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上、中、下策大全

时间:2019-05-12 22:2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上、中、下策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上、中、下策大全》。

第一篇: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上、中、下策大全

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上、中、下策

我们都听过《渔夫与富豪》的“心灵鸡汤”:富翁看到渔夫在海滩享受阳光,劝他勤奋工作赚很多钱。最后发现,赚了很多钱之后也不过是在海滩享受阳光而已。但其实,渔夫“享受”的阳光完全不同于富豪享受的阳光。区别就在于:渔夫不能想玩就玩、想停就停,阳光海滩是他劳作的物理环境;而对于富豪来说,阳光海滩是他的游玩场所(而且是“之一”),可以想玩就玩,想停就停。

在《自在学习》中,美国波士顿学院的彼得·格雷对游戏的定义就是“想停就停”。管理工作方式也可以这样吗?我所知的,能基本体现游戏“想停就停”本质的,大多是非营利机构。在营利性单位,佼佼者如3M这样的公司,也只能在研发人员中间做到工作内容自主选择,部分实现游戏化。3M让研发人员有15%的工作时间自由选择做什么。谷歌是另一个成功典范。到过谷歌的总部的人都觉得那里不像办公室,更像成年人的游戏场。跟3M类似,谷歌让员工有20%的工作时间自己决定做什么。

如同“劳动最快乐”令人难以信服一样,我们也怀疑,真的有什么方式能让人像玩游戏一样享受工作吗?

管理工作方式能游戏化吗

美国波士顿学院的彼得·格雷博士专门研究“玩”(Play,或译为游戏)对人的终生价值。他认为,判断一种人类活动是不是游戏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感受。所以,一个玩网游的人可能不是在玩,而是在工作;而一个在做会议PPT的人可能不是在工作,而是在玩。格雷还认为,游戏不是“全或无”的,人们做一件事情可能是半玩半工作。

比较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人性的核心。较低等的动物,玩的方式很简单,无非是探索物理世界、打斗、发情期的交配等等。人类的“玩”远不止于此,方式无穷无尽。

如果人的本性是爱玩游戏,而游戏的本质如格雷所述,那么我们完全可以把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看作人性化管理工作方式的新时代版本。周正业老师团队建设专家实战营销专家南京师大文学学士、法学硕士上海交大客座教授历任美资跨国公司高级经理欧洲最大培训公司合作讲师现任天下伐谋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营销学院执行院长。还可以更进一步:向游戏开发者学习,像设计游戏一样设计工作和产品,让工作如游戏,让产品和服务体验如游戏。

这个时代的新人类——包括员工和消费者,大多是玩着游戏成长起来的一代。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完全符合这代人的口味。《游戏化革命》(TheGamificationRevolution:HowLeadersLeverageGameMechanicstoCrushtheCompetition)的作者加布·瑞驰曼(GabeZichermann)和琼斯琳·林德(JoselinLinder)把这种思路系统化,并力图推而广之。他们认为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完全可以从《愤怒的小鸟》和《魔兽世界》中获得灵感,找到提升客户忠诚度和员工忠诚度的诀窍。

那么,在现实的商业世界里,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实情到底如何呢?

下策:盛大的经验值量化

游戏高手陈天桥笃信量化管理工作方式,他所谓的游戏式管理工作方式其实就是一切量化。盛大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关键词包括:“岗位经验值”、“血条”、“成长进度条”、“升级”、“降级”、“当前经验值”、“升级所需经验值”、“每天完成日常事务可攒的经验值”、“参与不同项目可挣的经验值”、“经验值排名英雄榜”等。

将游戏中的“经验值”作为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指标,看似让盛大的管理工作方式更有底气,但实为下策。正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式教授杨国安指出的,过于量化的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会招致员工唯经验值是图,影响团队合作等不可量化工作的开展。就连当时负责开发游戏式管理工作方式系统的盛大高级副总裁张燕梅也认识到其局限。她认为,游戏式管理工作方式的本质仍是传统的人事激励制度。

