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生活论视野下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路向
教育生活论视野下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的发展路向
陈 金 凤②
(西南大学 重庆市 400715)
摘要:“积极、稳妥、有效”推进新疆双语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双语教育发展观。教育生活论关注教育世界的完整存在,关注完整的人之存在意义,关注真实的生活,把培养“整全人”纳入教育的自觉视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教育价值高度契合。因此,教育生活论对推进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本文从教育政策导向、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与教材建设、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教育生活论为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所指明的发展路向。
关键词:教育生活论;生长教育;双语教育;素质教育;科学发展
积极、稳妥、有效推进新疆双语教育科学发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既定方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积极、稳妥、有效”呢?从根本上来说,唯有观念的正确才能带来行动的正确。换言之,教育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正确指导,教育理论的探索离不开教育哲学的思考。教育哲学是关于教育问题的基本前提的思考,人和知识是教育问题的基本前提,对人与知识的关系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教育哲学流派。教育本体论就是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
①
一、教育生活论的当代价值——基于对教育认识论的批判
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特有的理论形态,起源于对万物本原即本体的追问。本体论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终极关怀,认为人的内心充满着改造整个世界的无限渴望,充满着对自身和谐完美、全面发展和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的渴求。因此,人的存在内在地包含着要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而指向终极、指向完满。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整个人类活动的社会理想和目标总是指向完满和永恒,人是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而使自身成为人的。[1] 教育本体论是人类本体论哲学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一般认为,教育本体论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即传统的思维范式教育本体论和现代的生成范式教育本体论。思维范式教育本体论即教育认识论,生成范式教育本体论即教育生活论。二者对人与知识的关系的认识存在本质的差异,前者向后者的转换,标志着人类认识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境界实现了历史性超越。
(一)对教育认识论的批判
教育认识论热衷工具理性,把人简化为思维的工具和知识的容器,将人的全面发展异化为理性的片面发展。这与工业革命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相关,催生了不少科技人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是其功,导致人的畸形片面发展是其过。教育认识论属于知识论教育哲学的范畴,把教育存在片面地理解为人的求知活动,往往较少切入人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主题,缺乏对教学生活的深切关注,不是把师生的教学活动看作其生命活动的一个部分,不是从学生生长、生活、生成的角度去理解其现 ①基金项目:2011年自治区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委托重点项目“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及突出问题调查研究”以及2011年度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重点项目“系统论视野下新疆和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JEDU2011I58)阶段性成果之一。②作者简介:陈金凤(1967-),男,汉族,四川富顺人,原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助理(挂职),西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副教授,博士,主研方向是教育学原理与双语教育。实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对于师生而言成为外在的东西,缺少对教学存在与发展的本真思考,往往视教学为既成的存在而不是有待生成的事物。[2]把教育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知识的关系抽象化为仅仅存在的一种认识关系,教学过程也就呈现机械主义的倾向。这种对人的理性向度的追求就把人抽象为认识的工具,仅仅追求人的理性存在的意义,淡化了对人之存在的其他方面的关怀。教育认识论把人的存在仅仅理解为大脑的存在,教学就是为了掌握知识、认识外部世界。这就忽视了完整的人之存在意义。[3]对此,约翰﹒密尔提出批判:“人性不是一架机器,不能按照一个模型铸造出来,它毋宁象一棵树,需要生长并且从各方面发展起来,需要按照那使它成为活东西的内在力量的趋向而生长和发展起来。”[4]
现代哲学人学的发展告诉我们,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且非理性又具有先在性。人正是作为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而进入教学世界的。人的基本需要,人的本能、意志、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构成了人认识活动的前提。正是基于现代人学的认知水准,随着“完整人”、“本真人”、“ 整全人”概念的提出,教育生活论呼之欲出。
(二)教育生活论的当代价值
教育生活论关注教育存在这一完整的教育世界——人的世界,关注完整的人之存在意义,关注真实的生活,眼中有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把培养“整全人”纳入教育的自觉视野,全面发展人的理性和非理性品质,全面关注人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教育只有融入真实的生活过程,学生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创造生命意义的过程,从而去积极追求、创造生命的意义,积极地去体验生活中的伦理意义与美学意义。基于教育生活论的视域,以教育生活观去看待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就不再是忘了人的生成与生活意义的抽象的认识过程,它将成为照亮人生晦暗的理性之光;教育价值也不是脱离人的价值态度的纯粹认知框架和方法,而是人的价值态度与认知框架内在统一的精神境界和理想。[5]由此,教育将成为人们终其一生的必然需求和精神享受。
随着人类对自身和客观世界认识水平的不断进步,更因为教育认识论的严重缺失,教育生活论的当代价值方得彰显。只有反映教育主体意义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6],教育生活论使得教育的真实价值得以凸显,给当代教育发展以若干科学启示:第一,应当关注“现实人”、“完整人”,通过人的真实生活世界去把握人,树立“教育即生活”的理念。即使单就语言学习来说,有效的语言学习亦应将重点放在语言的习得上而不是正规的学习上。[7]第二,人的本质不是既存的而是生成的,不是始终如
