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学困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学困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巾山小学李华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何提高小学生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精心设计导入
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如《乡下人家》一课的导入,我们设计这样伴随着乡间小路的乐曲播放乡下各种场景鲜花绽放,瓜果遍地,麦浪滚滚,鸡鸭牛羊吃食活动等场景,导入课文,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阅读的兴趣之们被打开。
2.营造阅读气氛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兴趣盎然。可以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小朗诵家”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 1的阅读教学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可以配乐朗读。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3.运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图画激趣。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美丽的图画往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优美图画。尤其是好的课件可以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强化成功的喜悦感
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5.教师的文学功底,教师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图文结合法。
很多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特别是低年级,大部分插图还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如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中的插图,看后说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山羊收菜后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由于这些插图就是一个故事情节的体现,所以学生说得非常生动形象,并富有想象力,紧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这样安
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2.读思结合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就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的方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想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它们的画笔是什么?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3.读说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为什么?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荷叶圆圆》 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触摸荷叶的美丽,感受其中的童趣,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想去表现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学生:“还有谁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呢?小诗人们,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交流时,我发现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富有想象力。阅读是一个积极、复杂、活跃、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培养情趣感,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才能达到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传授技巧,让学生善于阅读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更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
1.背诵法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
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2.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或上网查阅)。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5.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通过教给阅读技巧,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⒈开发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⒉建立班级图书库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⒊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⒋优化读书环境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清净幽雅的读书环境会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班级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⒈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⒉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
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第二篇:培养低年级学困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低年级学困生自主识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三个庄子中心学:刘瑞萍
一、研究背景
(一)学生生活交际的需要
目前,随着国家双语政策的实施,大批的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很高,家长纷纷把学生送入汉族学校来学习汉语,哈族学生学习汉语由于受他们母语的影响非常难,汉语的四个声调发不准,写字出现笔顺倒置的现象,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大部分都成为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识字能力成为一年级语文的中心工作。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其总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然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整体素质,正成为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汉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载体,掌握汉字是小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 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要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而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800--1000个。识字,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个既重要又艰巨的任务。说它重要,是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必由之路,不掌握识字这把钥匙,就无法打开科学文化知识宝库的大门。说它艰巨,是因为中国汉字的数量太多,而且字形复杂,难记难写;字音字义又变化多端,实在是比较难掌握。因此,识字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难关,但又是每个学生必须闯过、闯好的难关。
(三)解决识字教学中凸现出的问题的需要
我们在平时的识字教学中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1)识字伊始,知识迁移困难。学生还在学拼音时,一边就要学习汉字,认识汉字的经验几乎为零,对于汉字字形的识记特别吃力。在黑板上认识了,放到卡片上不一定认识;在课文中认识了,写在本子上不一定认识;黑色字体认识了,换成红色字体不一定认识;有的甚至把生字条里的生字都背熟了,可一打乱顺序还是认不得。(2)生字“回生”现象严重。今天认识了,有的明天就忘记了;前面认识了,过一段时间又忘了;加上识字量的增多,甚至还出现了张冠李戴的现象。(3)传统的 “告诉-接受-记忆-复现”式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毫无生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感受,扼杀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学生学习起来枯燥无味,因此识字效率低下。
