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措施
国家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的措施
发布日期:2012-05-31
浏览次数: 21
来源: 文化宣传司
字号:[ 大 中 小 ]
第一,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生活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1979年《选举法》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制定或者公布的选举文件、选民名单、选民证、代表候选人名单、代表当选证书和选举委员会的印章等,都应当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民族文字。”198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应当为少数民族代表准备必要的翻译。”根据这些规定,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会议,都提供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等民族语言文字的文件或语言翻译。各级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和自治机关执行职务,都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民族语言文字。
第二,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
1952年8月,《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规定:“各民族自治区自治机关得采用各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以发展各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1987年4月,《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用本民族语文授课的高等学校或系(科)招生,由自治区或省招生委员会另行命题,组织考试。”1995年3月,《教育法》规定:“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2002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文接受教育的权利,加强民族文字教材建设。”这些规定,保障了少数民族学生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在大学,无论是在日常学习还是在招生考试中,都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第三,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在司法诉讼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审理和检察案件,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法律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2001年2月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明确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合理配备通晓当地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人员”。这进一步保证了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第四,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
1955年10月,毛泽东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办报,首先应办少数民族文字的报。”在党和政府的扶持帮助下,5个自治区及有关地区相继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和杂志。1986年11月,中宣部、国家民委转发《全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经验交流会议纪要》,就少数民族文字报纸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意见。1991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搞好民族自治地方的新闻出版,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字的报刊图书工作”。2005年5月11日,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指出:“国家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工作”,“国家支持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发展,做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影、电视节目的译制、制作和播映,扶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物的翻译、出版。”此外,为使少数民族能够听到本民族语言的广播,1950年3月,全国新闻工作会议决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增设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各自治区和一些多民族省份的广播电台也逐步开设了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用少数民族语言摄制和译制的电影也逐渐增多。为提高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化水平,国家先后制定了有关少数民族文字的字符集、键盘和字模的国家标准,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陆续推出了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柯尔克孜和锡伯等民族的文字处理系统,其中部分少数民族文字软件已能在WINDOWS系统中运行和实现激光照排。上述措施使这些少数民族在信息化时代也能通过信息化手段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
第五,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其语言文字。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于国情的民族语文政策;不间断地、大规模地开展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研究,对需要创制、改进或改革文字的语言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非常慎重地制定了创制、改革文字方案和设计字母的原则;确定了创改文字的批准程序、试验推行的具体步骤和分工管理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各界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积极慎重地解决语言文字使用中的各种问题。新中国先后对傣、彝、景颇、拉祜文字进行了改革,同时采用拉丁字母帮助壮、布依、苗、黎、纳西、傈僳、哈尼、佤、侗等十几个民族设计了14种文字方案,以便于书写、学习和印刷出版。制定和推行民族文字对提高少数民族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程度、更全面地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创和改进的民族文字试行工作进行总结,国务院于1991年6月批转《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报告的通知》时明确指出:“对50年代创制和改进的民族文字,试行效果好,受多数群众欢迎的,按规定程序上报批准推行;效果不够理想的,要认真总结,改进完善;效果不好,多数群众不欢迎的,要尊重群众的意愿,不要勉强试行。”这一指示为以后少数民族新创和改进文字的试验和推行指明了方向。
第六,开展双语教学。
党和国家为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在民族自治地方中小学积极推行民族语和汉语的双语教学。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1万多所学校使用21个民族的29种文字开展民、汉双语教学,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每年编译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达3 500多种,总印数达1亿多册。此外,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中,中央财政专门安排1 000万元用于开发民族地区双语课程和制作教学光盘。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对民族地区双语教师,特别是汉语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从2002年至2006年,教育部、国家民委、人事部、财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同制定并实施了为期5年的第一期新疆汉语师资培训方案,每年选派援疆教师600余名,共为新疆培养、培训了8 000多名汉语教师。2010年,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对推行双语教学作出了部署。
第二篇: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经费保障
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经费保障,加大政府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在安排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宣传文化发展相关经费时,逐步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实行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二十一)加大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队伍,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着力培养一大批艺术拔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积极保护和扶持少数民族优秀民间艺人和濒危文化项目传承人,对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突出贡献的传承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抢救濒危文化,推动相关学科建设,培养濒危文化传承人。
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领导
(二十二)重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摆上更加要的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调查研究,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做出部署,狠抓落实。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工作部门和单位的建设,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困难和特殊问题,充分调动和有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十三)推动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业务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格局。各有关部门编制规划、部署工作,要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加大支持力度,确保目标任务完成。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开创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精神,结合实际,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意见贯彻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