一、永恒不变的现成物,而是在无限开放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存在体。应树立“教育即生长”的理念。每个学生都是具有无限发展可能性的主体,只要条件适当,他们就可能获得全面发展。第三,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和谐。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要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简而言之,教育生活论的当代价值在于:它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教育价值高度契合。
二、照亮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路向的灯塔——教育生活论
双语教育与一般学校教育的主要区别是教学媒介语言的差异,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双语教育的本质早已孕育在教育的本质之中。正所谓“不管现象世界的事物如何流变,本体始终是惟一不动不变的、永恒的。”[8教育生活论视野下的双语教育,其最终目标仍然是培养“整全人”,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现实和未来生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准备。教育不再仅仅是知识场域,更是鲜活的现实生活、真实世界。无论是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还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都更符合教育生活论的精神内核。通过把教育融入生活、在“做中学”、“生活化教育”的“化人”过程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工具人”。今日之中国,之所以大力倡行素质教育的教育振兴行动,其根本目的就是要以生活论教育去弥补认识论教育的缺失,通过生活论教育去解除认识论教育之蔽,把完整的人从知识的奴隶与桎梏中解放出来,避免“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人生悲剧,张扬人性,激发主体的创新精神,追寻生命的终极价值和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行生活论对“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科学发展也就具有了根本性的指导意义。笔者拟从教育政策导向、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与教材建设、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教育生活论为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所指明的发展路向。
(一)教育政策导向
笔者认为,所谓“积极、稳妥、有效”,就是既要有积极推动双语教育的热情,更要有稳妥的措施和有效的方法——建立在教育科学基础之上,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换言之,要树立科学的双语教育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唯其如此,才能保证双语教育实践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对于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而言,没有数量根本就谈不上质量,但没有质量保证的数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仅浪费资源,劳命伤财,更是误人子弟。以教育生活论为引领,教育政策导向应有的价值取向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去功利化倾向——守护教育的乌托邦
教育不能没有理想,双语教育亦然,应当与社会现实保持适当的张力,其根本目的在于为了“整全人”的完满生活。教育是百年大计之本,教育政策导向应当去功利化倾向,不能像搞政绩工程一样急功近利,要遵循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任何“大跃进”式的运动势必误人子弟,势必贻害无穷!这已经为南疆部分地州不恰当的双语教育实践所证实。因为在教育这一人的世界中,除了社会的功利性需求而外,还有人自身发展的需求,还需要塑造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感,即以人自身为目的而非仅仅是手段,使人成其为人,使学生所参与的教学生活本身就为儿童自身的生活。所以,学生与知识的关系也就需要上升为“我”与“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知识隐去了其工具价值,凸显的是其内在价值。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能将自己参与的教学生活本身作为认识和体验的对象;也只有在这种超功利、超主客体的关系中,知识才会具有审美的意义,学生才有可能感受教学的艺术境界、进入诗的意境。[9]唯有在这样的教学生活中,儿童才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
基于教育生活论的视域,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当以学生的全面健康生长和个性发展为本,就必须反对功利主义,走出工具主义的误区,避免急功近利的做法。既要大力推广中华民族的族际语——汉语(因为无论学生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之一员,还是将来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这可谓他们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真实需要),但又不能陷入单语化或汉语化的泥潭;既要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又不能重蹈智育唯一的覆辙;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获取,更要关注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健康发展。
2.凸显素质教育对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的统领作用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疆中小学民族教育相对滞后,如今通过大力推行双语教育来振兴新疆中小学民族教育,基于教育生活论的视域,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站在更高起点上推行双语教育,倡导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着力以培养人才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在教育政策、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课程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应当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生存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绝不允许以任何借口作为素质教育推进不力的理由,绝不能偏向于单单培养语言能力或学科知识能力,绝不能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因为应试教育背后的教育哲学是教育认识论,将抽象的“规定”异化为人本身,将人作为客体进行物化塑造,带来了教育价值的失落、目的的片面、培养模式的机械和个性化教育的忽视。[10]如果不把素质教育的观念贯穿在双语教育中,新疆中小学双语教 育就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发展,更何谈新疆民族教育的振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仅有一处提及素质教育[11],但并未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强调把素质教育贯穿中小学双语教育始终,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笔者2011年曾在和田地区组织双语教育现状与问题调研,在访谈中问及中小学教师“双语教育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目标有什么关系?”时,普遍认为:“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素质,双语教育的目标是学语言。”思想观念决定行为效果。中小学教师的认识错位,必然导致双语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割裂。[12]据此,以素质教育统领双语教育势在必行!
