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参考教学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参考一
教学要求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内容点析
1.本节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思路与上一节相同。
2.降水有多种形式,教材的重点是降雨。划分降雨等级的标准见参考资料。3.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
4.降水的时间变化主要讲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柱状图表示。因此,教材的重点放在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上。教材首先安排图3.19,使学生对降水柱状图有直观认识,并且理解各地降水季节变化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大(B地),有的地方小(A地)。
接着,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以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这如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一样,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5.降水的空间分布重点是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等降水量线与等温线、等高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其绘制原理、阅读要领基本相同。因此,在学生学习了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的基础上,教材没有再安排等降水量线模式图,而是直接设计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图3.21)。
6.图3.21中标示的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指的是气象观测记录中的世界之最。
7.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这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都有反映。此外,从理解气候差异来说,还需要先了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为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
教学建议 【降水与生活】
1.降水是人们熟知的大气现象,学生也都已有认识。因此,教学时可请学生发言,补充降水的形式(雨、雪、雹等),而对于降水的成因和条件不必多讲,对于降水的概念也不需要作严谨的解释。
2.降雨等级的教学,不必讲解严格的划分标准,而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各等级降雨的情况及人们的感受。同学们描述的即使不太准确,也不必细究,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等级。
3.人们讲到某地的降水量,和气温一样,一般都指观测的数据。因此,与“气温的观测”相对应,教材也安排了阅读材料“降水量的观测”。由此,学生能加深对降水量的理解。
4.活动第1题,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让学生阅读第一项教材给出的影响案例,以此做参照,思考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活动。
(2)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并形成共同意见。(3)各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宣读本组的结论。
教学时需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很不错。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着这一原则,对于活动第2题,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要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柱状图上作直观判读。主要应抓住两点,其一是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其二是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阅读活动中的图3.20,在完成教材要求后,还应提醒学生将图3.20与图3.19A、B相比较,认识到不同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不同。此外,还可补充几例让学生判读。该活动的答案:
10、11两个月份降水多,5、6、7三个月份降水少;或10~3月降水较多,4~9月降水较少;或该地降水夏半年少,冬半年多。
3.绘制降水柱状图活动的教学,可参照上一节绘制气温曲线图中的教学建议。【降水的分布】 1.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不如气温的明显,但因主要影响因素与气温的一样(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所以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仍然能看出明显的规律。这些规律教材通过活动设问引出。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逐一读图回答。
(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多在2 000毫米以上。(2)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降水量最贫乏的地区即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本项活动只要求学生从图上读出结论,不需要解释原因。但在学生读出世界“雨极”时,可提醒学生注意,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迎风坡),其降水多是地形雨。
第二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知识与技能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②问题性情境③师生交互情境
(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
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
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
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拓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1.合作讨论:分成小组,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进行协作学习;
2.个别探究:利用媒体提供的数据资料,绘制降水的柱状图;
3.小组探究:根据地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
①课堂上提问
②媒体展示习题
③学生自带的地理填充图册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三方面知识,其知识体系及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见图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和降雨的等级划分。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能力目标:
1.通过授课使学生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扬州地区降水情况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1.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2.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的阅读与绘制。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与绘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认识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
【教法的选择】
1.学情分析
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所涉及。从内容上看,七年级学生会觉得既熟悉又新鲜,如雨、雪、冰雹等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识水平短缺,加上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方式、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上看,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学法指导
⑴读图分析法:通过学生从“降水量柱状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整合,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年降水量的世界分布规律。
⑵活动探究法:①合作讨论──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个别探究──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教学课时】 1~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分成小组就座,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
2.制作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点评】
这节课的设计利用了多媒体教学,直观地演示了课堂内容,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探究活动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这节课的特点:教学中两次使用有关家乡扬州的材料(一是以六月中下旬到七月中旬的梅雨现象作为情境导入,二是以扬州多年月平均降水量作为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资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乡土资源和实际教学相结合,既有探究价值,又增强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
1.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
2.初步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学生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形成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学卡片、图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春夜喜雨》,提问: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我们可品味出诗人的哪种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回答。
二、激发兴趣,引入生活
1、降水的形式和等级
①明确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统称为降水。
②学生分组讨论:除了这些外还有哪些形式的降水?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③我们这一地区降水的最主要形式:降雨。
④降雨的等级(利用幻灯片进行播放,使学生了解不同等级的.降雨)
⑤请同学们利用前面和日常知识用符号将降雨等级区别出来。
2、降水与生活
①利用小卡片的方式请学生分组讨论话题,由小组长执笔,最后宣读本组结论。
②根据宣读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进行发散思维,学生补充话题。
③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只要降水适时适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有好处的。
3、降水的季节变化
①教师创设情境:刚才我们分析了极端天气,那么我们这一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情况一样多吗?
