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时间:2019-05-13 03:0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第一篇: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隆尧尹村中学

张潇莉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理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力求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本章内容从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天气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关注气温、降水两大气候要素,它既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对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同时它还能让同学们学会观察生活,树立地理就在我们身边的思想,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时空变化特点两大内容,与第二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也是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对教材的处理

气候知识是自然地理中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最难的内容之一。为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堂上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同学们学会对图表进行阅读、分析和比较,而将降水量的测定及降雨的等级划分等较易理解的内容放在课后习题中让同学们自学完成。降水量的影响因素这一内容可放至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中学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通过举例认识到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掌握降水量季节分配的几种不同类型。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的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得认识。

2.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培养学生初步的绘图能力及用图表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通过描述降水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地理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参与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四、学生学情分析

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已有所涉猎,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进一步培养、巩固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欲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课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来绘制降水量分布图和对地图进行比较,让他们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学习和探究,也让他们掌握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发展他们的地理思维,因前一节已详细学习过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所以本课让学生自行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也是可行的,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引导法、读图法、绘图比较法: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而绘图能力是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不同资料,绘制出不同的降水量柱状图,再进行比较,归纳出不同分布图的降水特点。这样一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充分体验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小组交流讨论法,谈话法

2、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

六、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谜语引入降雨,视频介绍降雨的形成(多媒体展示)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多媒体展示)雨、雪、冰雹三种降水的形式,引出降水的定义。

(一)降水和降水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多媒体展示):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测定:(多媒体展示)单位及测定的仪器。

降水量的计算:(多媒体展示)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设问)不同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3、降水对人类和生活的影响

由学校门口秋收季节严重缺水的玉米图片引入(多媒体展示降水对人们的影响,三组图片,共8张)

总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过渡)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时期的降水量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的学习和分析。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多媒体展示)降水的季节变化可用柱状图表示

问题:我们所处的北方地区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读柱状图(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以用柱状图表示。通过读图比较各月降水量得出结论: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均匀,有的地方季节差异很大。

(学生活动一)多媒体展示:依次3个问题:

①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多?(10、11)

②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少?(6、7、8)

③说明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3、(多媒体展示)(学生活动二)用教材表中的降水量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注意:因为学生是7年级的学生,对坐标系还不太熟悉,所以教师应简单介绍一下绘制的方法及步骤,然后根据绘制情况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做评价,鼓励学生,使其树立自信心。学生练习:教材活动第二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六、课外作业

通过查阅资料、天气预报、上网等形式查询:

1、我国北方与南方、东部与西部的降水量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我们所处的邢台市一年四季的降水有什么变化?

七、教后反思

重难点突出,多媒体展示比较直观,课堂容量比较大。图表的讲解比较到位,相应的学生活动较贴合学生的实际。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故,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慢慢培养。

第二篇:降水的变化和分布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德育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世界各地区降水的分布,更好地利用降水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教学重点

1.降水有多种形式,但重点认识降雨。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3.世界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

教学难点:通过读图、绘图、阅读,使学生形成地理的空间概念认识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读围观察讨论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相关课件雨量器量杯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所处的地区在地球上属于高纬度,还是低纬度地区?一年之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生:略。

师: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同学们鼓掌,烘托课堂的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讲授新课:(提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想一想,大气降水有哪些形式? 生:降水、降雪、冰雹等。

师:不管哪一种形式的降水,总之在大气中一定要含有水汽。那么大气中的水汽是从哪儿来呢?(想一想,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师:同学们知道湿衣服晾在室外,过一段时间就干了,那么衣服中的水分到哪去了呢?(蒸气后变成了水汽发进入大气中)

海洋、河流、湖泊以及土壤和植物等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或蒸腾的水汽,进入到大气中,这就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板书:

一、降水与生活

1.降水:(1)什么是降水?

(2)降水是怎么样形成的?

