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MOOC――传统课堂的补充还是替代
MOOC――传统课堂的补充还是替代
[摘 要] MOOC作为IT时代新兴的一种网络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优质资源共享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知识碎片化非系统、缺乏文化引领功能等缺陷。因此,它可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但不可能完全替代,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可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MOOC;传统课堂;替代;补充
doi : 10.3969 / j.issn.16730194(2015)13-0249-03
MOOC在2012年以迅猛之势在世界的教育和科技界刮起一阵狂风,大有颠覆传统教育行业之势。甚至有人预测,一旦MOOC普及将很可能导致一些高校的倒闭。那么,它到底是传统课堂的补充还是替代呢?让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MOOC的产生发展及在中国的传播
1.1 什么是MOOC
MOOC在我国也被翻译为“慕课”,是Massive(大规模),Open(开放)、Online(在线)、Course(课程)首字母的缩写。MOOC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08年,由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网络传播与创新主任Dave Cormier及国家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联合提出来的。后来George Siemens 与Stephen Downes 将其应用于“连通注意与连通知识”这门课程中,这门课程有25位来自曼尼托巴大学的付费学生,还有2 3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学生,在线参与了这门课程的学习。
1.2 MOOC的特点
MOOC作为一种课程模式,顾名思义,具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特点。大规模是指课程的学习者可以多达成千上万人;开放是指课程的所有资源和信息都是全天候开放的,只要有网络,大家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地加以学习;网络是指该种课程不是面对面地讲授,而是通过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另外,它还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任何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及学习习惯或偏好,选择论坛、博客、微博或其他社交网站等个性化学习工具进行学习,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并能及时得到反馈。
1.3 MOOC在国际上的应用发展
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包括来自玛丽华盛顿大学的 Jim Groom 教授,以及纽约城市大学约克学院的 Michael Branson Smith 教授都采用了这种课程结构,并且成功地在全球各国的大学主办了他们自己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最重要的突破发生于2011年秋季,那个时候,来自世界各地的 16万人注册了斯坦福大学 Sebastian Thrun 与 Peter Norvig 联合开设的一门“人工智能导论”的免费课程。2012年被称为美国的MOOC元年,许多重要的创新项目,包括Udacity、Coursera,以及 edX 都纷纷上马,前两个是由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创建的,后一个是由麻省理工大学和哈佛大学联合创建的。欧洲高校的MOOC平台有英国高校联合发起的FutureLearn、德国的Iversity 和法国的数字大学,以及西班牙高校开设的MOOC 等。此外,其他国家的MOOC 供应商还包括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巴西的Veduca 等。MOOC在全世界有迅猛发展、遍地开花之势。
1.4 MOOC在中国的发展
MOOC在中国同样受到了很大关注。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而Coursera的联合创始人和董事长吴恩达(Andrew Ng),在参与果壳网MOOC学院2014年度的在线教育主题论坛时的发言中谈到,现在每8个新增的学习者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国。Coursera现在也逐步开始和国内的一些企业合作,让更多中国大学的课程出现在Coursera平台上。而在中国的MOOC学习者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和教育发达城市,学生的比例较大。而国内目前主要的慕课平台有中国大学慕课、慕课网(imooc)、酷学习(kuxuexi)等。MOOC的优劣势分析
2014年年底,国家教育部会同发改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委,发布了“构建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法”,此前一个月教育部在2015年的工作要点中又明确提出,要加强“慕课”的建设、应用和管理。慕课既然这么重要,那它到底有什么优势呢?
