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22:0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与实践

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市澧溪中学 徐维斌

最近在一次课上,我和学生讨论了一个话题:在享受现代快节奏、便捷的生活时,我们还缺失了什么?发言中有学生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缺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事实真的如此吗?我随后在随机的41名学生中作了“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很含糊;28人明确表示对经典作品不感兴趣,有10人认为从未阅读过经典作品;有38人表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源于影视和网络,32人对部分影视中的“戏说”感到很有意思;还有20人认为自己身边无任何传统文化现象。

他们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真的如此不堪吗?非也。《辞海》对文化的广义定义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综合”。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不仅造就了中华民族,即使在现代,我们也能强烈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漠视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当今的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与忽视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忽视了对作品文化魅力的感知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期课改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促使学生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利用好教材,利用好相关的教学时间、空间,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意识

学生对某种文本文化内涵的接受首先体现在文化的认同上,成功的阅读是一种文化上的感动。如果文化上没有找到共同点,不能引起共鸣,阅读就没有进行下去的可能。68%的学生认为身边没有任何传统文化现象,这与缺乏一种文化认同意识相关。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同传统文化,唤醒其传统文化认同意识。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文学作品中具有文化现象的典型人物,其人物内涵有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如其身上具有“士”应有的善良、清高,可当时社会缺乏生存环境,其善良和清高就显得迂腐了。学生若缺乏传统文化认同,把其解读为现代嬉皮士或流浪汉之类,就达不到对腐朽封建文化批判的目的。再如儒家的一个重要文化品性特征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引导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对其有了认同意识,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诗人在《山居秋暝》中能显示出独处时的恬淡愉悦,为什么政治家兼文人陈子昂会在失志时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忧国忧民情怀。所以,只有让学生领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才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二、引导学生正确走近传统文化经典

西方曾有位人文学者半是无奈半是调侃地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重视而又人人不读的名著。”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正在蚕食文化经典生存的土壤。调查显示,68%的学生对经典作品不感兴趣,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接触经典都带有功利性,或接受的是大量源于影视“戏说”的所谓经典。改变这种现状就是要利用语文课堂让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经典,明确传统文化经典并不是沉重的、艰涩的。

在教读《诗经》时,我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在或急或缓的节奏中,通过自己的联想,学生比较轻松地了解到2500多年前的漫长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在“硕鼠硕鼠 无食我黍”声中倾听到了我们的祖先对苦难生活的倾诉,对封建统治者盘剥百姓的愤慨;在“采采苻苡”中感受到劳动时的欢乐,体验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学《孟子》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领会其雄辩家的气概,其笔挟锋芒、长于辩论、善用比喻、说理精辟的语言特点。在与“鱼和熊掌”的类比中,形象地了解他对“生”和“义”的态度,使学生领悟到了即使舍弃生命也要维护义理的重要意义。教学《西游记》时,我引导学生透过纷繁复杂的人物与环境描写分析作品,学生看到了不怕天不怕地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这是对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也感悟到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不满的呐喊。

在经典的解读中,学生逐渐走近传统文化经典并积累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其中领悟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三、引领学生感悟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文学作品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有效地把握好文学作品精华,指导学生了解并吸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髓。

(一)在诗歌中感悟。在另外的调查中,40%的学生认为从诗歌中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确实,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部分是通过诗歌途径来传承的,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诗人们通过历史的长河向我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通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学生看到了远离尘世的恬淡悠然的陶渊明;通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学生看到了至死不渝,一心向宋的爱国诗人文天祥;通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学生看到了桀骜不逊,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李白;通过“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学生看并体会到了人间的真情。“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诗词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底蕴,而且陶冶了思想情操,塑造了健全的人格。

诗词还向我们传递着中华传统文化习俗的信息:九月九的重阳节登高,寄托缅怀亲人;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的寓意以及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月下桂子的传说;七夕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浪漫传说与忠贞爱情;端午节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以及竟渡、雄黄、香包、艾蒲的风俗;元宵节的团

