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阿克苏地委党校探索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新途径
阿克苏地委党校探索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新途径
根据中央《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以及自治区党委组织部【2011】
号关于《推进党校办学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经过阿克苏地委党校深入八县一市实际调研,研究和制定了《阿克苏地区推进地县(市)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地委党校校长窦万贵同志对这次教学改革工作非常重视,亲自审阅实施方案,亲自过问办班相关事宜,通过积极协调并以阿地党办发【2011】108号关于印发《阿克苏地区推进地县(市)党校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下发地区八县一市。地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刘超同志亲自布置,几次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教授、校领导和学员的建议和意见,使改革方案顺应历史潮流,顺应干部培训的新形势需要。为开展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圆满完成这次教改和培训学习任务,提供了有力保证。这次党校教学改革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研究阿克苏地区重大问题为中心,以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改革、班次设置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管理改革等,建立分类别、分层次的教学体系,以此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等问题,进一步提高党校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一、整合党校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统筹:
这次教学改革在培训内容上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整合八县一市党校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统筹:为了做到教学业务“六方
面统筹”:首先对八县一市党校教师基本情况进行统一摸底,建立了统一的师资库,同时举办了一期师资培训班,并以此为契机,对八县一市党校教师进行业务分类,加强学科建设。其次于7月2日--7日,举办了地区党校系统县级集体备课会,对各县市党校师资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来自各县(市)党校的25位教师共试讲了28个专题,按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媒体制作”、“教态”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打分,最后10位优秀教师的10个专题获得好评,这10位教师将与地委党校的教师一道参加地区党校系统集体备课会。再次,8月10日—15日,举办了地委党校的集体备课会,我们打破了职称、年龄的界限,所有教师在一个平台上对自己申报的新旧专题进行试讲,一共31个教师共申报39个专题,按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媒体制作”、“教态”等方面,对每一位教师进行打分,经过严格打分,综合评定,成绩在80分以上的21位教师的30个专题将安排在2011年的秋季主体班上,同时将集体备课会成绩单公布,另外10个教师的25个专题被淘汰,这一举措,大大刺激了教师,从而激发了全体教师认真备课的积极性。做好以上充分准备后,我们根据组织部今年秋季主体班调训计划,其中,通过试讲的县党校8个教师即库车县3个教师、阿瓦提县2个教师、阿克苏市1个教师、温宿县1个教师、拜城县1个教师共8个教师按排在地委党校主体班的教学计划中,将为全地区的主体班学员授课。实现了八县一市党校系统教师资源的整合,为增强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奠定了师资基础。
二、科学设置课程,创新培训内容
为了解决以往党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情况,今年秋季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广泛调研,摸清培训需求。在7-8月暑假期间我们组织教务科工作人员带着问题、带着课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均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干部“想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在主体班次学习初期要求学员带一个理论问题、带一个实践问题,了解掌握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将征求学员培训意见建议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在培训期间召开2次教学联系会,就本期培训班的课程设置能否满足学员需求专门征求学员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办好同类班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是以科研为基础,加大调研力度,使教学内容贴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为了切实解决以往教学内容脱离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实际情况,从2011年开始,我们修订了《阿克苏地委党校科研管理办法》,要求每个教师必须申报自治区、地区科研课题,同时以自己授课的学科方向为基础,每人不少于2个月的调研,完不成课题调研任务者扣出工资,超额完成任务者给予奖励,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同时授课专题内容也更贴近阿克苏地区实际。今年经过课题调研申报的《对发展阿克苏地区旅游业的思考》、《加快推进阿克苏地区新型工业化》、《努力实现阿克苏地区跨越式 3
发展》、《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实现阿克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阿克苏地区长治久安的思考》课程紧紧贴近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受到学员的欢迎。二是紧贴实际,完善教学内容。以需求为导向,按“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为原则,设计培训班次、确定培训内容、组织教学活动。今年组织部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我们与组织部紧密配合,建立了由40人组成的地委党校客座教授师资库。今年我们邀请地委委员组织部长窦万贵讲授《领导干部要在“讲程序,强素质、创一流”中树立良好形象》、邀请地委委员、行署常务副专员李刚讲授《推进阿克苏地区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形势报告》邀请地委委员、地区纪检委书记讲授《地区反腐败形势与任务》、邀请地区地委政法委副书记徐学巍讲授《地区维稳形势报告》、邀请组织部副部长孙秀琴讲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此外还邀请了地区部门领导讲授《保密法知识讲座》、《地震知识讲座》、《反邪教知识讲座》、《预防职务犯罪》、《预防爱滋病知识讲座》、《六五普法知识讲座等》,同时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有针对性地听取中央党校专家教授的辅导报告。据统计,地区领导、部门领导授课以及利用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网的课程达到总课程占三分之一。通过开设领导干部的专题讲座,使学员视野更加开阔,战略思维和科学把握形势的能力得到培养锻炼。
