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2:3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老店镇心学校 姚孟君 黄德石

[提要]在全社会呼吁素质教育的今天,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而德育渗透又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必须体现寓德于教。培养学生的友爱思想、进取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我结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学实践及体会,分别就语文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中怎样寓德于教谈几点具体做法。

[关键词]寓德于教 教书育人 德育渗透 思想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根据这一要求,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德育有着密切地联系,曾经在小学低年级中还有过语文与思想品德的合订教材,所以说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一定都是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尤其是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更显示德育的特殊优势(新课程的教材特多),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语文课文选取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崇高,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歌„„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性。“诗言志,言为心声”[2]这是每一部文学作品和每一篇精美佳作传播、宣扬的方式,都凝结着作者的苦心,执着地表现着作者的人生追求,传达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凝聚着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落到实处呢?

一、讲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讲读课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如何在讲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中,描写了人们在长安街两旁焦急等待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对青年夫妇„„他们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互相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3]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拄着”、“背靠”、“挤下”、“探着”、“踮着脚望着,望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人们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人们的动作中体会人们焦急的心情,从而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从而使学生受到热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育。再如《三人行》中“王吉文醒来的时候„„”[4]这段描写,突出了战士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革命战士间生死与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深情厚谊,让学生受到爱国主

育。

(二)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5]这就是说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后才动笔写文章,所以在文章中就一定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大海的歌》[6]一文中,有这么三句话:

1、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2、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3、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第一句话描写了四样景物,蓝、白、绿、红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而又美丽的风景画,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所以在朗读时要指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第二句是写浪花在唱歌。浪花怎么会唱歌呢?其实是作者看到海港繁荣的景象后,自己心里高兴地唱着歌。这里可以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来读,高兴得就像自己在心里唱歌一样;第三句中的“咱们”指的是我们中国,说以前我国没有石油钻探船,现在我们国家可以自己制造了。这句话就是借大海的歌来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这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来读,把自己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通过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句,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羹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7]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怀远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并逐渐转为自己的行动。

二、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矣”[8]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古诗和阅读教学中的任务,作为语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课中的德育教育不可忽视,作文教学中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训练学生运用或书面语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编织再现事物,达到一定的写作技能。学生在经观察、感悟、分析事物进而写作文章的一系列过程中,必然会触发种种思想情感,对所写事物产生并表达出一定的见解或评价。可见作文教学也应承担着对学生进行德育责任。

(一)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学生非常喜爱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多半是欣赏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观察活动过程,不注重了解人类和生态平衡的关系,这时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去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就能写出感人的文章来,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不爱参加家务劳动,在家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和娇惯,要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学会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可以以写作训练为表面动力有计划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在班上组织学生包饺子等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做好,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和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把自己看到的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还可组织学生表演热爱大自然的童话故事,如表演假如我是XX X(小花、小草、小树)遇到不爱护环境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写出生动感人的想象作文来,让学生通过活动写作文,通过作文训练受到教育,以达到育人目的。

(二)通过评价渗透德育、激发写作

道德发展是人的精神生命整体提升的过程,对它的评价因此也应该关注知、情、意、行的各个方面极其和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道德情景,让学生进入情境中自主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把学生带人到情境中去,将心比心的感受情景主体的喜怒哀乐、学会羞愧、同情、怜悯,陶冶善良的心灵,培育不泯的良知,追求自我的不断完善与超越、如评价别人写的文章、可以从文章的写作顺序方面去分析评价,还可从文章的结构方面、谴词用句中去评价,让大家从别人写的好词佳句中受到感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评价分析作者的目的,如文章歌颂什么?赞美什么?告诉我们什么?使学生从评价别人的好文章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利用别人文章中的情趣来影响自己,以悲胜怒、以悲胜思、以怒胜思、以思胜恐、以忍胜喜、以喜胜悲等。

实际上,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许改作文对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加以适当的指导。一篇文章无论写得是好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以,评论一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心灵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总的来说,作为教育者应明白,教育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播现成的知识,而是注重人的潜质的开掘,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渗透,教师应做到合理运用教材,独辟蹊径,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整合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的深入学生的心田。

