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策略

时间:2019-05-12 23:3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童画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童画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篇:儿童画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儿童画教学及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儿童绘画教育除了能够对儿童进行“全面智力启蒙”,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调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进而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在儿童画教学中赏识与信任是提升孩子学习的动力,通过儿童画教学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创作思维、想象能力和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文章对此作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关键词】儿童画;教学;能力;培养;方法

每个人的绘画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孩子都有爱画画的特质。但孩子们绘画的特质表现的多与少,与为孩子提供绘画的环境有关。学画的天分虽然重要,但还得主要靠后天的培养与努力。所谓儿童画,即是能够反映儿童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能反映出儿童的天性,反映出儿童内心情感和个性的绘画作品。儿童画教学是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儿童绘画教育不仅能够对儿童进行“全面智力启蒙”,而且还能更有效地调动儿童的非智力因素,进而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这也正是有远见的父母们首选绘画作为其子女早期教育课程的主要原因。在多年的儿童画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绘画不仅能开发孩子的许多潜能,而且能培养和提高他们诸多能力。

1.赏识与信任是提升孩子学习的动力 有赏识才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从生理到心理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在这个年龄段上,不可能谈到什么“任务”、“毅力”或“责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喜欢画画,把画画好完全取决于兴趣。但许多孩子的绘画兴趣

还要靠老师来激发与培养。因此,在儿童画教学中,教师要赏识每一个孩子,辅以诱导、启发、培养。在儿童画教学中通过欣赏、游戏、讲故事及电教手段等方法来激发兴趣。同时绘画内容也要选择与儿童相贴近的生活内容,如动物、植物、孩子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动画片中的形象内容等等,男孩和女孩喜好的绘画对象也各不相同,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也要把握好孩子的兴趣点。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象能力和创作热情,调动儿童内在的潜力,增加肌肉的灵活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同时老师还应该及时告诉孩子:“你真棒!”让孩子们感受绘画的快乐,体验绘画成功的喜悦,从而逐步将绘画变成孩子永久的兴趣。有信任才能使儿童充满自信。儿童画画,是儿童的天性流露,儿童绘画看似简单,却并非如此。儿童绘画常常是在原型的基础上加以集中夸张,在夸张变形的基础上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因此与生活原型的真实比例有所不同。因此,在绘画过程中困难与阻力也处处存在。当孩子遇到困难画不出来时,教师要耐心地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譬如一个温柔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都能给孩子带去温暖和力量,并且要告诉孩子:“你能行!”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家长并没有这样去做,常常对孩子说:“画的是什么?”“怎么不像?”“你看别人画的多好,你画的这是什么呀„„”用这些否定语言对待孩子。或是用不信任的语言“这是你画的?老师帮忙了吧?”久而久之,孩子绘画的积极性就会被家长的评价所抹杀。儿童绘画不能用大人的像

与不像的眼光来评价,而是换个角度想问题,既不要高高在上,也不可妄加评论,而是要降低姿态,倾听孩子的讲述,让孩子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画、听完孩子的讲解后,我们才能深入孩子的心灵世界,所以说鼓励和表扬才是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2.培养观察意识,提升观察能力 一切活动,观察是基础,成人要提供观察的条件,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在活动开始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绘画欲望,不能为了绘画而绘画,还要介绍与主题相关的许多知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绘画的同时,丰富儿童的知识面,拓展儿童的视野,进而培养孩子倾听、理解、思考、表达等多种能力。

幼儿的认知规律是先整体后局部,他们的记忆是连续的。因此,在示范的时侯尽量少说话,不要干扰孩子观察绘画的步骤。在绘画过程中,最好采用一气呵成的方式将主题画出来,给孩子提供观察的条件,呈现连续而完整的画面。在这个过程中,迫使孩子观察整体,养成认识和表现整体形象的习惯,在认知中慢慢学会观察。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以连续的方式进行,没有时间做小动作,如果不认真观察,忽略了这一笔下一笔就接不上了。孩子观察完后,凭借自己完整连续的记忆,再一气呵成地画在纸上,很容易形成成就感,而且在连续观察的过程中,孩子学习的专注力也会得到提升。这种教法和传统的教法(教师画一笔孩子画一笔)相比,前者注重整体的把握,有利于建构孩子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后者则相反,不仅教法死板,孩子学习较为被动,没有主动观察的意识,而且还会影响孩子专注力,教师画一笔孩子画一笔,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会画好,能力弱的孩子比较吃力,教师在等待全部的孩子画好后才开始教下一笔,在这种等待的过程中,能力强动作快的孩子往往会分心,专注力就会逐渐破坏。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使孩子逐渐养成乐于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的好习惯。

