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时间:2019-05-12 22:4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第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

“非连续性文本”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课标在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其目的是要让学生既要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读表”;既要学会读单一的材料,也要学会读综合的材料。

而从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据PISA2009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首位,其中“连续性文本”平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而“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为25分,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最大的。另有媒体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一道题上得了零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巢宗祺先生指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上的欠缺不只是存在于某一个省,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在课程标准修订时,大家认为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那么,根据第三学段课程目标,在现行教材下,如何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

一、链接生活激兴趣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文本样式或阅读材料。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无处不在,有的以单一的图表或文字形式呈现,如:止咳糖浆服用说明书、运动会徽标;有的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如:迪斯尼乐园游览图、手机使用说明书;有的则以信息相关的多形态文本集群呈现,如:关于鱼翅造假的新闻、关于钓鱼岛的资料等等。可以说,这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阅读。也有人说,“读的不是书,而是生活”。

怎样让学生感知非连续性文本,对非连续性文本产生阅读兴趣?笔者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接触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

1.链接校园生活

开学了,一起读读课程表、值日安排表、作息时间表等,了解新学期的有关安排;发了新书,一起看看新课本的封面、封底、目录,初步感知新学期要学习的有关内容;有外校客人要来参观学校,学习看着“校园平面示意图”,学做小主人介绍学校教学楼 的布局;迎新文艺汇演前,学习看懂座位安排示意图和节目单;心理健康活动月举行前,学习读懂海报,提前了解系列活动的安排和要求;数学课、科学课上,借助统计图表解题答题等等。

2.链接家庭生活

爸爸新买了手机,和爸爸一起边读手机使用说明书,边学习各种功能的使用;买来新玩具,对着图示组装或拼摆;发烧了,读读退烧药的服用说明书,知道关于这种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读家里的车辆保险协议、水电发票等等。

3.链接社会活动

去医院,学着看病历卡、导医栏;去公园,学着看游览图、示意牌;去旅游,学着看车票、机票、时刻表、指向标。

笔者认为,通过引导,让学生时刻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亲近非连续性文本,使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逐渐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同时,让学生把读到的信息和资料带回课堂,在课堂中交流展示。这样为需要而读,在需要中借助来自老师、家长和同伴的指导,从而实现生活化的大阅读。

二、标注特点提信息

根据2011版课标的要求,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的只是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学习的目标是“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刚阅读这类文本,应引导他们运用默读、浏览等快速阅读的方法,根据不同文本的特点,边读边标注出和主题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然后再进行整合和运用。

1.关注文本形式

非连续性文本的文字一般十分简洁,但在版式的设计上非常活泼,有的比较自由。在阅读中,要根据不同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如:药物说明书一般从名称、适应症、用法用量、成份等方面介绍;又如:节目单中一般含有演出时间、演出地点、节目名称等内容,可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形式的特点,关注文本中的序号、小标题、表头等提示来提取主要信息。

2.关注图文互补

在较多的非连续性文本中,图画和文字呈现出一种互补关系,缺一不可。如:游览图有方向、图例、比例尺;又如:产品使用说明书中有文字又有图例。阅读这类非连续性文本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叙述的信息,更要引导学生关注图画暗示的信息,以及图文结合所要揭示的信息。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图标、箭头等标注,有顺序地观察,有耐心地观察,有重点地观察,边读边标注有关信息,与文本进行全面对话,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关注同类信息

一些有关联但不连续的多个文字片段组合起来的文本也属于非连续性文本。指导阅读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关注几个材料中同类信息的整合。如:PISA2009评估中有一则题为《寻找食物》的阅读材料,是由《湿圆虫怎样寻找食物》、《蚂蚁的路径》、《做个蚯蚓饲养箱》三份实验计划组成的。从内容上看,都是研究小动物所吃的食物以及它们寻找食物的方法。但从结构布局上看,行文不具有前后连贯性。这就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分别标注出湿圆虫、蚂蚁、蚯蚓寻找食物方法的关键信息,然后进行整合并解答。

三、写写画画重运用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从图文的组合材料中分析、判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运用阅读知识和阅读技能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过程。阅读指导时,应倡导阅读在课外,得法在课内。我们可结合课文教学进行适度的创生和阅读实践。

1.拓展资料练写话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非连续性文本资料的拓展和阅读,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如,教学《鲸》一课时,笔者先请学生分头搜集有关鲸的种类和特点的资料。学生搜集的资料从形式上看,有文字的、有数据的、有图表的;从内容上看,有关于白鲸的、蓝鲸的、齿鲸的、虎鲸的;从写作方法上看,有说明文、有新闻报道、有学生习作,可谓异彩纷呈。接着,笔者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在限定的时间内快速浏览,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信息进行交流。学生有的看,有的记,有的交头接耳,兴趣盎然。最后,笔者请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鲸的自述》,学生有的写“我的家族成员”(介绍鲸的丰富种类),有的写“我们的生活”(介绍鲸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有的写“救救我们”(揭示人类的捕杀恶行),写得角度各异,饶有兴致。

