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景作文教学现场会报道
情景作文教学现场会报道
2014年11月5日,在扎赉特旗教研室组织下音五小召开了情景作文现场会,教研室相关部门的领导以及全旗各校的领导和语文教师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此次教学现场会,李辉老师首先讲两节课,分别是作文赏评课和作文指导课,然后五名学生、李辉老师、家长分别作汇报交流。
可以说,这个班级一直由李辉老师带了六年,从刚入学的孩童到现在的翩翩少年,从刚入学时的连笔都不会握到现在的洋洋洒洒就可以出口成章……李辉老师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这个班级的学生,写作能力非常强,课堂上异常活跃,爱表达是他们的共性。李辉老师注重平时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增加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视野。并且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写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经过几年的积累,班级学生的作文集摞很高,涉猎很广,很多学生的文字表达功力比老师都强!难怪教师出公开课都愿意找他们班级,原因就是学生太爱表达,给课堂增加了很多光彩。
李辉老师的作文批改一直以来也是独具特色,她批改的视角与众不同,批阅详细,并且每篇文章都做到与学生一起赏评,这样就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作文水平与日俱增。
由于李辉老师六年如一日的躬身实践,她所上的作文课赢得领导老师的一致赞誉,她的作文指导课将在五月份参加吉林省作文教学大赛,我们期待她的好消息。
第二篇:现场会的活动报道
会聚四月梧桐校园共享互动课改成果
——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承办梁子湖区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 四月,百花的芳香足够浓郁;四月,百鸟的歌喉越发婉转,四月,人们总会凝眸别样的风景;四月,人们总会领略异样的精彩。在这最美人间四月天里,我们相约在这春意盎然的华中师范大学附属梧桐湖学校的校园里。
这是一所新兴富有国际气息的校园,这是一所浓郁具有人文情怀的校园,这里你看到的,无论是橱窗里绽放的七色花还是墙壁上彰显个性的师生心愿,你听到的,无论是偶遇迎面而来的问候声还是校园红领巾广播站的播音声,都透出博雅的个性和淡淡的书香。一年多来,学校坚持立足“堂堂有趣有效,人人收获成功”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华师附小专家老师到校的专业引领、赴华师附小跟岗学习、赴武汉名校观摩名师现场教学课、校本培训里磨课上课反思再上课等多种手段努力提高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素养,本校老师在全区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斩获多个第一名。
踏实的做法起到了示范一方、引领全区的作用,为了全面提高梁子湖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区基础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使我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交流并在全区范围内得到推广,4月8日,梁子湖区首次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在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隆重举行。这次会议,是由梁子湖区教育局主办、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具体展示的一次大型教研活动 ,来自全区各乡镇教育界的领导,各中小学骨干老师代表共计150多人参与这次研讨会议。4月8日上午7:30,区分管教育的文明区长、教育局柯水田局长、柯春明副局长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区各乡镇的与会代表陆续进入会场。会议分四个板块进行:一是校长报告,二是研修团队课例展示,三是华师专家点评课例,四是梁湖区领导总结活动。
8:20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叶枫岚校长首先作主题报告,她以《用互联网思维重构乡村学校教育新格局》为题,向大会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理念、目标、思路和策略。针对本次研讨会主题,强调本校《互联网+互动研学课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本着以“国家课程强基础,校本课程显特色”的原则,以儿童的视角构建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重点对本校课程改革的进程、经验、成果、课堂教学的变化及取得的成果作了详细的说明。《互联网+互动研学课堂》课题研究数学组的老师将书上例题的某个知识点放在班级群里,让学生随时可以用手机客户端进行课前预习,并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学生将任务单提交给老师客户端,老师根据学生的疑问与易错点进行二次备课。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讲解,实现师生之间课外的互动。,这一做法在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数学组已经得到推广,也引起在场一线数学老师的极大兴趣。