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

时间:2019-05-13 04:0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

第一篇: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

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

摘要:随着开放课件(OCW)运动的不断发展,一种新型开放资源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应运而生。从OCW到MOOC的发展体现着学习中心的转移。OCW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而MOOC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兴趣和需求出发,在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和先进的学习工具支持下,将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并同化知识的学习行为,按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自发组织学习圈,随时随地展开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体的“异化学习”,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创造的“快乐学习”;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发展为以“学”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使学习者、教学者和学习环境各要素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相互适应,呈现出开放自由、和谐共生的状态。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无时间和地域要求、无费用和学历限制的学习环境;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更深程度上的开放共享,也对我国学分银行和开放大学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引言

国际开放课件联盟对开放课件(Open CourseWare,OCW)的定义:(1)具有免费公开许可的数字化资源,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2)高质量的高等院校课程层次的教育资源;(3)以课程为单位,主要包含课程计划、评估工具、主题内容等三部分。随着开放课件运动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学习指导和帮助;教学者也希望通过采集在线学习者的学习反馈信息,改进课程内容,因而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尝试整合开放课件资源并创建学习社区。2008 年,一种新型开放资源模式——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应运而生。2012 年,几家大型基金会与MOOC 项目展开合作,极大地推动了MOOC的发展,这一年也被称为“MOOC之年”。MOOC是以大规模互动参与、借助互联网开放获取资源为目标的在线课程,既提供视频、教材、习题集等传统课程材料,也提供交互性论坛,并为学习者、教师和助教建立学习社区,将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在共同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McAuley et al.,2010)尽管目前对MOOC的定义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但从Coursera和edX等多个典型的MOOC项目中可以发现,MOOC具有与OCW相似的特征:是一种开放的教育形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对学习时间和地点没有限制,且以高等院校层次的课程为主。另外它还拥有OCW所不具备的特征:(1)具有相对完整的课程结构。

(2)是一种动态生成式的课程。课程前期提供教学视频、相关课件、测试题等学习材料,课程后期提供话题讨论、师生答疑、动手操作等活动;教学信息依据学习反馈而动态发展和更新。

(3)学习环境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既提供在线交流论坛,又鼓励学习者通过Wiki、博客、社交网站等工具以小组活动等形式参与学习。从OCW到MOOC的发展体现着学习中心的转移。OCW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而MOOC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兴趣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MOOC平台上,学习者从兴趣和需求出发,在轻松友好的学习氛围和先进的学习工具支持下,将获取知识的学习欲望转化为主动汲取并同化知识的学习行为,按需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自发组织学习圈,随时随地展开学习。MOOC项目的这种学习方式使得漠视“人”这一学习主体的“异化学习”,回归为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由与创造的

“快乐学习”;使传统的以“教”为主的“课堂”,发展为以“学”为主的网络在线“学堂”。

二、MOOC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影响 将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能够为每一位渴望学习的社会成员提供无时间和地域要求、无费用和学历限制的学习环境。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理念并构建学习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1.学习者:多样化教育服务,个性化自主学习

MOOC项目之一的Coursera课程论坛随机抽样调查显示,75%以上的学习者有完成全部课程的愿景。(Coursera,2013)这说明学习者选课之初,对所选课程是有一定的兴趣和需要的。因此教育者的任务是在学习者确立学习目标后,排除压抑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外在约束,鼓励学习者最终完成学习目标。MOOC项目正是在这一点上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使学习者能够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并挖掘自身潜力,具体体现在:

第一,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多元的学习支持。学习者可以利用在线教材注释、在线虚拟实验等软件辅助信息加工过程和实践动手环节,也可以求助于教师、助教和同伴。充足的学习支持使学习者可以开展自学和同伴学习。

第二,更多学习内容选择。

MOOC如同一个质优价廉的“课程超市”,学习者可以从中自选课程,在线院校和职业培训学校也可借此扩充本校的课程资源库。

第三,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和地点。

MOOC课程在时间安排上相对灵活。一方面,它有固定的开课时间(课程常持续8-12周),并规定参加测试和提交作业的截止时间。另一方面,完成测试和作业的时间为两周之久,可以防止学习者因特殊情况错过测试而影响学习成绩。这些措施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安排学习任务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按时取得学位,缩短上学时间。现阶段,在加利福尼亚州社区大学中,有近五十万学习者因公立教育资源紧张而无法按时入校读书,仍在等待注册所需课程以过渡到四年制大学教育,这大大延长了社区大学学习者获得学位所需的时间。MOOC项目被高校逐步认可后,学习者不再需要年复一年地等待选课,从而可以按时毕业。

第五,费用降低。

MOOC授予学分有付费和免费两种,付费学分所需缴纳的学费也远远低于校园传统教育,且MOOC项目向学习者提供免费在线教材与相关阅读材料,为学习者节省了开支,减轻了学习者和政府双方的经济压力。

2.教师教学:以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程形式融 入传统教学

(1)将MOOC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传授方式,形成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初多应用于基础教育。由于MOOC拥有先进的学习的平台、高质量的课程内容、科学的学习设计理念等优势,不仅扩展了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中的尝试,还将翻转课堂的实践推广到高等教育领域。2012年3月,斯坦福大学博士Tony Kim将麻省理工学院edX项目的“电路与电子学”开放课程带到蒙古国乌兰巴托的高级中学,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10名学习者通过了期末考试并获得学分,其中两名学习者成绩为A,一名学习者取得满分。西澳大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Western Australia)利用斯坦福大学的Class2Go平台(由斯坦福大学开发,用于发布课程以服务校内教师、学习者和校外学习者的软件平台),提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对课程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把师生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时间留给互动答疑讨论。在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减少了重复性劳动,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到对教学的细致分析中,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持。但是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需要有责任、有爱心、懂设计的专业教育者。(Aaron et al.,2012)

(2)将MOOC作为课程的强化与补充,形成混合式课程 2012年秋,edX项目与圣何塞州立大学(SanJose State University,SJSU)展开合作试验,测试edX平台对传统教学的影响力。Khosrow Ghadiri教授使用edX项目中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电路与电子学”课程资源来补充和强化他在SJSU中的“电路分析” 课程,形成混合式课程(BlendedCourse)。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混合式课程学习的班级,学习者期末测试通过率由55%提高到91%。这一振奋人心的结果鼓励了合作双方,edX项目决定将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the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CSU)的11 所分校。edX项目主席Anant Agarwal说:“edX项目成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利用科技的支持,以在线学习的方式提高传统校园课程的质量,并在高等教育领域有所创新。edX项目与SJSU的成功合作有力地证明了科学设计的混合式学习可以有效地吸引学习者,大幅度改善学习效果。”MOOC项目的创建者和课程提供方多为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一流高等学府,因此MOOC项目与社区学院、公立大学展开的合作,既 可以提升社区学院和公立大学的教学水平,增加公立学校学习者的入学率,也可以为MOOC项目会员高校的教育研究提供大量原始数据。双方在教学领域的双赢合作,是在更深程度上更有针对性的“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教育领域大学间的深入沟通、交流,实现教与学水平在协作与竞争中有效提升的目的。

