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学风建设应该更偏重制度规范-总结陈词(原创)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以及对方辩友,大家好!
华丽的辞藻代替不了理性的思考,诗意的浪漫无助于情理的升华。纵观整场比赛,对方辩友想证明学风建设要偏重学生自律,但是一没有客观事实依据,二没有合理的逻辑推理。最总结论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不堪一击!
首先,一个严肃的辩题需要一个严肃的立论,对方辩友引经据典,借古论今,无非是在向大家强调学生自律的重要性。可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我方从始至终哪里说过学生自律不重要了呢?请各位随我看看大屏幕,我们要探讨的是一个比较性的辩题,是制度规范与学生自律哪个在学风建设中更应偏重的问题!而不是制度规范和学生自律谁更重要的问题。因此,偷换概念,修改辩题,此乃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个错误。
另外,对方辩友在刚才的论辩过程中经常会提到“如果怎样”,如果没有制度规范会怎样,如果没有学生自律会怎样,如果这个,如果那个,那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如果我方辩友今天集体拉肚子,是不是对方就直接赢了这场比赛呢?因此,不尊重客观事实,盲目进行缺失性比较,此乃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二个错误。
见识了对方辩友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让我为大家回顾我方论证过程。第一,我方一辩在开篇理论时已经指出了,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促进科技进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有力举措,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永恒主题,是大学教学育人的关键所在。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只有以系统的、全面的、一系列制度规范为基础,才能维持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才能更好的进行学风建设,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大学生。
第二,我们再来明晰一下学生自律与制度规范的定义,自律是主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产生的约束力,属于自控力;而制度规范则是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产生的约束力,属于一种监督和引导。大学生正属于心智日趋成熟而不成熟、人格日趋完善而不完善的阶段、学生自律与制度规范固然都很重要,但在学风建设中制度规范相比学生自律显然更重要:没有有力的制度规范进行引导,大学生仍然不成熟的心智和不强的自控力在学风建设中会凸现很多短板与问题。因此,偏重制度规范可谓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第三,我方二辩一直在问对方辩友,学风建设的所需的整体性与学生自律的个体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学风建设的迫切性与学生自律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学风建设所需的稳定性与学生自律的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又如何解决?但是对方辩手却始终无法给全场的观众一个满意的答案,又怎么能说大学学风建设应偏重学生自律呢?
与学生自律相比制度规范作用范围更广,而且有普遍约束力、统筹性、方向性、前瞻性等诸多优点,在学风建设中,这显然比偏重学生自律更加有效!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大学学风建设应该更偏重制度规范。
我校党委书记许从年教授在2008年教学工作会议上说过:“质量是大学的生命,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学校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管理。”相信在以制度规范为主,学生自律为辅的学风建设中,我们一定能够开创出东华理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本辩词系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辩论队原创,转载敬请标明出处,谢谢!
第二篇:大学学风建设应该更偏重制度规范-开篇理论(原创)1
尊敬的评委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众所周知,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社会发展在一定时期的高度。大学学风建设,致力于为大学生创建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而学风作为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它的建设是校园参与者长抓不懈的永恒主题。那么,大学学风建设,我方认为应该偏重制度规范,原因如下:
首先,我方必须承认以下几点,那就是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学生自律与制度规范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生自律在学风建设中带来的主观能动性和促使学生发挥内在积极性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来自五湖四海,拥有不同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的大学生,其思想价值观念已经初步形成,从而导致了个人独树一帜的自律标准及参差不齐的自律水平,针对学风建设要求的学生应融入宿舍,班级,专业。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大集体,个体差异性与学风建设所需的整体性之间矛盾如此明显,在学风建设中要更倚重学生自律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和发展需要。
其次,让我们来看制度规范。制度规范连接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成为相互之间的一种重要交流方式与沟通枢纽。在相互交流中,逐步规范、不断完善的制度,不仅不会影响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内在积极性,反而在学风建设中担负起引导的重任,给学生自律指引方向。
第三,校园制度无疑总结许多前人经验,凝聚诸多智慧结晶,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为大学生活扫除盲目,相较于学生自律在事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其前瞻性可见一斑。
第四,校园制度统筹个人与集体,学生与教职工,建立统一的标准,起普遍约束力使校园生活、学习风气由无序向有序稳步过渡。
因此,学风建设偏重制度规范相较于偏重学生自律,更有利于学校营造优良学习环境,创造优良学风新格局,使学生明确奋斗方向。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制度规范将学生不拘一格、如信马由缰的自律化整为零加以整合,使个人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构建和谐校园,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全面推动社会发展,不正是大学的奋斗目标吗?
