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学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张德军)

时间:2019-05-12 22:5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多元学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张德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多元学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张德军)》。

第一篇:构建多元学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张德军)

复旦大学培训班学习总结

构建多元学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上海育才中学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设计的认识与体会

长沙教育学院 张德军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要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课程是育人的关键。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心理、志趣和认知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学生的个性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学生的发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传统教育单一的课程结构、统一的课程内容和趋同的教学进度,只重视学生的统一发展,而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个性养成和个性发展。传统意义上的课程是一种压抑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课程。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刻意义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确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构建富有时代精神、体现多元开放、充满生机活力、多层次、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必将有力地推动育人模式的转变,扩大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实现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

上海育才中学从2009年起开始探索个性化课程体系的设计,现已构建出一套重基础、多层多向、多类别、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以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一、上海育才中学多样化课程设计的思维起点

1、高度统一的现行高中课程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矛盾。每个学生心理、志趣和基础的不一样,带来学生个体化的差异,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具有丰富的、多样的和具有选择性的课程。要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首先就要赋予学生课程的选择权利,学生课程的选择权又是建立在一套真正能反映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2、目前学校统排的课程组织方式与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培养的矛盾。内容统一、进度一致和方法单一的按部就班的教学组织带来学生在学习上的乏力、消极和被动,使得学生自主能力和意识缺失。高中教育应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体 复旦大学培训班学习总结

潜能得到适宜的发展,实现自主能动的成长。学生之间的差异难以避免,而直面差异,促进基础不

一、兴趣倾向各异之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始终需要坚持的核心价值。

3、当前高中课堂以讲,听为主的课程实施方式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矛盾。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需要不一样的知识框架、学习经历和思维方法。传统意义上统一的课程设置、过窄的课程结构、沉重的课业负担、单调的校园生活、千校一面的校园,缺乏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土壤。

二、多元化学程的设计与实施

1.构建多层多向、多类别、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多层就是学习内容的多个水平层次,多向就是学习内容指向学生不同的发展旨趣。如把数学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图1);多类别就是同一学科内不同类别的学习内容。如把语文课程分为古文阅读、诗词鉴定、写作和现代文阅读四个类别(图2);模块就是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将学科课程划分为内容相对独立且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相应部分,每一部分成为一个模块(图3),每个模块学习时间为一个学程(学程概念见序列三)。

图1 数学课程的多层多向设计

图2 语文课程的分类设计

复旦大学培训班学习总结

图3 生命科学学科B层次第七模块

依据多层多向、分类别、分模块的原则,育才中学现共形成各层次、各类别277个模块,涵盖了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全部内容,构建了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的丰富的课程体系。(图4)

图4上海育才中学课程体系

2.创建基于学程的灵活的课程组织方式

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和学生灵活的课程选择为课程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上海育才中学创建了一套以学程和跨年级走班为主要特色的灵活的课程组织方式。

复旦大学培训班学习总结

学程:学程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时间单位,是一个与模块相对应的学习周期。

学程的设置:每个学期是三个学程,高中阶段共18个学程。

学程与模块:每个模块学习的时间都是一个学程,每个学程学生自主选择8个模块,所有模块每周的周课时数都相同,每门学科依据上海市课程方案确定的模块数不等。由于每个模块所需的教学时间均相同且和学程匹配,就使得每一个学程内模块的组合有了多种可能,课程的灵活性大大增强,使学生的自主选择成为可能。

学程的实施:学生自主选择,自主规划,实行跨年级走班教学。

丰富的课程体系和灵活的课程组织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学习水平层次的选择平台,既能让学生的差异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尊重,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图5)

图5 一个倾向数理和工科方向发展的学生的课程规划

3.建立全过程、全要素的支持和服务系统

丰富的课程体系、实行走课走班、学生更自主的选择权利,如此大的课程变革,必然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的适应性提出挑战。为此,育才中学建立了全过程、全要素的支持和服务体系。

(1)建立“育才中学课程管理系统”,为有序地实施走班制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证。开发并逐步远程选课系统,及时更新课程(学程)信息,完善学生选 4 复旦大学培训班学习总结

