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创新常态课比武方案
金阳中心学校“课堂教创新暨‘教有特色 学有方法’”常态课比武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以“县教学创新行动实施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教学创新”主题,以“优化教学模式”为重点,以常态课比武为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活动方式、要求及安排
一、常态课比武活动一般安排在期中检测后或期末检测前。
二、活动前将全街道各科教师按40周岁以下、40——50周岁、60岁以下分为三个年龄组分别比赛。
三、常态课比武活动形式分分散活动与集中活动。分散活动由各校组织落实,可与其他学校联合开展活动;中心校对各校分散活动进行抽查。“常态课”集中比武活动(40周岁以下、40—50周岁)由中心校组织,采取临时通知形式,一般提前一天通知。
四、“常态课”比武内容随教学进度确定。
五、比武时,由中心校组织各校教务主任或校长,按编号从相应年龄段教师中抽签决定选手。(优质课比武由学校推荐)
六、“常态课”集中比武活动成绩(每次每名选手满分100分),二次转化计入学校教学工作评估。
七、每次“常态课”集中比武评委为各小学校长或教务主任,届时以通知为准。
八、每次“常态课”集中比武选手,一等奖获得者,发放奖品(60元左右)及证书,并在《金阳中心学校中小学教职工综合考核评估方案》中奖励3分;二等奖获得者只发证书,并在《金阳中心学校教科研成绩核算办法》中奖励3分。
九、各校要以落实“高效常态课”为主,制定活动方案,开展评比、评价活动,并建立“常态课比武”活动档案。各学校要采取不同形式强化教师常态教学,督促教师形成体现新教学理念的个人教学特色、教学模式、教学风格,优化每一节课堂教学效果。
十、中心校不定期不定时采取推门听课(课前10分钟抽签确定被听课人)方式,对各校“常态课教学”按年龄分组评价,每学期1-2次,每次1-2节。成绩计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价。
十一、开展常态课研讨活动;开展“课后反思”征文评比活动。
金阳中心学校
二〇一三年三月
第二篇:课堂教学比武方案
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娄底二小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方案
以《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自主发展、特色发展为原则,以深化课堂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探索符合我校实际的主流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我校特举办高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一、赛课内容与要求:
1、全校教师均参加。36岁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参加高效课堂教学比武;其余教师参加高效课堂优质课堂展示活动。
2、教师在自己执教的科目中自选教学内容,要求做30分钟的教学展示。
3、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二、比赛时间:4月9日——4月13日
比赛顺序:抽签而定。
三、评奖:一等奖40%,二等奖60%。
四、注意事项:
1、所有参赛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将自己执教的教学设计打印好交教导处,教学设计需有教者简介、教学内容、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
2、此次活动既是比赛,又是我校高效课堂研究的探索与推广活动,请老师们高度重视,精心备课。
3、参加教学比武的教师名单:
肖飞兰刘新桃、康美华、贺娟、陈美玲、曾淑君、谢意、刘俊杰、李妍、付黎、廖日红、陈晓、聂元庆、谢丽红、李霞、肖琼、刘晓鹏、朱彩霞、肖莉、陈瑛、左建兵、刘成、朱梅香
行政娄底二小教导处课题组2012年3月19日
第三篇: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方案(精选)
流砦小学 教学比武活动方案
为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高效课堂,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孝昌县教育局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响应中心校的号召,经研究决定,对各学科教师进行“构建生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比武活动。
一、总体目标
通过组织学习,提高我校教师对课堂教学创新的认识,进一步把握新课程教学理念,建立新的教学观、师生观和质量观;通过实践研讨,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通过比武竞赛,发现和培植一批课改典型,以点带面,加快课堂教学创新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时间
2013年9月-2014年1月。
三、参加人员
所有任课教师。
四、活动分组
分语文、数学、综合科三组进行。教师从所任学科中任选一科报名。
五、活动程序
整个比武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9月)。于9月10日前上报课堂教学比武初赛人员名单。
第二阶段:磨课练课阶段(2013年9月),每位教师要按照所报学科认真练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教研组长做好上课安排,并全程跟踪听课,并组织好听、评、议等集体备课教研一条龙活动,归纳、整理第一手资料;活动结束后教师并上交两份磨课练课教案,练课后自我评价;教研组长上交教研组磨课练课小结。
第三阶段:初赛阶段(2013年10月),由教导处负责组织实施,统一安排赛课时间、地点,并组织评委进行打分,其成绩计入学期末课堂教学量化。
第四阶段:决赛阶段(2013年11月),由教研室负责组织实施。教研室根据上报成绩统计表取前3名进入决赛。决赛教师的一等奖取20%、二等奖取40%、三等奖取20%。
凡获得一等奖的教师,今后的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评选,将优先考虑,优先推荐参加上级优质课比赛。
六、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严耀华 副组长:汪福安 组 员:余三清 陈子涛
流砦小学教导处
2013.9
第四篇:443常态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443常态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摸索,确定“常态课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四个环节、四个着力点、三个核心,形成了443常态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四个基本环节:
预习自学,自主探究 ——引导质疑,合作解疑 ——探究展示,精讲点拨 ——巩固达标,课外拓展。
(1)预习自学,自主探究: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就可以了,预习不等同于自学,预习可以安排在课前。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所要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导入新课之后,就布置学生自学,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2)引导质疑,合作解疑
引导学生针对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大胆质疑,再安排小组合作解疑。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基本学习形式之一,小组是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学习单元,也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得以落实的有效载体。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实现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维方法的优化互补,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能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3)探究展示,精讲点拨
