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挫折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必要性
幼儿教育论文:
浅谈挫折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必要性
城南幼儿园 王英娟
摘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关键词:挫折
教育
心理发展
游戏情景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
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作者:王英绢 性别:女 年龄: 33 工作单位:垣曲县城南幼儿园 通讯地址:山西省垣曲县城南幼儿园 联系电话:***
第二篇:幼儿教学论文:幼儿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幼儿教学论文:
幼儿教学中的挫折教育
摘 要 每个幼儿具备不同的发展潜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接受“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友爱,从而磨炼较为坚强的意志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幼儿教学 挫折教育 团结 自信心 游戏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儿童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化教育、思想教育,也有能力教育、情感教育。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家庭组成又相对固定,父母通常都养育一个子女。幼儿在家庭中可能来自方方面面的呵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屡见不鲜。父母或长辈往往对他们百依百顺,尽量满足。这种疼爱其实是溺爱。这种教育虽然拉近了亲情,却使得这些幼儿在逐渐丧失自我生存能力。
人生时刻面临着挫折和挑战,挫折教育从幼儿抓起迫在眉睫,让孩子面对挫折时不气馁,不放弃,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尤其重要。作为幼儿教师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发展教育的需要,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人为的创造一种环境,让幼儿面临种种“险境”,启发或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团结协作来克服困难,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心理,进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一、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挫折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是自暴自弃、茫然失望还是沉着冷静迎难而上,直接决定了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其如众星捧月般倍加呵护,幼儿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问题、小麻烦,家长们总是“身先士卒”,争着抢着帮助他们解决。天长日久,幼儿对家长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而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意识、适应能力在家长的“呵护”下正消失殆尽。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时给他们讲一些榜样的事例。
有的幼儿在折纸活动中怎么也折不好小狗,于是干脆就把它扔掉了。于是,我对大家说:“折纸活动很有趣,但是也是有难度的。遇到困难怎么办?自己多试几次,向周围小朋友多问问就行了。老师在折纸时也是试了好多次呢。相信大家都能自己完成。”通过我的引导,一些想放弃的孩子又在尝试折纸。通过小朋友们之间的交流与教师的指导,孩子们一个个“奇形怪状”的小狗终于诞生了,特别是克服困难的小朋友显得特别兴奋“老师,我也折成了小狗!”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趁热打铁及时表扬了那些孩子,夸奖他们遇到困难不退缩。
二、增强孩子战胜挫折的信心
要帮助幼儿增强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要要求幼儿教师熟悉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幼儿树立可供参考的榜样。
一些幼儿过分依赖父母,惧怕陌生人,羞于启口。为T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外出郊游时先自己示范给孩子向陌生人问路的内容和方式。让孩子去尝试问路,给孩子提供和他人特别是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家长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又如,有的孩子在上课时少言寡语,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讲话。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先让
声音洪亮的同学回答问题,并鼓励那些胆小的同学踊跃发言。在类似这样的“困难”或“挫折”面前,孩子的∞理会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他们每个人闪光点被老师和同伴认可,他们每个的人的缺点在逐步地改正,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会日益增强。
三、在寓教于乐中实施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不光靠幼儿教师的讲解,还要尽可能地让孩子进行体验。其中,做游戏是幼儿园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常见形式,也是最有效的形式。游戏既能让孩子们获得一定的生活体验也能提高基本技能,还能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在游戏环境中,一些幼儿视“困难”和“挫折”为乐趣,通过这种情境表演,他们会收获一种成功感和认同感,并且能够享受这种乐趣。幼儿教师要让幼儿体验游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