而语文等其它学科的课前指南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时间的设定这些充分体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更是给与会的老师带来了值得借鉴的法宝。在听完叶枫岚校长的报告后,欧小飞、谢琛、翟星星三位老师代表分别展示语、数、英三堂精彩的汇报课。三位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研修团队更是群策群力,力求在课堂教学中,环节紧凑,节奏适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双基落实。在课堂上,学生是活跃的,思维是开放的,学习是自主的。这样的课堂让人感觉到是真正的课堂,是思维碰撞与呈现的课堂,也是思维纷呈语言精妙的课堂,这更是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实践,充分展示,充分合作的互动课堂。接下来华中师范大学陈佑清、蒋立兵两位教授对这三堂课进行了现场的点评,这样直面课堂一线,所有与会老师直接感受专家的专业讲座,受益匪浅。本次教学研讨会最后由教育局柯春明副局长总结,他认为华师附属梧桐湖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梁子湖区域内的教改步伐,真正起到了依托名校、带动一方的示范作用。在活动开展之余,与会领导和老师在学生小导游的带领下还有序进入学校各功能展示室,欣赏着学生的书画作品、陶艺设计、棋社吧、轻音乐社团、习作文集等,在这充满着春意盎然的梧桐湖校园大家细细品赏着乡村孩子的作品,想象着乡村孩子取得成绩的喜悦,探寻着乡村孩子成长蜕变的足迹,别有一番感动在心头。
12:20分,这次教学研讨现场会圆满结束,本次活动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内容之丰富,安排之到位获得了全区领导和老师的肯定,得到了柯水田局长及其他领导的高度评价。
春的绚丽是每一朵花的点染、每一片叶的勾勒,而课堂教学改革的纷呈,是一位校长的崭新视野,是每一位教师的点滴汗水,是每一堂课的精打细磨,我们梧桐湖人一直执著并一直行走在教改路上。
第三篇:2014作文教学现场会
2014年作文现场会实录
一、为什么召开本次现场会?
1、教师教学理念不新,驾驭教材能力不强
2、课前准备不充分,作文教学的手段不灵活;重知识,轻能力训练;重结果,轻过程
3、作文批改无记录,不重视反馈矫正课。
4、教师不“下水”(写下水文、现场指导修改等)
5、忽视语文教材的“例子功能”,读写两张皮,学生害怕作文、不会作文
二、怎样搞好作文教学?
第一,研读课标,把握语文学科思想。
第二,研读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做到“读写结合”。
第三,研读学生,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帮助学生,教给学生写作文、修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会写作文。
第四,研读课堂,设计课堂,提高驾驭课堂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第五,重视备课,加强教研。现状反思:
1、教学理念不新,驾驭教材能力不强
教学中,教师不能全面、深入理解新教材关于作文教学的编排意图,不能按照教材的习作要求备好作文课、上好作文课。
在检查备课时,发现部分教师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和应有的习作指导。
2、课前准备不充分,作文教学的手段不灵活;重知识,轻能力训练;重结果,轻过程。
作文指导课上程序简单,上作文指导课不讲教法和写法。有些教师甚至只出个题目就叫学生写作文。结果造成学生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或者照搬、照抄范文。
3、作文批改无记录,不重视反馈矫正课。
不能利用反馈矫正课解决作文中的问题,更谈不上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甚至有些教师就不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机会。
学生作文不能坚持用钢笔书写,习作书写不认真,不规范。
4、教师不“下水”(写下水文、现场指导修改等)
有些教师的下水文是摘抄一篇范文,有些教师的下水文是剪贴一篇范文。很少有教师自己真正动手写下水文,更谈不上通过写下水文来揣摩究竟怎样写才能根据单元习作训练的要求作文,进而再把自己揣摩到的写作方法教给学生,指导学生作文。
在修改过程中,教师没有“下水”指导。没有选取训练点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当众修改,通过修改使引导学生发现修改方法,最后运用这些方法自己修改,小组互改。
5、忽视语文教材的“例子功能”
1978年,叶圣陶再次强调,“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语文教师要教导学生阅读文章,剖析文章的基本方法,以便学生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意义,同时通过欣赏与学习美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以后自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3-6年级教师要在阅读课上剖析课文,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写作方法,发挥语文教材的例子功能,帮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文。以一篇带多篇,从剖析课文到写文章,把读书学习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结合。
二、怎样搞好作文教学?