(3)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师:降水降落到地面后,怎样知道降水的多少呢? 板书:

三、降水量的测定 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第54页。

然后指导学生认识雨量器和量坏。有实物更好:图3.18已经画得十分清楚。通过阅读、看图。学生已经知道降水量是利用雨量器来测定的。

测量方法知道了,还要给学生说明什么是降水量、日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首先让同学知道,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日降水量: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并把两次得到日降水量相加。月降水量:某月每天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某年每日降水量相加。

年平均降水量:某地区多年降水量的平均数。讲完以上知识点,老师带领同学进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大组)

活动内容:写出如果出现这种降水情况可能会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第一组回答:阴雨连绵一个月 第二组回答:有两个月没下雨 第三组回答:某城市下了大雨

这时老师要加以引导回忆春天、秋天、冬天的天气,同学们讨论会更热烈,三分钟后,每组选派一位同学宣读本组的结论。也让别的组的同学加以补充。

这时老师要给予同学们鼓励:不要求说得多么完整,能说出三个方面就不错了,通过这样的联系实际活动,同学们更进一步加深理解了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影响。

拓展探究题:说一说你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的理解。老师:哪位同学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请举手发言。

老师可以把课堂气氛调动得热烈一些,让每个同学都认识到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老师: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一年当中哪几个月降水多,哪几个月降水少? 回答:略

老师:由此导入降水季节变化,并让同学观看课本第55页(图3.19)板书:降水的季节变化

老师:前面已经学过气温,同学们对降水柱状图,应该理解。

学生读图以后可以得出结论,让学生总结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方降水季节差异很大。

然后进行活动练习。

读图3.20回答了书上提出的问题后,让学生用表3.2中的降水量数据,老师指导绘图步骤.画出一幅水量柱状图,可以让一位同学在黑板上模拟老师的画法练习。

通过以上的活动,学生们知道了世界各地的降水是不一样的,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板书:世界的降水分布 老师:指导学生读书课本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并提出问题。(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比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与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5)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干旱的地区各分布中哪里?

老师:这时要给同学们说明一个地方降水量的多少的因素与气温一样,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地形的影响。

板书:(1)赤道附近降水多,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新加坡、印尼)。

(2)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逐渐减少。

(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即世界“雨极”,位于乞拉朋齐(印度,迎风坡,属于地形雨)。降水最少的地区,即世界“干极”,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

通过读图,我们大致了解每年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能看明显的规律,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道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巩固练习

1.下列地区中,属于冬季多雨地区的是()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 B.30度~40度大陆东岸地区 C.地中海沿岸 D.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

2.赤道附近的全年的降水量一般在()

A.1000毫米左右 B.2000毫米左右 C.500毫米左在 D.3000毫米左右 3.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雨都出现在山地的南坡 B.沿海地区降水一定丰富 C.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 D.赤道地区高温多雨

4.下列地区中,属于全年少雨区的是()①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的非洲北部②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③30度~40度大陆东岸④两极地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主题板书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降水的概念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降水的测量

1.工具:雨量器

2.单位:毫米

3.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柱状图)

四、世界降水量的分布(等降水线──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

2.两极地区──降水少

3.南北回归线

(1)大陆东岸──降水多

(2)大陆西岸──降水少

4.中纬地区

(1)沿海地区──降水多

(2)内陆地区──降水少

第三篇:《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推荐)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说课稿

鹿城中学 张桂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内容包括了降水的概念、降水的测定、等降水量线图、降水柱状图、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容量大,而且难点多,气温的变化影响了降水的分布,降水的多少又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本节内容分两课时教授。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我把所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确立如下:

(1)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关系。3.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并结合学情等教学实际,本节确立如下:

教学重点:

1、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柱状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但必须得法。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本课将 1 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为了能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本课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小组交流讨论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探究、学会思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活动,给予学生通过观察、合作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感悟、归纳,提升思维能力。

2、谈话法:谈话法有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便于师生交流和沟通。本课将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谈话法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可以达到交流互动的效果。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所学知识,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识。

4、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情与学法

1、说学情

我校学生基本为农民子女,家庭经济较一般,家里有电脑的少,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也有限。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过程,但在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上,认知水平短缺,加上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地理的学习方法,习惯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2、说学法

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重点。本课将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图片和资料,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结论。

(2)学会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学会合作学习。

(3)学会探究: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读图分析、思考、讨论、探究、归纳得出结论,并将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观察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用图能力.四、说教学过程

(营造气氛,导入新课)

放一个降雨的动画,配上《雨的印记》钢琴曲,由景观图片引入课题,出示自学导案,引导学生自学。

一、强化学生对降水的概念认识,巩固学过的天气符号。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认识降水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1.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并推选出组长 2.教师把四张不同内容的小卡片分别发给各组,卡片:①阴雨连绵一个月

②有近两个月没有下雨

③某城市下了大雪

④盛夏时节,下了冰雹

3.教师举例,学生根据卡片提示,各组讨论总结出最可能出现的后果,总结的最准确、最全面的组获胜。

问题情境: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得知降水过多或者过少会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那么,什么样的降水对我们有好处呢?你怎样理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含义?