四、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十八)完善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政策法规。加强少数民族文化立法工作,适时研究制订有关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快制定和完善从事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政策和资质认证、机构和团体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标准和办法。研究、制定或修订有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时,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增加专条专款加以明确。推动国家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十九)深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实行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业务分类管理,对公益性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政府招标、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形式,对重要少数民族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给予扶持。支持少数民族文化单位按照有关规定转企改制,在一定期限内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做好劳动人事、社会保障的政策衔接,按照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制定相关政策。努力推进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切实增加少数民族文化在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中的比重。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参与中外互办文化年和在国外举办的中国文化节、文化周、艺术周、电影周、电视周、文物展、博览会以及各类演出、展览等,促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打造一批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精品,巩固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已有品牌,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与海外华人华侨、台湾同胞、港澳同胞的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为促进国家和平统一服务。
尊重、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尊重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国家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鼓励各民族公民互相尊重、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尊重语言文字发展规律,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处理工作。在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前提下,使各民族饮食习惯、衣着服饰、建筑风格、生产方式、技术技艺、文学艺术、宗教信仰、节日风俗等,得到切实尊重、保护和传承。加强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研究,不断开辟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推进和谐文化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十四)大力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创新。促进现代技术和手段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应用,鼓励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创作,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数量和质量。加大对少数民族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力度,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学、戏曲、影视、音乐等文化艺术品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要进一步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国家各级各类文化奖项,少数民族文化作品获奖应占合理比重,对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作品及有突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给予奖励和表彰,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文化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十五)积极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把握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培育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形成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鼓励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教育、科技、信息、体育、旅游、休闲等领域联动发展。确定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门类,推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引导性和带动性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一批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在重点领域取得跨越式发展。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广播影视事业。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成果,扩大民族地区广播影视覆盖面,对设施维护进行适当补助,确保长期通、安全通。提高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能力,加强优秀广播影视作品少数民族语言译制工作。提高民族地区电台、电视台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自办率,改善民族地区尤其是边远农牧区电影放映条件,增加播放内容和时间。推出内容更加新颖、形式更加多样、数量更加丰富的少数民族广播影视作品,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
(十)加大对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和博物馆建设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建设,积极鼓励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发展。扶持民族自治地方重点民族博物馆或民俗博物馆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民族博物馆。民族自治地方的综合博物馆要突出少数民族特色,适当设立少数民族文物展览室、陈列室。加强少数民族文物征集工作,改善馆藏少数民族文物保存条件,做好少数民族文物鉴定、定级工作,提升管理、研究和展示服务水平。
(十一)大力开展群众性少数民族文化活动。鼓励举办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展演和体育活动,支持基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文化活动,加强指导和管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发挥各族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探索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进一步办好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十二)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开展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调查登记工作,对濒危少数民族重要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加大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力度,加快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强人口较少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扶持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保管、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逐步实现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加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工作,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予以重点倾斜,推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大对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力度。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工作,有计划地进行整体性动态保护。加强保护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村寨。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民族地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建设,保障民族地区基层文化设施有效运转。地广人稀的民族地区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车和相关设备,建设和完善流动服务网络。大力推进数字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和普及,形成实用、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实施各项重大文化工程时,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