学生在合作学习,深入探究的基础上,很想把自己学习的结果展示出来。展示内容必须是学生深入探究的问题;无论是组内小展示还是班内大展示都要明确展示是提升,引导学生重点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发现的一些规律等,即创生性。课堂要展示的既有学生对学习目标下的重点内容的理解,又有学生学习中新的发现和感悟。在展示中如果出现学生不能解决的疑惑,教师就要适时点拨,对重点问题进行精讲。学生在疑中解惑,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4)巩固达标,课外拓展
课堂的最后教学环节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完成当堂的达标测评,检测本节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让学生通过检测,真正感受到“学有价值”、“学可致用”,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最后引导学生课下学习与本节课相关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2、四个着眼点:
(1)、高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求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提前完成。我校老
师们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在“集体备课,母案再设计”中完成的。同时,我们要求每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本组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雷同。其次,为实现校内资源共享,我们还规定教学设计必须规范、必须使用电子稿,及时发至学校校本资源库,学校统一进行管理,并由学校领导进行检查。
(2)高效课堂教学过程
我们的常态课课堂教学过程做到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改变教师观念,变原来老师“教得精彩”为学生“学得精彩”。课堂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课堂学生学习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演示学习;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安全的课堂。
(3)高效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单位,小组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高效学习的成败。
我们的学习小组一般由6-8人组成,由班主任协同各科老师根据总成绩统一安排,合理搭配,确保每小组每科都有优秀同学和相对弱科同学,组长就由本组学科最优秀的同学担任,可分科兼任。小组内又将每两个同学结成一个互帮对子,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各科培养好小组长,学期初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当小组长对学习流程熟练后,适当放手,发挥小组长作用,组织本小组形成一个坚强的合作团体,布置检查本组同学学习情况,组织发言展示等都要由小组长组织。各个小组要制定本小组的奋斗目标、组训、组规,每个小组都应该具有很强的凝聚力,积极向上,团结奋进。
(4)高效课堂评价
高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一个同学认真自学、热烈讨论、积极展示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们的课堂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与率:我们要求每一个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必须全员参与,如果有一个同学在展示过程中游离于小组之外,本小组优秀一票否决;精彩度:我们以观摩方自发为展示方自发鼓掌喝彩的次数作为评价依据,次数越多越精彩; 含金量:由老师根据展示方学生在展示内容要求的范围内评价展示内容的容量、思维量、创新量。
3、三个核心
(1)、学生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预习就是在组织学生学习活动之前,学生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展开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这实际就是学生的一种自学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一种主体性表现。预习是高效课堂学习的核心基础,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先
学”,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预习的环节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多少、难易设计在课前、课中的某一环节之前均可。特别指出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不解之处不一定花大气力去解决,而贵在发现问题正是预习的关键所在。
(2)学习目标成为贯穿每堂课的始终
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习目标的设计科学、要求具体、指导到位,切忌模棱两可,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3)教师学生共同参与,保证课堂高效
教师始终围绕既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设计的问题与活动能诠释目标,精讲展示体现目标,总结回扣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效。学生参与一直处于自主探究、积极探索状态,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爱学习,会学习。
第五篇:提高历史常态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历史常态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毛曙君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了迈进理想的大学,为了拿个高分数,我们这些老师和学生们每天都是早6点晚10点地应付着多如牛毛的题海,分数是命根,恶补、狂做的现象屡见不鲜。我们的学生就是最工具化、机器化,没有活力、创造力,被扼杀天性的孩子。如何做好减负增效,45分钟常态课课堂就是教学的生命所在。“从学科入手,从学生入手,从课堂入手”,① 扎根于课堂,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是当前教学环境下应做好的第一要务。
常态课,应区别于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比武课,它既没有作秀的嫌疑,也少了试上、重复、改进、展示这样繁杂的步骤;台下既没有评委、观众,也不会有捧场者和批评者。它拥有的仅仅是师生面对面。老师是课程的导演、制作人,学生既是演员,有时也兼做导演。常态课的教学活动是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探索学习方法和促进情感升华的重要载体。教学活动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常态课要提效,必须特别重视其不可重复性和生成性的特点。
由于常态课不可重复性的特点,我们的教学演示、改进就必须做在进课堂前的备课环节中。