第一,研读课标,把握语文学科思想
学科思想是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知识储存和能力发挥的状况,同时在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学科思想是指由学科专家提出的对学科发展和学科学习最具影响力的那些观念、思想和见解,是“知识”背后的“知识”。
语文学科集思想性、文学性、工具性于一身,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
语文教师则凭着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以情吟咏,以德教人,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为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感化育人。教师只有领悟、获得学科思想,才能在课堂上教好地落实“三维目标”的要求。才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中,同时获得“向善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心灵感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维品质的提升和精神成长。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对小学各年段的“写作”都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与要求。
第一学段 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第三学段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习作有一定的速度。
为了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这些习作目标与要求,扎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切实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我们必须在传承中追求创新,在规范中探索改进,进行实践与探索,摸索出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而实现作文教学的“四个转变”。
变“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写作”为“师生共同参与整个写作过程”;变“教师单一的教师变静态批改、学生只看评语”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同商、评、改的动态批改”;
变“重知识轻能力”为“知、能并重”;变“重结果轻过程”为“重指导写、指导改、指导欣赏的过程”。切实有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作文教学效率。
第二,研读教材,提高驾驭教材能力,做到“读写结合”
1、精读即将施教的具体教材
首先要弄懂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其次要明确,根据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课文都涉及了哪些目标,应达到什么层次;
再次要想一想,从理解课文的角度看,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知识凭借教材传递 能力凭借教材生成)
对于教材内容,大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小至标点符号、书写、读音,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每一段、以及书中的插图、附录、注释、说明、习题等,都要一丝不苟、细心阅读、反复推敲、弄懂弄通,真正明了其意义和精神实质。只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落实教材的例子功能。第三,研读学生,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帮助学生。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所以教师要研读学情,便于指导学生,帮助学生。
1、学生具备了哪些语文学习的能力?
2、掌握了哪些语文学习的方法?(识字、解词、造句、读段、写篇)
3、本学期教师还需要教给学生哪些学习语文的方法?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法总结、学法训练。能让学生知道学什么,该怎么学;教师知道为什么教,教什么,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为什么要这样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什么结果和实效。
就作文教学而言,一般教给学生这些方法:
(一)“五读”修改法 第二学段
一读,内容是否切题;二读,是否有错别字;三读,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四读,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运用了什么好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是否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五读,前因后果是否交代清楚,详略是否得当,感受是否深刻等。第三学段
一读,内容是否切题;二读,是否有错别字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三读,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运用了什么好的修辞手法,细节描写是否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四读,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否;五读,前因后果是否写清楚,段落是否分明,详略是否得当,感受是否深刻等。
注意事项:
1、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批改的过程中要做好记录,为反馈矫正服务。
2、教师还要“下水”。选取训练点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当众修改,通过修改使引导学生发现修改方法,最后运用这些方法自己修改,小组互改。
3、要成立好批改小组,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4、激励手段跟上。(及时出墙报等)
(二)作文“五赏”法
1、赏题目:即看命题是否贴切;
2、赏内容:看内容是否与题目一致,选材是否真实、新颖等;
3、赏结构:看首尾是否照应,中心是否突出,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
4、赏写法:如写人文章如何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记事文章如何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写景状物文章如何抓住特点的等。
5、赏句子:看用词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完整、生动形象,运用了什么修辞等;
第四,研读课堂,设计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驾驭课堂能力。
1、上好前指导课
写前指导是学生本次习作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重在体现一个“导”字,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导趣-导标-导思-导法-导写”,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
2、备好反馈矫正课
利用反馈矫正课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学任务、训练重点不同。)
3、上好赏析提升课,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优秀习作。第五,重视备课,加强教研。
(许多教师的成才是从备课开始的。)思考:
为什么有人备课写教案10年,但仍停留在最初1年的水平上;有人备课写教案1年,但却具有别人10年的水平上?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备课的实质是:教师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师应把大量时间用于钻研教材,翻查收集资料,了解学生,优化教学设计等。
1、备好作文备课,写好下水文,重视写作前准备和写作前指导,上好反馈矫正课,搞好总结、评价、鼓励。
三至六年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备好作文指导课和评讲课。自己真正动手写一写下水文。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投身到教学实践中,多观察,多发现,多引导,多指导。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收集素材,作好写作前的准备工作,打有准备之仗。
