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新课引入艺术探讨

时间:2019-05-12 22:3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理教学新课引入艺术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理教学新课引入艺术探讨》。

第一篇:物理教学新课引入艺术探讨

物理教学新课引入艺术探讨

一、新课引入的意义及目的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几个环节中,新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新课引入是上一堂成功新课的第一步。好的新课的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好的新课的引入,定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地、艺术性地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

二、如何设计物理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是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这个环节的处理是否恰当,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新课如何引入?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兴趣产生于对事物的好奇,需要来自对活动目的的认识,责任源自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兴趣、需要和责任都是激发、维持学生主动学习愿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设计教学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水平,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重视知识价值的发现,关注物理学学科与自然、社会的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责任性,树立学习的远大理想;尊重学生的选择,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让课堂教学的引入成为学生愉快学习之旅的开始!一般好的新课引入都渗透有启发性、情景性、趣味性、知识性、感染性、实用性、参与性、实践性、评价性、探究性和美感性等多个因素。在此就这些因素在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中的运用浅谈如下:

1、启发性。运用启发性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观察和实验、讨论和讲述某一现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以先通过“硬币跳高”游戏启发学生是什么力量把硬币抬起,从面引发思考。可以借助设疑来启发学生思考或设置悬念,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可以借助师生对话,通过获取反馈信息,为学生矫正思路,等等。如设疑:飞机的机翼要设计成“上凸下平”,然后再引导学生联系所学《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分析比较机翼上、下方面压强大小,从而理解机翼升力的产生。教学实践证明,引入环节一旦具有启发性,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的局面。设计渗透启发性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力求针对性,所选问题应是学生最为关注、最感兴趣,又是他们似懂非懂的问题。

2、情景性。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其情感体验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作为物理课的引入环节,能够达到创设良好环境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一节中,在一密闭的盒子上开一小孔,让学生通过小孔向内观察,因没有光的照射,学生看不到任何东西,然后揭开盖子,学生看到老师事先放置在里面的小白兔。这样引入新课,使“平淡”的课题变得生动,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3、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如果教师用妙趣横生的游戏,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用简单明了的实验作为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不仅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他们将以一种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学习新课。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棒”的游戏,教师先让两位同学各自抓住木棒的两端,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教师让获胜者将手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夺,看能否再

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匀兴趣。当然设计渗透趣味性的引入环节,要注意把握分寸。

4、知识性。知识是思维操作的工具。知、情是相通的,有所知才能有所感,有所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课题所含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距离。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设计含有知识性的引入环节。例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学生从日常经验出发往往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先做一个用力推小车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开始学生看到:用力推小车,小车就运动,不用力推,小车就不运动这一现象。然后教师停止用力推车,学生发现车子仍然在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地停下来。当这一事实出现时,教师可紧追一个“为什么”。当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现经验的看法不对时,就会产生探究新规律的强烈欲望。设计渗透知识性的引入环节,一定要服从于、服务于新的教学内容。

5、感染性。感染性是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从中品味到它包蕴的思想,从而激起强烈的情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驱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在引入环节中可以从多个方面渗透感染性:①、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从而对老师产生崇敬的情感。②、介绍物理学史从中得到人生感悟,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物理学史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理世界的现象、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任何一个具体的物理知识和理论体系都是汇集许多人的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常常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才能迈出有意义的一步,它包含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因素,包含着探索者的艰辛与悲欢,又体现着认识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继承与突破、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因而也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的教育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勇于探索的献身精神。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在学习中发扬开拓和探索精神,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6、实用性。主要指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切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例如,盖棉被为什么觉得暖和?虎口钳口上为什么刻有花纹?1度电是什么意思?等等。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

7、参与性。这里所说的“参与性”,既指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直接参与新课引入活动,又指学生在教学的具体进程中,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引入环节更完善和更有实效。例如在讲解教材中的《热机的效率》时,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解课前准备的背景材料,可以达到不错的教学教学效果。设计渗透参与性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并教育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8、实践性。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教师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设计含有实践性的引入环节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围绕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其形式有做一做、试一试、画一画、赛一赛等、设计渗透实践性的引入环节,一般应注意:选用的实验宜小不宜大,花费时间少,但趣味性要强,启发性要大;要尽可能地渗透竞争因素。如在讲解《电压》时,进行分组进行连接电路“元件”的比赛,这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9、评价性。在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中,渗透评价性是很需要的。教师对学生所作的正确、恰当的评价,能激发起学生愉快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语言进行简单评价,也可以用表情和手势示意评价,还可以用启发式或示范性的讲解来评价,不仅可以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必要时也可以用检查、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关键在于正确、恰当,在于公平地对待学生。如在进行《欧姆定律》讲解时,先客观公正地对前一节课学生各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进行点评,能较好的进入新课的教学。

10、探究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猜想,然后进入新课讲解,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探究性引入,要求教师对教材和学情有很充分的了解,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同时对教学硬件条件也有更高的要求。

11、美感性。美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感,它具有陶冶学生情操的功能,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在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中渗透与新课题相关的、能够引发美感体验的内容,让学生从新课一开始就感知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景、美的行为、美的教具等,从而心情舒畅,兴趣盎然的学习新课。设计渗透美感性的引入环节,可运用多种方式:精心修饰教学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精心加工用以引入新课的各种教具。如讲解《声现象》一节时,先播放舒缓,优美的小提琴独奏片断,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美的享受。

12、具体实施引入环节的设计时,应注意两个方面关系: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教师匠心独运,在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中较好地渗透这些因素,教学就会有吸引力。同时还应注意在具体实施引入环节的设计时,还应该摆正两个方面关系: ①、摆正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引入环节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设计引入环节一定要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的体结构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最佳运行,有利于发挥课的整体功能,并为全课的最佳效益奠定基础。因此,初中物理课无论采用什么引入形式,都要简明扼要,生动有趣,有的放矢。努力做到不多设一个没有必要设置的情境,不多说一句不必说的话,不多做一个与课题联系不大的实验,不追求没有实际价值而徒有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气氛。物理课的引入环节要讲究实效,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实现最优的引入,以便为以后课的展开和收尾提供充裕的时间。②、摆正热烈和凝重的关系。引入新课需要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因为在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会有热烈的情绪,大脑易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单纯热烈的课堂气氛,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无关的事物所陶醉,从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在设计引入环节时,首先应该适应本课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教材、教师特点出发,设计出合适的引入新课的形式,使引入环节既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热烈中沉静下来进行思考。

三、物理教学新课引入的形式

一般来说,新课的开始,学生受好奇心驱使,学习劲头较足,教师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种好奇心,使其转化为真正的求知欲,所以必须重视新课的引入。巧妙地、艺术性地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新课的引入方法很多,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1、做有趣的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做有趣的并且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不仅能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认识,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奠定了基础。而且能把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作用。

例如在上《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可以先演示模拟的《马得堡半球实验》,也可以拿一个透明的装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硬纸片,先问学生:如果将杯倒置过来,并放开压在纸片的手,水会洒出来吗?纸片会掉下来吗?然后实际演示,这时水不会洒出来,纸片也不会掉下来。这两个实验都会让学生感到惊奇和困惑。这对本节课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浅而在上《长度的测量》时,可事先印制许多易产生错觉的线段图,从学生的判断错误中引出进行测量的重要性。

2、介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入新课

物理教材中所学的知识,不少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能使学生明确到这一点,则对新课的学习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例如在上《密度知识的应用》这一节时,教师可以拿出一条金项链或一个金戒子,问学生这是不是纯金的?然后教师说明要回答这个问题,方法有多种,但有一种较为科学的方法,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后就能掌握它了。

又如在上《蒸发》时,可让学生根据如何凉衣服才能让衣服干的快的事例,让学生充分思考并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3、介绍物理学家或物理学史引入新课

