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航博雅课堂
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大人
——有感于梁士国的“学习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工科的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这类偏文科的经典似乎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遥远了,什么四书五经,什么论语孟子,诸子百家之类的更是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各种各样的力学所替代。很多理工类的大学生甚至以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真实的技术就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有所作为,高人一等!诚然,他们被当今社会的表象所蒙蔽,没错就目前的社会形势来看,理工科的学生确实要比文科类的学生就业的机会多一点,就业的待遇也要普遍高于文科生。这是由社会的发展阶段决定的。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效率都不高,这就决定了目前的社会需要一大批具有理工基础的人才来不断改革创新,改进和发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但是我们难道仅仅根据这些就可以以为理工类的学生只需要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不需要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更有甚者,重蹈历史的覆辙,焚书坑儒,盲目打倒一切,自以为是。
我虽然不是这样的人,但是经过一年半的大学学习后,竟然发现自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有些时候竟然连部分汉字都写不出来,真实罪过!有幸,这次我选中了梁士国先生的“学习传统文化”这一门课,梁先生是名校临沂一中的语文老师,因为其倡导“把学生培养成有远大理想,长远目标并不断努力持续为自己理想而奋斗”这一独特的教学风格并且极力教导学生传统文化,用经典开到学生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教育学生不与世俗同流,要站在一个更高的更远的大格局上面去考虑自己的人生,要时刻把自己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大局上面思考人生的意义,化被动为主动,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找到一条不败的捷径!梁老师的这一理念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他所倡导的“运用传统经典思考生活学习”这一理念立刻引起了教育界的认可。
梁老师说不论从事任何职业,不论自己现在的地位如何,我们首先要学会的是做人做事!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学会做人,马加爵没有学会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而将罪恶的屠刀伸向自己的舍友;因为没有学会做人,药家鑫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没有理性思考,转而残杀无辜路人,他自以为可以逃过一劫,殊不知,自己的意气用事毁掉了自己的前程;因为没有学会做人,林森浩假戏真做,断送了自己和黄浩的大好人生!所有的这些大事件其实都是源于观念上的疏忽,进入快节奏的当今社会,大家越来越淡视传统文化,殊不知,要学会做人做事,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不断阅读各种经典,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在文化经典的熏陶下净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品格,提高自己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任何时刻,面对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够从容冷静的面对,全面思考,做出属于自己的正确的决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纷扰的社会中处于不败之地!
梁老师关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对于大人生,大社会的思考让我恍然大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更加重视传统经典的学习,努力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青年!虽然梁老师的讲座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时至今日,老师的淳淳教导还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对于我而言,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我今后人生一个新的起点!
第二篇:北航博雅课堂感想---他们的抗战,我们的明天
他们的抗战,我们的明天
数日前我有幸选上了本学年的第一节博雅课堂。而今日的上课经历更让我感到荣幸与唏嘘。这堂课不是关于别的,正是讲述我们敬爱的抗战老兵的故事。
我们常说八年抗战,事实上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十四年抗战。九一八事变的那一天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开始了一段近代屈辱的一百年来最屈辱的一段日子。从1931年11月4日,马占山将军在东北打响了抗战第一枪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历时14年。而祖国的大地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抗战之人。为祖国,为民族,为亲人,为气节,一位位先烈为了抗战永远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那段战火蔓延全中国的岁月里,多少无辜的平民百姓都被卷入了这场灾难之中。据统计,中国平民约有900万死于战火,另有800万平民死于其他因素,9500万人成为难民。而日本至今不愿公布他们在侵略战争中最终真实的军民死亡数字,据估计是六十万左右。我们在战争中牺牲的军人更不知是其几多倍。历史不是像抗日神剧里那样轻松的手撕敌人,也不是可以一个换一个甚至几个换一个那样简单的进行加减法。历史是我们用单薄的身体和贫瘠的武器和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敌人对抗,以敌人数倍的牺牲去换来哪怕一场小胜利。而那些亲身经历过战争的老兵们,无论他们曾是国民党中央军,还是八路军,都值得我们称呼他们一声英雄。
