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想像与联想对古诗词展开创造性阅读教学案例
(N5)让古树开出新花
———运用想像与联想对古诗词展开创造性阅读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一)新课标的要求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是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要求之一。在古诗词的阅读欣赏活动中,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我一直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省一级重点中学,高三文科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还不错,语感较强。经过两个学年的课前诗词欣赏,对古诗词有一定的积累。但在古诗词阅读欣赏方面,大部分同学还是觉得难。学生反映最多的是,老师所教的方法,在具体的诗词欣赏中运用难度很大。学生迁移能力不强。
(三)教学设计思路
古诗词阅读欣赏,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我认为是“想诗”,即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的省略。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以前曾就方法进行了讲解,什么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情景想象等等说了一大通,效果却寥寥。问题的症结何在?有没有可行的解决之道?当我苦思对策时,正好看到一篇《花朵在楼道里穿行》的文章,是一位美国老师采用抓词组合法来教学生写诗,又看到上海一位老师《研究性学习:怎样阅读古代诗词》的设想,心有所动:何不对他们的方法加以变通运用?于是我就设计了以下的思路:
先布置给学生三首上课将要创新阅读的词,让他们在课前诗词欣赏时做大致的讲解;接着抽取其中比较易于展开想象的词或词句,请学生进行想象的描述,借此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让他们在欣赏时,不知不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理解原诗的基础上,再用组合法,取出每词中的一句,组成新词,让学生自由想象,然后出示王国维先生的原创,给他们一个意外,将想象鉴赏引向新天地;再请学生体味王国维的原创精彩在哪里,学习他如何通过想象和联想对诗词进行创造性阅读;最后小结一下方法,请学生将方法运用于另外一些诗词的鉴赏中。
二、案例描述
(课前5分钟,三个学生以课前演讲的方式,对教师预先布置的三首词:柳永的《凤栖梧》、宴殊的《蝶恋花》、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进行了鉴赏,基本上属于鉴赏辞典中赏词的翻版。)
片断一:
老师:上一节课我们对李清照《如梦令》的“绿肥红瘦”句,从语言的角度进行了鉴赏,体会了本诗的“炼字”确实妙。现在,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再学习如何鉴赏诗歌。我们都知道,诗词往往有很多意象,这些意象又往往留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余地,如果我们鉴赏时,能对诗词展开联想和想象,肯定会有别一番的收获。这方法我们暂且称之为“想诗”吧。(课件出示:展开联想和想象)刚才三位同学对三首词进行了赏析,基本的意思大家应都清楚了。现在就请大家来读一读柳永的这首词,看能不能就整首词或其中的几句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凤栖梧(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发言)
学生一:我的眼前是一个衣衫单薄的男子,在高楼上,独倚着栏杆,向远处眺望。只见远处杳无人迹,只有一片衰草。望着望着,只见他长叹一声,神色黯然。
老师:好,一倚一叹,很形象地给我们描述了这个男子的落寞之态。还有哪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的想象?
学生二:我想象的是第三句。夕阳西下,微风吹动,只见一个衣袂宽大的男子,手拿酒壶痛饮。突然,只见他把头一抬,眼中全是泪水,开口唱道:小薇啊小薇,你可知„„(同学哄堂大笑,老师示意他坐下)
老师:他想象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学生三:我觉得他很幽默,想象丰富,细节描述得比较成功,有亲切感。
学生四:我觉得他想象生动,但所唱的歌词却是我们现代版的,与原词的风格不怎么相配。
学生五:我同意第一位的评论,歌词虽是现代的,但意思却与原词相符合。而且我觉得,他能把我们平时喜欢的流行歌曲用到古诗的想象中来,活学活用,值得学习。
老师:看来大家各有想法,但我们都肯定他的想象是丰富与生动的,至于联系现代歌词行不行,还得看原词。从词的最后一句,我们可以知道,那位饮酒者正是因为想念着“伊”,才借酒消愁的,这“伊”该是他心中的所恋之人吧。至于她是不是叫小薇,任由我们后人来想象了。所以,当我们展开想象时,只要不违背原诗词意思,结合自己熟悉的事,今为古用,也是一大创举呢。
片断二: 教师:大家对这三首词通过想象有了更深的体味吧?现在,我从每首词中各挑出一句,把它们组合成一首新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课件出示组合的词句,请学生朗读),请大家在理解原词含义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说说你对这首新词的理解。(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请学生发言)
学生一:这一首新词让我联想到了一个故事:丈夫从军去了,妻子在家日思夜想,黄昏时就登上楼台眺望,望眼欲穿,她多么希望那个自己熟悉的身影能出现在地平线„„
教师:好凄清的一首相思曲。
学生二:我想到的是一个现代的失恋故事。一对恋人,因为大学毕业不能分在同一个城市,女的提出分手。工作后,他们终于还是分手了。可男的还是对女的有着很深的感情。有一天晚上,因为要加班,男的在高高的写字楼里向外望,只见万家灯火,就想着自己的她可能在这灯火里的某一处。
教师:你从古代走向现代了,思维反应挺快啊。这又是一个爱情故事,也不错。学生三:我认为读这三句话可以运用我们以前读《蒹葭》的方法来读,就象《蒹葭》中的“伊人”一样,这里作者所怀念的未必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可以是很多值得词人所怀念的事物。
教师:讲得很精彩,能运用以前学诗的方法,给同学们提供理解的新角度,有创意。大家都说得挺不错,你们有没有感觉我这首新词也挺有创意的?