一位IT业的创业者告诉我,他认为盛大的游戏式管理工作方式是失败的。“网上的文章大部分是吹嘘它的新颖和创新。但只要问任何一个离职的盛大员工,他们都讨厌这个机制。游戏式管理工作方式把每件事情都积分化,这样员工做什么事情都会和公司讨价还价,没积分的事情就不愿意干。另外,如何分配一个团队中的积分,又是赤裸裸的权力炫耀。团队和团队之间是积分的零和博弈,导致对立而非协作,内耗极大。这是盛大近年来衰弱的原因之一。”其实这位创业者本人十分热爱游戏化,他在两年前就开始研究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游戏化营销、游戏化教育等。“游戏化是非常好的机制,但盛大用错了。”

陈天桥是个矛盾的人。一方面,他深谙网络游戏的真谛,对游戏式管理工作方式的诠释是“人性、乐趣、和谐”;另一方面,陈氏游戏式管理工作方式的实践却只体现了游戏的皮毛,用游戏语言的新瓶,灌满传统绩效管理工作方式的老酒。以设置和获取经验值为核心的盛大网络游戏式管理工作方式,不过是泰勒制的游戏式翻版。

中策:把工作设计成游戏

好莱坞明星华伦·比提(WarrenBeatty)有句名言:“如果你分不清你在做的事到底是工作还是在玩儿,你就在你的领域成功了。”无论蓝领工人还是白领职员,这些玩着游戏长大的人,评价工作的常用语就是“好玩”和“不好玩”。他们会因为“好玩”而选择一份工作,也会因为“不好玩”而放弃一份工作。残酷的现实是,大多数游戏并不好玩。在Doom的设计者之一约翰·罗梅洛(JohnRomero)看来,市面上95%的游戏都不值得玩。所以,把工作设计成游戏,难于上青天!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策略,只能算是中策。

如何设计?我认为6个关键词可以基本概括优秀游戏设计的思路:简单游戏的规则和要素必须简单、容易上手。模拟城市(SimCity)的设计者威尔·莱特(WillWright)的设计信条就是“用简单规则和游戏要素,累积而成复杂世界”。超级马里奥的设计者宫本茂(ShigeruMiyamo)说:“有些人一看到那些复杂的游戏设备接口就望而却步。如果游戏连接简单而且容易玩,任何人都会喜欢玩。”

互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互动的偏好程度因人而异:极端内向的人喜欢自己跟自己玩,或者自己跟电脑玩,他们往往喜欢棋类游戏或解谜游戏。稍微有些内向的人虽然不愿意跟很多别的玩家一起玩,但喜欢跟游戏中的角色互动。外向的人则沉醉于跟很多人同乐,施加一呼百应的影响力。

挑战游戏必须有难度。莱特曾对《纽约时报》表态:“虽然游戏不是为了失败而设计,但是失败比成功更能让我们学到东西。”

反馈玩家必须随时知道自己的动作是否有效。反馈不是目的,反馈带来的控制感、成就感、学习和成长才是目的。

幻想游戏必须超越现实,要让缺乏想象力的人们有做白日梦的能力。现实中的矮穷挫可以在游戏中变身高富帅,坐拥白富美如云;现实中攻击性被压抑的癌症性格可以在游戏中草菅人命。说不定玩这类游戏还能够降低癌症发病率。

感性游戏设计必须做到最大限度的逼真并愉悦感官。未来最受欢迎的游戏一定是玩家与机器人通过感官互动,而非与显示屏通过手柄互动。任天堂Wii的成功就在于,同样的动作游戏,玩别的游戏机把你累得手指抽筋,而玩Wii让你全身大汗淋漓。感性的极致是性感,游戏的最高境界是玩家与机器人恋爱或战斗。

工作和产品或服务的使用体验是否可以像游戏一样,规则简单、有互动、有挑战、有即时反馈、富于幻想、愉悦感官?从产品使用体验来看,宝马做到了“Sheerdrivingpleasure”(纯粹驾驶乐趣),完美体现了游戏设计的6个关键词,所以,宝马是成年人的大玩具。特斯拉若想撼动宝马的地位,必须过驾驶体验这一关。

至于工作设计,经典的管理工作方式学理论所涉及的5个要素与游戏设计理论有惊人的一致之处:工作必需技能的多样性(skillvariety)、任务的完整性(taskidentity)、任务的重要性(taskimportance)或者意义、自主性(autonomy,即员工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反馈以及团队合作(teamwork)。问题是,有多少人正在像玩一样工作着呢?

上策:让工作成为对工作的奖赏

人们玩游戏花钱,上瘾;人们工作挣钱,厌倦。为什么?

