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从儿子“没有挫折感”的一点思考
楚门二中 颜雪芬
前言:儿子欣欣7岁了,幼儿园大班。每次到幼儿园里老师那里了解情况时,老师总是对我说:欣欣平时什么事情都要做的最好,不管是手工还是画画。可就是老师提问时他总把问题的答案藏在心里,明知答案是正确的,可他还是因为会害怕回答错误而选择放弃。老师说他没有挫折感,经受不起失败。他害怕失败后小朋友会笑话他。要我们平时都注意对他挫折感的培养。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很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我相信总有一天,当他面对生命中的任何挫折和艰难的时候,他总会站起来积极面对生活,他的人生一定会快乐而美好。
【内容提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碰到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经受不起挫折而选择放弃。当今的中学生大多数是在非常顺利和受宠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心理素质差,抗挫折能力更弱。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从而促进整个学校素质教育的工程。
【关键词】挫折
挫折教育
放弃
竞争力
意志力
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写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孟老夫子的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在全球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需要的是体魄强健,坚韧不拔的高素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思想解放、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快,但都任性、自我约束能力差、意志比较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如果他们缺乏挑战困难勇气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很难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因此挫折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新时期教育的需要。1.可以利用现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挫折及挫折教育。
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两种含义:一指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境;另一意义是指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大桥正夫认为:“由于某种情形而使需要的满足处于受阻或中断状态,叫作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 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综上所述,虽然对挫折概念的理解众说不一,但人们在两点上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1)挫折的产生与个体在活动中遇到的某种障碍有关。
(2)它是与人的目的行为有关的一种特殊状态。而所谓的“挫折教育”,事实上是指对于学生的容忍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当关心的是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方式去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适心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2.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产生挫折之后的心理原因进行分析 2.1产生挫折的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紧张或其它各种人为的因素。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指的是与老师,同学之间,或者家庭关系等紧张,从而使学生感到冷落、孤立无援的境地,遭受挫折;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体育教师过分严肃,使学生感到窘迫,遭受挫折。根据本人在教学中的观察与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挫折表现:动作难,学生就会表现出发愁;动作险学生就会表现出紧张害怕;身体疲劳,学生就会表现出情绪厌倦;基础差,学生就会表现出信心不足;场地器材差学生就会表现出兴趣不高;场地器材差,学生就会表现出兴趣不高。对于这千差万别的心理挫折,教师要善于控制,既要抓住重点克服共性的挫折,又要区别对待。2.2产生挫折的主观因素
产生挫折的主观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许多因素。首先是学生的身体特征,有些学生为自己的身体缺陷而自怨自艾,有些男学生为自己身体矮小或者肥胖而烦恼,女学生为自己的体态太过丰满而不安。其次是学生的智能水平,有些学生学习勤奋,但受自己的智力水平所限,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缺乏体育能力而无法达标。还有的就是有些学生缺乏自我评价能力,常为自己确立不现实的行为目标,有些学生过度焦虑,漫不经心地自负自卑。
3.教师与学生都应在挫折教育方面提出各自的相应措施。3.1教师方面
3.1.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的观念。以前,人们认为体育课无非就是跑跑跳跳,玩玩闹闹。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也要从单一的教书匠向专家学者型教师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即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的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即他们受挫的恢复能力极强。
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同样的挫折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奋发向上。在他们亲身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还应适时的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每次的成功。珍惜并鼓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通过肯定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在教 育过程中应当关心的是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个体应以何种方式去对待挫折情境,尽可能让学生获得应付挫折情境的正确理念和调适心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3.1.2.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培养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类型。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进行施教。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的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不服从指挥的毛病。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学生;抑郁型的学生,要讲究策略,抑郁型心理表现一般为悲观,悲伤,失助,低自尊和绝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总之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针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与人进行合作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参加可增强人们战胜困难,培养坚强自信心的如攀爬、登高等项目;参加可以培养学生果敢意志品质的如跳高、跨栏等运动项目。
3.1.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挫折情景
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层次深浅、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与性格的差异,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在创设挫折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特别提起注意的是对待那些父母离婚的学生、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越轨和能力不强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草率行事。
3.1.4.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环境
如定期举行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如接力游戏,拔河,球赛等,多创造一些让他们相互合作的机会,一同游戏活动、一同比赛,一同享受成功,一同成长,共同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共同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友谊感、合作意识,强化抗“挫折”的信心。3.2学生方面