人不仅是社会的存在,还是自然的存在。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教育存在这一完整的世界中,应当把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实然与应然关系纳入新疆中小学双语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促进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应有贡献。笔者认为,这是素质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3]对于新疆,尤其是南疆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来说,这一点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尤其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将是长期的使命。
基于教育生活论的视域,以素质教育为统领,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评价方式,应当促进中小学生以思维发展为主要方式的全面发展,从关注终结性评价转向更加关注形成性评价,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把师生的发展状态作为检验评估中小学双语教育效果的核心指标。
(二)培养目标定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做了多次调整,从其历史脉络来看,是不断进步的历程,越来越关注人自身的本真存在,越来越凸显人性和以人为本的思想。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以此为指导,且基于教育生活论的视域,新疆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当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以基于母语基础的民汉兼通为指向,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14],做一个完整、健康和谐、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人。
培养目标要通过相应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单纯或过多关注语言能力甚至简化为汉语能力的培养不是双语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教育,包括双语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是生活论教育观下学生培养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过去和目前新疆部分地方在中小学双语教育实践中存在脱离学生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需要的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培养的现象,绝不是教育生活论意义上的双语课堂教学。因为这样一种课堂容易陷入机械枯燥且无前瞻性,既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又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基于教育生活论视域的双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与新疆区情的教材来支撑。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
结构-功能原理告诉我们,在学校教育中,紧密围绕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课程结构确定之后,精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课程内容是教学内容的主体部分,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有效载体,教材建设是呈现课程建设成果的主要方式。
1.在课程结构上,应当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以利于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各项能力的全面协调发展为导向,优化课程结构,知识性理论课 程与趣味性、生活性实践活动课程并重。
2.在课程内容上,应当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的需要
课程内容应尽量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3.在教材建设上,应当遵循学生最近发展区原理
内容编排应做到难易适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努力避免繁、难、偏、旧的问题,尽量做到精、新、活、用。与此同时,编写语言应当尊重农村学生的生活语言环境与认知水平,尽量为农村小学、初中低年级学生编写民汉双语教材。科林·贝克强调,儿童双语教育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共同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即儿童的语言和认知能力需要获得足够充分的发展以应付课程加工过程。然而,只有当儿童的第二语言能力几乎达到第一语言能力的水平时,认知能力才能得到有利的发展。[15]据笔者2010年调查发现,和田地区民族中小学的大多数师生都倾向于有必要使用“双语”教材,如果能够开发民汉双语版的中小学新课程教材,将大大方便和有益于“双语”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16] 在教育学意义上,儿童使用母语比使用其所不熟悉的语言会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17]不顾师生实际而盲目采用与汉语学校一样的汉语教材是不科学的,势必导致学生大面积学业失败。
(四)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的基石。“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双语”教育质量的突破口与关键。教育生活论视野下的双语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呢?笔者以为,除了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语言能力(这里特指“民汉双语能力”)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综合素质或教师专业技能。
1.双语教师应当具备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观念决定行动。双语教师要有教育大爱,特别是对双语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真爱,充分尊重和呵护学生的个性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绝不是教育的口号,而是教育生活论对教育实践的必然要求。
2.双语教师应当具备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教育教学技能
在教学评价上,要从关注终结性评价转向更加关注过程性评价。在教学方式上,要从关注预设转向更加关注生成,树立“教育即生长”的观念。教育生活论强调教学是师生以内在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生活过程中,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师生创造自己生命意义的生活过程。教学是人的生活——创造生存“意义”的生命活动的过程,是以认识为主要方式的人的生成过程。[18] 单就语言学习来说,也不能就语言而教语言,而要教生活,将儿童置于场景和具体的活动中。[19]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关注系统知识传授转向更加关注基于学生真实生活与未来发展需要的交往与对话,由过去单向灌输式的系统知识讲授向师生双向互动的生成性课堂教学转变,由教师为中心的单一主体向师生双主体教学相长转变,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在动手操作与实践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知识的内在价值,在探究中创造生命的意义,在关爱与鼓励中让学生获得自主发展的精神力量。
概而言之,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无论是职前的师范生培养还是职后的教师培养与培训,都应当以“学科专业知识技能-语言能力-教师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为导向。为了培养造就更多合格的双语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师范院校积极探索创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制——突破传统职前师范生培养与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相对封闭的体制机制障碍,围绕教师教育质量提升这个核心,构建职前与职后有机联接、二元一体、良性互动、共建共赢的人才培养体制。职前师范生培养着眼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职前教师教育资源引领并服务于职后教师专业 发展,职后优质教师资源反哺职前师范生培养、服务职后教师专业发展。探索形成“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共建共赢的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8][2] 王晓红.本体论:人之存在的理论诉求[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第2期,第17-18页,第16页。
张广君.论教学本体论[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第1期,第6页。迟艳杰.教学本体论的转换——从“思维本体论”到“生成论本体论”[J].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第57-58[3][5] [9] [18]页,第61页,第60页,第59页。
[4][6] 【英】约翰﹒密尔.论自由[M]程崇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3页。
程广文,宋乃庆.论教育本体与生活世界[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第123-127页。【英】科林·贝克.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M].翁燕珩、关春明、洪苹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7][15] [17] [19]版,第133页,第152页,第263页,第352页。
[10] 毕德旭,梁新军.人学范式转变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的再审思——基于本体论范式与实践论范式的对比[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第6期,第26页。
[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EB/OL].陈金凤,沙迪尔·努尔买买提.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R].2011年自治区双语教育专家委员会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国家中长期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10-2020
年)http://,新疆教育信息网,2012年2月27日。
[12]委托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报告,2011年12月。
[13]http://,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2年11月17日。
[14][EB/OL].http://,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7月29日。
[16] 陈金凤.系统论视野下新疆民族基础教育“双语”教学模式探论[A].李儒忠等.新疆双语教育研讨会交流论文选编[C].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学院,2010年。
第二篇:浅谈新疆双语教育政策
浅谈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政策