课管理;开发学生学业管理系统,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跟踪每一位学生在各学程的学习情况,保证每位学生的发展历程都进入学校的管理系统;加强命题和考试管理,组织规范有序的阅卷,为科学、准确的质量分析提供真实的、全面的数据,及时反馈教学和命题质量,并通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提高命题的信度和效度,实现走班制下有效的质量监控。

(2)为学生提供多方位的指导。编制“育才中学课程指南”,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程,为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提供基本依据;建立“学生辅导员制度”,为学生课程选择咨询,根据学生的个性分析和学习能力分析,为学生提高课程选择咨询;完善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功能,为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层面上的支持。

三、上海育才中学多元化课程体系借鉴思考

构建丰富的课程体系、赋予学生更大的课程选择自主权、实施跨班走读,这些举措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平台,这将是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这些方式在上海和江浙地区得到很大的发展。如何将这些举措借鉴到长沙的教育改革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和解决。

1.教育改革受到高考招生制度的制约。不能否认,教育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都是高考招生制度影响下的产物,有什么样的高考招生制度,就会有相应的教育行为。上海高考制度改革和试点、更多灵活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国际化的教育改革视野为上海基础教育改革赋予的更多的生机和自主权,这些是内地教育改革所缺乏的。2014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将为内地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契机。

2.课程体系改革对学校教育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丰富的课程体系、多向、多类别和模块化的课程设计要求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这对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个性化的培养方式更需要个性化的人才评价制度,进一步说需要适应个性化发展的校园文化。同时灵活多样的课程组织方式对学校的场地资源和小班制教学提出了要求。所以多样化学程体系的借鉴先要解决好课程校本化、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校园文化、充足的教学场地和小班制教学的问题。

3.更多课程自主选择权和走班制对学生的适应是一个挑战。课程选择权、学程、跨班走读,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改变了传统的按部就 5 复旦大学培训班学习总结

班的学习模式,这对学生的适应性提出了挑战。更关键的是,如何更好的管理处于适应期的学生,以保障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效果。

在原始森林中,上有参天大树、地有菌类和苔藓、中有鲜花灌木,还有缠绕大树盘根错节的藤蔓。种类不同的植物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不同种类的植物占据不同的生存空间,它们共同分享阳光、雨露和其他养分,生长、生存、发展和创造。它们互助互利各得其所,形成繁荣昌盛的生命共同体,传宗接代完美和谐,可持续发展亿万斯年,而没有生存危机之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教育不是要培养有个性的人,而是让每个人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个性差异得到尊重,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成长轨迹。充分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利,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台,是教育改革的目标。或许我们不能一蹴而就,但每个细微的改变,都将是推动质变的因子。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学生个性化学程的设计与实践.陈青云.上海市育才中学PPT 2014.11.11 2.以课程改革凸显“三自”教育特色——上海育才中学.陈青云.《中国教育报》.2014.11.4-第7版

3.课程改革的本质是课程民主.张志勇.《中国教育报》.2014.2.12-第四版 4.《走进大林莽:四十位人文学者的生态话语》.鲁枢元.2008.6.上海文艺出版社

第二篇: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助推教师和谐发展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助推教师和谐发展

摘要:卓越课堂行动,教师行动是关键。如何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师评价体系可有效助推“卓越课堂”行动计划实施。如何对教师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教师评价大致有两种,一是以情感为主的“柔性”管理体系,二是以制度为主的“刚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柔性管理;刚性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78-01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教育评价观念有着多方面的突破,多元智力理论主张我们必须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去看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因此,建立公平、公正、多元的立体评价体系,从而助推师资队伍和谐健康发展。

1.建立以情感为主的“柔性”管理体系

1.1让教师在物质上有“满足”感。物质条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基础,作为学校要把解决教师的福利待遇放在重要位置,根据教师的工作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实行组合式分配制度,优质优酬,多劳多得,使教师工作上的积极奉献在物质利益上得到体现。同时学校安排部分经费,让各科室、各组织多形式开展各种活动,既丰富了教师的生活,也提高了教师的福利待遇。让教师能安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

1.2让教师在生活中有幸福感。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主张:人生的本性是渴求幸福。因此我们提出了为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我们培养的孩子也应当是幸福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那首先就要教师感受到幸福。学校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让教职工有正义感;处事公道、勤政务实,让教职工有信任感;领导与教师之间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让教师有归宿感。学校要求工会

