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美术教育如何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19-05-12 22:4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中学美术教育如何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中学美术教育如何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篇:浅析中学美术教育如何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浅析中学美术教育如何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 美术教育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实施美术创新教育,是现代美术教育肩负的责任,也是中学美术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创新性教育要以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的。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课堂教学,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是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下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探索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文立足于目前中学美术教育现况,分析其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建议。[关键词] 创新 美术教育 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的开放性教学成为每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师生所追求的目标。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将会更大程度的张扬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虽然美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方面独具优势,但由于当前美术教育依然存在“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学习方式,导致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不断消失。中学美术课的开设,不是以培养画家为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力已成为中学美术教师的重要任务。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系列中,最有创造能力的课程之一的是美术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因此美术教师不仅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创新性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影响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我们要振兴教育事业,要提高教育水平,要改善教育质量就离不开“创新”。艺术的精髓在于想象和创造,但是也不但如此,每一个学科、知识的进步都需要想象力的驰骋和创造力的实践。中学美术教育是一个为学生创造力勃发打基础的课程,是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教育。把创新融入到教育当中是件长期而艰巨的事情。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育方法,也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积极地探索与新的教学模式,实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当前中学美术教育的局限

(一)传统美术教育模式不适应时代要求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师是主宰者,学生是服从者。美术的多种激发单纯靠临摹,出示教师示范画,学生按照课本机械的学习。这种模式是一个封闭、静态的结构体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互动发展,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思考、创新的动力,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面对今天经济高速发展、科学猛进的背景,这样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很难适应下来。

(二)艺术氛围淡薄,重视力度需要改善

要看一个学校的学生活不活泼,关键要看这个学校有没有艺术氛围。

当下应试教育对中学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中学生面对中考和高考的压力都比较大,相对音乐、美术这种并不作为考试的科目就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更不用说一些关于能够活跃学生学习气氛,培养学生多方面尤其是艺术范畴举行的活动或比赛就少之又少。所以从学校到老师再到学生都表现出了对美术教育的漠视,一方面美术教学时间不断被迫给语数外这些公认的主课让路,同时为数不多的美术课也因为老师和学生彼此的不重视和教学连续性被打断,往往也只能消磨时间、流于形式,学生在美育方向得到的教育相对比较匮乏。

(三)美术教育形式单调,课程缺乏丰富性

在学生本就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比较缺乏的美术教学用具就更加剧了教育形式的单调,进一步使得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就是老师拿着教材宣讲,或是有一些简单的教学辅助工具。另一方面,不管是学校还是学生个人都严重缺乏专业的美术工具,美术是一门动手型很强的学科,然而学生的美术实践在目前中学美术教育中却被严重忽略了。美术课程内容显得枯燥单一,难以与其他学科课程和社会生活发生关联,不能形成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发展,这样做同时也给美术课程学习本身带来单调之感。基础美术教育既要关注美术本体,更需要关注教育功能,因此美术课程要努力与其他学科内容及广泛的社会生活发生联系,增加自身的综合性和多样性,才能以此增强美术课程的魅力。

三、中学美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建立有利于创造性教学的氛围

美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无形的、连续性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这一过程又因每个人的自身素质的差异而存在很大的不一致。因此,教师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意识地贯穿在全部教学活动之中。创造性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社会心理的环境,民主环境和开放上进的班风。教师在力争培养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从艺术中去体验生命的意义,使学生体验美的同时,达到一种心领神会的感觉。

(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渠道

传统美术教育模式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美术课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的可能性。在中学美术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是学生按照课本机械的学习,这样做虽然是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能积累许多素材。但是,长期以往会造成学生的创造力衰退,依赖性强,绘画的公式化、成人化,严重影响学生天性的发展。美术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音乐、艺术、影视作品同属艺术范畴,它们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在美术教学插入适宜的音乐,刻意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技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与时代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手段,比如,可以开展精品赏析活动,以经典作品为载体讲解基础美术知识;还有对学生更具吸引力的影视作品内容丰富,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创作素材,其视觉美感同样能为学生的创作提供动力。我们也可以展示时下大片的电影海报,把其作为一副美术作品进行讲解,同时多在课堂开展大讨论活动,让大家对某些作品集体展开讨论,最后再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这些教学手段都将给美术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的重要核心就是培养创造力,而创造力与想象力密不可分,从教师角度讲,关键就是怎样开启和调动学生去发挥想象。而有时候语言的表达缺乏直观性的弊端,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弥补了这个缺陷,它能使有些通过讲授不易理解得课程内容,可以制作成课件或者投影片进行辅助讲解;有些课程内容也可以运用FLASH动画制作技术将其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创设一系列情境,同时结合游戏、表演等活动,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能适时地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引入创造状态。艺术是相通的,巧妙借用音乐的魅力,可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可以说,音乐是流动的美术,美术是凝固的音乐,两者相辅相成,巧妙利用音乐与美术间艺术的共性,美术创作中的想象会如虎添翼。