第二篇:浅谈高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自信心

浅谈高三语文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自信心

淮安市楚州中学 侯从兵

【摘要】一方面要执行省教育厅下达的“五严”规定,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另一方面又要狠抓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时之间,江苏高中课堂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既不违反“五严”规定,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淮安市楚州中学副校长朱傲雪提出了“自探互教”教学新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然而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绝非易事。要当家作主,必须得有资本。这资本就是自信心和基础知识。有自信心,在课堂上就敢想敢说敢做,敢走上讲台发表看法,讲解内容;有基础知识,心中就有底,在课堂上就能想能说能做,从而达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状态。因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想先从德育入手,对“五严”背景下如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初步探讨。【关键词】高三 语文教学 学生 自信心

一、高三学生学习现状

高三,其实就是一座高山。它令人向往却又令人生畏。高三,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可以将一个人送上天堂,更会将一个人打进地狱。而高考更像是高山之巅,众多学子此刻已在登山途中。面对高山,有些学生选择了知难而进,他们奋勇向前,他们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太多的学生断然选择了放弃,躺在了山脚。他们整天无所事事,自甘堕落,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寒窗苦读十余载,最后连张高考试卷都摸不到,更别提将他们培养成才了。你在台上神采飞扬,吐沫横飞,学生在底下谈天说地,呼呼大睡,神游云霄。看到他们萎靡不振,上课睡觉,作业不交,实在令人心寒。当自己的学生在黑夜中迷路了,作为老师,我不该若无其事,置若罔闻。我该做些什么,因为他们是我的学生,因为他们也曾优秀过。我要给他们信心和希望,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盏灯,只不过灯芯上暂时蒙上了尘灰,如果就这么置之不理,它将彻底熄灭,可是只要我们用手将灯芯轻轻一拨,它就会发出别样的光芒。

二、给学生以希望,给学生以动力

给学生以希望,给学生以动力。在班里我要求我的学生每天晚上临睡觉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称之为三个“问号”),分别是:

一、我的目标是什么?

二、我为实现我的目标作了什么?(或者说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我今天收获了什么?

针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就是两个大方面的选择。一是选择上大学。有的说要考一本,有的说考二本,有的说基础不好,考个大专也好,到大学里再慢慢学。我感觉他们说的都很好,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大学。另外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老师讲的很多东西都不会,上课听不懂,课后作业不会做,导致上课老师讲不听,课后作业不做也不交,整天无所事事,无精打采。正所谓“无事生非”,学生没有正经事可做,那么总得找点事吧。所以在我教了高三二十来天时,我也曾为这些学生的堕落、沉沦、调皮而大动肝火,甚至准备在必要的时候要大打出手。

然而毕竟教了两年多,我不再是刚工作时候的毛小子了,我也成长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我知道在高三学生面前怒骂和动手都将是徒劳,唯一要做的是和他们谈心,知道他们心里真正的想法是什么。通过调查走访以及和一些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并不是不想学。至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无用论”在作怪。很多学生有这样的想法,上大学最后也是找不到工作,何苦这么拼死拼活的累得要死呢,还不如潇洒一下,高中毕业打工也好,开个店什么的,实在不行还有二亩老土可种,不谈出人头地,至少三餐管饱吧。

针对这类学生,首先我驳斥了他们所谓的“读书无用论”,我让一些学生列举身边没有上过大学有出息有成就的人,有人说比尔盖茨,有人说李嘉诚,有人甚至还提到韩寒„„可是过了很久,却也只是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人,然而提到读过大学而成功成名的有很多很多„„所以学生我和我达成共识,还是读书更有前途,共同制定奋斗目标,准备努力学习,力争考上大学,进一步深造。这样就有效地阻止了“读书无用”的谬论的在班级进一步蔓延。

