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研究
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研究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科学监管水平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强化对全系统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为切实加强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培训规模日趋扩大,频次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但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仍是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机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监管职能发生变化,干部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知识亟需提高和更新。如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成为我们当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我局针对这一问题采取走访基层,召开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对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今后如何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的主要表现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社会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培训模式,但是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培训内容脱离实际,一些教育培训与发展需要和干部需求贴得不紧,培训内容不新、针对性不强;二是教学形式单一,仍停留在“你讲我听”、“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上;三是教育培训管理不严,学员存在迟到早退、签到即走和无故旷课的现象;四是培训计划不科学,日常培训缺乏持续性,集中突击培训现象
犹存,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效果不明显;五是干部培训组织部门创新意识不强。培训工作按部就班,难以有所突破。
二、问题存在的根源
1、主观认识影响培训效果。一是培训组织部门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存在“等、靠”的思想,认为教育培训工作是上级有计划,下级才组织,导致培训工作开展被动;另一方面缺乏“训前调研”意识,认为教师讲什么,学员学什么,不能预先准确掌握干部需求,结合需要选用教师,导致所教非所用。二是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不到位。一方面对组织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对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支持力度不强;另一方面个别领导干部的学习热情不高,思想上忽略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轻视了政治理论的学习,业务上忽视了新知识、新技能的更新,带头学习意识淡薄,表率作用不明显。三是普通干部认识不到位,一方面认为领导安排我去学习我才学习,主动申请参训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存在抓具体业务工作才是“硬任务”的思想,强调工作忙,抽不出时间学习,即使参加培训也是应付了事。
2、客观实际制约培训创新。一是教育培训经费紧张。导致干部教育培训形式仍以“请进来教”为主要形式,“走出去学”还没有广泛应用,新思想、新事物受地域限制而难以汲取,工作难以打开新局面。二是干部教育培训渠道偏窄。目前教育渠道只局限于省局培训中心和市委党校,没有有效调动和充分利用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的优势资源开展培训。三是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长期得不到提高。对专业技能、法律法规、实用知识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工作思路还不够清晰,造成工作套路不多,创新意识匮乏。
3、管理措施不相适应。一是培训计划安排与实际工作缓急不适应。目前培训工作基本上是在四季度集中开展,年底又是各项工作收口和迎检阶段,工学矛盾突出,参训人数不足,出勤率无法得到保证。二是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缺少“干部培训效果跟踪考察机制”。导致培训工作重过程、轻结果,培训部门主要以完成培训计划为目的,对所教知识能否被吸收理解和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去缺乏跟踪问效,知识转化成工作成果不明显;缺少“干部培训激励机制”。导致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不能有效调动干部职工的参训热情。三是基本管理制度落实不严格。管理人员有时碍于情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切实起到约束规范作用。同时还缺少对培训管理人员的监督制约。
三、增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领会重要意义。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就是要坚持德才并举和“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分层施教,着重强化新理论、新技能、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培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就是要通过大规模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各级干部素质,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按照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我们只有通过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真正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整体水平,使之更好地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提高科学发展水平服务,更好地为我市食品医药行业发展服务。
2、因需施教,丰富培训内容。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既要符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需要,符合干部岗位职责的要求,又要符合干部个性化、差异
化的需求。深入开展以满足领导型、岗位型、专业型、管理型以及后备干部等不同类型的培训对象需求的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全面掌握干部欠缺和薄弱环节,结合岗位特点和培训需求,精心设计、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一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体现“实用性”。强化实用知识培训,针对行政和业务工作的不同性质,突出侧重点,按照“学有所用、学用相长”的原则,加强行政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二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彰显“新颖性”。强化知识的更新,及时学习和掌握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措施,对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系统学习,认真吸取先进地区教育培训工作的典型做法,拓宽视野,更好地适应工作需要。三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突出“重点性”。要突出理论武装、战略思维、党性修养、业务知识的培训,要着眼于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等干部执政五种核心能力的培养。四是干部教育培训内容要具有“广泛性”。拓宽知识结构,在认真组织干部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要强化干部对时政要闻、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努力把干部培养成为道德品行好、知识面广、理论素养高、业务精通的综合性人才。
