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高考数学试卷点评
安徽高考数学试卷点评
数学试卷
整体难度低,少见跨章综合点评:合肥168中学数学教师翟荣宝
今年的数学试题立足教材,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为主,试题的考查内容覆盖了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和语文试卷一样,今年我省数学试卷也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在凸显安徽特色又自然贴近全国卷上,还有明显的尝试和暗示。
均分有望涨十分以上
今年的文理科数学试题难度明显降低。客观题主要围绕“双基”进行设计,解答题重点考查了三角函数、概率统计、数列与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以及函数与导数等核心内容。对运算求解、等价转化、分类讨论、逻辑推理、空间想象、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
选择题、填空题几乎都在该知识所在的章节内设置,很少出现跨章的综合,同时也减少了试题的阅读量,有效地避免了让考生“小题大作”。前几道题运用基础知识一望而知,而后几道题则需要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前提下灵机而动。试题都是似曾相识但又推陈出新,题干简约但又不落俗套。解答题采用分层设问,有效降低了试题难度。
预计理科与2018年的数学试题相比,均分能提高10~15分;文科则与2018年均分大致持平。
试题寻求“一题多解”
理科解答题设计加大了入口宽度,考生可以根据知识的掌握程度,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解题。6道解答题都可以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路进行求解,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数学能力的机会。
如理科第16题,考生可以从解三角形、平面几何、平面向量、通过建立坐标系转化为代数问题等思路来解决问题。压轴题的第III问也一改以往偏难或要运用特殊技巧来解决的现象,考生可以通过放缩法将问题转化为关于丨α丨的二次函数,也可以利用不等式,还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等方法进行求解,极大地提高了每道试题的检测功能和考查目的。
也尝试去贴近全国卷
今年文理科试题的区分度进一步加大,考查目标和能力要求更加清晰。问题的设计非常重视文、理科考生的思维个性和差异,文理科试卷仅有四个相同的客观题和一个解答题的姐妹题。试题在思维量和运算量上对文理科考生不同的数学要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今年的高考数学试卷还有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在凸显安徽特色又自然贴近全国卷上,还有明显的尝试和暗示。如:理科第17题贴近实际设计了产品检测问题,从形式上看问题是条件概率求解问题,但本质上是三个红球两个白球的摸球的古典概型,在2018年全国卷中有相似的考查方式。再比如试卷中数列与不等式题、以函数导数为载体的压轴题,在题型顺序与出题手法上与近几年的全国卷高度一致,为我省回归全国卷作了自然过渡。
第二篇:2013安徽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专家点评
2013安徽高考数学试卷分析与专家点评(理科)
纵观2013年安徽省数学高考试卷,全卷命题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设问巧妙,情境设置合理,选材紧扣教材而又高于教材,重视知识的生成、发展、迁移、归纳和拓展,做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考潜能”的“四考”合一,体现了崇尚质量、重视能力的特点.一、客观题:“稳”字优先
1.选择题——注重基础.较以往选择题的难度基本持平,试题全部考查基础知识,题题源自教材,引导考生回归课本.既有考查基本概念,通性通法的试题,也有知识点的交汇题.如第(8)题以函数为载体,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题面新颖而又不偏不怪.2.填空题——表现平稳.其中第(11)、(12)、(13)等题均源自教材,是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常规题,一般考生能从容应对.而第(14)题是一道立意较新的题目,它以平面几何中的梯形为载体,其实质是对考生数列知识的考查。构思巧妙,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关键信息转化问题的能力。(15)题是一道多选题,通过一个正方体的背景设置,围绕试题提供的信息和情境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设问,融空间想象、知识迁移、推理论证等多种能力考查于一体,着力考查考生的审慎思维习惯和一定的数学视野,考核考生继续学习的潜能,需要考生在一定量的解题训练后获得解题灵感.命题者在控制运算量的同时,加大了对思维能力考核的力度.二、解答题:平易近人,“稳”中求活