3.教育体系:利用学分制与传统教育接轨修读MOOC可以获取学分,这是开放课件课程项目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的一步。利用学分制与传统教育体制进一步接轨,增加了MOOC的教育价值,也大大提高了人们对MOOC项目的接受度和认可度。目前,美国国内对于接受MOOC项目的学分持有以下几种态度:(1)认证学分。

美国教育委员会(AmericanCouncil on Education,ACE)对MOOC项目的部分课程进行了全方位考查,并于2013年2月批准了5门MOOC课程(分别来自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分认定申请,并呼吁美国各高校接受MOOC项目课程的学分。(2)立法提案。

2013年3月,加利福尼亚州参议院临时主席Darrell Steinberg提出第520号参议院法案,呼吁加利福尼亚州所有公立高等教育机构接受MOOC的学分,允许学习者修习美国教育理事会等课程审核机构认可的MOOC学分课程。(3)接受学分。

目前,已有社区学院和公立高等大学等院校宣布接受美国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学 分,将修读MOOC项目课程取得的学分与修读本校课程取得的学分予以同等程度的承认。如宾州福斯特国家网络社区学院(Penn Foster)于2013年3月宣布接受美国教育委员会认可的学分;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城市学院(San Diego City College)、圣地亚哥米拉马学院(San Diego Miramar College)和圣罗莎初级学院(Santa Rosa Junior College)等社区学院和圣何塞州立大学(San Jose StateUniversity)等公立大学为减轻学习者经济负担,缓解教育资源紧张,已接受Open Study和Udacity等MOOC项目提供的学分。许多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之初就已经获得了一些高等教育阶段的学分,这些学分来源于高中参加的大学预修课程考试(Advanced Placement Tests)。盖茨基金会副经理Josh Jarrett表示,MOOC提供的课程有可能成为另一种大学预修课程(AdvancedPlacement Courses),帮助学习者获取大学阶段课程的学分。(Young,2012)目前,通过MOOC获取学分的主要目标群体是高中生和州立社区大学的学习者。学分的取得是对学习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认可。MOOC项目相对科学的课程设计与日趋完善的考核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证明完成课程全部内容并通过考核的学习者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理应得到学分的承认。高校从最初只认可本校 课程修习的学分,到现阶段转变为积极考虑或接受其他同水平或高水平院校在MOOC平台上发布课程的学分,体现了教育理念上以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出发点这一变化,更加关注学习者的所需与所得。学习是人适应社会生存的基本手段,却在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变成异己的力量,压迫学习者。(陈京军,2006)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和研究者开始关注传统课堂教学中学习的异化问题,并提倡回归快乐、和谐、自主、创新的生态学习状态。MOOC项目与学分制度挂钩,体现了高等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使学习最终回归于学习者自身愉悦体验的一种途径。

三、MOOC兴起的源动力:从课堂到学堂的教育理念转变

1.MOOC与OCW以及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的比较笔者以心理学类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互动情况、学习支持和评价等方面对MOOC 项目、OCW项目与我国国家精品课程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从表1可见,我国国家精品课程和OCW等开放课件项目,在“在线互动”和“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与MOOC项目存在明显差异。国家精品课程和OCW等开放课件项目只提供教师授课视频和课件的单向上传,仍然是强调“教”的过程,而MOOC项目则更注重调动学习者“学”的主动性。桑新民教授提出的“太极学堂”建设理念与MOOC平台上的学习方式有不谋而合之处。它赋予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权利,用引导启发、多元协助的方式代替传统课堂中的强迫性任务,从而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使以“教”为主的课堂转变成以“学”为主的MOOC学堂。推动传统学校(包括中小学)的“课堂”向“学堂”转型是21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潮流和大趋势。MOOC学堂蕴含的“太极智慧”,(桑新民等,2012)还原学习之快乐、快乐之学习,在尊重人性、理解个性的基础上,赋予学习者更多学习选择,使得学习者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文化中,逐渐学会规划和掌控自己的学习,乐于并善于对学习承担起更多责任。2.学习生态系统的创建与学习本源的回归

麻省理工学院OCW 项目在下一个十年(2011-2021年)发展方向中提到,将创建一个开放学习的生态系统(Ecosystem for Open Learning),以提高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这一目标在edX等MOOC项目中得到了实现。约翰·布朗(John Brown)将学习生态系统(Learning Ecology)描述为开放且动态变化的、相互依赖且具有自组织适应性功能的、由交叉重叠的兴趣团体构成的系统,(张建同等,2009)其中学习者个体是最基本、最活跃的生态“细胞”。(孙树芳,2009)MOOC项目平台上,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学习者自组织起来的社群与教学者、学习环境构成一个学习生态系统。根据生态位理论,在一个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不同于其他物种的时间、空间和功能位置,都拥有一个最适合自身生存的时空位置,(魏晶,2010)这是物种之间普遍存在的差异性。认清物种群体的共性,尊重个体在生态位上的差异性,在MOOC学堂中表现为教学者、学习者和学习材料等多种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MOOC项目通过友好型学习界面与人文化的学习支持、动态发展的学习内容与多元学习互动、全面及时的学习评价反馈等方式,使得学习者、教学者和学习环境各要素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相互适应,呈现出开放自由、和谐共生的状态,逐步建成具有快乐学习和绿色学习特征的MOOC学堂。

(1)友好型学习界面与人文化的学习支持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需要。在人的幼年时期,这种原始的对外界与自身的求知欲望受到的外界压抑极少,因而个体常常对外界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这时,个体的学习完全是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成长需要的,同时也是适应环境要求的,学习与个体合二为一,兴趣和好奇心的满足让儿童体验着学习的快乐,体现了学习的原本之意。(陈京军,2006)然而,个体在步入学校教育阶段后,课业负担日益繁重,各类考试接踵而至。拔苗助长的知识灌输和整齐划一的学习进度,使得个体的内在需要被忽略,创造潜能被漠视。“异化的学习”使得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探求之心被严重削弱,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代替主动地寻求问题答案,学习者成为知识的依附者而非创造者。MOOC项目探寻学习之本源,使得学习成为人成长的一部分、生存的一部分。以Coursera项目为例,授课教师和助教不强迫学习者进行学习,而是以协助的方式为学习者利用平台进行主动探索提供多种人性化的便利服务。如(a)简便的注册方式和清晰简洁的选课界面,让学习者可以迅速进入想要学习的课程。(b)学习资源形式相对一致,学习者在选定课程后,可以迅速熟悉和掌握学习方式,并在一系列文字和视频的指导下,了解Coursera平台提供的所有学习支持服务功能和其他相关信息,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和将要参 与的活动了然于胸。(c)教师团队利用课程主页和邮件,每周定期预告课程进度,提醒课后测试和作业提交的要求与时间,并随时告知学习者近期论坛讨论的主题和本人所发帖的跟帖内容。(d)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论坛上或课外活动小组内得到解答,学习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则由教师在课程主页以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及时予以回应。(e)对于有放弃课程学习倾向的学习者,助教会以邮件的方式加以鼓励。(f)课程结束后,教师与学习者会通过Facebook 等社交网站继续保持联系,甚至会继续举办学习者见面会(Office Hour)和学习者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邹景平,2012)(2)动态发展的学习内容与多元学习互动 MOOC在更为深刻的“开放共享”理念引领下,利用强大的网络平台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提供了一系列互动反馈活动。平台上丰富多彩的学习支持软件,充实了学习过程,加深了对知识的形象理解,有助于激发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从一定程度上说,MOOC的学习内容是随课程的推进而动态发展的。(a)教师筛选学习者在论坛上提出的问题,对于提问集中且意义较大的,以文字整理或视频录制形式进行系统解答,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引申出更多内容。(b)学习者利用在线 教材注释软件,对教材进行注释,分享自己对重点、难点和兴趣点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就使得原本固定的教材内容持续向更广更深发展,既方便学习者复习回顾,也为后续学习者带来有益启发。