综合以上,我方认为,大学学风建设,应该跟偏重制度规范。风潮汹涌,自当扬帆远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奔腾。我们相信完善的制度规范辅以学生个人的自律,我们必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三篇:学风建设主要靠自律总结陈词1
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对方辩友的辩论非常精彩,但请允许我代表我方指出对方辩友观点中值得商榷的几点:
下面请允许再次重申我方观点:
第一、学风是学校和学术界的脊梁骨,能体现一所学校和研究者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学风能促使人树立崇高的理想,能使大家自强、自律、自尊、自爱。但我国现在的学风现状令人堪忧。中小学生早恋成风,频频爆出各种门事件;高校学生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学术界的风气更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么这些现状的出现我们能说是没有他律的规范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究其根本,我们可以看到,他律总是在问题出现后进行惩罚或约束,是一个事后诸葛,而自律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例如现在的论文抄袭,总是在事后予以制裁,若是充分发挥自律的作用,将其扼杀在摇篮里,又怎会自毁前程呢?所以我们缺的不是制度和规范,而是自觉遵守规范的意识,再多的制度,没有将其内化于心,不以自律来规范自己,又如何来促进学风发展,如何挑起中华文化的脊梁。
第二、学风发展的目的是人才培养。作为人才首先就要具备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我国古代典籍《中庸》和《大学》都强调“君子慎独也”,而美国作家罗伊。加恩也说到:“自律是修身立志成大事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条件,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自律。” 学校教育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很明显是人生命的自由成长,人的自由成长更应当是学校教育的追求。我们的学风发展是为了每一个生命的丰满、发展和幸福,是为了营造学生明丽澄澈的人生,是为了引领人由理性的必然王国迈向精神的自由王国,实现生命的质的提升。概言之,教育的理想是培养有高度自律的人,即让学生学会自律。有些学生认为现在能遵守纪律了,但实质上是被动的“服从、明了、适应”,教之而不受,虽强告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促进学风发展主要依靠自律。
第四篇:总结陈词,学风建设关键在他律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
让我先来说说对方辩友理解上的几点偏颇吧。我们都知道整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但是,多个不同的个体是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的。他律在这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就好比我们要喝咖啡就必须得有研磨机的作用才能将咖啡豆磨成咖啡粉再加以水的作用冲泡成一被香浓的咖啡。我方一辩也早已在开篇陈词中提到,所谓关键并不是谁占的成分更多,而是谁更能解决问题。研磨机的研磨和水的冲泡毫无疑问是一杯香浓的咖啡的关键。因此个体势必要受到他律的约束达成一个共性从而形成一个整体,才能在学风建设中形成一种风气。
此外,按照对方辩友的逻辑,自觉是自律的一种,然而自律永远也不会跑出他律的范畴,难道是想说,自律也是他律的一种吗,在辩论的过程中,对方辩友总是将自觉与自律混为一谈,这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啊。
另外,在学风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往往是个人啊,所谓自,这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对方辩友将希望寄托在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上,就犹如站在了独木桥之上,是不是太冒险了呢。
我们说学风建设,要向好的方向发展,必然有一个规矩来保驾护航,对方辩友却对此避而不谈,我不知道是对方辩友心虚呢还是根本不想面对现实。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可见他律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啊。
我们今天谈他律与自律,是站在一个现实层面上就事论事的,如果对方辩友一味强调为来的人人自律是不是就脱离了今天的基础了呢,未来是未知的,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在哪一天达成人人自律,但是他律却是确定了的,他不会随时改变也不会遥不可期,他是规矩给我们划定了范围,让我们在这之中活动,经过其作用与约束最终使学风建设走向更好。
让我再重申一遍我方的观点,首先学风建设是一个整体问题,需要整体分析,在这一范畴内,因为他律较自律而言能作用于更广泛的人群,其所具有的规范性,广泛性使得人人都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其次,正因为其规范性,广泛性,他律对自律起到了引导作用,自律是按照一定标准来规范的,而标准正是他律产生的,所以说,他律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啊。再次,大家都知道,大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自律是不够健全的,正因为如此,才更加需要他律的引导作用来完成自律,实现学风建设走向全面。综上所述,学风建设的关键在他律。
第五篇:在大学应该推行无人监考 总结陈词
结辩稿
谢谢主席,纵观全场辩论,对方辩友千言万语汇聚起来就是一个观点,无人监考会作弊,讲诚信会吃亏。我们就分别来好好审视一下他们的观点是否真的合情合理。
首先关于作弊问题,我们看到自科举考试以来的1300多年历史里,我们的监考的形式从如影随形的监考官升级到360度无死角的高清摄像头;从最初的看画像辨识考生发展成身份证加指纹识别。尽管监考工作做到了极致,可是作弊现象依然层出不穷,花样百出。数据显示我国高校的作弊率已经从2000年的0.07%上升到2010年的0.91%,这样的事实足以说明,外在的监视无论如何严密,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其实真正强大的约束都是来自于人心的自律,而无人监考就是在给予学生更多的信任与尊重的基础上将他律转化为自律,把考试上升到人格的高度,激发学生自尊自爱的热情。在无人监考中,我会有一种自豪感,因为我被他人充分地信任;我还会有一种责任感,因为我要维护集体荣誉和自我尊严。然后对方辩友很担心如果讲诚信却吃亏了怎么办,其实这种忧虑背后作祟的是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成绩决定一切这样奇怪的思想。考试作弊的人根本就占不到便宜,他的行为就算不被巡考人员发现,也很难不被周围同学察觉,即便他获得一个极高的分数又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不真实的成绩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他在同学面前是抬不起头的,因为他人品低下;他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也是走不远的,因为纸永远包不住火;他必须得在无人监考中明白,他最大的对手不是监考官,而是他自己的贪恋。所以说,讲诚信会吃亏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今天我们辩论的对象是大学,在大学接受的高等教育是人们从学校迈入社会前所接受的最后一段教育,而在社会中只有法律和规则,却没有类似于监考官这样时时刻刻、寸步不离监督着我们的人。大学生是一群即将走入社会的人,而在社会中,我们将面对许多比考试成绩的诱惑力大上千百倍的事物,如果在大学期间我们都无法形成自律慎独的观念,那么走上社会后我们又应该如何坚守自我?如果我们一直都处于有人监考状态,习惯了这种无时无刻的监督,一旦这样的监督消失,而自律的意识尚未树立,这样的人走上社会岂不是很危险吗? 其实啊,考试只是一种手段,监督也不是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教育服务。无人监考的这种考试方法改革中蕴含着教育学中最根本、最起码然而很久以来恰恰却被不少人遗忘了的思想,那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到别人尊重也是一种幸福。无人监考,让老师更有美德,让学生更幸福地考试。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