“是啊,是啊”,学生纷纷表示肯定。
教师:大家对我的肯定我很高兴,但这一首原创者其实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词人王国维先生,我这只是“盗版”。我们不妨来看看他的正宗“原版”。(课件出示)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片断三:
教师:你们哪位能说说王国维先生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这些词句的呢?(学生沉默了一阵,没人回答)
教师:看来这个问题难度比较大。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看清这句话的前提对象是“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可以就其中任何一句谈谈想法。
学生一:我觉得王国维先生已离开了原词的语境,用这三句来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要经过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好像是说要能远离喧嚣,独立潜心读书;第二种境界是说这样读人会苦得瘦下来,第三种境界我说不上来了。
教师:说出了你对前两种境界的理解,很好。还有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学生二:第一位同学说的对我很有启发,我想第三种境界应该是说经过了苦读,寻寻觅觅后,最后发现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有所收获了。
教师:你引用了李清照的诗句,以诗释诗,也是一种创意。对第三种境界的理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收获实际已在过程中了?
学生三:老师,我觉得成大事业的人应还得加上一个境界,在这三个境界前,我想引用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因为在潜心苦读前,我们往往会迷茫,这样以后再去寻找答案,就显得顺理成章。
(学生惊叹声四起,热烈鼓掌)
教师:从大家的惊叹与热烈的掌声中,可以知道你加得真好,创造性地解读了苏轼的诗句。大学问家王国维先生没想到的,你竟想到了,令我也佩服,后生可畏啊。
王国维先生在理解原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将原来的词句进行了创造性地运用,这种再创造的阅读方式值得我们学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所以,对诗词理解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是否完全依照作者的原意,只要你的理解合情合理,不妨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创造性的阅读。
片断四: 教师:我们刚才在古诗词中成功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进行鉴赏,大家不妨来理一理到底有哪些值得一用的想象方法。除了就原词本身的意象展开想象外,我们还可以以今释古,融自己熟悉的生活与事物于鉴赏中;以诗释诗,对诗句进行创造性的解读等等。现在请大家学以致用,运用刚才学到的鉴赏诗词的方法,再来鉴赏一首词: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铃声响起,本词作为作业,请学生加以鉴赏)
三、教学后记:
上完课,种种感受激荡着心胸。
首先,从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效果看,本课思路的设计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的潜力与创造力真是无穷,关键就在于老师如何引导。以前教诗词鉴赏时,常列出方法,这样做系统性是强的,但方法是理论层面的,与实际运用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生的思维水平并没有在方法的指导中得以提升,那阅读水平也就不可能得到提高。现在方法的指导融于学生的实践中,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了思维和情感活动,在探索中不知不觉已掌握了阅读方法。而新课标中提出的发展想像能力、进行创造性阅读的要求,本课也正作有益的尝试,努力将它变为现实。
其次,要想真正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观念的更新、探求和创新的激情对教师自己来说也 3 是必不可少的。古诗词鉴赏教学是个一直困绕着我的难题,一路走来,从以前的“用前人的观点或教学参考资料上规定的观点束缚学生,将诗歌的欣赏当成文本作者原意的解读”,到现在的“阅读其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作者未必然,读者未必不然”,从而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阅读,其间最重要的当是自己观念的转变和对自我超越的渴望。观念一变,一旦机遇巧,眼前便豁然一亮,方法自然来。丰富自我,超越自我,不仅仅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