第二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明确指出了语言教学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利用导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精心设计生动、巧妙的导语,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教学《颐和园》一文,可先出示颐和园的彩色挂图向学生介绍。接着问学生,谁知道这个大名园建在哪儿?为什么中外游客都喜欢到园内看一看、走一走呢?(因为它是我国人民自己设计和建造的,是我国造园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最后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就是要通过看图来学懂生字,理解生词,掌握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这样通过运用讲解式的导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生动的国情教育,使他们了解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只有扎扎实实地抓住了字、词、句,才能透彻地阐明课文内在的思想性,才能使学生在学到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也能受到生动的思想教育。

例如教学《趵突泉》一文,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重点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描写趵突泉的美丽景色?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词句。学生对趵突泉的美景有了具体认识以后,我又进一步问学生:“你们喜欢趵突泉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会由觉得趵突泉的美丽进而产生对它的热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开头的一句话:“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单讲趵突泉。”我乘机又说:“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名山大川,星罗棋布,它是东方的一条巨龙……”学生幼小的心灵此刻燃起了祖国的炽热之火,完全沉浸在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情画意之中。

三、通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让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站起来,并铭刻在心灵上,课堂上应该借助对形象的具体分析,使学生初步懂得描写人物的方法,又受到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的感染熏陶。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进行分析。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充分感知鲁迅先生的光辉形象和革命精神,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生动、具体而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利用文中的光辉榜样,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讴歌中外科学家的事迹的。例如《一定要争气》、《爱迪生》、《詹天佑》等。这些课文有利于教师充分利用榜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在教学《一定要争气》时,同学们被童第周艰辛求学、坚强的毅力,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所感动,我就适时提示:本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童第周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经过思考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童第周那种为国争光、刻苦钻研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五、借助文中优美的景物,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有许许多多,这些文章富有诗情画意、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特点。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林海》等。这些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山河,优美的风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启迪学生深思、联想,让学生从具体的画面和形象的语言描写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领略祖国大自然的风光,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利用录音机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陶醉于西沙群岛的美景之中,又进一步提问学生:“你们喜欢西沙群岛吗?为什么喜欢?”通过思考讨论,学生懂得了西沙群岛是祖国的南大门,是物产丰富、风光优美的地方,所以对它产生了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又发问:“我们祖国像这样的地方有许许多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吗?”引导他们联想到小兴安岭、桂林等祖国的风景区,使他们了解祖国的美好,祖国的广大,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

总之,只有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才能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同步提高,才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合格人才。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浅谈语文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

雁江区清水乡中心小学文德旭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我觉得只靠这科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感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做一个品德修养较高的学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施呢?

一、利用英雄,教育学生知荣辱。

以时代英雄,进行思想教育。如《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根据地的人民配合八路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出现了无数的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小英雄雨来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勇敢机智的好品质使学生深受感动,我乘机教育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念、热爱祖国、不畏强敌、、勇敢机智、顽强坚韧的意志,不怕牺牲的高贵品质。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和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和英雄相比,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掉陋习,争做优秀学生呢!

二、利用典型人物,教育学生真诚处世

学习《十年后的礼物》课文讲十年前,音乐家爱德华与守林人的女儿

达格妮相遇,答应十年后送她一件很好的礼物,果然,十年后她收到了最好的礼物 ——《献给守林人女儿达格妮》,使人感受到礼物的珍贵,从而感受到大音乐家爱德华信守诺言的崇高品质。让学生想想自己信守诺言吗?今后该怎么做?学生非常感动,讨论时,有的红着脸说出自己失信的事,有的认识到说谎话的错。大家都说今后一定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学习《月下浆声》,课文中的小姑娘退还“我”无意中多给的鱼款,她在万般无奈之下多收了三角钱的鱼款,然后用一把大葱来补偿鱼款。“我”被姐弟俩的诚实深深感动了,以至每夜都想念他们。结合学生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学生适时教育,效果很好。

三.学习欣赏大自然,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大自然是画家,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画卷;大自然会说话,为我们讲述了丰富的知识;大自然是奇妙的,它让世界 千变万化;大自然是伟大的,它时时带给人们震撼。我让学生读古诗,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情怀。《海上日出》作者称赞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表达作者对这一大自然壮观景色的无限赞美及光明之情。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学会写大自然的美景,热爱大自然。

四、了解中华文化,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人的光辉足迹令人怀想。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心正笔正”的书法家柳公权,著名艺术家梅兰芳„„他们一个个动人而曲折的故事,在告诉人们: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伟大使命。我在教学《孔子》这一课时,让学生知道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一书记录了孔子平时的言行,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