2、阅读课备好“读写结合”,备出课文写作方法,找到读写结合点。每节课结束,都要让学生谈谈
(收获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赏题目,赏内容,赏语句,赏结构顺序,赏写法等。
以教材为桥梁,由课文拓展到作文,把阅读、写作联系起来,通过回忆、联想、迁移、拓展、训练,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第四篇:情景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情景素材,然后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科技、历史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素材来创设学习情景。不论选取什么素材,都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情景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学习情景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
2、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只有在真实的情景中,学生才会形成自己真实的体会,才会发现问题,同时形成自己的认识,才会形成情感、价值观。
3、教学情景的设置应该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性既指设置的教学情景在时间上要合理,不能占有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否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也指一堂课教学情景的数量,做多适可而止,并非多多益善,如果教学情景过多,就会使整堂课显得杂乱无章,这样会减弱学生对情景背后知识的关注。
4、教学情景的设置应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学生更愿意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内容。因此,选择情景素材时应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使知识的学习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还要注重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
5、教学情景的设置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行为和良好的个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积极的情感氛围对整个学习过程起到引导、定向的作用。教师要选择具体、生动、形象的情景素材,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对学习素材的正确认知。
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
在进行情景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景教学不是演戏,而是生活。教者本人要首先进入角色,用真心去感染他人。如果教者在演戏,学生必然要当观众;教者认认真真地生活,学生便会与你共享。(2)不囿于教材的设计,要驾驭教材。唯此才可使学生不做印刷符号的奴隶,教者也才可取得主动。(3)不为设计而设计,要使设计服务于教学法。离开了设计的这一目的,任你的设计有多精彩也没有实用价值。教学是严肃的,任何时候都来不得半点虚假。(4)不要失去自我,要体现个人风格和特色。一位教师的绝妙设计对另一位教师来说可能会糟糕透顶。认真回顾实验的过程,总结实验经验,觉得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不断的探索,力争使我校的英语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读“李吉林情景教学法”有感
济水东园学校 欧爱军
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不仅考虑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情景的创设问题。并把情景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情景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基本特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重情趣
现在许多教师在压抑中教学,学生在压抑中学习,使学生厌学情绪愈演愈烈。所谓情趣是指情感和兴趣。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情景教学的核心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就是要解放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的眼光开发教学内容,设计戏剧性、幽默、激情、多样的学习情境,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唤起学生学习生命的活力。重参与
所谓参与指的是学生由过去课堂上被动的听与说转为直接参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情景教学策略就是在保证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有足够的参与时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情境。重感悟
在人的认识活动中,感悟和体验远远高于理解和记忆。因为感悟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而且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智慧的启蒙,这种学习收获更
大,所以它是一种认识活动的飞跃。情景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强调学生自身的内心体验与感受,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画、语言等。重实践
能力和智慧不是老师讲出来的,也不是考出来的,而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情景教学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重视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尝试运用经验让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
我是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认为语言学习其实就是一种形成习惯的过程。由于平时怕麻烦,或是条件不允许,往往忽略情景教学,更多的是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学生不但容易遗忘,而在实际交际中难以运用。而在情景教学法中,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环境,教师能给全体学生创造讲英语而暂时忘却母语的空间。在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或是组织者。周围的气氛感染着每个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驱使每个学生开口讲英语。在愉快、轻松的情绪中部分学生必然由消极的学习英语的态度变到积极的态度上来。依据李吉林情景教学法理论,结合平时的教学理论,教师在活动课中有以下几个作用 导演的作用
英语教师应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地分析所教课程便指定一个题目就让学生去自由活动,使英语活动课成为自由活动课。每次活动课应有活动课的目的,要有活动形式,要有参加活动课的对象等。如学生学完了“参观公园”这篇课文后,教师可组织相应的活动课,考查学生对所学过的有关公园、动物园的词汇,以及有关公园、动物园景物的词汇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反应能力,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编剧的作用
英语活动课的形式应多样化,英语老师有必要编一些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材料,供学生在教室里上活动课使用。
3演员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英语活动中不但是导演、编剧,还应是一位好演员,一个受学生欢迎、尊敬的好老师,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树立起自己的绝对权威,要靠对学生的热爱以及亲切、和蔼的工作态度,赢得学生的爱戴。在活动中应和学生打成一片,扮演段剧中的角色。这样师生关系更融洽,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更高,更浓。观众的作用