摘要: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进行学习,工作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各族青少年的祖国意识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尤其时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学好母语的同时要学好作为国语的汉语是非常重要的。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时俱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近年来新疆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下,双语教育发展迅速,双语教育的研究也不断发展起来,同时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疆 双语教育 汉语 目的 意义 存在的问题 应对措施
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语言与文化的交汇之地。世界六大语系中的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在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塔塔尔、达斡尔和俄罗斯l 3个世居民族中,除汉族、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他民族不但有民族语言,还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已形成了多种双语类型,其中又以“民一汉”双语型为主。
为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也为了通过学习族际语———汉语(以下统称为“汉语”)保证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进步,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在过去的50多年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认真贯彻中央的语言政策,实施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所谓新疆双语教育是指新疆维吾尔族少数民族使用汉语进行非语言学科内容的教育。双语教育大致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基础教育阶段以少数民族语言(以下统称为“母语”)教学为主,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课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
第二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学模式。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更近一步地谈谈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政策
一、在新疆给少数民族学生施行双语教育政策的目的:
1.是为了达到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维护国家统一政体,各民族必须要拥有一种共同的族际语。中国的族际语就是处于主流文化地位的汉语。因此,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从小加强双语教育对形成国家一体和历史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作用,学做一个爱国的人,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是为了继承中国把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化”的传统。新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具有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魅力无穷,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从基础教育起始,继承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优良传统文化,弘养优秀民族多元文化,建立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融会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发展多元文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3.是为了让少数民族学生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汉语己经成为当今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还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学习掌握了汉语言文字,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真正谈得上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给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施行双语教育政策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实现沟通的桥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沟通与信任,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先进文化与科学知识。所以,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学是我国整个西部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来讲,它是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入研究双语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新疆由于“西部大开发”的推动,发展较快,但总的来说,经济基础还是很薄弱,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的产业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上,造成这种现状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但民族教育的落后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把双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统一祖国,维护各民族的大团结,有助于振兴民族经济,巩固边疆的高度上来认识,即服从于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培养
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上来。
三、当前在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政策上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甚至在有些地区为了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只好安排汉语水平稍好的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工作,因此,双语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农村汉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缺二低”,即数量不足、汉语教学水平和汉语运用能力不高。现有在岗汉语教师不仅数量不足,而且在教学业务水平和汉语言文字能力运用上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达不到基本要求的问题。汉语教师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教师,农区汉语交际环境相对较差,不少汉语教师刚从学院毕业时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但在回到自己母语环境下从事汉语教学工作中,由于除课堂上极少时间使用汉语外,大部分时间都使用母语交际,汉语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不断下降,以致于不能胜任汉语教学工作。
再次是给部分不同地区的学校,给同一个地区内的农村和城里学校指定的双语教育课程计划都一样的。然而,不同地区学生之间、农村和城里学生之间的的汉语基础水平相差悬殊。虽说北疆大部分地区和南疆城里的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老师的汉语课程,但农村的学生在学汉语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困惑。农村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汉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汉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汉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除此,还有学生学习环境和教学设施问题,汉语教师除了汉语水平之外的各种能力问题,学生个人兴趣问题,家长和其他相关人员对双语教育的看法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新疆的双语教育更好地发展。
四、针对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政策上存在的问题的应对措施: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
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双语能力至关重要。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满足于他们的汉语语言能力(发音、语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
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
19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汉语实际基础适当科学选择
教科书和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因为新疆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负面作用。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
4.营造语言环境,推动双语教育
无论是母语的学习还是第二语言的学习,都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双语教育的不同类型与模式都是根据不同社会语言文化生态环境而选择的,而双语教育的语言环境是双语教育成功必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保证。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聚居程度高,语言环境比较特殊,因此,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时,构建相应的双语学习环境是非常必要的。总之,我国的双语教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在新疆双语教学试验早已开始,到而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关的法规、政策和评价体系相对滞后,在实践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应该说双语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它的健康、长效、可持续发展,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牙克甫江·买买提.新疆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2,(06)2.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J].民族教育研究,1996,(4)
3.马寅.中国少数民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中国少数民族的双语现象及教学备忘录,中华民族,2002,(10)5.阿布都乃比江.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08,(2)
第三篇: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心得体会
----拜城县三中阿曼古丽〃海维尔
