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式教研文化背景下的连环跟进教研模式

时间:2019-05-12 22:3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争鸣式教研文化背景下的连环跟进教研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争鸣式教研文化背景下的连环跟进教研模式》。

第一篇:争鸣式教研文化背景下的连环跟进教研模式

争鸣式教研文化背景下的连环跟进教研模式

争鸣式教研是一种氛围,争鸣是一种形式,争鸣是研究的最高境界,它能提升研究水平,使研究向纵深发展。我园在教研中始终以营造宽松和谐、安定团结、开放民主的研究氛围作为争鸣教研文化的前提保障,把教师工作中遇到的比较普遍、典型的问题或当前急需共同解决的问题,确定为研讨主题。这种自下而上的研究,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体,调动了教师的研究内驱力。教师在一次次的问题碰撞、自主学习、自我反思、研讨申明自己观点的过程中不断增进了解事物。在争鸣式教研文化的背景下,研究形成了连环跟进式教研模式。

一、什么是连环跟进式教研模式

它是众多“园本教研”形式之一,是在教研活动中由同一位教师接续上同一内容的课,几次或多位教师接连教学同一内容,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水平。

二、连环跟进式教研模式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

1.有利于教师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幼儿。

教师在同一年龄组的不同班进行同一内容的教学活动时,从首次活动的预设到实践反思进行调整,直至教师自己满意为止。在这若干次循环反复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关键,最终落到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兴趣需要、发展水平上来。这种方式让教师学会观察幼儿,学会怎样做才是站在幼儿角度去思考问题,改变了以往“我认为了解幼儿水平,我觉得我班幼儿应该喜欢”这类想法。

2.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机智。

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经过几次的教学实践,教师已非常熟悉,能够很好地把握活动的重点、难点。此时,教师不需再注意自己教学的顺序,将注意力转到幼儿身上。她们往往能发现幼儿是怎样学习的:每个幼儿的困难是什么?哪些是教师教育行为造成的?哪些是幼儿自身的原因?有何解决方式?现场是否能够通过教师的努力帮助幼儿解决?如果现场解决不了,应对幼儿做哪些回应确保幼儿不失去自信?等等。活动后,教师对每一次教学活动进行认真详细的反思记录,将每次活动中幼儿的表现进行对比,找出规律与不同,总结记录解决策略,积累对不同幼儿的指导方法,提升教学机智。这一方法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方式。

3.有利于教师掌握个性化的研究方法。

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一套独特的行动研究方法。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处于自主研究状态,因此会轻松、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这种研究状态是积极的、有效的,是成就专家型教师的有效方法。

4.学会缜密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经过多次实践、调整,从最初的大问题逐渐减少到小问题,从大的疏漏逐渐调整到小瑕疵。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由于自己哪些方面的疏忽造成幼儿出现了问题,在今后的活动中要如何注意调整。

教育活动具有普遍规律,教师深刻研究、挖掘一次活动的问题,就会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学会从哪些方面进行缜密的思考,减少纰漏,久之,形成缜密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5.丰富教学经验,总结优秀案例。

一个教学活动经过一人多次尝试或多人多次尝试,就会在教师锤炼之下形成一个非常优秀的教学活动,这里凝结着教师对幼儿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对这些尝试过的经典活动的教案要进行详细加工,使教师的研究精华在教案中体现。我们改变以往书写教案形式,将几次尝试调整后的结果都补充到教案中去,对于不同幼儿出现的问题与指导也加进去,使任何水平的教师拿到教案后都能有所借鉴。大家的研究经验得以保留。

三、连环跟进式教研的组织策略

1.尊重教师,自主选择。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样适用于教师,作为管理者要客观地认识到,每位教师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尊重教师的想法,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教师调整和完善所选择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本身是一个很有教学价值的、幼儿喜爱的活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教师的研究欲望,主动进行研究工作。

2.目标简洁,易于把握。

在主持教研中,确立的研究目标简洁明了,让教师清楚地知道今天我们要干什么,通过今天的研究我们会有什么收获。这一研究目标往往是上一次活动的问题,这样的研究有连续性,也是教师急需要解决、希望马上获得正确答案的问题。这样的目标对于教师来说印象深刻,易于把握和主动探究,研究工作会良性循环、步步深入。