(八)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事业。加大对民族类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加快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造,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传播能力,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对涉及少数民族事务的重大宣传报道活动、少数民族文字重大出版项目,给予重点扶持。逐步实现向少数民族群众和民族地区基层单位免费赠阅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普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等出版物。加强少数民族语文翻译出版工作,逐步提高优秀汉文、外文出版物和优秀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物双向翻译出版的数量和质量。扶持民族类重点新闻网站建设,支持少数民族文字网站和新兴传播载体有序发展,加强管理和引导。少数民族出版事业属公益性文化事业,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纳入公益性出版单位的少数民族出版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增加对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财政补贴。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手段,以推动文化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与全国文化建设、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与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
(五)基本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既要继承、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又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相互借鉴、加强交流、和谐发展。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握规律性,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改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生产更多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先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保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各族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断完善扶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六)目标任务。到2020年,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覆盖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少数民族群众读书看报难、收听收看广播影视难、开展文化活动难等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弘扬。实施一批重大文化项目和工程,推出一批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生产更多更好适应各族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文化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服务运行机制基本形成,政策法规更臻完备,政府文化管理和服务职能显著增强。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健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格局更加合理。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交流迈出重大步伐,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增强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文化的内涵,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二)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交流不断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提高各族群众文明素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困难和特殊问题。文化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薄弱,文化机构不够健全,人才相对缺乏,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不强,文化遗产损毁、流失、失传等现象比较突出,境外敌对势力加紧进行文化渗透等。因此,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民族团结、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深刻认识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采取更加切实、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着力加以推进。
第三篇:保障党员权利发展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权利发展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权利发展党内民主2007-02-06 12:27:1
1保障党员权利发展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建设政治文明,是广大党员的迫切愿望,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客观需要,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大意义
⒈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扬党内民主、规范党内生活,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党员的思想更加活跃,党内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员对党内事
务的关切程度和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这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创造力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自觉地尊重和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基层党员就会感到有“主人翁”的地位,就会化为关心党内事务的动力。反之,党员的民主权利受到侵害,党员就会淡化对党内事务的关切程度,进而导致党的政治水平和战斗力的下降。
⒉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激发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使党始终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以充分调动党内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基础。只有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局面,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才能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中来,及时发
现和纠正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失误,保证党内各种机制的有效运行;才能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使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站在时代前列,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⒊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条件。党能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党的决策是否建立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之上,是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循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疏通党内民主渠道,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就能够使党的各项决策和全部工作充分反映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意愿,集中全党的经验和智慧,使党的决策走上民主化、科学化的轨道,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贯彻执行;就能够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
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⒋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在国有企业中的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企业充满活力,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必然需要为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保障,为他们贡献聪明才智营造有利的氛围,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积极献言献策,尽心出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党组织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值得信赖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
持,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党员民主权利的主要内容
所谓党员的权利是指党员按照党章的规定应行使的权力和应享有的利益。在党内,每个党员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党的工作,共同管理党的事务,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负责精神,维护党的利益,保证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章第四条规定了党员应享有的八项权利。这八项权利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的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它有利于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健全党内民主,保证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有利于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及时有效地同各种错误倾向进行斗争。所以,有必要在全党进行党员权利的教育,使每一位党员都了解党员权利的内容、目的、使用,增强民主意识提高享用权利的主动性和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懂得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
是非常充分的。这八项权利分别就是:
⒈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这是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权利,也是党员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党员参加党的会议,是党员参与党的建设和参与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党员如果没有参加党的有关会议的权利,其他权利如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组织和党员、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等就都无从谈起。