英语教师在活动课中还充当着观众的作用。(1)要仔细观察活动课是否人人参加。(2)全体学生参加的态度是否积极。(3)准备工作是否充分。(4)学生各组的搭配是否合理。(5)整个活动课是不是活跃,部分学生是否有创意。(6)活动课是否取到了预期的效果。
5评委的作用
每节活动课结束前,教师应作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总结。这就是教师作为评委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首先应表扬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全体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五篇:浅谈情景教学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申梦园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一定生动、形象、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抽象性比较强的学科,通过利用情境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具体,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的角度来探索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以促进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地理教学;情境创设
地理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贯彻落实这一要求,重要的方法是结合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无穷魅力。情境教学法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并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本文主要从高中地理教学这个角度来微谈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情境的创设和情境创设中的启示。
一、情境教学法的基本内涵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有目的的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让学生的心理机智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的着眼点在于“境”,以“境”来牵动“情”。而这个“境”就是基于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提炼和加工而产生的一种能激发学生情感认知的教学情境,“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特定的情境来激发的学生内心情感的体验进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建构认知。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激活教材、课堂和学生。情境教学法的合理利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造思维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更好地进行。
【1】 1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二、情景教学法的创设方法
1.运用艺术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艺术的魅力是惊人的,那是因为艺术让人看到了“形”,体验到“情”,享受到“美”。
【2】高中地理教材上的内容几乎都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美,尤其是区域地理,有形亦有情。教育和艺术是两个相通的概念,教育应该探索艺术,将艺术引进教育,使教育像艺术那样吸引学生,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多用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去创设情境。
图画是形象直观的,尤其是地理图像在地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也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师可以运用三板技能,在课堂中边讲边画,把地理事物与虚拟的空间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大规模海水运动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以倒置的三角形来代表各大洲,粗略地画出个大洲的轮廓和位置示意图。然后再用红色粉笔画暖流,蓝色的粉笔画寒流。这样我们可以很形象的把复杂的地理知识,通过简介的图画展示给学生。
音乐是一种不同于文学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虽然不如文学作品那样一目了然,但是通过由精炼的歌词和跳动的音符组成的音乐语言,可以表达丰富的、独特的,甚至是震撼人心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好音乐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特性,从中发掘地理音乐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地理情感的培养。比如在讲《荒漠化的防治》一课时,我们可以播放《天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根据这一音乐情境,让学生参照课前收集的西北地区景观图,从中找出问题。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荒漠化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然后再带领学生去思考歌词中造成作者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怎样才能帮助他恢复原有家乡的碧水、蓝天、草原面貌。通过听音乐,看歌词不仅能抒发学生的音乐情怀,还能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去领悟地理情感。
表演是一门艺术,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体会角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个人才艺的展现,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比如在学习产业转移知识中我们设置这样一个情境:富士康企业经历了从台湾→深圳→郑州的转移过程,有人说,接下来富士康将要来到兰州,今天是兰州招商引资的大会,把大家分成企业代表、市政府工作人员、普通群众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看法。让学生去扮演角色,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还能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参与思考。
【4】【3】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2.运用活动去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我们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地理活动情景的创设像观测、实验、调查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进而支撑自己的结论,从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比如在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课时,热力环流现象是一个相对宏观、抽象的知识,我们很难去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原理。这样可以通过模拟热力环流的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这一现象。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放在一个玻璃缸的两端,用塑料膜封严然后在冰块盆的上端戳个小孔,点燃一支香放入孔内让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烟雾的运动。进而得出,热力环流是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通过设置这样一个活动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能有效的培养其观察和操作能力。
