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时间:2019-05-12 22:1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第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摘 要: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所以,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是值得探究的。

关键词:语言文字训练;有效;阅读教学

一、语言文字训练的历史及现状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繁荣的背后出现了不少值得忧思的现象,其中一个较严重的问题就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削弱。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很多教师对语言训练的内容以及进行默读、复述、背诵等语言训练的现象越来越少。

二、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石

叶圣陶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老这段论述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其核心就在“自能”二字上。那么,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呢?

三、有效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

(一)正确理解语言文字训练的定义

就语文教学来说,训练是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进行的语言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训练,主要着眼于语言的积累,在于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抓好阅读教学中的三个环节

1.找准训练点,关注针对性

备课时选好训练点并据以设计出训练程序是做好训练的基础。有时,一个训练点一旦选定能让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如,在《月光曲》里写贝多芬走近茅屋时琴声突然停了,屋里传来了兄妹俩的对话。这段对话的最后一句是妹妹说的话:“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教师问:“随便说说”是什么意思?“随便说说”指的是刚才说的哪句话。接着再问:盲姑娘是真的这样随便说说吗?既然不是随便说说的,她为什么又说“随便说说罢了”呢?这一问,学生眼睛亮了,纷纷举手发言。

2.抓准训练时机,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好时机。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问:“山上的积雪融化了”为什么不用“溶化”?教师利用这个提问进行一系列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让学生查字典,查出三个读音相同的词语:“溶化”“融化”“熔化”,然后引导学生弄明白三个词的不同点和共同点。

3.重视常规训练,把握适度有效

教学中,我们必须非常重视常规训练,常规训练主要是指传统语文教学经常采用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字训练,如,学习生字生词、领会重点词句等,应当根据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和课后练习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现在的问题是,这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式没有得到教师足够的重视。

(三)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读、复述和比较训练。

加强读的训练,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让学生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读:有默读、朗读、背诵。默读。重视复述训练,经常进行复述练习,是促进学生消极语汇转化为积累语汇的有效手段。抓好语言的比较训练,也可从文字的比较、词的比较等方面加以训练。

语言跟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我们只有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读写实践机会,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祝县打柴沟镇教育辅导站友谊学校)

第二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推荐)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盐城市潘黄实验学校

徐国英

《语文课程标准》科学地阐明了培养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小学语文的特殊任务,是其他任何学科也代替不了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什么是训练呢?就是要使学生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这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老先生在这里讲的不是广义上的训练,而是有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训练”,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语言,语文训练归根结蒂就是语言训练。语言是工具,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何把语言这个工具变成自己手里的工具,唯一的途径也就是训练。

学生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主体。纵观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在课改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的语言训练意识比较强,但对怎样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还不得要领,具体体现在:课内不训练,课外训练,训练缺乏过程,训练形式化。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精心挖掘语文因素,认真分析课文的语文因素,采用多种形式,强化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晏子使楚》

师:晏子“故意笑了笑”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师:还可以大胆地想象,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的笑? 生:(模仿笑)师:什么笑? 生:笑里藏刀的笑。

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得意地读)师:还有吗?

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

师:刚才有同学说笑里藏刀,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才可以说是藏了刀。晏子,他笑里究竟藏的是什么?

生:智慧„„

师:那叫智慧。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 1 了潇洒。请同学们按自己的体会好好的朗读。

师:你们的朗读告诉我们,就是这笑一笑,我们就能想象晏子的脾气、性格、骨气。让我们再次为晏子的这种智慧喝彩!