2.填填表格助梳理

在阅读过程中,结合文本理解,填填表格,既能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又能指导学生学习用简洁的方式呈现学习结果。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当学生读到小艇的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请学生默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反映小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表格,再进行想象仿写:

平常,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相互关联的阅读资料,并要求以此为依据设计一个表格,让学生把文本内容按表格要求进行筛选整理。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而且初步学习将具体的文字材料概括并转换成简要的表格形式,从而感受非连续性文本简洁、实用的特点和价值。

3.画画图示练说话

有些课文,还可以结合自主阅读,通过画画、写写、说说等方式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多维度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在学生阅读詹天佑“开凿渠道、设计线路”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请学生自主读文,然后根据读到的信息试着画画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青龙桥“人”字形线路的示意图,并在图示中配上简要的文字介绍。展示时,请学生指着图示和文字介绍居庸关、八达岭和青龙桥的特点以及詹天佑采用的方法。最后,请学生对着图示夸夸詹天佑。这样,既培养学生从文本阅读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素养。

当然,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指导策略还有很多,比如: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整合课程资源,在整合中凸显图表、图文的结合,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生活生存能力等等,这些都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实践和研究。

第二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浙江建德市大慈岩中心小学(311600)余晓玮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各路专家相继刊出文章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了理论性指导。然而,一线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并不是件易事。笔者以为,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图文组合的特点采用图文转化的策略,针对不同的呈现形式采用分类阅读的策略,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学用结合的策略。

一、图文转化策略 1.以文释图解读信息

“有价值”的信息有时分散、隐含在图表中,需间接找出。在正确理解图表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进行表达,即以文释图,这样能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快速获取信息。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需经过以下流程:

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 文字表达。以《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与国际缺水标准比较图》(见图1)的解读为例,由图到文的转换过程如下:教师呈现比较图;学生整体观察图表,在整体了解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一个大主题,即反映北京市水资源状况;关注图表细节,将图表中“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分别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将分析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用文字表述结论: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极度缺水标准,甚至还低于国际人均危及人类生存的灾难性标准”,现状是“北京水资源极度匮乏”。

2.以图解文提取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的文字材料往往表述分散、跳跃性大,以图解文便于学生提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以图解文即由文到图的转换,是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像或图表,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文字内容。这对学生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很有益处,同时也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图解文的过程一般经过以下几步:第一,正确领悟文字材料的内容;第二,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建构起事物各要素间的联系;第三,准确描绘图表中要反映的内容;第四,分析总结图表中的规律,与文字内容加以对照。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复习”中《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呈现的是“材料”、“做法”两个文字片段。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还原文字描述,画出玩具小台灯的制作步骤简图,实现从文字到图形转化的信息提取过程。课文大都配有插图,有些插图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教学时充分引导学生利用这一“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挖掘插图中隐含的重要信息,达到以图解文的目的。3.图文并茂整合信息

整合信息是对信息进行比较与归纳、总结与提炼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的结果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比较与评价。如《快乐出发》一课,教师出示《古城西安》组文,让学生浏览后提取有用信息;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旅游攻略”,从出行、风俗、景点方面进行信息整合,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出行方面,有的小组绘制“出行路线图”,有的小组则从天气、时间、物品携带、交通工具选择几方面列出“出行事项表”;风俗、景点方面,采用图片加文字简介方式呈现。

二、分类阅读策略 1.文字型

文字型呈现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指围绕一个相对集中的主题,由几篇(段)独立的文章(片段)组合而成。这类文本材料内容较多、篇幅较长,学生很难把握其要点。阅读时,一要扫描阅读,集中发问,快速掌控全面信息。如《走进沙漠》一课,教师从5份阅读材料中提炼出“去沙漠旅游需注意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快速从全局上把握文本要点。二是指向阅读,定位分析,准确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如,学生根据教师出示的判断题,进行指向性阅读,随后“定位”信息源——《沙漠是什么》,然后分析并作出合理判断。三是检索阅读,点块聚集,有效整合关键性信息。《走进沙漠》组文有效信息分散在5个阅读材料中,从“所带的物品、出行时间、交通工具的选择、怎么住宿、安全事项”等方面检索阅读并尝试制作沙漠旅游攻略,能快速实现信息点向信息块的聚集,帮助学生提取文本的关键信息。2.图表型