《游戏》一书作者、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凯瑟琳·佳维(CatherineGarvey,1990年出版)中对游戏(play)有如下定义:游戏是一系列自愿、由内在动机驱动,通常带有娱乐享受性质的活动。

可见,游戏的动机是内在动机,而工作的动机是外在动机。一家心理学家创办的企业找清洁工,一开始定的选人标准是勤奋,后来发现勤奋的人扫厕所扫不干净,于是修改了标准,变成“爱干净”。于是,厕所从此干净了。勤奋的人扫厕所是劳作,有洁癖的人扫厕所是本能驱动。如果扫厕所这样的工作都能变成本能驱动,那些更加“高大上”的工作又有什么理由找不到对此上瘾的人呢?

让工作成为对工作的奖赏,是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上策。游戏的实质不是积分,而是热爱和上瘾,是内在动机。过度的绩效考核,或者,用游戏的语言说,积分,容易让内在动机外化(externalization)——一个人本来自己选择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后来变成为绩效指标而工作,而失去对工作本身的兴趣。

内在动机的极致是上瘾。一位企业家问我,为什么好习惯需要坚持,而坏习惯容易上瘾?让员工对工作上瘾似乎是天方夜谭,其实不然。据研究,大多数工作上瘾者(俗称工作狂),实际上是被自己身体分泌的肾上腺素上瘾迷住了,他们因持续高压力而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上瘾(adrenalineaddiction)也是网瘾、赌博上瘾和游戏上瘾共有的生理现象。

让工作成为对工作的奖赏意味着让人们爱上工作,直至上瘾。解决方案并不需要创新,而是早已存在于传统的管理工作方式方式之中:例如,工作丰富化(jobenrichment)和自我管理工作方式的工作小组。这些都是正确的方式,毫无新意,只是过去我们一直没有做好。

让工作成为对工作的奖赏的办法有两个:人-岗匹配和组织设计游戏化。

工作可能是一个人的游戏,另一个人的苦役,所以人-岗匹配是管理工作方式游戏化的根本设计手段。明熹宗朱由校对木工活乐此不疲,对做皇帝却不感兴趣。自从他登基之后,中国历史上就多了一个不务正业的昏君,少了一个技艺精湛的良匠。

人与组织的匹配是人-岗匹配概念的延伸。当工作成为游戏之后,跟谁一起玩就是下一个难题。所以管理工作方式者要解决人与组织匹配、人与人之间的匹配。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希望吸引什么样的玩家来玩?他们怎样才能玩到一起去?

如果说人-岗匹配(包括人与组织的匹配)是老生常谈,组织设计游戏化则是对传统组织设计理念的颠覆。传统思维把员工当成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我们大可换换脑筋。员工不是传统管理工作方式理念所谓的隶属于公司的资源、资产或资本,而是独立于公司的个体。你敢不敢把员工当玩家,把管理工作方式当游戏?想象一下,员工是玩家,企业是游戏开发商,岗位是游戏产品。员工试玩好多游戏,买下,玩了一个阶段,上瘾,通关晋级,成为高手,然后玩腻了,换下一个游戏。

当工作成为游戏,员工能玩多久?员工流失是很多管理工作方式者的头疼所在,其实人才以一定的节奏在企业间流动绝对是个好事。管理工作方式者只需把员工转岗和跳槽看成玩家换游戏玩。让我们学习谷歌首席文化官史黛西·沙利文(StacySullivan),不断思考并询问员工的两个问题:你喜欢正在从事的工作吗?如果答案是否,那么,哪些事情会使你更快乐?

我们不需要让100%的员工都像玩游戏一样管理工作方式,只需要达到一定比例即可。目前有多少比例的员工对工作上瘾如玩游戏一样?盖洛普(TheGallupOrganization)的研究发现,敬业员工平均只占30%左右;而在该公司所服务的优秀企业中,这个比例高达63%.盖洛普对敬业(engagement)的定义就是“充满激情地工作”。我对这组数据的解读是:通常只有少数员工爱自己的工作。如果能让60%的员工爱上自己的工作,就算是伟大的企业了!