六道解答题特点明显,少陷阱留平实,少交汇显自然.淡化压轴,变最后一两题把关为多题把关,收效颇好.交汇自然,受到家长和考生的欢迎.第(16)题中三角函数中未知变量的求解和函数单调性的考查,是考生平时训练的常规题目, 可谓是一道“送分题”,一般考生能顺利完成.第(17)题以函数为依托,通过新概念的定义,第一问实质是对不等式的求解的相关知识的考查。第二问重在考查考生对函数的分类讨论思想的把握,难度较第一问明显有区分度.第(18)题是基础的椭圆知识题目,第一问求方程,难度较小;第二问证明,考查考生一定的分析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第(19)题是比较新颖的立体几何题,它以圆锥为依托,有一定的混淆度。重点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以及其面对新问题处变不惊的心态。第(20)题考查函数知识,第一问利用函数的零点存在定理可轻松得分,第二问为函数和数列结合的考查模式。此模式下,题目的综合性就比较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也比较强,是本试卷中难度较高的一道题目。.最后一道题为概率的题目,一反往年真题的特点,今年高考将概率放在最后一题作为压轴题目,相比之前难度略有增加。可见概率的难度在今后的考试中有增加的趋势,此点要引起重视。
2013年安徽省数学试题“难易适中又区分良好,理念创新又趋向理性”,是一份高质量的高考试题,受到社会、教师和学生的肯定和欢迎。
第三篇:2013安徽高考作文题点评
敢于梦想成就精彩
——2013安徽高考作文题点评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中学吴耀新
新鲜出炉的2013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是一则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是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得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的一句名言:“一般人只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说为什么如此呢?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不能呢?”,那么,对于2013届的安徽考生,这则新材料作文题在考场应该怎么写才比较合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高考作文阅卷经验和一线写作教学体会来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应试写作审题立意最重要。这则材料的审题,我个人觉得要抓住材料中“一般人”“已经发生”“梦想”“为什么不能”这四个关键词,仔细审读:“一般人”应该是说话人也是命题者所否定的,“已经发生”说明是过去的事物,“梦想”一词则是最关键的中心词,也是这个作文题的题眼,广大考生应该要牢牢抓住,反复出现,“为什么不能”则体现的是一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逆向思维,如此一来,这个作文题的较好立意,我们就基本可以把它确定为“勇于创新,敢于梦想,成就精彩人生”,这个立意应该是既比较符合说话人萧伯纳的原意——他的作品就以富有理想主义而著称,也比较符合命题人的引导意图——当今社会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梦想和创新都是比较缺乏而又必不可少的。当然对于这种新材料作文,立意的角度是比较多的,比如大胆合理质疑,换个角度思考等等,应该都是可以的,不过恐怕不一定是最佳的一类立意。
应试写作材料组织不可少。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安徽的这个作文题,我觉得,审题立意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应试作文是会分类分档打分的,所以我们 1的考生要想拿个理想作文分,还得从写作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大做文章,做好文章。其实,如果是根据上面笔者提炼的那个作文立意,写作的材料是比较好找的,现在很多媒体都在讨论“梦想”这个热词,广大考生只要平时稍加留意便不会陌生,问题是要让自己的材料与众不同有亮点可不是一件容易事。我觉得,如果考生能够做到这四个方面“熟例略说”“生例详述”“以小见大”“贴近自身”,即大家都熟悉的材料要少说略说最好不说;大家相对陌生的材料则可以叙述地比较详尽些;运用材料时最好能小中见大,小切口深分析;所用材料要符合自己的年龄身份和生活实际等,如此,才会让自己的作文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应试写作语言表达是重点。在高考作文的评价体系中,发展等级的得分事关重大,一篇作文能不能得个高分关键就在这里,而在发展等级的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这四个方面,有文采相对来说是广大考生最有可能的,实际上,每年的高考考场高分作文也大多是因为在这个方面打动了阅卷老师而获得一个满意分数。所以说,我们的考生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力求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有亮点。其实这些要求在我们高考语文复习中的语言运用模块就已反复训练了,只要我们的考生平时加强积累,考时学会迁移就完全可以了。综上,纵观这次的安徽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我个人觉得,如果我们的考生真正做到了立意精准,材料新鲜,表达新颖这三点,作文得分就应该会比较理想。