2.1 慕课使网络化的社会教育和终身教育无处不在与传统网络教学平台不同的是,慕课集成了大量成熟的互联网工具(如facebook、youtube等),界面和交互模式更符合现代网民的使用习惯,并且与一些高校的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等)紧密结合,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人际交流模式。由于信息终端发展的智能化、小型化、大众化、移动化的特点,只要有电源就可随时随地展开慕课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更加便捷、高效。
2.2 慕课使得教学资源更加精品化及精细化
“慕课”使得教育资源更加公平,通过慕课技术人人都有机会享受优秀师资的教学,使优质教育资源能达到均衡配置。高校学生没必要为没能进入211或985大学而扼腕叹息,也没必要为专业不理想或平行班之间教师配置优劣不均而闷闷不乐,只要你想学,都能找到合适的优秀资源。因为“慕课”视频是经过反复设计及仔细推敲的,讲的内容及先后次序分寸都拿捏得比较好,做到了教育资源的精细化。
2.3 慕课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个性化
传统课堂教学采取的是单一教学计划及推进策略,班内的学生无论程度如何,都必须同一节奏地跟进。而“慕课”视频就不一样了,学生可以按“暂停”键及时消化,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来回反复听,直到弄明白了再继续。这对于改善差生的教学效果是良策。
2.4 慕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
“慕课”视频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教师可在视频讲授过程中提出各种问题,然后学生作答,学生只有回答正确之后,视频才会继续,通过这种技术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并全程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能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慕课”的优势很明显,但也应全面、正确地认识慕课本身所存在的不足及缺陷:
(1)知识碎片化不利于系统知识架构的获取。“慕课”视频最大的特点是“碎片化”,小片段时间短。碎片时间学习可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但如何及时总结并消化还有待商榷。碎片化的知识点无法得到系统的知识架构,零散的知识有待合理有效地整合提升。
(2)慕课无法替代大学教育文化引领的功能。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有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文化引领等功能。但慕课模式最能发挥作用的是在知识传授领域,而在知识传授方面也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对于一些实践性教学环节,不适宜采用慕课,其更适宜于一些知识传承类的公共基础课。慕课在文化引领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有位教育家曾言:“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即大师的思想及品德。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乃大学精神之所在。”教师的言传身教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俗话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慕课能轻而易举地将显性的知识以数字化的形式传递给学生,但无法将隐形文化原汁原味地呈现给学生,乃至影响学生的情感发展。
大学培养人才,不仅仅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在于健全人格的养成,这不是几门慕课课程所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榜样引领及文化濡染,需要校园真实情景为依托。MOOC在高校推行可能遇到的挑战及可行模式
3.1 挑战
MOOC能否在高校顺利推行,涉及到关键的两大主体,即教师及学生。一方面,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3.1.1 教师角色换位
传统课堂教学中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学生是老师的观众。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建立在人性假设的X理论基础上,认为人的本性都是懒惰的,会尽可能地逃避工作。因此需要监督学生的学习,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元化,MOOC等教学模式的迅猛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资源,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传授知识的功能,而强化了引导和答疑的功能。这就要求教师甘愿“退居二线”,把舞台还给学生,学习知识由学生在课外通过学习MOOC等视频资源来完成,之后在课堂上跟老师一起探究解惑。由传统课堂上的“上下级对话”转为新型的“平等对话”,实现“教书育人”到“服务育人”的转变。
3.1.2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在信息化教学时代:①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对学生有利也有弊,方便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加大了筛选难度,教师需要具备信息的搜索和筛选能力,在信息海洋中为学生导航;②教师要学会用网络平台(微博、博客等)和即时通讯平台(微信、易信、QQ等)跟学生实现互动,通过平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增进与学生的感情;③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终身学习,保证时时处处能走在学生的前列,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挑剔要求。
学生是慕课教学能否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慕课教学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但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提高学习主动性。作为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在MOOC学习中,如何保证学生在缺乏监管的环境下有效地完成课程学习,成为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基于人性的X理论,人都惰性,特别是在无人监管的环境下,更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安排和控制好自己的学习进程和节奏。
(2)培养开放探究的学习模式。学生大都比较内敛,翻转课堂上能够频频提问发言的不多,大都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这跟长期以来的填鸭式教学及东方人的情感体验模式有很大关系,习惯了被明确告知问题的答案及如何思考、如何操作,而不习惯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比如,学生尤其不习惯开放式问题的解答,因此在慕课环境下,他们不适应课堂讨论、合作学习及探究式学习,这成为一大瓶颈问题。
3.2 可行模式
慕课的引入和发展为高等教育增添了新的元素,它的优质资源共享及学习的灵活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不可能完全颠覆传统课堂教学,不能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它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比如,作为教师备课时以资借鉴的材料;作为给跟不上课堂教学进度或缺课学生补课的有效方式;也可以作为学生预习或复习的可选择方式之一。结 语
慕课以免费或廉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开放、灵活、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使得高等教育更加开放,给传统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创新带来了深度地思考和激烈地讨论。慕课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但可以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元素和新方法,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是可行的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2]吴有富.MOOC及高等学校的机遇、挑战及应对[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4,5(147):198-200.[3]曹培杰.正确认识MOOC的三个关键问题[N].光明日报,2014-08-26.[4]付小倩,袁顶国.中国式“翻转课堂”的实践困境与突围[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7):45-48.[5]赵海霞,谢舒潇,刘永贵,等.高等教育MOOC的发展路径、战略影响及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7(24):5-11.[6]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15-18.