第二篇:游戏化

教育活动游戏化

1996年正式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试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也是我们开展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

一、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是指使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成为游戏或具有游戏特征的过程。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游戏性

游戏性是指“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以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主体性素质(包括动机、情感、能力与态度等)”。“游戏性,也可用来描述和定义活动,这时,游戏性就成为活动的客观特征,活动可以被分为游戏性强或弱的活动”(刘焱,1999)。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关注课程的游戏性(指活动的客观特征),体现幼儿的游戏精神。游戏化课程充分利用游戏因素,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习。

2.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游戏是一种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3.开放性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的。游戏化课程和传统课程相比,前者是开放的,后者是封闭的。因为前者关注过程,后者更倾向于关注结果;前者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后者常常是预设好的、事先确定的;前者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后者对结果的期望常常是确定的。传统课程的封闭性在游戏化课程中得以改变。游戏的开放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到了正向迁移。比如,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设计者开始关注活动过程,幼儿有了更多到实践活动中去操作、去体验的机会,而这种实践活动又是多渠道的、可供幼儿选择的。再如,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材料提供还是环境创设,都能适合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体现了游戏的开放性。

4.综合性

综合,强调的是联系以及彼此的融合。游戏相对于传统分科课程来讲,各要素及彼此间的联系和融合更直接、更便捷,因为游戏不需要人为地划分领域;而传统分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组织的,它追求的是知识和系统。幼儿在游戏中,无论是经验的获取还是能力的表现,都是以“整个”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游戏是最具综合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培养幼儿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游戏的这一特性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突出地表现为课程设计中整合技术的运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坚持按生活的逻辑(因为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模拟),用游戏的精神和方式去组织课程;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从观念、目标、内容、资源、方法、形式、手段等多方面人手,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期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组织策略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在设计上有一些什么样的组织策略呢?

1.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于课程之中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如果把游戏理解为一种精神,我认为最直接的体现是:①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选择权和决定权;②关注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强调儿童与环境和材料的互动;③关注活动的过程,将目标隐含在过程之中。用这种精神去设计幼儿园课程,把这些精神渗透于课程之中,既是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思想,又是重要的组织策略。

2.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除了游戏以外的全部教育活动的总称。如何使幼儿园非游戏活动游戏化,许多幼教实践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1)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完整的游戏,使教学游戏化幼儿园游戏既是活动的内容,又是活动的途径,因此教师常常利用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这时的游戏更多的是指传统游戏分类中的教学游戏,即专为教学而设计的音乐、体育、语言、科学等游戏。教学活动游戏化在设计上有两种策略: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谜语本身就具有游戏的性质,而猜谜则是一种游戏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教师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

(2)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

①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经常运用的策略。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②以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可以有不同的假想。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

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

③以“做做玩玩”的方式组织活动。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做各种小实验或手工制品,再利用这些作品进行游戏,这是幼儿园课程中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又一种策略。这类活动可以在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教学活动中进行,也可把材料投放在相关活动区,让幼儿在入园后、离园前、专门的游戏或自由活动时自主地选择。这类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利用游戏因素,结构上比较松散。

④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活动。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教育活动,是促使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幼儿园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用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比如,以练习某些动作为目的的划船比赛,培养生活能力的穿脱衣比赛和叠被比赛。比赛可以在个人和个人之间进行,也可以在组和组之间进行。比赛使一些原本枯燥而单调的活动具有了游戏性,大大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3)运用生成策略将创造性游戏有机地融入课程创造性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如何使之有机地融人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又一策略问题。

创造性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特殊影响是其他游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专门的创造性游戏时间。由于这类游戏的目的隐含在过程中,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渐性积淀的过程,不像音乐、体育、语言等游戏的目的来得直接,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安排中,它常常会被由教师设计的语言、音乐、体育等游戏或被为学习活动而延伸的区域活动所代替。由教学活动生成游戏,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从文学作品活动中生成游戏,另一种是从社会领域活动中生成游戏。

幼儿常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中角色、情节的理解,从而生成新的游戏。这类游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动作性较强的角色表演,比如幼儿学习《小蝌蚪找妈妈》后,在游戏时常常模仿小蝌蚪的形象;另一种是情节性较强、内容丰富、角色较多的主题游戏,比如文学作品《老鼠嫁女》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于是围绕老鼠和猫两家发生的故事,幼儿生成了为期一周的主题游戏。