(四)优化评价机制,增强创新的动力,提高艺术表达能力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对于美术创新教育,我们也要认识这一规律,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正确评价。灵活的运用在美术课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作品展评中。学生因起点、水平、兴趣、爱好、感知、习惯、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学习上就有不一性和学习效果上的差异性。所以评价学生的作品方法应多样,并且要合理地运用。在作业讲评上就要一分为二客观的作出判断,进行恰如其分地讲评,要把每个学生在作业完成中地闪光之处给予充分肯定。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中富有创新的作品展示出来讲评,使学生在相互观赏、品评、体味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美术创作水平。对那些在立意构思、构图造型、制作技法方面较为明显的作业,不仅评价其作业的效果,更要注重评价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的表现。学生可塑性强,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我们不要忽视他们个性化的表现,压抑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中,要常常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让他们大胆地对一些事物进行联想。通过作品的展示于评价,培养学生的成功心里,鼓舞学生创造美的勇气,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心里素质,激励艺术创作思维的再造。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知道美术创作的创造性特征决定了美术教育使学生创新能力能得到更显着的提高。而且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单靠被动的教育方法,学生被动的学习地位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和目标的。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在课堂上采取积极主动的方法,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新欲望的诱发,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培养的主要方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扩大他们的想像空间,使得他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落到实处。在而将这一目标转化为现实的驱动力,就要求我们对美术教育的方法、手段以及教学目的等进行一系列的积极改革。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训练能力的培养,营造有利创新教育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利导功能,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马克思曾经说过:“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美术教育就是发展个性的教育,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在美术教育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文化素质,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有精彩的体现,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第二篇:浅谈幼儿美术教育中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幼儿学习美术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锻炼思维方式,同时幼儿美术教育也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切事物都具有好奇心,爱画画,这是幼儿的天性,所以只要幼儿园美术教师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很快地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绘画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同水平的幼儿所画的画也不一样,幼儿美术教师要积极地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让幼儿在绘画时可以按照要求完成作品。现在的部分幼儿园美术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往往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和管理,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的是幼儿不发生各种突发事件,可以顺利地完成绘画,而忽视了对美术知识和技巧的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推广,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全社会的重视,因此作为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更加有责任和义务去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激发幼儿的绘画潜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兴趣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培养,美术教师必须根据每一名幼儿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激发他们的绘画意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习兴趣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针对幼儿活动灵活的个性,幼儿美术教师会选择趣味教学法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美术趣味教学法就是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师将美术绘画知识融合在游戏里或者故事中,不但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让幼儿在玩中成长。

比如,讲到《有趣的色彩》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幼儿清晰直观的了解各种色彩,我会在教学中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还能够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效率。我会提前准备好许多张不同颜色的卡片,在课堂上把小朋友分成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发放数量相同的颜色卡片。我会提问:白云是什么颜色,这时小朋友就会拿出白色的卡片,我还会提问:蓝天是什么颜色,这时小朋友就会去找蓝色的卡片。通过小朋友集体的力量,可以很快就找到相应的卡片。然后我在进行色彩的讲解时就会非常容易,因为在小朋友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色彩基础。

二、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为幼儿创造适合的绘画空间

幼儿绘画需要美术教师给予帮助,为幼儿提供便利的条件。每个幼儿园的情况不一样,所具备的教学实力也不同,所以美术教师要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的方式,让幼儿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创作出优美的作品。幼儿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认为幼儿园只是帮助家长带幼儿的机构,要发挥幼儿园的实质作用,挖掘小朋友的兴趣爱好。在幼儿的心中,教师的说法永远是对的,因此作为幼儿美术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素质,确保教授给幼儿的知识准确无误,避免因为自身的错误而误导幼儿思维。