制定相关规定:教师过集体生日,教师生病住院学校前往看望,教师家中红白喜事学校组织慰问,关心困难职工,关心教师健康,实施免费为全体教职工体检等,正是这一件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可以让老师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也因此提高了老师们的幸福指数。

1.3让教师在事业上有成功感。我们一直把“让每一位孩子得到发展,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成就事业、提高自身素质的愿望。一是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每两年一个周期,全体教师均要到县外培训学习一次,对特别优秀的教师适当多给学习培训机会;二是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把自己发表的文章、获奖的论文、荣誉证书的复印件等归入自己的档案,并把教师的各类获奖、各种荣誉纳入职称评聘、岗位设置、考核,让教师感到每一次获奖都有收获,每一份荣誉都有价值;三是让每一位教师每年能读上一本教育专著;四是建立各种评优评先制度,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全体教职工均有走向成功的平等机会。

2.构建以制度为主的“刚性”评价体系

2.1目标评价。

2.1.1首尾管理:每期开学前,由校长拟定好学校工作计划,各科室、各组织、教研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相应的计划;期末时,由全体教师、班主任和各组织、各科室拟定好总结,校长根据所有总结再拟定全方位的工作总结;同时中层以上干部每年一次述职述廉,由全体教师对其进行民主测评;

2.1.2职责管理:学校全体教职工均有工作职责,每学期初,学校确立各项工作的管理目标,尽到职责是底线,完成目标是追求;

2.1.3过程管理:学校例用每周一次的行政例会和教师例会,通过周内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对所有工作实施过程督导;

2.1.4警戒管理。学校制定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方案、班主任竞争上岗方案、教师工作岗位竞聘方案,进行竞争上岗。

2.2制度评价。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强调的一句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新一届领导集体依法治国的主张。作为学校也要依法治校。制度评价是学校自主管理、依法办学的重要依据。

2.2.1过程评价:以师德、能力、职责、出勤、安全、成绩为主体的过程评价体系。教师师德考核每月一次,由工会主席负责实施;教师能力考核每月一次,由教科室主任负责实施;教师职责考核每月一次,由副校长或教导主任负责实施;教师出勤考核每月一次,由副校长、书记或校长负责实施;教师安全考核每月一次,由安稳办主任或分管安全的副校长负责实施;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每学期一次,由教导主任或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实施;此外,班主任考核每月一次,由德育主任负责实施;教师考核每年一次:考核内容分为综合考评、工作量、继续教育、民主测评四个方面个方面。

以上所有考核均先有相应考核方案,并要求利用各种会议或以各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让所有制度人人皆知。同时每一次考核结果要及时向教师公示,增强各种考核的透明度,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

2.2.2绩效评价:(1)成绩考核。成绩统计实行综合指标:即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后进倒计率、巩固率各占20%的权重,或者可以按不同的管理取向重新设置权重分;对教师学科教学业绩考核实行横向比较加纵向升降相结合;绩效工资方案从工作津贴、绩效奖励、应急工作津贴三部分,其中工作津贴分班主任津贴和管理人员管理津贴、教学工作津贴构成,而教学工作津贴又由任课津贴、人头管理津贴组成。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2)综合考核。总分100分,内容及权重分:师德(15分)、能力(15分)、考勤(15分)、成绩(20分)、职责(20分)、安全(15分)六个方面。对附属幼儿园教师的绩效考核:实行每期一次的开放性展示活动,通过家长、学校、教师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评价的方式确定。(3)其他考核。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减负提质1+5行动计划、常规管30条等,具体考核办法根据制定的相应方案实施。

综上所述,不管是“柔性”管理,还是“刚性”评价,我们都追求的是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它不仅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更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价实践。一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以促进教师发展为评价指标的体系,三是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的机制,四是以“自我评价”为主体,建立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参与机制。

评价体系既是指挥捧,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同时又是我们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在管理中探索,在实施中总结反思。只要我们所有的教育人均能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崇高使命为己任,我们的评价体系一定会走向更加科学与完美。