介绍物理学家或物理学史,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来之不易的,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研究物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例如在上《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先介绍物理学史:古希腊的学者亚里斯多得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他的说法跟人们的某些日常经验相符。比如,用力推桌子,桌子就运动起来,停止用力,桌子就停下来。他的观点在人类的历史上统治了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多年前,人们才开始对这个观点是否正确提出疑问,并由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人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了科学的论断。

4、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新课

用学生熟悉的事例来引入新课,不仅能唤起学生对有关感性材料的回忆,使其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比较容易理解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能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上《惯性与惯性现象》时,可先举例“当汽车突然起动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倾倒”、“人跑步时脚碰到障碍物,总是向前摔倒”,这些例子是学生经常碰到的现象,却说不清其中的道理。通过提问,学生就有了学好新概念的强烈愿望。

又如在上《液化》时,可先提问“如果我们在装有温度十分高的水的锅上盖一个擦干了的锅盖,过一段时间打开锅盖,在锅盖里面我们会看到什么?”学生会回答看见了许多小水珠,再问“那么这些小水珠是那里来的呢,它的产生有那些规律?”学好本节知识就懂得解释这种现象了。

5、复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引入新课

复习旧知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可以起到“承旧起新”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纵横的联系,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上《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时,可先用提问的形式复习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然后教师提出:放在水平面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撑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那些特点呢?

6、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

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呤十遍还不一定就能记牢,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听就能较完整的复述给别人听。所以通过讲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

例如在上《机械运动》时,可以讲一则这样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2000米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时可以问学生,这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利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

又如上《大气的压强》时,也可以讲一则这样的故事:1654年5月8日,德国马得堡市的市民看到了一件令人既惊奇又困惑的事情:他们的市长,把两个直径三十多厘米的空心铜球紧贴在一起,用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然后用两对马向相反的方向拉两个球,“连16匹马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或者只有费了很大的劲才能拉开它们,当马用尽了全力把两个半球最后拉开的时候,还发出了很大的响声,象放炮一样。”市民们惊奇的问:“是什么力量把它们压合得这么紧呢?”“没有什么,是空气。”市长这样回答。而如果把铜半球上的阀门拧开,空气经阀门流进球里,用手一拉球就开了。这就是著名的马得堡半球实验。空气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压力呢?

通过这几种方法,可以简单方便的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令物理教学更生动。

四、结论

总之,新课的引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做好新课引入是上一堂成功新课的第一步,好的新课的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在设计教学时:①、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水平,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将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②、应该适应本课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教材、教师特点出发,设计出合适的引入新课的形式,使引入环节既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热烈中沉静下来进行思考。巧妙地、艺术性地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一上课就有了明确的探索目标和正确的思考方向。

第二篇:初中物理新课教学引入

怎样做好物理高效课堂新课教学引入

胡克陵

(兴义市第四中学

贵州

兴义

562400)

【摘要】课堂的有效引入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引入过程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体验探究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幸福地主动地学习,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关键词】课堂引入、学生、好奇心、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目标由一维转向三维,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给学生以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在这些时间中主动学习,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趣的课堂引入能迅速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就新课堂引入谈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引入的原则

1.理念新。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同时更应是知识的发现者。课堂引入时给学生创设的物理情景、现象或问题,以及引入的过程的设计,要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能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手动,用脑想。

2.有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物理的前提条件之一。好奇心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新颖独特、生动有趣的开场,容易在课堂中形成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转化成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则我们的物理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具有针对性。“教学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在选择课堂引入的方法、创设的情景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既要考虑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背景、爱好兴趣和个体差异,又要考虑教学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时尽量做到出“奇”不意,满足学生好奇心,创设的物理情景要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并与教学的知识紧密联系,能为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做好铺垫,有助于形成与新知识相关的思维,避免由此产生一些过于复杂、有分歧、甚至是错误的思维。

二、课堂引入方法

1.以学生游戏引入。游戏是课堂的催化剂,让学生进行游戏,课堂将会异常活跃,由此产生笑话或意想不到的结果,是学生的亲身的经历和直接感受,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如:在“摩擦力”一节的教学引入,准备好一支短木棒,木棒的一端削得较光滑,并涂上滑石粉,一端较为粗糙。让一大个子的学生握住木棒光滑的一端,另一小个子的学生握住木棒的另一端,两人同时发力进行拨这木棒比赛。结果是力气大的学生却没能抓住木棒,输得不服气,让大家感到意外,产生疑惑,争论原因,这时我们要维护大个子学生的尊严,让学生通过观察木棒上的“玄机”,去发现是“摩擦力”在搞鬼,将木棒调个方向再进行比试。由此引出摩擦力,学生兴趣倍增。这一过程中,教师已经让出了课堂的舞台,学生完全占领了课堂这个舞台了。

又如:在“声音的传播”一节教学引入时,用一次性纸杯、细棉线和牙签制成的“土电话”,让学生用“土电话”直接通话,也可让他们联网通话,学生感受到物理的新奇、有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得以发挥。

2.以小魔术引入。刘谦的魔术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出尽了风头,老师的魔术也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如“大气压强”一节的引入,准备一个在沸水中煮过2分钟的鸡蛋,并去掉外壳,一个玻璃瓶(瓶口直径约为鸡蛋的三分之二),将六根火柴同时点燃后投入瓶中,把蛋的一端塞在瓶口,用小丝巾盖住鸡蛋和瓶口,老师在旁边“发功”,见证神奇的时刻到了,“扑”的一声,鸡蛋钻

进了玻璃瓶的“肚子”。问是什么力量将一整个鸡蛋完好无损地推入瓶中?如何将鸡蛋完好无损地从瓶中取出来呢?再用劲往瓶中吹气,然后迅速将瓶口转向下,鸡蛋由于重力作用落到瓶口,“扑”的一声,鸡蛋就从瓶子中钻了出来。

又如在“摩擦力”一节的引入,也可以表演个小魔术“听话的小球”。准备一个小木球,木球中间钻透一个小孔(球内的小孔道是个弯孔道),将一细绳穿过木球中间的小孔,两手分别拉住细绳的两端,将细绳竖立起来,让小木球沿细绳下滑,教师一叫“停”,同时用力一拉紧细绳,由于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木球就停止下落,叫声“走”,将细绳放松,木球因重力又向下走。

3.以惊险刺激的表演引入。为安全起见,最好是老师自己当演员,才能把握好表演过程中德尔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保证整个过程有惊无险,学生将会全神贯注,屏住呼吸,瞪大双眼,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让老师给吸引过来。

如在“压强”一节的教学引入,准备一个钉板,取一块木板,在长*宽=12cm*24cm的范围中,用钻子引孔(钉钉子时木板板材不裂开),密密麻麻地钉上二百多根长均为1.5寸长的铁钉,用铁锤将铁钉钉尖一侧锤齐整,并把顶尖的部分锤钝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铁钉刺破东西,容易扎伤人体,问:若老师光着脚踩上这个钉板,脚会伤成什么样子?当老师站在钉板得中央安然无恙,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接下来就会产生疑问想究其原因。又如在“安全用电”一节的引入,将火线单独引出到讲台上,用测电笔检测一下表示确实“有电”,教师坐在干的木椅子上用手去触摸电线(该实验一定要注意安全)。

4.以故事引入。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中,有大量有趣的故事和传说,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之余,能很好地达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如在“机械运动”一节的教学时,可以选取这两个小故事:一战期间,一名法国的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身旁有个小东西在飞,便迅速地将它抓在手中一看,他抓的竟然是一颗德国的子弹。

1924年欧洲举行一次汽车赛,比赛是在公路上举行的,赛车穿过一片西瓜地,正值农民们在地里收摘西瓜,有位农民想慰劳一下赛车手,就挑了个大西瓜,仍给飞驰而来的车手。没有想到这西瓜竟然把车身砸坏了,把车手也砸伤了。