统计图表直观、简明,易于比较。但由于它文字不多,许多信息隐含在数据、图形中,学生很难建立图表与数据的联系,从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可进行以下引导:一对“标题”进行说明。明确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阅读后要将标题所反映的图表信息整合、具体化,分出类型。二对“图例”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先看纵轴、横轴,再看图例,以迅速了解图表反映的具体内容。三对“数据”的分析说明。从纵向、横向分别进行数据比较,从中得出结论。如,《近视情况调查统计表》的阅读中,通过比较分析会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近视率呈上升趋势,且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四对“解析”的说明。对配合图表出现的解释文字进行说明,引导学生借助其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3.条款型

清单、目录、索引、说明书等从其呈现形式来看都属条款型非连续性文本。这类文本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条理清楚,但同时也常负载许多“无价值”信息。如果逐字阅读既花时间也没必要,宜采用快速阅读策略,抓住关键信息。以《美林药品说明书》为例:第一步,通读知大意,了解该说明书的组成部分。第二步,针对问题找准项目。“【注意事项】第九条为什么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结合说明书说明原因。”根据这一问题,选择项目“性状”、“适应症”、“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细读。第三步,选择信息进行整合。在选定四个项目中选取信息,针对问题进行整合、提炼。以上阅读步骤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时讲究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讲究从因到果的逻辑推理。

三、“学用结合”策略 1.提炼学法,归类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强,掌握其阅读方法意义重大。高明的教师往往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如《寻找食物》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比较的过程中归纳阅读“实验计划”的方法:第一步,阅读《湿圆虫怎样寻找食物》,提醒注意提示框的利用,渗透图文对照的阅读策略;第二步,阅读《蚂蚁的路径》,渗透寻找关键信息的方法,比较蚂蚁和湿圆虫寻找食物的异同;第三步,自主阅读《做个蚯蚓饲养箱》,小组合作质疑解疑;第四步,比较《寻找食物》一组文章与学生平时阅读的文章的不同之处;第五步,总结阅读《寻找食物》组文的方法:图文对照阅读、寻找关键信息、质疑解疑、比较总结。从一组文本到一类文本的阅读方法总结,指向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受益终身。2.以练导学,从读学写

阅读技能的掌握离不开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练习的设计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根据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指向的是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如,出示阅读材料《保修单》,内容为莎拉购买新相机后取得的收据和保修单,让学生阅读后完成练习:运用收据给出的详细资料,填写完成保修卡;莎拉应在多长时间内寄回这个保修卡;莎拉在这家商店还购买了其他什么东西。二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从读学写,该练习指向的是阅读文体结构形式的发现与运用。如《特别的说明书》一课,在阅读《开胃消食片说明书》的基础上,了解说明书的文体特点,探究结构形式,最后学写一份《“我”的说明书》的说明书(见图2)。若按通常思路,让学生直接仿写药物说明书类的习作,难度显然偏大,且也比较枯燥乏味。教师让学生学习药物说明书的表述方式,写《“我”的说明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活泼、灵动,学生乐于动笔,也易于写出情趣盎然的习作。而这样的习作过程有助于学生对药物说明书形式、语言风格等的把握。

3.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质决定其阅读应该是缘于生活的,强调与生活的联系。笔者尝试利用儿童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让儿童在随手可得的阅读中,提升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比如,读包装,吃零食。教师带领学生进超市,观察喜欢的零食的外包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在吃个明明白白的同时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再如,看示意图,玩魔方。魔方是学生非常喜欢的玩具,但玩得好的并不多,关键是学生没有学会看示意图——这一“非连续性文本”。课堂中,教师引入这一生活资源,引领学生学习看示意图,创设“玩转魔方,看谁拼得快”的游戏情境,边玩边学,效果极佳。根据玩具的示意图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孩子们还玩了各种材质、各种类型的拼装玩具。示意图让孩子们玩得更尽兴,更有创意。在生活中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儿童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是儿童乐于接受的,也更能提升儿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正如陶行知老先生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所以,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更加理解生活,彰显语文的工具性。

第三篇:非连续性文本教师版

(教师版)【2017年江苏卷】 秋兴 [宋]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释]迮:狭窄。

[诗作解析]一说起“秋兴”,人们一般马上会想起杜甫忧国忧民的组诗,著名的《秋兴八首》。陆游写过的《秋兴》有十几首,也多为忧国之作。“白发萧萧欲满头”这一首约写于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前后,诗人57岁左右。“秋兴”既是季节之秋,秋天情思;也是人生之秋,人生感怀。