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在英雄们为我们打下的明天。可他们呢,是不是已被我们大多数人所遗忘?主讲老师给我们讲的故事令我们有了真实的看法。远征军的历史也许不会有太多人熟悉,那批中国远征军所付出的牺牲是难以形容的。在热带雨林中涉险要面临各种可能的危险。我曾看过一部库布里克导演的名作《全金属外套》,里面讲了越南战争中美军的经历,许多人失去四肢,失去生命,失去亲人与挚友。除了身体上的残缺与痛苦,那些老兵心理上的创伤也需要我们的修补。老师说起了他们去云南看望远征军老兵的经历。在百货市场上买来的几元钱的荣誉证书和纸张,写上一句普通的感谢与赞扬,便让年过九十,双目几近全盲的老兵感到了最大的认可。看见他们的双手在荣誉证书上摸了又摸,我想起他们年轻时候为国杀敌,保卫家园,到老来只是需要这么一个简单的认可,令人唏嘘。
是的,战争不只是用来被纪念。是老兵们的抗战打下了我们的今天。我们不需要千里迢迢的去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献一束花,来到抗日战争纪念馆拍几张照。我们可以试一试在社区,在自己的家乡,去看看有没有被人遗忘的老兵。这些还健在的老兵大多已没有了老伴,甚至子女也已不在。所以给他们送去自己的关怀,在过年过节以及纪念日陪他们说些话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很多。真正的关怀这些老兵,记住他们身后的历史与民族的复兴,这便是我从这节博雅课堂上所收获的。我也会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自己的承诺。
14131088 胡子晗
第三篇:博雅课堂听课有感
《扬帆“远航”,发现更好的自己》博雅课堂听课有感
11月19号,周三,我们听了吕莹老师的博雅讲座《扬帆“远航”,发现更好的自己》。这次课上,吕莹老师为我们大概介绍了学校的远航计划,是我们对本科阶段出国交流学习有了大致的了解和努力的方向。
我认为,北航在新世纪,怀着远大的目标,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加速人才输出输入流动,拓宽人才受惠面,全方位多途径地培养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是我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远航计划在这个时候加速推进发展,旨在充分实施“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工程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落实学校“UPS”(U:University to University,P:Professor to Professor,S:Student to Student)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助北航学子“扬帆远航”,赴国境外学习交流。
“远航计划”是学校积极构建人才培养国际化平台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动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国际交流,以丰富学生的海外经历,是我们学校现阶段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培养具有国际理解、国际交流能力、国际竞争力的领导人才更是北航人才培养目标进化的要求。想到我们在上航天书院党校的时候,14系的党委书记提到了一件事。在我们校庆的时候,LED屏上显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总师的介绍,其中有不少都有在北航求学的经历,但他说,让他脸红的是,这些总设计师竟然没有一个本科是在北航毕业的。这也反映了在以前,北航在本科阶段培养的人才的确缺乏帅才。学校相比也是看到了单一培养学生是我专业素质的狭隘性,在新的发展阶段,主动提供一些出国闯荡历练的机会给那些怀有更远大抱负的同学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中就会有人总领这某一项国家的重大科研项目,北航出去的学生也不仅仅是将才还有一批帅才。
讲座中,两位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学校,国家给予我们出国学习的支持政策。根据“远航计划”,学校专门设立了学生“远航”基金,以及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奖学金,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的奖学金等,为学生出国(境)交流学习提供奖学金资助。目前,我校有43个学生交换项目成功获批立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每年约一百名优秀本科生将通过该项目全额奖学金资助赴国外大学进行为期一学期至一学年的交换学习。拿我自己说,五年前,出国留学首先考虑的就会是费用问题而不是考核的难易和自己的兴趣,如今,不仅生活的水平较以前有了提高,对于出国留学也渐渐有了比较理智的看法,费用问题不再是我们唯一关心或者说首要关心的问题,再加上又有各方面的资助计划,国内的大学生正是赶上了又一次的留学机遇。我本人就有兴趣在大四申请到国外做毕业设计。
听了这次讲座,收获颇丰,对于自己的奋斗规划也有了一个大概的时间表,但最重要的还是当下的学习,毕竟,听来听去,学业成绩还是一切机遇和便利的敲门砖。
第四篇:博雅课堂听课感想
博雅课堂听课感想
14041032 苏雨