3.培养创作思维,提升想象能力 在孩子绘画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启发引导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给孩子想象的空间,鼓励孩子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手中的画笔展现出来。儿童时期孩子们最富幻想,他们的美术作品常常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儿童画中的想象力是在外界现实刺激的影响下,在头脑中对记忆的表象进行了加工改造,从而形成创作新的形象的过程。因此,需要优化教学过程,运用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孩子进行启发和点拨,引导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概括形象引导发散思维。概括形象是具体形象高度集中概括的图像。如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引导孩子以概括形象为发散点,联想到具体形象,这是形象思维的心理过程,同时是创造形象的必要基础。如:在教学中出示三角形,问孩子:“它像什么?”孩子们顺着这条线索展开想象,得出很多答案:像三角板,像红领巾,像小红旗,像宝塔等。思维发散愈广阔,愈充分,创造出来的形象

就愈多愈丰富。

3.2 从具体形象引导发散思维。具体形象有自己的属性,以及和其它事物的联系。引导孩子通过具体形象去联想其它的形象,既加深了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丰富了绘画内容。教学时,要选择孩子比较熟悉且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的具体形象为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他们把思维扩散到四面八方。如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添画,续画的教学形式,提供不完整的图画,让孩子们自由的发挥想象,补充添加使画面更丰富更形象,并通过讲述意图来提高他们的绘画兴趣和创造思维能力,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同时又为儿童创作题材各异的画面提供丰富的素材。3.3 多渠道培养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同中求异”因此,又叫“求异思维”。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示范讲解。通过一题多画,一题多变,一画多想等形式训练孩子们的求异思维品质。培养孩子们运用丰富想象求异,敢于大胆幻想求异,善于从想象中求异,从敏锐的观察中求异,从而提高创造能力。如:在《热气球》活动中,我先利用幻灯介绍热气球的结构和原理,启发引导幼儿来设计不同形象来取代圆形的气囊„„结果孩子们设计出以动物,交通工具等为形象的热气球来,效果非常好。

3.4 创设绘画情景,指导儿童进行创作。引导孩子们进入画境,融感情于绘画内容之中,提高儿童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引导孩子们进入画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设置情景,诱导孩子们置身于创作的故事情景之中;再让孩子们作画,则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稚拙的画面跃然纸上,逗人喜爱,显露出小朋友的创造智慧和创造才能。(2)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引人情景。创作画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孩子们积极思考问题,支持孩子们大胆发表见解,通过孩子们自己探索,解答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景,深化绘画主题。启发性的问题能让孩子们按教师的思路一步步走进绘画情景中,拓宽孩子们的创造思维,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进入绘画的具体情景,这样思维就更加活跃。在指导孩子们创作过程中,发现个性较强的作品进行展示评比,使整个教学过程更能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孩子们的主体关系。(3)以孩子熟悉的故事为绘画题材,展开联想,创设情景。利用教过的讲过的故事为题材,创设情景,展开联想,进入绘画情景。我们必须通过亲身实践,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才能培养孩子们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因此,我们对每一张画都重在鼓励、表扬、肯定这种创造力,确保创造力的延续与持久。4.鼓励孩子们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培养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儿童画是孩子们用笨拙的小手画出来的,好的绘画作品会让人心动。对待每一张儿童画,只要我们用心,都可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和趣味性。我们所要做的一件重要事情就是要鼓励孩子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孩子在讲述自己作品的同时,不但能增进了感情,而且能提高其语言的组织能力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在得到家长或老师的肯定后,孩子的成就感便会油然而生,成为孩子绘画的动力。

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儿童画教学是我们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通过绘画技能、技巧的培养,使儿童画在绘画中记录下他们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也应通过绘画创作强化孩子的智力开发,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给孩子一个充满希望,多姿多彩的快乐童年。

第二篇: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画创作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使学生具备完美的智能结构。获得美化生活的知识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人的各种感官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感情高尚,而且培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最有价值的人才。儿童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是检验美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艺术创作 造型样式 因人施教 自由创作

儿童画一般泛指少年以下年龄段孩子们所画的画,是儿童为传达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反映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形象符号、色彩意蕴和画面形象关系表现出来的可视造型样式,是儿童陈述事物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人说,好的儿童画是一片“没有污染的领域”。事实确实如此,几乎所有同龄儿童的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落笔大胆、用色单纯、形象简练、随意夸张、不加修饰,或拘谨细腻,融入自己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力。所以,儿童画的画面往往是天真活泼的,甚至怪诞而不符逻辑,但正是这种鲜明的特征,使得儿童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所有成人画所无法比拟的。伟大的画家毕加索就曾说过:“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美术。”由此可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指导儿童画好儿童画不但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开展儿童画的教学,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鼓励幼儿画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他强调解放儿童,教育工作者“应化为儿童”,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

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尤其是很小的幼儿,这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幼儿会认为生活中的布娃娃、玩具小汽车甚至一切事物都跟他们一样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儿童泛灵论”。