3.由浅入深,寻根求源。

每次活动的研究,教师最先发现的是目标达到没有。要引导教师深入地思考:为什么目标没有完成?问题可能在什么地方?这次活动重点让学生获得哪些经验或掌握什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困难?幼儿的原有经验是什么?幼儿在活动中有什么反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应?怎样进行调整?每次的研究活动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问题,但都会沿着这样的脉络逐渐地寻找到根源――观察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兴趣需要,让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4.师生行为,白描记录。

在进行教研时,每位教师观察一个幼儿,同时每人一张记录纸,纸上两份表格,一边是记录教师行为,一边是记录所观察幼儿的情况,以白描的形式记录。教师根据记录情况进行分析,便于抓住问题。做课教师将参考全体教师的记录情况,作为制定和调整下一步方案的依据。

5.认真反思,不断调整。

教师反思的过程是不断进行内化和提升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教师进行活动后的思考。有效的自我反思的最佳时机是活动当天,教研时大家提出问题后进行,这时的反思是教师自觉自愿的行为。为了引导教师及时有效地对当时活动进行反思,我们尝试在网上建立快乐“交流驿站”,教师可及时将想法上传。

6.小步前进,研有所获。

连环跟进式园本教研形式是基于教师的现有水平,以尊重教师的现有水平为原则,允许教师按照自己的发展速度进步,因此,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压力,愿意主动去实践。另外,教师在每次实践后,都会获得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如现场教师、指导者、幼儿。这些信息都是针对教学研究的问题,是教师可能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乐于接受,乐于调整。

一位骨干教师反思到:同一个内容通过教学了很多次后,我感到每次都有新的感觉和新的收获。幼儿是同一年龄阶段,有很多共性的地方,但不同园所有不同的教学风格,不同的班有不同的管理模式,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对教师的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通过这许多次教学之后,感到自身能力增强了,尤其是对幼儿的了解,由于教学内容是熟悉的,因此,在每次上课时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关注幼儿的反应、调整我的教学上,我觉得在和孩子互动上放得开,也锻炼了自己与孩子互动过程中的灵活机智,这一点是我终身受益的。

争鸣式教研文化是我园教学发展的灵魂,连环跟进式的教研方式是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二者的影响下,激发了教师的主体意识,使教师在实践研究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自我发展的需求,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专家评介:

穆莹老师作为研究型教师,多年来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研究,已经形成了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研究品质。担任教学副园长之后,她带领教师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开展自下而上的问题式研究。在教研过程中教师们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想法,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下,摩擦出智慧的火花,这就逐渐形成了我园争鸣式教研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穆老师又创新地运用连环跟进式研究模式,带领教师运用一课三研、一课多研的方式,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幼儿的学习方式等问题,展开问题跟进式的研讨,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寻根求源,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效提高了教学能力。她总结出的教研策略,操作性强、时效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天津市河北区第五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孙凤玲)

第二篇:24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和平区教研室 乔 军

在高中课改实践中,我们本着“以需求和困惑为前提,以研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引领为支撑,以发展为目标”的有效教研实施策略,创建了区校两级校本教研联动机制,即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学校中的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由专业人员和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在区校两级校本教研建设中,我们试行了课题领衔式教研、课例跟进式教研、沙龙式教研、主题论坛式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其中“课例跟进式”教研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我们认为它立足于课堂,切合教学实际,便于操作与实践,可以较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对实践层面可操作性经验的总结与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平台。

一、什么是课例跟进式教研

许多事实表明,实现从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是复杂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艰难的,不能指望一两次的实践就能改变习惯了的教学行为。因此,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观察、反思和分析,研究自己具体的教学行为,在文本学习、讨论的同时,关注教学行为的过程跟进,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走进新课程,才能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在学习顾泠沅教授的《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教师教育模式研究》后,我们结合具体的教研实践,提出并实施了“课例跟进式教研”。课例跟进式教研是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引导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增强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实现教研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方式。

课例跟进式教研通常是在教研活动中选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由此选取教学内容,再通过专题教研活动,将围绕同一教学内容几节课的教学效果作比较,在教学行为的跟进研究中进行反思。反思的焦点汇聚于问题的解决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与改善,反思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课例跟进式教研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应用性,注重行为跟进,既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例跟进式教研方式包括一个课例、二轮反思和三次研讨等环节,强调行为的跟进,边反思、边实践、边进步。一个课例,指鲜活的课堂教学实例,它是开展研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上就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所做的一系列反思及进行的研讨活动。授课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进行第一轮反思,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与同科教师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探讨,这是第一次研讨。研讨后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再对新设计进行研讨分析,讨论教学行为如何改进,这是第二次研讨。然后,按照新的教学设计实施新的课堂教学,由听课人员再次进行评议,比较分析三个阶段课堂教学的差异和变化,这是第三次研讨。最后,执教者结合三次研讨进行第二轮反思,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肯定成果并写出教学反思与体会。