三是突出效果,精心设置课程安排。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采用模块化结构,必修课立足于六大模块,即:“入学教育”、“深入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七一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宏观经济形势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外出考
察”、“考核总结”六大板块,重点突出三大板块:一是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起点,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基础理论设置的中心内容。先后以“《7。1讲话精神解读》《以先进文化为引领,推动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中心,以专题的形式开设基础理论必修课,着力增强学员的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二是以加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为切入点,把党性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培训过程中。三是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落脚点,围绕市委、市府的中心工作,把如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党校教学和研讨的重要内容。
三、突出了互动教学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突破
这次教学改革在方式方法上最突出的一个变化是“互动教学、方式灵活”。以学员为主体,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讲授,改为以学员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这次教学改革之后,教学方式方法又“讲授式大课”、“ 讲授式小课”、“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学员论坛”、“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教学”、“互动课”等达十余种,首次增添了课题组调研、情景模拟和学员论坛等新的教学形式,增加了研讨式、体验式、模拟式和案例式等互动教学方式的比重。今年秋季主体班互动式教学内容的课程达到了全部课程的19.5%。
杨小玲老师开展了体验式教学,带领学员进社区、学社区、讲社区,还指导学员召开了模拟新闻发布会;马秀芬老师组织学员模拟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贺新萍老师进行了研讨式教学;教师集体进行的单元答疑,由任课教师就单元学习中学员提出的理论问题、难点问题给予解答,共同探索,面对面进行交流。学员考察回来后,我们又组织了一次“学员论坛”、请学员讲地区的热点难点问题,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目的,受到学员的好评。
教学方式的多元化,给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学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真正提高了主体班教学的实效性。
四、明晰了教学定位 在激发动力上有突破
这次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上最创新的一项举措是“以学员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立足保障学员对培训的参与权、选择权和评价权,主体班学员既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学,还能通过互动、答疑、调研、模拟等方式主动参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动力上由“要我学”变“我要学”,在学习态度上由“被动学”变“主动学”,有效激发了学员学习培训的内生动力。
教与学的互动是这次教改的最大亮点和特色,教学气氛空前活跃。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地委党校强调突出学员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意义,使教学过程尽可能增加学员活动的主动性,通过适宜的方式,让学员能够自觉和全方位地积极思考、调研、发言、写作。即使是课堂讲授,也想办法让学员“动”起来,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学员主
动参与、互动交流、模拟演练、调研实践、反思总结,寓教于乐的新模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学员收获很大,深受学员欢迎。如任课教师在讲授《情景模拟---瓮安事件》专题的“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的有关理论后,让学员扮演不同官员、记者、评论员等角色,让学员感到紧张有新奇,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极大的参与热情,早早准备资料、早早来到教师、积极参与角色扮演,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老师们反映,同样的专题,越往后讲,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意识越强,经常出现在课堂主动举手提问的情况。气氛非常活跃。同时授课老师也说,互动式教学,对老师而言,极具挑战性,要求老师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还要达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对老师是很好的历练。但是,当老师们用睿智的回答赢得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时,老师们很快乐地享受着这一时刻。的确,在确立学员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工作责任感和教学危机感增强,对所教课题的钻研精神、治学精神更加突出,课题质量由“远、大、空”向“近、精、实”转变,品牌课、精品课不断涌现,使学员听了更“解渴”、更“提神”、更管用。
围绕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实际问题、基层亟待解决的问题、学员急需了解和掌握的问题,以各班为单位,组建课题调研小组,进行自主选题。为圆满完成各班次课题组调研工作,学校组建课题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各班次课题组调研和调研报告撰写工作。指导教师和课题组成员深入各基层单位进行实际调研,形成了《关于深入开发
阿克苏旅游资源的思考》、《关于涉农职务犯罪的调查与思考》等5篇调研报告。学员课题组研究不仅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锻炼了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而且形成了一些精品,为地委科学决策提供有益的依据。
另外,各班分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性锻炼主题实践活动,参观了柯克牙纪念馆、阿拉尔军垦博物馆,考察了阿克苏市一杆旗乡、温宿等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另外,党校还组织县出版和中青班学员分别到山东青岛和杭州进行异地培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种面向对象、面向问题的教学创新,迅速提高了学员运筹帷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第二篇: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干部说干事)