3、创新思维,拓展教育模式。胡锦涛同志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创新路,强调的是改革创新问题;求实效,强调的是质量问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定要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积极探索培训干部的新举措、新方法,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教育方式要实现“互动化”。要改变过去单向封闭式的传授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双向交流等
方法,鼓励参与,增强交流互动,促进教育培训的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手段要实现“现代化”。要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地域”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降低培训成本,扩大干部教育培训范围。三是教育形式要实现“实践化”。开展体验式培训。要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到急、难、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注重培养干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是教育方法要实现“专题化”。领导干部要带头授课,认真准备教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指导工作上水平。组织开展干部读书学习“专题周、专题月、专题年”活动,提供干部学习培训的相关资料,规定必学和选学内容,促进干部自学。五是教育资源要实现“整合化”。以食品协会、药学会为基地,广泛吸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各个业务部门的专业技术骨干,形成“人才库”和“智囊团”,面向机关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六是教育渠道要实现“宽泛化”。一方面要积极与本地区、本行业相关的教育机构联系,定期开展讲座;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业务相近的“兄弟”部门联系,不定期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第三是要积极与其他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系,学习典型经验做法,多渠道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4、完善机制,提升培训水平。一是完善干部教育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和总结培训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组织人事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职责,制定规划,完善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同时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二是建立“训前调研”制度。在制定培训计
划和组织开展培训前,要深入开展调研,摸清干部职工知识需求和工作忙闲,做到因需施教、适时施教。三是健全干部培训效果跟踪考察机制。培训结束半年后,培训部门应结合培训内容对参训干部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进行考察,征求学员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培训水平。四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激励机制。结合干部学习主动性、成效性和带动性的具体表现,在创先争优、提拔使用等方面给予“加分”,激发干部职工参与学习培训的内在动力,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五是建立讲师队伍选拔、培训制度。选拔专业功底扎实、理论水平较高、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热心干部教育事业的同志担任讲师,充实内部培训力量。同时,采取“外出取经”的方式,强化对他们的培育,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六是健全领导干部培训评价制度。对各类干部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纳入单位总体目标考核,年底对标,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指标。七是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首先要坚持带班学习制度,组织人事部门要派专人带班学习;其次要严格执行考勤制度,缺课达到该门课时数的12以上者,不准参加本门课程的考试,成绩按不及格处理,不得发给培训结业证书。第三要落实培训情况通报制度。对学员遵守纪律、党性表现、学习态度、考试成绩和出勤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向其所在单位和组织部门予以通报,切实保证培训质量。
第二篇: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研究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研究
摘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想信念教育对实现中国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程度、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随着改革开发的稳步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人由于理想信念的缺失而给其自身以及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就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理论出发研究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5)-08-0038-02
一、理想信念的内涵
不同的国家关于理想信念的内涵不同,这是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思想文化以及生活习俗所决定的。在我国,“理想信念”是一个具备中国特色的词汇,“理想信念”并不是“理想”与“信念”两个词的含义的叠加,也不是泛指个人的理想信念。而我国的“理想信念”则更多的体现的是思想政治之上的内涵,因而我国的“理想信念”可以起到引导一个人的追求目标以及生活价值观,它是对理想的高度认同以及执着追求的重要体现。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
理想信念教育的作用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对社会的作用、对个人的作用。
第一,实践“理想信念教育”是提升提升社会的凝聚力的前提、是国家领导与人民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的基础、是实现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以及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是漫长而又曲折的,而只有坚持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走的更为顺畅。因而“理想信念作用”有着为社会主义指明方向以及为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第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个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能够引导人们脚踏实地奋斗不息、能够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进而能够使年轻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所存在问题分析
(一)“理想信念教育”过于空泛,导致实效性不强
在很多知名的有关“理想信念教育”的讲座之上,我们可以发现其所设计的内容大多数没有实际内涵、过于空泛、难以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因此导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际落实不强。
在“理想信念教育”课堂之上,一般所涉及到的内容主要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是否有意义、共产党领导的效果是否好、政治经济体制是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合理、社会和谐程度是否有所提升之类的问题,而此类问题的答案一般都是肯定的。