5.演示实验法。学好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用身边常见的东西做一些物理实验,把惊奇现象展现给学生来引入新课,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不但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均得到提高,而且可以使学生感到实验器材随手可得,实验随时可以进行。

如在“摩擦起点”一节引入,取一个吹大的气球,用丝巾将气球轻轻擦过几遍,用细线把气球悬挂起来,故意让手上的丝巾靠近气球,发现气球友好地向老师的手靠过来。再取另一个吹大的气球,同样用丝巾擦过几遍,用细线把这两个气球悬挂在一起,这时看到两个气球不友好了,两气球不会靠在一起。

又如在“流体的压强”一节引入,取一根长吸管,用刀在吸管中间切上一刀(不把管子切断),将管子做成“7”字形,将下垂的一段的管口浸入红色的水中,通过水平管口对管子吹气,管子前面挡一大张白纸,这时白纸上出现一大朵“红玫瑰”。

课堂教学的引入方法还很多,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引入的有效性,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能为新课的展开服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幸福地学习。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教学问题

刘炳昇 解读国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何润伟 初中物理实验的“原型”和设计原理

母小勇

第三篇:初中物理引入新课方法

初中物理引入新课方法大全

一、讲故事引课法

用扣人心弦的生动故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参与教学.或采用物理学史和科学家献身科技事业的事迹或物理规律发明的历程引入新课,即能激发学生沉重的求知欲,又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意志品质,提高献身科学事业的愿望.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提高探求知识奥秘的能力无疑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学习《电流磁场》时,给学生讲述18世纪末,年轻的奥斯特受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启发,想象电、磁和各种自然力的统一,在一段时间内,他一边思考,一边实验,经历了无数次挫败,终于发现了课堂上像是偶然实为必然的揭开电磁新时代帷幕的故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前,先给学生讲个故事:传说,二千年前,叙拉古王国的国王找人制了一顶漂亮的王冠。但不知其是不是用纯金制成的。于是就请阿基米德来鉴定,但不准弄坏王冠。阿基米德冥思苦想许多天,没有结果。一天,他到盛水的浴缸中洗澡,当他跨入浴缸时,他注意到浴缸里的水向外溢,顿时豁然开朗,兴奋地叫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从而发现了一条重要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在讲:《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可用这样一个故事开头:妈妈带着两岁的小强坐火车回姥姥家,路上妈妈对儿子说:“好小强,别动,妈妈有点事,要离开一会。”妈妈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回来,小强还在原来位置上。到了姥姥家,妈妈告诉姥姥:我们小强可乖了,一路上也没动。同学们,小强真的一路上都没有动吗?又如讲《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时,可向学生讲述这样一则报道:兰州是我国中型工业城市竟然“消失”了。1990年冬季,西方某大国的情报人员照例将卫星拍摄的胶片输入计算机,当地形复原图在大屏幕上显示时,一张照片引起专家们的注意:奇怪的是兰洲在地图上不见了。西方人认定是中国正在试验一种城市伪装的新方法。为了证实这个判断,一行人到达兰州后,从天空到陆地,从空气到河水,广泛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结果是污染严重超标所致:兰州这座工业城市,工业排放出来的气体罩着整个城市四周和上空,开成一个大而密的烟尘云团,又由于地形关系污染团难以飘散,致使最先进的侦察卫星也发现不了。同学们,内能的广泛应用在发展人类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这就是我们学习这节课的意义。如在讲《浮力》时,我先给学生讲曹操儿子曹植称象的故事和和尚怀内捞牛的故事,讲《大气压》时把课前“?”中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生动、新奇的语调以故事形式引入,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和集中。

二、温故求新引课法

温故求新引课法是一种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所谓温故就是复习旧知识,求新就是在探求新知识,温故求新就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探求新知识。以旧知识为引子而导入新课的提问有利知识的衔接和深化。有些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师讲课时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知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起到循序渐进、逐步升华的目的。如在讲述《滑动变阻器》一节时,可先复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改变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后,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设备。这样的设备的阻值可持续变化,就做成了滑动变阻器而引入新课。再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可先复习上节课后想想议议中问题:浸没在水中的皮球上升浮出水面的过程中,皮球浸在水中的体积变小了,而皮球的浮力也变小了(皮球在水中上升时,浮力大于重力。浮在水面上时,浮力等于重力)。那么是不是皮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和皮球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呢?.从水里浮到水面的皮球在上浮过程中浮力怎样变化,浸入水中的体积怎样变化,浮力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等问题解决后引入新课就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这一节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知识,起到循序渐进、逐步升华的目的。

三、演讲型引课法

教师精心设计演讲词,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丰富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注意,能把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对于初二初学物理的学生可设计这样的演讲词:“同学们,当你们捧起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物理课本时,一定会想:”物理是研究什么的?我是否也能学好物理?“其实,物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物理现象每时每刻都在你身边:手提书包久了就会感到胳膊 酸疼,这是力的现象;动人的歌声传到你们的耳朵里,这是声的现象;一壶水放火炉上停一会能烧开,这是热的现象;雷电过后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现象;打开开关电炉发热、电灯发光、电铃发声,这是电的现象;还有原子和原子能的知识,这就是物理。物理知识与科学发展也有紧密联系:你知道吗?自行车、火车、飞机、电视、电话、电脑、激光技术无不包含着物理的原理。物理学家为了这门神圣的科学顽强不息的探索,开创了物理这门学科,给我们启示和激励:它不是高不可攀,也非唾手可得。同学们,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将来具有造福人类的本领,努力学习物理吧!如讲《运动和静止》时,可通过朗读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小小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来引入,学生感到特别亲切,积极性立即调动起来.又如学习光学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说:”金色的朝霞,蔚蓝的天空,郁郁葱葱的群山,万紫千红的花朵„..是谁把大自然点缀得这样美丽,它的化妆师就是光,自然界的色彩都与光联系在一起.”顿时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到新课学习中来.四、设置疑问引课法

学生对学过或已掌握的东西兴趣不大,只有那些带有疑惑的问题,才最感兴趣并迫切希望掌握它.针对与新课内容有联系,学生有所了解但又不甚清楚的知识置疑,引课时有意制造疑问,创造悬念情境,引人深思,这种方法可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习惯.因此,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有针对性的设置一些知识障碍,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起思维,唤起求知欲,借此引入新课。我们知道: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利用联想和逆向思维设置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也渗透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如在讲《电磁感应》时可这样引课: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电流的磁场,知道电流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你是否想过存在不存在相反的现象呢?即“磁能生电”呢? 如在讲《物体的浮沉》一节教学前,先提问学生:为什么木块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放入水中会下沉?学生可能回答:铁比木头重,接着再提问:哪为什么钢铁制成的万吨巨轮可以浮在水面上呢?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强烈的疑问而引入新课效果就更明显。如在讲述《安全用电》一节时,先讲人体接触裸露的电线易发生触电事故,而高空高压线上的小鸟却平安无事,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讲《凸透镜》时说 :发生火灾时你立刻会想到水,水能救火,水火不相容,但你一定不知道水可以引起火。接着给学生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次翻船事故把五个人漂泊在一个荒岛上,他们把两个表蒙玻璃取下来,扣在一起,里面注入了清水,正对太阳光终于引燃了柴火。这是怎么回事呢?讲《蒸发》时说:大家都知道任何物体被炎热的太阳光一照都要变热。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越晒越凉的故事。一位植物学家到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去考察,太阳烤得他口干舌燥,他见到一位头顶瓦罐的中年妇女,就上前说:“夫人,给一杯牛奶喝好吗?越凉越好。”“你稍等一会儿,让我把牛奶晒一晒再喝。”只见她把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地包了个严严实实,放在灼热的太阳底下晒起来,植物学家起初纳闷,这样处置牛奶不是越晒越热吗?但他很快就明白其中的奥秘,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通过这样设置凝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实验引课法