3.2.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让学生在思想上有准备,遇到挫折不要怕。学习中的挫折和磨难,既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向他们讲解人的一生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是因为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与挫折作斗争,并且能最终战胜它们的缘故。如果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妨将它们看作炒菜时用的调味品,因为有了他们,生活才有滋有味。这样就会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自信心。
3.2.2.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榜样的原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熏陶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潜在的上进热情,提高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学行为。可通过体育明星、体育优生,优秀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宣传,让学生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难。而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体育骨干,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和场所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中学阶段,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必须抓好这一时期,而且要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的基本规律,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4.体育教学过程中挫折心理的表现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正急剧发展、变化以至趋向成熟,行为表现出某种神经质。他们的心理具有过度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在情感上活泼、热情,却容易急躁、激动、自尊心强,对他人的评价极为敏感,易为一时的胜利而骄傲也易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教学不得当,用词不当严厉遣责学生或者学校文体设备匮乏,学生酷好心理等到压抑。渐渐地使开始讨厌体育课,或讨厌参加一切文体活动,甚至对体育活动产生一种恐惧心灵。其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也一样围绕着中考,竞赛成绩等指挥捧影响,教学以“体育尖子生”为中心对大多数学生关心,帮助不够,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使厌学心理必然会产生。5.引导学生克服挫折的方法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在挫折的情境下,最容易失去理智,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来。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对课的重要点、难点和容易发生损伤,以及造成错误之处要做到心中有教,学会对复杂事情的利弊进行全面分析,做好预先性的思想准备工作。一旦学生遇到挫折,就要帮助他们分析挫折的内外因,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力争转变受挫心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把伤脑筋的事吐露给教师或同学以减轻思想负担,用学习、训练或其它感兴趣的事转移注意力来摆脱和减缓挫折造成的压抑情绪,还要用暗示或自我暗示法防止激烈情绪的爆发,从而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5.1竞争力的培养
体育具有竞争性,体育游戏、体育竞赛以竞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加。当学生置身于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因此,体育教学中,尽可能安排竞赛性的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他们敢于取胜的竞争精神,体育以它的独特作用,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的竞争力。
5.2 意志力的培养
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高级而复杂的心理现象。意志力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小学是培养青少年意志力的重要时期。体育是磨练意志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环境艰苦特殊,“冬日寒风吹,夏日酷阳晒”,这就要学 生吃苦耐劳。体育活动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严守纪律与规则。体育锻炼中有困难,竞赛中有失败,这就要求学生不惧怕困难和失败。体育锻炼要有持久性。因此,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更能有效的克服挫折。5.3协调能力的培养
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小学生的交往逐渐增强,而时代也需要人交际、协调,需要人广泛发展与社会的联系,获得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体育是群体性的开放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舞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扩大与他人的交往,加强他人的协调。这样更能提高抗挫折能力。
幼年周恩来如果不是目睹了残酷的社会现实,经历了苦难的洗礼,也不会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西游记》中的唐僧若不是经历过诸多的艰险阻阻,克服了重重 困难,恐怕也不会取得真经。由此可见,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是不无道理的。“挫折教育”还是可取可行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的道路上成功和挫折都会相伴而行,让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体育本身决定了人们在从事的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挫折和失败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充实与进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赵坤明《挫折教育与承受力教育、洁难》 中国教育学刊2004、8第四期 2欣果实《讨论体育活动中的挫折效应》 天津体育学院学刊 2003、6 3李薇 《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 体育学刊 2002、5 4陈学斌《关于中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思考》教育科学2003、3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范文模版)
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力的教育。作为体育教学,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体育教学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持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
一、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在挫折的情境下,最容易失去理智,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做出极端的事来。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1、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体育具有竞争性,体育游戏、体育竞赛以竞争的魅力吸引学生参加。当学生置身于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因此,体育教学中,多利用竞赛性的集体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他们敢于取胜的竞争精神,体育以它的独特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高级而复杂的心理现象。意志力主要是在后天的生活和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小学是培养青少年意志力的重要时期。体育是磨练意志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环境艰苦特殊,“冬日寒风吹,夏日酷阳晒”,这就要学生吃苦耐劳。体育活动有着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严守纪律与规则。体育锻炼中有困难,竞赛中有失败,这就要求学生不惧怕困难和失败。体育锻炼要有持久性。因此,体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更能有效的面对挫折。