„„

一、朗读积累训练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说:“一个语言片断被确定为训练点,呈现在学生面前,那是因为意思不易明白需要细加研究,或是写法对学生有可借鉴之处值得反复品味。无论哪一种情况,都需要多读。掌握阅读方法,积累语言材料,陶冶思想情操,三者的交汇点便是读,尤其是有感情地朗读” 会读、读懂,既是阅读教学的目标,又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手段。课堂上要挤出时间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喜欢的速度去读。精彩的片断,尝试让学生去积累,并时常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并内化语言。

二、语句比较训练

词语和句子是组成语言大厦的基础材料,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关键词句表达出来的。课文中有些词句,特别是那些表现文章中心、表达情感的精妙传神的词句,往往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们只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比较和细细品味,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升华。

三、语言表达训练

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很有效的办法。小学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和多种形式。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根据每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话。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精品语言”的感受和模仿,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逐步走向个性化。此外,将口语训练贯穿于每一节语文中,还可以培养他们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优化口语交际教学,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中发展个性化语言。

第三篇: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语言训练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综合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8―0094―01

当学生学完一篇课文,仍然存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时辞不达意的情况;学生仿写一篇作文,却无话可说,虽勉强写出,但语病较多。这些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但是问题的根源却在教师的教学上。究其原因,这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造成的。如何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语言训练程序及训练方法。

一、为什么要加强学生语言训练

语言是思想的灵魂,又是人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思想的载体。学生离开了语言,其思维和思想将无所依附,无所表达。教师在创设具体语言训练的教学情景中,通过引人入胜的名人成才故事,感染学生,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对学好语文的思想认识,跟随名人成长的足迹,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把学生的语言训练贯彻到每一堂课的始终,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训练语言的机会,加强指导,强化学生口语交流,倡导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教师只有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课,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和思想得到全面发展,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怎样上语言训练课

语言训练课的教学设计过程,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1.训练语言的专一性。教师要在教学中摒弃语文应试教育中的单纯、枯燥、重复的语言训练方式,其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要紧扣教学目的,训练的难易程度要以学生的接受程度为准,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人而异设计内容,体现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层次性。教师教学要精讲多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尽量让优秀学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2.训练语言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语言训练内容的选择上,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3.语言训练的递进性。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必须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方法贯彻课堂始终。理解语言,教师主要指导学生通过字词句段篇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掌握作者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基本规律,让学生打下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基本功。运用语言,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促进学生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掌握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读写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自觉地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习惯。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语言的方法,就提高了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就自然学会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学会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运用语言的方法。教师要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在语言循环往复递进的训练过程中,使?W生学会语言,积累语言,巩固语言,运用语言,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以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1.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朗读既是学生理解语言,培养语感的手段,又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作文能力的基础。学生读书时,口齿流利,熟读成诵,运用语言时自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又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因此,学生要学好语言,必须在记忆上下功夫。2.重视语言复述训练。复述是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把规范的书面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消极语汇转化为积极语汇的有效手段。复述的形式,有学生简要概括地复述,改变人称、改变写作角度、改变文章体裁的创造性复述。教师在阅读课堂上,通过持之以恒的复述训练,丰富规范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3.抓好语言的比较训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比较,是学生理解语言,掌握语言的重要手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找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每句话中的中心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理解每个词的不同意思,去辨析词意,选择词意,理解文章中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再通过学生扩充、填充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总之,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滴水穿石。教师只要抓好学生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多积累语言材料,写作时多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编辑:张慧敏

第四篇: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叶圣陶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 ──谈叶圣陶有关语言训练的思想

天津师范大学 高恒利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语文是工具,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二是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深入学习、领会叶老语文教学思想不仅必要,而且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语文教育工作者真正接受了正确教学思想的指导,语文教学的效率才会有新的提高。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地改变,这就促使我们要分析、研究其原因,从语文教学指导思想上进行探讨,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学生们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一、语文就是语言