我从2000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
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
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
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
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
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具体体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发展方向,也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突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发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教育需求,大力推进申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实践篇二:双语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兵团举办“双语”强化培训班心得体会
********农牧科***** *月*日**基层干部“双语”强化培训班开班了,****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院长***参加了开班仪式,对此次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组织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比、学、赶、帮、超、带的学习形式。在学院老师耐心教学下,我基本掌握了维吾尔语日常用语,能够用维吾尔语作口头的自我介绍,具备了一定的维吾尔语文字书写能力,能够听懂维吾尔民族的日常用语并和维吾尔族同胞进行交流。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拿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干部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双语培训班,使我学到了一门语言,增长了知识。为此我从内心感谢师市党委组织部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同时感谢帮助和关心我的同事、老师和同学。下面,我向师市党委组织部汇报一下我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我从小在**长大,生活在单一的汉族地区,对新疆维吾尔族了解不多,对维吾尔语更是没有一点概念和基础,很是陌生。还记得培训班上第一节课时,**老师为我们讲解《维吾尔语日常会话500句》,生涩的发音、别扭的书写令我有点不知所措。正因为
如此,我只有不断的加倍努力学习,当别人休息时,我把每天老师的授课内容温习几遍,再预习下一课内容;每天上课时,我会提前到课堂,复习功课。我知道这次学习很难得,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维吾尔语的知识海洋里,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在刚学习过程中,遇有不懂的就问同学,不认识的字母就和同学一起研究,每天都熟读课文,背诵单词,背诵句子,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发音,做好笔记,仔细做题,踊跃用维吾尔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了做到准确发音我专门买了录音笔录取老师在课堂上的发音,私下来反复跟读直到完全掌握为至。课间休息时,就向老师请问自己不懂的地方,下课后认真做作业,记单词,背句型。在平常的生活中,尽量将所学的维语应用其中,使我的维吾尔语在听、说、写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五个月的学习,我认为学习好维吾尔语,就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着手,在语音方面,我能准确的读出维吾尔32个字母的发音,找到每个字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与汉语的字母可以对应记忆,发好维吾尔语的颤音。在词汇方面,词汇就好比一座高楼中的一砖一瓦,我们在学习及其日常生活过程中,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学习,只有词汇丰富了,才能连词成句。因此,我认真做到多读,多写,多记,加强记忆。在语法方面,对于任何一个语言来说,语法是最难学的,维吾尔语也如此。在语法学习上,首先我掌握了基本的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多读、多背诵维吾尔语文章,熟能生巧记住语法。如果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可能运用时就会一团糟。
学习一门语言是一个相当艰辛的过程,期间的点点滴滴对我人生都是一种锤炼。学习期间,***、***和***三位老师认真而诙谐的讲解,总是能让我很快的就能进入学习状态,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我发现学习好维吾尔语,还要了解维吾尔文化、风俗习惯,因为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其文化是分不开的,只有加强对维吾尔民族的了解,尊重其风俗习惯,才能更好的掌握我所学习的维吾尔语,才能对这个民族有深入的认识。学习维吾尔语,要靠平时的积累,平时的勤奋,多读,多写,多记,多与维吾尔族朋友交流。
学院坚持双语教育与兵团精神教育结合在一起,组织培训班28名同学参观了“军垦第一连”,并亲自实践了人力犁地、打土块等体力劳动,深刻感受到兵团发展到今天确实不易。
在五个月的维吾尔语学习期间,我自觉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期间受到学院、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通过五个月的维吾尔语学习,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团场工作,懂少数民族语言是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双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为****跨越式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更大的贡献。篇三:2015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一: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20xx至20xx年我在兵团电视大学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二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汉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0xx年再次参加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提高培训。通过在十团中学一年认真地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其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为此,我加倍珍惜本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我认为:
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使用新学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双语环境。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学习汉语技能,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中改变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要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做为教师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这、又不会那。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运用语言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素质高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使我校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总之,我一定坚持双语学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把在十团中学学到的经验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为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心得二: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拜城县三中的数学教师,名字叫吐尔逊古丽·吐尼亚孜,原来我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hsk水平不高。2015至2015年我在新疆教育学院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为此,我加倍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认识,我认为:
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得。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尤其在生活中,我们做教师的不用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我一定决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与其他同事一起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得三: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114名新疆老师根据新疆教育厅的安排,从新疆各地选派,为了参加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来到了北京。我们到北京西站时在火车站出口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盲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等待着我们。他们对我们很热情,很温柔。首次感受让我们充满了信心。下面我叙述一下,这一年的培训当中自我心得。
1、通过这次的培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我的汉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在北京的新生活开始了,培训也正式开始。这次培训班学习,开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提高》、《汉语口语》、《汉语语法》等提高汉语能力的课程,也有开设高中数学课程新课改的有关知识。教师们的关怀,认真上课,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到北京之前,我一直自豪于我的汉语水平,已经通过了六七级,在学习当中,我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我深深的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那么他的事业就难以不断超越,打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这次的培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汉语水平,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获得了直观的启迪。通过培训学习,为自己在今后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增加了信心,而且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要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头脑和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恒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拓展工作思路,要由创新精神,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去处理好同事之间,人与人之间、领导之间的和谐,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提高了我的汉语表达能力,用汉语备课、上课方面有了很大的 进步。