首联“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首联概写现实情状。首句对“白发”这一典型意象做简捷的描写,清晰地表述出自己人过中年,迅速衰老的情状。次句诉说自己愤然辞官归家,已经过去了三个秋天。故山故园依旧,而时间和年华就这样一个秋天,又一个秋天地悄然流逝。平静的诗句,难静的情怀。

颔联“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颔联忧怀国危体衰。当此秋高时节,国事拥塞心头。买醉解忧。登上高阁,凭栏北望,光复无望,现有的半壁河山,也日削月割,不断沦丧,日渐狭迮。醉因忧国,醉不忘国的爱国诗人,怎能不心如刀割?回看自己,已过中年,疾病侵入,更觉得日月飞逝,分外无情。

颈联“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颈联抒写失落忧愁。诗人45岁时曾在大散关一带亲临抗金前线,八个月的军旅生活,他一生难忘。眼见历经百战的铠甲闲挂壁上,一如自己以身许国的壮志;耳边还不时响起当年军营五更时凄厉的号角,也只能平添国势衰微、报国无门的忧愁。国事身事,情何以堪!

尾联“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表达无奈感慨。国忧身愁,郁结难消。可是又有什么用处?又到哪里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呢?索性全都放下吧,明天早点儿起来,到烟雨迷蒙的富春江垂钓吧,累了倦了,就挑选一棵秋叶正红的枫树系住小船。烟雨迷蒙能向何方?还是系住自己砰砰跳动的心吧。

这首秋天的诗,坚定的报国信念中交织着迷惘忧愁。烟雨系舟,也是谈何容易。陆游两岁时遭逢“靖康国难”,他是一位高产诗人,存世诗词9300多首,大半都是光复报国的诗篇,临终写下《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遗愿,深深植入每个中国人的心田。在这个背景下读这首《秋兴》,会有更深的体悟。[古诗今译] 秋兴

头上差不多全是萧疏的白发,回到故乡已经过了三个清秋。高阁凭栏醉望疆土更趋狭窄,中年疾病侵体更觉时光迅遒。百战铠甲闲置空怀报国壮志,五更画角声传只能催生深愁。明天烟雨清晨会到桐江岸边,姑且选占一株丹枫系住钓舟。[题目解答]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答:①诗人酒后独倚高楼,想到宋军在前线节节败退,领土不断丧失。因为国家残败、偏安一隅、疆域渐狭而生发的怀国之愁。②诗人深夜无眠,画角声传。因为边关不宁,战火不息而生发的**之愁。③诗人已过中年,体衰多病,时光易逝,迫近晚年。因为时不我待,壮志难酬而生发的人生之愁。④诗人虽胸怀平戎韬略,又身经经沙场历练,却屡遭谗毁。因为无从施展,报国无门而生发的际遇之愁。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答:尾联发挥想象,虚写景象,借景传情。诗人想象清晨来到烟雨迷蒙的桐江垂钓,把钓舟系在秋叶正红的枫树上。借想像的这种虚拟景象,表达自己面对江山破碎,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和归隐之意。同时“烟雨桐江江”和“丹枫系舟”还有着对国事时情和人生归宿的隐喻意义。

【2017年天津卷】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注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诗作解析]《太湖恬亭》是王安石游览太湖恬亭所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如亭名,抒发了恬静闲适的情怀。

首联“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首联写恬亭所处的环境。恬亭靠近溪流,亭子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是浓浓的的绿阴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到清脆的山峦。环境如此幽静,溪流、绿阴和翠微,切割了红尘;一时间,人心也超脱了俗世的羁绊。

颔联“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颔联写恬亭日落的景象。在这静谧的环境里,黄昏到来了。由恬亭西望,断桥桥头,殷红的夕阳缓缓下坠;幽暗的树影包涵映现在水中,归禽相互依偎,偶或有一两声啾鸣。天地间一片肃穆,诗人独立恬亭,他的心也同样肃穆吧。

颈联“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颈联写恬亭闲处的感受。绿阴环绕的恬亭适宜静思,西坠的落日引来沉思,诗人不能不想到人生的意义,想到生命的归宿。清闲悠游,心无牵累,劳形案牍全可抛掉;岑寂环境,人事心机,世间诡诈尽皆忘却。这感悟是如此清晰。

尾联“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尾联写恬亭萌生的期待。诗人多想就这样远离世事,陶然忘机吧,但这无非是“菰菜莼羹一梦”罢了。那就期待徘徊流连到深夜,然后在西斜秋月、习习秋风中,驾着一叶钓船回归好了。回归哪里?是住处、家乡、田园还是官场呢?