陈泽浦
《 人民日报 》(2012年05月08日07 版)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新形势下,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完善内容、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健全机制,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以实践为中心、以运用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解决突出问题,显著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服务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完善培训计划形成机制。根据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潍坊市要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把需求调研作为形成培训计划的必经环节,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准确把握各方需求,以此来设计培训项目、提出培训计划。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围绕新班子上任后亟须学习的知识与有待提高的能力,开展了大规模的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梳理出12个方面的内容,设计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保障和舆情应对等20个重点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普遍欢迎。
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所在。着眼于提高全市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潍坊市建立了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教育以及国情和形势教育,大力抓好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教育培训;利用本地农业产业化、城乡统筹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多个有影响和带动作用、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基地,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场变成干部学习培训的课堂;发挥网络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自主研发潍坊干部学习网,进行网上学习教育,实现在线学习全覆盖。
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培训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工作的质量,有好的师资才能有好的培训质量。潍坊市坚持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定期组织优秀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上级培训机构、高等院校进修,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按照高层次、多学科、专业化的要求,建立由知名专家、相关学者等组成的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包括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授课;同时,研究制定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教师评聘办法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精钻业务、细研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是激发干部学习培训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解决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培训成效好与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潍坊市注重建立健全组织人事部门内部干部培训工作与干部管理工作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干部学习培训作为培养、发现、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更好地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探索建立自律承诺、跟班人员抽查、学员违规告知等规章制度,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进行严肃处分,并将相关情节及处理结果记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第三篇: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内容和形式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创新反腐倡廉教育内容和形式 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反腐倡廉教育在惩防体系建设中就象中医治病起着由表及里、入脑入心、潜移默化的作用。新形势下如何紧紧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重点抓特色教育,发挥反腐倡廉教育方向性、引导性、示范性、凝聚性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要课题。笔者以为,只有牢牢抓住针对性和实效性两个关键问题,才能有效地丰富教育内容,不断地创新教育形式,才能更好地推动反腐倡廉教育向前发展。
一、围绕“三个重点”,加强领导干部教育的针对性
一是注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教育。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坚持反腐倡廉教育,他们既是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受教育者,也是推动这项教育工作的责任人。实践证明,只要领导干部能自觉带头廉政勤政,自觉接受教育和监督,办事公开透明,心里装着群众,就能调动全体税务人员廉洁自律、正确行使职权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在税务机关加强这些同志的廉洁自律教育对于实现“带好队、收好税”两大工作任务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要在保证领导干部的学习时间、学习质量、明确学习内容的同时,重点做到“五个加强”,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动摇,“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科学发展观的积极践行者;加强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的学习和依法治税,严格执法教育,做遵章守纪、从严执法的模范;加强主动接受监督教育,按照党内监督条例的规定,在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同时如实申报个人及家庭情况,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自觉接受监督的领导干部;加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教育,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做困难时刻冲在前,关键时刻抢在前,利益面前让在前的领导者;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牢记“两个务必”,自觉与群众同甘共苦,做勤俭持家的群众贴心人。