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跟进式教研,其教研流程如下:(图略)

二、课例跟进式教研的几种形式

1.同课异构。选用同一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由不同教师分别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为集体研讨提供素材,教师在听课后进行研讨,在互学中发现问题,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思考,实现共赢。

2.连环跟进。对于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问题,教师集体备课,一人执教,其他教师集体听课、评课,上课教师根据评课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再次上课、听课、评课,评后继续修改,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为止,最后上课教师撰写教学反思,对教学经验予以提升。连环跟进的课例教学,以点带面,促使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认识和对教学规律的把握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智慧型教师的转变。

3.个案分析。个案分析采用“解剖麻雀”的方法,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课例,通过在教研活动时播放录像,由教师选择不同观察点进行集体“解剖”。对于选择的课例,不强调其完美性,而是注重其真实性、代表性;“解剖”要发现问题,激发教师对案例教学进行反思。个案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观察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通过撰写评课记录或听课随笔进行反思,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主题式研究。主题式课例教研就是围绕某个主题进行课例的选择,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评课研究,例如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主题,有选择地确定课例,进行课堂观察和研究。通过基于课堂观察的课例式教研,引导教师对研究的主题进行提升,把研究的主题提升为课题进行持续、深入的研究。

三、实施课例跟进式教研要注意的问题 1.要坚持“问题”贯穿原则。

课例跟进式教研要以“问题”为线索,以教师课堂教学中真实的教学问题为中心,基于教师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课堂问题的研究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研活动中研究的问题需要经过认真的筛选和提炼,必须是有研究价值的真问题。如果研究的问题不明确,缺乏针对性,过于宽泛,就不利于参与者集中精力进行课堂研究和教学行为的改进。

2.要坚持开放、反思的原则。

校本教研强调同伴互助和教学反思,这就要求课例跟进式教研要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教研氛围,依靠团队的智慧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与合作。实践中,尤其要重视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反思、共享,充分发挥和依靠集体的力量,组织和开展好课例研究、课题研究等不同层次的研究活动,建构区域教研的实践体系。强调反思是课例跟进式教研的重点内容,如果忽视课例后的反思与跟进,课例式教研仍是纸上谈兵。

3.要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

专业引领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因为缺失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只能是同一水平反复,迈不出实质性的步伐。因此要重视专家、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参与,要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使他们发挥必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他们的参与能够拓宽讨论的广度和深度,带给老师全新的视角。

4.要坚持教科研介入的原则,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必须有核心课题为统领,这样才能明显地提高研究成效。因此,在实施课例跟进式教研中要引导教师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引导教师在课例教学中发现值得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鼓励教师把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把典型的、普遍的教学问题提升为校本研究课题。科研式研修活动使教师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问题的价值所在。这种教研方式有效解决了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脱节的问题,引领教师对教育理念的领悟在实践中得到质的飞跃。如果没有科研课题的介入与深入研究,就容易导致在课例研究中将研究主题撇开,又回到“就课论课”的水平,导致行为跟进在原地停滞不前,无法将研究主题进一步深化。

高中课改实践证明,课例跟进式教研可以创设一种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教研氛围,它可以将优秀教师积累的隐性“实践智慧”显性化,并加以传播;围绕着课例的交流、探讨、反思,教研工作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多元的、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之间、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这种相互对话、沟通和交流,可以有效地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责任编辑:孙茂华)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教研模式初探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2014年3月起我校开始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校本教研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网络教研运行模式

对于网络教研我们开辟了三条途径,搭建了三个平台,促进全县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管理者跨越时空界限进行交流与反思。

(一)校长论坛——搭建管理者交流的平台

由教研室初中组、小学组两位主任担任版主,根据阶段教学改革工作重点项目布置校长交流反思内容,可以是读书心得交流,可以是阶段工作总结,可以是工作思路汇报,可以是专题成果展示„„