⒉在党的会议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这项权利,是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防止党内发生“一言堂”错误的重要措施。党员作为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在党的会议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参加到关于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讨论中来,才能把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发挥出来,党的领导机关才可以集思广益,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才能避免因少数人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自由主义而导致的理论上的忽“左”忽右和政策上的大起大落。因此,党员在党的会议上参加关于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讨论,意义非常重大。
⒊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我们党始终注意发挥党员对党的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每个党员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站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关心党的事业,对党的各方面的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倡议。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党员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积极探索和思考党的工作的成败得失,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党的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⒋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
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这项权利是党内正常民主生活的重要表现,使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它对于促使党员积极关心和维护党的利益,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得到自下而上的监督,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⒌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有被选举权。这是党员享有的基本的民主权利。党员有表决权,是指党员在讨论问题时,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权利。党员享有选举权,是指在党内选举时,有了解结候选人的情况,提出和要求更换候选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人的权利;同时,党员有权被选为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党的各级委员会的委员。
⒍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组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这项规定,是为了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维护党员的正当权益;是为了避免党组织因对党员的处分不当或鉴定不客观而造成对党员进而对党的事业的不利影响。这样会使党员对党组织的依赖感大大增强,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大大增强,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党的事业健康向前发展的。
⒎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党员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和政策,这是党的一条重要纪律。这样就可以避免党的工作出现重大的失误。如果实践证明存有异议的党员的意见是错误的他们就可能自觉自愿地放弃自己的主张,将自己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决议和政策上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是威力比靠强制统一思想不知要大多少倍的真正的思想统一。
⒏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组织是由个体党员所组成的集合体。个体党员与党组织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离开了个体党员的具体活动,党组织就很难有效地发挥其整体功能;而对个体党员而言,没有党组织这个整体个人的水平再高,能力再大,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想办法解决党员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遇到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重要问题,个体党员才能放下包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其强大有力的作用。因此,这项规定有利于弘扬党内正气,增强党员坚持真理,同党内不正之风进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三、党员民主权利的状况分析
⒈基本状况。我们××矿党委下设个党总支,个党支部,个党小组,共有党员名,其中,在职党员名,离退休党员名,其他党员名。近年来,矿党委始终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的重要措施来抓,较好地发挥了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年以来,全矿盈利水平每年以万元的幅度递增,特别是去年完成利润万元,超计划万元;今年—月份,累计完成利润万元,超计划万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是全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最好、上缴利润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矿井。
⒉存在问题。当前,我矿正在面临着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党的建设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新的形势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发扬党内民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应当说,主流是好的。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党员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权益得到了较好地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关切程度和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在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党内民主机制和行使党员民主权利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在落实党员
行使民主权利制度上还有不到位的方面,与新形势的要求还存有差距。比如:我矿电线厂进行民营改制后,随着职工身份的置换,民营企业党员民主权利如何行使,如何建立保障机制,应该说在这方面还是空白点,亟待进一步探讨。②党员自觉行使民主权利的氛围没有形成,在参与党内事务上,积极性、主动性差,致使个别党内领导干部因为缺乏监督而滥用权力,产生腐败现象,影响和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③有针对性的进行党员权利教育还不够深入。有重义务教育轻权利教育的现象,致使一些党员在行使党员权利、参与党内重大决策方面,缺乏参与的力度和广度。
⒊问题根源。①在完善和落实制度方面,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现有的制度笼统的多、具体的少,难操作的多、可操作的少,软制度多、硬制度少,老制度多、新制度少,等等。这种情况决定了党内现行制度虽然不少,但在实践中多数没有力量,基本上处于可执行
可不执行的状况,没有多大的强制性和制约力。②一些党员对正确行使党员民主权利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受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不少同志的民主意识比较淡薄,自觉不自觉地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在党内生活中习惯于看职务和资历行事,有不同意见不敢发表。有的只满足于听话、肯干,当“老黄牛”,只管埋头拉车,不知道自己在党内有什么民主权利,更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而有的极个别基层党员干部不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搞个人专断,压制不同意见,甚至对开展批评和敢于监督的党员进行打击报复,严重挫伤了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性。③个别基层党务工作者素质较差,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了应有的权利;片面强调党员是被管理的对象,忽视了党员是监督的主体;片面强调党员无条件执行党的决议的义务,忽视了党员参与决策的权利,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党员民主权利的正确行使。
四、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措施
⒈加强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是保证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强,才能自觉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并坚决地同各种侵犯民主权利的现象作斗争。所以,要充分运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政治学习日等教育阵地加大对党员基本权利的宣传学习,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等规章制度,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要比一般党员具有更高的觉悟和更宽的胸襟,让党员明白自己在履行义务的同时,还享有各种权利。要引导广大党员认识到,我们的党是全体党员的党,不是哪一部分党员或哪几个人的党,每一个党员都有按照党章参与和管理党内事物的权利和义务。这个权利,不能剥夺;这个义务,不能推卸。具有高度的民主意识,正确行使民主权
利,是讲党性、讲原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引导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转变工作方法和作风,支持和保护党员依据党章规定的权利发表意见,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应力求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充分听取意见,使党员对党内民主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使党员对整个组织所关心的争论问题都能人人独立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保障党员在党内应有的地位,坚决杜绝侵犯党员权利、压制党员批评的现象滋生蔓延。使广大党员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党的主人,督促和提高党员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