二、课题的界定 “自主识字”:是指学生在识字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识字目标、制定识字计划、作好具体的识字准备,在识字活动中能够对识字进展、识字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识字活动后能够对识字效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它表现在: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识”;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识”;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识”;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识”。
“自主识字能力”: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检查和自我补救等学习活动来实现识字目标。包括独立的拼读能力、识记能力、书写能力、运用能力和拓展识字的能力。
该课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基本知识,优化识字学习方法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为目标,探讨适合学生识字的最佳方法,着重于识字的学法指导。
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要密切联系生活,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基础,在识字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汉字的音、形、义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以各自独有的生活经验识记汉字。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已学汉字、主动认识新字,巩固已认识的字并扩大识字量,为提前读写奠定好基础。
三、理论依据
(一)语言心理学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二)教育学依据
著名语言学家S.P.Gorde指出:“我们实际上不能教会学生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语言学习的环境。”教学不只是教师讲,学生听,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探究的技法自己获取知识,形成探究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孟子认为,学习应该自主探求,通过自主探求获取的知识,记得牢固,理解深刻,运用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灵活自如。
1.学习建构说:学生的能力、知识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形成的。它有两个基本观点构成:一是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选择信息和注意信息;二是人们在建构事物意义时,总是与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2.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激发作为内因的学习主体的自我意识、学习动机和主体活动,外部因素才起作用。
3.识字教学的评价建议也明确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识字方法,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语文教学目标从双基到综合的转变,识字教学过程从只重结果到全过程的关注,促进了识字教学评价的改变。识字教学评价不能只追求识字的数量和结果,我们更要关注学生识字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兴趣浓厚,养成自主识字习惯,提高自主识字能力。2.掌握多样化的识字方法,灵活记忆字音、字形、字义。
3.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实验学生到二年级实验结束时,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能力,平均识字达2000个以上。
4.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实现提前阅读,达到20万字的阅读量。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汉字、文化的思想感情,发展人文素养,开发智力,提高多方面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一)研究的措施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把识字任务制定成不同的游戏方案,激起学生的识字热情。在编谜中教师巧妙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学生那种愉悦的识字情感体验得到了强化。反馈结果也表明,生字学得非常扎实。还可以根据每课生字的特点,把儿歌、表演、画图等多种游戏形式引进课堂,让学生喜欢识字。
2.根据汉字构字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识字方法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无论是象形、指事,还是会意、形声,都有其自身的构字规律。尽管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地识字、创造性地识字,但如果忽视了识字教学的灵魂,任由学生怎么识记都行,那么要想学生的识字能力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就难了。因此,应重视在课堂上深入浅出地渗透一些汉字学知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汉字的形、义,还能让学生充分领略我国汉字文化所蕴含的无限风光。
3.拓展识字的途径和环境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我们的识字也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阅读、识字。我们主要利用这三种识字环境:
3(1)在家庭环境中识字。孩子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利用家长会和平时让学生传带的“给家长的话”,向家长作好宣传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如:孩子喜欢看电视,对电视中常出现的字,家长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一认,经常问一问,考一考;对孩子喜欢的画报、图书、卡片进行亲子阅读„„总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教孩子识字
(2)在社会环境中识字。引导学生在上学途中认厂牌名,还有路牌名、河上的桥名、公路边的公交车牌,大街上的广告牌等,再凭借教材有意识地引导,促成学生在社会生活环境中识字的习惯。
(3)在学校环境中识字。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校园里扑面而来的校名、校风、小学生守则、班级名、同学名、课程表、黑板报、名人名言、等文化设施和竞赛园地,都是学生丰富的识字素材。教师应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学生就会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
4.以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为手段,巩固识字效果
积极有效的识字评价,既能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又能促进学生的识字水平。在教学中,我将从多维角度出发,建立一套多元化的识字目标评价体系,从评价的角度来促进对汉字的巩固。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展示识字能力
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供一个可以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他们会对识字更感兴趣,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识字活动中去。如举行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查字典比赛、课外识字展示等活动,不但学生喜欢,更能以此推动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以《语文新课标》科学认读理论为指导,广泛吸纳国内外汉字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在确定课题、分析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时使用此方法。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观察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对学生个体的观察和整个班级水平的观察,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案与措施,以便增强操作性。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纪录。对课题研究作总结、验证、提炼,概括有关教学现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六、研究的步骤 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2014.4)