所以,教者应顺乎涂鸦期幼儿这一明显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这一特征,可以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

1、涂鸦游戏

幼儿对涂涂画画非常的感兴趣,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很多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实际上,涂鸦画也是儿童画,这个时期的幼儿有初步的视觉形象的感受力,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

轮廓,但不注意形体的完整,侧重意趣的表现,往往按照自己的愿望,任意夸大所画对象的形象。

可是这样的画对幼儿来讲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意义,应保护幼儿的这种涂鸦欲望。在我们开展的涂鸦游戏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要画出什么形象,而是满足幼儿随意作画的需要,鼓励幼儿用各种绘画工具任意涂鸦。

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突然对我说:“老师,天上的云就象蘑菇!”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他们仔细观察着天上的各种白云,不断的猜想着形状。

看到孩子们如此兴趣,我说:“我们把白云搬到地上吧!”于是,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粉笔,让他们饶有兴致地在地上涂画着所谓的“白云”。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婴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明显的差别”。在幼儿的涂鸦绘画中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影视等多种方式的刺激,激发幼儿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动机,产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如绘画活动《泡泡》,我带着孩子们到室外玩起了吹泡泡的游戏,并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最后,孩子们在纸上画满了泡泡,并兴奋的向同伴讲述着自己的“泡泡”故事。在想象和涂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拼图游戏

“授人以渔”所传授的捕鱼本领是用之无穷的。绘画指导方法就是要象“授人以渔”一样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多种几何图形、多种实物图形的认知等。

采用一套节省智力资源的教法,让幼儿容易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幼儿把技能与所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由于小班幼儿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我们开展了这种可举一反三的“拼图游戏”,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先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摆,感知物体的整体与各部位造型,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比如,《可爱的小鸡》活动中,通过“我与小鸡”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小鸡的特征,并为幼儿提供各种几何图形,鼓励幼儿拼摆出小鸡的不同造型,同时引导幼儿感知可以用哪些图形来表示。

在活动中,幼儿对小鸡的特征有了感性的经验,在绘画中,只要指导幼儿学习用线条画不同的图形,并加以组合,就能画出小鸡的造型了。

而且,由于在与小鸡的游戏中,幼儿对小鸡已经产生了兴趣,因此,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表现出“小鸡吃虫”、“在草地上的小鸡”、“许多的小鸡”等不同的内容。

有时,当幼儿对绘画一种事物出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放弃绘画。这是,我常常会通过“找一找,看哪些图形能帮助你画画?”等形式,鼓励幼儿先找图形,再尝试拼摆,从中获取经验。

如,在绘画活动《小朋友》中,部分幼儿在画到身体部位时遇到了困难,于是便放弃了。看到此情况,我组织幼儿进行“我来拼”的游戏,让幼儿用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成人,游戏中,幼儿发现用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都可以用来表示人的身体,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幼儿在绘画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迁移这些经验。

3、颜色游戏

幼儿对色彩掌握得不是太好,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幼儿大都喜欢用同一种颜色涂色,为了让幼儿感受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体验色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有趣的颜色》活动。

活动中,我让每个幼儿手拿装有颜色的喷桶,往墙壁上、纸张上自由喷洒颜色,当他们看到墙壁上、纸张上被颜色喷洒得花花绿绿、五彩缤纷时,孩子们异常高兴,不断的对我说:“老师,墙壁变成五颜六色了!” “老师,看!我的纸张漂亮吗?”„

在活动中,我还受到了启发:我将平时不用的白色的衬衣、手帕、桌布等带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上面喷洒颜色、晒干,立刻,孩子们被这些鲜艳、奇特的作品吸引住了,他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颜色所带来的不同体验。结果,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不再使用单一的颜色了,他们开始尝试使用平时被他们遗忘的色彩。

4、什么都能画

对于幼儿,如采用单一的油画棒、水彩笔作画,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在一张作品中,也用集中作画形式,幼儿不能掌握的,教师可以帮助完成。

如在绘画“太阳与月亮”中,当幼儿画好了各种造型的太阳和月亮的形象后,为幼儿提供多种水彩颜色,指导幼儿用指点画、毛笔画丰富背景,使画面更加生动、完美,幼儿也从中尝到了成功的愉悦。