⒉拓宽渠道,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铺路搭桥。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八项权利,涉及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要把这些纸上的东西变为实际的东西,必须通过有效的渠道。因此,要根据每项权利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当前要特别注意是
党员对党内事物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只有把党的有关情况及时告诉党员,使党员参与相关决策,才能调动党员自身的积极力量,才能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为坚持真理、端正党风、纯洁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而斗争,使党的组织永远保持高度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性。
⒊抓住根本,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对于党内民主建设来说,机制和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近年来,党中央先后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为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尽管我们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扩
大基层民主、探索民主政治的具体实现形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总的来看,目前我们党内民主的水平还不高,民主制度还不健全,纪律松懈和软弱涣散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限制了党内民主作用的发挥,损害了党的利益和组织的威信。因此,应当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过程中,在党的纪律和党章规定的范围内,紧密结合党组织的职能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把健全完善民主制度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切实抓紧抓好。用法制的威严规范行为,用集体的力量约束权力。
⒋搭建舞台,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创造条件。提供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载体,为他们展才施能创造条件,是各级党组织的一条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在党员中广泛开展的“一区一岗”、“征集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今后,在拓宽渠道、搭建舞台方面,不仅要开展好上级统一
出题目的大型活动,而且要多在调动党员“自主活动、自觉作为”上动脑筋、想办法,使广大基层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体现自身价值。可以鼓励党员自己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扶贫帮困责任区,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等,让党员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党组织可以根据年终群众评议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党员授予荣誉称号,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励他们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完成目标任务不好的,给予必要的惩戒;对表现确实较差的,要敞开“出口”,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⒌加强监督,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落实。完善的监督机制,健全的监督体系,是民主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没有监督,没有制约,必然导致专制主义,必然造成对民主的侵犯,也必然导致腐败。当前,要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作为重点,抓紧抓好。要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坚持
和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把党组织的严格监督和党员干部的严格自律结合起来。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明确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强化自我监督意识,学会自我照镜,要经常以党的宗旨为镜,以党纪条规为镜,以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为镜,以史为镜,照自己的不足,敢于亮丑,严格解剖自己,主动的、自觉的接受监督。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能使企业的各项工作走上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也使监督有章可循。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极容易滋生违纪违法现象和不正之风的要害部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做到企业的一切重大决策,都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集思广益,改进工作,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努力造成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
政治局面。
第四篇:保障党员权利 发展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权利 发展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权利 发展党内民主2007-02-06 12:26:50
保障党员权利发展党内民主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建设政治文明,是广大党员的迫切愿望,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的客观需要,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大意义
1、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发扬党内民主、规范党内生活,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客观需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使党员的思想更加活跃,党内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关切程度和参与要求也越来
越迫切。这对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创造力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自觉地尊重和维护党员民主权利,基层党员就会感到有“主人翁”的地位,就会化为关心党内事务的动力。反之,党员的民主权利受到侵害,党员就会淡化对党内事务的关切程度,进而导致党的政治水平和战斗力的下降。
2、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激发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动力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使党始终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以充分调动党内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基础。只有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生动活泼、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局面,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才能使广大党员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到党的工作和党内事务中来,及
时发现和纠正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失误,保证党内各种机制的有效运行;才能凝聚全党的意志和力量,使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永远站在时代前列,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保证党的决策正确和执行有效,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重要条件。党能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党的决策是否建立在充分民主的基础之上,是否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遵循党的群众路线。通过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疏通党内民主渠道,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就能够使党的各项决策和全部工作充分反映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意愿,集中全党的经验和智慧,使党的决策走上民主化、科学化的轨道,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贯彻执行;就能够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4、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在国有企业中的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企业充满活力,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发挥,必然需要为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保障,为他们贡献聪明才智营造有利的氛围,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积极献言献策,尽心出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党组织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有力、值得信赖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
支持,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二、党员民主权利的主要内容
所谓党员的权利是指党员按照党章的规定应行使的权力和应享有的利益。在党内,每个党员都是平等的,都有权参与党的工作,共同管理党的事务,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负责精神,维护党的利益,保证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党章第四条规定了党员应享有的八项权利。这八项权利是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的要求,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它有利于发挥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健全党内民主,保证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有利于实现党的正确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及时有效地同各种错误倾向进行斗争。所以,有必要在全党进行党员权利的教育,使每一位党员都了解党员权利的内容、目的、使用,增强民主意识,提高享用权利的主动性和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懂得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