物理的基础是实验。生动、新奇的实验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新奇而不 怪、有趣而不泛味、直观而不繁琐的实验教学引课,最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思维兴趣,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引入新课,教学效果必然事半功倍。讲课前做几个小实验,把学生引过探索知识的海洋.如在导入《声音的发和和传播》时,我们可先敲响一个音叉,然后把用绳子吊着的小球靠近音叉,发现小球艺被弹开了.看到这个现象,学生就会想:”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新课中要讲到的一个知识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讲《观察水的沸腾》时,可先做纸锅烧水的实验,这一下子就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如在讲《摩擦力》时,做用筷子提米的实验.讲《凸透镜》时,做透镜引火的实验.讲《大气压》时,把小试管放入大试管内,倒放过来小试管受到重力的作用会下落.现把大试管里倒满水,把小试管压入大试管中,再倒入过来,小试管仍受到重力的作用,再加上大试管内水对小试管的压力,小试管不下落反而上升.要想知道小试管为什么上升,学完了大气压强的知识你就知道了.对《变阻器》一节的引入,可采用如下演示实验:出示彩色可调亮台灯,将其接入电路,闭合开关使之发光,然后调节旋钮使其由暗变亮再由亮变暗.设问:为什么?出示收音机,打开并调节音量旋钮使声音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设问:为什么?教师简答:因为在其电路中接入了一种元件----变阻器.通过这些实验引入新课题,效果很好。

六、生活事例引课法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际的学科。物理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物理现象是丰富多彩的.目之所见,都能成为学习中感性知识的来源.充分利用周边的物理现象和趣味物理事例导入新课,既可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并不神秘,又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迅速进入思维状态--对感性材料的回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泛泛而谈的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趣味事例引入课题,又能体现物理的实用性.如在讲《摩擦力》时,可先讲述:将一根绳子在一根固定的大树上绕几圈,一位大力士抓住绳子的一端用力来拉住绳子另一端的小娃娃,结果大力用了很大的力气也没能拉动小娃娃,同学们一定感到迷惑,不敢相信这一事实,大力为什么拉不动小娃娃呢.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通过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实例,使学生体悟到生活中存在物理,用物理知识才能解开很多生活疑团.其实,很多物理知识的讲授我们都可以从生活事例入手,如在讲《大气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有机会进行野外科学考察,登上一座高山时发现饭无论怎么煮都是夹生的,该怎么办呢?但同学们在学完这一节课后,就能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在讲到《安全用电》时,通过展示一幅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图片引入。如在讲《压强》时,为什么书包带宽比窄的舒服?为什么坦克、拖拉机用履带而不用轮子?为什么大坝要做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如在讲《平面镜》时,拿几个镜子让学生观察它们都是平的,可以照出人的“面孔”和各种各样的物体,并与物体本身的形状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在讲《光的折射》时,可讲我们到河里时,发现眼睛看上去河底很浅,跳进去后发现很深,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些联系生活的事例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规律,对培养学生从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理解物理知识十分有利的,从而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不能没有物理.七、开门见山引课法

开门见山,和盘托出。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几句话就把要点讲出来。使学生心中有数,教师也好对这个问题进行论述,一目了然,起到统领全课的作用。如讲《电和磁》:电和磁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呢?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中心任务。讲《电磁感应》时:电流周围存在 着磁场,那么磁场是否也可以产生电流?磁场和电流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在讲《光的反射》时,让学生观察点亮的电灯、烛光、磨光的金属、黑板擦等物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看见点亮的电灯、烛光,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光射入眼睛。我们为什么也能看见磨光的金、黑板擦等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呢?原来,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反射光。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射入眼睛。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光的反射》这节课,直接引入课题,简洁明快。

八、电教引课法

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各种新颖的引课艺术,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激起求知的欲望,展开丰富的想象,产生探究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创造。而电教媒体尤擅于将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可使学生获得用语言难以代替的丰富感性材料.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如在”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的引入可以采用放录像的方法引入.通过录像片”火的警示”,学生对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火灾场面可谓印象深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综上所述,搞好新课引入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所以教师平时就注重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已的语言表达能力,讲演、板书、板画及实验技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每一位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采用恰当方法,但应注意引课过程一定要精,不能过长;以免喧宾夺主。引课要巧,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情趣;引课要准,使学生思维顺势进入新的正确轨道,从而达到良好引课的目的。

初中物理引入新课“十法” 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对物理特有的兴趣和好奇,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每一个教师经常考虑的问题。我觉得用一个恰当的方法引入新课是关键。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新课引入,就显得十分重要。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积累了引入新课“十法”。

一、直接引入法 对学生渴求了解的内容,老师就没有必要拐弯抹角,而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引入的好。如第一册“引言”可以这样引入:

从现在起,我们将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物理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些内容在小学自然课上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如摩擦起电、热胀冷缩等。有些我们还不了解,尽管它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二、问题引入法

这种方法是多数老师经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第一册“幻灯放大镜”一节可以这样引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电影,也看到过老师在课堂上用投影仪配合上课。小小的胶片怎么会变成很大的画面的呢?

上生物课时要观察动植物的组织和细胞,它们很小,肉眼看不清。老师给你们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观察。它们为什么能使我们看到很小的物体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三、演示、实验引入法

这种方法直观、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尽可能的用这种方法引入新课。

如第二册“电功”可以这样引入: 介绍实验装置和电路:用电源、电动机、开关、滑动变阻器组成一串联电路。用电动机提升砝码。

①由实验证实电流可以做功。

闭合开关后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答:砝码上升)问:是谁把砝码提起来?(学生答:电动机)

问:电动机为什么能提起砝码?(学生答:因为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起来,所以把砝码提起来)

问:此实验表明什么?(学生答:表明电流可以做功)

教师指出:此实验中电流对电动机做功,电动机又对砝码做功,所以电动机把砝码提起来。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不仅通过电动机时做功,电流通过其他用电器时都要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

请同学举例电流还有哪些做功的形式。(学生举例)②能量转化情况。

问:砝码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学生答:增加)

问:砝码增加的机械能是从哪里来的?(指出:因为电动机消耗了电能,所以砝码的机械能增加)

师生共同分析刚才学生举出的例子中的能量转化情况。③教师小结: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使之产生转动、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又如第二册“摩擦起电两种电荷”可以这样引入: 同学们用塑料式或钢笔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几下,再靠近碎纸屑能看到什么现象?(学生答:纸屑被吸引)

老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与之有关的问题。

四、从旧课引入新课

学生学习了旧课后可能还有许多凝点,急需老师解决,老师如果急学生所急,乘热打铁,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课。如:第一册“光的折射”一章新课引入如下: 上一章我们研究的是光的反射,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光的反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在这里我们说有一部分光返回原介质,那么另一部分光呢?如果光射到的是不透明物体的交界面,那么另一部分光会被吸收,但是如果光是射到某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比如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或者玻璃中,另一部分光就要进入水中或者玻璃中传播,这就是我们这章开始要研究的光的折射问题。

五、物理现象引入法

自然界中有许多物理现象,学生对绝大多数自然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老师可以通过描述自然现象,也可通过学生直接或间接观察自然现象引入新课。如第一册“浮力”一章可以这样引入:

船可以浮在水面,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也可播放潜水艇潜入水下航行的录像。这些现象都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六、物理故事引入法

在物理规律的研究过程中,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各国都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物理故事,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这些故事引入新课。

如第二册“火箭”一节引入时讲述: 我国是火箭的故乡。“起火”实际是火箭的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初期,士兵们就已经发明了“起火”绑在箭上。(展示投影片或挂图)点燃“起火”,箭就向敌方飞去。这就是最早的火箭。

七、从学生已有经验引入

物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也会利用物理知识,只不过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老师可以从中引入新课。

如第一册“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可以这样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用力推一个物体或者提起一个物体时如果力气不够,这时再过来一个人帮忙则往往会达到目的,但是如果换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他一个人也可达到目的。这时我们就说一个人经过努力达到的效果与两个人相同,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这样的问题。

