化含量。文章的小标题比较清新,我愿与你共饮、同醉、共舞,拉近了作者跟他们的距离,结构上显得一目了然,而且每一个段落的结构都基本构成排比,作者从李清照写到李白、苏轼,用自己独到的见解诠释他们的人生,纵横捭阖,大气磅礴,堪称佳作。
第五篇:体验式教学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是诗歌与辞赋的国度。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辉煌的诗词再到元曲等,无一不是这个国度可爱的精灵。古典诗词承载着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当前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在教学观点和教学模式上少有新的突破,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强调接受学习、强调对诗词死记硬背、强调机械训练的教学要求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着他们对古典诗词的爱好。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吸收新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从学习者的现实世界出发,通过其实践活动以及反思,形成新的知识和能力,不仅能改变学习者的知识观,而且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主体精神和创造精神。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体验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不会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不再对发生在身边的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麻木不仁,而是逐渐学会用理性来审视权威,主动追求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改变学习方式,实际上也就是在重塑学生的主体精神。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学过程会呈现新的特点,不再意味着教师以独自的方式单向向学生传递、教授和灌输知识,也不再意味着学生只从教师那里被动地接纳、领受和储存知识。课程不再是一堆僵死的材料,它更像获得了生命的另一个人。教师、课程、学生三者之间彼此走近,互相体验,实现两两之间的精神相遇、视界融合。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指的是下述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教师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诗词,建构相应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感情、生成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策略
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首先创造教学情境,还原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准备,然后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让他们与教学内容这一客体进行对话和交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主客体融合,并生成意义,最后让学生以表达的形式将体验结果显露出来。表达既可以是口头或书面语言。也可以是内部言语。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基本策略,我们可以制订古典诗词体验式教学的基本路向,那就是在教学时,对不同的诗歌按题材、内容、主题等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不同的感官刺激,引导他们与具体的诗篇进行体验交流,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意义,最后让学生以书面表达或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教师再对学生的感悟进行归纳,进行反馈评价。
二、体验式教学情境的创设
古典诗词在给教学者带来无穷的审美享受的同时,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阅读和赏析诗词,就要进入诗词的意境,使诗词中的“此情此景”转化为“我情我景”,进而产生自我感悟。但是对于年幼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到情感体验、知识积累、阅读能力等的限制,以精练的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诗词并不容易为其所理解与接受。光靠“一张嘴、一支笔”就想让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引起学生~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其理解教材,进入最佳习得状态。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教师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诗词涉及的时代背景、人物身世遭遇、所处环境编成小故事,使其身临其境,触发学生的想象,如同作者那样“触景生情”。例如在教杜甫的《登高》时,由于时空、年龄、处境等原因,学生较难产生情感共鸣。采用故事导入法,可以让学生了解杜甫的处境遭遇,能够尽快地入情入境。“多年前,一个秋天,重阳节前后……一位老人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步履蹒跚……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困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此时,国家也正处在战乱之中……老人心头涌上百感千愁……”接着,音乐响起,在凄凉哀婉的乐声中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全诗。这就让学生置身于悲凉的气氛中。进入诗词的意境,进入作者营造的情感氛围,有助于较准确地理解诗中融合着的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感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音乐渲染创设情境。古典诗词大都富于节奏,韵味悠长,充满了音乐的美感。教学中如配以优美的音乐,辅以声情并茂的朗诵,创设美妙的意境,必能为理解古诗词降低难度。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用宁静的古筝曲《西江月》和激越昂扬的《十面埋伏》,让学生感受诗中“舒缓流畅一逐渐低唱一间歇停顿一激越雄壮”的音乐旋律变化,较容易体会白居易高超的诗歌才能。以二胡曲《二泉映月》似行云流水般舒缓的乐曲,可营造“孤舟独饮”的萧瑟气氛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知遇之情。借助音乐让学生与诗词产生共鸣,借助音乐的意境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帮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接受健康的艺术熏陶和获得智者的思想,有利于实现知识自主性建构。
3,播放录像创设情境。运用录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现教材内容,使课本静止的画面活起来,无疑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其很快进入诗词特定的环境。例如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先观看《三国演义》中的录像片段,展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壮观景象。再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江水奔腾、惊涛拍岸”的录音,想象着自己身处古战场,面对浩浩江水,思绪泉涌,“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指挥若定……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作者写词时豪迈气概、豪放风格的领会和理解。
创设情境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需要师生情感的交汇融通。人有七情六欲,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在“情”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比如情绪容易波动,易被外界事物感染。因此,课堂上可以用音乐、影片、图片、生动的语言去调动学生的情,帮助他们感受与拥抱教师创设的境。在实际的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可单独运用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获得良好的课堂效应。
三、体验式教学的教学过程
诗词教学采用体验式模式,并不是指每一篇诗词的教学过程一样。根据诗词内容、主题、风格等的不同,采用的体验方式是有细微差别的:课堂因学生的基础、感悟、想象等非认知心理因素的不同,具体的教学过程也是千差万别的。下面笔者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教学活动为例。谈谈运用体验式教学的思路。提供情景,激发兴趣。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建构一系列的学习情景,让学生感到亲近、熟悉并有兴趣。但这些情景或案例的设置绝非仅为取悦学生:创设情景只是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在体验式教学中,“要使个人的生活成为整体,它必须体现一个人所有的创造性冲动,而且他的教育应该是一种能够启发和加强这种>中动的教育”。(罗素语)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一千多年来其魅力使无数读者倾倒。传统教学中是以学生的反复诵读和教师的讲解为主。而体验式教学则重在学生的体验感悟。教学中先设置情景,采用通过音乐渲染创设情景的方法,让学生欣赏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乐曲旋律优美流畅,极富诗情画意,而古筝的音质又特具清新明亮的韵味,所以乐曲一响,学生马上会被深深吸引住。在音乐声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我的主体,被激发起探究这首美妙乐曲深层内涵的兴趣,而有了兴趣,课堂教学效果就有了一大半的保证。实践感受,自主体验。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这首优美的古筝曲中有怎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呢?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学生再一次倾听古筝曲《春江花月夜》,边听边想象春、江、花、月、夜,想象这五种事物怎样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听、想,其实就是一种自主体验。优雅静谧、令人陶醉的旋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及想象。这种感受是单纯的朗诵难以相比的。在这番经历中。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和体会都是在直接感受和体验中展开的,不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也不是道听途说的:这种体悟是他自己的东西,将内化到他的心灵中去。相互交流,体验内化。在欣赏、思考乐曲后,可要求学生把内心的感悟表达出来。不论言语是否流畅,述说是否完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此外,学生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联想与情感,虽然离不开词义的限制,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素质、文艺修养等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会,我们不必强求一个答案。在每个学生对乐曲和诗的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后,可以顺水推舟,要求他们试着写一段解说词。并试着在乐曲响起时当一名画外解说员给观众解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更明确,因为文字描述可进一步交流彼此内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