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很高,为了唤起幼儿的绘画的兴趣,我们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由于手工与绘画相结合,不象单纯绘画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更加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大胆想象,引导幼儿画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的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地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照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参与能力。以《我做的动物明星》一课为例。这是一节难度较大的课,学生必须对某一个动物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才能利用废旧用品来进行制作较为有个性的动物明星。为了更好的启发学生,我是这样来操作这一课的:上课时,我就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些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明星。”我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在犯愁了:“用一些废旧物品怎么来制作动物啊?”“就是啊,还要做动物明星呢?那好难啊!”听着孩子们的疑问,我就请我们班的小调皮居殷同学走到教室前面来,我对孩子们说:“看好啦,老师要变魔术了哦!”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黑色大垃圾袋,套在了这个小男生的身上,接着我在他的嘴巴那个部位用小剪刀剪了一个大洞,这时这个小家伙的整个脸就露出来了,接下来我用两根橡皮筋在小家伙的头顶上扎了两把,这时就有学生在小声说了:“那不是两只兔子耳朵吗?”“好现象,”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孩子们估计已经明白我要做的动物明星是谁了。”此时,我还是不动声色继续完成我的创作。紧接着我又把小家伙的两只手用橡皮筋固定住,学生们兴奋地喊:“兔子,兔子,老师做的是一只小黑兔。”我被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所感动。我就是这样来启发学生的:“同学们,通过老师的示范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用从家里带来的废旧物品对周围的小朋友来进行打扮、包装,把他们装扮成我们喜欢的小动物明星。你们说是不是啊?”就这样,孩子们你一言,他一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这种方法把孩子们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动物王国之中。瞧,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的好啊:妈妈的旧丝巾成了小孔雀美丽的羽毛;爸爸的白围巾成了小狐狸可爱的尾巴„„孩子们造出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动物明星,并且这些动物明星们还登台表演了一番。你要是来到他们中间,肯定会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大嘉赞赏的。

三、循序渐进,因人施教

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幼儿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儿童来讲,绘画的范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扩大的。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讲,绘画的题材相当广泛,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乃至脱离生活的想象都可以成为绘画表现的题材。当然少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经历,命题提出一定要符合少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历,只有根据儿童个体的绘画特点出发,这样才能被少儿接受与表现。

四、欣赏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当孩子作品和教师所要求的有出入区别时,我们不应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的否定他们,应该敏感地捕捉孩子们创造的“闪光点”,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活泼的气氛,让他们能够大胆思索,自由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幼儿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这样画好、画坏,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构思得好,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得以提高,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绘画作品。

第三篇:浅谈儿童画教学方法

浅谈儿童画教学方法

儿童画一般泛指少年以下年龄段孩子们所画的画,是儿童为传达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反映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形象符号、色彩意蕴和画面形象关系表现出来的可视造型样式,是儿童陈述事物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人说,好的儿童画是一片“没有污染的领域”。事实确实如此,几乎所有同龄儿童的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落笔大胆、用色单纯、形象简练、随意夸张、不加修饰,或拘谨细腻,融入自己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力。所以,儿童画的画面往往是天真活泼的,甚至怪诞而不符逻辑,但正是这种鲜明的特征,使得儿童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所有成人画所无法比拟的。伟大的画家毕加索就曾说过:“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美术。”由此可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指导儿童画好儿童画不但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开展儿童画的教学,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鼓励幼儿画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他强调解放儿童,教育工作者“应化为儿童”,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

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尤其是很小的幼儿,这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幼儿会认为生活中的布娃娃、玩具小汽车甚至一切事物都跟他们一样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儿童泛灵论”。

所以,教者应顺乎涂鸦期幼儿这一明显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这一特征,可以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

1、涂鸦游戏

幼儿对涂涂画画非常的感兴趣,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很多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实际上,涂鸦画也是儿童画,这个时期的幼儿有初步的视觉形象的感受力,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轮廓,但不注意形体的完整,侧重意趣的表现,往往按照自己的愿望,任意夸大所画对象的形象。

可是这样的画对幼儿来讲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意义,应保护幼儿的这种涂鸦欲望。在我们开展的涂鸦游戏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要画出什么形象,而是满足幼儿随意作画的需要,鼓励幼儿用各种绘画工具任意涂鸦。

比如,在一次课上活动时,一个孩子突然对我说:“老师,天上的云就象蘑菇!”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他们仔细观察着天上的各种白云,不断的猜想着形状。

看到孩子们如此兴趣,我说:“我们把白云搬到地上吧!”于是,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粉笔,让他们饶有兴致地在地上涂画着所谓的“白云”。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婴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明显的差别”。在幼儿的涂鸦绘画中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影视等多种方式的刺激,激发幼儿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动机,产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如设计制作《美术百宝箱》,我带着孩子们欣赏一些有创意的“百宝箱”,并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最后,孩子们制作的非常别致、实用,并兴奋的向同伴讲述着自己的“百宝箱”故事。

2、拼图游戏

“授人以渔”所传授的捕鱼本领是用之无穷的。绘画指导方法就是要象“授人以渔”一样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多种几何图形、多种实物图形的认知等。

采用一套节省智力资源的教法,让幼儿容易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幼儿把技能与所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由于小班幼儿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我们开展了这种可举一反三的“拼图游戏”,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先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摆,感知物体的整体与各部位造型,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比如,《可爱的小鸡》活动中,通过“我与小鸡”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小鸡的特征,并为幼儿提供各种几何图形,鼓励幼儿拼摆出小鸡的不同造型,同时引导幼儿感知可以用哪些图形来表示。