拿着画笔涂涂抹抹是每个幼儿必经的阶段,比如,我在教幼儿画动物园里的天鹅的时候,我会先让幼儿看动画片《丑小鸭》,因为动画片是幼儿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所以我用这种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看完动画片之后我会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当幼儿畅所欲言之后,我在进行总结,讲出天鹅具有的特点和具体画法,等到幼儿进行创作的时候,他们的头脑里就会浮现出刚才看多的动画片和美术教师所讲到的技巧,然后就会跃跃欲试地去绘画,这才是幼儿学习绘画的意义。

三、在组织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美术创新意识

在幼儿园里幼儿会学到很多知识,美术知识就是其中的一种。美术教师要在平时组织小朋友活动的时候穿插着进行美术知识的科普,让小朋友们在做游戏中也能够学习美术。其实,幼儿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所创作的美术作品比较大胆,风格夸张,这也是符合幼儿发育特点的,所以美术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利用各种教学工具开发幼儿的想象力,把美术创新作为美术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

为了提高幼儿的美术创新意识,我在美术教学中经常尝试新鲜的创意。在一次绘画创作前,我给幼儿讲了一个启发的小故事:有一天小猫钓了很多鱼,它把鱼都挂在了树上,小狗看见了,以为鱼是从树上长出来的,折了一个树枝带回家,小狗希望这个树枝长大了能够长出许多鱼。如果你也有一棵神奇的树,你希望树上长出什么?请你把它画下来。通过我讲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小朋友的绘画兴趣,他们都争先恐后的说自己希望树上长出什么,有的希望长出玩具,有的希望树上长出小动物等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小朋友的绘画热情,还可以让幼儿尽情地描绘理想中的世界。

四、科学讲授美术知识和技巧,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

我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而且创新能力在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美术教学要求去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绘画,并且在美术线条和色彩上给幼儿进行详细的讲解,将美术基本常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他们,确保幼儿能够掌握绘画的正确姿势和拿笔姿势以及绘画需要的技巧等。美术教师要让小朋友在幼儿园里不仅能快乐成长,还要学会真本领。

在幼儿的眼中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们在绘画时比较开心和放松,只要美术教师加以引导,就一定能够培养出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好幼儿。比如在讲到《秋天的树林》的时候,要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如果是小班的学生可以教他们先勾画出外形然后再涂色。如果是大班的学生就可以教他们用刮蜡的方法绘画,针对不同的幼儿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绘画潜力,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同时通过教学示范让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林琼华.试论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j].好家长,2015(11).[2] 马剑英.刍议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j].才智,2015(5).

第三篇: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任何一项艺术都需要创新能力的支持,由此可见,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教学。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传统的以技术为主的美术教学已经不能再适应当今的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美术教学的重点。笔者通过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经过自身实践过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思维能力; 措施

美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

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无法生存。” 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有积极作用,目前美术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视。随着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迅速发展,美术教育也日惭趋于包括整个社会和人的整个一生的方向,其本质也转向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促进其全面和谐地发展。创新教育对于个人良好素质和人格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不论从国家民族,还是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教育,已日益迫切。那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呢?我有几点感受:

一、对创新教育内容的认识

创新不同于“无中生有”的创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一词的意义也在不断深化。从字面上看,创新既包括事物发展的过程又包括事物发展的结果,包括新的发现发明、新的思想和理念、新的学说与技术以及新的方法等一切新事物。创新教育也就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

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1、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培养与否。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个跳蚤放在一个瓶子里,给它罩上一个透明的玻璃板,它一跳就撞回来了,一跳又撞回来了。跳来跳去形成了条件反射,当再把玻璃板拿开时,人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个跳蚤再也跳不出这个瓶子了。试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要限制了孩子的才能。在美术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自由。

2、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和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培养创新思维就是要使思维具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五个的特征。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中,培养创新思维可以说是构建整个创新活动的智能结构的关键,是创新力的核心。

3、创新技能

创新教育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创新技能的培养,它是实践能力的体现,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仅就小学阶段美术教育而言,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还应培养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4、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创新教育的第四方面的内容是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比如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在智力和创新情感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学生的创新才能才可能获得综合效应。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具有优越的创新情感和良好的个性特征是形成和发挥创新能力的底蕴。

二、对如何实施创新教学的体会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否顺利地实施创新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引导。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更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所以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爱玩是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 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任课教师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新一个轻松愉快的“开场白”,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能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而达到想学、爱学。比如在上一年级《我的新朋友》人物头像课,在开始时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创新的主要是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产生的,由于内在动机是个体评价工作与自己的兴趣匹配程度时形成的,所以在创造过程中内在动机与兴趣直接相联系。探究性有利于形成对某一类事物的好奇——产生兴趣。