八、课堂练习引入法

经过学生练习可以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引入新课。

如第一册“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一节,学生练习计算“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多高的水柱?”(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算,其它学生在草稿本上算一算)

根据计算结果,既然1标准大气压可支持约10米高的水柱,那么,能不能利用这个大气压强把水从低处送到高处呢?本节课将对这一问题及其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

九、类比引入法

有时新课会与某旧课有相近或相似的地方,这样的新课用类比法引入,不但引入自然,而且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如第二册“电压表”可用如下方法引入:

测量电流大小的仪器是电流表,那么测量电压的仪器就是电压表(出示几种电压表)

电压表和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什么异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电压表。

十、综合法 新课的引入,并非只有单一方法,可以根据新课内容采用以上方法中几种的综合,这样引入可能效果更好。如第二册“电流的磁场”的引入如下:

我们知道了电现象、磁现象,那么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讲电磁关系的研究史。

讲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史及奥斯特课上演示所发现的现象。演示奥斯特实验。

对新课的引入,同行们肯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但其目的是相同的。引入方法很多,实现的手段也不少,在现代化的教学中应该打破单一的老师说讲。充分利用图片、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来实现,这样会使新课的引入更直观、更生动,效果会更好

物理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方法及策略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学生是否努力以及学生是否有钻研的精神,而学生努力钻研的程度则取决于他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古人云:“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动力因素,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则学生必会“自不能己”,主动探索,发现新知。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即成为教师高效率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以及物质运动的最基本规律的自然科学,学起来抽象难懂,枯燥乏味。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则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我们常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是在课堂的开始。在引入新课时,只要教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下面结合初中物理教材的部分内容,谈谈新课的引入的方法及策略。1 教师在教学的引入过程中要有激情

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的科目有兴趣,教师首先就要在教学中表现出所教的知识是有趣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在语言方面要具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表现出的是循规蹈矩,完成任务就行的态度,学生也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还可用激情的语言,讲述一点物理史料,借以唤起学生爱科学的热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2 教师在教学的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

要想使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就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课堂中,即要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收与掌握,冷落或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窒息了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的引入教学中就要充分调动、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学习的发现者。3 对不同的课型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入 3.1 教师语言引入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生活中学生不常见到的物理现象,教师需要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和生动的语言进行引入。

①介绍物理学家或物理学史引入新课

如《电磁感应》一课的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人们发现电现象和磁现象已有两千多年了。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人们认为电就是电,磁就是磁,它们之间是没有联系的。直到现在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通电导体周围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的现象,才开始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的联系,有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电生磁”。既然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那么,能不能反过来利用磁场来获得电流呢?也就是说,能不能实现“磁生电”呢?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问题。然后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1831年解决了这个问题。法拉第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呢?最后又得出什么结论?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这节课是通过回顾物理学发展史引入的。任何重要物理现象,规律的发现,都有它的时代背景。用回顾物理学史引入新课,使学生就像当年科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发现新知识。

②讲故事引入新课

如《机械运动》的引入,可以讲一则这样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高空2000米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 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时可以问学生,这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顺利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 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物理的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到寓教于乐之效。

③借助生活中常见现象引入新课

如《摩擦起电两种电荷》的引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历这样的现象:秋天的晚上,脱掉身上的化纤或尼龙衣裤的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甚至出现火花;女同学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等等。这究竟是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起到触类旁通的功效;也可介绍新颖、醒目的事例,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新奇不解的学习情境。

又如《焦耳定律》一课的引入。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中流过相同的电流,灯泡和电线都要发热,可是实际上灯泡热得发光,电线的发热却觉察不出来。这是为什么?假如在照明电路中接入大功率的电炉,电线将显著发热,有可能烧坏它的绝缘皮,甚至引起火灾。这又是为什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这节课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对这类现象学生有真实的感受,为了急于知道结论,同学们会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3.2 演示实验引入

这种引入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经常使用。如《大气的压强》的引入。教师可以先演示模拟的“马得堡半球实验”,也可以拿一个透明的装满水的玻璃杯,盖上硬纸片,先问学生:如果将杯倒置过来,并放开压在纸片的手,水会洒出来吗?纸片会掉下来吗?然后实际演示,这时水不会洒出来,纸片也不会掉下来。这两个实验都会让学生感到惊奇和困惑。这对本节课文的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又如在《滑轮组》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滑轮组放在一黑匣中,演示时上端提线,下端线进入盒中,结果出线比进线长得多。此时,一般学生会感到好奇,基础扎实的学生会想到是省力杠杆并急于想得到证实,因此产生强烈兴趣,当盒子打开后,学生又会惊讶,心想这是杠杆吗?同时渴望得到明确的答复,在这样的渴求中老师稍加分析会收到明显效果,起到化冗长的讲授为积极的探索的作用,老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3.3 学生实验引入

在教学过程中应本着“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方式,课本上原本没有的实验我们可以根据需要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或者可以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来做。

如《惯性惯性现象》一课的引入。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小实验,把钢笔帽立在桌子上,下面压一张小纸条,然后迅速抽出纸条,会发现钢笔帽不会倒,还保持原来的状态。在这个现象中包含着一个物理规律,认识这个规律,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究竟是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节课是利用学生随手可做的例子引入的。生活和生产中的也许多实例,都包含物理规律。通过这些身边经常发生且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课,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如在《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这两节课的引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操作,变抽象为形象,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也能通过他们自己亲自得出科学结论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4 师生游戏引入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密度》的引入。设置一系列的猜谜游戏,出示两杯液体,一杯水,一杯酒精鉴别出哪杯是水,哪杯是酒精。出示两块金属,一块铜,一块铁,鉴别出哪块是铜,哪块是铁。我们总结出利用颜色、气味等物质的特性可以鉴别物质。播放新闻片断(骗子利用假金佛、假金元宝进行诈骗),这种不能从颜色、气味上鉴别,该如何鉴别?再设计一个小游戏:两个相同的纸袋中,不准打开袋子,鉴别哪个装铜块,哪个装铝块?很多学生都猜测质量大的是铜块,揭开谜底时他们发现里面一个装的是小铜块,一个装的是大铁块,而此时质量大的是铁块。由此引入应该在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比较质量的大小,进而进一步引入密度的概念。