第二篇:电子图书会替代传统图书吗
Will E-books replace traditional books As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s, we tend to do everything on computer, thus making online reading a trend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get used to reading E-books.Moreover, many classics gradually have their electronic edition, which makes it more convenient for readers.The situation that the book market is oriented by traditional books seems unlikely to come back.In other words, it's what some people think that E-books will take the place of traditional books.The reason is that reading online is easier as you can read no matter where you are or what you are doing.In addition, compared with buying traditional books, reading E-books can save us a lot of money, which results from the fact that most E-books are free.What's more, based on the enormous platform-the internet, the advantage that E-books have on number and type is what traditional books lack.However, in my view, though traditional books can't equalE-books in some way, the feeling of traditional reading that touching real paper and breathing the ink smell in is what reading E-books can never brings us.Besides, people nowadays pay more attention to rights protection and they tend to choose traditional books because they are given rights by the author.So, traditional books will stand forever.
第三篇:微课 MOOC翻转课堂
微课、MOOC和翻转课堂
近几年,“微课”、“MOOC”和“翻转课堂”逐渐出现在中国教育中,那他们的起源是什么?具体是什么含义?相互之间又有什么联系?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如何?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微课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黎加厚)。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麦克格鲁(LeRoy A.McGrew)教授开发了“一分钟有机化学课程”并取得了成功。而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微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他称之“知识脉冲”。2009年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开发了“One Mi—nute Professor”项目,后来改名为“One Minute Scholar”项目,并把“微课程”发布到了名为“One Minute Scholar”的网站上。与此同时可汗学院与翻转课堂学习模式在各国兴起。
而在国内,2011年7月广州省佛山市在全国首创“微课”模式,创始人是胡铁生。之后,各地区不同级别的微课大赛和推广、培训活动也相继展开。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中国微课大赛和全国首届高校微课大赛,掀起了微课建设的热潮,微课比赛的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微课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微课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目前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微课的概念、含义、特征等浅层次的探讨,对微课的设计、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微课的特点是时间短、内容精、知识点突出,能补充传统课堂学习内容并能有效开展非正式学习,并且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为学习者提供碎片化、移动化学习,便于知识的传播与共享。但要注意的是,微课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而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它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截屏,而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微课包括课堂教学的全部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教学资源等),将这些教学因素以高度凝练的方式融合形成短小精悍的视频即形成微课。
微课制作方法:一是“可汗方式”:即电子黑板系统(包括手写板、画图软件)结合录屏软件。二是“软件式”:使用一些微课制作软件。三是“录课式”:录制真实课程,后期剪辑制作成10分钟左右的微课。四是“混合式”:与二维码、增强现实等技术结合,以便于在线上指导学生,增加学生的社会临场感。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08年,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发布了“连接主义和连接的知识”的课程,该课程由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的George Siemens和加拿大研究理事会的Stephen—Downes设计并引领。这门课程有25名学历生 和2000多名来自公众的免费学员,课程内容通过RSS feeds传递,学习者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参与:Moodle论坛、博客文章、Second Life和实时的在线会议等。同年,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大学的Dave Cormier和加拿大国立人文教育技术应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Bryan Alexander为了响应这门课,他们创造了MOOC这个术语。