电脑展示丰收的图片(附图2)

小结:降水适时适量会促进生产、生活,使人们获得丰收。

引导学生掌握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的成因(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等级。

设置问题:那么一定时间内降雨量是怎么测得的呢?

让学生看阅读材料和“雨量器和量杯” 图(P.3.18图)

承转: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下面我们就降水的季节变化,做进一步学习、分析。

二、读图:看新加坡和北京两幅图一年内的降水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新加坡一年内降水较均匀

北京一年内季节降水变化大

这就是降水的季节变化

问题情境:

看北京降水柱状图,分析、回答问题(P.3.20图)问题卡:

问题:1.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多?

2.哪几个月份降水较少? 3.说明北京降水的季节变化?

小结:北京夏季降水多,其它季节降水少;

教师用电脑放映某地降水柱状图的制作过程(Flash动画演示)

①显示横坐标、纵坐标、并分别在横坐标上标上月份,在纵坐标上标出降水量刻度和单位;

②在对应月份和刻度上,用柱形从一月份至十二月份逐一显示降水量的多少;

承转:通过对降水量的测定,我们发现降水季节分布的不均匀性,也发现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那么降水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可循呢?我们到下一节课再作具体分析。作业:根据课本55页表3.2中的降水量数据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延伸活动:

课下准备雨量器用具,做一次测量降水量的实践活动,并记录下来。有兴趣的可以长期测量,记录、汇总,制柱状图,分析本地降水的季节变化。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与降水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五、说板书设计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影响

降水

我们

研究

服 务

测量

计算

绘制柱状图

分析季节变化

六、说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确实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本课我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交流,赋予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当然在讨论交流活动中也出现少部分同学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是我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必须为之努力的地方。

第四篇:降水的变化说课稿[定稿]

降水和干湿地区

说课内容: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温和降水》第二课时 降水的变化。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学习我国降水的变化及干湿地区的分布。降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降水,课本主要讲述了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两方面的知识。另外本节课学习的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又是学习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的基础,所以必须要求学习掌握。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及特点。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能读懂并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德育目标:

1、结合生活感受理解降水现象,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2、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创设情境,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和联系学生已有的世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基础知识,本节可采用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读图、分析、比较及归纳法进行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渗透学法:

1、学会用图: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学会探究: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学会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回顾上节课学的气温的差异与温度带的划分内容。(点击鼠标,展示片1、2的内容)气温的时间变化分为两种:

1、日变化——一般来说,在一天当中,陆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2、年变化——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气温的空间变化为:冬季自南向北逐渐递减,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温差不大。

根据各地热量状况的总体差异,将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回顾之后过渡到新课:回顾完了上节课,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降水的差异以及东西干湿区的分布。(点击片3)

第二课时

降水的变化和干湿区(板书)本节课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降水的变化和干湿区,我们先说第一部分降水。

一、降水(板书)

导入新课:主要是采用视频引入,让学生对降水产生兴趣。讲授新课:(点击片4)这一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解释降水:(依次点击降雨,降雪,冰雹,霜降,露水和雾,找学生认出它们是什么)降水指的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固态或液态的水,包括有降雨,降雪,冰雹,霜降,露水和雾等等然后引出如何计算降水量。

(点击片5)

2、解释降水量的测算方法,在黑板上演示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根据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降水量的变化。(点击片6)

3、展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的降水量柱状图,根据分析四地的降水量变化来找出我国的降水量时间变化特点。这一部分主要采用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方法。

板书

1、时间分布规律夏季多,冬春少且雨热同期。

在总结完时间规律的基础上过渡到空间规律:认识了降水的季节变化之后,我们再来探讨降水在不同地区的差异。(点击片8、9)

4、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展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这一部分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判读来完成,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通过图表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读图观察: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地图,从中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

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

学生边读图边讨论 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点击片10)(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总结: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

2、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过渡:为什么我国的降水会有这种现象呢?(点击片11、12)由于课本上没有这一部分的知识,所以要补充解释,但不需要很详细。

5、补充解释:降水主要是由季风引起的,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于夏季风。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的湿润气流,形成了降水。在我国夏季风主要来自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它们主要影响了我国的东南、西南、华南地区,形成了大量的降水;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随着山势的阻挡,夏季风难以深入到内陆地区,使得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

(师生互动)教师边演示边讲述,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完成填空。(点击片13)

6、课堂实践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5页图P完成以下内容,利于学生理解认识降水量的变化。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来我国的降水量差别很大,很多地区存在干旱缺水的现象,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近年来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人工增雨。(点击片14)这个地方主要是展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实际操作的能力。