我们14位新疆老师从20xx年4月6日到5月6日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进行了实习。4月6日我们来到中关村中学以后,得到了邢校长带头的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热情接待。我们由首次感受,充满了信心。这次实习工作学校安排得很周到,很仔细。我们感觉到学校非常重视了,对我们新疆老师的实习工作。
来学校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环境,硬件。软件建设,教学设备。我们经过参观贵校的整体面貌,展览室,标本室,实验室,体育馆等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进一步感觉到了学校整体环境应该怎么样?学校应该有怎么样的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各种设施的装备,管理,爱护应该怎么样?等等。
从第二天起我们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就开始了,给每个人安排了一位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给我们指导,我们每天认真听课,作记录,学习老师引入问题的技巧,讲课分析的方法,学习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接受能力来调整讲课速度,和难度方面的经验。我们在听课,备课,上课,互相访谈过程中,指导教师们的高尚品质,先进教学方法,管理学生方面的经验,工作方法,工作积极性,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积极性,纪律观点,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知识,新方法,新事物。我们的观点有了很多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收获。
3、通过参观、旅游北京的很多景点并互相相遇北京人,开阔了眼界,增多了见识,进一步了解了北京及北京人;对北京及北京人形成了深厚的感情。
培训期间学校还把我们组织到北京的很多景点去参观,旅游。我们先后游览了景色秀丽的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颐和园、世界公园、龙庆峡、奥体公园、双子湖公园、北戴河,秦皇岛、动物园、海洋馆、圆明园;故宫等景点。观看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领略了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壮丽;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感到很荣幸。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真正体会了毛主席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含义;参观了2015年奥运会主场地——鸟巢和水立方,国家科技馆;还参观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我国的最高学府,开阔了眼界,增多了见识。整个北京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我感觉到北京的旅游资源确实很丰富,值得游览的景点非常多。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同的棱面折射出不同的色彩。顾我在相遇我们的老师们、实习学校的老师,逛街买东西或者其它来往过程中,我觉得总体来说北京人还是友好的,文明的。除了部分青年人以外大部分都是对人很热情、很温柔,十分注重人际关系;见了谁都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模样。不会无缘无故瞧不起外地人,只要自己有亲和力他们也还是很亲切的,有时候亲切起来会像自己的亲戚一样。
北京的公交也很方便,公交费也很低。市场很繁华,你要什么可以找什么。城市环境很美,很干净。
总的来说我在北京度过的这一年是,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收获很多的一年。这一年当中我的汉语水平、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开阔了我的眼界。我对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观点,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今后的欲望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对北京形成了深厚的感情。下次在内地还有旅游,学习的机会我还是选择北京;我忘不了在北京度过的这一年。
我回到原工作单位以后,以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盲人学校及中关村中学的校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尚品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为榜样,把各方面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优点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了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篇四: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萨木于孜乡中小学校
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
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我校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2012-7-2 沙比拉篇五:新疆的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疆的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现代社会的特质。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经济的全球化,交流、合作
2、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教育,开放的心态。
3、少数民族地区客观存在的双语生活和双语教学的基础。⑴双语现象
一个社会中全部成员或者部分人兼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叫双语现象。⑵双语能力标准——民汉兼通
双语人的双语能力:听说读写等四种基本交际能力,另加第五种语言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即适应社会需要,用双语发展自己的能力。
⑶新疆双语人的类型:
平衡双语人和优势双语人
以母语为优势的双语人
民汉语平衡发展的双语人
以汉语为优势的双语人(双语社区)
二、新疆双语教学的性质
1、新疆双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双种语言,更重要的是
走双轨制,用汉语和学生的母语来学习学科知识,获得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2、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基础教育 的主要形式,是对 传统教育模
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3、新疆的双语教育是添加式双语教育,它不仅不排斥学生的母语,反而要求利用母语,并通过发挥民汉两种语言的正迁移效应,促进两种语言文化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1、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⑴ 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
⑵尝试阶段(20世纪90年代)
⑶发展阶段(2004年——)
2、中小学双语教学取得巨大成就
① 办学规模空前,参加人数众多,双语班遍及城乡75.33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30.79% ② 双语教育政策深得民心,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拥护。
③ 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规划,加强指导,狠抓落实,使全疆的双语教学基本做到“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④ 各地创造了多种双语教学形式,丰富了双语教学实践。
㈠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一):一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㈡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二):完全型双语教学模式,以民语为主汉语为辅,全部课程汉语授课,加授本民族语文。
㈢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内地新疆高中班、疆内初中班和疆内高中
班。
㈣ 双语文教学模式(最高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
四、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㈠ 双语教师问题
(1)合格的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到20%。
(2)双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存有待提高
素质包括三方面:汉语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这三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双语教学能力差,汉语交际能力差。
㈡ 对双语教学存在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
(1)双语教学影响了母语学习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2)当前双语教学条件不成熟,没有语言环境,没有合格的双语教
师。
(3)双语教学危及部分少数民族教师利益。
(4)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攻击双语教学是搞同化,部分人也有同感。㈢ 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
(1)双语教学模式多样,但教材品种单一;
(2)教学辅导资料多,但有意识地引导教师选择和利用不够;
(3)如何选择汉语教材;
(4)教材的学科系统知识如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5)样本课程教材的开发问题;
㈣ 双语教育模式的选择问题
(1)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发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2)个别地区不顾条件选择了全部课程汉语授课模式。
㈤ 教学管理问题
(1)双语教学的配套政策急需完善。
(2)缺乏具体实施办法,使得双语教学不能快速健康发展。
(3)双语教师管理问题,一方面缺双语教师,但培训回去的教师许
多不在双语教学岗位,造成人员浪费。
(4)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室对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开展调研不
够,研究少,切实解决问题的少。
㈥ 双语教学质量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抓了汉语授课,忽视
了新课改的落实。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较弱,所配备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低。㈦ 双语教学发展不平衡
㈧ 双语教学研究薄弱
多管齐下,以内源性发展为主,解决双语师资的质量和数量问题
(1)职前教育:改革师范院校的教学,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2)职后培训:培训应该以教师培训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学习
提高相结合。
(3)通过内地支援与本地招聘、实习支教等形式弥补双语教师缺口。
(4)展望:
(1)随着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双语教师素质和教学
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全面不断提高。