(c)传统课程中,教师提供的资源和活动往往限定了知识探究的边界,学习者学什么和怎么学都是预先计划好的。(李青等,2012)而在MOOC 课程中,教师提供的资源仅是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学习者在社区内的交流探讨带来不同认知的碰撞,从而赋予学习者新的知识。(Downes,2013)这些动态发展的学习内容也是MOOC多元互动方式的体现。(a)师生互动。上述教师对学习者提问进行集中答疑是一对多形式的异步互动;一些课程教师还提供每周两小时左右的论坛在线时间,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形式的实时互动交流。(b)生生互动。上述对教材注释的共享、同伴互评作业以及Wiki资源共建等,是学习者利用MOOC平台进行的第一课堂互动;此外,学习者还会自发利用博客、Facebook、QQ 群等社交平台开发第二课堂。(c)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互动。MOOC视频中穿插的内嵌式测试、课后练习与考试中的及时反馈与详解都是学习者与学习材料简单互动的体 现。MOOC项目之一的edX项目与VMware公司合作,提供学习者在线试验软件,使每个选修哈佛大学CS50x“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学习者都可以免费使用VMware虚拟化软件,在自己的电脑上模拟操纵不同类型的虚拟机器,以体验世界最先进的虚拟产品,丰富学习过程,这是更为复杂有效的互动。这些在MOOC平台上开展的社会性交互活动,以及由此引发学习者进行的分析性思考,都有助于深层次学习的进行。奥苏贝尔(D.P.Ausubel)认为,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必须具备主客观两个条件:客观上,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材料本身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主观上,学习者具备有意义学习心向,即学习者具有把新的学习材料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动机和兴趣。(陈虹,2009)在MOOC项目中,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与学习材料的关系是主动利用而非被动接受。孔子言:“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于自我完善和提升需要的学习,能使学习者从中收获内心之充盈和思维之快乐。这种与生活和社会相融合的学习,可以促成有意义的学习,也更靠近学习的本源,使学习者体悟到轻松自在的学习境界。

(3)全面及时的学习评价和反馈传统的单一评价机制往往以一个僵化的分数代 表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承认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学习回归原本的样子,即与不断丰富的人共存。(陈京军,2006)MOOC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考核内容包括课后测试、平时作业和期末作业等,评阅人员由同伴、教师和校友三方构成。合格的学习者可以取得课程开设学校提供的证书,并有机会直接得到校友评阅者发出的职位邀请。(a)内嵌式测试。MOOC教学视频中加入内嵌式测试,每隔一段时间会跳出测试题目。内嵌式测试以难度较低的客观题为主,主要帮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掌握重要的知识点。(b)课后测试与平时作业。课后测试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学习者作答后可以即时获得正误反馈与讲解。平时作业以主观题为主,采用同伴评阅与教师评阅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习者消化和反思课程内容。

(c)期末考试。考核地点分为考试中心或其他地点两种。Coursera等项目提供学习者通过PearonVue全球测试中心参加课程的期末测试。edX项目则允许学习者在家参加考试,并辅之以监督措施:在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考试;考试前,校方对考生的键盘输入频率和用词特征进行记录,并在考试后进行比对;考试过程中,锁定考生用来参加考试的电脑,并开启网络摄像头以便校方进行远程监督;另外,考生在注册课程时需了解“诚信规章”(Honour Code),并保证遵守学术诚信。(d)证书。证书的授予是MOOC项目另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完成MOOC项目某门课程并通过考试的学习者,可以获得相应的证书(Proctored Certificate)。

证书是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证明,可以在学习者学业深造和工作申请中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督促学习者以认真的态度坚持完成学业。由于课程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参与者,学习者提交的作业量很大,教师往往不能及时批阅全部作业。因此,一些课程采用“众包”(Crowdsourcing)的方式分解批阅任务:用Caesar在线软件将作业分成几部分,教师、学习者、校友志愿者均参与到作业评阅中,并辅助以计算机。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团队扩大了,但“教学”的痕迹却弱化了。教师从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度,鼓励、引导学习者 认真对待课程,坚持完成学业。“众包”措施中较有特点的是校友参与。在Coursera等MOOC项目中涉及学习者职业服务的相关内容。已在工作岗位上的校友常常通过关注和评阅学习者的平时作业和期末试卷,挖掘到公司或部门需要的人才,并向他们发出邀请。不可否认,这是对学习者学习效果和知识能力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更贴近生活、回归实际的评价方式。它使得学习成为成长的一部分、生存的一部分。

四、总结与展望

1.学堂内快乐学习的回归

在MOOC学堂上,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展开都以学习者的需要为中心,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兴趣。人生来就有获取知识的欲望,乐于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纳入到自己的认知中。教育工作者所应做的,是尽可能提供一个友好、舒适、便捷的学习环境,保证学习者能够取得必备的学习材料与有效的学习支持;同时,关注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与情感需求,保证学习者求知态度的持续并激发更多钻研的热情。在MOOC学堂上,学习者由求知的冲动引发的主动猎取知识的愿望,在一系列隐性与显性的鼓励措施之下得到充分保护,使得学习者告别异化的学习方式,在愉悦的心情中形成持久、稳定、长期的学习行为,回归学习的本源。2.对我国开放教育的借鉴意义

“学分银行”是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但现阶段仍存在多方面限制:远程教育系统内的教育资源共享度非常有限,在量和质上均有待提升;合作院校之间缺乏统一规划,产生“信任危机”和“质量歧视”;学分转换困难,存在“学分不等值”等问题。(康乃美等,2009)MOOC项目的资源建设和运行模式等可以为我国“学分银行”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首先,学分银行需要以丰富充实的课程和学习资源为依托,MOOC的课程资源均来自世界一流学府,课程质量和数量都蔚为可观,为学习者提供了现代化高水准的“课程超市”。我国应集国内一流高等学府之合力,建设中国的“课程超市”,以丰富和充实学分银行资源,方便用户选课与上课。其次,MOOC项目中学分课程的考查、评定与转换,均由第三方(如ACE等课程审查委员会、Pearson等全球考试中心等)执行,MOOC项目本身只是课程的提供方。我国的学分银行也需要这样一支权威、公正、有经验的评价队伍,形成授课者、学习者、评价者“三权分立”的模式,增加学分的客观性以方便学分互认与转换。第三,MOOC项目选课时间相对灵活且没有人数限制,为学习者有效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提前完成课业、缩短毕业时间带来了便利。我国学分银行认可的课程也可以打破春季、秋季学期的限制,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安排相对宽松的上课时间,建立灵活的学期模式,赋予更多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第