今天,我们北航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同学们齐聚北航博雅课堂,聆听了我国著名航空发送机专家刘大响院士的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我国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刘大响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86年起任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原624研究所)总工程师和第一总设计师。现任中国一航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国家863航天航空领域专家委员会顾问、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动力学院名誉院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在国家重点工程-高空模拟试车台建设和三项重大国防科技关键技术预研中,为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研究做出重大贡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部级科技进步奖13项及香港“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主编专著四部,科研报告100余篇。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和劳模标兵。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2001年获《航空报国》金奖。2002年获俄罗斯科学院荣誉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委员和外事委员会委员。
这次讲座之中刘大响院士主要围绕中国及世界的航空发动机的发展现状,航空发动机的技术难点,发展前景,以及我们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几个话题,分享了他独到的观点。讲座中,刘大响院士提到,纵观国际航空发动机发展情况,中国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综合评估我国航空发动机具体技术水平,较国外相差约一代半,如不急起直追,这种差距还会进一 步拉大。也就是说,我们和美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跟美国差距有将近50年!谈完我国航空发动机的不利形势,刘大响院士又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航空发动机存在的技术难点。高性能喷气发动机的制造是一项难度极大的工作,一台发动机零部件多达上万个,必须使用特殊耐用材料来制造,加工精度要达到微米级。用于军用飞机的高端发动机更是要求能在高温、高速、剧烈机动和频繁调整等极端条件下可靠工作。以喷气发动机的压缩机叶片为例,运转时要能承受高达自身重量20 000倍的离心力。至于涡轮叶片,则要能在超过大多数金属熔点的温度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不发生明显形变,其对于冶金技术要求的难度,无异于用一把冰勺子搅动一锅热汤。
简言之,确保航空发动机系统的优良品质,需要设计、制造、使用监控、全寿命管理等环节的全方位技术能力,而这种全方位技术能力在中国仍是薄弱领域,因为此前中国一直严重依赖对国外产品的拷贝和仿制,这种做法无法获得发动机研制和管理能力,其结果是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长期以来受到依赖路线的束缚,造成发动机研制生产道路日趋狭窄,水平长期徘徊在国际水准之下,综合系统能力较差,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付出艰苦的努力。
讲座最后,刘大响院士也表达了他对于我们北航学子的殷切期望。他说:受西方世界的技术封锁,我国只能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但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中华民族是世界最聪慧的民族,只要我们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就没有我们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我们攻克不了的难关!世界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一定会诞生在中国人的手中。
听完这具有教育意义的一场讲座,我意识到,作为未来祖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接班人,我们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为了能在未来祖国航空发动机领域谱写属于自己的诗篇而不懈奋斗!
第五篇:博雅:相约名师,聚焦课堂
博雅:相约名师 聚焦课堂
为了不断更新语文教师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充分利用专家引领来促进教师队伍发展,适时共享省内教学名师资源,搭建教师学习交流平台,创新教师教学培训形式。2013年11月22日上午,博雅小学语文教研组特邀请娄底名师刘君仪来校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本次活动有幸邀请来荷塘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易群老师莅临指导。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来自荷塘区兄弟学校的一百多名语文老师们!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安排了三个环节,老师们首先观摩了刘君仪老师执教的二堂精彩的语文课,刘老师的习作指导课《画画》,通过对教材的二次改编,围绕一个内容,通过合理想象进行写作,是一节小学语文低年段真正而又受用的写作指导课,五年级阅读课《圆明园的毁灭》,让学生总结朗读方法,并当堂学以致用,学生的朗读水平立刻有了明显的进步。接着,老师们聆听了刘君仪老师的讲座《温暖的语文课—这里是花开的地方》;第三个环节是与名师面对面交流,老师们通过和名师面对面的交流研讨语文课堂教学,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收获着知识的喜悦。
活动进行了整整一上午,老师们在这种浓郁的教研氛围中,聆听着名师的课例及讲座,受益匪浅。我们相信,适时共享省内教学名师资源,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会逐步提升,教研活动将再上新的台阶。
图一:刘君仪老师执教习作指导课《画画》
图二:刘君仪老师执教五年级阅读课《圆明园的毁灭》 图三:刘君仪老师的讲座《温暖的语文课—这里是花开的地方》 图四:与名师刘君仪老师面对面交流环节,易群老师谈感悟 图五:博雅小学语文教师与刘君仪老师合影
撰稿:廖邵冈 摄影: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