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幼儿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这类教学活动是幼儿生成角色游戏的又一条渠道,他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成策略,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仍然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第三篇:英语教学游戏化(范文)

英语教学游戏化

在胶东地区,非常流行几种扑克游戏。如打够级,保皇游戏等。

此游戏常年经久不衰的原因是,集斗智,斗勇,斗谋于一身,在游戏中,非常讲究配合。由于不少学生平时在家时,村里特别是夏季时,不少大人聚在一起就玩打够级,孩子们在一旁或看或玩,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于是,我就突发奇想,既然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平时在课堂上,只要孩子们一分心,一走神,我们的老师就大发雷霆,甚至大动肝火。把孩子们吓的六神无主,在学校里,什么事不敢做,也不会做。即使做了,他也不敢承认是他做的。而在家里倒是生龙活虎。没有他不敢玩的,没有他不会玩的。所以,在我们社会就产生了这样一种怪现象,在学校里,老师成天逼着孩子们学,学,学,而在家里,家长们也是如此。把孩子们逼的无处藏身,只好藏到网吧,游戏厅里去了。既然你喜欢玩,不爱学习,我就先顺其自然,满足一下你的贪玩心里。让你玩得高兴,玩的开心。

我们大家都知道,词汇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对任何一个想学好英语的人来说,意义非凡。而在中学里,不少孩子们最头痛的就是整天背单词,学英语。老师也头疼的是教好孩子们的英语。所以到药店买头痛药的多数是那些学不好英语,教不好英语的人。中小学的孩子们他们有一个性格上特别明显的共性,那就是争强好胜。在初一,初二最为明显。英语教学中,不少老师也进行过分组教学,特别在讲公开课,优质课评选时,老师就把这个平时基本上是尘封的,很少用的方法拿出来用一下。好让自己的课堂让外人看一下,我的课堂这不是很和谐的吗?为了把这个课堂,弄的热闹些,老师有的买糖,有的买本子,大大小小的礼物买了那么多,学生当然是很高兴的了,肯定也希望老师能天天讲公开课,优质课。不过那样的话,老师的那一半,肯定是不愿意了。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把游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就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年龄上争强好胜的特点,具有极大的生命力。我所发明的英语词汇卡片扑克游戏,就具备以下几大特点。一. 具有极强的个体性。

让孩子们动手,动脑。把知识进行汇总,有选择,有目标的把重点,难点词汇或其他知识点整理编排在卡片上,卡片大小基本和一张扑克牌的大小相同。每54张卡片组成一幅扑克卡片。每张卡片,也有和扑克一样的花色,点数。图案有每个孩子自己决定,创作。体现了对他们个体性的尊重。二. 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每54 张卡片为一个单位。卡片的内容可随时进行变化和调整。孩子们可利用自己制作的卡片随时随地的学习或游戏。能极大地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三. 具有极强的育人效果。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缺少真,善。孩子们在家里跟外界的交往也越来越少。这对他们的性格成长是很不利的。在学校里,老师就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多交流,让他们在交流中快乐成长。扑克卡片游戏在这方面,就有极强的育人效果。孩子们在游戏中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一个玩扑克卡片的高手,他首先应是一个具备合作意识的人。四. 具有极强的保存价值。一个认真的孩子如果能把他所有的扑克卡片从一开始就保存下来,在将来会有一种自豪感,荣誉感。这毕竟是他学习心血的一种积累,对他的孩子肯定有一定的激励效果。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我们老师,就应该从教学实际,当地教学实际出发,去用心发明,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当年抗日战争期间,闻名世界的让孩子们地道战,地雷战,就是很好的一种说明。地道战,地雷战,就是当地人们,结合自身当地的地质情况,实际情况发明出来的,在当时那种特定的历史情况下,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我们老师也不应该过分迷恋教学方法,再好的教学方法,对有的老师来说,也等于零。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本身心就不在教学上。孩子们自然而然也就对你敬而远之。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单词扑克卡片游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肯定也有他的局限性,比如缺乏声音方面的教学,交际方面的培养等等。但是,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教学,用心去发现,美好的教育前景,肯定是属于我们的。

第四篇:游戏化-讲稿

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观念的树立

各位老师:大家好!