二是注重领导干部作风培养和教育。胡锦涛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加强全党和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的确,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中存在着工作不认真、不细致、不深入、不扎实;对新问题新情况研究不够,敷衍了事,或一知半解、或不求甚解;作风漂浮,办事拖沓,推诿扯皮等问题,导致工作标准不高,工作质量粗制滥造,影响部门间的团结协作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贻误事业、损害形象、败坏党风、失去民心。因此一定要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培养和教育,重点做到“三个必须”。其一必须加强领导干部责任感、敬业心的教育。守一方热土,尽一份职责,干一番事业,要竭尽全力。要培养他们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不夸夸其谈、不形式主义,不作表面文章。为钟爱的税收事业发光发热。其二必须加强领导干部敢于接受新任务迎接新挑战的教育。要有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敢于冒尖、敢于负责、敢于创新的魄力。其三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团结协作、提高效率教育。要有推功揽过、先人后己、吃亏让人的精神境界。坚持份内的事主动做,份外的事协助做,不让“首问负责制”在眼前滑过,不给下个环节增加负担。让纳税人满意在自己的岗位,标志就是共产党员。
三是注重领导干部带队伍抓廉政教育。领导干部在带队伍中,要认真落实“五项责任”,切实履行“一岗两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票否决”,坚持重大事项及时报告,不压不瞒案情,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的现象,要及时提醒,果断制止,事后考察。要针对本单位本部门不同时期,不同时段的工作重点,突出做好反腐倡廉教育的“四个强化”。
1、强化责任部门人员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要求他们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政纪条规、远离“四条高压线”、算好“人生四笔账”、牢记对送钱送物的“三个坚决”,不给自己留有遗憾。
2、强化抗击风险、自我保护和慎重交友教育。在诱惑面前经受住“权、钱、色” 的考验,耐得住清贫、守得住气节,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
3、强化不作为、乱作为也是腐败教育。每位税务人员都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精神状态,讲道德、重品行、依程序、严操守。
4、强化逢年过节关键时点教育。年节是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易发多发时期,这时要给同志们以关爱,警醒他们及其家属不贪图小利,同时告诫纳税人要爱护税务干部,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二、围绕“三个结合”,增强纳税服务理念教育的实效性
政风行风建设是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纳税服务质量的高低是行风建设的具体体现。通过多年的建设和治理,总体上行风建设呈现出纠正及时、整改认真、监督得力的局面。税务机关既是执法者也是面向纳税人的服务型机关。长期以来,一些同志对坚持严格执法和提供优质服务的关系产生模糊认识,个别同志还曾将二者对立起来。这些想法导致个别干部态度“生冷硬”、作风“懒慢散”,不仅影响了征纳关系的和谐,还影响了干部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纳税环境的改善,给税务机关的形象和声誉造成损害。因此税务机关针对这种现象开展政风行风建设教育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及时。
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和开展讨论相结合。中央提出要建立服务型政府,要认真组织税务人员学习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上级的指示精神,深刻领会在当前情况下做好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转变观念。明确要牢固树立为纳税人尽心尽力服务的思想。要通过开展“假如我是纳税人”的大讨论,进行换位思考。进一步理解依法治税和提高纳税服务质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非相互对立,互为矛盾的关系。要懂得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促进区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税收任务顺利完成的需要,是塑造税务机关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
二是坚持典型引路和教育培训相结合。要积极营造弘扬先进的良好氛围,在不同岗位设置服务示范岗,让在纳税服务方面有经验有心得的同志交流收获介绍体会,敞开心扉和大家分享好的纳税服务给自己和企业都带来快乐的故事,帮助仍有疑虑的同志从中受到启发,找到打开思想疙瘩的钥匙。从而激发其他同志立足岗位,想事干事的热情和顺应时代潮流,不虚度美好年华的精神境界。要在学习理论、开展讨论、统一思想、典型引路的基础上,做好相关的纳税服务培训。重点解决“生冷硬”,“脸难看”,举止不雅等问题。培训中要重温《为人民服务》,要通过大课讲:请专家、请领导讲纳税服务与政风行风建设的关系;不作为、乱作为也是腐败等课题开展思考,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信心。分组交流:每位同志要结合自身实际谈培训收获和体会,找出不足和差距,剖析问题形
成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帮助人的职业操守。要强化礼仪培训,注重细节的规范和良好习惯的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塑造政府公务员的社会形象。要深入公安、工商、银行、旅店等执法和服务单位学习体验服务,将不同岗位的服务经验,借鉴吸收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去,巩固学习培训成果。
三是坚持找差距查不足和政风行风评议相结合。税务机关要积极参加地区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将此项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和经常性任务来抓。这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凝聚人心,查找差距的重要载体。是检验税务人员纳税服务理念是否提升,纳税服务意识是否加强的良机,也是衡量纳税人和社会满意度的一把尺子。因此参与此项活动既是找差距查不足的过程,也是内强素质借势而上的机遇。是承受名次起伏变化的压力,也是迎接挑战知难而进的动力。在活动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要正视不足,承认差距。要虚心接受批评,查找自身问题,不拉客观原因,要广泛听取评议组织单位、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改正不足。