四,学分银行建设还可以借鉴MOOC与院校合作的规范性。

MOOC的几大项目均有各自的课程发布平台,但各个平台在规范性上保持一致而不是各自为政。我国精品课程分为国家、省市和院校三级,许多课件/课程资源散布于各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若高校之间、高校与开放大学之间能制定相关的规范协议,不断调和协作机制,便可有效整合精品教育资源。

另外,MOOC项目与社区学院、公立大学展开的合作,既提升了社区学院和公立大学的教学水平,增加了公立学校学习者的入学率,也为MOOC项目会员高校的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原始数据。双方在教学领域的双赢合作,是在更深程度上更有针对性的“开放共享”,有助于促进大学间在教育领域的深入沟通、交流,达到教与学水平在协作与竞争中有效提升的目的。这种高校之间在更深程度上的开放共享,对于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建设开放大学不只在于实行了“宽进严出”、“学分互认”和“学分银行”等形式上的变 化,重要的是以开放教育理念为指导,按照开放大学的标准,建设一个实施高水平、高质量远程开放教育的实体学校。我国国家开放大学主要是面向全国开展现代远程本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任为民等,2010)课程设置以高等教育层次的课程为主。而我国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在高等院校,高等院校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国家精品课建设,到2013年4月已建成3623门,其中本科教育课程2582门,高职高专教育课程1041门。每门精品课程都建设有课程网站,可以共享课程大纲、教案、课件、录像等资料。大量的优质资源若加以系统的整合应用,以共享的方式纳入开放大学课程设置中,便可以集全国高等学府之合力建设国家开放大学。3.未来发展空间

先进技术的应用是MOOC项目的显著特征,未来支撑MOOC项目的技术仍有很大开发空间。(1)对学习交互的支持。

当前每个MOOC课程论坛都可以支持数量巨大的用户群体同时在线使用,但是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在线交流时,难免会产生由于信息过多且杂乱而不能迅速找到所需资源的问题。MOOC近期推出的课程通过对现有论坛平台进行主题划分,积极开发第二课堂,完善Wiki的异步交流功能等方式,以期组织起更有效的交互。(2)对学习评价的支持。

目前MOOC部分项目与Pearson等国际考试中心合作,方便了学习者的学习评价,但对随时随地接受考核仍有一定限制;而人机结合的评价方式又会限制考核题目的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学科分离趋势。随着远程控制技术的提升和计算机语言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主客观结合的大规模测试方式将得到完善。(3)对特殊学习环节的支持。

现阶段,MOOC的电学、计算机科学等部分理工类课程在多种多样的虚拟实验软件的支持下,实现了动手操作的学习环节。这有助于弥补远程教育实践环节不足的问题。

第二篇:黄埔从水陆师学堂到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从水陆师学堂到陆军军官学校

在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创办之前37年,黄埔岛上已经出现了军校,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中和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历史上,黄埔岛是不能不提的地方。

一、广东水陆师学堂:开广东近代军事教育之先河

关于广东水陆师学堂的情况,在《简明广东史》和《黄埔秘档》有记载,《黄埔秘档》公布了两件相关的档案:一件为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广东巡抚吴大征关于在黄埔创设水陆师学堂的奏折;另一件为光绪十九年两广总督李瀚章关于广东水陆师学堂添设洋教习及购买机器的奏折。但是水陆师学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与军事教育的更新、与军事近代化的联系等课题,并没有引起各界研究者的注意。

公元1887年(光绪十三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黄埔岛上创办了广东水陆师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两所军事学堂之一(另一所是袁世凯在天津创办的北洋武备学堂,创办于1885年)。水陆师学堂的校址,是1845年苏格兰人约翰?柯拜修建的黄埔船坞,1876被两广总督刘坤一以白银8万元购买,在此办了间广东“西学馆”,以后相继改为“实学馆”(1882年)和“博学馆”(1884年)。除了黄埔船坞之外,张之洞又在岛上征地47亩,用去4592两白银,大兴土木,建造校舍。

1893年,两广总督谭钟麟将水陆师学堂的水师、陆师分开办理,一分为二:水师诵堂独立为黄埔水师学堂,后来(1904年)与广东鱼雷局附设鱼雷学堂合并,改其名为水师鱼雷学堂,此后又演变为广东水师工业学堂(1907年)、黄埔海军学校(1910年)等;陆师诵堂改为“陆军速成学堂”,1903年,以原广东水陆师学堂旧址为校址筹建广东武备学堂,1906年,广东武备学堂改组换名为“广东陆军学堂”,1905年创办的黄埔“陆军小学堂”,仍以武备学堂为校址,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广东陆军小学校。

上述几所学校都有如下特点:

(一)都是军校,是晚清至民初出现的新式军事教育机构;

(二)都创设于黄埔岛上,或可统称为“黄埔军校”。从近代军事变迁的眼光看,这几所军校的历史不应当忽略。鸦片战争以后,军事改革的呼声高涨,上上下下,都要求振军经武,更新军制,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振兴军事教育为晚清自强运动的重要部分,广东水陆师学堂及其后一系列水、陆军事学堂的创办,便是这种自强意识在军事领域的反映。利用黄埔岛有利的地理条件,率先创办广东水陆师学堂,这不仅是广东官办学堂之始,①更是领各地振军经武、振兴军事教育风气之先,开创了广东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

新式军事学堂的“新”,体现在:一是引进外国军事教育方法,聘请洋人、留学生当教师,派人到国外学习,注重学外语,学科技,练洋操。著名的留美幼童詹天佑,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回国后不久即调广州,先任教习于“广东博学馆”,接着在广东水陆师学堂任教,在此期间他测绘出《中国沿海形势图》。二是追求军事的先进性和专业化,将外国先进军事技术(洋枪洋炮)及军队管理的先进经验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水师、陆师学生各70人,学制三年。陆师学德文,德国教习邓切柯何夫教军事学,防御工事。水师学英语,有外国教习二人。这些学堂培养出不少军事人材,如水陆师学堂的毕业生谭学衡(新会人),宣统年间曾任海军副大臣,袁世凯时出任海军大臣。水师学堂学生邓钧(虎门人),与朱执信一同遇难于虎门。著名的军事将领邓演达、叶挺、陈策、李章达、李朗如、张发奎、陈铭枢、蒋光鼐、薛岳、李汉魂等,也出身于黄埔岛上的军事学堂。

二、孙中山:从“运动”军队到“以党建军”

晚清自强运动并未使清王朝免于衰败,在辛亥革命的烽火中,王朝体制终为民国体制所取代。然而晚清以来,到处练兵,大办军校,豢养了庞大的军队,在缺乏统驭、调动和节制的情况下,被野心家操控,走上了拥兵割据的道路。地方军事集团如直系、皖系、奉系,川军、鲁军、豫军、滇军、桂军等等,大量涌现,战火蔓延,社会**。