再则,本课选取的是在古诗词鉴赏中运用联想和想像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让古树开出新花来,这必须得建立在学生对鉴赏的诗词已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否则效果可能大打折扣。那么,诗词基本义的阅读是否也有更好的学法,这将是我要继续探究的。同时,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时一课就能解决的,如何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进行这样的尝试,也是一个新课题。
四、附录: 1.诗词原文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露泣,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学生对《一剪梅》鉴赏作业选 作业一: 红藕已残,只见枝枝枯茎在水面落寞地支着,一个身着青蓝罗裳的少妇,发髻高高盘起,正在荡桨水中央。此时,她一抬头,刚好见阵雁排空,一字形地从头顶飞过,“鸿雁啊,怎么不捎给我他的音信?„„”惘然若失地呆立一会,一低头,却又见荷花一片一片,随风而下,一瓣一瓣又随流水而去,唉,奈花何,又奈水何?想自己,还待字闺中时,有一次兴尽晚回舟,竟因沉醉而到了藕花深处,那时莲叶何田田啊,鸥鹭鸟也“扑棱扑棱”地来凑热闹,而今热闹是他人的,寂寞却悄悄爬满心头。远处的你,是不是也在满月的夜里,正思念着我呢?
作业二:
“花自飘零水自流”,片片落红在水中悠悠地自然飘浮,水流到哪里花便到哪里,这是多么闲适之景啊,我不仅想起“人闲桂花落”的清幽。同时,落花流水春去也,这虽然容易引起我们丝丝的怅然,但在我眼里,这也是自然规律,我们谁又能阻挡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冬天的落阳呢?
第二篇:美术 《图形与联想》教学案例
《图形与联想》案例分析
周营一中
卢君红
一、案例背景
在知识经济急剧发展的如今,其核心便是知识创新。在培养伟大创新人才的任务中,我们美术教育尤其责无旁贷。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学生们的想象发明力,学生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和发明,每一个学生的心都是一个充溢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引下,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启发学生的发明力,不只要努力地传达美术文化,而且同样要时刻注意在自身平时教学活动中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和发明能力,维护同学的独特个性,并应当给予每一个同学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
二、教学目标
1、欣赏图形联想的图片,初步了解图形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利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各种创意的联想,设计、组织画面,提高发明能力。
3、引导同学在观察、联想等活动中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增强图形发明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指导启发同学正确的观察和想象的方法,体验图形的联想和添画的乐趣。难点:图形的联想和画面的组织。
四、课前准备
图片、范画
五、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1)师画水杯,问:这是什么? 生:杯子
师:杯子用来做什么? 生:……
(2)图片出示奇特的画《水杯创意图》 师:奇在哪里?
生:把杯子联想成有跳台的游泳池……
师:一杯水变成了一池水,改变了杯子的用处。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同学直观的了解什么是图形联想,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
师:要是我们去跳水那该怎么办? 生:人变小或杯子变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有趣的问题,同学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夸大或缩小)(3)师:虽然一杯水变成了一池水,但它们有一起的地方,都是水,画家根据这一点展开了奇特的联想。(4)揭题《图形联想》
2、发展阶段
(1)录音机播放音乐(各种水的声音,同学联想)师:听到了哪里有水?
同学回答,教师根据同学所述展示水的图片 师:在这些地方你能看到什么? 同学联想回答,教师展示同学说到的不同地方水的图片,并启发。师:我们在这些地方可以做什么?