这些“理想信念教育”课堂之上的内容过于空泛枯燥、离题过远、言之无物;再加上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些理论之上的内容,且并没有对受教育者的实际利益有任何关联;因而这些教育内容难以引起人们的学习兴趣,很多人都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来听这类讲座,因此其实效性十分有限。
(二)讲授方法过于单
一、且流于形式
在目前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堂之上,相关专家只是照本宣科的进行相关理论的讲解,讲课方式传统化程度较高现代化程度较低;比如现在的教育技术方式,幻灯片、微博或其他论坛形式、课堂交流等讲授方法几乎没有。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都是有关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大问题,这些问题本身不具备生动性也不具备激发人们听讲热情的特点,而在讲授这类问题时还不借助现代教育工具以及教学手段,难以吸引人们兴趣也在情理之中。
同时,在讲授“理想信念教育”之时,都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要求受教育者写心得感想、制作黑板报、举办讨论会等;这些活动是为了巩固学员的学习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有意义,但是绝大多数却流于形式;在“理想信念教育”开展过程之中,往往出现心得感想抄网上或他人、黑板报只重视排榜而忽视内容,讨论会也只是敷衍了事的情况,因此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
(三)较少涉及‘敏感’问题,难以解决问题
在一般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之中,一般都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很少涉及实践之中的应用。比如一些社会之上或者政府工作之中一些敏感问题,在“理想信念教育”教育课程之中却很少提到,即使有时被提到也只是提些皮毛,并不能够依据“理想信念”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更不能够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而这种教育的现状,已经使其丧失了一定的意义,因为理想信念教育本身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员所关心以及引起学员兴趣的问题。
(四)学员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学员都是抱着完成任务、不影响绩效的心态来听“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课程。这些学员并不能够真正认同“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其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因为相关课程内容乏味远离实际使得这些学员抱着完成任务的思想倾向越来越严重;同时,很多学员都谈到过平时事务繁忙,学习“理想信念”的时间较少,所了解的都是写皮毛知识并不能够深入了解其内在含义,因而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四、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的相关措施
(一)丰富“理想信念教育”课程的内容,提升其实效性
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授课过程之中,不仅需要讲授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还需要结合相关科学知识进行讲解。比如单单只介绍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未免显得乏味,使学员缺乏学习积极性且不容易接受;如果在讲授马克思主义相关知识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知识以及由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之上所产生的伟大成就,就会使授课内容变得多样化,且涉及科学知识的内容又都是较易引起人们兴趣的内容;因此采用此种方法,将使学员饶有兴趣掌握“理想信念教育”的相关理论,并且还能够使学员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提升其实效性。
(二)完善讲授方法,落实讲授效果
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授课之中,往往采用集中授课的形式;由于集中授课的特点就需要讲授人员具备极强的讲授能力、以提升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授课方式的改善。
第一,采用具体实施来阐述抽象理论、“理想信念教育”的授课内容大多数都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单纯听理论性的知识是很难引起学员们的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授课之中还需要采用这些理论应用于生活之中例子的方法来阐述相关理论,这样既可以提升学员听课的兴趣、又能够加深学员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第二,营造课堂诙谐幽默的气氛。“理想信念教育”其授课的内容都是涉及高深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等知识;这些知识由于其纯理论性而不具备吸引力,因而学员很难从课堂之中掌握到有用的知识;而讲课人员需要用幽默的语调来化解课堂之上沉闷的风格,以达到使学员喜爱课堂氛围的目的。
第三,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达到教学效果。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对于改善学员学习状况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工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员学习积极性,还能够使学员正确的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教学效果得以提升。
(三)着眼“敏感”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社会之上的“敏感”问题往往是学员们所感兴趣的,而如果对这部分问题加以详细讲解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无疑会使学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认识程度。这就需要授课人员不要刻意回避矛盾,直面社会之中的现实问题,并且从自我角度以及社会角度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授课人员还可以针对社会之上的“敏感”问题组织小组讨论,往往一些学员对于这些问题有自身独到见解。
(四)提升学员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
目前很多学员都保着完成任务的思想来听“理想信念教育”课程,因而提升人们对于“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授课人员运用自身魅力营造课堂幽默诙谐的氛围、已达到提升学员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授课人员还需要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刻剖析,以达到使学员信服的作用;授课人员还需要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使学员对某些问题各抒己见等等。同时,在提升学员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视程度过程之中,还需要遵循时代性理念、以人为本理念、多种方式教学理念、理论与实践结合理念、系统性理念等,全面诠释“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社会之上的事情都是关乎个人的事情,而“理想信念教育”又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因此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加快社会主义发展步伐有着重要意义。而现阶段我国“理想信念教育”却存在着内容枯燥、方法单
一、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学员们认识不足等等不足之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能够从根本上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吕家书.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特点规律研究[J].国防大学学报,1999(10).[2]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继续推动教育实践活动[M].人民日报,2014(3).[3]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3).