第四篇:2014安徽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2014安徽高考数学试卷的分析
一、试卷难度下降 考查目标体现多样化
2014年安徽省的高考数学卷难度较2013年有所下降,保持了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二、试卷引导学生回归课本
试卷突出对基础知识、方法、技能和思想的考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如:理科第(1)~(5)、(11)、(12)、(16)、(18)、(21)题和文科第(1)~(7)、(11)、(13)、(16)、(17)、(20)题均源自教材,解题入口宽,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让考生平时的基础练习和积累能发挥用武之地。全卷避免对细枝末节过多的雕琢,每道试题自然平和,题干简明,设问精巧,关注课本的本质内容。如:理科第(20)题以一个朴实的四棱柱为载体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可采用割补法、向量法、坐标法,综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求解;文科第(20)题和理科第(18)题从一个相对简单的三次函数出发,紧紧把握导数、单调性和最值点的本质,为各层次的考生都留有足够的入手空间,也跳出了各地模考广泛出现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背景模式。
三、多样化考察挖掘考生潜能
在考查方式和考查目标上,都体现了多样化,如:理科第(18)、(21)题,从多角度考查同一知识点,结合不同的载体通过不同途径考查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理科第(15)题,作为填空题的压轴题,一个小题考查了多个核心知识点,将排列组合、向量、数量积、最值、不等式等知识点合理串联和融会贯通,有效地挖掘了考生的数学潜能。试卷还结合现实生活设计了一些应用背景浓厚的代表性试题,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彰显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如,理科第(17)题在围棋比赛中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比赛规则,打破了传统五局三胜制规则,并融入了逆向推理,在背景和方法上都是有益的创新,体现了概率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精心设计了创新题型
试卷还精心设计了创新型试题,如,文理科的第(9)题将两个绝对值函数结合到一起,生成一个分段函数,探讨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要求考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文科第(10)、(15)题,理科第(10)、(15)、(21)题,对考生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有较高层次的要求,同时对创新意识和知识的迁移、组合、融汇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第五篇:2013广西高考数学试卷点评
数学:难度属于中等文理差别明显
点评老师:南宁二中数学一级教师、高三数学备课组组长冼天悦
今年这套题从试题结构上来看跟往年大致相同,题型、题量以及各题的分值与往年都一样。内容的覆盖面比较广,知识点考查得比较全面。总体上看全卷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解法也不强调要用很多技巧,考生用普通的方法就能解答。试题难度总体上属于中等,平时基本运算能力好的学生,这次应该可以拿到比较高的分数,估计平均分可能是五六十分。去年理科卷数学题选择题最后一题特别难,今年把难度降低了很多,中等水平的学生应该都能做出来,但前面的11道题又比去年难了一点,算是平均了难度。解答题方面,除了压轴题的第二问难一点,前面几题学生应该都能做出来。今年比较特别的是,平时学生最怕的数列题放在了解答题的最前面,难度降低很多。文、理卷差异方面,理科卷重点考查了函数和导数,文科与理科考查的知识点基本差不多,但差异较大,约50%的题目是完全不同的,文、理卷难度区别明显。
第20题是一道概率题,背景是球类比赛,这类题考过很多次,但题干的要素比较多,考生进行分类的时候可能会搞不清楚,影响解题效率。压轴题的第一问涉及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这是每年各地高考的热点,不过解法比较常规,近几年也考过类似题目,考生入手相对容易。比较特别的是文科卷第21题,这道导数题的第二问是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但这一问的解法与平时训练用的方法不太一样,学生可能会觉得比较别扭。要先找出这个不等式恒成立的必要条件,然后再反过来证明这个必要条件是充分的,这个方法很多学生都比较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