孙中山创立的民国,急需解决这种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要打倒军阀,统一中国,关键在于掌握军队。从辛亥革命到1924年的春夏这10多年的时间里,可以看作是孙中山对军队问题,即如何统摄军心和振作军队进行思考和摸索的时期,也可算作黄埔军校酝酿和准备的一个漫长时期。孙中山的建军思路的发展脉络大致如下:

(一)很早就有以“精神”和“主义”来感召和教育军人的设想。在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提出要争取清军将士参加反清斗争,主张“以主义集合,非以私人号召”,已意识到要以革命思想来凝聚军心、建设军队。其后粤军回粤、设政广东(1921―1922)时期,孙中山很重视对将士作“精神训话”,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于1921年12月在桂林所作的讲演《精神与物质相辅为用》。①之所以要用“精神” 和“主义”去感召军队,是因为此时没有自己的军队,只能影响少数军队(粤军)。辛亥之前,孙中山周旋于新军、会党之间,辛亥后热衷于“运动”军队,四处招兵买马,他寄希望于“主义”的灌输,将各种异己势力收归于自己旗下,为己所用。然而,这种“训话”收效甚微,听讲者素质不高,等于对牛弹琴,大道理不易被他们领悟和接受。“精神”、“主义”的感召力有限,动摇不了上层军官对士兵的控制力。“主义”进不了军营,只有上层军官,才能统驭他的军队。以“主义”集合军队,只能是孙中山、国民党的一种奢谈。

(二)在思考、摸索军队问题的过程中,受到了苏俄经验的启发。苏俄十月革命,最初靠的是工人临时组合的赤卫队,并非正式军队。正式军队是白俄的军队,他们在历史大潮流中倒向了苏维埃,之后为了监督那些并不令人放心的军队及其指挥官,苏维埃向军队派出党代表。这一做法,后来演变、定型为由党(布尔什维克)来掌管、领导军队的制度,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一前所未有的治军、统军模式,引起了孙中山的关注。1921年8月28日,孙中山致信苏俄外交部,说:“我非常注意你们的事业,特别是你们苏维埃的组织、你们军队和教育的组织。”这一年12月的“孙、马会谈”(马林,共产国际代表),使孙中山增进了对苏俄治军、统军制度的了解,让他头脑中早已萌发的“以主义集合”军队的想法,获得了拓展的空间。《精神与物质相辅为用》的讲演,恰恰就是这时讲的,这应当是孙中山受了苏俄的军队教育、管理体制的启发之后,对更新治军、统军理念的展现。在苏俄经验的启发之下,孙中山充实、完善了他的“主义治军”(以革命思想感召、教育军人)思路,进而产生了要学习、借鉴苏俄“以党领军”模式的构想。只是这种构想初时想得未免过于简单,他让官兵全体加入国民党(曾批准陈炯明部粤军全体加入国民党),以为如此就会如同红军服从俄共一样,一致服从国民党的领导,从而达到“以党领军”,让国民党掌控军队的目的。他关注的重点,是有多少官兵入了党,而不是首先要改组、整顿好他所领导的党。其结果却是,1922年6月16日,就是这支由清一色的国民党员组成的粤军,炮击观音山,围攻总统府。这说明了孙中山既有学习、借鉴俄共领导红军经验的愿望,但却不得要领,结果事与愿违,在实践中又翻了个大跟斗。

(三)产生由党建军的设想,与苏俄的援华方略几经磨合后,最终奠定了改组国民党、创办军校和建立革命军的基础。长期以来,孙中山周旋于各种军队之间,一时联甲打乙,一时联乙讨丙,为达到一时之目的,招降纳叛,绿林山贼无所不用。所谓“主义治军”,治的是人家之军;“以党领军”,领的也是党外的军队。所谓“运动”军队,实际上就是拉拢军阀(也有军阀要利用孙中山的因素)。这种“运动”的教训是极其沉痛的。台湾军史学者指出,孙中山在经历过多次教训之后,醒悟到“运动”军队之路已走不通,必须自我救赎,另谋出路,也就是要“放弃对党外军队的扶植说服,实行由党建军”。

从“运动”军队,到由党独立建军,这是个关键性的转折,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历程。实际上到1923年初,孙中山仍然依靠滇、桂军攻打陈炯明粤军,为解广州之围,他又将另一支来自北方的军队(樊钟秀豫军)引进广州,走的还是“运动”军队的老路。在国民党尚未改组,又受到诸多客观原因制约的情况下,要自己组建军队,不得其门而入。苏俄介入之后,他才一步步认清并接受了改组国民党、创办军校和独立组建军队的路径。同时,苏俄在寻找中国同盟者的过程中,从本国利益出发,并考虑到其他种种因素,采取了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与促成国民党联俄容共(包括输入苏俄建军经验)相结合的方略,最终将援华的目标定位于孙中山。孙中山的意向与苏俄的援华方略,经过了反复而长久的磨合,才奠定了黄埔建校、建军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从1887年广东水陆师学堂的创办,到1924年陆军军官学校的建立,37年之间,方园8平方公里的黄埔岛见证着中国军事的发展进程。广东水陆师学堂是军事近代化起步的产物,开了广东近代军事教育的先河,而陆军军官学校的创办,则预示着一种新的军事体制――党领导军队的体制(党军体制),即将被引进中国,诞生于黄埔。中国军事发展的历史,至此将翻开新的一页。

三、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育的创新与党领导军队新体制的建立

1924年5月,黄埔军校一期生入学,5月3日蒋介石就任校长,9日廖仲恺就任军校党代表,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此为黄埔建校之始。1924年11月黄埔军校教导团成立,是为黄埔建军之发端。黄埔军校在广州办学的时间不长(其后在南京、成都续办),只有三、四年的时间,但却产生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关键在于军事教育的创新与“党军”体制的建立。

(一)军事教育的创新。

黄埔办校为什么获得成功?可归纳为五大原因。

1.生源广,基础好。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文化水平、政治素质比较好,思想开朗,胸怀宽广,阅历丰富,活动能力强。

2.教官队伍强。教官除有留学日本和出自保定、云南等军校毕业生外,还有为数相当多的苏俄教官,他们由苏联政府派出,多达七、八十人。鲍罗廷也登过黄埔的讲坛,军事总顾问巴甫洛夫、加伦(苏联远东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陆军部长、远东军总司令,后授元帅衔)、军事顾问捷列藩诺夫(苏联红军的旅长,后授中将衔)等,均为层次较高,称得上指挥过大战役、军事理论造诣很深的军事家。