同学继续想象,教师展示水上活动的图片,并启发。
师:那么我们怎样来利用刚才欣赏的题材,进行杯子的再联想呢? 生交流讨论后,上台画一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很重要,通过杯子联想,体会联想的广泛性,要回到原始形的规律变化。讨论前后物体间有什么关系?再体会联想需要什么条件?要有联想基础点——水。假如把其中的一些环节省略掉,让同学想象这幅联想图还好吗?不好,同学缺少联想基础。)
(2)图片欣赏杯子联想作品,对同学黑板上的联想作品进行讲评,通过对欠佳作品进行修改,来说明绘画的注意点:简洁、有趣、不要一大堆。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练习体会、掌握联想的方法,让同学明白:方法是在总结自身和同学们试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
3、同学练习
展示实物图:卷尺、直尺、三角尺
(1)找灵感,生活中的哪些东西与尺相近? 生:笔直的路、三角形的旗、旋涡……
(2)课件欣赏尺子联想作品(吸管、闹钟……)感受、分析、体会(3)同学尝试运用尺子进行联想创作。(简单的用线表示)(4)作品展示讲评
①交流展示作业,同学之间相互欣赏点评。
②教师利用多媒体从总体方面总结存在的共性问题。可以以个别辅导的形式提出自身的修改意见供同学参考或同学根据自身的理解认识对创作形象进行修改完善。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了同学一个实践、总结和反思的机会,进一步体会相邻物体间分别有什么关系,前后物体间要有合理性。让同学体会图形联想的胜利或失败的经验和注意点。)
4、拓展运用
(1)师:图形联想有什么用?难道仅仅是好玩吗? 图片展示悉尼歌剧院,从局部到整体的欣赏。师:像什么?
生:帆船、贝壳……
(2)介绍悉尼歌剧院的相关知识和设计师设计意图,说明图形联想与生活中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中的富有创意的建筑的欣赏和分析,来理解图形联想在生活中的运用和重要性,使同学明白所学知识有什么用。)(3)展示鸭子图形,和联想作品欣赏,同学猜一猜。感受小鸭的图形联想跟生活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可以发散同学的思维,巩固同学的联想方法,让我们所学的知识较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同学明白学以致用。)
五、小结:图形联想给我们的奇妙的灵感。我们可以把普通的东西变的更加有趣和美丽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六、安排作业
(1)作业要求:自选或者指定一个图形,运用图形联想的方法添画成一组有趣的联想图。(画出一小组联想的简易图,最终确定一个图的联想图,进行细化。)(设计意图:通过简易图能够使同学更好的掌握联想的思路。)(2)同学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小组比一比。
七、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1)同学介绍各自作品中联想的过程,小组交流。(2)集体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八、课后拓展
鼓励同学利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身的灵感,让自身成为一个联想丰富的人。如有时间让同学谈谈对联想绘画的认识,提高同学对绘画的兴趣,感受联想绘画的乐趣。
九、课后反思
上好一堂创意课,不是在于给同学提供多少多少的资料、图片的欣赏启发,而在于如何精练自身的教学元素,舍去不重要的、可有可无或稍微粘点边的元素,更有针对性的一针见血的点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干净利落、简洁明了、重点突出的课堂教学才是胜利的教学。
第三篇:《古诗词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古诗词积累与运用》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复习课
永定小学陈义胜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复习、积累古诗,提高诵读、理解、借鉴运用古诗的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关键:
复习、积累、运用古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由于战乱,他的生活非常窘迫。有一次,家里来了两个朋友,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和几颗青菜,但是杜甫并不着急,用这两样做成四道菜,第一道:两个炖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蛋切成小块,排成一字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第三道菜:炒蛋白;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漂浮着几片蛋壳。杜甫根据几道菜作了一首诗,大家知道是哪首古诗吗?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要到古诗园中漫游一番,再次去领略古诗独特的魅力。
二、知诗人美名
1、通过小学阶段对古诗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许多多的诗人。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能吟诵一首他的诗吗?
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课件出示)
每逢佳节倍思亲李白诗圣
飞流直下三千尺杜甫诗佛
青春做伴好还乡白居易诗魔
春来江水绿如蓝王维诗仙
预设:
1、如果学生都能说出诗人的美称,老师则无需多讲。
2、如果学生不能说出,师则作简介。
二、复习诗词知识
(一)、课件出示:
1、我们在搜集诗歌的时候可以按结构形式分类,还可以按、、等分类。
2、选自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
3、被称之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的是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的所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西江月”是。
5、《天上的街市》和《白桦》都是诗。
(二)、交流反馈
三、名诗归类
1、课件出示古诗类别,学生根据不同类别把所学过的古诗词进行归类,并且背诵相应的古诗词。
写春景的、写慈母情深的、写爱国的、写夏景的、写风景名胜的、写送别的、写秋景的、写节日的、写边塞的、写冬景的、借物言志的、写思乡的。
2、教师相机指导。
四、名诗接对
(一)课件出示:
1、(),要留清白在人间。
2、稻花香里说丰年,()。
3、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4、孤村落日残霞,()。
5、(),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6、洛阳亲友如相问,()。
7、(),不拘一格降人才。
8、白日放歌须纵酒,()。
9、(),总把新桃换旧符。
10、不识庐山真面目,()
11、明日复明日,()。
(),万事成蹉跎。
12、春风又绿江南岸,()。
13、(),任尔东西南北风。
14、路人借问遥招手,()。
15、(),化作春泥更护花。
16、本自同根生,()
(二)集体交流反馈
五、学以致用
(一)课件出示:
1、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珍惜粮食。
2、梅花有不畏严寒、迎风傲雪的精神,此时你想起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
3、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
4、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
5、又一次竞选的失败,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呀!