第三篇:非公领域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研究
非公领域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问题研究
非公领域党员教育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和长期战略任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保障性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不断深入,非公领域数量不断增多,非公领域党员人数也在逐渐增加,从而也增加了党员教育的困难度。如何针对性的对非公领域党员进行教育工作,提升非公领域党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近期,南康区委组织部组成专门调研组,由区委“两新”工委书记带队,通过个别谈话、集体座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掌握非公领域党员教育状况。现将调研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前非公领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1.非公领域对党员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非公领域业主和党务工作者存在“重经营发展,轻党建工作”的认识误区,党务工作处于边缘地带,包括对党员教育等工作也不够重视。调研中采取面向不同行业领域的“两新”党务工作者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发放并收回50份问卷,其中对党员教育重视的有8人(占%),重视程度一般的有23人(占%),不重视的有19人(占%)。认为党员教育能显著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32人(占%),认为对个人综合素质提升帮助不大的18人(占%)。认为参加党员教育会影响业务工作的21人(占%),认为有一定程度影响的17人(占%),认为没什么影响的不大的12人(占%)。有专职党务工作者的仅有4个(占%),无专职党务工作者的46个(占%)。
2.党员教育工作方式创新不够,缺乏针对性、实效性。非公领域党支部一般只是采取“三会一课”的形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看文件、读报纸、看视频,只注重理论灌输,满足于简单完成学习任务,没有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导致基层党员对于学习教育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通过邀请30位党务工作者参加座谈,了解到通过编排红色剧目、外出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创新开展党员教育的有3人(占%),采用学习文件、读报纸等传统方式开展党员教育的有21位(占%),简单记录“三会一课”会议记录就完事的有6位(占%)。积极主动邀请上级领导、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党建指导员等讲党课的11个(占%),支部内部自行组织上党课的19个(占%)。上党课前会认真备课、准备教案的8个(占%),临时准备党课教案的22个(占%)。
3.部分党员对自身要求不高,参与学习教育的积极性不够。少数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世界观、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热衷物质追求,过于计较个人利益得失,将待遇、职位晋升等看得过重,忽视了党员自身理论修养和党性修养的提高,对于党员教育学习能躲就躲,导致党员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对50份调查问卷统计显示,在学习教育中,党员能每年能坚持参加集中学习的45人(占%),一年中至少因故缺席一次以上集中学习的5人(占%)。业余时间会主动进行自学的19人(占%)、不自学的31人(占%)。党员自学方面,通过观看新闻联播等方式进行自学的5人(占%),通过“学习强国”、党建微信群等自学的14人(占%)。党员在学习教育中会详细做学习笔记的14人(占%),简单做笔记的人27(占%),几乎不做笔记的人9(占%)。党员在学习教育中会主动参与发言讨论的18人(占%),参与发言讨论积极性不高的32人(占%)。
4.党员教育保障不足。经过深入开展“两新”领域“两个覆盖”工作,党建工作基本实现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党员教育具体保障不足的问题。通过50份调查问卷显示,每年党员教育经费在2000元及以上的12个(占%),在1000--2000元之间的27个(占%),低于1000元的11个(占%)。党员活动室有电脑(电视机)等电教设备的22个(占%),无此类设备的28个(占%)。党员教育方面的书籍、杂志低于20本的14个(占%),20--50本的21个(占%),超过50本的15个(占%)。
二、非公领域党员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有的非公业主自身对党员教育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抓党员教育会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有的认为党员教育没有用,没有发自内心地接受党组织,甚至有的企业主对党组织还存在排斥心理。有的把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唯一目标,担心党员教育的开展,会让员工抱团与自己对抗,对业主威信造成损害,削弱他们的权力。有的担心党员教育过多会挤占生产经营时间,影响生产经营、加重业主负担,对开展党的工作漠不关心,党员教育工作成效不佳。
2.有的党务工作者不愿花过多时间谋划党员教育,认为会占用业务工作时间,能够开开会学习文件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多数党支部都是2016年下半年开展“两个覆盖”后新成立的,党务工作者普遍都是兼职,既懂经营管理又熟悉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少。由于党务工作者工作精力受限,又缺乏必要考核激励,对积极主动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热情不高、心不在焉或力不从心。有的党务工作者受非公企业雇佣,其人事、经济及工作岗位均依附于企业主,独立工作的条件、创新的动力不足,开展党员教育看业主脸色行事,开展活动理不直气不壮,导致工作成效打折扣。
3.有的党员自我要求不严,认为参加党员教育会影响业务工作,而且也对增加个人工资待遇无任何帮助,故而主观上不重视学习教育。少数党员思想境界不高,世界观、价值观趋向于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热衷物质追求。有的党员对自己的“雇员”身份无可奈何,感到党员牌子响亮却不值钱。有的党员认为自己是兼职或者属于聘用人员,党组织关系在户口所在地村(社区),认为参不参加企业的党组织活动无所谓。也有的党员认为赚的是老板的钱,领的是企业的工资待遇,党组织不能给个人带来多少“实惠”,故而对参加党员教育不够积极。还有的党员认为平常上班已经身心疲惫,下班回家后有的还要帮忙干点家务活,也就不愿意挤出时间进行自学。