(二)基础差导致学生厌学。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很多学生还是想学的,但是有些班学生基础很差,上课老师讲的跟不上,听不懂,以致毫无兴趣;上课听不懂,课后作业自然没做,作业不做老师那儿交不了差。有的稍微机敏一点的还没有完全麻木的学生,会拿别人的作业抄一下,交给老师了事。老师一看作业,知道是抄别人的,刚要大发雷霆,但仔细一想,都是普通班,而且是“差生”,作业已经交过来的,虽然是抄的,但是还是不容易的啊,算了。结局很完美,学生作业交了,老师改了,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冷静分析,具体对待,不能意气用事,野蛮粗暴处理。应发现学生问题所在,及时针对性的有效处理。作为老师,不管是哪一科,最起码我们先是作为老师,然后

才是任课老师。即便不是班主任,我认为只要当我们只能在讲台上,那么我们都要用自己的言行让我们的学生积极乐观自信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面对高考,面对将来。而不是随心所欲,学生不想学就任由他不学,毕竟他们还是学生,还是孩子。由于社会阅历少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他们对很多事情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刻,而且他们的克制力比较差,他们自控能力差,那么作为老师不应该跟着糊涂。因为我们是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教书,更是育人。我们学的是师范,何为“师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社会对教师的评价的确美好——“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是既然社会对我们有这么高的评价,那么就要对得起人民赋予的荣誉。当然这些称号,更是新时期社会和民族对于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说面对学生,我们不能够要求自己让他么都能成才,但最起码要让他们都成人吧。可是面对学生的抄袭,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试问师德何在?一些老师应该感到羞愧。

既然发现了学生基础差,抄袭等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我们做的不应该只是说学生如何如何差,如何如何不行等等之类的话,或者找学生将他们痛骂一顿,或者大家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敷衍了事。这些都是不行的。如果那样的话,学生对你会更加反感,抵触甚而发生冲突,学生会瞧不起你,感觉你是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周而复始,师生关系恶化,不仅影响师生情绪,更会对日后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三)学不得法,事倍功半。在班里,我经常会看到有些学生埋头苦学,然而学习效果很差。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花了时间,效率很低,一方面自己很苦恼,另一方面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丧失冲击高考的信心。作为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效率却不高,一方面会感到很着急。

三、注重学情调查,适当有效引导

国有国情,校有校情,班有班情,因而学情调查很重要。学生关心什么,我们就应该关注什么,学生想要什么,我们就应该给什么。我们一切的工作都应该以学生为重心,以学生为主体。正如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只有真正替学生考虑,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才会听你的。而作为高三学生,他们大多数人关心的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成绩。只要能用他们接受的方法让他们把成绩提高,我相信学生不傻,他们不会不学的。就像上面提到的那个学生,他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所以抄作业,顺理成章。所以作为老师,我认为首先应该明确委婉的指出他抄袭别人东西是不对的,是一种偷窃行为。然

后应该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分析作业为什么不会做,是自己一点没听,还是题目难了,题量多了。如果是上课没听,先不要责骂,先当面讲解,然后指出家里花了这么多钱还是要认真听,认真学,引导他去学,学多学少倒是其次。如果题目难了,题量大了,那么要适当删减题目,或者针对学情选编简单的题目,能做多少做多少(当然针对基础差的学生,如果是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高要求)。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只有这样才能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随着自信心的增强,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去学习。这正应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及“教是为了不教”。况且从现在离高考还有两百天左右,一切尚未定论。我对我的学生讲,我不要求你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我只要求你们每天进步零点一点点,那么二百天下来,就是进步二十分。天啦,每科如果都加个二十分,那么大学还能是遥不可及的吗?给学生以希望,他会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更不是尽力就好。

还有少数几个学生就不指望考大学,人家就准备高中毕业回去务农以及打工等等。对这些学生是不是就不闻不问呢,有些老师认为他们只要不出乱子就好了。但基本上都会事与愿违,出乱子的就是他们。其实他们也有自尊,当别人不关注他们,当别人无视他们的存在时,他们也会恼怒。

对于这些学生,要求还是要提的,规矩还是要讲的。但是要注意尺度,不能太严,更不能太松。可以每天布置一点点(很少),让他们有事可做,不至于无事生非。首先可以为别的想学的学生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另外应该尽量教他一些与高中毕业以后有关的知识当然不能超出本门学科之列。比如,语文可以一天备一两个成语,一两个名句,再差的学生都能完成。完成后要对他进行鼓励,希望下次能多背几个,这样一次次下来,积少成多,肚里有货,说话就有底,再提他回答问题,再让他做作业,他会,能不做吗?