第三篇:构建多元、开放的学生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开放的学生评价体系

传统的德育评价可以说是一个完全封闭型的评价体系。一切的评价都是由教师说了算。但试问:老师只有1人,而学生却有几十个人甚至几百个人,你能做到面面俱到吗?做到完全客观吗?这样的德育效果必定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拥有老师的参与,更有师生的互动,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保证评价主体多元化,实现评价的互动。这样评价的结果会更真实有效。当然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1、让学生成为品德教育的评价者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应当让学生以评价主体的身份参与到学校的德育评价实践之中,既接受我之外的世界评价,也评价我之内的世界;既接受我之内的世界评价也接受我之外的评价。教师可以大胆地尝试让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的方式,获得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因为一个人经常运用道德评价不但可以巩固和加深道德认识,而且会增加自己的道德体验与支配行为的能力。教师应抓住每一次的德育机会,但是在抓住德育机会的同时更应该给学生多一分钟的时间,给他们一个自我德育评价的机会。比如曾碰到过这样一个事件:在一节活动课的时候,一个小朋友跑到办公室向老师报告说为了玩下棋,一个小朋友把别的小朋友给打哭了。当老师让那位“告状”的小朋友把当事者叫到办公室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并没有开始无休止的“唇舌之战”。该教师选择的做法却是一语未发,给了他们大约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思考这件事情。接着是让他们自己来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让我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这两个学生分别说出了这样的话:“这件事情我做错了,我不应该打同学,对不起„„”而另一个接受了他的道歉并回答说:“没关系,我也有不对的地方,就是不应该打同学„„对不起。”老师听了他们的回答顺时补充到: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有好东西就应该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在平常的校园生活学习中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平常了。但是不是每位老师都会选择这样做呢?一分钟的沉思也许其效果是胜过于你老师十分钟甚至是更长时间的说教。学生通过自己的反思,自评,更让他们获得了一个真切真实的体验。当然这样的自评从另一方面来说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尊重。

让他们拥有一个自评的机会不至于伤了孩子心中那份仅有的自尊心,从而抑制他们产生厌烦,甚至是叛逆的心理。当然在保证了儿童的主体性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所谓给他们充分自评的机会还是以达到学生的德育为最终目的的,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激励或抑制的,并不是所谓的让他们进行自我夸耀。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一般顺序是从“他律”到“自律”,从“别人”到“自己”的。因此,从学生的这一个心理特点出发,我们也应该充分给他们一个评价他人的机会。很多时候,同龄小朋友的所作所为就是他们自己的一面镜子。他们在评价别人、评价别的事件的同时,自己的内心也往往会得到一份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与教师的灌输相比较,两者的不同效果还是显然易见的。因此,建议教师可以多给他们互评、小组评的机会。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时候自己的优点、闪光点是有待于他人来发现的。同样,很多时候自己所意识不到的错误也只有靠别人的指点才会变得清晰。如下面是一位六年级小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小组对他的评价和导师的评价:

我能认真学习、上课专心听讲,在家认真复习,特别是字写得棒,画也画得好,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可是我很调皮,经常乱跑乱闯,还有不太会帮助小朋友,以后我一定努力做得更好。(自评)

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他学习棒,字写得漂亮。另外,老师交给他的任务,他能认真负责,特别是做值日组长的工作。但是他帮助同学不够主动,胆子也不够大,有时也很调皮,违反纪律。(小组评)

你是个优秀的男孩,学习棒,习惯好。尤其是听你朗读课文,大家都说有“如做春风”的感觉。批改你的作业,老师也常常觉得是种享受。可是,看似文质彬彬,甚至有点腼腆的你,有时侯,也确有男孩子的调皮和粗心,老师想送你两句话:粗心是学习最大的敌人,助人是快乐之本。希望你以勤奋学习为荣,以助人为乐为荣,努力成为一名光荣的小标兵。(教师评)

我们不难发现多维评价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将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等结合起来,不仅真正保证了德育评价主体的参与性、多元性且更可以多元、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水平。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足进步。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及客观评说自己的能力。学会正视自身优缺点,促进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变“他律”为“自律”,从“他人”到“自己”。一个不错的做法是尽量地鼓励学生民主地进行班干部竞选、三好学生评选。因为上台演说是对自我的评述,而民主的选举更是对他人的正确评价。请让学生成为品德教育真正的评价者,让他们学会在对自己、对他人的评价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让他们拥有心的碰触,最终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