(二)主题论坛——搭建学科交流平台

分学科、分学段建立主题交流区,由教研员担任各学科论坛版主,各主题论坛又分设“问题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三个小版块,由骨干教师和兼职教研员担任版主。“问题交流”旨在交流教学中的小问题,教师可以自由发贴提出问题,也可以自由跟贴,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同时各学科教研员要对自己听课调研及网络教研月报反馈的问题进行梳理,每月公布一个主问题,要求同学科教师人人跟贴,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和见解;“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区旨在展示精品课的案例,要求每月要在网上提供一个优秀案例、优秀设计、优秀课件供大家学习、探讨,吸纳大家意见不断改进完善。

(三)“教育博客”——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博客”对于先进地方教师已不是新鲜的名词,但对于我们农村地区来说绝大多数教师还从未接触。我们把“教育博客”也称为“教师个人工作室”,要求将教育博客与传统教师常规有效整合,教师把自己的优秀反思、优秀教学设计、听课感受、读书心得等发表在博客上,一方面积累专业成长资料,反映自己专业成长轨迹,另一方面便于同事之间共同学习、相互交流。

对于网络教研的管理,我们采用“月报制”和分级管理办法。

“月报制”即以校为单位每月将学校网络教研情况进行汇总、逐级上报,月报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最有价值的跟贴,主要对县上发布的主话题跟贴的质量进行评价,看每位教师参与的态度与思考问题的深度,每单位既要推荐本单位优秀跟帖还要推荐其他单位优秀跟帖;二是最值得推荐的优秀案例,包括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反思、优秀案例分析等,主要在于推荐优秀作品、积累校本资源、提供鉴赏平台;三是最想探讨交流的问题。各校提供本单位校本教研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县教研员对有关问题搜集整理,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每月主问题放在问题探讨区引导大家交流讨论。月报制每月25日前上传到县电教装备股和教研室,县上通过评选交流对当月网络教研情况进行通报,并公布下月网络教研主题。

分级管理指的是小学、中心校、县上形成三级教研管理机制,通过月报与通报反馈形式形成上下有效互动。例如对于博客,就采取以校为主的管理办法,要求教师人人在教育网建立、各校则建立博客圈,结合学校实际,对教师的传统常规进行科学改良,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新的常规要求,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学校每月对每位教师博客进行评价、筛选优秀博文,上报中心校;中心校再次筛选优秀作品作为中心校优秀校本资源,同时上报县上;县上对各中心校上报资源进行展评,筛选优秀资源纳入县本资源库。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半年时间的探索运行,网络教研蹒跚起步,取得了初步成效。

1、解放了教师思想,点燃了教师激情

我县是传统的教育大县、教育强县,但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我县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与先进地区落下了步伐,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相对封闭,中小学教师的技术操作能力相对较弱,学校信息化设施相对落后。为此,我们确立了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和手抓建设,一手抓应用,以应用促建工作方略,建立了网络教研管理机制,要求45岁以下教师人人在临猗教育网注册,每月必须参与网络教研,县上把学校参与网络教研情况纳入综合评估考核。启动初的硬性管理逼着学校去为网络教研创造环境和条件,逼着教师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逼着教师进入陌生而神秘的网络教研世界。而一旦进入全新的学习认知环境后,教师的思想认识立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享受网络教研带来的便捷和实惠,也开始享受网络教研带来的幸福和自豪。正如闫亚飞老师的博文《网络教研,精彩无限》中所说:“网络教研就像一个充满魅力的磁场,把所有一线的老师吸引在一起,携手并肩,在学习和反思中,在探索和交流里,共同经历着成长的过程,品尝着收获的甜密„„白天忙其他工作,晚上进行与网上调研,开始我们是满腹辛骚,抵制心理非常严重,总觉得是在加重教师的负担,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慢慢尝到甜头,变被动为主动,每一次听完课后,我们都在网上进行评论、交流„„网络教研改变了我们的行为和态度,咫尺天涯的成长在跨越时间的环境中启航,困惑与愉快的思想情感在理性中间光,我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业务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像闫亚飞老师一样许许多多的一线老师从一开始的抵触、不理解、被动从事网络教研工作到后来的接纳、理解、主动投入网络教研,从而使网各教研星火燎原之势,势不可挡。

2、拓展了校本教研的渠道,增强了教研的实效性

首先强化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从前教师参与传统教研无论写听课体会还是案例反思都存在应付抄袭现象,而现在自己所写的东西要在大众面前亮相,人人都有争强好胜维护尊严的心理,学习反思的态度和质量自然都有所增强。