3.政治教育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开拓。政治教育和军队政治工作,是黄埔办校、建军中的首创。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引导,提高军人的政治自觉,让他们明确军人、军队的社会责任和角色意识,通过拓展、更新教学内容,并采取各种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形式,落实孙中山以“主义”感召士兵的设想,让“主义建校”、“思想建军”不只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让它变成可行、可操作、可转化为军事能量的现实路径。军队政治工作更是个新的课题,是1924年11月军校教导团组建,“校军”诞生之后,从校内政治教育拓展而来的。第一次东征开始后,军队政治工作进而成为战时政治工作,要处理军政之间、军民之间、友军之间的关系,还负有地方建党、建政的责任,这都是全新的工作。政治教育和军队政治工作,对黄埔军人的成长、革命军的发展,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4.实战的锻炼和考验。黄埔军校创办不久,广州发生了商团事变,随后又有东征讨陈(炯明)、南征讨邓(本殷)和讨伐杨(希闵)、刘(震寰)。黄埔学生在校时,即上过战场,经历过真枪实弹的战争。黄埔学生的毕业证书,在战场上获得。在战争中学战争,是黄埔军校办学的主要经验所在。

5.开门办学。鼓励学生深入社会,面向实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投身社会政治活动、党务活动和工农运动的过程中,黄埔学生施展自己的智慧、社会关怀与创造精神。中共党内很多优秀干部,国民党内的许多黄埔名人、名将,当年都亲身参加过援助省港大罢工及支援广东农民运动,他们在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过程中,迈出自己军旅或政治生涯的第一步。

基于上述原因,黄埔军校的办学,成效显著,大批学生脱颖而出,锻炼出了许多军事、政治精英,影响乃至左右了此后中国大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

(二)党领导军队新体制的建立。

由党建军,形象地说是“三架马车”组成:一是党代表,军校创办时即设党代表(廖仲恺),对军校和部队负监督、统率之责,校中、军中一切命令,须经党代表副署,才能生效;二是政治部,此为党的工作机关,对党代表负责;三是党部(党的组织),在军校、军队中建党,连及连以上设党部,党部之下设小组。党代表、政治部、党部统一于党领导军队的总架构中,这是苏俄红军党军体制的输入与运用。至1924年11月黄埔军校教导团组建时,在团、营、连三级,普遍设置了党代表,11月11日,孙中山称其为“党军”,任蒋介石为“党军”军事秘书。蒋介石曾说过:“中国军队党代表制度是第一次施行,本校长对此制度志在必行,常以为宁可无军队,不可无党代表”,这是“救济中国军队的唯一制度”。第一次东征时,国民党中央于1925年4月6日举行第73次会议,通过廖仲恺所提《建立党军案》,黄埔校军被正式冠以“党军”之名,蒋介石任“党军司令官”。

所谓“党军”,就是受党的指导与监督之军,党化之军,也即实行党领导军队新体制和军队政治工作制度的军队。由革命党领导军队,决定了军队的革命性质。黄埔军校创办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按照党领导军队的新思路、新体制,以本校教官、学生为骨干,创建了一支新型的军队,一支以崭新的姿态出现、让世人耳目一新的军队。1925年3月16日,在东征棉湖大捷时,廖仲恺说:“我们军队,现已现出光彩来了!”“党军”,本意是服从国民党领导、为实现国民革命的目标而奋斗的军队。“党军”的诞生是中国军队发展史上的一大进展,一大跨越,是黄埔军校的业绩之一。然而,由于国民党内当时并没有真正形成由革命党来管治军队的力量和行之有效的机制,因此在军队“党化”的同时,也开始了“党军”的异化。掌控军队的蒋介石,走的是拥军自重的老路。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的军队开始排斥党代表。此后,随着蒋的军事独裁局面的形成,国民党内已经没有谁、没有哪种势力可以监控和制约蒋的军队。黄埔军校开创的以党领军的体制,事实上已经瓦解,逐步形成了蒋介石以军制党、以军制政的局面。国民党军队中的政治工作,也日益走着下坡路,一步步变质和异化。

黄埔军校是在国共合作条件下创立的,共产党人广泛而深入地介入了黄埔建校、建军各项工作,特别是校内政治教育和军队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黄埔军校开创的党领导军队的体制,是借鉴于苏俄经验,故最能体认、领悟其本质,并自觉付诸行动的,仍是共产党人。此后数十年,党代表和军队政治工作,在国民党军队中被抛弃,但是在中共领导的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中,却得到全面的发扬。党领导军队的制度,被凝结成四个字:党指挥枪。军队政治工作,一直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这根源于黄埔军校,是共产党人参加黄埔建校、建军带来的结果。

(作者系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广东省委党校教授,发表时略有修改。)

①广东官办学堂之始的说法,采自沈琼楼《广州的书院与学堂》一文,“广东之官办学堂,以黄埔水陆师学堂为始”。但也有人说广东官办学堂始于1864年创办的“广州同文馆”。

①该讲演内容编入《孙中山全集》第6卷,题目为《对滇赣粤军的演说》,第一课是“精神教育”。

第三篇:从校园环境到课堂的深入

新疆喀什“影子校长”培训研修周记

从校园环境到课堂的深入

(2018年4月2日至2018年4月8日)

阿卜来提·伊萨木丁 莎车县阿扎提巴格乡中学

这一周我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初步了解学校珠溪中学的总体情况、课堂教学模式和校园各角落设计思路和内涵意义。主要就是通过观察、思考、深入课堂了解等方式达到了预先的目标,具体活动开展情况及其在参与当中的有些感受记录如下:

2018年4月2日早晨七点一刻,被安排到上海市青浦区珠溪中学参加跟岗培训的三个伙伴(我、莎车县阿拉买提中学书记王新凯、巴楚县阿瓦提镇中学书记张凤朝)到了珠溪中学(学校地址上海市青浦区漕平路27号),因为跟岗培训开始第一天,我们满怀着高兴地神情注目着校园师生一举一动,试图找到影响我们思想的启发点和落脚点!从我观察情况来看,本校规模比较小,有三栋楼(分别是‘求是楼、求知楼、求实楼’),学生食堂,图书馆,塑胶跑道三个运动场等教学、生活用地。学校环境建设方面非常重视,校园非常整齐,绿化很好,因为学生养成教育强化进行,学校卫生非常干净,学校后勤人员也及时地打扫干净校园、楼层的走廊、楼梯、卫生间等众人共同活动区域。

两个小时以后本校校长张亚根老师叫我们去校长室旁边的会议室,给我们发放了本校制定的“2018年新疆喀什‘影子校长’跟岗阶段培训方案,首先让我们大概的过目“方案”内容,然后具体说明培训方式方法,附上给我们介绍了青浦区及其朱家角镇总体教育情况,该区教育历史上发生的有些改革举措等一系列情况。张校长还给我们讲述了过去在其他学校任职故事,被任命到珠溪中学之后的有些做法和感想,我感觉张校长喜欢交流,人很谦虚,认真细致对待教学工作,平时不太爱开会,以交流的方式解决学生和老师层面存在的问题,有什么事讲道理,让对方口服心服!教育政策、中考或者学校跟学生有关的管理制度发生变化时组织老师家访,注重获取家长的信任和敬畏!还给我们讲述了校长本质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遇到的有些有趣的故事。

交流的过程当中张校长还简单介绍了学校师资队伍,学生大概情况,家长文化水平,教师管理等方面的有些经验。据张校长介绍该校目前有78名老师(一个副校长在教育局借调帮助局里督导工作,一个学校行政很难交流的老师被挖到民办学校,当前在岗的老师76名),661名学生,4个年级,21个班级(六年级、七年级各六个,八年级五个班,九年级四个班);根据上海市教委的安排上海当前在落实二期课改,二期课改对学生综合水平的要求会更高,要求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提升综合素养!交流的后一时,附述了上海中学教育最有影响力的四所中学,即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二中、负担大学附属中学、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等。

总体来讲,今天初步踏入贵校认识了新环境,认识了新的教育基地,初步了解了跟新疆对比跨前几十

新疆喀什“影子校长”培训研修周记

年的上海市教育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看到了祖国大地教育发展的小缩影!心灵上更加强化了俺们伟国一定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自信力度。当然,发展是一步一步的,上海是国家之眼,世界之眼,相信上海市教育事业前面发展的基础上带领我县教育发展推进,会取得更好更佳的时代性成就!