MOOC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发端,在连通主义学习理论中兴起,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繁荣。“当知识遇上网络,MOOC诞生了”。MOOC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MOOC分为联通主义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cMOOC和美国知名高校运用行为主义的方法开发的xMOOC,一般媒体上常见的是xMOOC。cMOOC关注知识创造与生成,而xMOOC关注知识重复。
MOOC本质上属于网络课程范畴,具有网络课程的一般特性。MOOC模式的主要特征:
1.大规模
大规模首先体现在学生规模上;其次,大规模体现在MOOC平台中参与高校众多。第三,大规模还意味着大量的教师以团队方式参与课程教学。第四,大规模意味着大量可供选择的网络课程。第五,大规模更意味着需要大投入。
2.开放
开放首先体现在对学习对象的全面开放,体现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其次是教学与学习形式的开放性。第三是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放性。第四,开放还意味着阳光下的高质量。最后也是最为根本的是教育理念的开放。
3.在线
在线首先是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其次,在线意味着任何人(只要具备上线条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并且能够及时得到学习反馈。第三,在线意味着经济实惠,得益于廉价、高速的互联网连接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这些在线课程可能只需要每人支付50美分至1美元的成本就可在全球播放。第四,在线还意味着可以适时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过程,便于在大数据(Big Data)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情况,跟踪学生的学习生涯,探讨学习与认知规律。
4.课程
首先是在课程的组织方式上强调“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也就是将课堂内与课堂外师生的、教与学的时间进行重新的安排。其次,在课程的内容上强调重组(Remixed)。第三,在课程的学习方式上强调众包交互(Crowd-Sourced Interaction)。第四,在课程评价方式上的创新。
此外,目前国内比较盛行MOOC有的中国大学MOOC(39所985高校的课程)、网易公开课、好大学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等。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是目前中国最大MOOC平台,清华大学课程。“中国大学MOOC”中有一门北京大学讲授的《教你如何做MOOC》。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制作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等)自主学习课程,然后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等)并完成练习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 和知识内化的优化。翻转课堂的全过程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问题引导环节、观看视频环节和问题解决环节。教学视频的使用与传统教学流程的调整是翻转课堂的最具特色的两大标杆性要素。“翻转课堂”应内含三类翻转:(1)教育目的的翻转;(2)教育理念的翻转;(3)教学方式的翻转。
目前“翻转课堂”在国内还是介绍多于研究,林论分析多于实践应用,且多集中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研讨,涉及高校教学的应用研究较少。目前,中国大学MOOC中正讲授《翻转课堂教学法》这门课。
三者的关系:MOOC与翻转课堂都是教师将课程讲授内容传播到网络上,新知识的吸收由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形式完成。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那就是,“翻转课堂”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而MOOC是在线网络课程。因此,MOOC是以网络课程为出发点的,面对任何有学习兴趣的人群,因此也不必有课堂面授。而“翻转课堂”则是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是立足于课堂的。“翻转课堂”的设计对象通常只是某个班集体,学生经过课前网络自主学习后,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活动是每个课次必不可少的人环节。而微课可应用于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大范围全面推进,将发展成为MOOC。
参考文献:
1.廖晓红,国内外微课教学比较探究,职业技术教育,2014第32期,【J】
2.姚正东,微课程设计策略探微,www.xiexiebang.com视点 3.黎加厚,维克的含义与发展,www.xiexiebang.com视点 4.万国军,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小学电教,2013.5【M】
5.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软件导刊,2013.11,【J】 6.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2013第11期,【J】
7.汪基德,冯莹莹,汪滢,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教育研究,2014第9期,【J】
8.李思志,王少飞,李艳红,MOOC在中国的发展动因及趋势探析,201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4),【J】
9.贾洪伟,MOOC在中国发展之困境,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4.7,【J】
10.郝丹,国内MOOC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13.11,【J】
11.李晓霞,翻转课堂在中国的实践与应用研究,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第4期,【J】
12.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翻转课堂,2013.12,【J】