学科教学不搞清该学科的性质,教学将会出现偏差。语文学科,有它的工具性、知识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但究其语文学科性质,就是它的工具性。在坚持其工具性的前提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叶老认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老认为语文是口语和书面语总称。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不同形式。因此语文就是语言。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首先要弄清语言的性质。语言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那么语文学科也必然是有工具性。叶老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可以看出,对语文是工具这一学科性质的界定是叶圣陶先生一贯思想。由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应当坚持以语言训练为本,语言训练是“第一性”的。叶老说:“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通,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人身上生根,习惯成自然,再也不会离谱走样,那才是终结。所以讲话和指点之后,接下去要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练成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够代劳的,非自己动手,认真练习不可。”这就是说,教师的指点和讲说必须要有学生参与,靠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来完成。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师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终耳,若中间三十分工夫,自用吃力去做”,叶老的“训练”思想和朱熹的说法是一脉相承的,教师讲说、指点只是始而不是终,中间需要学生“自用吃力去做”才行。“训练”和学生的“练习”不是一个概念,学生练习是指教师(或教材)提出题目,由学生经过反复学习而完成,来掌握某项知识或形成某种技能技巧;而训练,叶老是这样认为的:“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第二,必须使这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事的。国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就看以上两点。所以我在前边说,方法方面尤其应当注重。”讲究方法,当然需要教师指点和传授,还要有学生积极的练习与配合,只有学生的“练”而缺少教师必要的“训”,或是只有教师“训”而缺少学生的“练”都不能称之为训练。

叶老在谈及训练时,曾深刻指出:“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他还说:“一曝十寒,办法再好也没有多大用处,因为在学生身上得不到巩固,养不成习惯。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习,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只有将教师的训导和学生认真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称之为语言训练。凡要求学生练习的,教师必须加以指点,提出要求,并予以示范,引导学生加以思索和小结悟出其中道理,这样才是真正的语言训练。语文教学中的训练要认真、严格。叶老提出:“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速度,这是极为重要的基本训练,要在阅读课中训练好。”他还认为:“严格不是指教师整天逼着学生练这个练那个,使学生气都透不过来,而是说凡是要求学生练习的,不要练一下就算,是要经常引导督促直到学的东西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才罢手。”反观当前的语文教学之实际,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难道不需要认真地研究一下叶圣陶先生这些精辟的思想吗?

二、语言和思想要一贯训练

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之本,不能理解为语文教学仅是孤零零地训练一些词句,把阅读课上成仅仅是字词的训练课。难怪有人担心,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是否会割裂课文内容的完整性,是否会影响思想教育和人文性的贯彻实施。其实,坚持语言训练为本和语文教学要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是一致的。叶老认为:“训练思想,就学校课程方面说,是各科共同的任务;可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贯训练,却是国文的专责。”他还在不同的场合说过下边的话:“咱们不能抛开意思谈语言,也就是不能不管内容专管语言。”“就语文来说,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学习语文,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了语文,思想内容的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因而就想专在字词句方面下功夫,这种想法也不对。”“课文中的各类文章,包括政治性的文章与文学作品,皆须善读,由语言文字深明其内容,且有裨于思想之提高,品德之修养。故凡篇中之内容,决不能随便放过。”纵观叶老的这些思想,清楚地看到他十分强调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一贯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语言)教学中的人文内涵、思想训练、情感熏陶、习惯养成等都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成的,是在语文能力养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实现的。

语文教学中坚持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人文熏陶的统一也是由语言的性质决定的。“文道统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之一,语言和思想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曾明确指出:“‘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可见,语言是“纠缠”着精神的,叶老也说过:“语言是思想的定型。所谓定型不仅定思想的形式,同时也定思想的质料,因为语言所用的材料就是思想本身的质料,那是二合一的,思想拿不出来,定型成为语言,这才拿得出来,说出来可以让人家听见,写下来可以让人家看见,人家凭你的语言就可以知道你想的什么。”阅读一篇课文,思想和语言不可分,内容和形式紧密配合,语言是思想的表达形式,只有把语言内涵揭示透彻,才能体现出思想教育的深刻性、人文内涵的丰富性。语言和思想、人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文章的情和理上,情与理在文章中往往是交融的。语文教学中的育人功能,主要是通过情感陶冶,道理的启迪而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和感悟。语文教学中,情理交融达到育人目的,其中学生的情感是学习的催化剂,而教师的情感则和学生的情感要产生共鸣。高尔基说过,文学是人学。某种意义上讲教学也是人学,“教学包括感情和人的价值,而感情是不能被系统地评价和运用的,人的价值也远远超出科学的范畴。”(吉尔伯特·海特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的情感要与教材结合起来,要入境入情,郭沫若先生说过:“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情感而终于情感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现出来,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那么作家感情愈强烈、愈普遍,而作品的效果也就愈强烈、愈普遍。”教材中的情理有时是含蓄在字里行间的,是靠语言形式表达的,学生往往难以体会深透,尤其是小学生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教师发自内心,形于辞色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语文教师是一种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人文精神和品位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位。师生之间应是情感与情感的共鸣,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个性对个性的影响。教师的良好浓烈的情感就像涓涓细流一样会悄悄地流进学生的心里,滋润他们的心田,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学生心理的深层感受,教师要先受感悟和感染,然后才有可能“移情”学生,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和人文熏陶。语文教学肩负的任务不是单一的,但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学习,是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搞好。”(张志公语)