至于有些“死硬分子”,坚决不学,也不能不管不问,也要适当引导。比如我给学生打了个比方:比如说有七八个人一起到一个超市做搬运工,都是高中生,有人认为都差不多。搬运工,工作就是每天搬搬货物,工作属于体力活,虽然单调无聊,但最起码有份工作。机会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可是当机会来的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抓住的。比如某天年轻帅气的董事长(直白一点说就是富家公子哥儿)来检查工作了,说是董事长,其实不过二十几岁,因为老爸有钱,拿钱给他开了个公司。有钱不代表有文化,学历高。不经意间,董事长看到一个英语单词“For sale”,还认识一个“for”,但是那个“sale”绞尽脑汁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这时候旁边正是那七八个搬运工,其中有一人看出了董事长的心事,问明情况,为董事长解释一下。董事长很是高兴。(有

学生说董事长马上让这个搬运工做总经理,我的答案是不可能,只会让他做个搬运工的头)就是一个英语单词,他不用那么辛苦地搬运货物,而其他人也不得不服,因为谁让他们高中时没有背上这个单词呢?一个英语单词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我又问学生,请问,你想做领班还是雇员呢?你想拿八百块钱一个月,还是两千块钱一个月呢?答案不用我说,只要学生不傻,他都知道愿意做领班,拿两千块钱一个月。接下去,学生还会不背单词,不背课文吗?

四、结语

当然,不管怎样,作为教师,教育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替学生考虑,让学生在自己的课上课后跟着自己,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则兴趣所至;学有所用,则信心倍增。当然有了信心,兴趣,自然努力学习,如果再加上学习得法,那么成功就为时不远了。

进入高三,面对高山,“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学生在黑夜中迷失前行的方向时。作为老师,请记住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盏明灯,只是暂时蒙上了尘灰,变得暗淡。不要误以为心灯已灭,伸出你的手,只需轻轻一拨,眼前为之一亮。

【参考文献】

1、朱傲雪.基于“自探互教”的物理教学模式研究.哈尔滨:中学物理,2011.3

2、唐善山.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太原:教学与管理,1999年第9期.3、王秀云.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济南: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4、吴惠强.德育要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南宁:基础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5、于永泉.改进学校教学评价方法的思考.太原:教学与管理,1999年第9期.

第三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让民俗走进语文课堂》2012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在今天的国际上学习汉语热的背景下,作为我们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要让传统美的文化精髓世代相传,发挥传统文化的魅力,发挥国学教育的优势,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将秉承中央教科所《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的安排,完成我校课题《让民俗走进语文课堂》的第二阶段计划。

二、目标:

本学重点让学生利用平时积累中华民谣,俗语、谚语、佳句,让学生知道中华民俗文化、传统节日,以及与民俗、节日相关的故事、神话传说、词语名句,让学生记住民俗节日、民俗文化。同时,让这些学习积累成为一种习惯,渗透于日常学习语文的活动之中,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三、实施办法:

1、利用每天两操集合时3分钟时间,让学生积累、诵读民谣、谚语、俗语、诗词名句。

2、印发购买相关中华传统文化的资料,推荐《民俗节日故事》、《传统节日》、《各地民俗》等书目。让学生学会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累词语信息。

3、在每种传统节日来临前,利用电子屏、专栏、墙报和广播等多种形式来宣传传统节日,并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积累有关传统节日民俗的相关内容。最终达到“知民俗、懂民俗、爱民俗,过传统节日”。

4、利用文学社,校报刊登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感悟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定期举办谈民俗,议传统,爱中华活动。

5、每节语文课预备时间学生背诵1-2分钟相关民俗的俗语、名言、谚语等基础知识。

6、以语文组为单位,看站故事会,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

四、任务分工:

1、课题组成员学任务布置、督促、落实

——

张利军

2、课题计划、实施方案、安排、活动记录

——

谢招军

3、名言、谚语、俗语的搜集和诵读安排

——

4、各班语文课代表、领诵者的培训和指导

——

柳建香

5、地方民俗、故事的搜集、专题讲座

——

曹瑞宁

6、各类活动方案、实施

——

汪慧玲

7、文学社、报刊材料的编排,征稿,审核

——

边雍蓉

五、各月份工作安排: 1、2月份组织春节故事会、春联比赛,以班为单位举办春节联欢会。3、4月份组织清明节扫墓和谚语、俗语诵读比赛 5、6月份举办传统节日故事会和端午节知识竞赛 7、8月份举办以“乞巧节“为话题的作文竞赛和本学期活动总结 9、10月份下学期课题活动安排和中秋知识竞赛 11、12月份举办腊八节专栏、墙报比赛和本中作总结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让民俗走进课堂》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校课题组工作按计划有效完成,总结如下:

1、传统节日回归校园,民俗文化渗透于生活之中

每月份传统节日来临之际,学校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专栏、条幅等多种方式来营造节日气氛,弘扬传统文化。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潜移默化的懂得了许多传统习俗、文化,学到了相关知识。这种做法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积累了知识而且提升了我校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

2、谚语、俗语背诵娴熟,名言警句运用得手

利用两操和课前预备时间积累背诵,让许多学生爱上了语文,学活了生活,提升了品味。更重要的是朗读和背诵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在语文课和平时生活中名言警句运用自如。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3、听故事,讲神话,说典故,议传统成为一种习惯

在平时节日氛围的影响下,学生开始关注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为了能够知道相关知识学生开始自觉查阅相关资料。这样做积累了语文学习和写作的素材。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语文课堂内容丰富,地方文化,民俗知识在课堂上异彩纷呈。

凡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传统文化知识、节日、民俗等,学生利用动手、活动、展示等形式在课堂上与师生交流;利用包粽子、包饺子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利用写对联,诵佳句等形式来表达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这些活动将地方文化、传统文化、民俗节日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5、立体的弘扬了中华传统,全面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认真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和语文基础知识已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好多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之下,开始主动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开始喜爱自己的节日,过中国传统节日。更让学生深深的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自身民族精神的源泉。同时,各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学校的文化氛围浓厚了,学生主动学习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便主动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了极大提高。

总之,通过本学年的活动,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节日之中。民俗言语积累贯穿于每一天的活动之中。传统习俗、地方文化已嵌入教材和课堂教学之中。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更有利于提高每一位语文教师和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篇: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文化与语文教学

白山小学苏秀琼

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完善内在的道德情操,不仅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文化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内容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参观游览文化古迹、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等,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社会意义。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组织学习活动,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小养成喜欢读书、认真书写、勤于思考、踊跃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循序渐进,得以发展提高,不可盲目拔高教学要求。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力求以情动人、以情启智、以情养德,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传统文化因历史的局限,也存在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念的内容。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辨别和鉴赏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具有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传统文化是一门新课程,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与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第五篇: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信

摘要:自信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处世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学科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时刻保持着自信,真正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

关键词:语文教学增强自信

自信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无论在智力上还是处世上,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自信使人勇敢,使人快乐,自信的人总是能够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表现出一种大智大勇的气度。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很注意创造和谐环境、用各种方式和活动,来增强学生的自信!

一、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增强学生自信

语文教学中应采取少批评多鼓励的方法,倾听学生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多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允许他们自由联想、自由谈论,让他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当他们的想法得到肯定时,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不知不觉地产生。我们平时经常听到“请都坐好”、“不许东张西望”,这种命令性的语言使学生处于一种“必须听话”的被动地位,缺乏敢于自我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一些决定,肯定学生的一些做法,平等地对待学生,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和谐的环境,是培养其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二、加强学法指导,增强学生自信