7、人工增雨:又叫人工降雨,它是指在适当的云雨条件下,针对不同的云,采用相应的人工催化技术,以达到增加局部地区降雨的科学技术,是缓解干旱缺水的有效途径。常见的方法是向空中打炮,以促进人工降雨。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点击片15)

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板书)

教师讲解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很多人认为干湿区的划分只与降水量的多少有关,容易把蒸发量忽略掉,因此要着重指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才是划分依据。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湿润地区气候湿润,水分充足,有利于工农业生产,形成了我国主要的种植区;而干旱地区则气候干旱,缺水严重,不利于工农业生产,形成了我国主要的草原放牧区。

认识干湿区的分布主要采用师生互动的方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点击片16、17、18、19)展示四大干湿区的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地认识它们的差异。

巩固练习:对照《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通过这一环节练习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问: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1月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秦岭、淮河)

2、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部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400 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业地区)

3、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干湿地区?生长的植被有何特点?(半湿润区,大多为落叶植物)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搞清了我国降水的变化,有季节上的差异,也有地区之间的差异;1.时间分布上季节分布不均,夏季多冬春少,雨热同期;2.空间分布上东部多西部少,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是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分为了湿润区、半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活动也各不相同。

随堂练习:

1、“今年的降水比往年少”是指降水的什么变化?年际变化

2、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什么?东部多西部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影响我国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风和地形

4、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与哪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吻合?秦岭-淮河一线

5、我国分为哪几个干湿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6、我国最干旱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分别在哪?最干旱在新疆的吐鲁番,降水最多在台湾的火烧寮

课后作业:

1、绘制中国地图,标出800mm、400mm等降水量线,四个干湿区。

2、归纳总结,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的重要地理现象

3、试讨论:降水对家乡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篇: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用降水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判断降水量柱状图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某地年降水量柱状图,说出该地年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以及降水类型。

2、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初步了解世界各地降水的差异,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熟练阅读降水量柱状图。采取提问法,阅读法,练习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降水的变化与分布,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对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时间:1-2节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复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知识引入新课

(二)新课

1、读P56第一段,完成下列问题:(1)、降水的形式(2)、降水的季节变化用什么来表示(3)、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在书上绘制)(4)、根据图表回答P57的问题

2、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一个地点的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降水季节变化。读图时要抓住两点:①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②哪个城市全年较多,哪个全年较少或比较均匀?

3、读P57,图4.11,完成58页表格。

4、“降水的形成”阅读,运用多媒体演示地形雨形成的过程。

5、读P59第一段(1)、了解等降水量线(2)、读图P59图4.12 回答1-5问 归纳:赤道----多雨两极----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雨西岸----少雨; 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地区----少雨

6:世界雨极-----印度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五)板书设计

1.降水的主要形式:包括雨、雪、冰雹、雾等

2.季节的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3.降水的变化降水的类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

年降水量的变化:同一个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 4.降水的分布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三多三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六、教学反思: 备完这一节课的教案后,反复看了几次,觉得还可以,自认为比较注重教材,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在上了这一节课后,才发觉自己设计当中的优缺点。优点:注重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书上的图,让学生动手动脑,重难点体现得较好,但是以下几点在设计中根本没想到,1、在让学生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时,由于是在书上,是画好的坐标图,所以没有想到应该教给学生绘制柱状图的一般方法,实际上在友情提示里就有,只是临时讲了一下。

2、“降水的形成”只想到了让学生看书上图片,如果用课件演示一下,效果会更好,只看书上图片直观性差了一点。

3、在归纳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后,应与前面的气温分布规律进行比较,总结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共同点,幸好上课的时候不自觉的就进行了比较,实际上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一点,这样,在上后面的两节内容就可以节省时间了。以后在备课设计教案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尽量使课堂效果达到完美。

下载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降水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教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年降水量的概念; 2、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能够知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过程与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合集)

    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 主备人:班级:小组:姓名: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以及降水的不同等级。 2.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并能从图中获取......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精选5篇)

    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变化——降水的......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范文模版)

    降水的变化与差异 课型:新授备课人:王翠红审核人: 学生; 使用时间: 一、课前自学(一)学习目标 1、知道降水及降水量的测定;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降水、降水量的测定。 知道降水的季节变化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初步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并能......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案2

    为您服务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_教学设计_教案-3.3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绘制降水柱状图。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解疑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对降水的学习,对学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