2、让教师成为孩子品德评价的引导者

确立学生的地位,让孩子成为品德教育的主体,给他们自评与互评的机会。但是,我们在把这一权利还给孩子的同时,也应该牢记,我们所做的都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自评也并非所谓的自我夸耀。因此,要进行品德评价与其拥有一定的道德观念是分不开的,评价是建立在其一定的道德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基础,当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了。毕竟,凡事有了正确的指引才会少走许多弯路。对于小学生的德育评价来说也不例外。当然教师也并非是传统德育评价中的“掌握者”,而是以一名组织者、引导者或是激励者甚至是学生亲密伙伴这样的身份出现。作为一名引导者、组织者教师引导学生的德育评价最主要的就是以激励的方式来做好正确的引导,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在这里先对教师如何正确引导的方式及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谈一些简单的看法。至于激励这一点在下面再做阐述。

我们说评价榜样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究竟应该如何运用道德观念去评判一个人的是非善恶。因此,作为另一评价的主体:德育评价的引导者——教师,在行为师范的基础之上就应该学会挖掘、提供评价的榜样。给学生以经常性的示范。比方说,教材中的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或是近期报纸上刊登的光荣事迹让他们进行评价等等。在他们的头脑中逐渐建立起一种基本的道德认识。但是,这种只有“量”的积累的评价方式,毕竟还是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的。训练多了,很有可能造成学生的厌恶,抹杀了学生对于评价的积极性。学生不但没有获得真正的真实的体验还会走入传统德育评价的误区:做法与说法相脱离的毛病。正所谓儿童的品德正处在形成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中,完整的品德结构尚未形成,不仅其思想不够稳定,而且其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之间还经常出现互相脱节的现象。因此,上述老师的做法一旦过量的话就会成为一种催化剂。因此,德育评价的引导关键还是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活动。从孩子们的身边事物、事迹开始着手。利用好各种教学及教育环节。如对最近班级里所发生的一件事情或是教师认为有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一件事情进行小组道德讨论(布莱特效应显示:儿童通过对假设性两难道德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同伴的道德判断,拒斥低于自己品德阶段的同伴的判断)说说你的看法,或是利用角色转换获取真实的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的品德评价能力。更可以以座谈会、辩论赛等形式,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品德评价。这样一来,就能让他们在实际的评价活动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品德评价能力,同时也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不同的形式,新鲜的事件,熟悉的环境更是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品德评价的积极性。真切的情感体验也更有利于学生品德评价“质”的提高。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应抓住每一次德育机会,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3、让家长成为孩子品德评价的参与者

孩子的品德评价除了有其自身的投入与教师的引导之外,更应该有家长的参与。毕竟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见证人,孩子的一步步成长甚至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反映在家长眼里的。更何况人的品德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结构整体,影响品德行为表现的内部和外部有很多很多因素。一个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与在家中“真实”的表现很有可能存在不一致性。学生在学校所表现的服从和宁静有时只是外在的表现的行为。它往往掩盖了学生的本质,形成一种外在要求一致的虚假的合理的行为。而在家庭生活中,孩子更容易表现出代表了某种一贯和综合的品德行为模式。更何况在学校里教师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引导还是有限的。因此,针对这一情况,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交流探讨对孩子的德育评价确实有这个必要的存在。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品德评价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关键的。也只有家长的参与,德育评价的最终目标才能最终有效全面的实现。

孩子的品德形成很大一部分是受家长的影响。虽然家长对于学生品德评价的影响可能并不像学校、老师来得那么有组织、有系统。但它却是潜移默化的。比方说,家长对于某一个事件的处理态度,对电视中某件事情的评价,其实已经默默地影响了坐在你身边的孩子。基于这方面考虑,家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之上首先对孩子的德育评价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指导、影响。以一种健康、高尚的价值观去评价每一个道德现象。其次,对于孩子的品德评价也应及时有效地引导,参与。比方说,孩子在家中经常会提起一些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其实孩子在阐述某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或多或少渗透进了他对于这件事情的道德评价。身为家长的你此时就应该及时地融入到其中,抓住机会,巧妙地、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德育评价的引导。当然,除了平时不定时地、主动地、无意间地给孩子的品德评价一个正确的引导外,更应该给孩子在家中一个评价自己的机会。可以让孩子、给孩子定期的总结一下近阶段的表现等等。毕竟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起老师与学生之间更为亲密,更为随意,同时也拥有多一份的理解、对话与协商的机会。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之下进行的。家长应该给孩子以信任和尊重。