其次要分析原因,坚决整改。要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思想认识,是工作作风、是漫不经心、还是坏毛病的随意流露。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不拖泥带水,养痈成患。
第三要严格考核,严肃追究。要引入考核检查,责任追究机制,凡在评议活动中被点名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肃纪律规定,分别对当事人和责任人进行考核追究,并跟踪监督整改效果。
第四重在教育,狠抓落实。要将上面各环节上报评议组织者,在税务机关内外公示,形成监督整改的态势,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既教育当事人,也要教育其他税务人员端正行业作风,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不因自己的过失,给集体的荣誉带来不好的影响。
第五要经常反省,永不自满。要使旧的不足成为过去,让老问题不在发生,就要每日三省吾身,不断举一反三,看一看我们还有那些漏洞没有封堵,查一查我们还有那些隐患没有消除,我们距前面的先进还有多远。
三、围绕“三个关系”,发挥廉政文化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近几年,中央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导向、陶冶、凝聚、规范和预防等功能作用。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和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将廉政建设融入文化建设之中,用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示廉政的丰富内容。二者可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紧密联系、密切合作,是反腐倡廉教育和文化大发展中绽放的一朵绚烂奇葩。努力摸索符合税务机关实际的廉政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税务干部踊跃参加到活动中来,形成反腐倡廉教育的大宣教格局。
一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的关系。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将是长期的持久的,要紧紧围绕税务机关的中心工作,坚持“聚财为国,执政
为民”的工作宗旨,统筹安排,做好规划。要把廉政文化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使之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要坚持连续性,营造一种人人想参与大家盼廉政文化的环境。同时又要注意阶段性的工作特点,根据新情况和上级的新要求,及时调整廉政文化的工作重点,使之更贴近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是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廉政文化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了我党长期以来积累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借鉴吸收了境外一些好的做法。多年来,税务机关重视从民族文化中吸收营养,组织举办过不同文化形式、体育项目、民间技艺的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税务干部的业余生活,陶冶了情操,为廉政文化的开展积累了经验,储备了人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今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仅仅依靠灌输式教育,简单体育活动,几场歌咏演唱,已不能满足广大干部的需要。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廉政文化形式既要满足老同志的才艺展示,又要考虑年轻同志精神需求,因此要积极建立税务网站廉政专栏,开辟廉政文苑、反腐倡廉讲座、热门话题、廉政文化大家谈栏目,提供廉政法规资讯服务,开展廉政知识有奖问答活动,征集以廉政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向税务干部家属发倡议书、寄廉政贺卡、台历等廉政文化宣传品,召开家庭助廉座谈会等。这些活动与传统的活动相结合相呼应,形成“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税务廉政文化氛围。
三是使用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关系。廉政文化是大众文化,需要大家的广泛参与,具有普遍意义;每一项廉政文化活动又各具特点,需要有一定才艺专长的同志参加,有其特殊性。因此每一次廉政文化活动,都使有专长的同志得以发挥,也使得活动能够顺利精彩的开展。同时为使廉政文化深入持久的坚持下去,我们必须不断的发现培养具有一定专长的文体骨干,给他们创造参加培训比赛的机会,重大场合锻炼展示的机会,让廉政文艺骨干层出不穷,使廉政文化的土壤永不枯竭。
四、围绕“三种形式”,突出示范与警示教育的震撼作用
学习英雄人物弘扬先进事迹是我党长期坚持的一种教育手段,用以激励人、鞭策人、感染人,让人学有榜样学有方向。鞭挞违法违纪者,了解他们人生演变的轨迹,综合运用社会、家庭等等教育角色同样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教育方法,用以警示人、教育人、告诫人,让人们从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两种方法角度相反,二者角色迥异,确有异曲同工功效和共同强烈的震撼作用。
一是坚持请进来。邀请系统内的先进模范报告团,宣讲在平凡的岗位上克服困难,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事迹报告,激励大家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勤政廉政、尽职尽责的模范。同时,邀请专家学者、上级领导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和反腐倡廉形势讲座,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权应怎样用,法该如何执”,努力降低税务执法风险,增强拒腐防腐的信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坚持走出去。组织税务人员到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学习,听取经验介绍。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看展览,铭记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洁身自好的优秀品质;看到党在处理新中国第一反腐大案时坚定的决心和自我解决问题的信心。到监狱参观,观看多部系统内外的警示教育片,让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痛悔过去犯罪给党
和社会、给个人和家庭造成的影响与伤害,使税务人员保持清醒,珍惜今天的职责和岗位。
三是坚持自创教育。税务机关的反腐倡廉教育在学习借鉴外单位成功经验的同时,还要坚持多年来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每月开展评选“文明示范岗”活动,激励全员立足本岗争创一流。比如让踏实工作、任劳任怨的同志在群众中亮相,在大会上讲演,让辛勤工作的同志没有遗憾。还比如坚持每月编辑《廉政警示篇》、格言警句、历代廉政小品,不断地敲警钟拉警铃,强化全员的廉政警觉,培育全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自创教育是自加压力、自我创新,不断强化,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是更具亲和力,感召力,更贴近实际的教育,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与其他教育形式相配合相衔接,进一步增强教育功能、提高教育的效率,逐步实现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四篇:着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着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调查发现,参加教育培训,干部学员最为关注的是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党校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干部学员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应该说,广大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因此,对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的要求也是高的。