浅谈如何设计物理新课引入

对整个课堂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多次参加市、区各级赛课评课活动,深刻地感受到大多数比较好的引入环节,一般都渗透有启发性、情景性、趣味性、知识性、感染性、实用性、参与性、实践性、评价性、探究性和美感性等多个因素。在此就这些因素在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中的运用浅谈如下:一.启发性。运用启发性因属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可以借助观察和实验、讨论和讲述某一现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借助设疑来启发学生思考;可以设置悬念,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可以借助师生对话,通过获取反馈信息,为学生矫正思路,等等。教学实践证明,引入环节一旦具有启发性,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积极、主动求知的局面。设计渗透启发性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力求针对性,所选问题应是学生最为关注、最感兴趣,又是他们似懂非懂的问题。二.情景性。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其情感体验是不同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物理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获得感性材料,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作为物理课的引入环节,能够达到创设良好环境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一节中,在一密闭的盒子上开一小孔,让学生通过小孔向内观察,因没有光的照射,学生看不到任何东西,然后揭开盖子,学生看到老师事先放置在里面的小白兔。这样引入新课,使“平淡”的课题变得生动,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三.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如果教师用妙趣横生的游戏,用引人入胜的故事,用简单明了的实验作为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不仅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且他们将以一种轻松的心境和浓厚的兴趣学习新课。例如,在“滑动摩擦力”的教学中,让两个力气差不多的学生上台做一个“夺棒”的游戏,教师先让两位同学各自抓住木棒的两端,然后互相拉夺,看谁获胜。接着教师让获胜者将手在肥皂水中浸一下再夺,看能否再获胜?为什么?这样引入新课,有活泼的形式,有紧张的情节,有逼真的表演,有热烈的场面,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匀兴趣。当然设计渗透趣味性的引入环节,要注意把握分寸。四.知识性。知识是思维操作的工具。知、情是相通的,有所知才能有所感,有所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些课题所含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有时存在一定的距离。针对这种情况,需要设计含有知识性的引入环节。例如,学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学生从日常经验出发往往认为“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先做一个用力推小车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观察。开始学生看到:用力推小车,小车就运动,不用力推,小车就不运动这一现象。然后教师停止用力推车,学生发现车子仍然在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地停下来。当这一事实出现时,教师可紧追一个“为什么”。当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现经验的看法不对时,就会产生探究新规律的强烈欲望。设计渗透知识性的引入环节,一定要服从于、服务于新的教学内容。五.感染性。感染性是人们在接触外界事物时,从中品味到它包蕴的思想,从而激起强烈的情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情感具有巨大的驱动力,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有发动、强化和支配的作用。在引入环节中可以从多个方面渗透感染性:第一,用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温和的语言,饱满的情怀,来感化学生,使学生觉得老师和蔼可亲,从而对老师产生崇敬的情感。六.实用性。主要指新课引入环节中选用的材料,应是切合初中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应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例如,盖棉被为什么觉得暖和?虎口钳口上为什么刻有花纹?1度电是什么意思?等等。因为选用的材料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他们感到亲切,这有助于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七.参与性。这里所说的“参与性”,既指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直接参与新课引入活动,又指学生在教学的具体进程中,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引入环节更完善和更有实效。例如在讲解教材中的“热机的效率”时,让学生自己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解课前准备的背景材料,可以达到不错的教学教学效果。设计渗透参与性的引入环节,关键是要确立“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并教育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八.实践性。由于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教师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设计含有实践性的引入环节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围绕一节课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让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其形式有做一做、试一试、画一画、赛一赛等、设计渗透实践性的引入环节,一般应注意:选用的实验宜小不宜大,花费时间少,但趣味性要强,启发性要大;要尽可能地渗透竞争因素。如在讲解“电压”时,进行分?quot;连接电路元件“的比赛,这不但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九.评价性。在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中,渗透评价性是很需要的。教师对学生所作的正确、恰当的评价,能激发起学生愉快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求知欲望。评价的方法很多,可以用语言进行简单评价,也可以用表情和手势示意评价,还可以用启发式或示范性的讲解来评价,不仅可以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必要时也可以用检查、批评的方法来评价,关键在于正确、恰当,在于公平地对待学生。如在进行”欧姆定律“讲解时,先客观公正地对前一节课学生各小组的实验总结报告进行点评,能较好的进入新课的教学。十.探究性。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让学生对新课内容提出自己的想法,猜想,然后进入新课讲解,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透探究性引入,要求教师对教材和学情有很充分的了解,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处理同时对教学硬件条件也有更高的要求。十一.美感性。美感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感,它具有陶冶学生情操的功能,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在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中渗透与新课题相关的、能够引发美感体验的内容,让学生从新课一开始就感知到美的语言、美的情景、美的行为、美的教具等,从而心情舒畅,兴趣盎然的学习新课。设计渗透美感性的引入环节,可运用多种方式:精心修饰教学语言,精心设计的板书,精心加工用以引入新课的各种教具。如讲解”声现象"一节时,先播放舒缓,优美的小提琴独奏片断,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美的享受初中物理课引入环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教师匠心独运,在充分考虑学生具体情况、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在物理课的引入环节中较好地渗透这些因素,教学就会有吸引力。同时还应注意在具体实施引入环节的设计时,还应该摆正两个方面关系:

一、摆正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引入环节是其中一部分,教师设计引入环节一定要服务于整个课堂教学的体结构的和谐统一,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最佳运行,有利于发挥课的整体功能,并为全课的最佳效益奠定基础。因此,初中物理课无论采用什么引入形式,都要简明扼要,生动有趣,有的放矢。努力做到不多设一个没有必要设置的情境,不多说一句不必说的话,不多做一个与课题联系不大的实验,不追求没有实际价值而徒有表面上热闹的课堂气氛。物理课的引入环节要讲究实效,力争用较少的时间实现最优的引入,以便为以后课的展开和收尾提供充裕的时间。

二、摆正热烈和凝重的关系。引入新课需要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因为在热烈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往往会有热烈的情绪,大脑易进入适宜的兴奋状态。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单纯热烈的课堂气氛,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为无关的事物所陶醉,从而影响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因此在设计引入环节时,首先应该适应本课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从学生、教材、教师特点出发,设计出合适的引入新课的形式,使引入环节既有热烈的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热烈中沉静下来进行思考。

第四篇:引入新课

一.引入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种短尾巴的小鸟——麻雀。(CAI:麻雀图片)。它个头小,没有漂亮的羽毛,很不起眼。他就是这样忙碌而平庸地生活着。(板书:忙碌,平庸)因此,麻雀容易被人忽视,但在作者的眼里麻雀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板书:不羞愧,不自卑)

这就是作者周涛隔窗看雀时的感悟。(板书:隔窗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生齐读:隔窗看雀)

二.理解麻雀的“不羞愧”,“不自卑”。

1.师:就是这忙碌而平庸地小麻雀引起了作者进一步的思考请同学们打开书98页,自由

读一读课文的6-11自然段,你能从课文哪些语句读出麻雀的“不羞愧”,“不自卑”呢? 咱们品读关键句子,抓住重点词语去感悟,体会,在关键的句子下面画上记号,并作批注,好吗?建议你把你的感悟,体会与同桌交流交流,听听同桌的意见。

2.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

3.汇报交流

①“低飞,跳跃,啄食……活着。”(出示 CAI)让学生谈谈理解。

(CAI):让学生听听麻雀的叫声)。

师:这种叫声幼稚吗?和这个声音比呢?

(CAI):让学生听黄莺的,百灵的等好听的鸟的叫声)

师:好听的鸟声常被诗人写进诗里,比如:留连戏蝶时时舞——(生接);两个黄鹂——(生接)和它们的叫声相比,麻雀的鸣叫就显得——(生接:幼稚)。

师:春回大地,黄莺啼鸣,小麻雀也在叽叽喳喳地叫,小麻雀们你在旁边叫什么啊?它从不认为自己声音幼稚难听,该唱就唱出——(生接“永远幼稚的叫声”)天高云淡,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小麻雀也在旁边叽叽喳喳,多么自信的小麻雀,在你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羞愧与自卑。

抓“坚忍”

师:什么叫坚忍?生:坚强的忍耐。

师:“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一年四季里,我想最难熬的是——冬天。在冬天里,麻雀要忍的是什么呢?生:寒冷;狂风的袭击;没有食物(饥饿);下雨天,窝里危险。师:是啊,在冬天的时候,树叶凋零了,这时候就没有什么遮挡了,他还要忍受(做动作)生:有人打鸟。师:人对它的伤害(CAI:视屏)

师:正如看到的和同学们所说的,冬天里,麻雀,要忍受大自然和人类或者其他动物对它的伤害。很多鸟不能留下来,要飞到南方去。而麻雀,不管春秋还是冬夏,不管城市还是乡村,我们一直都可以听到他——(引读)“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它用这种鸣叫点缀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增添了欢快和热闹,让我们感受到——(引读)“他在季节的变化中坚忍或欢快”抓“有责任”师:还有同学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体会吗?生:“有责任感地……育雏”体会到麻雀做事认真,有责任心。师:说得好,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理解吧!(生读)师:你来读。评:(14天的孵蛋期,其间多少担忧,多少建银。)评:育雏时,每天往返近百次,尽心尽力尽责做着该做的事。麻雀它就是这样不羞愧不自卑地活着!