备足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史料、遗迹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师生、社会人士等人力资源,来源丰富多样,“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②历史学科是涉足多领域的学科,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丰富的课程资源能让学生多视角、多形式、多层次的看待历史事件、人物,不仅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而且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结合考虑学生实际 所谓“成长不可替代”,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习又是不可替代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细致地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水平,以及心理发展水平,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个性记录是一个极好的方法,它能为下一次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一个快捷的链接,也有助于动态地观察学生的成长。
重视问题设计的作用
问题是思维体操、头脑风暴。搭桥式、过渡式的问题是引路者;基础性的问题是垫脚石;趣味性的问题能使学生更投入;哲理反思类的问题能让思维更活跃或更上层楼。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互问、抢答等多种。多个问题的出现可以由浅入深,使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圆满解决。
常态课同时又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备课环节无论如何细致周到,都不能完全覆盖教学过程的方方面面。不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又会死灰复燃。备课环节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学过程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设计情景
情景设计是学生能走近历史、触摸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开课时设计导入式情景,有助于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尽快调动积极情绪的“神入”;在课程中设计活动式情景,促使学生维持高水平心理投入状态,学习过程是全身心的、轻松而又活跃的;在结尾设计开放式问题情境,不仅考虑到因材施教,照顾到学有余力的学生,而且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有质的提高。
如我在设计《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一课时,开课先打出中国和希腊两张地理图,以及文字资料: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定、浩浩无际和渺渺无限的观念……他们被激起了勇气,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切。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但是同时也鼓励人类追求利润,从事商业。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
------黑格尔《历史哲学》
故久于海上者,能使其精神日以勇猛,日以高尚。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
------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
讨论:
一、你能用一些词描述古希腊或古中国吗?
二、根据两张地理图,你能概述这两地的地理分布情况吗?
三、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认为古希腊和古中国的居民可能从事着怎样的生产劳动或有怎样的生活方式?
四、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中国维新志士梁启超认为这两类民族各有什么性格?由什么因素决定?你认为他们的分析正确吗?
课堂教学过程表明,对遥远的古希腊历史,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是少而模糊的,用比较低的台阶来“随便说说”古希腊,再结合一些图片,如特洛伊木马、荷马史诗、米诺斯王宫等直观、形象的展示,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课程中间,谈到希腊公民的特点时,我采用了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设计场景自由选择角色的方法。场景如下:
古奥运会开幕了,街上行走的都是兴高采烈的希腊公民,智者苏格拉底坦着胸津津有味地观看着精彩的比赛:掷铁饼的、跑步的…… 我,一个成年男子更喜欢…… 我,一个成年女子…… 我,一个悲哀的奴隶……
这时的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参与兴趣,一个同学站起来选择角色和动作,其余的同学马上找出依据来评判对错。由此,自然也描述出了公民的特点。再加入,“我参加体育运动,代表***城邦,如果我得胜了,人们视我为……,我要……”作一个语言上的扩展,“人是城邦的动物”的结论自然得出。
在结束本课教学时,我的开放性问题是:古希腊给我的启示:择地而居?还是择古而居?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一番探索:是地域特点决定文明进程?还是古希腊是特别理想的文明之邦?
在情景设计的过程中,地方史资料、时政方面的新闻等等都可以作为素材,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使学生不仅行动(可能是被动的),更要心动(主动地投入参与),使他们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的主体地位才能彰显。
问题和史料的呈现可随机安排,方式可多样 老师尽可能备了较充分的课,掌握着多于课本的资料,并不意味着他是上帝,给不给学生苹果看他愿不愿意。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辅佐者,应似朋友---提一些建议;似引路人---提供一些史料,反问一些问题;似同学者---共商问题,留存疑惑。教师的多角色变化旨在操控课堂教学,随机生成教学步骤,使学生能“参与---投入---有所得”。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获,他们收获的不一定是分数,可能是成功的喜悦,被认可的骄傲,或者是非要弄清疑惑、争论的一份探究精神和兴趣。这种情感,是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成长,是影响学生一辈子的素质,也是帮助课堂学习有效性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条件,不可或缺。
教学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劳动,所应考虑的不仅是备课的环节、上课的环节,还应有师生的评价、反思,常态课的每一堂课虽不可重来,但吃一堑长一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华东师大的许纪霖教授说:“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我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诚如此也,心如斯也。
参考资料:
①《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4《我思,我行,故我在》李惠军 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P32 ③《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钟启泉等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