3、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有意将比赛结果颠倒裁决,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不公”,激发“不满”情绪。使情绪得到渲泄,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达到考验意志,锻炼胸襟的目的。
4、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适应社会就需要人际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体育活动比赛中,不必用言语。一个手势,一套活动,就能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不自觉地相互产生一种情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另外,一些体育活动项目,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本身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互相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同学,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所有这些都对那些情感怪癖,忧郁寡欢,不愿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时不是很热情的人来说,都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已的价值,改善了人际关系。
二、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及时的发现学生所遇见的挫折,再及时的去解决问题,进行有效的教育。一旦学生遇到挫折,教师就要帮助他们分析挫折的内外因,找到解决问题途径,力争转变受挫心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情绪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让他把心事吐露给教师或同学以减轻思想负担,用学习、训练或其它感兴趣的事转移注意力以摆脱和缓解挫折造成的压抑情绪,从而提高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
耐心说教 学生在遇到挫折后,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使其对挫折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顺利渡过挫折期。如一些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的学生适当经受“打击”,承受一定程度的思想负担,然后再抓住时机,循循善诱,耐心教育,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掉傲慢霸道的作风。
批评教育 对那些总是学习拔尖的学生,在表扬和鼓励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必要时让他们尝一下失败和挨批评的滋味。因为这一部分学生的平时都是在赞美声中成长,自尊心特强,一旦受到打击,更受不了,所以我们教师在必要时也要让他们受点挫折,锻炼他们。
榜样教育 针对那些面对挫折一蹶不振、灰心丧气的学生,利用榜样的事例引导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的形象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如悉尼奥运会上,男子花剑团体赛中裁判的舞弊,致使中国三剑客与几乎到手的金牌擦身而过;女子佩剑的谭雪也是因为裁判的连续两次误判才屈居第二;在男子体操单杠比赛中涅莫夫近乎完美的动作征服了观众,却受害于裁判,他们都虽败犹荣。让学生感受世间的纷繁复杂,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意志磨炼 现在的小学生,娇生惯养,备受家长的溺爱,或多或少存在着娇气、好逸恶劳和没有责任心等脾性,这些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在教学中可以故意在他们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给予一定的负荷刺激,使他们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劳累感,如,耐力训练,以磨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承受失败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上体育课时,有的学生在同其他同学进行比赛时,输了就说:“不玩了,没意思!”在400米的练习中,有的学生在前200米时还认真坚持的跑,可还是落后于同小组的其他同学,于是,他气馁了,干脆不跑了,停了下来、、、、、、学生在遇到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往往采取消极的态度,这时教师可侧面引导他们暂时放弃,敢于失败。劝诫他们“世上没有常胜将军”,“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
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心里。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从各方面锻炼我们的学生。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要不失时机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要怕受挫折,不要害怕失败,只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必胜的信念,去面对它,战胜它,一定会成功的。
第三篇: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大庆市世纪阳学校
商春萍
众所周知,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高,家长的过度保护、溺爱以及学校教育的偏颇,造成了现在小学生普遍的耐受力较差,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受不了一点委屈。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学生面对一点小的困难就表现出畏缩不前,遇到一点小的失败就痛哭流涕,有的甚至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之间出于善意的指责,对老师和同学产生逆反心理。
但是,我们清楚的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孩子将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开拓创新的强者,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从现在起要让孩子走出温室,经受艰苦生活的磨练,这是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正确引导学生看待失败和挫折
挫折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在失败时如何尽快调整好心理平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去获取成功。所以,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机开展挫折教育,以强化他们的坚强意志,增加他们的定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屡战不败打下基础。通俗一点地说就是教会学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百折不挠,逆流而上,关键是“不惧”,“不惊”,“不挠”,“向上”。比如,当一个学生在跑步的过程中有了一个小小的、无关紧要的跌倒或摔伤,教师不能立马就让他退出,而应该借此机会鼓励他客服困难、不折不挠的完成任务。
当然,挫折教育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给学生吃苦头,不能让学生过早地承受打击,时时处于“临危”,“处变”,“百折”,“逆流”之中。这种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意志,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育。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挫折教育。
在创设挫折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能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积极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摆脱困境。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摸索结出一套“三步教学法”来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
①情景导入,激发情绪。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在场地上摆设了几个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让学生选择适宜自己能跳过的高度进行练习。
②稳定情绪,提升兴趣。让跳过低高度的学生自由选择高一些的高度跳,教师不能因学生害怕跳不过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而降低要求,相反,要积极鼓励这些学生不断去尝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感受中逐渐消除畏惧感。
③展示自我,享受成功。教师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能发挥自己能力的高度进行练习,可以先让优等生进行展示,以点带面,不断鼓动更多的学生尽情地去发挥,展示个性,体验成功。这才能让学生在生理、心理和合作上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维健康观。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实施挫折教育。