在活动中,幼儿对小鸡的特征有了感性的经验,在绘画中,只要指导幼儿学习用线条画不同的图形,并加以组合,就能画出小鸡的造型了。

而且,由于在与小鸡的游戏中,幼儿对小鸡已经产生了兴趣,因此,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表现出“小鸡吃虫”、“在草地上的小鸡”、“许多的小鸡”等不同的内容。

有时,当幼儿对绘画一种事物出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放弃绘画。这是,我常常会通过“找一找,看哪些图形能帮助你画画?”等形式,鼓励幼儿先找图形,再尝试拼摆,从中获取经验。

如,在绘画活动《小朋友》中,部分幼儿在画到身体部位时遇到了困难,于是便放弃了。看到此情况,我组织幼儿进行“我来拼”的游戏,让幼儿用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成人,游戏中,幼儿发现用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都可以用来表示人的身体,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幼儿在绘画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迁移这些经验。、颜色游戏

幼儿对色彩掌握得不是太好,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幼儿大都喜欢用同一种颜色涂色,为了让幼儿感受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体验色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有趣的颜色》活动。

活动中,我让每个幼儿手拿装有颜色的喷桶,往墙壁上、纸张上自由喷洒颜色,当他们看到墙壁上、纸张上被颜色喷洒得花花绿绿、五彩缤纷时,孩子们异常高兴,不断的对我说:“老师,墙壁变成五颜六色了!” “老师,看!我的纸张漂亮吗?”…

在活动中,我还受到了启发:我将平时不用的白色的衬衣、手帕、桌布等带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上面喷洒颜色、晒干,立刻,孩子们被这些鲜艳、奇特的作品吸引住了,他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颜色所带来的不同体验。结果,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不再使用单一的颜色了,他们开始尝试使用平时被他们遗忘的色彩。

4、什么都能画

对于幼儿,如采用单一的油画棒、水彩笔作画,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在一张作品中,也用集中作画形式,幼儿不能掌握的,教师可以帮助完成。

如在绘画“太阳与月亮”中,当幼儿画好了各种造型的太阳和月亮的形象后,为幼儿提供多种水彩颜色,指导幼儿用指点画、毛笔画丰富背景,使画面更加生动、完美,幼儿也从中尝到了成功的愉悦。

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很高,为了唤起幼儿的绘画的兴趣,我们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由于手工与绘画相结合,不象单纯绘画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更加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大胆想象,引导幼儿画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的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地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照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参与能力。以《我做的动物明星》一课为例。这是一节难度较大的课,学生必须对某一个动物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才能利用废旧用品来进行制作较为有个性的动物明星。为了更好的启发学生,我是这样来操作这一课的:上课时,我就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些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明星。”我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在犯愁了:“用一些废旧物品怎么来制作动物啊?”“就是啊,还要做动物明星呢?那好难啊!”听着孩子们的疑问,我就请我们班的小调皮居殷同学走到教室前面来,我对孩子们说:“看好啦,老师要变魔术了哦!”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黑色大垃圾袋,套在了这个小男生的身上,接着我在他的嘴巴那个部位用小剪刀剪了一个大洞,这时这个小家伙的整个脸就露出来了,接下来我用两根橡皮筋在小家伙的头顶上扎了两把,这时就有学生在小声说了:“那不是两只兔子耳朵吗?”“好现象,”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孩子们估计已经明白我要做的动物明星是谁了。”此时,我还是不动声色继续完成我的创作。紧接着我又把小家伙的两只手用橡皮筋固定住,学生们兴奋地喊:“兔子,兔子,老师做的是一只小黑兔。”我被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所感动。我就是这样来启发学生的:“同学们,通过老师的示范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用从家里带来的废旧物品对周围的小朋友来进行打扮、包装,把他们装扮成我们喜欢的小动物明星。你们说是不是啊?”就这样,孩子们你一言,他一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这种方法把孩子们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臵身于动物王国之中。瞧,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的好啊:妈妈的旧丝巾成了小孔雀美丽的羽毛;爸爸的白围巾成了小狐狸可爱的尾巴……孩子们造出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动物明星,并且这些动物明星们还登台表演了一番。你要是来到他们中间,肯定会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大嘉赞赏的。三、循序渐进,因人施教

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幼儿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儿童来讲,绘画的范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扩大的。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讲,绘画的题材相当广泛,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乃至脱离生活的想象都可以成为绘画表现的题材。当然少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经历,命题提出一定要符合少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历,只有根据儿童个体的绘画特点出发,这样才能被少儿接受与表现。