②引出降水的变化——降水量柱状图。
③布置任务:学生亲自动手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三、反馈练习
1、学生动手绘制降水柱状图,对一些绘制又快又好的同学予以表扬,贴在黑板上做展示。
2、分析比较不同的降水量柱状图。
四、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请学生做总结汇报)
五、布置作业
请你查阅报刊、杂志,或搜索网络资源,对学校所在地上一各月的降水量情况做一张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2.天气与气候《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教学反思
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5.《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及反思
6.《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及反思范文
7.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8.气温和降水的教学反思
9.管井降水的设计与施工论文
第三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方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与任务)
1.学习目标描述
课标要求: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分布 知识与技能
①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②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并能够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③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
学习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习过程:①合作讨论的过程──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小组探究的过程──据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③个别探究的过程──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体验地理探究的乐趣。
②认识降水的复杂性(变化与分布)。
③认识人工降雨的必要性,并初步了解其方法。
2.学习任务
利用教材及课件提供的材料和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了解降水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分布,同时通过拓展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人工降雨的相关知识以及世界上形态各异的雨雪,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 ①能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②了解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2.学习难点:降水的形成条件
突破该难点的方法,通过媒体提供的支持材料,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问题探究情景,归纳出降水的形成条件。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热情也高,思维活跃,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媒体阐述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资源类型: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学习情境类型
①真实情境
②问题性情境
③师生交互情境
(二)学习情境与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常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什么?
①多媒体环境下的师生讨论:降水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②学生小组讨论: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哪些? ③学生小组讨论: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④学生个别探究:绘制降水柱状图; ⑤学生小组讨论: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学习的拓展
通过视频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雨雪,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三)学习活动组织形式
1.合作讨论:分成小组,对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与生活、生产的关系进行协作学习;
2.个别探究:利用媒体提供的数据资料,绘制降水的柱状图; 3.小组探究:根据地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六、学习评价设计
测试形式:①课堂上提问
②媒体展示习题
③学生自带的地理填充图册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
第四篇:《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地理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降水的季节变化。
2、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三、教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
2、谈话法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三种降水的形式,引出降水的定义。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多媒体展示):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测定:(多媒体展示)单位及测定的仪器。
降水量的计算:(多媒体展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设问)不同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3、降水对人类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见教材)分成3组,每组讨论其中的一项,由代表发言,然后小组互评,教师点评。
(多媒体展示降水对人们的影响,两组图片,共8张)
总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时期的降水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多媒体展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用柱状图表示
1、问题:我们所处的北方地区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读柱状图(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柱状图表示。通过读图比较各月降水量得出结论: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均匀,有的地方季节差异很大。
(学生活动一)多媒体展示:依次3个问题:
①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多?(10、11)
②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少?(6、7、8)
③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3、(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二)用教材55页表中的降水量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注意:因为学生是7年级的学生,对坐标系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应简单介绍一下绘制的方法及步骤,然后根据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做评价,鼓励学生,使其树立自信心。
(过渡)通过对世界各地降水量的测定,发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降水的世界分布。
(三)降水的分布
1、等降水量线
让学生回忆什么是等高线,等温线,通过比较说明等降水量线的定义。(多媒体展示)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多媒体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讲解: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的多少,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根据降水的世界分布图提出四个问题
(学生活动三)(多媒体展示)四个问题:
①赤道附近的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
②两极附近的降水,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③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④中纬度地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多媒体展示)
① 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②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④温带地区(中纬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3、简介世界的“雨极”和“干极”
世界的“雨极”乞拉朋齐在印度,位于迎风坡,易形成地形雨;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沙漠,年降水量小雨0.1毫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六、课外作业
通过查阅资料、天气预报、上网等形式查询:
1、我国北方与南方、东部与西部的降水量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我们所处的邢台市一年四季的降水有什么变化?