奔走在官场政坛,纠缠于人事纷争的王安石,用《太湖恬亭》这首诗作,为“偷得浮生半日闲”做了很好的诠释。轻松的文笔中有多少沉重。[古诗今译] 太湖恬亭

亭槛靠近溪水周边绿树环立,溪岸高低错落延入青翠山里。断桥那边夕阳西下一人独立,幽暗树影涵映水中归鸟相依。清闲悠游才会觉得心无牵累,岑寂之处谁能知道世有玄机。更期待着夜深时候徘徊流连,在秋风斜月中乘坐钓船回归。[题目解答]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第二联描绘了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那边夕阳西下,树影涵映水中,归鸟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站立在夕阳余晖里,欣赏体味这静谧的景象。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清心悠游,领受幽静,诗人得以放下身边俗事,忘却人世心机,呈现出心无挂碍,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期待的情景,在运用虚写的艺术手法里,诗作又借景抒情,不但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呈现出处于清幽的环境里,意犹未尽,盼其永恒的心意;而且结句融情,使全诗抒情幻想的韵味更为悠长。

第四篇:高效复习20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

自2011版新课标颁布以来,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与检测逐渐成为教育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综观2013年全国高考18套语文试卷,图表、漫画、相关链接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进入高考试题。据顾之川先生在《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现状与改革》(《中国考试》2014 年第1期)中所说:阅读题中“非连续性文本”肯定会成为“新宠”,而且分值不低。笔者展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将成为阅读与考试的常态。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及阅读现状

非连续性文本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PISA测试基于终身学习的动态模型进行设计,界定了四种文本类型: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和多重文本。其中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是阅读材料的两种基本形式。通常,语文阅读教材是通过句子形成段落章节等文本材料构成语文教材记叙、议论、说明等基本形式呈现的连续性文本。而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是以图画、数据表格、符号、图解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中间缺少明显的连续性线索,需要经过思考提炼才能找到相关信息或内在联系的文本形式。相对于传统的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一线教师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尚缺少成熟的经验。

从阅读现状来看,我国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明显不足。据PISA2009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阅读成绩在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首位,其中连续性文本均分为564分,比第二名韩国高26分,而非连续性文本平均得分为539分,比韩国低3分;上海学生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成绩差异为25分,是参与评估的国家和地区中差异最大的。另有媒体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中出现一道带有图表的阅读题,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这道题得了零分。巢宗祺先生指出:“非连续性文本教学上的欠缺不只是存在于某一个省,而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因此,在课程标准修订时,大家认为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

顾之川先生认为采用哪类文本进行阅读测试,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展现真实的阅读能力,以及日常阅读什么类型的文本。依据促进学习、真实性、能力导向等评估理念,审视当前国际最新测试实践,除目前试卷中的论述类、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外,还可以尝试引入非连续性与混合性文本,采用多篇组合类文本。这样可以全面地考查考生具有时代特点的、现实社会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并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阅读多样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或混合性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可见非连续性文本作为新增的课程标准内容进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视野,体现了语文阅读教学指向现代公民终身发展的时代诉求。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性与任务要求 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密不可分。它具有以下特性:

(一)时代性。现代社会高度重视信息的整合和应用,生活节奏加快,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学生每天接触到的信息更是铺天盖地。在数以万计的信息中,有像在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完整的课文这样的连续性文本,但更多的是体现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非连续性文本,比如经常看到的博客和论坛,那一段段、一句句或一字字相互之间的讨论或者回复,就是非连续性文本,而且他们在聊天、论坛中已经不自觉地在运用这样的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表现出了非常鲜明的时代性。

(二)实用性。非连续性文本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离不开它。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到电影院看电影时,看到售票窗口的一块告示牌上写着“票价二十元”,我们就明白今天的电影票是每张二十元人民币,正好解决了我们此时需要知道的电影票价问题。而告示牌上的文字就是一段“非连续性文本”。因此非连续性文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三)生活化。非连续性文本最显著的特性是生活化,学生在生活中随处都能碰到它。比如学生患了感冒,去药店买回一盒治疗感冒的药。看到药盒上写着“每日三次,每次两片”的文字,就明白了这种药的服用方法,按照这样的要求服用,就会治疗感冒,使身体尽早恢复健康。这体现出非连续性文本非常强的生活化的特点。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材料往往不是由逻辑或语意严密的段落结构层次构成,而是呈现多样化,如曲线图、凭证单、说明书、目录表、设计图、地图、问卷、时间表、通知、广告、清单、索引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都有可能进入检测视野。试题既要求学生从文本中获取准确有价值的信息,还要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概括与推断,从而得出文本中没有明确陈述的结果,并用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评价文本中的观点。比如有这样一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题,题目主要列举了美林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药品名称、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相互作用等。随后针对这个文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美林注意事项第九条要求“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请阅读整篇说明书,说出其中的原因。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此段文本,找出重要信息(“本药味甜,有芳香,小孩会喜爱喝”“本药用量上有限定”“有较多禁忌和副作用”),然后对这些重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为了避免孩子误喝,给孩子带来伤害,所以药品要放到儿童不能接触到的地方。这充分体现出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要求考生具有高水平的转换认知能力。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指导 信息时代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在报刊、街头、电视、网络中随处可见,能够从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评价信息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非连续性文本,学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方法,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的指导是语文教师拓展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拓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虽然出现于语文教材与试题,但还没有独立的体系,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为例,其中只有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图片两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图片阅读的策略知之不多,对如何读图、如何实现图文转换、如何让学生自主建构从一个文本的阅读到一类文本的阅读策略等不是很清楚,教学实施中自然难以有大的突破,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没有形成全面的理解,造成阅读方法缺失。