制订课题方案,进行课题立项申报。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4、5——2015、4)
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研究措施,观察实验效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实验处理,收集资料,作好过程记载。
(三)结题阶段(2015.5)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聘请专家对研究进行鉴定,结题。
七:研究的学生:
三个庄子中心学校一年级学生
第三篇:小学英语课堂倾听能力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摘要】倾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技能。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倾听兴趣;教给倾听方法;提高倾听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英语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索,让学生学会在倾听中积累,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成长,在倾听中提高。【关键词】兴趣 方法 倾听能力
倾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重要技能,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巩固知识,体验乐趣。《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听的策略,要培养他们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教给学生有效的倾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倾听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生英语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强化主体意识,激发倾听兴趣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变“要我听”为“我要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
1、营造和谐的倾听氛围
和谐的倾听氛围是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一方面,教师要做用心倾听的示范者。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不强,课堂上的语言输出往往不够流畅,有时会犯语音、语法错误。这时,教师要耐心倾听,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表达,并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让发言的学生乐于说,倾听的学生学会听。另一方面,要在课堂上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教师要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既交给学生听的权利,又交给学生听的任务,在课堂上相互交流,一起探讨,使师、生的情绪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分享倾听带来的愉悦感受。
2、优化教师的课堂用语(1)评价用语的多样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新鲜的语言知识与语言结构对他们更具吸引力。丰富多
样的评价用语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听的兴致。如表扬学生可用多种语言:OK/ Good/ Great/ wonderful/ Excellent/ Super/You are right/ Correct/ You got it/ Bingo等;当学生表达有困难时,可用Think it over.Take your time.Would you like to try it again? 等进行鼓励;另外还可以就学生的回答引导其他同学听后思考,如:Is it right ?/ Do you agree with him/her ?Did he do a good job?(2)衔接用语的生活化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教师生活化的课堂衔接语使英语语言教学变得更自然,也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如Try to use these words in your dialogue./Really? /Great!So„./Sounds great!等。
3、引入丰富的视听活动
小学生天性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单一的课堂听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集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能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Recycle 1 Read and answer 部分,教师先提出问题:What did Mike talk about in the diary? 然后呈现课文视频,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图像的呈现让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能在倾听时揣摩文本的主要内容,从而正确回答教师的提问。
4、采用互动的评价方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来自同伴的激励往往比老师的赞赏更具吸引力。笔者经常在学生做完Daily talk或者进行完成小组自编Chant活动后,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互评活动,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倾听热情。在互评活动中,听的学生唯有细心倾听,才能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说的学生也唯有虚心倾听,才能在同伴的评价中发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不断改进,获得提高。
二、进行听力指导,教给倾听方法
1、听前预测推理
听前预测是英语听力理解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听前预测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倾听的效果。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好听前预测,能有效减轻学生听音时的紧张情绪,提高倾听效果。
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6 Let’s check部分时,引导学生在听前对4幅图片的信息进行预测:(1)Mike is short.Brother is tall.(2)BaiLing’s ruler is long.Wu Yifan’s ruler is short.(3)The elephant is big.The mouse is small.The
elephant has short tail.The mouse has long tail.(4)The monkey is brown.It has long tail.The rabbit is white.It has short tail and long ears.减少学生听音时的盲目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了选择的正确性。
又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6 Read and write 时,先呈现本课插图,让学生就图上信息进行自由提问: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are the ants eating? Are they eating the honey? 然后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音寻找答案,有效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
2、学会自我监控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发现,当播放一篇相对较长的听音材料时,很多学生在听音过程中会出现短时间注意力分散的情况,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及时调节,将注意力回归到听音材料上,部分学生则完全迷失了方向,对于播放的听力材料不知所云。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听音前提醒学生学会自我监控,听前集中注意力,同时对录音材料中出现的生词、难句采取跳跃的方式进行倾听。
3、加强语音辨别
英语语音在语言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近音词和同音词,由于小学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英语音标教学,对近音,同音词的语音辨别已成为学生听读英语的一个难点。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对近音、同音词进行定期梳理,如 : head/hand,mouse/ mouth, you/ your, what /white, bed /bird等,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确定单词的方法,如:Look at the rabbit.It has a short tail./The giraffe is tall.The deer is short.通过两组句子的比较,加强tail /tall的语音辨别。