2018年4月3日,跟昨天同样的时刻来到了学校,学校把我们安排到求知楼四楼的大概30平米的一间办公室。我们一大早进去办公室简单的打扫卫生,收拾办公桌,启动电脑等着写材料,本校计算机技术老师给我们调试了上网账号。大概过一个小时突然校长亲自带上九本书到了我们办公室,给我们一人发了三本书,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习近平讲故事,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加上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培训开始的第二天给我们发的核心素养相关的一本书,当前我有四本书可以读,我很激动,因为从小就喜欢看书,我觉得读书人生就是最美人生,书带领我们做好人,书带领我们实现美好愿望,我觉得校长很英明,给我们送书这一事宜,考虑的很周到:虽然是校长首先是老师,所以必须探索课堂教学,不得离开课堂,脱离教学,对学校而言,离开课堂就是脱离教学,脱离教学就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危机随即而来!作为校长应该学会管理、学会用人,所以读好习近平故事,学会做人,做好人的基础上做好事,做好教育的事。然后就是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跟党中央保持一致,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强化四个意识、四个自信,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的形象,做好本质工作,发挥好本身作用,执行好教育政策。

校长发完书之后,我们仨和张校长就在办公室交流,张校长非常喜欢站着说话,我觉得这个习惯跟张校长个人工作经历有关,就是参加工作30年以来深入课堂,一直爱着下一代的小可爱---学生,我们再三邀请张校长,他都不肯,非要站着说话,慢慢地我们也习惯了,张校长跟我们交流了教师管理方面的经验,后面我就提了学校能不能给我们提供“听课记录本”的意见,张校长很聪明,就看起来了,我们想听课,当场安排教导处给我们提供听课本,然后邀请我们第三节到八

(二)班上听课。

按照学校作息时间,第一节课上完之后全体师生集合运动场升国旗,之后就跑步15分钟,今天校长利用全体师生集合的机会把我们仨特意介绍给了全体师生,便于以后更好开展跟岗培训。一个一个说出我们名子、组别进行介绍,第一次介绍的是我,介绍完之后,我向前一步,挥手问候给全体师生,感觉很爽!

第三节课时,我们仨到了八年级(2)班听课,张校长的专业是语文,根据上海市教委安排,上海市范围内的全部中小学都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今天讲的内容是“第三四课 狼”,校长上课能力很强,教学环节方面,首先简单的总结学生上一节课作业做出情况,将典型优劣作业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然后作业具体要求再次提醒学生。之后就开始上课,讲授新课方面,张校长课堂教学能力方面很有技巧,完全符合教学规律,从浅慢慢入深,即第一步:让学生整齐朗诵课文内容,第二步:根据学生过去识字的实际情况,将课文中学生可能遇到的生字词,指人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觉得这个方法很有用,首先可

新疆喀什“影子校长”培训研修周记

以诊断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情况,其次通过这种办法可以轻而易举的敦促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不让他们开小差。第三步:用多媒体手段,将课文内容再次剖析,就是按照每一个自然段特点,设计几道题,让学生回答,然后老师点评总结。看到张校长上课的技巧,我心里非常佩服,心理上自言自语:很了不得!我觉得这堂课方法非常简单,师师可以做到,但是效果非常明显,学生齐声朗读课文相当于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让学生解释生字词相当于让学生深度了解课文,让学生回答提前刻意设计的高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更加剖析课文大意,让他们完全了解课文内容!到了这个学校第一堂听得课对我的影响很深,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听张校长的课。谢谢校长为我们上的精彩的一节课。

按照学校教研计划,今天下午第五节学校组织了以“关注有效教学、传承青浦实验”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校数学教研组沈磊老师上了一堂课,其他邻居学校的部分数学老师也应邀参加了活动。此次数学研讨活动对我的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授课地点、听课地点分开设置,就是把一间大的房间分成两个部分,大一点的部分定为授课地点(老师、学生活动区域),小一点的地方定为听课区域,上课地点与听课地点中间有一层厚玻璃,坐在听课地点的人可以看到上课地点的老师和学生,上课地点的人看不到听课地点的人,上课间有安装带拾音器的高清摄像机,它把上课间实际映像和声音传送到听课间(听课间有两台电视机挂在墙上,有一台音响就把上课间的声音及时地播出让听众听取,我从事14年的教育事业,是第一次看到这么个先进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研讨活动的场所,在这么个环境开展教学研到活动有很大的益处,上课间的老师和学生根本就不被坐在听课间老师的言行而干扰,就能集中精力上好一堂课、学好一堂课!此外,听课间还有一位老师专门负责管理电教设备,根据老师、学生教学、学习活动的特点时不时地将活动精点放进放远,让听课老师及时感受到教学学习活动涉及的目标思路!还有负责将精彩场面拍照留存。我第一次看到现代教学研讨活动直播室非常激动,作为校长当然追求自己所负责的学校条件更好更优质,渴望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努力探究,不断创造优质条件提升综合质量!

来了本校第一次听的数学课,说实话,老师本节课上的不怎么样,也没有什么让人吃惊的新的教学方法,对我来说非常简单的一堂课,但是从学生配合力度、数学知识基础的发展来看,学生非常厉害,再说了本节课讨论五个问题,因为时间关系四道题都讨论完了,这四道题难度非常之高,老师的教学方法是首先为每一道题给学生五分钟时间,然后以点名的方式让一到两位学生上台解释解体思路并且做出过程、答案,虽然问题很难,但是学生基本上都答对了,坐在下面的学生答得怎么样我不清楚,但是上台做题的学生无论是解题思路的解释或者做题过程都很好,从中可以体会到这边学生学习数学从根本上学、从实质上学!就是因为学生数学知识面很深很广,评课的时候相关老师评价非常好,得到了同仁们的一律认可。

总的而来,今天点点滴滴还算是有收获,希望自己以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更加努力学习发现新的刺激点,找到更多的精彩至极。。!