4.有的业主考虑成本因素,或者认为党员教育没什么作用,不愿意在党员教育方面增加投入。有的业主虽然支持党建工作,但由于资金压力较大,党组织缺少固定的活动阵地(或者面积狭小),没有电教设备和活动器材,使得党员教育得不到有效保障。一些非公企业支部担心开展活动会过多占用上班时间,引起业主不满意,故而利用工余时间开展党活动,或减少活动次数、缩短活动时间,甚至不开展党员教育,导致成效难以保证。同时,当前多数非公党支部活动经费还比较缺乏,缺少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企业法人代表的支持,无硬性保障措施,也影响了党员教育的开展。
三、关于加强非公领域党员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教育引导,提升思想认识。一是注重思想引导。建立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非公党委干部和党建指导员具体指导非公支部制度,加大走访调研力度,注重宣传介绍企业抓党员教育促发展的实例,提高企业主、党务工作者、党员对学习教育工作的认识。探索将党建工作与“四个优先”(企业形象优先推介、政策扶持优先享受、政治社会荣誉优先推荐、资金困难优先解决)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注重培训引导。把非公企业的党员教育培训纳入本地本单位教育培训工作整体规划,通过党校培训、专家讲座、交流考察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党员党性教育。县本级举办的“两新”业主、管理人员等各类培训班,将有关党建知识纳入培训范畴,增强他们对党建工作包括党员教育的认识。同时,组织业主、党务工作者外出参观学习,帮助拓宽视野。三是注重典型引导。每年宣传表彰一批非公企业党员教育工作典型,提名推荐一批非公企业主担任“两代表一委员”,奖励一批抓非公党建典范企业,扩大非公企业党建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主支持参与党员教育工作的融入度。
2.加大保障力度,激发工作动力。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引导各级党组织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高度,建立党建工作专项资金,每年由地方财政安排一定资金,对非公党建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保障党员教育正常开展。积极探索财政资金补助制度,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单独建立的党组织,原则上按照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不同类别给予补助。二是筹措工作经费。各级党组织从留存党费中按一定比例,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企业管理费用,建立并督促落实税前列支制度。探索采取企业和社会赞助、党员自愿捐助等方式,多渠道解决经费问题。三是落实工作待遇。通过列入财政预算等方式保障经费来源,根据考核情况给予党组织书记和党建指导员每人每月专项岗位津贴,调动这些党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工作表现优秀的,引导相关部门在招聘用人、推选“两代表一委员”、评优评先等方面优先考虑。
3.改进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成效。一是积极搭建平台。通过建立非公企业网上党支部、企村结对共建、开通党员手机报等方式,丰富活动载体,为企业党员开展教育活动提供阵地、资源和信息支持。引导非公支部党员用好学习强国等平台,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自学。二是改进教育方式。结合地方重大决策、重大改革举措等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事项,把企业党员教育的基点放在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上来、放在凝聚员工营造企业良好环境上来、放在奉献社会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上来,采取交流讨论、问题研讨以及线上微课堂、知识竞答等方式,提高企业主对党员教育工作的认可度,进一步抓细抓实党员学习教育。三是整合部门资源。推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群共建制度,充分整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推进党群教育一体化建设,形成党群共建、良性互动、资源共享的良好工作格局,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成效。
第四篇:新形势下森工企业增强干部思想建设针对性、实效性问题探析
新形势下森工企业增强干部思想建设针对性、实效性问题探
析
摘 要 思想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加强干部思想建设,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是打造企业发展“升级版”的迫切需求。通过坚持分级分类,因人制宜按需培训。围绕好干部标准着力加强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注重党性锤炼、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关键词 理想信念 好干部标准 思想政治建设 党性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3-000-02
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否则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蜕化变质。新形势下森工企业如何增强思想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认真解决好党员干部精神“缺钙”的问题,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干部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思想建设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新形势加强干部思想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需要。
(一)加强干部思想建设,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我们党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激发起人们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热情与活力。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指出,苏联亡党亡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没有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搞好、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党的基层组织受到严重削弱,形同虚设。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受到破坏,党风恶化,严重脱离群众。因此,加强干部思想建设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加强干部思想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二)加强干部思想建设,是打造企业发展“升级版”的迫切需求