三、语言训练要分层次

语言训练有四个层次:1.感知性语言训练,2.理解性语言训练,3.运用性语言训练,4.熟记性语言训练。

感知性语言训练:训练学生初步理解生字、生词、初步理解作者表达思路的及查阅字典词典的能力。

理解性语言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理解性语言训练是语言训练的核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达到会解词、析句、明段进而读懂全篇。不仅字面达到理解,而且要通过分析,概括和理解字里行间的含蓄之意,引申之意,比喻之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理解语言的方法。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要结合起来进行。解词、析句、明段、进而读懂全篇,理解作者成文思路,然后迁移到运用性语言训练中来的。叶老认为:“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教师辅导学生认真诵习课文,其意乃在使学生渐进于善读,终于能不待教师的辅导而自臻于通篇明晓。”这就是指理解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叶老还在进一步指出:“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我谓阅读为写作之基础,其意在此。”这又是指运用性语言训练而说的。可以清楚地看出,叶老一直主张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要统一起来。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但不能理解为阅读教学纯为作文教学服务。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惟在作文而由之产生阅读中仅言作法、技巧,叶老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说:“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果能不为死讲乱讲,而养成学生读书之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之中自能影响作文,固不必喋喋言作法,言技巧也。”语言训练中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的层次都要给予重视,才能达到叶老说的:“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老师训练必作到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熟记性语言训练:是训练学生对课文片段或全篇进行复述式背诵的能力以吸取知识。没有语言的记忆和储存,则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理解性语言训练和运用性语言训练就是为了养成学生的读写能力。一篇课文,思想人文内涵是其内容,语言是其形式,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学是要从语言形式入手的。叶老指出:“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还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这些真知灼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四、语言训练要得法

训练要循序渐进来完成。语文(语言)训练要以教材中的篇篇课文作为“训练场”(叶老认为课文仅仅是一个例子),从语言形式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等几方面都有所得。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不是朝夕的事情。诸如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理解词句、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和归纳中心思想、品评欣赏语言,从语言入手深入理解词句以及掌握方法等等都要加以认真训练,持之以恒达到目的。而上述这些训练点达到目的又不可能靠一课书或几课书得以实现和完成,要从实际出发,始终抓住语言训练这一语文教学之本。返璞归真,真正教学语文。占用阅读课上很多的时间,搞一些与语言训练无关的所谓活动,这种做法不宜提倡。学生理解语言能力不强,运用语言水平不理想,与教师训练指导思想不明确(或是不正确)是有关系的。训练操作不得法,训练点把握不科学,训练场安排欠妥当,这都是训练效果不佳的原因。语言训练违背真谛,思想教育、人文感悟又从何谈起?当然也就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难以落实语文教学的任务。