新疆喀什“影子校长”培训研修周记

因为清明节放假三天,旅游、休息充足,今天5点五十分生物钟让我给醒来起床,我就简单的洗漱“打扮”之后到酒店一楼餐厅就餐往学校出发,今天天气非常晴朗,感觉身体也很轻锐,所以不打算叫滴滴,走路去学校,戴上耳机边走边听上海市心理学大师采铜老师的“采铜:好书精读”节目之“直觉”这个内容,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因为读书让生活更美,让人准确对待工作、生计、生活中的枯燥,从折磨中找到快乐,从乏味中找到幸福的感觉。回想童年,我能走到这一步都是读书的功劳!采铜老师一个节目大概就是十五分钟,刚好我走路十五分钟就能到学校。一路上边听精读边思考,学到了工作、生活上决策的很多方法。到办公室补写4月3日的培训日记之后开始审一审张校长早晨网上发的七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子,根据张校长的解说,这边每个月的月考或者期中考试都跟周边的邻居学校合作出题,试卷准备好以后专家一起审一审难度,难易度审完修改之后才确定印卷准备考试。我大概的看了一下卷子,我觉得卷子难易度非常适当,充分考虑学生知识面和答题时间而出的题,测试很有针对性,很多题学生一看就能发觉得到,一目了然,没有让应试者为难的乱题。这就是明白人办的事,行家对教育教学测试的态度。上海发展那么大、那么快,全国往年种种教育改革试点市,就是因为上海市知识分子对本行业的态度认真细致!

按照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第一课上完之后全校学生到操场简单的顺序升完国旗就开始跑步,我们仨和张校长中间聊了一会儿,上周我王新凯书记注意到了学校足球场放射门地方的旁边的墙上写着1到5的数字,不知道什么意思,我们当时就犹豫了一下。今天借此机会向张校长问起此事,校长就回答说,那是踢球者得的分数,踢到哪个数字上面就得那分,我们听了以后很尴尬,作为教育工作者把这么个简单的足球知识都不会,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该学的东西非常之多!根据学校党支部安排,下午参加了学校支部换届大会。

第四篇:从课堂到生活

从课堂到生活

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应该利用好身边现成的资源,如学生身边的书包、文具、课桌、凳子等,都可以成为观察、实验的材料。

如在教学《搭支架》一课时,我们可以借助教室里电视机的支架进行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它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呢?还见过哪些支架是三角形的呢?”这么一问,使学生立即对司空见惯的事物产生兴趣,也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课自然展开。巩固应用阶段,学生回答教者开头提出的问题时,会毫不费力。接着,教者拿出一张事先准备的坏凳子,并提问:“谁能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把它修好?”此时的孩子们,兴趣依旧,他们有信心,也有能力,用带来的一些材料、工具,将坏凳子修好。学以致用的操作体验,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让他们懂得科学不是空中楼阁,科学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再如,《建桥梁》一课的学习。一开始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能说一说你身边的桥梁吗?你还在哪里见到过哪种形状的桥?请你把收集到的各种桥梁的资料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样,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进行导入,交流已有的知识储备,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引起学生对桥梁话题的关心,起到“聚焦”作用。

学习知识的生活化应用,既巩固扩展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第五篇:从联系中看MOOC

从联系中看MOOC、微课和微课程

2010年8月,比尔·盖茨在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Techonomy Conference)上预言:“未来五年,网络将成为最好的学校”。不到三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微课、微课程接踵而来。源于斯坦福的Udacity、Coursera,以及麻省和哈佛联手创办的edX——领军全球的MOOC三大主流机构携越来越多的加盟大学进入网络课程。比尔•盖茨的预言提前成为现实。

MOOC与微课、微课程是相互联系的,云计算为它们提供了大行其道的可能性,翻转课堂则为它们创立了现实的网络课程范本。MOOC就是在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成功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灵感,又如海啸与风暴般席卷世界,放大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效应。

中国和世界也是相互联系的。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中国名校开始走向MOOC。上海市成立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30所高校的学生可以在平台上选课,7门课程实现校际学分互认。中小学在高校引领下,很快从翻转课堂中汲取营养,在MOOC风暴的激情催动下进军微课与微课程,义无反顾地加入以翻转课堂、MOOC和微课程为前奏的大数据变革教育的行列中。

微课、微课程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属于教师为中心模式。从教育技术视域考察,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老师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4期《微课的含义与发展》一文中指出:“‘微视频’(指微课——笔者注)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程’;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没有形成‘微课程’的系统”。如果从广义教育资源角度理解,微课程则是课程改革与信息化进程中的学习资源创新,是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新型资源。广西师范大学郑小军老师把它归纳为“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

比较微课与微课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微课是教师授课的电子浓缩版或曰课件的改良版,与十多年课件教学的结局那样并不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力资源培养模式。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来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选修MOOC可以取得学分,可以充实生活与职业生涯,“教育成为了人们基本的权利”(Coursera创始人达芙妮•科勒语)。微课程是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接轨得更加无缝一些。

但是,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微课需要跳出技术与浓缩课的藩篱,走向微课程,在课程视野观照下,思考“微视频”的功能定位,使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新词汇层出不穷,时髦语言越来越多。我省在进行微课比赛,论坛里又出现微课程。这两者是相同,还是有差别?我不大明白。

按一般理解,“课”与课程的含义不同。“课”一般是指课堂教学,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频或音频。系列微课是指一系列讲解具有连贯性知识点的微课。在教育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这种解释还是把微课还是“课堂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藉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亦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学习课程的可能是有意安排或者偶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美好的或是痛苦的。” “课程”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唐宋期间。但当时的课程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但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解放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摘自360度百科)

照这样来看。微课程不同于微课。微课好理解,微课程的界定就不是那么容易了。那么两者的差别是什么?

下载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微课 MOOC翻转课堂

    微课、MOOC和翻转课堂近几年,“微课”、“MOOC”和“翻转课堂”逐渐出现在中国教育中,那他们的起源是什么?具体是什么含义?相互之间又有什么联系?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如何?下面我......

    让课堂成为学堂

    让课堂成为“学”堂 ——观摩永威学校后的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韩迎春 2011年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赴河南永威学校的观摩活动。通过观摩赛课、听评课、听讲座等多种......

    高效课堂学习心得-----从讲师到导师

    高效课堂------从讲师到导师8月3日,我们一行10人前往福建省福安一中学习高效课堂,今天在此向各位同仁汇报我学习的一点体会。福安一中建校于1902年,已有110年的历史,县级市一中......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慕课(MOOC)是在信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教学平台,它有一个新的学习理念和专家级的沟通平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学习方法、师......

    课堂变学堂[精选多篇]

    把时间还给学生,将课堂变成学堂 胡艳芬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有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课堂上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了达到这个......

    学习从高效课堂到魅力课堂的心得体会

    学习《从高效课堂到魅力课堂》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学校培训组织我们学习了《从高效课堂到魅力课堂》。经过对比学习,让我认识到了高效课堂的局限性和魅力课堂的重要性,也懂得了......

    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试析课堂教学的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有效教学”、“生本课堂”和“高效课堂”三种常见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旨在说明三种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加强我们的学校和教师对于课堂......

    从无效的教学反思到课堂有效教学实践

    从无效的教学反思到课堂有效教学实践 威海一中贾志业 “教学反思”是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它既是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教师立足岗位提升专业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