很高兴有此机会和各位幼教同仁在此进行一个有关游戏精神观的交流和学习。“课程游戏化”正处于改革和探索阶段,各个园都在做,那么,今天我没有为大家带来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只是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希望能给大家有所启发。

那么,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观念的树立”。说到游戏精神:“自由、自主、愉悦、创造”那么,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如何将游戏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之中,这才是最重要的。从具体层面来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理念和行动上发生转变。我们教师本身要具有游戏精神观念。正如虞永平所说:“幼儿的行为总能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

因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在组织与实施活动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幼儿的自由、关注幼儿的体验、鼓励幼儿的探索。”

―、尊重幼儿的自由

幼儿在活动中的自由,意味着幼儿在活动中能够不受教师的干预和管制,能够按着自己的意愿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获得充分、富有个性的发展。

比如:孩子今天玩什么,什么时间玩,怎么玩,玩到什么程度,通常是在教师的高控制和高指导下进行的。我觉得这样的游戏并不是幼儿主观自由想要的游戏。《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经验”。

杜威先生:更多的给予儿童以自由,把儿童的潜力解放出来,这个观念是“自由精神”永远存在的。

因此,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由,为幼儿提供多种可能性、进行自主选择的机会,促进他们自由能力的不断发展。〔一〕为幼儿创造自主选择的环境

自由意味着幼儿能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选择,他们应该能够为自己决定做什么和不想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多给幼儿创造自住选择的机会。

在每个活动区内,孩子在这些材料丰富,充满童趣的活动区内,自由掌控的活动内容、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材料,使区域活动成为孩子们无比向往的乐园。

许多人认为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思维力等尚不成熟,因而不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需要成人代替他们去选择。不可否认,幼儿的自主选择能力的确比较薄弱。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幼儿自主选择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只有在不断进行选择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这一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正如密尔所言:“人类的认知力、判断力、辨别感、智力活动、甚至道德取舍等,只有在进行选择中才会得到运用”。

因此,幼儿教育有必要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帮助幼儿获得主动性的发展和选择能力的提高。〔二〕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幼儿

幼儿处于生命发展的初期,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很不成熟,在成人看来,他们的许多行为显得十分幼稚,他们的许多想法也简单可笑,他们在做事情时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然而,正是在这些不成熟的思想和行动中,蕴藏着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所以教师在对幼儿时要有宽容的心态,充满耐心地去理解他们、鼓励他们,而不能武断地对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妄下评判。

其实在幼儿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何在尊重孩子人格、保护孩子幼小心灵的前提下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每一名富有智慧的幼儿教师需要修炼的重要功课。

以上案例,其实咬人手指只是幼儿之间的自发性游戏,只是申予涵小朋友缺乏采用多大的力气才不会伤害到手指的这种经验,其主观上是不存在攻击性的。在这个案例处理上,我也有过错的地方,没有弄清事实狠狠批评了孩子。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幼儿所犯的错误也需要区别对待,如果是故意为之、不负责任地犯错误,(打扰他人游戏或破坏玩具)则不仅不能给予自由,还需要加以必要的限制,以引导幼儿走向自觉和自律。因此,给予幼儿犯错误的自由或者说失败的自由,并不是纵容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而是要尊重幼儿自我修正的过程,鼓励他们以主动、自主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生活。

〔三〕引导幼儿掌握自由的限度

对幼儿来说,他们生而自由,但这里的自由不是无限的、任意妄为的自由,而是一种相对的、有限的自由,会受到各种约束。

一方面,幼儿在教育中的自由离不开纪律的限制。

幼儿生活在集体中,要使教育中的每位幼儿都享有自由,促进幼儿的自由发展,这也必然要求教育活动中的幼儿个体自由不能妨碍其他幼儿的自由,不能损害自己的发展。因此,只要孩子冒犯或干扰有不礼貌或粗野行为,就应加以制止。”因此,必要的纪律是幼儿接受教育和实现自由发展的基本保证。

比如:区域活动結束的时间到了,活动室里响起老师和小朋友们共同约定好的提示音乐,听到熟悉的明快抒情的音乐后,孩子们自觉伴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开始整理自己所使用的物品,把材料归放到玩具架上相应的位置,然后安静地走到自己相应的位置,等待还没有收拾好材料的小朋友。音乐结束时,孩子们早已全部坐好,各个区域也恢复了井井有条的原貌。