(一)对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干部队伍的素质越来越高。一方面,他们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多数都是本科以上学历,而且不少是经过考选的,综合素质较高;另一方面,他们从事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决定了干部教育培训对授课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从一定意义上说,党校教师比高校教师还要难当。因此,党校教师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县级党校教师更是如此。同时,这种压力和挑战不但来自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也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等部门的外聘教师的压力。
(二)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教学形式上,他们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新的教学形式如现场教学等有强烈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他们也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是比较喜欢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研讨式教学、论坛式教学等。
(三)对教学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希望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考核,并期望考核的结果能作为选拔重用的依据之一。
二、对进一步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几点建议
(一)实行教学与管理方面的改革创新
1、以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
所谓需求,是指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三者有机统一。
(1)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课题。课题选择是否对路直接决定着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准选好课题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三种需求,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2)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内容。即使是同一课题,面对不同的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也应该不同。有的侧重于理想信念,有的侧重于思想理论,有的侧重于政策法规,有的侧重于实践经验,有的侧重于实际能力,有的侧重于开阔思路等等,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
(3)以需求为导向确定教学方法。比如需要提高理论水平的就离不开讲授式教学,需要学习实践经验的最好选择现场教学,需要提高实际能力的可以采用模拟教学等。需求决定方法,方法服务于需求。
2、以科学为导向进行管理设计
管理是一门科学,党校主体班次的管理更是如此。在班级管理中,要积极探索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力求实现专业化管理。
(1)实行目标管理。根据不同主体班次的培训目标,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以此为依据进行全程管理,最终达成目标的实现。
(2)实行自主管理。党校主体班次面对的是党员干部,自身都具有较强的约束能力和工作能力,班主任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事必躬亲,尤其是长期班,通过建立支部、班委、小组等班级组织系统完全可以实行自主管理。这也锻炼了学员的能力和党性修养。
(3)实行量化管理。对班级的听课率,对学员的请假次数、请假总量都进行量化控制。超过规定的量就要进行相应的处理,直至劝其退学或转入下一期学习。
(二)着力加大对党校教师的培养力度
教师决定教学质量。提高党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是当务之急。可采取如下措施:
1、实行党校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制度
现在知识的更新非常快。党校教师尤其需要实行知识的不断更新,以适应要求越来越高的干部教育培训任务。这就需要实行党校教师定期进修学习制度。如三年一次,实行全员培训。
2、建立党校教师参与或联系中心工作制度
党校教学要服务中心,围绕大局,党校教师就要对中心和大局有比较及时、准确、全面、深刻的了解,这就有必要建立党校教师参与或联系中心工作的制度。如可列席有关重要会议,可获取有关重要文件或资料,可到重点工作部门或重点项目指挥部参与有关工作等。
3、建立党校教师挂职锻炼制度
党校教学面对的是党政机构的党员干部,可党校教师本人对这些部门的工作情况、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等却缺乏足够的具体了解,那么教学也就很难保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出现隔靴搔痒甚至盲人摸象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4、建立党校之间教师交流制度
现在党校之间教师交流的太少,信息阻隔,不能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实践证明,大家多交流、多研讨,提高是比较快的。交流可在同级党校进行,也可在上下级党校进行。在上下级党校交流更利于下级党校教师的学习提高。
(三)尽快建立统一共享的课题库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让学员有更多的课题进行自主选学。建立全市乃至全省的课题库,可以实现优质课题资源的共享,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之一。
(四)设立专门干部需求调研机构
需求调研,单个学校、教师个人是难以胜任的,可建立一个专门的需求调研机构具体负责需求信息的搜集和发布,为党校教师备课提供参考和依据。
(五)建立健全严格、科学、管用的党校学习考核体系
党校学习考核是个薄弱环节。工作考核硬,学习考核软,有的学员就不把学习当回事。要使学习考核像工作考核一样硬化起来,使学员像不敢耽误工作一样不敢耽误学习。学习考核能不能起作用,根本还在于学员在党校学习的表现和成绩能不能作为选拔重用的依据之一,也就是要把学习和干部自身的利益联系起来,以体现学与不学不一样、学好与学孬不一样。倘若如此,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不难保证了。
(六)建立干部培训学习时间保障机制