1、运用环境磨练法。体育老师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抗挫折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去不断尝试、不断体验。如组织登山课、游泳课、远足课等,让学生涉足“险境”,亲历险象。也可利用不良天气,如在寒风烈日下伺机到室外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2、运用比赛竞争法。老师可有意地安排一些意志脆弱的学生,让他们在比赛中出现负分的情况下参赛,鼓励他们奋起直追,即便失败,也可磨练意志,提高胆量。
3、运用激将法。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找岔子”、“卖关子”、“小瞧你”等,有意抬高训练难度,激发学生的“不服气”情绪,让学生主动化解为难情绪,积极挑战自我,迎难而上。
4、运用“淘汰下岗”法。对爱出个人风头或不按要求练习的学生,采取警告、淘汰下场的办法,让他们遭遇“淘汰下岗”危机,则可改变他们的傲慢习气和霸道作风。
5、运用批评反思法。如投掷练习时,可以对那些不听要求、不按秩序乱投一气的学生,让他们“丢面子”,当众给他们进行严厉的批评,并到指定的地方反思一分钟,使他们心服口服,接受批评。
四、树立榜样,提高学生抵抗挫折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要积极为学生树立抗挫折的榜样。这些榜样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表现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是学生熟悉的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等。让学生对榜样熟悉而敬佩,让他们在榜样的感染下,自觉的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在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讲述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战胜挫折的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学生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难,拼搏奋进,完成任务。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要多多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为学生正确面对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挫折做好应有的准备。
第四篇:浅谈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当今的小学生,他们倍受长辈的宠爱和溺爱。生活无忧无虑,但心理承受力差,经受不起任何一次小小的打击。很多学生用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甚至自杀的方法来逃避所面对的种种挫折与失败,透过一些触目惊心的鲜活事件,又一次对学校的如何教育敲响了警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学校体育教育涉及到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各方面的活动情况。可见,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表现比其他学科更直接、更突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向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抓好。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的教育。应让学生清醒认识到:(1)挫折的存在性。小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2)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教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在体育课上敢于落后,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3)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小学生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
二、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与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当学生置身于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因此,体育教学中,多利用竞赛性的集体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他们敢于取胜的竞争精神,发挥它的独特作用,以此培养好学生过硬的竞争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坚强力
“成功体育”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挖掘学生意志力,激发成功的欲望的最好的教育。在课堂上,我进行了尝试,效果不错。在教学中,我发现每当我教一个新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也想练,但不表现出来。还有一些同学怕完成不了动作而不愿意练、不敢练。诸如此类的同学,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这种想法:“我要是能完成这个动作那该多好啊”,这正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尽量创造机会,将学生按年龄、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使更多的学生经常不断的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努力,挖掘自我潜在的能力,体验成功喜悦。还应遵循体育锻炼中有困难,竞赛中有失败规律,这就要求学生不惧怕困难和敢于失败,并做到体育锻炼要有持久性。因此,体育这门学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更能有效的面对各种生活中的挫折出现。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尤其把心理健康放在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中心倾向,唯我独尊;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只能适应顺境,受不得委屈和挫折;遇到困难茫然失措,情绪不稳定;缺乏意志力,害怕失败等心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问题的产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寻找教学内容中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将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和发展任务,还应教会学生学会放弃,敢于失败。其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但面对高不可攀的目标,或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劝诫他们“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
五、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适应社会就需要人际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体育活动比赛中,不必用言语。一个手势,一套活动,就能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不自觉地相互产生一种情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另外,一些体育活动项目,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本身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互相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同学,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所有这些都对那些情感怪癖,忧郁寡欢,不愿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时不是很热情的人来说,都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改善了人际关系。
挫折承受力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对学生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教育者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李新雅 体育教学中怎样实施挫折教育
体育教学中怎样实施挫折教育
单位:白鹤镇西霞院初中
电话:
地址:孟津县白鹤镇西霞院初中
***
体育教学中怎样实施挫折教育
孟津县白鹤镇西霞院初中 李新雅
[内容摘要]:人们对未来总是充满美好的理想和憧憬,希望能万事如意,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但还必须有应付各种困难和遭受挫折的准备。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学校体育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然而在体育运动中存在着胜利者,必然存在失败者,胜败永远相随,体育运动鼓励人渴望和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和接受失败,而后者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来说更加又有意义,在失败时保持进取精神要难得很多。这样,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持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改中应当凸显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关键词]:体育教学 挫折教育 心理