“训练点”选择要优化,安排要突出重点,想方设法扩大师训生练的机会。采用“单元分组”法处理教材值得重视。这种分组方式是将同一组“例子”(课文)相对集中,这一组可以集中若干个训练项目,以此为平台,组织师训生练的活动。由于相对集中训练点,就能够比较好地克服训练点多而时间有限的矛盾,有利于教师的指点,示范,有利于教给学生方法,有利于学生自己练习,有利于教师的引导督促,也有利于克服学生今天练这个,明天练那个而可能产生的盲目性。才能达到真正训练的目的。叶老说:“我尝谓为教师者只须多动脑筋,经常为学生设想,必能自致善法,予学生以切实之助益。”他还说:“多读多作很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方法。”叶老两点论述,提到了两个“切实”,切实者就是求真务实,语文教学的“切实”就是要认真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熟练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交流、交际体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当然,也就为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特别是小学生,生活阅历不深,如果不着眼于语文(语言)这一素养的奠基,于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而不顾,一味强调人文的感悟,那将是一种舍本求末的做法,很可能会造成人文素养提高的落空。人文素养和人生阅历有着密切关系。我们都有此体会:有些在儿童时代不能深刻领悟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生活经验的积淀,到了青年、中年、长大成人后,才会真正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思想境界也就随之得以升华。对小学生要求过高,急于求成,既不现实,也无可能,甚至违背儿童发展规律而适得其反。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科学育人。黑格尔说:“萌芽虽然还不是树本身,但在它自身中已有着树,并且包含着树的全部力量。”只要我们训练得法,把握根本,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求真务实,坚持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提高语文能力和效率就不是一句空话,就会推动语文教学朝着科学化方向迈进,这也是语文课改所希冀的结果。

第五篇:古诗文教学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

古诗文教学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

在古诗文教学中,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而且其背诵、理解的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声情并茂的诵读,更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识,达到提高学生欣赏古诗文水平的目的。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正音听读,读得通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

二、鉴别句读,疏通词句

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不同地方停顿,往往会使句子产生不同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如《狼》一文中“其一犬坐于前”,先标出不同的停顿方式:“其一犬筑坐于前”“其一筑犬坐于前”。为什么读后者?我让学生读课下注解,原来“犬”的意思是“像狗一样”,是修饰“坐”的。

三、模仿练读,读出韵味

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把握准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指导学生朗读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缓、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读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读得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读出韵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了解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在诵读训练时,可要求学生揣摩虚词的用法,注意模仿语气、语调,从而领会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思想。

四、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间,品味诗意,渐入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 1 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而生动、形象的画面又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诵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深入想象。

五、分类赛读,激发兴趣

单一呆板的活动往往使人产生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指导诵读如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文章不是无情物,诵读得法遍生花。”古诗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学宝库的精髓。在诵读文章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表现手法,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使学生在之乎者也中,把握文章思想的脉搏,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初中生如何快速有效背诵记忆古诗词?

背诵古诗词是初中语文学习必须项目,记忆诗词内容是很多初中同学的一大难题,也是老师和语文考试的必考项目。那么如何有效的记忆并背诵古诗文,如何梳理古诗词知识点?京翰教育的初中辅导老师为同学们总结如下方法:

一、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

二、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学生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在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三、整分联背诵法

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 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四、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这种尝试回忆的方法还可在更广泛的时间、场合中运用。

五、限时背诵法

这是强制记忆法之一。要求在规定的某个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些内容的快速记忆。如果能够配合适当的检查就会强化背诵的效果,例如限时背诵之后的即时检测。在学校里,教师采用这种方法是非常有效的。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训练[合集五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阅读训练 裴庆文 【论文摘要】小学生语文学习是掌握语言、提高交往能力和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而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又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根据......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听力训练的研究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听力训练的研究 摘要: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考试题目中,第一个就是关于小学生听力水平的测试题,小学生的听力是要从小开始培养的,这也是新的教学目标的要求。......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5篇)

    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故事力”培养的实施方案东平县实验小学为贯彻落实县教研中心《关于在全县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故事力”培养的实施方案》的精神,根据《义......

    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中学语文教学中 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昭通市巧家县大寨中学 许天洪 【摘要】朗读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能力。有效的朗读是文本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有效的朗读可以拉近学生与......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多年来,岳阳楼区洛王小学坚持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形式多样:有唱革命歌曲,讲革命故事,寻访革命遗址,办弘扬民......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范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不仅仅是理解文本内容、体悟文本情感、积累文本语言的重要手段,更是......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最重要最经......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初探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初探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