【5】3.结合生活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或生活经验,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地理知识并且能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感受地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体现地理知识的价值和功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动机和兴趣。比如在讲工业的区位选择时,我们可以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富士康迁址到郑州的原因,这就要考虑郑州有哪些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学生身边的实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
4.通过问题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抓住时机巧设问题,就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去创设情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规律,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比如在讲《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这节知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思考古代人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当今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如果可以选择,你喜欢古代的交通方式还是现代的交通方式,理由是什么?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根据这些问题循序善诱,进而总结出每种交通运输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5.运用多媒体技术去创设情境,增强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辅助工具中的优势日益凸显出来,特别是对地理学科的运用更为有用。地理学科的空间性、抽象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用传统教学方法不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会给学生创设一个集声、像、色彩于一体的教学情境,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对于复杂、抽象的地理知识,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其声形并举、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以收到形声结合和情景结合的综合效果。比如在讲《地球的运动》一课时,结合多媒体运用自然灾害这方面的知识时,我们可以播放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相关视频材料,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再结合课本上的文字讲解,学生很容易理解灾害知识并增强防灾抗灾意识。还有在讲必修一第一章节太阳、地球、月球之间的运动关系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很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地球运动的动态立体图,这是传统板图板画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7】
三、情境创设过程中的建议
1.加强教师对情境教学法的理论认识
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情境教学法给地理教学法的改革带来了一沐春风,老师们都纷纷效仿创设情境想借机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对情境教学认识不够深,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是作为课堂导入。还有些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过多过量创设情境,使各种情境活动充斥着整个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只是投入到情境环节中,却偏离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最后情境创设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情境教学法理论的认知,使其有效的运用到教学中。
2.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学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也是根本要素,地理教学活动是为学生组织的,地理情境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接受水平来设计。首先情境的创设要结合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熟悉的场景,来激发他们内在的认知,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带着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这样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地理知识,还提高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尤其是问题情境,还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8】 4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认知心理。只有这样,情境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情境教学以“情”为纽带,以教师之“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所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要由过去“遵”师重道转变成“亲”师信道。“遵”师的意思是遵从、盲从,而“亲”师则不同,它是旨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新型师生观。这种新型师生观要求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情境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形成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
四、结语
总之,情境教学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实施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于提高地理课的教学效果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遵从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将地理知识有效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冯岳飞.高中地理情境教学法探析[J].新课程(中学),2013(07):150.[2]李吉林.情境教学的操作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7(3):10~14.[3]周雍萍.如何发挥音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2):23~24.[4]周河昌.“产业转移”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J].地理教育,2015(11):25~26.[5]陶力越.基于主题情景式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初探[J].扬州大学学报,2015(04):48~50.[6]夏菁.《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热力环流[J].新课程(中学),2013(09):150~151.[7]蔡庆丽.高校地理情景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福建地理,2005(3):51~54.[8]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9]李吉林.情境教学怎样设计情境[J].人民教育,1999(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