但是,现在一般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过分的“疼爱”,导致对孩子过分的“信任”,对他的德育评价也往往是表扬胜过与批评,甚至没有批评。即使不对也不加以引导。这样的参与,将会导致孩子不良品德的形成。

相信在真正保证了德育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的条件下,在一个孩子拥有德育评价的主动性,有老师的引导,家长的参与配合之下,对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会有帮助。但是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德育评价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得让我们认清德育评价的功能从德育评价形式上下功夫。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之下,真正构建一个多元开放的学生品德评价体系,在实现评价形式多样性的基础之上,发挥品德评价的功能。

第四篇: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一、以爱育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爱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热爱学生是班主任职业道德中最基本的道德。当班主任充满着对学业生的深切的爱意之时就能从内心出发,真诚地对待学生,必定想方设法去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摸索一种适用学生装年龄特点、心理需求、性格特征的教导方法,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业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努力培育他们的个性特征。在“爱”的沐浴之下,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自由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其中倍感心情愉快,精力充沛,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对待探索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从而使学业生具有真诚、友爱、活泼、上进,合学生的智能、心理潜能、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发展。

爱的孕育将表现出一种热切的期望。教育心理学上有名的“罗森塔尔实验”早已提出了这种期望理论。当教师明显地表露出对学生的期待时,学生将体察到教师对他们所暗示的期待,因而受到激励,产生了诱发其潜能的诱因,很有可能成为能力颇强的干部和学业优秀、个性发展良好的优等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长处,并赋予恰当的期望,以促进他们个性的良性发展。

二、以良好的班集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作为班主任,应着力建立一个班风、学风皆优的班集体,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良好的集体必然要有为之服务的成员,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给予不同爱好和特长的同学创造显露才能的机会和可能付诸实践的场所,使学业生在表现才能的过程中进一步塑造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可以说,良好班集体中的活动,平等竞争是个性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催化剂。当然,在班主任工作中,在充分发掘、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个性发展的同时,庆有效地消除学生孤僻、自卑等心理偏差,而良好的班集体恰好又是医治这些消极个性的良医。

学生在良好的放集体中学习、生活、创造其个性发展才是健康的,这主要体现在班主任应协调好班集体与个性发展的关系。首先,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其次,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新生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团结友爱。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敢于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激励、不断上进。再次、学业生和集体之间,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都能在集体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爱自己的班集体,感到自己需要集体,而集体也需要他,培养一种集体荣誉感与责任感。

三、因材施教,促进派学生的个性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业生的个性也千差万别,这种子个性上的行为差异要求班主任必须重视这种差异,因材施工教努力推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首先,加强针对性。林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牲进行有效教育和引导。其次,培养自主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业生独立获取知识、捕捉信息、运用知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发现总是并独立处理问题。在教学中应转变授之以完善的思想观念,而可以有意识地留些漏洞,诱导学生拾遗补缺,以增强学生发现总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业生的自主性。再次,提供选择性。充分新生学生的意愿,交给他们自已选择需要、兴趣、和爱好的权利,以实现学生个性主体性的发展,从而使教育由外在的强制力量转化为学生主体能力追求的东西。但同时又要注意适当引导,对学生错误的思想决不能听之任之。

四、科学评价,促进学业生的个性发展

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真正动力来自自我概念水平,班主任的正确评价占据着尤为重要的位置。所以,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决不能以有色眼睛看等每一位学生,即使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最微不足道的积极或消极因素都要加以引导利用。第二、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个这生的优势,引导学业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同时不能回避自己的缺点,做到扬长避短。第三、转变传统观念,创设成功体验。班主任应该从应试教育中以成绩论英雄的误区中走出来,让学生走出课堂。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尽量让每一个学业生参加到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发挥长外,显露才能,使学生从各自的成就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自己个性的展。第四、要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的细微进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要求和希望。第五、妥善处理学业生的过错。公正、平等、有效地让学生从过错中走出来,决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抢白,而应婉转迂回的方式使学生改过自新。

总之,以爱育人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源泉,建立良好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班主任庆紧把素质教育的脉搏,针对学生实际,决不强求一味的统一,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推进个性一习扬。