4、选择要点记忆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聆听一篇语言材料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将材料中的每个单词听清记牢。在听音时,进行选择性倾听与记忆更能提高倾听效率。例如,在完成《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作业本的Challenge1 listen and choose 的练习时,听到的文本为:What's the matter, Zhan Peng? Your face looks red.I have a fever.I’m sorry to hear that.在倾听时有选择性地记住I have a fever,问题What’s the matter with ZhangPeng?就迎刃而解了。
三、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倾听能力
1、听问训练
听问训练,即教师在每次给出听力材料前,就听音材料抛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边听边思。
《PEP小学英语》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个单元中的Read and write文本下都有问题,教师可选择相应的问题进行抛砖引玉。例如,笔者在教学五下Unit5 Part A Read and write时给出问题:What’s the mother kangaroo doing? What’s the baby kangaroo doing? 大部分学生在听完录音后都能积极举手回答。而在三四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教师也可结合文本进行提问,例如,在教学三下Unit1 Part B Let’s talk时提问:Where is Amy from? 在教学Unit3 Part A Let’s talk时提问 :How many kites are there? 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听做训练
PEP教材中安排了许多TPR的Let’s do 活动,中年级学生对于听指令做动作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采用教师发令学生做动作与小组内互发指令做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听力。同时还可利用作业本上听音画画,听音涂色等相关练习对学生进行听一听,做一做的训练。
3、听说训练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有选择性地利用教材中的文本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如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模仿Let’s talk进行对话交流,利用Read and write和Story time 中的语言材料尝试复述表演。如在教学五下Unit2 Part B Read and write时,一位学生进行了如下复述: It’s summer.Zoom and zip swim in the lake.Zoom likes summer, because he can swim in the lake.It’s fall.Zoom and zip go hiking.They eat a lot.Winter comes.Zoom and zip sleep.Spring comes.Zoom and zip wake up.使听说训练取得了实效。
4、听写训练。
听写是英语教学中常用的听音训练方式,同时也是当前小学英语期末考试常用的测试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与教材配套的作业本进行相应的听写练习,每课一练。听写的形式主要有:1)听音选择,即听音选择所听到的词、句或相应的图片。2)听音判断,即听音对所给图片或句子进行正误判断。3)听音排序,即听音给一组图片或句子排列先后顺序。4)听音连线,即听音给图片或词句配 4
对。5)听音填空,即听音给句子、短文补充所缺单词。6)听音回答,即听音书面回答问题。
著名语言学家Rivers指出:“听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甚至并不像人们传统地认为是一种接受的技能,听是一种创造性的技能。”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在倾听中积累,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中成长,在倾听中提高,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中小学外语教学》 苏露 2007.3 [3]例谈教师提问对小学生听力理解的影响《中小学外语教学》 黄碧华 2011.5 [4]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策略介绍《中小学外语教学》
高芳 谢大滔2007.10
第四篇: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
看清楚。学生在计算中由于看题目过快,有时会把数看错,如234看成243,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前后颠倒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看清楚题目中数的习惯,速度不要过快,要整体记忆,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可以迅速与原数比照一下等等,从而减少误看而带来的计算错误。
写工整。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1和7、3和8;有的擦擦写写,写写擦擦,模糊不清;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注意了这点计算中的错误也会降低很多。
算仔细。计算中的错误有时也是因为学生计算马虎造成的,如把2×3算成了5,或进位忘了加,或退位忘了减等等。因此在教学时不要一味要求学生算得快,而是首先要算得对,然后在正确的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速度要求,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查认真。检查和验算不仅是保障计算正确的有效措施,而且是一种促进学生理解计算过程和计算技能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验算进一步理解加和减、乘和除等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但小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不能自觉坚持检查和验算,敷衍了事大概看看,没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检查和验算。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方法(如逆运算、估算、再算一次等),监督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
第五篇: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提高学困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但能够加强小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同时也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如何提高小学生学困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1.精心设计导入
抓住上课伊始的有利时机,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如《乡下人家》一课的导入,我们设计这样伴随着乡间小路的乐曲播放乡下各种场景鲜花绽放,瓜果遍地,麦浪滚滚,鸡鸭牛羊吃食活动等场景,导入课文,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阅读的兴趣之们被打开。
2.营造阅读气氛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满足学生叙述的愿望;真诚和蔼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微笑带进课堂,将欢乐带给学生,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兴趣盎然。可以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小朗诵家”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可以配乐朗读。朗读课
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3.运用多媒体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气氛,铺设场景,组织讨论、辩论、看图说话、分组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图画激趣。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动美丽的图画往往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展示优美图画。尤其是好的课件可以化静为动,点石成金,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强化成功的喜悦感