现阶段的孩了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被不止一代人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着。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不给孩了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甚至有些家长替孩子写作业,到学校替孩子做值日,更有甚者一听到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不问明情况就找老师质询。这些教育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养成孩子被动、胆小、依赖性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便是一种性格缺陷。还有些家长限制孩了与外界接触,怕孩子被裹坏,怕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造成孩子孤僻与自卑心理。可是要知道人生前进的道路并非总都是阳光和煦、平坦如砥,有时也会坎坷崎岖,遇到荆棘。成功与挫折同在,顺境与逆境交替,每个人只有通过不懈地、艰苦卓绝地奋斗,才能取得辉煌的胜利。在体育教学中,要适当的进行挫折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困难环节,促使学生突破难关,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意志品质得到磨练。挫折教育中,要使学生明确遭遇挫折并非都是坏事,适当的挫折对人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它会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催人智慧,促人奋进,磨炼意志。
一、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
学生的生理方面主要是指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间出现了个体差异,如,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等,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自满的不良情绪,而受到挫折后往往导致多疑嫉妒、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等现象。
(2)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方面
有些学生身体素质不好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与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比总觉的自己是“丑小鸭”,即使自己再努力还是跟不上,从而产生自卑感。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喜欢表现自己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注意,在遇到一些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要撑着去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今后,即使自己能够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他学生看不起。
(3)体育教师的教法和态度方面
教师的教法过于复杂,学生掌握不了技术动作老师就训学生,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还有的教师对待问题不能一视同仁,如有的教师凭学生的成绩、印象及相貌处理问题,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满,不愿意上体育课及参加体育活动,甚至回引起学生的报复心理。
(4)体育教师对学生要求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可能,学生不愿意接受。如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素质水平,上课时安排的运动量过大,从而使得学生感到没有办法完成,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都受到挫折和失败的打击。
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措施
我们研究体育教学中挫折的表现、原因,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找出对待挫折的方式方法,以便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的观念。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深入,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的观念也必须随着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即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的、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从童年和青少年开始培养。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即他们受挫的恢复能力极强,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学生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快乐,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不甘人后,永不言败,自找快乐的本能。这样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才能心态平和,处之泰然,克服困难,永远乐观。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同样的挫折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奋发向上。在他们亲身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还应适时的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扑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每次成功。珍惜并鼓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通过肯定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
2、承认个体差异,适时疏导,根据不同的性格培养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类型。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进行施教。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的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不服从指挥的毛病。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学生;抑郁型的学生,要讲究策略,抑郁型心理表现一般为悲观,悲伤,失助,低自尊和绝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总之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针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与人进行合作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参加可增强人们战胜困难,培养坚强自信心的如游泳,登山,射击等项目,参加可以培养学生果敢意志品质的如跳高、跨栏、击剑、射击等运动项目。
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挫折情景
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层次深浅、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与性格的差异,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在创设挫折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特别提起注意的是对待那些父母离婚的学生、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越轨和能力不强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草率行事,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摸索总结出一套三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情绪。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在场地上摆设了几个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课中让学生选择适宜自己能跳过的高度,练习中可以看到学生兴趣非常浓,积极性很高,在学生的笑容里可以觉察到学生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稳定情绪,提升兴趣。让跳过低高度的学生自由选择高一些的高度,教师不能因学生害怕跳不过产生畏惧的心理而降低要求和难度,这是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所必须的。这一步中,提升高度就是教师人为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困难,使学生在练习时克服困难,寻找勇气,战胜挫折中体会成功带来的愉悦,在一次次的失败、成功中完善学生的人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同时又遇到了困难,是对他们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的最好时机,务必抓好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第三步展示自我,享受成功。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能发挥自己能力的高度进行练习,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展示个性,相互鼓励,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生理、心理和合作上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维健康观。