基于阅读教材与生活实际情况,指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必须挖掘各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让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互为补充,拓宽学生的认知角度与视野。在进行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时,可以引入非连续性文本,将两种文本有机整合,发挥非连续性文本简洁、直观性强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阅读图式,提高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效率。很多课文可以利用鱼骨图梳理文章框架,利用结构示意图梳理文中主要信息,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主要内容。同时,对目前教材中综合性学习、交流平台等板块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也要积极关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进行阅读教学,转换选取阅读材料的视角,以多元化的阅读材料类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需求。此外,还可在口语交际、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从研究性学习活动来看,我们有很多传统的做法比如重视报刊资源的阅读,尝试开展媒体热点话题的讨论等都很值得提倡。口语交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师应利用这一活动方式培养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二)注重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

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要注重对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的指导。教学中要着重指导学生学会从多元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和组合信息的方法。根据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任务要求,其策略关键当抓住三点。

第一,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非连续性材料的核心。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而分辨隐含信息较为困难,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第二,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编者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第三,建构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建构文本的意义。

(1)图文转化策略

图表、图形等是形象化的语言,直观简明,信息量密集,能综合检测学生捕捉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等诸多能力。学生可以运用图文转化策略,全面了解文本包含的主要栏目、项目、类别、数据等信息。例如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需经过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以图解文的过程一般有以下几步:正确领悟文字材料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图表形式,建构起事物各要素间的联系→准确描绘图表中要反映的内容→分析总结图表中的规律,与文字内容加以对照。图文并茂整合信息是对信息进行比较与归纳、总结与提炼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的结果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比较与评价。

例如(2013年高考湖北卷)请根据丰子恺先生《巷口》这幅画,围绕“盼”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字数不超过 80 字。

图画题往往以独特的线条语言形象地展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寓知识与能力于图画之中,体现了语文实用性的特点。学生应该通过对标题、构图、画中的人物关系,将其中表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相关的部分,把握深层含义。这幅漫画的标题是《巷口》,画面上的老人和孙子立在巷口盼望着什么。在正确理解图画语言的基础上,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主要解释和发掘图像的隐含意义,使用文学性语言评价图像的形式和内容之美。解答示例:“夕阳西下,晚霞如飘扬在天空中的轻纱,暮色温柔。奶奶牵着孙子的小手,伫立巷口,翘首盼望那远游者归来的身影 ― 是儿子,是父亲。背后,深巷幽幽,低吟着等候者的悠悠心曲。”

(2)分类阅读策略

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多、形式多样,要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策略进行分类阅读。例如文本类的要理清结构层次,抓住每个层次的中心词,归纳主旨大意;图形类的重点阅读标题和简要的文字提示;表格类的通常要关注表头中的重点栏目和数据变化等等;清单、目录、索引、说明书等条款型宜采用快速阅读策略,抓住关键信息;材料探究型的要进行分析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例如(2013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有这样一个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目。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回答这类表格类型试题,不仅要进行字词辨识,还需要读题、对图例和数据分类、浏览文字说明才能整体把握非连续性文本的整体信息,涉及的能力包括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分析推断及书面表达能力。阅读图表,考生观察得知表格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一部分是发表代表作的年龄。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发表处女作,主要集中在25岁前后;发表代表作,主要集中在35岁前后。以上只是描述一个现象,根据数据得出以上解读并不难。试题要求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所以要特别关注发表代表作的年龄与发表处女作的年龄之差,由此思路推断出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的成熟期。这是试题命制者暗示的真实意旨。

第五篇:高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明辩精析概括准,求同存异条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

一、走近它、认识它——了解文本特点

非连续性文本是与连续性文本相对的概念,指的是基本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的文本类型。