四、欣赏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当孩子作品和教师所要求的有出入区别时,我们不应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的否定他们,应该敏感地捕捉孩子们创造的“闪光点”,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活泼的气氛,让他们能够大胆思索,自由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幼儿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这样画好、画坏,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构思得好,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得以提高,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绘画作品。

作者姓名:霍伟 单位:涿鹿县合符小学 联系电话:*** QQ:45221374

第四篇:美术毕业论文: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美术毕业论文 浅论儿童画教学方法

内容摘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儿童画创作是小学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使学生具备完美的智能结构。获得美化生活的知识能力,而且可以促进人的各种感官的协调发展,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使人的感情高尚,而且培养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未来社会培养最有价值的人才。儿童画教学能否取得成功,是检验美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艺术创作

造型样式 因人施教

自由创作

儿童画一般泛指少年以下年龄段孩子们所画的画,是儿童为传达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反映对世间事物的认识感受,用形象符号、色彩意蕴和画面形象关系表现出来的可视造型样式,是儿童陈述事物和表现自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人说,好的儿童画是一片“没有污染的领域”。事实确实如此,几乎所有同龄儿童的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落笔大胆、用色单纯、形象简练、随意夸张、不加修饰,或拘谨细腻,融入自己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力。所以,儿童画的画面往往是天真活泼的,甚至怪诞而不符逻辑,但正是这种鲜明的特征,使得儿童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所有成人画所无法比拟的。伟大的画家毕加索就曾说过:“成人应该向儿童学习美术。”由此可见,儿童画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指导儿童画好儿童画不但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能充分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对提高儿童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如何更好地开展儿童画的教学,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鼓励幼儿画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唤起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呢?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儿童的发展,他强调解放儿童,教育工作者“应化为儿童”,加入儿童的生活中去。

幼儿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游戏,尤其是很小的幼儿,这与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低,幼儿会认为生活中的布娃娃、玩具小汽车甚至一切事物都跟他们一样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儿童泛灵论”。

所以,教者应顺乎涂鸦期幼儿这一明显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针对这一特征,可以将幼儿的绘画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

1、涂鸦游戏

幼儿对涂涂画画非常的感兴趣,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只能看到很多杂乱的线条、大块的色团、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轮廓。实际上,涂鸦画也是儿童画,这个时期的幼儿有初步的视觉形象的感受力,能用简单的线条画出象征物体的外部轮廓,但不注意形体的完整,侧重意趣的表现,往往按照自己的愿望,任意夸大所画对象的形象。

可是这样的画对幼儿来讲已经有了很重要的意义,应保护幼儿的这种涂鸦欲望。在我们开展的涂鸦游戏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要画出什么形象,而是满足幼儿随意作画的需要,鼓励幼儿用各种绘画工具任意涂鸦。

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一个孩子突然对我说:“老师,天上的云就象蘑菇!”孩子们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他们仔细观察着天上的各种白云,不断的猜想着形状。

看到孩子们如此兴趣,我说:“我们把白云搬到地上吧!”于是,我给孩子们提供了粉笔,让他们饶有兴致地在地上涂画着所谓的“白云”。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曾指出:“婴儿智力的发达,因其生活环境是否有刺激而有明显的差别”。在幼儿的涂鸦绘画中也是如此。教师必须利用实物、语言、图片、影视等多种方式的刺激,激发幼儿感知事物的兴趣,并从对事物形状、色彩等的初步认识,来激发幼儿的审美动机,唤起他们的绘画愿望。

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会使幼儿感到亲切和好奇,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绘画动机,产生通过线条、色彩来表现生活经验的愿望。如绘画活动《泡泡》,我带着孩子们到室外玩起了吹泡泡的游戏,并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联想,最后,孩子们在纸上画满了泡泡,并兴奋的向同伴讲述着自己的“泡泡”故事。在想象和涂鸦的过程中,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拼图游戏

“授人以渔”所传授的捕鱼本领是用之无穷的。绘画指导方法就是要象“授人以渔”一样教给幼儿一些绘画所必需的本领,如多种颜色、多种几何图形、多种实物图形的认知等。

采用一套节省智力资源的教法,让幼儿容易掌握又可以举一反三。帮助幼儿把技能与所掌握的符号结合起来,在头脑中进行转换,通过技能整合而变成自己的绘画技能和技巧,其效果远远胜于模仿来的技巧。

由于小班幼儿对枯燥、单一的临摹不感兴趣,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我们开展了这种可举一反三的“拼图游戏”,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先用各种几何图形拼摆,感知物体的整体与各部位造型,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比如,《可爱的小鸡》活动中,通过“我与小鸡”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小鸡的特征,并为幼儿提供各种几何图形,鼓励幼儿拼摆出小鸡的不同造型,同时引导幼儿感知可以用哪些图形来表示。