爱因斯坦认为,“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扼杀神圣的探究好奇心,这不啻是个奇迹;因为这株稚嫩的幼苗,除了需要激发它外,主要就是需要自由生长,没有这种自由,它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毁灭。认为洞察和探究的乐趣可以用压制的手段和责任感来促成,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在教小学美术第四册《美丽的鱼》一课中,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的。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画了一幅神奇美妙的《海底世界》,同学们也知道了在大海中大鱼吃小鱼的规律。那你信不信竟有小鱼吃大鱼的呢?”许多同学显得怀疑,同学们有的睁大眼睛,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挺立了身板……现在,你想不想亲眼看看小鱼是怎样吃大鱼的?想,随之我端出一个装着金鱼的鱼缸放在讲台上,又把在塑料袋中几 条两天没有喂食的鱼放到鱼缸中,小鱼凶恶向大鱼冲去……同学们争先恐后围到讲台旁看小小的鱼是怎样吃比它大许多的金鱼的。由于好奇心被激发起来同学们个个观察的非常仔细。接下来我就发问:“你看到小鱼吃大鱼了吗?”“看到了。”“小鱼为什么能吃大鱼?”有的回答:“一看小鱼长的就很凶”;“小鱼的嘴很大,里面还有小牙齿”;“金鱼游得太慢,也太老实”;“小鱼的背稽和胸稽变成刀一样的硬刺,好像能刺大金鱼”;“小鱼身上的花纹还很好看

呢!”……在同学们回答基本础上,教师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用彩色纸粘贴出美丽的鱼,在保持鱼的基础上,可以不拘泥真实鱼的原形,大胆进行简化、夸张,让你的小鱼更生动、鲜明。

同学们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得到了认真观察,对鱼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发生了兴趣,想去表现,设计造型新颖,奇特美丽丰富多彩的鱼。克服了以往没有观察不能表现细节、体现特征、马马虎虎的毛病。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一种以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断地去诱导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能让这种欲望保持长久。我们知道,任何一中有效的教学都必须有学生的参与才能取得效果。如:在上《画太阳》一课时,可以放音乐《种太阳》“啦啦啦,种太阳,一颗送给南极,一颗送给北冰洋,一颗挂在冬天,一颗挂在晚上,到那个时候世界将变得温暖又明亮……”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

不但理解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饶有兴趣的进行创新性的绘画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激励的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氛围密切相关

和谐的学习气氛可以减少学生的压力。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谈话中关于人才素质,教育方向的精辟论述。“美术”,本身就是在不断创新中成长的,学校的美术课堂里就更离不开创新了。我相信教师有着创新欲望,学生们会更加热衷于创新的。教师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创造,给他们相应的自信心,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更加地活跃,艺术素质就更高了!

第四篇:浅议小学美术教育的能力培养

浅议小学美术教育的能力培养

摘 要:小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范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能力培养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而是把教育能力的培养寓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地发展。

关键字:小学美术 教育能力 培养

中小学艺术教育应通过教师的艺术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和掌握一定的艺术基础和基本技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品德和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能力像推理能力和道德观念一样,是需要唤起、引导和培养的。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科的优势,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意志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动力因素,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体验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进行情景体验是小学阶段发展自我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从培养小学生的自发艺术体验和自觉艺术体验入手,设计出对小学生体验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比如,小学二年级上册《美术》第8课“猜猜我是谁”,就可以从面具辨识中培养小学生的体验能力。体验是学生们进行美术创作的基础,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深入地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孔子曾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我们的美术课堂应该努力创造一种使小学生们身心愉悦的氛围,以引导出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小学美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从中体验到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

所以,体验式情感教学既是小学生们良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小学生们高尚情感的途径。在教学设计上,我们应该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小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阶段,结合我们的教材,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们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体验活动。这类的体验培养也需要指导小学生们仔细地观察自然和生活,深切地感受外在世界带给他们的情感体验。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第1课“老师您好”和第12课“我是生活小主人”。老师都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观察、问答、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唤起小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在美术教学中,把体验能力培养注入情感性因素,能够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艺术性和效率,提升美术课学生审美素质。这种通过体验而开发的情感教育,是激发小学生们美术创作的动机产生,有益于他们成为身心素质和谐发展的、情感丰富的教与学的主人。