第五篇:转变观念,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转变观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摘要:和普通中小学相比,中专学校的学生更为复杂。教师对师生关系、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等的认识态度常常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策略来加以化解,是每个中专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重要职责。关键词:教学观念 个性发展 关系 问题 策略

随着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和中专学校入学门槛的降低甚至取消,中专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下降,中专学生的组成也变得更为复杂。而且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变得越来越脆弱。这就要求中专教师在教书的同时,还要注重“育人”,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良好的个性发展。良好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今后事业的成败,人生的幸福。

一、中专教师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中专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展师生之间平等互利、互敬互爱的合作关系,是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仅有一方存在的教育教学是不成立的。师生之间的教学合作,是一种知识传授与发展智能基础上的关系。首先,在知识传授关系中师生应平等与民主,师生间相互尊重、信任。教师不以权威自居,更不应该以家长作风及其专横态度强制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意志;学生也不唯命是从,因为学生有权与教师平等地沟通思想,有权向自己的教师要求他们所希望所需要的东西,他们也有权对问题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并对教科书提出批判性意见。教师对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表现好的同学可以多加引导,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多加鼓励,并充分发挥他们其他方面的长处,而不能对他们产生偏见或歧视。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是非常容易的,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其次,在智能发展上,学生应自主和独立,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觉进行学习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现自己的创造才能;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独立发展,不必强求全体学生一致,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实现自我发展。师生教学间的平等民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师生关系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应当主动地维护和发展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传统教学体系下的教师来说,必须放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放弃教师权威的思想,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的发展。

(二)中专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从理论上讲,教师都深刻地清楚: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却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框定在升学或就业标准的模式里。“成绩好”、“就业”成了教学的唯一目的,以分数论英雄,教学中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许多学生不得不尽力压制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变成了考试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以致学生知识结构畸形、个性发展狭隘乃至萎缩。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学习必须谨小慎微,不能做与考试学习无关的事,不能凭自己的个性去从事感兴趣的事。所以,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在其萌芽状态期间,就有可能被只具传统观念的教师所湮灭,在分数的标尺

面前,被教师无情地判为没有出息,学生个性发展受到残忍的压制。然而,中外历史千百次地告诉我们,在传统眼光的学校里判为没出息者,日后竟出现诸如爱迪生、爱因斯坦、达尔文等科学巨人,他们极大地影响、改变和震撼着整个世界,而他们早年也都被当时的学校判为“愚不可及”、“不可教也”之类。事实证明:学生试卷上分数的高低与其日后成就的大小往往是划不上等号的。教学目的的核心应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个性心理学研究,个性是一个整体。健康的个性就是在体力与智力、知识与道德、性格与才能、理性与直觉、美的体验和美的表现等诸方面获得高度和谐发展的人。健康个性者即是自我实现者,是把个人的内部潜能作最大的实现者。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即是自我实现、自我创造。

(三)中专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掌握分寸,努力使自己全部的教学技能多样化。尤其是中专老师,首当其冲的是教会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多种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把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当作自觉行动,精神饱满地学习、探索和追求。学生作为主体,在多种方法的教学活动中,自觉、自主地手脑并用,多种器官协同活动、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性、独立性得以充分发挥。创造活动是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创造活动中,个人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需要、性格、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在探索新事物、发现新规律的过程中,实现对自身素质的超越,从而逐步实现个性的完善。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培育、引导、训练每个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的意识、方法和习惯。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以培养听话的学生为荣耀的片面观念,消除对顽皮学生的错误偏见,大胆鼓励学生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积极表现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尝试和发现问题,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会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教师应树立起以培养学生健康个性特别是创造力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这一思想,从而把这一有意识的活动熟练化为无意识的习惯化的教学活动。

二、当前学生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忽视和教育引导的缺乏,以及对个性的否定性评价倾向,扼杀了一些学生的个性,导致个性发展不健全。

首先体现为缺乏积极的主体进取性,不敢面对问题,采取逃避的做法,削弱了成就需要、持久需要等积极的人格倾向,强化了谦卑需要、攻击性需要等消极人格特征,造成个性和人格的缺陷,缺乏探索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正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言:“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在外国,中国留学生无论在普通大学还是一流大学,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学生胆子小,老师没讲过的不敢想,老师没教过的不敢做。”