其次拓展了交流空间。网络教研跨越时空界限,学校教研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学校的老师可以帮助解决,县教研室根据实际,每月在网上组织专题教研活动,所有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解决了传统教研活动组织起来费时费力费钱,参与人数受限,活动周期长的弊端。再次提升了教研品位。网络教研活动解决偏远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少、骨干教师缺、校本教研缺乏专业引领的问题,每次教研活动,县上教研员和所有学校骨干教师都能参与讨论,每位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得到个体解答,从而使研活动真正解决问题,取得实效,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层次和品位。

3、促进了信息化建设,优化了资源库建设

网络教研应用作为推力,促使学校不得不在信息化建设上加大投入,实施网络教研半年来,全县已经有6所中小学建立了电子备课室,更多的学校开始筹划电子备课室建设和网络的升级改造工作。

三级网络教研管理机制通过优选、更新、不断丰富充实校本资源库建设。优秀课件、优秀反思、优秀案例、优秀课堂实录等本土化校本资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网络教研中,我们边探索、边实践、边改进,在跌跌撞撞中前行,期间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成为网络教研顺利高效运行的束缚、羁绊。

1、硬件建设不到位,成为制约网络教研发展的瓶颈

绝大多数学校教师用机比例达不到10:1,甚至一些学校教师没有专用电脑而 与学生共用网络教室;不少学校网速达不到要求,教师网上浏览资料、上传资料受到严重影响,教师在校没有良好条件上网,只能利用下班时间或节假日在家里上网。

2、管理脱节,导致教研实效性不强

管理脱节,主要体现在学校对教师网络教研管理层面,不能结合学校实际,创新网络教研常规管理要求,而是盲目落实县上的统一要求,这样往往只关注形式,不讲求效果,造成教师对网络教研的抵触和疲于应付。另一方面,县上对网络教研管理,由于教研员人数少、精力有限,在参与同步教研及跟进性评价上仍不能适应需求。

3、技术维护管理力量不足,影响网络教研健康运行

进行网络教研需要一定专业技术人员对网络进行维护与管理,而目前从县上到学校都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网络技术维护人员,电脑设备、网络运行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护,资源库建设缺乏长期规划与科学管理。

四、今后工作的思考

1、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对网络教研工作的认识

转变观念要首先从校长抓起,通过专业培训和机制引领,要让广大中小学校长认识到网络教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开展网络教研工作。

2、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为网络教研创造优质的条件 通过实施项目到校、定向突破、经费调控、奖优罚劣等举措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两年内力争实现教师用机比县城学校要达到3:1,乡镇学校要达到6:1,学校要全部实现上网,网络带宽能满足网上办公教研需要。

3、进一步探索管理运行模式,构建科学高效的网络教研管理机制 增强各校的自主性发挥,增强三级教研管理间的相互对接,增强专兼职职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的专业引领与辐射能力,在网络教研工作上实现简约、科学、高效的管理目标。

第四篇:品生品社学科全程式、跟进式教研活动体会

扶上马,送一程,必走稳

——参加“全程式、跟进式”教研活动体会

2013年11月13日、15日,我在建明小学参加了“全程式、跟 进式品生与品社学科的教研活动”。

活动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听课。建明小学的两位老师分别作了《做个快乐的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研讨课。第二部分——教研。由区教研员张永红老师和全体听课教师及上课老师,共同研讨,提出了调整与修改思路。第三部分——再听课。执教老师 结合教研内容,修改教案,二次上课。

课后,两位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设计说明和反思。

在交流研讨阶段,大家结合两节研讨课,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教研室张老师也对研讨课提出了可操作的修改意见,并安排了二次讲课。

在这两天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参与其中,收益颇多。

一、精心备课

备课时一定要正确把握教材和课程标准,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能够预测出学生的认知障碍,选择科学合理的 教学手段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二、问题提出

听课前,张老师就执教老师的课堂提问和学生的反应,给听课老师作了观察要求。教研时,大家讨论热烈,并达成了认识的一致。即

问题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三、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中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充分体现本学科的生活化、活动化特点。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程式化,让学生在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全程式、跟进式”的教研活动,使我真切感受到了“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必要。他让我们在一次次指导、历练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也使得我们通过共同的学习,在品生与品社学科中走得更稳。

第五篇:2007-2008学年教研工作总结(下)