七、教后反思
重难点突出,多媒体展示比较直观,课堂容量比较大。图表的讲解比较到位,相应的学生活动较贴合学生的实际。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故,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慢慢培养。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练习题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降水及主要形式,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的关系。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绘制降水量分布图、柱状图,发展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描述降水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地理有用,形成学习地理兴趣。通过参与降水季节变化的课堂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快乐点击 1.降水与生活(1)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此外,雾、露、霜等也属降水。
(3)降水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它的外部是一个不漏水的铁筒,里面有盛水器、漏斗和储水瓶,另外还配有与储水瓶口径成比例的量杯。有雨时,雨水通过漏斗流入量杯内。从量杯上读出的刻度数(毫米)就是降水量。
2.降水的季节变化
(4)降水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工业、农业、交通和日常生活。某地降水量在一年中各月、各季降水的多少,我们用降水柱状图来表示。以下五幅图为北半球五地的降水柱状图,反映出世界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迥异:
一年内,有的地方(如A地),各月降水都很多;而有的地方(如E地),各月降水量都很少;有的地方(如B地),夏季多雨;而有的地方(如D地)冬季多雨;还有的地方(如C地)各月降水较均匀。3.降水的分布
(1)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人们根据世界各地的气象记录,把同一时段内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接起来,这叫做等降水量线。降水的分布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2)降水的分布规律,我们可以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看出来,可归纳为“三多三少”具体列表如下:
地区 两极地区 降水量多少 少雨
原因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增温,不易成云降雨(雪)
纬度位置
赤道地区 多雨 西岸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
东岸多雨 沿海多雨
中纬度地区
内陆少雨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沿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少雨,如回归线大陆西侧。沿海受到海风吹拂的地区多雨。一般受低气压控制的地区多雨,受高气压控制的地区少雨。(3)影响降水的因素
除上表中提到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夏季风来自海洋
海陆位置
受海洋来的湿润气流影响大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影响因素
热点考点聚焦 命题方向
用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根据某地的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或绘出降水量柱状图,是近年考试的热点。【例1】
读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 月份 降水量(毫米)1 10 2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1)该地 三个月降水最多,三个月降水最少,降水季节变化。(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冬夏季节降水用少雨和多雨表示,应是夏季,冬季。(3)在图3.3-5中用表中数据绘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分析:该题是通过资料分析,降水季节变化及绘图题目。从表格中资料可知7、8、9月降水最多,12、1、2月降水最少,但南半球季节变化相反,因此若北半球某地为夏季多雨区,则南半球某地应为冬季多雨区。本题绘图较简单,若考试无横坐标、纵坐标的数值及名称时,首先写明月份(并标出)、降水(单位)及每个单位的数值。
答案:(1)7、8、9;12、1、2,夏季多雨区(北半球),冬季多雨区(南半球)(2)少雨、多雨(3)如图3.3-6
【例2】
下列地区,年降水量较多的是()A.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 B.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 C.两极地区
D.温带地区的内陆地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世界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世界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是“三多三少”即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多,大陆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答案:B 典型例题剖析 【例1】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是()A.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B.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增多 C.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 D.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剖析:此题既考查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又考查其成因:世界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影响较为明显的是赤道附近和两极地区(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其它地区受纬度因素的影响不很明显,因此世界降水量并非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更不会逐渐增多。在南北回归线大陆东岸夏季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答案:D 【例2】
读“某地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如图3.3-7所示),回答:
(1)该地最热月是 月,气温约 ℃,最冷月是 月,气温约 ℃,年较差为 ℃,该地位于五带中的 带。
(2)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是 月,降水量约 毫米。
剖析:该题考查对某地的气温和降水量柱状图的识别。此题分析时要分清代表气温的是曲线图,代表降水量的是柱状图,要注意降水量与气温变化的配合状况、降水集中的月份、降水的成因等综合分析。答案:(1)7 25 1 5 20 北温带(2)10 120 创新例题点拨 【例】
一般条件下,在中纬度大陆东部,单位体积的空气所含的水汽在(季节)最多。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中纬度大陆东部属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地区,夏季多雨的主要原因一般是由于盛行来自海洋的东风,风由于来自海洋,空气中所含有的水汽就比较多。答案:B 学用方法指导
1.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变化柱状图的绘制(以新加坡为例)
(1)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绘法
①新加坡1月气温平均值为26.1℃,在1月份横坐标中取中点,沿垂直方向向上延伸至26.1℃处画一点。②按上述画法,在图中点出各月的平均气温值。如图(乙)所示。③将表示各月气温值的点连接成平滑的曲线。如图(丙)所示。(2)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绘法
①新加坡1月降水量为164毫米,在1月横坐标上方164毫米处画一横线,如图(甲)所示。②按上述画法,画出各月降水量的横线,如图(乙)所示。③将各月降水量画成柱状,如图(丙)所示。
图(丙)即为新加坡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
(1)识图:纵坐标表示月降水量,单位是毫米;横坐标表示时间,单位是月。
(2)用图:看柱的高低,按照降水量刻度,读出每个月降水量的约数,分析说明该地年降水量的多或少;什么季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全年各月降水较均匀还是集中? 3.年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1)等降水量线就是地图上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的各点降水量相等。(2)等降水量线的走向与海岸线平行,表示水汽来自海洋,受海陆位置影响大;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一致,表示降水受地形影响显著。
学习效果评估
一、选择题
1.“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反映了()A.降水与气温的关系 B.降水与农业的关系 C.降水与工业的关系 D.降水与商业的关系
2.关于地形因素对降水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多 B.迎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C.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多 D.背风坡气流被抬升,降水少
3.亚欧大陆的温带地区自西向东降水变化规律是()A.多→少B.少→多C.多→少→多D.少→多→少 4.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是因为()
A.这里终年高温,气流下沉增温,容易成云致雨 B.这里终年高温,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C.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容易成云致雨 D.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容易成云致雨 5.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A.赤道地区 B.撒哈拉沙漠地区 C.亚洲东部 D.温带地区大陆内部 6.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A漏斗B.储水筒C.雨量器D.盛水器
二、填空题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是降水的主要形式。2.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 图来表示。3.降水量的分布则通常用 图来表示。
4.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主要受、和 影响。5.通常情况下,山地的 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6.降水量的多少是用 及量杯测定的,以 为单位记录的。
三、读图题
1.图3.3-10中表示北半球某地各月气温和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哪个月份降水较多?(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3)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2.用表中的降水量数据,画一幅水量柱状图。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降水量/毫米 10 5
135
169
112
3.读图3.3-12完成下列问题: 1224
(1)图中四点中降水量最多的是,这种降水叫做 雨。AB坡叫 坡,CD坡叫 坡。
(2)若C点的气温是12℃,则D点的气温大约是 ℃,由此可见,气流由C到D,气温,空气(容易或不容易)达到饱和,降水(多或少)。4.读图3.3-13,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理由是。降水较少的是,主要理由是(2)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主要理由是
5.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回答:
(1)赤道附近年降水量大多在 毫米以上。
(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大陆西岸年降水量(4)在温带地区,大陆西岸年降水量,沿海地区年降水量(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分布在,最贫乏的地区分布在
参考答案
一、1.B2.A3.C4.B5.A6.C
二、1.雨 雪 冰雹 降雨2.降水量 柱状3.等降水量线4.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地形5.迎风 背风6.雨量器 毫米
二、1.(1)5-10月(2)
11、12月、1、2、3、4(3)夏秋多雨,冬春少雨 2.略
3.(1)B 地形 迎风 背风(2)20.4 升高 不容易 少
4.(1)B 赤道地区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A高纬度地区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2)D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
5(1)2000(2)逐渐减(3)多 少(4)少多(5)赤道地区 撒哈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