(2)随着双语教学的发展,大批少数民族人才茁壮成长。
(3)双语教学必将取代传统的民族教育模式成为民族教育的主要形
式,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并最后消除民汉教育 的差别。
双语现象自古有文,根据资料,早在几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就有不同族群活动足迹。
问题 :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很多学生记不住汉字,爱写错别字、多音字易读错。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除课堂上,平时很少说。
三、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强烈,多数不在学。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汉→汉语教学)。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读法错误,音调不准。
措施:
1、多读多写。
2、平时多用汉语交流。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民汉教师一起上课。
第四篇:如何看待新疆双语教育
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宣讲提纲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下简称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双语教育是新疆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来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国家主流文化、现代科技文化,使少数民族学生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获得更大发展;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法律的规定
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专门列出条款,要求公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汉语是国家的通用语言,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中国公民都必须学习使用的语言。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的。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体现了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同时也是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交往和发展,当然也是国家的语言文字法律和民族政策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少数民族更好地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活动。
二、关于双语教育政策规定
(一)双语教育是民汉兼通教育。双语教育坚持民汉教学并重、民汉兼通培养,一直把母语教学作为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中小学双语教育主要有两种模式,模式1是理科用汉语授课,文科用母语授课。模式2是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这两种模式都是双语教育,采取哪种模式,按照群众的意愿、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由各地自行确定。
在中小学双语教育两种模式中,民族语文课程是从小学一年级起直到高中都开设,此外双语教育中还有一些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课程仍是用少数民族语言为主进行教学的,这些课程以及相应的教学课时都是要求开齐开足的。此外,自治区在民考汉学生中开展开设母语文课程试点。要求适当保留民语授课普通班,供学生和家长选择。加大对母语 文和使用母语教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开发和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辅助母语教学,保证母语教学质量。在学前双语教育阶段,语言领域学习中就有少数民族母语的学习。
(二)从“娃娃抓起”是双语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大量研究成果和语言习得实践告诉我们,幼儿学习语言,特别是学习口语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机,在学前阶段,给他们提供较好的语言环境,按照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提供大量实践机会,促使他们学好母语和汉语,能为他们进入小学后用双语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能提高双语教学效果。
三、双语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双语教育是民族振兴之路。人类靠教育来传递先人的经验,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原因,新疆民族教育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一方面由于民语教学资源翻译滞后,教学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毕业生不懂国家通用语言,影响着他们直接获取更多信息。
在世界进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日趋深化,国家和社会发展使得对双语人才的需求程度迅速提高。实施双语教育,是为了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学生将来为了科研工作、获取信息、出国深造、谋求“高薪”职业,都必 须具有双语能力,必须是双语人才,这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懂自己的语言而拒绝其他语言只能使自己变成“井底之蛙”,要想爬出深井就必须学习其他语言文字从而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我们等到发现孩子在高中乃至大学毕业以后,因为汉语等语言方面明显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学生个体的发展,那时才来实施双语教育,那我们就过于滞后了。
双语教育丰富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双语教育丰富了教学资源,进而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增强了教学实效,提高了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双语教育拓展了信息渠道,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和教师直接、快捷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民族教育教学质量。
新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少数民族群众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而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只懂少数民族语言获取信息是有限的,而懂得第二语言、特别是品种多、使用人数多的第二语言,则会大大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提高竞争能力,这样,也更有利于个人就业、创业,有利于个人和家庭的发展,有利于脱贫致富。
(二)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据统计,2011年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学汉语人数已超过4000万。目前我区来华 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近5000人。在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都热衷学习汉语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的公民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是天经地义的。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广双语教育。例如,新加坡也是一个双语化程度很高的国家,有80%以上的华人,国家规定4种官方语言,英语不是外语,而是全国官方语言,华语也是华人的官方语言。
日本一直是一个双语国家,古代使用中文和日文,一战前贸易利用英语,科技利用德语。二战以后,充分利用英语,引进新技术,使日本发达起来,成为经济强国。有一篇《日本酝酿“英语革命”》的文章建议“国会以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英文作为第二官方语言的地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第二官方语言”,不是作为第二外语。如果日本真正实现把英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日本的双语化程度将更进一步提高。
印度也是一个双语或多语国家,而且双语化程度也是相当高的。印度国家官方语言是“印地语”,除此之外,还有十几种邦属官方语言,语言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但是英语成为全国共同语与各邦语言之间的纽带。说明在印度国内部英语化水平是多么的高。正因为如此,其IT技术才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在加拿大、卢森堡、马来西亚、科威特、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双语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双语教育是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化的迫切需要。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我国各民族的交流沟通主要是由国家通用语言完成的,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也主要是用国家通用语言来进行的,它的这种社会功能是国内其他任何一种语言所无法取代的。
双语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少数民族在掌握母语的基础上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有利于与其他民族的沟通,有利于创造各民族之间相互欣赏、相互包容的良好氛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只局限于本民族文化的框框内,必将自我限制,只有当它吸收了其他文化的先进养分之后,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更好地发挥本民族文化的长处。双语教育正是文化交汇的特殊桥梁,无论哪个民族如果忽视了这座桥梁,那么它的文化也会进入狭小的死胡同而不能自拔。
实践证明,双语教育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得到包括广大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衷心拥护,群众送孩子进双语班的热情很高。在尚未具备条件开双语班和双语幼儿园的地方,群众也要求尽快创造条件办双语班、建双语幼儿园。
2006年首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全区有近4万名少数民族儿童参加大赛。2009年第二届少儿双语口语大赛,全区有 100多万名各民族儿童参加。2009年首届大学生双语能力大赛,参赛选手达到4万名,共收到网络投票百万余张。规模空前,深受各界关注。获奖选手无论是母语水平还是汉语水平都很高,展示了双语教学的良好效果。
双语教育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业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2011年自治区启动首次双语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了小学四、六年级双语班和普通班的汉语学科质量监测,七个地州50个县市4万名学生参加测试。从此次监测结果分析来看,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的汉语成绩好于民语授课普通班,双语教育模式2好于模式1。据统计,双语班学生升入内初班、内高班和普通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加,录取分数线也不断提高。