在党校主体班次中,工作与学习的矛盾非常突出,学习往往被工作所冲击、冲淡甚至冲散。这里存在两个思想认识问题:一个是单位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一个是学员个人的思想认识问题。但客观上是工作任务比较重,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因为工作没有交接好,而工作又耽误不得,于是就只好牺牲学习时间了。因此,建立干部培训学习时间的保障机制是确保学习效果的前提。
党校干部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校是党员干部培训轮训的主渠道、主阵地,其培训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提高,进而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这些年来,县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是,县级党校的培训还存在一些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一、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县级党校在培训之前没有深入调查了解培训对象的具体需求,培训内容与学员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
2.教学内容陈旧、空洞、乏味
县级党校对举办培训班缺乏自主性,教师在得到组织部门办班通知后才备课,备课时间仓促,教师对授课专题缺乏足够的深入研究,更无法到实际中搜集第一手资料,教学没有新颖性、独特性,结合实际的少。
3.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
县级党校教师对当前一些最新知识、前沿理论和国内国际形势缺乏深入的研究,理论水平提高不快,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不多,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使党校教师处于封闭性的状态,面对素质已得到不断提高的开放性的领导干部学员,教师面临“理论深度不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的尴尬局面。
4.教学方法单一
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县级党校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大多数教师授课都采取单一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员被动地听,学员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
5.培训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够严格
在干部教育、考核与使用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干部教育培训没有与选拔任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考核选拔干部时,一般很少把干部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考核内容,致使一些干部形成了“学与不学没什么区别,学得好与学不好一个样”的观念。培训日常管理不够严格,致使一些学员不能正确处理好工学矛盾。
6.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大部分学员学习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不高,认为学习培训是形式主义,没有任何作用。
二、解决培训存在问题、增强县级党校培训效果的对策
(一)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学员的培训需求调研。培训之前,采取发放问卷调查表、个别走访、深入各单位征求意见等形式,了解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实际需求,精选和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按工作岗位、知识结构、需求情况分别设置教学班次和课程。力求培训内容与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个人需求相一致。
2.建立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强的专题课题库和案例库。根据学员的需要和本地实际情况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编写专题课题和案例,不断充实和更新专题课题库和案例库,以便发现“精品”课题和突然办培训班之用。
3.培训内容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培训内容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要从单纯讲理论向理论实际运用的转变,要着重在于指导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学员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员提高理论水平和处理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二)努力提高县级党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首先,把党校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建立党校专职教师的学习进修制度,每个学期都要选派教师参加自治区党校或者著名高校举办的培训班学习,让每位教师都有学习进修和提高的机会。其次,利用党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各种培训学习活动。
2.教师自身加强学习。教师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首先,平时多看书、多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党的战略部署和中心工作。特别是要多听本地领导的讲话和工作报告,了解本地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工作部署。要紧扣本地中心工作进行教学和科研,使教学和科研贴近现实,贴近本地热点难点。其次,利用远程教育多听专家学者的讲座,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把握最新理论动态。再次,多听学员的讨论和反馈意见,了解学员关注的问题、思想动态,增强授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3.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党校教师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组织部门要选派党校教师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和研究方向,到有关单位实践或调研,有关单位要给予大力支持。
(三)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1.重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把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摆到重要位置。要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师营造一个热闹的、多人参与合作、你追我赶的科研氛围,以调动教师积极性。
2.组织教师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对各级各类课题,都要强调教师积极参加申报与研究,提高党校教师的知名度。同时,加强党校与地方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开放性科研,全面提升党校的科研层次和水平,使党校的科研与教学、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密切挂勾,更好地为教学、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3.制定切实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明确量化指标,要把科研成果作为考核、提拔、任用的依据。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