家学说,教导学生怎样为人处世。在教学《“心正笔正”的柳公权》这一课时,让学生知道柳公权是唐朝著名的大书法家。他不仅字写得好,做人也和他的字一样,铁骨铮铮,深得世人钦佩,让学生感受柳公权正直不阿,为国为民的优秀品质。在教学《梅兰芳》这一课时,让学生知道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一次次地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迫于无奈,不再登台,他的生活日渐窘迫,但他仍然坚持,等待抗日胜利。让学生理解他不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的精神。

五、欣赏名著,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让学生欣赏名家笔下的艺术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这是一个斑斓而奇妙的文学世界:透过天窗,我们仰望星空,寄托梦想;一只小猫偷吃年糕时,竟然发现了许多“真理”,让人哑然失笑;至于大闹天空的孙悟空碰上二郎神,假扮土匪的杨子荣面对匪首的考验,喝醉酒的武松遭遇到老虎,又该是这样的精彩的场面呢?学生在阅读《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时,了解他们大战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猴王的机智勇敢。学生阅读《杨子荣借题发挥》时,知道侦查员杨子荣在虎穴中与座山雕斗智斗勇的故事,学习杨子荣的沉着、机智、勇敢。学生阅读《武松打虎》时,知道武松酒后在景阳岗上次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事,学习武松机智勇敢、无所畏惧的英雄性格。

六、利用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一)、在写记人的习作时,先让学生们谈了现实生活中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但自己不知道感激,反而嫌父母啰嗦,学生们不但反省了自己,还决定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亲情,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学生以自己的父母为题写一篇作文。因为学生最了解自己的父母,写出了一篇篇的生动感人的文章,描写出了慈祥的父母伟大的爱,同时也写出了学生力尽孝道。相机对学生进行尊敬父母的教育。

(二)、在写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时,以雷锋的事迹为例,学生听了雷锋的故事后,很受启发。然后在身边找小雷锋,写出了很多助人为乐的故事,也发现了不少的做了好事不留名的学生。不但教育了学生助人为乐,还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学雷锋。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使语文教学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完成新课标提出的有关德育的任务。

第四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教材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

深、由表及里、由体验思想到评论思想的好坏,培养学生品德养成意识。这样一来,才能更

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品德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陶冶情操。[关键词]阅读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为本的审美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思想到评价思想好

坏,培养学生的品德养成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品德的渗透,从而提高

学生的审美意识与陶冶情操。下面我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一些认识。

一、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发现主人翁的思想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的思想。要培养学生的品德认知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

学生寻找思想、发现思想。如:《海上日出》这篇课文

第五篇: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大洼子小学:宋建华

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每天接触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它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此期间对他进行相应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再合适不过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

那么,如何将寓德于教 落实到实处呢?

一、讲读课文中,寻找最佳“结合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讲读课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那如何在讲读课文中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离开语言文字的思想内容,也没有缺乏思想内容的语言文字,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小学语文教材选了大量文质兼美、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塑造了各种具体形象,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反映高尚的道德情操。因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通过这一手段,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中,描写了人们在长安街两旁焦急等待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对青年夫妇„„他们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互相扶着 肩,踮着脚望着,望着„„”在教学这一段时,教师可以抓住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语句,加以必要点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拄着”、“背靠”、“挤下”、“探着”、“踮着脚望着,望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让他们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人们什么思想并深入领会作者的匠心所在,从人们的动作中体会人们焦急的心情,从而体会“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思想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

(二)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思想感情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彼讨源,虽能心显。”这就是说作者在生活中吸取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而后才动笔写文章,所以在文章中就一定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对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如《大海的歌》一文中,有这么三句话:

1、展现在我眼前的是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

2、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3、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第一句话描写了四样景物,蓝、白、绿、红构成了一幅色彩鲜艳而又美丽的风景画,可见作者的心情是多么的愉快,所以在朗读时要指导学生用优美的语调读出作者的愉悦之情;第二句是写浪花在唱歌。浪花怎么会唱歌呢?其实是作者看到海港繁荣的景象后,自己心里高兴地唱着歌。这里可以指导学生用欢快的语调来读,高兴得就像自己在心里唱歌一样;第三句中的“咱们”指的是我们中国,说以前我国没有石油钻探船,现在我们国家可以自己制造了。这 句话就是借大海的歌来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来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这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激昂的语调来读,把自己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因此,通过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语句,另一方面又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在领悟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进一步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小萝卜头”进行比较。“小萝卜头吃的是残羹冷饭,住的是阴暗潮湿的监狱,穿的是破得不能再破的衣服,写字用的是短得不能再短的笔头,那么你呢?”让学生想想自己和小萝卜头一样大的时候生活是怎么样的,从而对“小萝卜头”小小年纪在监狱里的非人生活充满同情,激起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痛恨,受到要胸怀远大理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的教育,并逐渐转为自己的行动。

二、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最佳时机,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作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更全面地观察社会、更深刻地认识社会,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现实中的假恶丑,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所以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每个有利时机,自觉地、有意识地站在育人的高度教书,这对于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是至关重要的。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与思想实际,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悟“道”,有机渗透道德教育。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审题中,明确写作目的,体现德育要求

审题是作文的关键。学生能否正确地审题,决定作文的成败。审题正确,写出来的文章就扣题,就能达到这篇作文预定的育人目的;反之,如果审题有误,写出来是文章就会离题,就失去了这篇作文的意义。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看待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教师不在审题的过程中加以指导的话,学生的思维往往会出现片面性和肤浅性。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适当加以讨论,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或是赞扬某种精神,或是说明某种道理,或是吸取某个教训,或是给人某种启迪。如果这第一步做好了,那么想通过作文育人的目的就已经成功一半了。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一个作文训练“写家乡一处你喜爱的景物,要抓住景物特点细致描写”,如果让学生拿到题目就写,也许大部分学生只会仅仅描写某种景物,显得比较单调。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文为意而发,意在文之中。”我觉得在这三点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写。所以,在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要求学生不仅要说出写哪一处景物,那处景物有什么特点,而且一定要说出为什么喜爱这处景物。之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就紧扣中心,自然而然地在作文教学中悟出了“道”,正像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选材中,选择真实材料,把握德育契机

如果说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如何才能让小学生写出有灵魂、有血肉的文章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立意的基础上学会选材。

叶圣陶老先生一再强调作文要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小学生也是社会上的人,他们难免会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难免会被其左右。作文无疑是教师了 解学生心理的一个窗口。如果学生在作文中敢于说真话、写真事,这就等于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为教师了解他们思想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教师提供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契机”。比如让学生写《我做过的一件错事》,事先教师要声明不会秋后算帐,鼓励学生选择自己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甚至是自己亲身经历的真实材料来写。这既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批评、正确评价自己的极好机会,又让教师发现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即使把握德育“契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把育人和作文逐渐统一起来。

(三)在评论中,进行师批生改,强化德育效果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存在着学生作文教师改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只会按教师的要求修改作文,作文能力很难提高。叶圣陶老先生曾一再呼吁“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所以,我觉得应该把过去的作文批改模式变一下,进行“师批生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实际上,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许改作文对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教师可以加以适当的指导。一篇文章无论写得是好是坏,它总要反映作者对某件事、某个人的看法,所以,评论一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评论过程。通过互评互改,学生的心灵在相互交流中受到熏陶,思想在相互启迪中得到升华。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当注意通过评改作文,让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强化德育效果,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文明行为,真正做到“文如其人”。

总之,在语文学科中寓德于教的途径很多,我们应该勇于发掘,善于发掘,把握每个思想教育的机会,充分发挥教学的特殊功能,使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下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蔺慧 摘要 :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现代教育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导致教育过程重理性教育,轻情感体验,反映到德育教育观上,也是重理性道德的灌输,轻教育过程中的“情”的教......

    浅析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大全]

    浅析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河南省安阳市高级技工学校 桑治刚 摘 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安源区第一中学政教处:彭勇 摘要:语文教育中德育目的,促使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我......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作者:赖丽萍单位:瑞金市云石山乡黄安小学 【摘要】根据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当前语文教学的现象,提出在语文教......

    物理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定稿)

    物理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与课程同德育的有机结合”。按照这一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推荐五篇]

    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

    浅谈在写字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含五篇)

    浅谈在写字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江苏省淮阴区吴城镇中心小学周锦标 歌曲《中国娃》唱得好:“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的确,中国的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