6、()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7、叔叔小时候读书不用功,长大后一点文化也没有,连找份工作都很困难,爷爷叹了一口气说 :()
8、人们常用()来说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道理。
(二)集体交流反馈
六、总结拓展
(一)、教师总结(课件出示赠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千多个日子转瞬即逝。在这里,我们遨游汉字王国,共同领略中华文字的无穷魅力;在这里,我们轻扣诗歌的大门,共同聆听充满诗意的语文之声;同学们,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希望大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请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名句,给老师或同学写一段临别赠言。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9、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七、作业
搜集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背诵
第四篇:联想与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联想与想象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宋淑莲 [内容]
作文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而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并运用联想与想象。
什么是联想与想象?联想就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是人们在原有感情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因此,只让学生了解抽象的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具体怎么操作,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要想学会联想与想象,就必须掌握联想与想象的方法。
联想的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
1.类似联想。就是类比事物之间在本质上具有某种相似点,通过类似联想,可以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高中语文第一册巴金的散文《灯》,作者由深夜燃着的灯默默地在散布一点点的光和热,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为触发点,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灯,想到了欧洲古代传说——哈里希岛上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同时又想到了希腊古代传说中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还想到了一位投河遇救的友人看到了陌生人家的灯光,由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态度,由绝望、悲观,变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以上两种灯光的相似点,就是灯光能给人以温暖、光明、力量和希望。无论是生活中的灯光,还是人生意义上的灯光,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这种联想在文章中运用得比较普遍。通过引导学生掌握类似联想,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把文章的思想内涵表现得更深邃,意境更广阔。
2.对比联想。即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联结在一起,以表达鲜明的爱憎之情。高中语文第二册唐tāo@①的《琐忆》一文,在表现鲁迅关怀鼓励青年时的一段对话,用的就是对比联想的方法。有些青年遇上夸夸其谈的学者,立刻便被吓倒,自惭浅薄,鲁迅便鼓励他们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他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小溪和烂泥塘,文学青年和夸夸其谈的学者,恰是对立鲜明的比照,通过这种对比联想,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事物本质的意义,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感情,因此,文章也就有了较强的说服力。
3.因果联想。即对事物由因求果或由果溯因的一种联想方法。高中语文第一册壶井荣的《蒲公英》一文,作者由蒲公英的遭遇联想到“蒲公英的儿子”的遭遇,用的就是因果联想的方法。蒲公英之“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的姿势”,是“只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的结果,因而联想到蒲公英儿子刚来家时的情景。“他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是因为他在战争中失去了双亲,“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作者通过因果、类比联想、强烈地控诉了侵略战争给日本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突出了反战主题,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联想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若联想恰当、准确,就会使满文生色。但仅有联想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可以使思维无拘无束,任意驰骋;可以通过加工、组合,创造出新的意象。如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一文(高中语文第一册),描述儿时和小伙伴们爬上驼背榕树,把中空的那段凹槽当作一条“船”,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孩子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这些丰富、浪漫、多姿多彩的想象,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情思,加浓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由此可见,悠远的遐想,合理的想象,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神思》篇里概括得尤为形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点。