在活动中,幼儿对小鸡的特征有了感性的经验,在绘画中,只要指导幼儿学习用线条画不同的图形,并加以组合,就能画出小鸡的造型了。

而且,由于在与小鸡的游戏中,幼儿对小鸡已经产生了兴趣,因此,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兴趣浓厚,表现出“小鸡吃虫”、“在草地上的小鸡”、“许多的小鸡”等不同的内容。

有时,当幼儿对绘画一种事物出现困难时,他们往往会放弃绘画。这是,我常常会通过“找一找,看哪些图形能帮助你画画?”等形式,鼓励幼儿先找图形,再尝试拼摆,从中获取经验。

如,在绘画活动《小朋友》中,部分幼儿在画到身体部位时遇到了困难,于是便放弃了。看到此情况,我组织幼儿进行“我来拼”的游戏,让幼儿用不同的图形进行组合成人,游戏中,幼儿发现用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等都可以用来表示人的身体,有了这些经验的积累,幼儿在绘画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迁移这些经验。、颜色游戏

幼儿对色彩掌握得不是太好,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不难看出幼儿大都喜欢用同一种颜色涂色,为了让幼儿感受丰富多彩的颜色世界,体验色彩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有趣的颜色》活动。

活动中,我让每个幼儿手拿装有颜色的喷桶,往墙壁上、纸张上自由喷洒颜色,当他们看到墙壁上、纸张上被颜色喷洒得花花绿绿、五彩缤纷时,孩子们异常高兴,不断的对我说:“老师,墙壁变成五颜六色了!” “老师,看!我的纸张漂亮吗?”…

在活动中,我还受到了启发:我将平时不用的白色的衬衣、手帕、桌布等带到幼儿园让孩子们在上面喷洒颜色、晒干,立刻,孩子们被这些鲜艳、奇特的作品吸引住了,他们感受到丰富多彩的颜色所带来的不同体验。结果,在以后的绘画活动中,孩子们不再使用单一的颜色了,他们开始尝试使用平时被他们遗忘的色彩。

4、什么都能画

对于幼儿,如采用单一的油画棒、水彩笔作画,时间一长,幼儿就会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棉签画、吹画、水彩画等。在一张作品中,也用集中作画形式,幼儿不能掌握的,教师可以帮助完成。

如在绘画“太阳与月亮”中,当幼儿画好了各种造型的太阳和月亮的形象后,为幼儿提供多种水彩颜色,指导幼儿用指点画、毛笔画丰富背景,使画面更加生动、完美,幼儿也从中尝到了成功的愉悦。

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很高,为了唤起幼儿的绘画的兴趣,我们将绘画与手工相结合。由于手工与绘画相结合,不象单纯绘画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更加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大胆想象,引导幼儿画画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包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重点是创造意识的启迪,而不是技能的传授,我们可以利用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无拘无束地、不分时空地自由想象,给所画物体注入生命注入热情,特别是用拟人化,主观情绪化的手法画一些人物、动物,他们就像画他们自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自由创造,为他们新奇、离奇、夸张、变形、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而加油,让全体幼儿为他们敢想、敢画的求异精神鼓掌,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只要有趣,画什么都行,画的不好老师也不会怪我,扫除了幼儿创作时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勇敢地、大胆地、毫不顾虑地安排好自己的想法去画,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欲望,传统的教育总是喜欢让孩子适应成人的世界,要让幼儿照样画葫芦,孩子的想象受到束缚,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创造的兴趣和信心。美术教育没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课时都像是带幼儿做一次探险,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不择手段,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创作。我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为学生的想象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寻求知识,培养动手参与能力。以《我做的动物明星》一课为例。这是一节难度较大的课,学生必须对某一个动物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才能利用废旧用品来进行制作较为有个性的动物明星。为了更好的启发学生,我是这样来操作这一课的:上课时,我就对学生们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制作一些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明星。”我话音刚落,就有学生在犯愁了:“用一些废旧物品怎么来制作动物啊?”“就是啊,还要做动物明星呢?那好难啊!”听着孩子们的疑问,我就请我们班的小调皮居殷同学走到教室前面来,我对孩子们说:“看好啦,老师要变魔术了哦!”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净的黑色大垃圾袋,套在了这个小男生的身上,接着我在他的嘴巴那个部位用小剪刀剪了一个大洞,这时这个小家伙的整个脸就露出来了,接下来我用两根橡皮筋在小家伙的头顶上扎了两把,这时就有学生在小声说了:“那不是两只兔子耳朵吗?”“好现象,”我在心里告诉自己,“孩子们估计已经明白我要做的动物明星是谁了。”此时,我还是不动声色继续完成我的创作。紧接着我又把小家伙的两只手用橡皮筋固定住,学生们兴奋地喊:“兔子,兔子,老师做的是一只小黑兔。”我被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所感动。我就是这样来启发学生的:“同学们,通过老师的示范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用从家里带来的废旧物品对周围的小朋友来进行打扮、包装,把他们装扮成我们喜欢的小动物明星。你们说是不是啊?”就这样,孩子们你一言,他一句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这种方法把孩子们的思维越迁越宽,让他们仿佛臵身于动物王国之中。瞧,他们的想法是多么的好啊:妈妈的旧丝巾成了小孔雀美丽的羽毛;爸爸的白围巾成了小狐狸可爱的尾巴……孩子们造出了许多形象生动的动物明星,并且这些动物明星们还登台表演了一番。你要是来到他们中间,肯定会对他们的动手能力大嘉赞赏的。三、循序渐进,因人施教