师:来,我们一起度。师:我们常说“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从这几个词(横线)我们深深感受到麻雀就是这样不羞愧,不自卑地活着,如果我们隐去它,你再嘟嘟,发现了什么?(就是麻雀的生活)。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忙忙碌碌,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平平庸庸。平平淡淡,碌碌无为)是啊,虽然生活简简单单,忙忙碌碌,但却羞愧,过得如此自信和欢快;虽然生活寻寻常常,平平凡凡,但却不自卑,过得如此坚忍

有责任。这——就是不简单。

②“他不会翱翔……平庸而不自卑。”

生:从这句话体会到它虽然飞得不好看,但还是不羞愧,经常在飞。

师:(出示CAI)从哪儿感受到它不停在飞?生:“它从一棵……不自卑.”

师:麻雀是怎样飞的?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生:它是“划着几起几落的弧线.” 师:而其他鸟类是怎样在飞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比如:老鹰,大雁……)生:老鹰,大雁,大鹏……

师:是啊,和大禽类比起来,它是多么——平庸。生:但它还是不停地在飞,它从一棵……不自卑。”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①样子不好看,但是不停的飞?生1:感受到它不羞愧,没有因为样子不好看而悲伤。

生2:……它不自卑,于此不疲的,自信的飞。师小结:是啊:作者在这里讲麻雀的飞行与其他鸟儿的飞行进行对比,写出了麻雀虽飞得不好看,但自信,不自卑,在我们写文章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对比的写法,突出你所写的动物的特点。师:男女合作读。

三.学习第九段

师:麻雀和人们的生活是最贴近的,他和人类共存于市井之间,他点缀着人们的生活,它是怎样点缀我们生活的呢?(CAI出示)

来读一读,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为什么?(指名回答)师:是啊,还是那忙碌的,平庸地雀儿,办他们不自卑,不羞愧的活着,在作者眼里,他们就变得那么有趣,可爱。就连作者的文字也变得诗情画意,看,精妙的比喻,整齐的排比,读起来不正是一首诗吗?(出示CAI,诗歌)谁来读.齐读(配乐)师:读出了诗的味道,文如诗,诗如画真没!

四.(P131教参)

五.欣赏《麻雀》

六.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将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学生写,读,指导)

七.总结:

今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隔窗看雀》,小小的麻雀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活着.每读一遍我都有不同的感悟,让我想起好多人好多事,我想随着你们的长大,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会有所不同.《隔窗看雀》,你会越看越有滋味。

板书:17.隔窗看雀

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北

积极乐观的活着

五’:升华

1.师:课文学到这,我们再来看看周涛先生笔下的麻雀,(师指黑板)它的忙碌平庸,但

不自卑,不羞愧,你觉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麻雀?它积极乐观地活着!(板书:积极乐观地活着)。

2.师:平平凡凡生活,快快乐乐的做人其实也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生活写照(PPT)(指名学

生读周涛介绍)。

3.师:同学们,作者看的仅仅是麻雀吗?他还看到了什么呢?(生:人)师:原来作者是

透过看雀来看人,看得师生活中像麻雀一样生活的人,虽然很忙碌平庸,但依然快乐地生活着。师: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指名回答)师:同学们,这就是“忙碌而不羞愧,平庸而不自卑”的平凡人,踏踏实实地工作,本本分分地做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六.师: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描写麻雀时,观察仔细,并写出了自己的感悟,抓住了麻雀的特点,对麻雀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下面,请同学们也写一写,你所观察过的喜欢的小动

物,将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下来。作者重点抓住了。

第五篇:引入新课方法

怎样引入新课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上课也是如此,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必须有个良好的开端��即精彩的新课引入。

所谓引入新课,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所要讲述的课题,把学生领进学习的“大门”,这是学习知识的第一关。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就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劲头十足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上课前总是板着面孔,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今天我们讲×××”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也就很难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有些教师对新课引入的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重视起来。认为新课引入无足轻重,也有的是没有掌握引入新课的方法和技巧,缺少必要的知识和资料。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很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及其所采用的方法。

一、引入新课的作用

1.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听好课的首要条件。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皮层上的有关区域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至致,甚至会忘掉其它一切。如我们看电影时,看到精采片断时会睁大眼睛屏住呼吸,忘记周围的一切,好像身临其境一样。这说明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它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上来。这样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讲述的问题上,使学生为新课的学习作好精神准备。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引课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学》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2.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积极的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要讲的课上了,但由于教师引课枯燥无味,讲解晦涩难懂,因而学生的注意力也就很难保持长久。所以要想巩固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力,必须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向心力这节课时,有的教师,一上课就对学生说:“同学们,下面我来表演一个小杂技,叫作„水流星‟。你们要认真看、仔细想,考虑这里面的奥妙!”于是把水灌满塑料杯,使劲地转了起来,“水流星”上下左右飞舞,而杯中的水却一点也不洒落,同学们看后都惊叹不已,对这个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真想马上就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才说:“我们学习这节课的知识后,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此时学生们都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瞪大眼睛听着讲课。

可见这样的引课,能使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处于最佳的思维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3.能承上启下,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例如在讲人造地球卫星一节时,可以用这样一道题引入:”如果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它的速度应该是多大?

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们会运用前面讲过的匀速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

说明这个速度就是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上的物体如果超出这个速度,就会脱离地球的吸引而进入太空,人造地球卫星就是用这个速度被送上轨道的。这样的引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理解宇宙速度做了铺垫,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授的知识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本节课的内容更易被理解。

4.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

如在讲大气的压强一节课时,教师首先拿出一个分成两半的马德堡半球,向学生们说:“这是两个半球,一会儿我把它们两个合在一起,施展„法术‟,你们谁也别想把两个半球分开。”说完便把两半球合拢,在讲台后用抽气筒将空气抽出、闭上气阀拿出来,找两个大个同学到前面来拉。学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拉开,教师再叫两人来帮忙,还是无济于事。学生们沸腾了,都跃跃欲试。这时教师说:“同学们,你们看,只要我吹一口气就可以把它们分开!”于是悄然把气阀打开,一吹气,两手轻轻一拉,球被拉开了。同学们更惊讶了,纷纷议论着、揣测着其中的奥秘,全班同学都被刚才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大家就是在这样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情境中,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学习,怎能不全神贯注地学习新课呢!这样的课还能上不好吗!

二、怎样搞好新课引入

(一)新课引入的一般方法

1.直接引入法

即在上课时直接说出所要讲述的课题,如“今天我们讲第九章、第二节、电功率”。

直接引入法最简单容易,但引入效果一般都不好。它不能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因为所提出的新课题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使学生感到茫然,不能集中思维和注意,缺乏学习的心向。经常用此法引入,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此法。

2.问题引入法

即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答或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

问题引入法用比较积极的形式提出了与所要学习课题有关的问题,点出了学习的重点,明确了学习的目标,而且往往可通过问题的提出造成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更为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所以这种引入法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比直接引入的效果好得多。问题引入法一般用于一章或一个单元内,前后知识相互联系密切的新授课教学,或本节所研究的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新课。这样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熟知的现象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学生似曾相识,但欲言而又不能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的渴望。如在讲球面镜一节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子?一般的镜子为什么是平面的?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凸的?手电筒的聚光碗为什么是凹的?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和“解答”,这时教师通过对学生“解答”的评述引出“凸、凹面镜统称球面镜,它的成像规律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讲完课后,同学们就能对上述问题给予圆满的解释了。”

这样由于引课提出的问题都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现象,可他们却都说不清其道理,于是便产生了强烈的学习要求和欲望,起到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对所讲述新课学习的指向性的作用。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解决引课时问题所造成的悬念,可增加学生对“收获”的喜悦。

3.复习引入法

即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这种引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到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便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这种引课一般适用于对基本物理规律的具体运用的新课题教学,通过对基本规律的复习运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规律。如对于振动和波一章新授课的引课,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系统的复习运动和力的关系:

通过这样的复习,提出新问题;如果物体受到大小、方向均变化的力作用,则物体将做什么运动呢?这样既顺理成章地引入了振动内容的新课,又将尚未完善的知识框架摆在了学生面前,从而引起学生探索物理知识的愿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此课题的积极性。

4.实验引入法

即通过实验的物理现象引入新课。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

正是由于实验引入法的上述特点。所以教学中应多用、常用该法。尤其在初中,应尽量创造条件做好实验,争取每节课,多少都做点小实验。另外实验所用的器材应简单易行,以排除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神秘感,增加实验现象在学生心中的可信度。如初中讲大气压强时可做如图9-1所示的实验,先问学生:当将两试管一起倒置时,大试管中的小试管是否下落呢?同学们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要掉下来的。但实际演示的结果却恰恰相反,随着大试管中的水徐徐流出,小试管非但未掉下来,反而自动上升到大试管里。学生们简直惊呆了,真是不可想象,都被这个奇异的现象紧紧地吸引住了。这时,教师将话题引向课题,指明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并引出大气压强这一课题。

5.资料引入法

即用各种资料(如科学发明发现史,科学家轶事、故事、科学幽默等),通过巧妙的编排、选择引入新课。

这种引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通过引入科学史上的有关资料,能从中有效地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能进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科学家们那种为真理、为科学忘我的追求而献身的精神。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幽默,可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思维顺着教师所讲述的情节纳入学习物理的轨道。

这种引课法由于可较详尽地介绍史料,故一般用于比较抽象的单元教学的开头,使学生通过史料对这个单元知识的产生、发展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因而从心理上和思路上降低了单元教学的难度。用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幽默引课,在一定程度上讲更适宜初中的物理教学,因为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通过故事情节造成悬念,可使他们集中精力进入学习状态。如在讲浮力时,给学生讲述阿基米德巧断王冠真假的故事,让学生带着为什么阿基米德进入浴缸后,看到水从缸中溢出就大声喊出:“我想出来了”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通过学习知识,使学生能解释前面的“为什么”,做到首尾呼应,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6.文娱引入法

即通过文化娱乐的形式,如游戏、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

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物理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尝到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

文娱引入法一般用于比较抽象难懂的教学内容的引课,在上课开始时设下有关的问题和悬念,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悬念的消除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消除疲劳。如在讲平衡的种类一节时,可让学生做一个“坐姿起立”的游戏,教师说:“同学们,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注意听我的口令:坐直!背部贴紧椅背,不许向前倾斜,起立!”这时同学们就觉得像有人在向后拉自己一样,说什么也站不起来,弄得大家哄堂大笑。教师借机说:你们为什么站不起来呢?因为有个东西在拉着你们!它就是„重心‟,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这时同学们都怀着极高的兴趣来听老师讲课,当学生们搞清了物体的平衡种类与重心的关系时,无不感到兴致倍增。

又如在讲运动和静止一节时,如果平铺直叙强调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学生会感到抽象、乏味。为此可用电影“闪闪的红星”中的插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来提出问题:“对于„巍巍青山两岸走‟同学们是怎么理解的?青山难道还会走吗?还是歌词写错了?”学生们感到莫名其妙,于是教师利用学生的疑惑,引出了新的课题。这样的引课,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知识,并通过运用新知识对引课时的歌词进行分析,便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般的引入新课的方法,只要我们肯于钻研,就会找到丰富多彩的新课引入法,来活跃我们的课堂,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怎样才能搞好引入新课

1.必须解决思想问题

要搞好新课引入,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如果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新课引入可有可无,多此一举,不如把时间放到正课上去好,当然对新课引入缺乏兴趣,也就不可能千方百计地去想办法、找资料设计新课引入。如果在思想上认识到新课引入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必要手段,那么就一定会在如何搞好引入新课的资料、技术经验等问题上下功夫,搞好新课的引入。

2.必须在备课时充分重视

要想搞好新课引入,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即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入挖掘教材,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然后根据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确定相应的引入材料,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确定引入的形式。比如对初中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好动性强,所以在引入的形式上应多用实验、游戏、故事等;而对高中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要求教师讲解的知识性、逻辑性强,所以应多用资料、习题,典故等形式引入。同时在备课时还应注意所用资料的可靠性、科学性。

3.平时做好资料积累,提高自身素质

要想得心应手的进行每节课的引入,必须靠手中具有丰富的资料和生动形象的讲演才能达到。丰富的素材,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多看些科普杂志、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做好记录及摘抄。到时就可信手拈来,组织成多种引入材料。成功的新课引入,和教师的表达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讲演、板书、板画以及实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把引入材料表现得更充分、更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三、引入新课时需防止的问题

1.方法单调,枯燥无味

有的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不能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总是用固定的、单一的方法行事,使学生感到枯燥、呆板,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有的对引入新课的重要性重视不够,因此在备课时没有下功夫准备;有的是手头资料缺乏,苦于找不到方法和材料。

2.洋洋万言,喧宾夺主

新课引入时不能信口开河,夸夸其谈,占用大量时间冲击正课的讲述。引入新课只能起到“引子”的作用,起到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正课的作用。就像火车头一样,起到牵引多节车厢的作用,如果一个火车头只牵引

一、两节车厢,那就毫无价值了。新课的引入也是同理,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正课的讲解。所以在引入时一定要合理取材,控制时间,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3.离题万里,弄巧成拙

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更不能与正课有矛盾或冲突。如有个教师在讲波的传播时讲到有一次发大水时,水势如何凶猛,冲垮了房屋、桥梁、淹死了多少人等等,这样的水流根本不是波,而且给学生造成了波的传播就是媒质中质点在向前运动的错误认识。所以这样的引入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

4.缺乏准备,演示失误

各种引入新课的方法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特别是用实验或游戏的方法引入新课时就更是如此,若准备不充分,导致在课堂上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相反的效果,都是对正课的教学有弊无利的。如有的教师在做电学实验时,由于低压电源调压旋钮转向搞错,导致电压升高烧毁电表;有的教师在做摩擦起电实验时,由于室内及仪器湿度太大而不起电;有的在用感应线圈做实验时不慎自己被电击等等。总之,由于准备不足或操作不当至使演示失败造成笑话的例子很多。因此,用实验方法引入时必须十分谨慎,在备课时要做充分的准备,在确保成功的条件下才能到课堂上去做。

下载物理教学新课引入艺术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理教学新课引入艺术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理说课艺术

    新课程下的物理说课----高守宝 教学能力提升之 物理说课艺术 第一部分 物理说课概述 .......................................................................................

    高中物理教学新课引入的几种方法

    高中物理教学新课引入的几种方法 摘要:高中物理是大多数学生感到学习难度较大的科目,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有了畏难的心里,惧怕上物理课,而怎样引导学生学好每一节......

    新课引入十法(何光强)

    初中数学新课引入十法 南充市高坪区龙门一中何光强 电话:*** 一个好的新课引入,更应能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探索新知,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学到更......

    浅谈数学新课引入的点滴体会

    浅谈数学新课引入的点滴体会 [摘要]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以那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将学生从“要我学”被动学习情......

    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合集)

    教育叙事:物理教学引入的几个实例 宜城二中李存连 教学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导向、激励、铺垫和为即将进行的情感交流、思维活动......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政治课引入新课四式(合集五篇)

    政治课引入新课四式 引言对于上好一堂课的作用不容忽视。好的引言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讲课伊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政治课常用了引言有以下四式。 一、......

    物理与艺术结课论文(推荐)

    物理与艺术 ——对艺术和物理学发展的通俗理解 考究西方的科学史和艺术史的发展,不难看出,它们之间有许多或微妙或简单或直接的联系。但是纵观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想象简......

    初中化学新课引入方式的研究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新课引入方式的研究》心得体会 南雄市新城王锦辉中学 李荣琼 无意中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