1.开展教学方法师资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对县级党校教师进行新教学方法的培训,让教师学会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现代教学手段。
2.鼓励教师大胆探索,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校要以“允许、宽容失败”的态度鼓励教师大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员的特点、现有的教学条件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组合运用,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感染力。
(五)建立干部教育培训长效机制。一要保障培训经费,要把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采取财政投入、单位筹集、个人自付的多元化投入方式保证培训经费。二要保障培训学习时间。要做好培训计划,学员所在单位在学员受训期间不安排其工作,保证学习时间。三要坚持训用结合制度。把干部培训学习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员参加培训的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与干部的评优选优、晋职晋级结合起来,以提高干部参加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四要加强各类班次的日常管理。不断完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以制度进行管理,严肃校规校纪,提高学员的组织纪律性。
第五篇:某县国税局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某县国税局构建“四分式”机制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近年来,某县国税局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培训理念,创建分级、分类、分层次培训和分项激励的“四分式”教育培训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该局有7人进入总局和省局人才库,有4人成为全省国税系统“三百能手”,8人考取了律师或注册税务师资格,在全市纳税服务和所得税业务技能比武中,获得团体和个人第一的好成绩。
一、实施分级教育培训
完善分级教育培训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教育培训职责,发挥各类人员的作用,建立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一是县局的教育培训职责。县局负责制定全县教育培训方案,并督导抓好落实和考核。教育部门负责制定教育培训配档表,组织实施培训和督导检查。各业务科室及时提出培训需求,积极组织实施培训项目。
二是基层分局的教育培训职责。要求基层分局落实好县局的教育培训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和落实本单位的教育培训计划,重点是抓日常思想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培训,引导基层干部加强自学。
三是各级人员的教育培训职责。要求机关中层干部达到全县本科室业务的最高水平,为科室人员和基层人员带好头,做好老师。基层分局长负责规划、督导好本单位的教育培训工作。其他人员积极参与教育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自学。
二、推进分类教育培训
对培训内容科学分类,实行“1+4+1”分类培训,即要求干部职工具备一流政治思想素质,做到四懂:懂税法、懂财会、懂法律、懂电脑操作,熟练掌握一项岗位技能。同时针对不同教育培训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采取集中辅导、主题教育、专家辅导、对比教育、体验教育等方式,增强教育效果。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选勤奋学习、青年成长、敬业奉献、廉洁勤政等方面的典型人物,使大家
1学有榜样。以“责任、荣誉、税收”为主题深化国税文化建设,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二是专业知识培训。以科室集中进行岗位辅导和分局集体学习为主,每年相关科室汇总全年出台的新政策进行集中讲解。设立多功能学习室,配备专业书籍、光盘等学习资料,供大家自学。邀请专家就社会热点、业务难点等给干部授课,丰富和拓宽干部的知识面。
三是岗位技能培训。实施案例式教学,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剖析的方法讲解业务操作技能。实施订单式教学,定期征求培训需求,对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性需求个别辅导。实施研讨式教学,设立“周五业务论坛”,对重点和难点政策问题,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基层业务骨干集中讨论、解疑释惑。
三、强化分层次教育培训
区分不同人员的职务、年龄、基础等,分层次抓好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领导带头、骨干支撑、全员提升的雁阵式人才队伍。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培训。县局制定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集体学习每季度一次,个人自学不少于30天。对于分局长和机关科室负责人,通过举办读书班等形式,重点加强执政能力、管理科学、领导艺术、创新思维、沟通协调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群众当好表率。
二是加强业务骨干培训。本着重点培养、重点使用的原则,个人自学和重点培训相结合,依托网上教育培训中心、省局教育培训网站进行有重点的自我学习,组织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到扬州税务学院培训,提升干部综合素质。通过每年下达重点攻关项目、研究课题等方法,发挥业务骨干的带动作用,推动全局工作突破提升。
三是加强后备人才培训。落实《青年干部培养管理办法》,积极实施“青年干部业务竞赛工程”,组织年轻干部参加各类知识拓展学习,参加课题攻关和专题实践,提高青年干部的实用专业技能。坚持周二晚上集体学习,安排青年轮流讲解案例,讲课者在备课讲解中提升自己,其他人员在听课中增长知识。
四、完善分项激励措施
一是鼓励干部参加学习和业务竞赛。制定了《创先争优奖励办法》,对成绩优秀的给予奖励。推行考试达标累积学分制,为每名干部职工建立学分档案,要求全员必须达到基础学分,并根据学分每年评选奖励“学习之星”。
二是鼓励干部参加学历、职称教育。对取得高层次学历、考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三师”和计算机专业技术职称的,凭相关证书报销相关费用,并结合个人表现和工作评价,优秀的直接进入人才库,除享受竞争上岗加分等奖励外,县局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是鼓励干部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建立稽查、评估和纳税服务三类人才库,通过考试和竞赛选拔人才。实施《岗位能手选拔管理办法》,以实际工作量、工作质量等可量化的工作实绩为主要指标,选拔各个岗位的岗位能手。设立“建言奖”,引导干部职工围绕中心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有效的建议给予奖励,促进知识、能力到业绩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