2007-2008学年岐下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年,我校教研工作在学校的直接领导下,以教研工作计划和学校工作思路为指导,以实施新课标及课程改革为契机,坚持“教学科研化,科研课堂化”的教育科研工作思想,加大科研力度,着力于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认真落实学校《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学校教研工作重点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健全制度,落实措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有效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研能力;继续开展和深化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研究,加大教科研力度,以推进课程改革为动力,以教学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改变教师教学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努力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向科研要质量,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把一学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发挥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效益。

我校致力于加强教研常规管理。在本学期,根据教研活动计划,给各学科教研工作提供了更充分的时间,特别注重落实集体备课,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学质量的不断攀升提供有力的保障。完善教师听、评课及其它教学研讨制度,就《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学习方式变革等方面进行全面研讨,教师之间互相听、评课成为风气,新教师能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有经验的教学骨干也能耐心指导和帮助新教师。教研氛围浓烈,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发挥学科教研组长的骨干作用,积极推动教学交流,提高教研水平。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协调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教研组长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主持人“五落实”。对于组内开设的常规课、示范课、研讨课等公开课,人人参与听课、评课,并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促进了教研活动质量的提高。学校领导还经常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促进教师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教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学期教研任务。

三、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1、继续深化“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引导教师在平时公开课及课堂中积极探索发挥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途径,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举办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

开展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校针对本校的实际,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我们每周组织一次教研公开课活动,并组织同年段教师参与听、评课,总结经验。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新教材的成果,在学校举行了各科新教材研讨活动,通过听课、评课,进一步领会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3、开展“五个一”活动

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推广和交流这些教改成果,按照上级精神,我校开展了“五个一”活动。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上一节公开课、定一篇教堂反思、写一篇教学论文、学习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出一张期末测试卷。从完成情况看,每一位教师都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在管理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完成的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四、真抓实干,教研工作持之以恒

本学期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我校非常重视组织教师参加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在取他人之长的基础上,推动校本研究,促进教师教研工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提高教学公开课的教研含量。

五、加强毕业班的教学管理,打造教育质量新辉煌

加强了毕业班的教学管理,使毕业班教师能精心组织,认真计划,认真实施教学工作,平时抓好单元过关和人人过关。并且定期召开毕业班教师会议;确保毕业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大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良好管理体制和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抓好队伍建设是我校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

1、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本学期有计划地进行了教师的培训,对各年级教师进行了新教材培训。同时发挥了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抓好中青年教师自身的再提高工作。

2、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启用既肯干又能干的骨干教师安排到教学的重要岗位上去挑大梁、压担子。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条件与机会。

3、以教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载体,在教学与科研中优化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首先,选配骨干教师加入到课题的教科研中,加强教科研的领导力量;其次,在教科研工作的运作过程中,坚持抓重点研究和群众性研究。把课题研究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七、狠抓各科竞赛,积极组织,认真培训,学生参加的各级各类竞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的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仍存在一些不足,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我们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争取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下载争鸣式教研文化背景下的连环跟进教研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争鸣式教研文化背景下的连环跟进教研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7-18下教研总结[合集]

    新厂镇小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理科教研组工作总结 2018.6 历史的地平线由奋进者标定。一学期来,我们以全面贯彻石首市教体局‚立足新起点,谋求新跨越,不断书写石首‘美好......

    14-15下教研工作计划

    乌市第六十中学小学部教研工作计划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校的教科研工作遵循学校制定的“以人为本,以质兴校,夯实民族团结基础,提升双语教学质量,促进......

    2013-2014学年(下)教研处(定稿)

    镇远四中2013- 2014学年第二学期教研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实施课程......

    2012-3013(下)教研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来,我们物理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按照教务处、教研室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研组工作。我们在认真完成教......

    13--14下教研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教研组工作总结财经系基础一组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在学校和系领导的悉心关怀指导下,在老师们的共同积极努力下,顺利的完成了教研工作任务。现总结汇报如下。......

    10-11学年教研工作总结(下)

    2010---2011第二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为出发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依靠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

    小班下教研工作总结范文合集

    二015年第二学期小班教研组总结 林埭中心幼儿园 周丽惠范佳燕 本学期,我们小班教研组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秉承团队积极向上、友好互助、勤学专研的优良传统,在孜孜不倦的学习和......

    09-10(下)教研工作计划

    教 研 工 作 计 划大莲池学区小学2010年3月教研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 本学期我们各教研组,将继续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遵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