在进行创设挫折情景时,不能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提高,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去尝试,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定信念,在成功中寻找喜悦。养成遇到困难、挫折时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附:体育教学中创设挫折情境六法:(1)、环境磨性法。艰苦、恶劣的环境最易磨练人的意志,针对现有富裕的家庭、和平的环境,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困境,因此体育课可创设一些艰巨的任务,困难的情境,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如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登山课、游泳课等,让学生涉足“险境”,亲历险象。也可利用天气温差,如在寒风、烈日下,坚持在室外上课。
(2)、比赛胜负法。体育教学比赛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也能增强团体意识,提高竞争性。比赛中有胜有负,胜者能够鼓舞斗志、陶冶性情,败者也经受打击,承受心灵的“创伤”并能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因此,体育课要适当安排教学比赛,并有意安排意志脆弱的学生,在比赛负分参赛,让他们奋起直追,即便失败,也可磨练意志,提高胆量。(3)、“偏心”考试法。主要是在单元考核或随堂评选中,教师通过找“岔子”,有意抬高或降低分数等级,以激发学生的“不满”情绪,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不公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尝一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考试过后,教师应当众解释“偏心”理由。另外要注意“偏心”对象的选择,一般是以性格外心的学生为主。
(4)、“下岗”模拟法。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爱出风头,经常表现霸道作风,教师碍于其锻炼的“积极性”,既不妨批评也不好处罚,则可采用暂时“下岗”的办法,令其暂停练习。如在教学中对爱打“英雄”球或不按要求练习的学生,采取换人,红牌罚下场的办法,令其遭遇“下岗”的危机,则可改变学生的傲慢霸道的作风。
(5)、困难设置法。社会生活中的困难是无处不有。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敢于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可通过增加练习中的难度,养成与困难拼搏的习惯,如增加器械的高度或要求,为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可让学生随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或压力,如在期末考试中,人为提高考核标准,让学生在困难面前付出更大的努力。
(6)、批评教育法。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学生的未来行为应受法律约束,其在校行为应受校纪约束。但现在有些独生子女违纪时,经不起别人的批评,特别是经不起父母的批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的机会抓住一些批评教育的契机或情境,对学生进行正面诱导与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如推铅球练习时,对个别不听指挥,乱投乱掷的学生,要让他们碰碰“钉子”,当众进行严厉的批评,使他们心服口服,接受批评。
4、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
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和学生与学生的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树立体育教师的威信,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有肋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竞争与合作的生生关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提供条件和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如定期举行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如接力游戏,拔河,球赛等,多创造一些让他们相互合作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多交朋友,特别是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一般都性格开朗,举止大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他们,学生愿意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同他们一同游戏活动、一同比赛,一同享受成功,师生结伴同行,一同成长,共同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果自己不能解决时,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此时教师应主动接受他们的求助,同他们一起合作,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友谊感、合作意识,强化抗“挫折”的信心。
5、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往往把某些具体人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在教学中可通过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宣传,让学生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难,达到目标。除此之外,还应该和家长多沟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因为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是生活中的楷模,家长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父母对生活中挫折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和家长携手共管,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无疑是事半功倍。教师应抓住一切时间、机会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有缺点就及时改正,解除心理负担,与同学和睦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和场所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必须抓好这一时期,而且要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规律,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吃一堑,长一智”这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和避免重蹈覆辙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教育学生学会总结挫折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使事情向积极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许又新.调节与适应[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黄叔怀等.健康教育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6、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7、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导组《体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8、金钦昌 《学校体育理论》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P]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10、袁正荣 《当前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心育》[J] 常州市教科所
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P]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