13.刘健智,王丹,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J】
《电视系统应用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电视系统工作的一般原理,理解电视技术相关的概念、术语及基本原理,熟悉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掌握电视节目制作所涉及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术以及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实践技能,为电视教材的制作奠定技术和艺术基础。
从搜索结果中可以看到,关于“镜头组接”的相关文献大都为镜头组接的原则、技巧、转场方式和镜头组接的蒙太奇形式等,而且都有一定的实例讲解。
其中关于镜头组接原则,汇总起来大致有以下7条:1.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2.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3.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4.动接动,静接静;5.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6.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7.镜头组接的节奏。
镜头组接的技巧分为技巧组接和无技巧组接两类。技巧组接包括淡变和划变。无技巧组接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组接镜头的,而不采用任何来自镜头外部的租借技巧。
镜头组接的转场方式有:利用动作组接;利用出入画面组接;利用物体组接;利用因果关系组接;利用声音组接;利用空镜头组接。
镜头组接的蒙太奇形式有连续式、平行式、对比式、比喻式、重复式、积累式。
第四篇:MOOC与传统课程的比较研究
【摘要】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具有学习者规模大、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开放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欢迎。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相似,但存在着教师投入多、交互延时、针对性不强等问题;相比视频公开课,mooc的内容更加丰富。总的来说,mooc作为一种良好的在线授课方式,将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而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大学教育。
【关键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传统课堂教学 视频公开课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244-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也称“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从2011年秋逐渐走入人们视野,并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带来了新一轮网络课程学习的热潮。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约16万名学生注册,最后2.3万人完成了整个课程学习[1]。2012年,coursera、udacity、edx三大mooc平台相继推出,近百门课程上线,给更多学生提供了选择一流大学的一流课程进行系统学习的可能,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到mooc的多种形式的实践中。因此,2012年被教育界也称为“mooc元年”[2]。2013年,国内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纷纷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实践,推出了多门中文mooc课程。由于mooc具有现代普通高等教育所不具有的许多显著性优点,它对现代高等教育产生了革命性挑战,给在线学习、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
作为一种创新的网络教学模式,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以及视频公开课既有区别,也有相似之处。通过对不同课程形式特点的比较,将有助于我们对mooc产生更加全面和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将mooc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本文针对mooc的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和视频公开课作以比较,最后对mooc的未来发展作以展望。
一、mooc的特点
顾名思义,mooc的一般性特点是大规模、开放和在线[3]。大规模是指其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课程动辄上万人。开放是指世界各地的学习者都可以自由地选择mooc平台上任何一所高校的免费优质课程,这些课程资源是对所有人开放的。在线是指学习是在网上完成的,只要有上网条件,学生就可以自主观看视频,演练习题,参加考试。
深入分析,发现mooc还具有受众广、影响力大、可重复性好、可选择性强,以及自由等特点。mooc面向的学生类型多样,其现有基础和知识水平不尽相同,跨越的层次较多,即受众广。对于某些建设比较完善的课程,其视频和课程资源可以在几年之内沿用,长期看来可减少重复劳动。同时,学生不必准时出现在教室参加预定课程的学习,而是可以自由的选择在喜欢的时间里以最舒服的方式听取任何一所大学的mooc课程。
二、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
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相似之处,它有开课的时间限制,仍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安排课后习题和答疑,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来检验学习效果。而且相比传统教学,学生可以挑选一流大学中最为优势的教学资源,学习时间和地点都相对自由。但也应注意到,相比传统课堂教学,mooc在教师投入、交互性、针对性和实践教学方面都存在一定区别。
首先,相比传统课程,mooc需要任课教师更多的精力投入。mooc的授课对象不再局限于少数人,由于网络的传播它的影响范围变得十分巨大。其授课内容是否丰富,授课水平如何,都将接受来自全世界学生、教师,甚至是专家的检验。作为负责任的教师,不管是考虑到授课效果,还是对自身形象的影响,都会竭尽全力去认真准备。而且由于网络课程相比传统课程的易修改性,教师可以一遍遍反复修改讲稿、课件,提炼内容,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另外,视频制作与发布、资料上传、论坛答疑都需要投入精力,如果没有一个团队支持,仅靠授课教师一人完成则难度非常大。因此,准备mooc比传统备课需要5到10倍的时间投入,也就显得不为过。