是非常充分的。这八项权利分别就是:
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这是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权利,也是党员提高自身政治觉悟、思想水平、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党员参加党的会议,是党员参与党的建设和参与党对国家各项事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党员如果没有参加党的有关会议的权利,其他权利如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组织和党员、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等,就都无从谈起。
2、在党的会议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这项权利,是党员参与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保证。也是防止党内发生“一言堂”错误的重要措施。党员作为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在党的会议上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积极参加到关于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讨论中来,才能把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发挥出来,党的领导机关才可以集思广益,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路线、方
针和政策,才能避免因少数人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自由主义而导致的理论上的忽“左”忽右和政策上的大起大落。因此,党员在党的会议上参加关于党的理论和政策的讨论,意义非常重大。
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我们党始终注意发挥党员对党的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每个党员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站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关心党的事业,对党的各方面的工作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倡议。由此,我们也能看出党员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是党的事业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促使党员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积极探索和思考党的工作的成败得失,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为党的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
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这项权利是党内正常民主生活的重要表现,使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它对于促使党员积极关心和维护党的利益,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顺利贯彻,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得到自下而上的监督,保持党的纯洁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行使表决权和选举权,有被选举权。这是党员享有的基本的民主权利。党员有表决权,是指党员在讨论问题时,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表示赞成或反对的权利。党员享有选举权,是指在党内选举时,有了解结候选人的情况,提出和要求更换候选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人的权利;同时,党员有权被选为党的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党的各级委员会的委员。
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组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这项规定,是为了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维护党员的正当权益;是为了避免党组织因对党员的处分不当或鉴定不客观而造成对党员进而对党的事业的不利影响。这样会使党员对党组织的依赖感大大增强,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大大增强,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党的事业健康向前发展的。
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党员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决执行党的决议和政策,这是党的一条重要纪律。这样就可以避免党的工作出现重大的失误。如果实践证明存有异议的党员的意见是错误的,他们就可能自觉自愿地放弃自己的主张,将自己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决议和政策上来,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是威力比靠强制统一思想不知要大多少倍的真正的思想统一。
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党组织是由个体党员所组成的集合体。个体党员与党组织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离开了个体党员的具体活动,党组织就很难有效地发挥其整体功能;而对个体党员而言,没有党组织这个整体,个人的水平再高,能力再大,也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想办法解决党员在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遇到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重要问题,个体党员才能放下包袱,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其强大有力的作用。因此,这项规定有利于弘扬党内正气,增强党员坚持真理,同党内不正之风进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
三、党员民主权利的状况分析
1、基本状况。我们××矿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42个党支部,108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45名,其中,在职党员671名,离退休党员161名,其他党员13名。近年来,矿党委始终把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作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增强党组
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措施来抓,较好地发挥了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2000年以来,全矿盈利水平每年以500万元的幅度递增,特别是去年完成利润6036万元,超计划449万元;今年1—5月份,累计完成利润2729万元,超计划229万元,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是全集团公司经济效益最好、上缴利润最多、最具发展潜力的矿井。
2、存在问题。当前,我矿正在面临着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党的建设也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变时期。新的形势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发扬党内民主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应当说,主流是好的。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完善,党员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员的权益得到了较好地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关切程度和参与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但是,在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党内民主机制和
行使党员民主权利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①在落实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制度上还有不到位的方面,与新形势的要求还存有差距。比如:我矿电线厂进行民营改制后,随着职工身份的置换,民营企业党员民主权利如何行使,如何建立保障机制,应该说在这方面还是空白点,亟待进一步探讨。②党员自觉行使民主权利的氛围没有形成,在参与党内事务上,积极性、主动性差,致使个别党内领导干部因为缺乏监督而滥用权力,产生腐败现象,影响和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③有针对性的进行党员权利教育还不够深入。有重义务教育轻权利教育的现象,致使一些党员在行使党员权利、参与党内重大决策方面,缺乏参与的力度和广度。
3、问题根源。①在完善和落实制度方面,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现有的制度笼统的多、具体的少,难操作的多、可操作的少,软制度多、硬制度少,老制度多、新制度少,等等。这种
情况决定了党内现行制度虽然不少,但在实践中多数没有力量,基本上处于可执行可不执行的状况,没有多大的强制性和制约力。②一些党员对正确行使党员民主权利缺乏正确的认识。由于受一些陈旧观念的影响,不少同志的民主意识比较淡薄,自觉不自觉地把上下级关系搞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在党内生活中习惯于看职务和资历行事,有不同意见不敢发表。有的只满足于听话、肯干,当“老黄牛”,只管埋头拉车,不知道自己在党内有什么民主权利,更不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民主权利。而有的极个别基层党员干部不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搞个人专断,压制不同意见,甚至对开展批评和敢于监督的党员进行打击报复,严重挫伤了党员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性。③个别基层党务工作者素质较差,片面强调党员应尽的义务,忽视了应有的权利;片面强调党员是被管理的对象,忽视了党员是监督的主体;片面强调党员无条件执行党的决议的义务,忽视了
党员参与决策的权利,这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党员民主权利的正确行使。
四、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措施
1、加强教育,增强广大党员的民主意识。党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是保证党员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强,才能自觉的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并坚决地同各种侵犯民主权利的现象作斗争。所以,要充分运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政治学习日等教育阵地加大对党员基本权利的宣传学习,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等规章制度,各级党的领导干部要比一般党员具有更高的觉悟和更宽的胸襟,让党员明白自己在履行义务的同时,还享有各种权利。要引导广大党员认识到,我们的党是全体党员的党,不是哪一部分党员或哪几个人的党,每一个党员都有按照党章参与和管理党内事物的权利和义务。这个