随着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非连续文本运用有增长趋势。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日常的说明书、研究报告、物品清单财务报表、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大量的资料等大都是以非连续文本或混合文本的形式呈现的。它们承载信息的媒介就不止文字或符号,还有图像甚至音响。

平时教学使用的材料和教材中的课文基本是以连续性文本呈现的,对非连续性文本的了解不多,认识不够。

从内容而言,非连续性文本表述的是以事实为依凭的(艺术创作图文除外)客观存在;

从结构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不是很紧密,一般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从语言表达形式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多数采用陈述性语句,一般不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这些特点,给考生们阅读这类文本带来了一定的障碍;认识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有助于阅读效率的提升。

二、成也它,败也它——了解考查的层次

温儒敏先生说:所谓“非连续文本”,是与通常我们多见的相对完整的文本不同的,可能就是一组材料,彼此观点还可能相左,然后要求考生阅读之后进行比较、辨识、分析、筛选,形成自己的观点;作文或者阅读题都可能出这样的题。

高考以非连续性文本为载体,考查考生筛选、概括的能力:

多角度多方面获得有效信息;能从一组文本中获得关联性信息;

能根据多个信息来源对文本的事实、价值作出判断。

而教学现状则是“三无”:无教材,无教参,无培训;阅读教学自然基本没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席之地。据报道,2009年广东省高考语文阅读的图表题中,全省64.4万考生中有13万考生在这道题上得了零分,占总考生数的20.19%。

可以说,非连续性文本是我国大部分中学生的语文阅读短板。2017年全国课标卷的三套试题中,实用类文本都选用了非连续性文本(或者称之为混合型文本),都是选择现在社会中的一种现象为话题,有很强的时代感,紧扣“实用”两个字。

甲卷的新闻材料是垃圾分类问题,两则材料,材料一有图表;

乙卷的新闻材料关乎记录频道节目,四则材料,材料二有图表;

丙卷的新闻材料与博物馆相关,三则材料,材料二有图表。

虽然三套试卷新闻材料话题不一,长短有别,但是都嵌入了图表;虽说材料的数量与难度有一定的关联,但是都不同程度考查了概括与归纳的能力;虽说三套试题的阅读难度不同,设题的角度不同,但考查的阅读量基本相同,考查层次基本一致。

三走近它、辨识它——落实阅读的过程

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比如课标乙卷的一组文本,四则材料陈述的角度不同:

材料一介绍央视纪录频道的特点;

材料二用图表显示央视纪录频道在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

材料三介绍央视纪录频道运营的模式; 材料四介绍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的特点、运营模式。

把握了基本事实,就可形成一定的关联:央视纪录频道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可以有多方面的对比,可以求同,也可以求异。

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回回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

比如课标甲卷的关于“垃圾分类”的新闻材料,文段中提到“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原因何在呢?需要进一步的细读材料,抓住核心性语句进行细读。

通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发现问题的提出在材料而答案在材料二:“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会影响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效果;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本句由两个分句构成,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二是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两层意思是并列关系,不能互相包容。

有了这样的语句分析过程,7小题很自然就可以选出要求的答案D。7小题的D项“居民分类投放的参与率和准确率较低,是我国以往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推进的主要原因”,只关注了一个方面,就确定为“主要原因”气了一个方面,就确定为“主要原因”,与原文的信息不对称,认定语义夸大或者以偏概全就很容易了。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如课标丙卷由三则材料组成。材料一交代了博物馆作为重要载体的作用: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地区的文史中心,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材料二以图表的方式呈现了博物馆事业增加值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介绍了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方式。综合三则材料,这组非连续性文本着重表现的是博物馆的积极意义,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范围逐渐扩大,作用由具体到抽象。第9小题要求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题旨范围很明确,只要求在科研方面”,很快就能判断材料一与题旨一致,“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前句关乎科研的对象及成果,后一句涉及科研团队,组合在一起就是问题的答案。

四、敬畏它,熟识它——落实规范训练

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规范的步骤不是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在选材时,不仅要关注其实用性,还要关注其趣味性,以便考生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能用于生活实践,并激发对某个领域的兴趣。相比较而言,2017年甲乙丙三组非连续性文本,“垃圾分类”话题可能更容易获得考生的认同感。

在阅读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笔勾画关键语句,有助于迅速概括重要信息;

快速区分详略处理,有利于选择略读或详读,留出时间精读,挖掘深层次的信息;

尽可能做一些批注,对于梳理层次与关系至关重要。

在阅读训练中,要对文本的阅读速度提出具体要求,更要实时监测阅读的质量;引导学生自主对比和分析阅读收获的信息,并上升到思维训练的层面。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之间、语段之间、语句之间、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分析过程中存同求异,在对比过程中留主删次,在梳理过程中条分缕析。