教师要特别注重让学生体会成功感,因为成功越大,兴趣越大,动力越大。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点成功,他们也会像成人完成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一样感到高兴,继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获得巨大的内驱力,驱使他们向着进一步的成功迈进,从而形成稳定而持续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感受到努力的价值。
5.教师的文学功底,教师平时注意提高自身文学素养,靠自身的影响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随机应变,善于综合运用文学常识,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也使学生因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流利的口才等现象产生一种敬重老师,羡慕老师“卓越出众”才华的心理反映,这种心理反映效果在无形中不自觉地起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作用,这也是小学生“爱模仿”天性的必然。
二、“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
1.图文结合法。
很多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大部分插图还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这样安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2.读思结合法。《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应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3.读说结合法。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训练:你想画一个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呢?为什么?让学生想象说话,留给学生一个可以尽情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了思维,同时在交流中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4.读写结合法。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应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如在教学《荷叶圆圆》 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触摸荷叶的美丽,感受其中的童趣,从而唤起了学生内心想去表现的欲望。学完课文后,我鼓励学生:“还有谁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呢?小诗人们,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吧!”交流时,我发现在读中结合写作的训练,学生能马上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修辞,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一段话描绘得形象生动,充满情趣,富有想象力。阅读是一个积极、复杂、活跃、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因势利导,培养情趣感,并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才能达到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传授技巧,让学生善于阅读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更要读得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
1.背诵法
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背诵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积累语言材料,提高读写能力和发展记忆力。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文章的长短可以采用整体背诵(如诗歌、短文)和分步背诵(长的课文),调动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开展背诵、诗歌朗诵会、读报等比赛,看哪个学生的课外知识最丰富、了解得最多,并对了解最多的学生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2.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人类与地球、自然的密切关系,有目的地阅读《人与自然》一书。而且要指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资料,再选择自
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以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3.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4.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我国古代有“好古敏求”“读书十行俱下”之说,可见早就提倡速读能力。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5.摘抄评价法。此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通过教给阅读技巧,运用阅读比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逐步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
四、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阅读。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幽雅的环境中舒舒服服的进行阅读。
⒈开发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读物的主要来源,信息时代要求我们的学校要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有了图书馆,可以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这样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的的好场所。⒉建立班级图书库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也可采用“流动图书箱”的办法,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为了介绍图书,也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图书展览,把被介绍的图书陈列出来,同时展出学生整理编写的宣传图书的资料。资料可包括图书内容提要,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等,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
⒊给学生创造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时,既可朗读所教的课文,也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时,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⒋优化读书环境
在窗明几净的教室内,装点上几幅书画作品,增添了文化气息。读书时,放上一盒优雅舒缓的钢琴曲,学生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读书,平和的心境,互相感染,融入书海而不亦乐乎!清净幽雅的读书环境会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五、积极评价,让学生坚持阅读。
完善阅读能力的评价机制。班级要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体系,让学生的阅读活动一直处于积极快乐的状态。让学生在阅读方面时时感受到老师的表扬。并且要积极引导,适时激励把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调动起来。
⒈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
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古诗朗诵会”、“课本外的故事比赛”、“童话化装表演会”、“文艺节目会演”、“小小读书讨论会”、“课本剧比赛”、“名人的读书格言接力赛”、“我的读书方法”及出墙报、展览读书笔记 等课外阅读扩展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总结读书成果,交流读书心得和经验。
⒉密切配合使学生坚持读书
广大教师和家长应互相配合,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做到:一是定书。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切忌三天打鱼两天
晒网。三是要定量。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定出一个读书计划,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课外阅读关键在于坚持,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总之在提高阅读能力时我们要处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