权利,不能剥夺;这个义务,不能推卸。具有高度的民主意识,正确行使民主权利,是讲党性、讲原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引导基层党支部班子成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进一步增强民主意识,转变工作方法和作风,支持和保护党员依据党章规定的权利发表意见,党组织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都应力求组织广大党员进行讨论,充分听取意见,使党员对党内民主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使党员对整个组织所关心的争论问题都能人人独立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保障党员在党内应有的地位,坚决杜绝侵犯党员权利、压制党员批评的现象滋生蔓延。使广大党员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党的主人,督促和提高党员履行党员义务的自觉性。
2、拓宽渠道,为党员行使民主权利铺路搭桥。党章规定了党员的八项权利,涉及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方面。要把这些纸上的东西变为实际的东西,必须通过有效的
渠道。因此,要根据每项权利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当前要特别注意是党员对党内事物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只有把党的有关情况及时告诉党员,使党员参与相关决策,才能调动党员自身的积极力量,才能进一步激励广大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其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为坚持真理、端正党风、纯洁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而斗争,使党的组织永远保持高度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性。
3、抓住根本,健全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对于党内民主建设来说,机制和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近年来,党中央先后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
例》等,为发展党内民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尽管我们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扩大基层民主、探索民主政治的具体实现形式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总的来看,目前我们党内民主的水平还不高,民主制度还不健全,纪律松懈和软弱涣散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极大的限制了党内民主作用的发挥,损害了党的利益和组织的威信。因此,应当在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过程中,在党的纪律和党章规定的范围内,紧密结合党组织的职能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把健全完善民主制度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切实抓紧抓好。用法制的威严规范行为,用集体的力量约束权力。
4、搭建舞台,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创造条件。提供发挥党员作用的有效载体,为他们展才施能创造条件,是各级党组织的一条重要职责。近年来,我们在党员中广泛开展的“一区一岗”、“征集合理化建议”等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
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今后,在拓宽渠道、搭建舞台方面,不仅要开展好上级统一出题目的大型活动,而且要多在调动党员“自主活动、自觉作为”上动脑筋、想办法,使广大基层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体现自身价值。可以鼓励党员自己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扶贫帮困责任区,成立科研攻关小组等,让党员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党组织可以根据年终群众评议和平时掌握的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党员授予荣誉称号,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激励他们永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完成目标任务不好的,给予必要的惩戒;对表现确实较差的,要敞开“出口”,进行严肃处理,从而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5、加强监督,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落实。完善的监督机制,健全的监督体系,是民主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没有监督,没有制约,必然导致专制主义,必然造成对民主的侵犯,也必然导致腐败。当前,要把加强对党员干部特
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作为重点,抓紧抓好。要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坚持和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把党组织的严格监督和党员干部的严格自律结合起来。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明确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强化自我监督意识,学会自我照镜,要经常以党的宗旨为镜,以党纪条规为镜,以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为镜,以史为镜,照自己的不足,敢于亮丑,严格解剖自己,主动的、自觉的接受监督。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能使企业的各项工作走上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也使监督有章可循。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针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极容易滋生违纪违法现象和不正之风的要害部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做到企业的一切重大决策,都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进行集中,集思广益,改进工作,确保决策的正确性,努力造成既有集中
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第五篇: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
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
引 言:
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突出强调了发展党内民主的问题。最近党中央又颁布了与此相关的、相配套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这对于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党员权利、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于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志的党内民主制度。”这是十六大对于党内民主问题的一段非常完整的、精辟的概括。这段概括,可以说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空前第一次把党内民主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高度,这是过去从来没有的。以往也有相类似的对于生命的提法,比如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思想政治工作是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等等,但是从来没有提过“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现在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我认为可以看作是对原来的那些生命的提法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党内民主是党的政策和策略、团结和统一、思想政治工作的更深层次的动力,如果没有民主,其它都不大容易谈得上。这是党的十六大对党内民主的重要性的一种新的提法,同时,十六大报告还指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重点、入手处(途径)和目标,这就完整的为发展党内民主画出了一个蓝图,这对于指导今后党内民主制度的建设是有重大意义的。
(一)党内民主的含义和实质
1、含义:
按照列宁的意思,党内民主是指全体党员有权在平等的条件下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和处理党内一切事务,也就是说党员是党内的主人,党内所有负责人员和领导干部、所有机构都由党员直接或间接地选举产生,必须向党员报告工作,并可撤换。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权力的受托者,党员是权力的委托者。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大党,对于党内事务和决策,党员不可能人人、事事直接参与,所以要选出代表来参与党内重大事务的决策,行使党员的民主权利。
总的来说,党内民主是党内,首先是党的生活中的一种最基本的政治制度。就是党内各个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党内的一切重大问题最终是由党员来决定的。当然,这个决定有直接决定和间接决定,也就是选举出代表来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2、实质:
国家民主的实质是人民民主,就是说人民当家作主。而党内民主,就是在党内事务
当中党员当家作主。民主的主体就是广大党员,对于我们党来说,六千七百多万党员是党内的主体、党内的主人,少数领导人是经过党员的选举产生,把权力委托给他们。党内民主是党员当家作主,而不是领导人为党员做主,也就像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领导人为人民当家作主一样。“为民做主”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它与民主是相背离的。所以说,党内民主实质上就是党员当家作主,它首先是一种制度。当然,党内民主广义的也包括党的领导人的民主作风、民主方法。但是民主方法和民主作风是由民主制度派生的,民主制度对于作风来说是有决定性的作用的。正因为实行民主制度,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他必须具有民主作风、民主方法,不能搞独断专行,这就是民主的实质。
(二)为什么说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1、从党的先进性的角度来看,党内民主是党的先进性的深层、内在的本质规定性。简单说,我们的党是先进的政党,本身是完全民主的,成员间是平等的,重大问题是党员来决定的,反映了党员的意志。如果离开了党内民主,先进性便无从谈起。要坚持党的先进性,首先要坚持党内民主。
2、从历史经验来看,党内是否民主,关系到党的兴衰成败甚至生死存亡。
(1)从苏共的发展成败来看,历史经验值得我党引以为戒,其深层内在的原因是苏共长期没有民主;
(2)从国民党在台湾执政几十年的情况来看,国民党腐败失去群众基础,李登辉搞党内独裁,从而导致国民党在选举中失败;