干部思想建设的状况,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业。
当前,林区正面临国有林区深化改革和企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对领导干部的谋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部分干部深入管护所、基层工队较少,听取群众意见不够直接,没有得到第一手资料,导致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科学性不强,基层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因此,亟需加强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干部思想建设,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须要求。干部思想建设的状况,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的好,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的不好,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乃至遭受挫折。
二、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体上林区干部队伍思想作风是好的但有的干部在思想上还存在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支部建设不关心、不重视,在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带头参加所在党支部党内生活方面有差距,不能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党支部活动和在支部之中接受党员的监督;有的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精神上“缺钙”,有“软骨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存在忽视理论武装,重工作、轻理论现象,静不下心学习,导致精神上缺“钙”,应用时知道了理论知识不足,遇事时知道了“本领恐慌”;面对当前的生态建设、国有林区改革、经济转型、十个全覆盖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问题,存在观望被动情绪,对转型和改革的紧迫感和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对上级政策精神理解不透、执行力不够,对形势研判的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不够,各项利好政策适用和执行不到位;存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机械传达或者“恩赐”“包办”,忽略了日常的、“一人一事”的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的作用发挥不好;有的干部精神懈怠,法律观念淡化,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廉洁从政的意识有待加强等等。
三、增强干部思想建设针对性和时效性途径
(一)坚持分级分类,因人制宜按需培训
思想建设必须针对不同情况,开展多样式教育。安排教育要因人制宜,充分考虑各类干部的不同特点,按照年龄、文化及认知水平的差异作出不同安排。班子成员,要以理论武装为根本、党性教育为核心、能力提升为主线,大力加强理想信念、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努力培养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骨干队伍。局、场两级机关干部要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开展政治理论、职业道德、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基本功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职工满意的干部队伍。专业技术人员要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重点,以培养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对象,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理论、职业道德和知识更新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敬业精神强,专业水平高、创新能力突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基层干部以提高政策执行、推动发展、服务群众、促进和谐能力为重点,多渠道、全覆盖地开展教育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二)完善干部思想教育的内容体系
围绕好干部标准着力加强领导干部思想理论建设、注重党性锤炼、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1.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要运用“加减法”。思想理论建设是凝神聚魂的工作,是建党、强党、兴党的生命线。运用“加减法”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是加强思想理论建设的有力武器。学原文,读理论,不能盲目,学前要运用加法原则,在脑海里把平时不懂、不清、不明的理论或思想认识中难以化解的困扰,一条一条地列出来,“加”上去。然后,带着解决这些问题与困扰的想法,认真地研读党的各种文献和论述,特别是总书记在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在读原文、学原文的过程中,逐条“减”去不明白、不清楚的事情。通过学习,提升思想境界,锤炼党性。
2.注重党性锤炼。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切实做到党委用党章管干部、支部用党章管党员、党员用党章管自己。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上固本培元,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3.建立健全党性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要把党性教育作为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在教学方案中明确党性教育目标和措施。要进一步完善学员党性教育考核指标体系,对学员的党性锻炼进行分解量化,例如针对学员的作风建设、组织纪律、思想品德、党性分析、组织评价等方面量化分值,把学员培训期间的表现特别是党性锻炼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完善这些机制,确保党性教育的有效组织和实施,促进党性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4.强化能力培养和知识更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知识、新事物、新理论层出不穷。面对这种形势,必须利用各种手段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帮助干部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各级领导干部在积极参加脱产培训的同时,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习惯,坚持在职自学。干部教育部门要为干部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有针对性地推荐学习书目和辅导材料,组织好自主选学、专题研讨、经验交流、辅导报告等活动;要建好用好各类干部网络培训平台,为干部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便利。