个体阅读结束,要盘点阅读的收获,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给他们自我修正与取长补短的时机,以便及时纠正个人的观点或弥补不充分的信息,也就是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这个环节也是检验阅读效果的环节,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们的汇报,做好指导、调控与提升,之后再要求答题,这样才是真正的落实。

答题时,要快速审阅题干,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语,知悉答题的方向与范围,以准确回归文本;圈定信息区间确定核个语白或者关键词语分析信息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区分主次信息,便于取舍并分条作答。组织语言作答,要保证语句通顺达意,书写完毕要回视自己的答案,再次确保答即所问,确保语句表达符合规范要求。高考将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均设为阅读必做题,不再给考生选做空间,实则是对思维方式不同、素养构成有别考生的全方位考查,而信息筛选、逻辑分析、审美鉴赏及语言运用等能力的全面覆盖,将有利于语文知识能力与素养更为均衡和综合的考生脱颖而出,符合高考这一选拔性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师,作为考生,必须足够重视,一定充分备考,才能优质高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时有出现,开放性试题成为亮点。考查内容主要为:

①理解概括文本内容; ②提取整合有效信息; ③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④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易于比较等特点,概括性强、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主要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灵活运用文本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查看标题。

文本的标题有的提示了文本的线索,有的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有的说出了事件的内容,有可以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查看标题,让我们快速地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的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体的应用文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考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2.通读材料:各则材料是承载文本观点的重要载体,通读时要关注文字材料中的观点,也要注意图表材料的内容,整体了解文意,勾画出和主题相关的信息。3.提取信息:信息有虚实、隐显之分,明显的信息容易获取,要善于从字而隐含信息分辨较为困难,而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抓住文中负载信息的关键词,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

4.读懂图表: 在非连续性文本中,文字和统计图表结合是常见的文本形式,阅读图表必须注意的事项:

①表头。表头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②分类、图例。如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的分类情况,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③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

④注释性文字。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注释性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5.注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关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非连续性文本的其他呈现形式。

四、常考考点、题型和方法指导 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题型:综合上述文本,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答题方法:首先查看标题,了解文本的阐述方向;其次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每则材料和图表在内容和观点上的共同点,从而归纳出文本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意,提取、整合信息 题型:(1)“××”一词是什么意思?(或:请简要谈谈对“××”词语的理解)(2)人们对该事件(现象)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3)请概括某则材料的主要信息。(4)阅读文本,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错误)的一项。

(5)概括或推断这种问题或现象出现的原因。

(6)有关部门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题方法:

①仔细审读题干,确定答题范围,在文本中找到相关信息的确切位置。

②在信息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提取有效信息,分条归纳作答。

③对于选择题,要在文本中找到每个选项的出处,仔细比较选项和原文的差别,注意有无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答非所问、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问题。(具体可参考说明文专题相关内容)3.品味文本的语言 题型:(1)文中的加点词有什么含义?

(2)画线句的作用或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题方法:非连续性文本里面包含了若干个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这些材料多采用记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所以赏析文本语言时可以从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句式特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角度入手。

4.结合文本内容,解决具体问题

题型:(1)就“××”问题或现象、事件,谈谈你的看法。(2)结合生活体验,谈谈材料给你的启示。

(3)请根据材料,提出几点建议。答题方法:

①表达自己的看法、认识或感受,要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精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组织答案时可以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②启示类答题时要注意联系文本的主题思想,看文中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针对文中出现的问题、现象,着重回答应该怎么做。

③建议类答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提出的建议要合理,具有操作性,然后分条组织答案。

下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策略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非连续性材料阅读训练

    9.怎样才能有效深入推进全民阅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9.(1)政府在全民阅读中强化责任,完善体制,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 (2)严把阅读内容质量关,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优质阅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曾被誉为“文明之母”。毕昇的活字印刷,更是领先了西方数百......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专题

    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共三篇) 整理人:涂兴宾 1.信息时代,如何读书。 当前,各种各样的资料与信息蜂拥而来,人们不再为乏书可读而苦恼。但是,另一个问题却随之出现,那就是面对这铺天盖......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案

    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训练 【2017·石家庄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

    学习材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转载]学习材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11版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了一种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所谓的......

    非选择题的指导策略

    非选择题的指导策略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因此,它具有“......

    非连续性材料作文题(小编整理)

    非连续性材料作文题 “非连续性材料”是相对于名人故事、寓言传说等有一定情节的材料而言的。“非连续性材料”一般有2~4段,其特点是:材料所涉及的时空等元素不连贯,具有相对独......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导学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知识。 2、理解文本内容,学会概括整合有效信息。 【导入学习】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