在做分组传球的游戏中,一些孩子由于身体的协调性不好,很容易将皮球从手中滑落。如果放在平时,有的孩子不愿去捡皮球回来。但是由于是“比赛”,有的孩子很快产生一种集体意识,马上跑去捡皮球回来,到指定地点后再进行传球。再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充当老鹰的同学虽然跑得气喘吁吁,仍然乐此不疲,克服了“懒惰”的缺点。部分充当小鸡的同学为了不被老鹰捉到,双手会紧紧地抓住前边同伴的衣襟,甚至跌倒也会马上爬起来,继续游戏。另外,我还适时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如郊游,去敬老院帮老人整理房间,给校园里的小树浇水,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耐心,增加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的想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挫折教育时,教师一定要合理把握幼儿的承受力。不要让幼儿产生恐惧心理,要在一种轻松自然的氛围中逐渐的引导他们正确的认识困难和挫折,鼓励他们通过自身进行尝试,借助同伴给予他们更多的能力、信心,对他们的进步表现要及时表扬,让他们学会宽容,学会合作。学会友爱,以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第三篇:浅谈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当职高学生走向社会或进入实习岗位,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对工作的艰辛缺乏思想准备而叫苦不迭;对生活或工作环境不尽如人意而抱怨不止;对实习或工作单位的严格管理不能适应而痛苦、愤怒。很多学生就是在遇到这些挫折、障碍后难以适应而做了逃兵。社会适应性差也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把人们推向了生产与发展的竞争激流中。风险、挫折、失败成为不可避免的普遍社会现象,使生活在这种竞争激烈、千变万化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经受“挫折教育”,也培养了人们防止或驾驭挫折和失败的各种能力。
一、造成职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是造成社会适应性差的原因之一
目前,城市高中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已在90%以上。在家长谈话中经常听到的是“在家他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干”“写完作业,就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很少出门”“怕孩子到处乱跑出事,不叫他出去玩”,这种细致入微的关爱与保护使高中生仍像个“乖宝宝”,他们无主见、依赖性强、我行我素、不接受批评。
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在孩子的眼中家长是榜样,是崇拜的偶像。许多孩子的兴趣、爱好都受家长的影响。例如,邓亚萍、王涛是世界乒乓球冠军,他们的父亲都是省队的教练,从小培养他们对乒乓球的兴趣。孩子将来要成才,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
2.学校及社会教育忽略了挫折的教育
学校成为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校首先接受了“新信息”。学校不仅传授学习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高中阶段,是学生刚刚进入青春期的阶段。他们已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并为自己取得的任何形式的成功而感到自豪。对抗是拒绝父母、教师对他们的指导的一种简单方式。正确引导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人生常有不如意,无论学习、生活和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体育课学习新动作和技能中的失败与挫折既有不可避免的一面,又有正向和负向功能,是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还是造成个人前途的泯灭,关键在于对挫折所采取的态度和抗挫折能力的强弱。“挫折所带来的真正威胁不在于已发生的、不可挽回的挫折本身,而在于如何承受和如何抗挫。”
2.努力强化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从小培养中小学生在自己的字典里储存“挫折”的信息,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使挫折成为奋进的创造的契机。高中体育教学中各类对抗、竞争项目教学较多学生体验挫折的机会比比皆是,这些都是学生认识挫折、承受挫折很好的途径。教师要适时放手,大胆让学生自己体会,做好心理准备。
3.专题学习,心理训练,“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进行挫折教育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是指对挫折产生的心理学基础,挫折在生活、学习中的表现,挫折对学生自我成长的意义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让学生透析,让学生从认知上正确认识挫折,把挫折一“看懂”、二“看穿”、三“看开”,这类教学教师可以安排理论课学习和专题讲座学习。
4.利用各种主题活动及在日常活动中加强艰苦磨炼
学校组织野营、登山、军训等各种专题活动,从“坐而论道”发展到“起而论行”,在“吃苦活动”中“自讨苦吃”、自我锤炼。学校与家庭联系,以团队为依托,开展“今天我当家”“每日学会一件事”“我是父母好帮手”等实践操作活动,以提高生存能力、自理能力,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各种准备。
其实,人生就像一条永不停留的河流奔腾向前,总会出现湍急的漩涡和迂回曲折。苦难对于天才来说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来说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庸人来说却是万丈深渊。”做个强者,挫折教育是走向成功的桥梁!