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联想和想象各具风采,在运用中又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雨中登泰山》的作者李健吾,描写的别具一格的泰山上的景物,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就是作者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对泰山千姿百态的松树、奇形怪状的山石和变幻莫测的云海都作了细致而传神的描写。作者看到松树扎根在悬崖绝壁的隙缝中,枝干屈曲盘旋,就联想到了盘龙柱,以奇特的想象、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松树的形态,“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看到松树在“半空展开枝叶”,就联想到天空中的物象,于是想象泰山之松“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和清风白云游戏”。同时还赋予松树人的思想感情,给予松树人的性格情趣。“有的松树望穿秋水”,“斜着身子张望”,“有的松树支开墨绿大伞”,“等你”,“有的松树自得其乐”,“一副潇洒模样”。上述描写维妙维肖,形神兼备,读者仿佛已身置其中,进入了一个崇高、威严、空灵而极富感情色彩的人间仙境。
结合优秀范文的讲解,把联想与想象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之运用到作文中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的。还应将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这一点更为重要。
笔者曾给高一学生布置一篇作文,专门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作文题目是《某年后的母校》,要求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学生在写作中,的确展开了联想和想象,结果是五花八门,运用联想与想象的手法很不成熟。有的夸张过分,令人生疑,有的不敢大胆想象,没有写出学校的变化;有的写得太笼统,不具体,而且还未想到“点子”上。想象很不成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时间期限太短,不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不便于描述学校将会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其次,学校的变化只给人一个笼统的印象:高级的教学楼和宽阔的操场,至于如何“高级”,如何“宽阔”,读者不得而知。这是由于缺乏具体细致的联想和想象所致。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首先要确定时间,时间太短,不便于联想和想象,时间太长,又脱离现实,不太合理,所以,时间最好限定在既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又合情合理的时期。其次,要从目前学校的现状出发,推想到二三十年后所发生的变化,想象要大胆,要带有理想色彩,可以在意料之外,但要在情理之中。再次,可以运用对比联想,写出一个“变”字。
由于有了针对性的引导,使许多同学思维开阔,联想丰富,想象大胆,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文章新意迭出,悬念不断,引人入胜。引导学生运用合理想象与联想收到了奇效。
综上所述,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熟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就会使文章生动形象、丰满活泼、感人至深;如果缺乏联想和想象,或想象不当,那么,文章必然苍白干瘪,死水一潭。读起来也就会味同嚼蜡。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联想与想象的教学指导,教给学生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这样,才会启开灵活思维的闸门,令滚滚才思流于笔端,才会出现一篇篇品味高雅、文采精美的佳作。
(责任编辑 方建春)
第五篇:感受 领悟 模仿 创新——作文指导“善于想像与联想”教学设计 济源一中 邱爱菊
感受 领悟 模仿 创新 ——作文指导“善于想像与联想”教学设计
济源一中 邱爱菊
指导思想:
贯彻新大纲精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读写结合,让学生在感受中领悟,模仿中创新。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想像和联想的表达功能;
2、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想像与联想。教学重点:想像与联想的理解与运用。教学难点:想像与联想的区别及具体运用。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赏、析、练、评有机结合。
教学构思:以“感受、领悟、模仿、创新”为目的,以散文《紫藤萝瀑布》为主线。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想像与联想是我们常听常用的两种思维方式。想像是打开科技之门的钥匙,联想是展开艺术构思的翅膀;想像是创新的源泉,联想是改革的动力。我们要想有个辉煌的人生,要想在科技界、文艺界、社会界有所创新有所作为,首先要学会想像与联想。那么究竟什么是想像与联想,它们在我们的作文中又分别有什么作用呢?
二、学生谈对“想像”与“联想”的理解,师点拨深化。
教学设想: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想像”中的“像”与“联想”中的“联”,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去感受,避免做过多的理性分析。
电子屏幕上可放映下面内容以示强调。
想像:改造表象,创造新形象 联想:由此想到彼
花笑了; 白杨树——抗敌军民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包身工——墨鸭
注意:像(形、色、神等)注意:联系(相似相反等)
三、欣赏《紫藤萝瀑布》前半部分(多媒体,内容显示在电子屏幕上,并配乐朗读),体会想像在写作中的作用。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淡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提问:这段描写紫藤萝的语言真是美极了,可以说处处充满神奇瑰丽的想像,你能说几处吗?