其次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中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15.73%有自责倾向,13.17%学生有恐怖倾向,11.81%有冲动倾向;5.72%的学生有综合情况。以至于出现浙江一高中生因无法忍受压力用锄头杀死母亲的惨剧。浙江省对2961名大中学生心理卫生测查结果表明,16.7%的有较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学生休学、退学乃至自杀的最重要的原因。

第三,在一些学生的眼里,个性仅仅被当作或是服饰上的怪异,或是行为中的张狂,或是价值观上对传统的一味反叛,或是对纪律的抵制。他们把个性这一内在稳定的心理特征外化为一种浮躁、虚华和叛逆,以外在的“标新立异”来体现富有个性的“我”,抹杀了个性的内在稳定性。

三、中专教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一)中专教师应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寻找欠缺,改进教育方式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些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一个学生某方面素质的缺乏,特别是思想品德素质的缺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的成长和成才。现在许多学生在未上学之前,吵着、闹着、盼望着有一天自己也能走进那梦寐以求的“天堂”和“乐园”。然而,思维单

一、未谙世事的他们,一旦进入校门,在就业压力和不良社会现象的诱惑面前,有的便开始出现厌学情绪,甚至发生逃学等不良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们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育者,应该认真地、细心地去挖掘其中的原因,加强自己与学生的思想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使教学方式随着学生的成长和知识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以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特有的教育方式,启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努力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希腊著名生物学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燃烧的火炬。”前苏联学者赞科夫认为:“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从认知结构主义观点出发,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直观思维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可以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劳技课等课程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活动课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选修课课程设置灵活多样,内容更新周期较短,有利于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发展个性特长,提高整体素质。此外,因考试具有教育性,具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功能,所以还可从调整考试的导向性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方式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采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浓厚的探索精神、独特的求异思维、非常规的想象,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除此,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也十分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推行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以学生容易接受、喜欢接受的授课方式为标准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提高中专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培养大、中专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保证

人文素质是指人在改造大自然的活动中形成的文化修养和品位。由于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学生的素质缺陷,毕业生走上社会以后,没有个性和独立的思想,没有激情,缺乏诗意和想象力,没有文化上的厚重感,甚至缺乏起码的社会知识和人际交往体验与能力,只有一点狭窄的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引起人们的深思,从而引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讨论,并达成共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21世纪进步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

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直接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甚至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教师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在青年大学生中倡导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要将教育学生做人列为自己的首要职责。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利益主体关系的变化,只有不断加强和提高教师个人道德修养,才能正确对待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浮躁”、“疑惑”、“颓废”等心态。不能将道德人格作为追求富贵的工具,更不能为了追求高贵而牺牲自己的道德人格。

(四)名副其实的实践指导教师才算合格的中专教师

作为一名中专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如果对于所教专业的生产实际过程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是无法担当起实践指导教师的重任的。中专学校培养的是面向各行各业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材。实际动手能力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财富和赖以生

存的本钱;这也是职业教育最具特色和优势的闪光点。因此,在学习期间对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真刀真枪的操作本领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

总之,中等职业学校是职业技术人才成长的摇篮。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学校要想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的毕业生以实现其社会价值,首先就需要中专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范才生.素质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3 杨启亮.困惑与抉择——20世纪的新教学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 王公安.论21世纪职教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J].现代技能开发2000(6)5 赵太平.浅谈素质教育中职教教师观念的转变[J].职教论坛,2003(10)

下载构建多元学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张德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多元学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张德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小班化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小编整理)

    [摘要]黑河小学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需求,积极实施小班化特色教育,本着学生第一、课程第二的理念,在全纳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努力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

    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构建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所谓德育评价,就是教师、学生群体(包括学生自己),依据一定的社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作肯定或否定的价值判断。笔者认为,对于现行......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 也谈语文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内容提要]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正面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摘要】: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所做出的肯定性语言,以此调动激励学生积极......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从教育的角度看,班级是学生彰显个性、实现发展的重要基地......

    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含5篇)

    尊重学生促进个性发展 【内容摘要】 个性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的差异。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个人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

    构建和谐班级 促进个性发展 德育课题

    构建和谐班级促进个性发展 ——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小学班主任工作教育案例》开题报告 梅江区乐育小学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

    高职学生学业多元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大全5篇]

    引言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高职教育的评价体系几乎都是复制了普通高校的评价方法,致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没有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