(作者单位 内蒙古包头服务管理职业学校)
??S编辑 董慧红
第四篇:浅谈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浅谈挫折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强弱,已越来越受到家长、学校、社会的高度关注。当今的小学生,他们倍受长辈的宠爱和溺爱。生活无忧无虑,但心理承受力差,经受不起任何一次小小的打击。很多学生用逃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甚至自杀的方法来逃避所面对的种种挫折与失败,透过一些触目惊心的鲜活事件,又一次对学校的如何教育敲响了警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学校体育教育涉及到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几个方面。能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各方面的活动情况。可见,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心理表现比其他学科更直接、更突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向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抓好。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的恢复力的教育。应让学生清醒认识到:(1)挫折的存在性。小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2)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教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在体育课上敢于落后,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3)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的精神压力,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小学生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
二、培养学生竞争能力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田径、体操、球类、游戏等项目,在集体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或技评等,都是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的。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他们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与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当学生置身于那种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将会受到巨大的感染和激励,从而去奋发拼搏,争取不断地超越他人、超越自己。因此,体育教学中,多利用竞赛性的集体项目,让全体学生参与,培养他们敢于取胜的竞争精神,发挥它的独特作用,以此培养好学生过硬的竞争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坚强力
“成功体育”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挖掘学生意志力,激发成功的欲望的最好的教育。在课堂上,我进行了尝试,效果不错。在教学中,我发现每当我教一个新动作时,有的学生跃跃欲试,有的学生也想练,但不表现出来。还有一些同学怕完成不了动作而不愿意练、不敢练。诸如此类的同学,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即使是后一种学生,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这种想法:“我要是能完成这个动作那该多好啊”,这正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愿望。因此,体育教师有必要尽量创造机会,将学生按年龄、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分组进行训练和比赛,以使更多的学生经常不断的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朝更高的目标努力,挖掘自我潜在的能力,体验成功喜悦。还应遵循体育锻炼中有困难,竞赛中有失败规律,这就要求学生不惧怕困难和敢于失败,并做到体育锻炼要有持久性。因此,体育这门学科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刚毅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更能有效的面对各种生活中的挫折出现。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尤其把心理健康放在重要地位。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手段,体育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中心倾向,唯我独尊;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只能适应顺境,受不得委屈和挫折;遇到困难茫然失措,情绪不稳定;缺乏意志力,害怕失败等心理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因此,如何把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问题的产生,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寻找教学内容中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将心理健康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较好地完成各种学习和发展任务,还应教会学生学会放弃,敢于失败。其次,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但面对高不可攀的目标,或遇到强有力的对手时,那些自视甚高,一贯争强好胜的“常胜将军”,劝诫他们“失败乃兵家常事”。事后帮助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潜心锻炼,等时机成熟,以备再战。
五、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适应社会就需要人际交往。因此,人际交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体育活动比赛中,不必用言语。一个手势,一套活动,就能沟通信息,交流心声,自觉不自觉地相互产生一种情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适应能力强。另外,一些体育活动项目,特别是集体项目的本身就给参与者提出了必须互相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要求。了解同学,相互信任,相互鼓励,这往往是比赛获胜的基础。所有这些都对那些情感怪癖,忧郁寡欢,不愿与人交往,待人接物时不是很热情的人来说,都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改善了人际关系。
挫折承受力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必须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施和推进。对学生进行挫折承受力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教育者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五篇:教育叙事在幼儿教学运用中之我见
教育叙事在幼儿教学运用中之我见
阮文珍
作为一个最近刚刚开始接触、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老师来说,在一开始,我就被这种新颖的方式所深深吸引了。我觉得,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种研究不仅仅对工作有推进作用,而且对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用处。经常的发现教学过程乃至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并通过教育叙事这种形式记载下来,做出对教学有益的分析和研究,对我们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当然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叙事上来说,确实还存在一些迷惑和问题的,通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这些迷惑和问题的一些思考和建议。首先,在学前教育叙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无事可说,有时有些小事小问题又引不起重视,而往往在有所发现的时候,却又没法准确的抓住故事的感想和立意。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可能并不是我们没有发现的眼睛,更多的是我们关注,当教育叙事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一件常态的事物后,我想发现肯定不会是难题,毕竟我们每天在接触孩子们,家长们,在幼儿园,是我们跟家长交流沟通最多的时候呀。我们像做笔记一样,记下发现发生的事,记下自己想到的故事,要养成这样一个良好的习惯。而更关键的,我想我们还缺乏对于故事的深层探索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探索我们抓住的故事的自身意义,要思考这个故事在我们教学中的运用和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知其所以然,也要知其在我们教学如何运用并记叙的“然”。
其次,因为我们学前教育一般都是面对的幼儿较多,所以也可能会形成一定误区。比如叙事的角度单一(要么偏向幼儿角度,要么偏向教育角度);再一个,可能因为受众关系,我们经常简单化了我们的故事,所以就容易造成故事不精彩,深度也不够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第一作为我们老师,首先可以把自己多代入进故事,如果把自己换成故事的主角,而不仅仅只是一个讲述者,这样应该不对孩子们,对于我们自己更好的挖掘故事,都会有一个层次提高;第二,在叙事的故事中,也注意多加入人物心理活动的揭示和描述,更多的加入人物的对话啊,更多的故事场景叙述,以便于更方便的贴合于目前学前教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最后,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做教育叙事的目的。教育叙事研究应从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始,如果幼儿教师不对日常保教实践进行变革,那将无事可叙无意可寻,教育叙事也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了。教师一方面要改革自己长期积沉的:传统的教学习惯和行为,另一方面要改变自己习以为常、见惯不惊的观察视觉,经历新的教育行为改革和新的观察发现,才能发现新鲜的,令自己有所感动、触动、甚至震动的有研究价值的故事。也就是教育叙事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的自身素养。
以上,只是我自己对于教育叙事的一点浅见,之后会在生活、工作中更好的运用教育叙事,在这样的叙事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认同、获得意义,从而提升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改善自己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