注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自由创作,并不意味着教师不用去教,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在指导中要有的放矢,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在指导中都有所得。美术活动是一种智力活动,既有思维又有表达,强调幼儿会想再会画,思维在先,表达在后,过去教学中只重视技巧表达而忽视了思维的训练,现在不能因强调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基础知识、技能。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技能是幼儿将自己的情感、意向和观念托付于材料,使材料变为表现的媒介,如同语言一样,人不可能不用语言或者用自己不懂的语言去表达思维。教师应通过教学指导和帮助幼儿探索和驾驭美术材料,进行不同的启迪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儿童来讲,绘画的范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扩大的。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讲,绘画的题材相当广泛,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乃至脱离生活的想象都可以成为绘画表现的题材。当然少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经历,命题提出一定要符合少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历,只有根据儿童个体的绘画特点出发,这样才能被少儿接受与表现。

四、欣赏幼儿的作品,并给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 在美术活动中,当孩子作品和教师所要求的有出入区别时,我们不应该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的否定他们,应该敏感地捕捉孩子们创造的“闪光点”,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活泼的气氛,让他们能够大胆思索,自由想象,主动选择,并作出决定,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萌芽和发展。教学活动的结束不应以作品的结束而结束,评价作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首先教师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或专业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作品,画的虽然不美观,却是孩子丰富内心世界的体现,评价幼儿的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每次活动结束,将幼儿全部的作品展览,让孩子互相审视、交流,教师欣赏每一幅作品却不必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打分、不给作品下结论。这样画好、画坏,幼儿没有心理负担,创作欲会更强,但是老师应记下每个幼儿的不足之处,以便以后的活动中因材施教.孩子们经过审视,相互交流,,相互观摩、学习,他们心理明白谁颜色配的好,谁构思得好,自己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孩子们的自信心逐步得以提高,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绘画作品。

第五篇: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为期5天的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培训班圆满结束,经过这5天的学习和交流,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胡革教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使我思路大开,对职业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收获很多,同时也有许多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个人对本次培训的总结:

一、行动教学法的特点

1)教师的作用:教师在整个“行动导向”教学中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是作为一个指导者、培训师来参与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中,而不是纯粹的灌输知识,是对学生行为的指导。

2)教学方法:以往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作为主讲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即单向灌输教学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改变了教学主体,教学过程中是双向传递和互动。

3)效果控制:以往的教学是靠分数的高低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行动导向”法是靠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总结不断取得成就的体验过程,注重的是实际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单纯的分数的提高,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整个学习过程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很有成就感的自我能力提高过程。

二、教学主体的转变

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

一、统一教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

因此,如何在学校通过教学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的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种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欲望,这种教学法注重的是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的堆积。

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学主体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学主体的转变,教学的方法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整个过程中不再把学习专业知识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而是把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标。

1)学生能力的培养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检查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从中培养学生的忍耐力、专业能力、人格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沟通能力。学生始终站在台前,教师在台后,教师只是学生的培训师和引路人,在过程中及时纠正和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2)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主体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习,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很多,要求教师在课前积极查找资料,选择好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接受和理解这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从中获得益处。德国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有100多种,这次培训接触到的主要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魔盒法、自由学习法、小组壮大法、旋转木马法等方法,我们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这几种方法的学习和运用,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方法,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必然会取得极大地成功。

行动导向教学使我进步很大,学到好多知识,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也使我更加的了解学生,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

下载儿童画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画教学方法及能力培养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高生说话能力培养策略

    职高生说话能力培养策略磐安三中潘斌仁【主要内容】: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职教语文要注重说 话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要建立系统,要注重课内挖掘,激发说话兴......

    小学英语课堂倾听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摘要】倾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技能。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摘要:“教学反思”之所以引起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的普遍关注,主要在于它带来了一种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新理念,体现出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

    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策略 语言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先取决于语言。”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

    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倾听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面坡中心小学胡志华 一、问题的提出 记得以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智慧人生的基石,主要包括阅读力(学习阅读)、思考力(思考想象)和表达力(运用创新),而这三种关键能力的基础则是自主阅读......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耿马县勐永中学徐艳琼摘要: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说"几乎成了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拦路虎",也是困扰教师的难点。如果......

    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巾山小学李华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