因此,实施双语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双语教育不仅贯彻落实了法律规定,更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必由之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可以肯定为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人心所向,群众的期盼,是双语教育发展的巨大动力。
第五篇: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发展
[ 摘 要 ]近年来,新疆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下,“双语”教育发展迅速,双语教育的研究也不断发展起来。所谓新疆双语教育是指新疆维吾尔族少数民族使用汉语进行非语言学科内容的教育。在过去的50多年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认真贯彻中央的语言政策,实施对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政策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新疆在不断总结和借鉴国内外经验 紧密结合国情、区情,努力营造一个更加优化的双语和多语教育环境,为双语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关键词 ] 新疆 ;少数民族 ;双语教育政策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化的地区,自古 以来就是东西方语言与文 化的交汇之地。世界六大语系中的三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在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塔塔尔、达斡尔和俄罗斯 l 3个世居民族中,除汉族、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汉文外,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民族不但有语言,还有本民族的文字。长期以来,各民族人民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已形成了多种双语类型,其中又以“民一汉”双语型为主。
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了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开创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新时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了充分尊重。1 9 4 9年通过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1 9 5 1 年颁布的第一部《 宪法》、1 9 5 1年政务院批准的《关于第一次全国各民族教育会议的 报告》、1 9 5 2年公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 9 8 4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同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文教学大纲》、1 9 9 5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 0 0 2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都对少数民族学习、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平等权利作出了法律和政策上的保障,强调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并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
以国家的政策、法律为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条件,逐步确定了民族语文与汉语文(双语)的关系,制定了少数民族以学习、使用和发展 民族语文为主,同时又自愿学习、使用汉语文的语言政策和双语教育政策。回顾新疆 5 0多年的双语教育政 策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形成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颁布的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明确了我国少数民族语文和汉语文 的关系,并使少数民族语文的使用范围史无前例地扩大了。民族语文不仅是少数民族的日常交际工具,而且已经成为少数 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处理民族语文和汉语文的关系上,突出了民族语文的地位。2 0世纪5 0年代至 6 0 年代中期,新疆依据国家相关的政策和法律,制定了相应的语言政策,突出了以民文为主、民汉两种语言并用的原则,同时提出了民汉互学语言的双语政策。“ 以民文为主”,即少数民族认真学习、使用和发 展民族语文,这对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切实贯彻和落实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 和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继承和发扬新疆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速新疆的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因此,新疆有传统语言和文字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等少数民族在 学校教育中均采用母语授课,建立起了从小学到高中乃至到大学的民族教育体系。“民汉两种语言并用”则是要服从汉语是我国通用语这个大前提,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这就从另一个侧面强调了新疆在学习、使用和发展民族语文的同时,又不能忽视汉语的学习和使用,必须实施二者相结合的双语政策。
基本社会共识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地区,双语的社会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决定了双语教育的存在。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对推进双语教育也形成了基本的社会共识。
共识一:推进双语教育是关系到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战略举措,关系到国家统一强大,关系到各民族团结,关系到新疆长治久安。共识二:推进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加强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共识三:推进双语教育顺应广大群众期盼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适应了年轻人就学、就业的竞争要求,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融人现代主流社会的一项民生政策。
二、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期 1 9 7 6年,新疆各项事业进入了正常发展 的轨道,民族教育也走上 了复兴之路。尤其是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民族教育,特别是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地位 日益突出。双语教育研究逐渐开展起来,但对双语理论和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仍存在诸如把“汉语教学 ”与“双语教学” 或“ 双语教育”相混淆等尚未理清的理论问题。
这一阶段,虽然仍未明确地提 出“双语教育”的概念,但已涉及双语教育 的方方面面,如设置管理机构、加强领导、调整教学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等等。尤其是首次提出了“民汉兼通”,并把“民汉兼通”作为双语教育的基本方针,充分显示了新疆双语教育政策快速发展的轨迹。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双语教育的基本方针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具体和系统化,从而使自治区双语教育工作在经历了1 0年浩劫之后,又重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三、新疆双语教育政策的完善期 0世纪 9 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信息化,一体化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得少数民族对汉语的学习有了更加迫切 的需求。这些变化,必然对原有的双语教育模式提出了调整和革新的要求。另 一方面,随着国外双语教育理论的引进及国内外成功的双语教育实验的影响,新疆的双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双语教育理论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各类双语教育改革 实验大规模开展,建立了相应的学术团体形,成了一支双语 和双语教育研究队伍,编写了成龙配套的双语教材,这些对自治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这一时期,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对双语教育作出的各项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双,语教育的方针、任务、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办法和措施,对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明确提 出了“ 双语教学”、“ 双语教育”的概念,虽然两个概念仍常常混用。
四,新时期推进双语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既要积极进取,不等不拖;又要实事求是,不急于求成,把握好节奏,安排好衔接。
第二,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
第三,坚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的原则。以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指导双语教育工作,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科学推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坚持民汉兼通培养、民汉教学并行的原则。在努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切实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要科学设计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方案,保证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五,坚持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的原则。
从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出发,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重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师资队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规模开展的各类双语教育改革实验是这一阶段 的突出特点,有关双语教育的理论与政策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因此,可以说双语教育政策逐步进入了完善时期。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32.【2】滕星.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与教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364 【3】戴庆厦。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J].民族教育研究,1996,(4)
【4】马寅.中国少数民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