(3)从我党的内部执政来看,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领导人个人掌权,党内不民主,造成十年**。
民主和民主集中制的区别:
民主是政治原则、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组织原则、组织制度。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由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决定的。民主是一个更重要、更高层次的概念,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派生的组织原则和制度。
3、从党内民主的发展滞后于人民民主的现实来看,应该把加强党内民主,提到党的议事日程,否则党内民主进一步严重滞后于人民民主,滞后于国家民主和社会民主。
二、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关系到紧紧抓住重点,从实质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
发展党内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解决党内的少数人说了算,也就是个人高度集权的问题。这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问题,同时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抓到实质问题,就是要解决权力过分集中,要发展民主,特别是党内民主。
(二)关系到始终沿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不断加以推进的问题
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发展党内民主是把握政治体制改革总方向的首要问题。如果离开了发展党内民主谈政治体制改革,就脱离了它的总方向,势必会走上歧路。所以说,要发展党内民主,就必须改革原有的体制,特别是党的领导体制。党的领导体制就是在党内,一层一层的权力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党的工作机制主要是在党委,即全委会、常委会内部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还没有进入实质性步骤,还处于表面阶段。
(三)关系到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合理选择的问题
发展党内民主是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发展党内民主来说:第一、作为先进组织应当走在前列,这是合情合理的;第二、作为领导党和执政党,在国家社会生活中起的作用是任何组织无法比拟的,对于整个的政治体制改革的驱动力是强大的,可以顺利的带动、推动后续的改革;第三、从党的内部自己先搞发展民主,困难小、风险小。所以说,发展党内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的合理选择。
三、发展党内民主的路径和实现形式
发展党内民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实现:
(一)建立健全有关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这是首要的实现方式。党的一切事务归根到底是由党员来决定的,是党的主体。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发展党内民主,必须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要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确实保障党员权力,是实现党内民主最深厚、最牢固的基础。
党员八项权力概括为以下三点:
1、党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决定权;
3、批评、揭发、检举和控告权。
从现实情况来看,党员行使权力的情况并不乐观。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力保障条例》是我党在保障党员权力方面比较重要的党规、党法,实施本条例,对于发展党内民主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要注意对于《条例》的贯彻执行。
(二)逐步推行党务公开
党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完全的公开化
2、党内职务进行选举
党务公开是发展党内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列宁的说法:“党内民主有两个基
本标志或两个必要条件,第一个是完全的公开性,第二个是一切职务都要经过选举”。选举制、公开性是党内民主的两个基本标志。公开性也涉及到党员的知情权,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党内的事务就必须公开,知情权是其它权利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逐步推行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党务公开是革命党到执政党转变的必然趋势。
党内公开的两个层次的含义:
1、党的内部向党员公开
2、不光要向党员公开还要向社会公开
向党员公开:
1、党组织的决策活动和对决策部门的监督;
2、干部选举任免的规则、过程和结果公开;
3、党组织掌握的信息要及时向党员进行汇报;
4、建立历史档案的定期解密制度。
(三)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党内选举制度是党内基础性的、标志性的制度。党内选举是实现和保障党员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一种基本制度。党内选举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党的各级机关和领导人是由选举人选举产生的,或者说他们的权力是由党员赋予的,各级领导机关领导人的权力来源于党员。
1、选举的关键问题,是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这是选举的核心。
选举往往被任命制和变相的任命制所代替,是选举制度现实存在的问题。
2、党内选举制度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采取积极措施,从根本上改革那种有关领导人主导的形式性的选举,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实质性选举。
改革选举制度的建议:
1、逐步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和层次。
2、改革和完善候选人提名制度。
3、逐步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
差额选举的形态:预选差额和正式选举差额。
4、引进竞争机制,把竞争机制引入党内选举,逐步建立和实行竞选制度。竞选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我党在历史上也曾实施过竞选制度。
5、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程序,不断的使这些程序合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6、建立与选举制度相配套的弹劾罢免制度。
保障党员权利的五个不得:
(1)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党员在党内自主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不得阻挠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到场;
(3)不得强迫选举人选举或不选举某个人;
(4)不得搞非组织活动阻碍选举;
(5)不得以任何方式检查选举人的投票意向。
(四)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党内民主要以改革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为首要的重点。因为代表大会是党内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既是最高的决策机关,也是最高的监督机关。它的重要性就如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中的地位一样,是一种根本的政治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也相当于党内的根本的政治制度。
1、改革代表大会制度最关键、最紧迫的是要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
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在八大,1956年就已经实行了,八大开过二次会议,三次会议也做了充分的筹备,但后来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最终八大三次会议没有开成,导致了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搁置。时过境迁,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党的条件比当时来说更好、更充分了。当时就能从中央到地方,全方位的推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条件更有利了。应该说现在推行代表大会常任制是顺理成章的,而且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所以说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应该加快步伐。扩大范围、提高层次、深化内涵,就是要加强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的力度。
2、建立代表大会的常设委员会。
代表是个人,代表大会是一种会议形式,因为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集体领导体制、集体行使权力,个人单独不能行使权力,所以代表常任制它并不能履行代表大会的职能,并不具有它的权力,所以它起不到代表大会的作用,要起到代表大会的作用,就必须有它的常设机构,就是常设委员会。建立了常设委员会后就可以在代表大会结束后继续行使权力。
(五)改革和完善党的委员会制度
党的委员会包括全委会和常委会,它是仅次于党的代表大会的一种权力机关。按照党章规定,我们党的委员会、党的权力机关就有如下三个层次:
1、代表大会
2、全委会
3、常委会
这三个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权力最高、最强、最大的是代表大会,全委会其次,常委会再次。就是说全委会要服从代表大会,常委会要服从全委会和代表大会。
但是,现实中有一种现象,就是常委会代替全委会,全委会代替代表大会,三者关系颠倒。这个应该从制度上严格规定,将之改变过来,恢复合理的权力关系。还有一种现象,在常委会的上面还有一个书记办公会议,它作为一种会议形式和组织形式,虽然它不是权力机构,不是决策机构,但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准决策机构”。其实它在党章上是没有存在的依据的,也可以说它是不符合党章规定的,它的存在就模糊了党的委员会的关系。
党的委员会的改革,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确确实实地加强党内、委员会内部、特别是常委会内部的权力,真正决定重大问题的是集体,而不是个人和少数人。
(六)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
党的纪委作为代表大会授权的专门监督机关,具有其他任何机关所不能代替的职能和作用。其首要的职能是监督、团结党的委员会。如,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但它也不能代替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专门监督。
要在实行代表大会常任制、建立代表大会常设委员会的基础上,把纪委、代表大会、党委的权力进行合理的划分,调整权力结构。具体来说就是纪委由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授予它专门监督的权力,首要的职能就是监督同级党委。它向代表大会负责,受代表大会的领导和监督,而不受同级党委的约束。
党内三权分立 :即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
代表大会和它的常设委员会在党内行使决策权,党的委员会行使执行权,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行使专门监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