(三)干部教育培训要打造“研究式”培训模式
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是有效提升党员干部能力素质,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新的形势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创新模式,便其更具活力、更有实效。《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中提出要“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干部培训中要运用研究式教学方法,快速打开学员的思想闸门,使大家学习有目标,讨论有方向,课题选题准、理论成果实。
第五篇: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干部说干事)
陈泽浦
《 人民日报 》(2012年05月08日07 版)
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新形势下,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迫切需要完善内容、创新形式、拓宽渠道、健全机制,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坚持以实践为中心、以运用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解决突出问题,显著提高了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干部教育培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服务科学发展的积极作用。
完善培训计划形成机制。根据需求制订培训计划,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潍坊市要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牢固树立按需培训理念,把需求调研作为形成培训计划的必经环节,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准确把握各方需求,以此来设计培训项目、提出培训计划。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围绕新班子上任后亟须学习的知识与有待提高的能力,开展了大规模的需求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形式,梳理出12个方面的内容,设计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民生保障和舆情应对等20个重点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普遍欢迎。
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创新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是增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所在。着眼于提高全市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潍坊市建立了以培训需求为导向的培训内容更新机制,重点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教育以及国情和形势教育,大力抓好提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教育培训;利用本地农业产业化、城乡统筹发展、工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多个有影响和带动作用、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基地,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场变成干部学习培训的课堂;发挥网络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优势,自主研发潍坊干部学习网,进行网上学习教育,实现在线学习全覆盖。
打造优良师资队伍。培训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工作的质量,有好的师资才能有好的培训质量。潍坊市坚持把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培训者培训工程,定期组织优秀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上级培训机构、高等院校进修,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按照高层次、多学科、专业化的要求,建立由知名专家、相关学者等组成的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利用;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党政领导干部包括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到干部教育培训机构授课;同时,研究制定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的教师评聘办法和业绩考核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精钻业务、细研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是激发干部学习培训内在动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解决培训与不培训一个样、培训成效好与不好一个样的问题。潍坊市注重建立健全组织人事部门内部干部培训工作与干部管理工作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把干部学习培训作为培养、发现、识别干部的重要渠道,更好地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探索建立自律承诺、跟班人员抽查、学员违规告知等规章制度,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进行严肃处分,并将相关情节及处理结果记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
(作者为中共山东省潍坊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