其次,相比传统课程,mooc在交互上存在延时。mooc不像传统课堂教学,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反应,以便及时进行沟通、调整。mooc课程效果的反应时间较长,即使通过论坛交流反馈到任课教师,也很难对已发布的视频进行补救。因此,相比传统课堂教学,mooc课程的交互存在一定难度,且具有延时。如果任课教师具有多年的授课经验,能够预期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则可以尽量避免问题。或者任课教授同时承担传统的课堂教学任务,则可以将传统教学与网上教学更好的结合,以解决交互性不足的问题。同时,mooc课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有限。学生间的互助学习一直是传统知识获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协作,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该课程内容。即使有论坛交流,也永远比不上同学之间同吃、同住、同室学习的交流来的自然和深入。
再次,mooc在课程设计上往往针对性不强。传统课堂教学提倡因材施教,而mooc课程由于授课对象过于宽泛,只能以一般大学基础的水平来进行课程设计,难以顾及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习者。这正是mooc的大规模特点所带来的问题,由于受众的多样性,不可能像大学中按专业和时序安排好整个课程体系[4],因此单独课程的学习将变得缺乏支持。不过,一门好的mooc课程应该具有一定弹性,通过讨论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使不同层次和基础的学习者都能有所收获。
最后,mooc无法提供那些必须借助实体环境才能完成的实践教学,因此难以适用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然,随着虚拟实验室、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展,这一问题有可能部分的解决。
三、mooc与视频公开课的区别
mooc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它有点像已经推广多年的网络视频公开课。视频教学的确是mooc授课的核心方式,但是它比视频公开课的内容要丰富的多,形式也不一样。尽管mooc比传统课堂自由,但是相比视频公开课,它则要严格得多。mooc需要注册,有时间限制,有任务驱动。而视频公开课则可能陷入自己有书不如借书来读的境地,由于其太过自由,没有任何要求和参与性,使得学生疏于学习,难以检验学习效果。
即使存在交互上的延时,mooc一直在努力营造一种鼓励交流的氛围,不管是课件中穿插的选择题,课后作业与答疑,论坛发帖交流,还是师生、同学见面会,都在尽量弥补由于无法面对面授课所带来的距离感。当然,如果没有助教的支持,或者授课教师对于交互部分的投入较少,那么mooc就可能变成翻版的视频公开课,仅仅是通过观看视频来传递知识,而无法有效地利用其他的沟通途径。甚至,由于mooc的时间限制,还不如视频公开课方便和自由,无法像视频公开课一样无需注册,随时观看、下载和传播。
实际上,mooc的受众与视频公开课有一定重叠,在mooc中那些无法完成学习任务的沉默的大多数可能只是对课程的部分内容有兴趣,但受限于mooc的形式而不得不注册。他们仅仅想观看一些与公开课类似的视频,或者获得部分学习资料,毕竟完成整门课程的学习需要很多的投入,而一般性的意向需求不足以支持学生一直走到最后。这也是mooc课程退学率超高的原因,据统计,只有5%的学习者坚持到最后,1%的学习者通过考试。尽管mooc的初衷和形式都很好,但它更适合于那些现有基础较好、学习意向较强的学习者。
四、mooc可能带来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mooc与传统课堂的形式比较相似,而相比视频公开课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其目标是希望将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让大众分享优秀的教学资源。对于mooc,人们有很多的讨论和担忧,有人认为作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方式,未来它可能取代传统教学,甚至导致现代大学教育的终结;也有人认为,作为一种流行风潮,它将很快的兴起、发展,然后走向没落。我们认为,作为一种创新的优秀的教育模式,特别是在其发展初期,难免有各种困难和问题的存在。尽管存在课程建设投入较大、交互存在延时、退学率较高的问题,但是作为现代大学教育的良好补充,它将在某些领域长期存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五篇: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金融
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金融
从2013年至今,互联网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且规模日益扩大,逐步促使普通大众养成全新的理财习惯,对中国传统金融行业也造成强烈的冲击。互联网金融通过采取客户创新模式、充分利用数据转化,对传统金融体系产生颠覆性作用。相信对银行业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吧。
虽然,互联网应用对传统金融体系是有颠覆性的,但互联网并未覆盖所有企业,目前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公司多为中小型公司,绝大多数公司还并未利用互联网应用的特点如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推动金融普惠发展。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正在进行相互融合,未来将会出现新的格局。
此外,互联网金融具有互联网快捷的服务,大数据金融管理等优势,其快速发展对现有的传统金融行业造成有力冲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行业包括金融行业,均不同程度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冲击。以进行实物买卖为例,互联网简化购物过程,消费者不需要进行线下体验就可完成交易。大大省去了中间的一系列环节,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了替代作用,对其造成有力冲击。然而,互联网金融不可能取代银行,因为未来的资金结算流动还是要通过银行,它只是替代了人工与门市的部分,因此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处于转换与融合的过程,并且更多表现为融合。
其实,传统金融体系和互联网金融没有谁会取代谁之说,只是谁能更好的带动谁,往更利好的方向去发展。国家也希望利用互联网金融促进利率市场化,带动银行业的改革。虽然互联网金融衍生出很多问题,但对其未来的发展态势仍保持看好。相信大家和楼至一样对未来互联网金融都很有信心吧。(转自财源宝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