一树盛开的藤萝——像一条流动的瀑布在欢笑
每朵花最淡淡的部分——像迸溅的水花在和阳光挑逗 盛开的紫花——像艘艘帆船
花的底部——像尖底的舱,鼓鼓的,又像忍俊不禁的笑容 花繁密——像彼此推着挤着 花神态——像在笑在嚷嚷
想像在写作中的作用:突出事物特点,增强语言形象性。
四、作文片断练习
圆能引发我们丰富多彩的想像,试以圆的想像物为重点,附上陪衬物,描写出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
注意:练习前老师要引导学生审题,着重强调这是利用想像进行描写性的片断练习,能够模仿刚刚欣赏的《紫藤萝瀑布》片断,以免学生写成说明性文字或议论性文字。
五、抽几人作文,朗读评析(利用幻灯)。
教学设想:这里让学生亲自走上讲台自读互评,既活跃课堂气氛,增加趣味性,又锻炼学生能力。课下我们还可准备些范文,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插入。如: 露珠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君子兰肥厚碧绿的叶片上,那粒大大的圆圆的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如白玉一般纯洁。碧叶含羞地亲吻着露珠,露珠大胆地折射着阳光,别有一番风景。碧叶轻摇,露珠便微微颤动,把映照的阳光幻化成赤橙黄绿青蓝紫,那露珠便像一盏转动的舞灯,更像一颗镶在绿色绸缎上闪烁的钻石,五彩缤纷,湿润可爱。一颗圆圆的露珠竟能变幻一个美的世界呢,每逢见到它,我都为之心旌摇动。篮球
“噢,饱了。”篮球打了个饱嗝,随着“哧哧”的打气声,它又恢复了圆圆的姿态。肥胖的身体在地上蹦了几蹦,就撇开圆圆的腿“跑”到了球场上,那里有许多人正等着它呢!
看到这么多人欢迎它,篮球简直受宠若惊了,它那圆圆的身体更加蹦得高了。一会儿它和这个握握手,一会儿又跑到那个人的怀里亲热一下;一会儿又卖弄似的把圆圆的身体抛向半空,然后旋转着,准确钻进一个大不了多少的圆圆的铁圈,赢得人们一阵高过一阵的喝彩声。
六、总结“想象”,导入“联想”。
同学们都很聪明,通过阅读写作练习已经懂得想像的本质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并创造出新形象,它在写作中的主要作用是让我们的语言更优美更形象,使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更突出。那么联想呢?它在写作中有什么作用?怎样运
用?
电子屏幕显示以下内容,简单阐释后,做联想训练。联想:由此及彼
方法: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因果联想等
接近联想:想到时间、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如睹物思人等。作用:
1、拓宽思路,弘扬题旨。(文章全局)
2、丰富内容,加深文意。(局部抒情议论)
七、联想训练
如果做续写文章练习,由开头的“紫藤萝瀑布”往下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会确立什么样的文章主题? 注意抓住特点:生机与活力。教学设想:这是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训练,老师要相机点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涌跃发言,熟练运用联想的多种方法。若点拨得当,学生思维会很活跃。如由盛开的藤萝他们会联想到蓬勃的青春、繁荣的社会、开放的时代等等,反方向他们又会联想到垂暮的老年、被扼杀的缺乏朝气的青春(如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被陈规陋习束缚着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团体等,当然他们也会运用接近联想的方法想到与藤萝相关的人和事等。
八、播放《紫藤萝瀑布》后半部分(多媒体),体会文章联想之妙,寓意之深。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中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采,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引导赏析,提问联想的内容与方法:
紫藤萝现在的繁盛——紫藤萝过去的稀零(接近联想、对比联想)花——人(相似联想)
花的瀑布——人的社会(相似联想)生命的长河——历史的长河(相似联想)花盛开——我加快脚步(因果联想)
寓意:借一树藤萝的盛开,表达对美的追求,对顽强生命力的追求,并借历史长河迂回曲折但终将前进的感慨歌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改革开放新时代。联想作用:拓宽思路,弘扬题旨。
九、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理解了想像与联想的本质及其在写作中的主要作用。实际上,想像除可增强事物形象性突出其特点外,还可用来设想未来,甚至超时空想像,丰富文章内容。而联想除可拓宽思路,弘扬题旨外,还可通过类比或对比来突出所描绘事物的特点,或增加议论内容的深度。总之,想像与联想是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我们要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使作文语言美、构思美、立意美,就请从提高自己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开始吧。
十、布置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曲线为什么比直线美?就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就因为它是有转折的,就因为它富有流动的韵味,就因为它能引导眼睛做变化无穷的追逐,因而能引起多元的思索。假如月亮像一把尺子,赏月的人便会急剧减少。如果人生像一根直线,那么,往事还值得回忆吗?
材料说曲线美能引起多元的思考,请你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联系的实际可以是人生、社会、历史、艺术等等;只要与上述材料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教学设想:指导学生抓住曲线特点想像联想,并完成作文。注:楷体小字内容都在电子屏幕上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