二、想象能力的培养。

“我们在美术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能够无拘无束地发挥他们天真淳朴的想象。”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手机的广泛普及的时代。小学生们在玩一些电子游戏时,是那么的兴趣盎然、手法熟练。如何在小学生美术教育中着重培养他们的艺术想象力,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现用的美术教材中,非常重视对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比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的封面,就是后期印象主义绘画大师梵高的“星月夜”,而封二的美术万花筒,是几幅外国小朋友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造型和色彩上,都充分表现了美术应该具有的个性化和想象力。在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我跟月亮做朋友”,更是要求我们用题材去激发小学生们的新奇大胆的想象。我们教学设计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们的想象摆脱现实约束,依据自己的主观想象来创造出心中的“第二自然”来。对于培养小学生们美术创作的想象,是需要外部自然现象的触发或教师语言描述、图样的示意才能获得的。所以,我们的教学需要拓展到课堂内外。现在是技术支持的全媒体时代,可以为小学生们提供的想象媒介是多方面的。比如,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第6课“玻璃水彩”和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科幻画”等等。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图例,告诉学生们新的艺术形象,既是以我们经验积累的旧形象为基础,但又应该明显区别于原有旧形象,它可以是离奇的、超现实的,新形象是我们原有生活经验的变形。

三、色彩能力的培养。

色彩是美术教育中绘画的基础。要想学好绘画,色彩知识是少不了的。色彩是表现物体形状的关键,当然这里的色彩不单单是红、蓝、绿、黄、紫等,它还包括黑白。没有色彩的对比,形状是表现不出来的。如在同一幅画中,如果有十个物体,十个物体都用红色或蓝色画,这些物体是很难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如果在色彩的明度和亮度上如果拉不大距离,这些物体是不可能在画中区分开来的,就如同在黑暗中看物体一样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色彩能力,如色彩的明暗、深浅等。我国的墨本就只是黑色,但在绘画中却分深浅五色,可见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性。而且色还可以表达人的不同情感、性格等,所以色彩在绘画中是很重要的。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小学美术教育中,要实现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小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重视小学生们的观察、体验、想象三个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艺术教育的氛围中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成为“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学习活动的体验,引导他们用基础的美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去丰富他们的生活。一个拥有健康情感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美术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如何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作为小学美术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11

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①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②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③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琥珀》,才让学生制作一个琥珀,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④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⑤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结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⑤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或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摆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1.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前面所讲的“五子登科”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与《“滥竽充数”读后感》时,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的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假想)。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开展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来看,可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

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三、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及教材体系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所们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4)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作文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的载体和施工蓝图。作文教材的改革,始终是作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独立的小学作文训练教材。为了充分发挥作文在实施创新教育的独特功能,我认为必须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并根据这个教材体系统写出一套供师生用的作文训练教材。其理由如下,(1)我们必须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一门学科。如果一门科学、一门学科,处其于附庸地位时,是很难得到长足发展的。作文,也只有从以讲读为主的语文中分离出来,才能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一门真正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天发挥它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特有功能。

(2)作文为什么长期沦为讲读的附庸,恐怕与长期受“读是写的基础”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思想束缚有关。不错,读与写是有着整体的联系,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没有吸收就没有表达。但是,阅读和写作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但是,阅读教学中的“读”与作文教学中的“读”不是一回事。首先,阅读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作文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模仿的范例。其次,从读的要求上看,阅读教学“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作文教学中的“读”。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名家的小说和散文,但不要求学生写小说和散文。作文教学时,教师提供的范文,一般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作文水平相当的学生习作。就作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追求的是长期效应,作文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追求的是即时效应。

(3)从2000年3月颁发的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来看,首先,原版中的作文训练体系“词句(低年级)→片断(中年级)→篇章(高年级)”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训练体系是“乐于说写(低年级)→自由写(中年级)→学会写(高年级)”。其次,从训练的内容来看,增加了“想象作文”。这两个方面的修改,一是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作文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二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根据修订版大纲的精神,构建新的、可操作的作文教材体系,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深入的研究。

下载浅析中学美术教育如何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中学美术教育如何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绥阳县太白镇中心学校:唐伦波 一、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刻不容缓 (一)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目前,我国尚属于“创新落后型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到......

    实施探究性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探究性课题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学课的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探究机会,使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因此,实......

    实施分层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5篇

    实施分层教学 培养创新能力 摘要:基础教育就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把创新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同时创新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关键词:分层、创新 江总书记指......

    浅谈美术教育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育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富宁县那能乡中心学校——樊廷富 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跨世纪人才以及建设......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未来的世纪需要大批创新型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在全......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安仁一中彭森朋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未来的世纪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