学习方法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掌握课前预习的方法、学会在课堂上倾听并深度思考。学生掌握一些方法,会在学习时有更大收获,也就更有兴趣学习,无形中提高了听课效率,增加了自信。另外,还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并鼓励学生挑战老师、挑战教材,在学习上以“打倒”老师为荣。老师要与学生平等探讨,让真知服人,即使错了也没什么。同时经常注意学生中优于老师的那些想法,并及时展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

三、借自读课文的教学,增强学生自信

自读课文不像讲读课文,它里面没有重点项目的训练,它是为学生把在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进一步实践和运用的重要环节。因此说自读课文最好用来提高学生的胆量和增强学生的自信。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强不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敢不敢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敢不敢与老师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因此,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可以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率来进行。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率,就要要求学生“有言要发”。要让学生有言要发,就要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理解。于是每学习自读课文的前一天晚上,我就要求学生借助字、词典初读课文,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提五个以上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为第二天的自读课有言而发作准备工作。在自读课上,让学生在有言要发的基础上采取自由讨论的开放

方式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即每个学生要拿出前天晚上提出的问题来互相质疑问难,老师只在一旁点拨。在这种自由方式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问题大胆地说出来,让大家交流、讨论。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发言的机率增高,这样学生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这种人人畅所欲言,人人发表自己见解的学习方式,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觉得学习并不难,这样就逐渐提高了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四、借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信

语文课的活动非常多,写字赛、诵读赛、演讲赛、辩论赛、讲故事活动、手抄报活动、写作活动等等,都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老师要多组织此类活动,因为学生的长处各不相同,要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所有的孩子得以表现,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通过这种别开生面的活动,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和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

五、借助心理活动,培养学生自信

心理学中有一个很好的培养自信的活动——优点轰炸,我经常在我教的每届学生中做这个游戏,因为越是高年级的学生,越容易失去自信,如果学生缺少自信,那么老师又怎能自信呢?所以我必须激发孩子的信心。

“优点轰炸”的游戏是这样做的:约十人一组,围成一圈,其中一人坐中间,围成圈的其他人依次说出他的一两个优点,说时眼睛必须真诚地看着对方,必须说,而且不能说缺点。然后其他学生依次坐

在中间,其他人说中间坐的学生的优点,别人说过的不能重复。这样,每个学生都会听到别人说自己的9—18个优点,他会红着脸、害着羞、心里噗通噗通跳着,感觉非常棒:哦!原来,我还有这么多的优点,我却没有发现,看来,我在别人心目中很优秀,我还是很棒的!那么我做事肯定行!游戏后学生的自信心会不同程度得到提升,他们有了信心,我才有底气!

另外,我在语文教学中还及时鼓励、多表扬少批评、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等等,来增强学生的自信!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自信,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肖川说:“教育,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带领一群不完美的人一起去追求完美的过程。”而自信,就是促使孩子去努力实现完美的动力,所以,一定要调控好孩子的心情,增强学生的自信,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增加筹码!

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信

作 者:许

学 校:小 菊 辉县市第一初中

下载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传统文化认同感的思考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低年级语文体验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语文体验式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却较短;对具体可感的对象比较容易接受,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语文综合运用能......

    我的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我的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我的语文教学思考与实践 淄博张店东方双语学校彭学武 思考之一:教材实施与课程实施有何不同? 多年来,语文教学就是落实一本教材。无论是苏教版、人教版......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新课程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取代了过去课程的封闭性和预定性。在过去的一年的新课......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思考 蔡红山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谈一谈在......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 结题 报告 徐小娟 本课题活动从08年开始迄今已有两年时间,在此次课题活动中我主要负责的是“借古讽今”类散文,主要的研究任务是通过探究此类文章给......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总结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总结 第三实验学校 赵彩霞 孙双霞 武彩霞 我们围绕课题核心,有序展开系列活动和研究活动,特总结如下 一、调研情况综述 1、动员发动情况。 为搞好......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五篇)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海南侨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民族自豪感与文化危机感的交汇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绵延不断......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全文5篇)

    毕业论文 题 目: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学 号:200907564349 姓 名:于雪华 指导老师:陈鸿 摘 要 在当代语文教育发展中,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恢复传统,传承文化”的呼声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