在这个区域活动结束环节的进行过程申,没有老师的大声催促与呵斥,没有孩子的违反纪律、捣乱破坏和相互干扰,没有任何外部强加的压力与限制,孩子们从音乐响起到安静地收拾材料,一系列井然有序的行为都是自觉自愿的、充满愉悦的。幼儿教育中的纪律应建立在尊重幼儿自由的基础之与,其目的应保障幼儿自由的实现。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幼儿参与班级纪律的制定,帮助他们在自由中理解纪律,自觉自愿地遵守纪律。

另一方面,幼儿在教育中的自由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首先,自由总是与选择和责任相伴面生。幼儿的自由能力尚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教师应在尊重自由的基础之上,培养他们面对自由时的理性选择能力和自我担当的责任感。其次,由于受到心智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还没有具备较为成熟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的行为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教育中权威在某种程度上是无可避免的,施教者必须找到按自由精神来行使权威的途径。”可见,教师应当对幼儿的行动给予指导并不意味着他们能够动用教育权威任意干涉幼儿的行为,而应当在符合自由精神的前提下,为了确保幼儿的自由发展,对他们的言行进行必要的正当的干预。

二、关注幼儿的体验

体验作为一种个体的操作行为,是个体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感悟、体认和意义,具有整体性、主动性与独特性,对幼儿的身心成长有重要意义。幼儿的体验是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融合,是他们全身心投人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自主性的发展,最终促进幼儿人格的完善和生命意义的提升。因此,教育应当关注和唤醒幼儿的体验。〔一〕教师要认识体验的主动性,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教育活动。

体验是个体整体性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作为一种个体的亲身经历,它从来都不是被动的行为,而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幼儿体验的过程不仅需要认知、逻辑等理性成分的融入,同时也需要情感、直觉、体悟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如果离开了幼儿的主动融入和深度参与,体验就无从谈起。因此,幼儿教育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符号的认知和知识的记忆上,它还需要关注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对学习的愿望与热情、对生活的喜悦与憧憬,只有这样,幼儿教育才能够打动幼儿的心灵,激活他们的潜力。

〔二〕教师要理解体验的独特性,尊重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不同体验。大千世界中,每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都无法被替代和重复。一方面,幼儿的生命体验与成人存在不同。幼儿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认识特点和情感特征,他们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存在很大差异,他们看待问题的眼光往往与成人大相径庭。如果以成人的判断标准来衡量,幼儿无论在理智方面还是在情感方面都很不成熟,存在着诸多缺陷。

然而教师必须认识到,“儿童不但要生活在成人的世界中,还要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在成人的世界中接受教育,获得更快的成长,但也要在自己的世界中获得自己的自由,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世界的美和人生的美。

宇宇是班上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每天,只要他一进班,班里就别想安静一会儿。

一次绘画活动中,他又和同伴争吵起来,我以为他又是在捣乱,不由得批评了他:“你这是干什么?” 他很委屈:“他把我的蚂蚁洞弄坏了,说着就哭了起来……

说实话真没想到,这个顽皮的小家伙也有伤心的时候。我打开画纸仔细看了看,还真有点像蚂蚁洞。我灵机一动,于是赶紧给他一张崭新的画纸,仔细看了看,并对他说:老师重新给你找来一张,你给蚂蚁再建一个更好的家吧!“他于是很认真地画了一个跟前一副几乎一模一样的洞穴,原来,这个看上去乱七八糟的蚂蚁洞,还是他很辛苦建造的!小朋友们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蚂蚁洞真大,能住下好多蚂蚁;有的说蚂蚁洞很高,下雨的时候,雨水流不进来,蚂蚁住在里面很安全……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喊:“蚂蚁洞太黑了,什么也看不见!”听了这话,宇宇飞快地在蚂蚁洞口上面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还把红红的阳光照进了洞穴,大家不由得为他鼓起掌来。

以上案例,从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来看,很容易把黑色水彩笔画的看不出具体形态的画面看作是不会画画甚至是捣乱,然而在小作者乐乐那儿,他是在专心地建造蚂蚁洞,老师那儿的不成体统在孩子这儿却充满了意义。可见,幼儿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存在多么大的差异,幼儿的体验与成人的体验往往也大相径庭。在这个案例中,老师由于对乐乐抱有“调皮捣乱”的一贯印象,在看到孩子“乱七八糟”的画面时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态度比较急躁,但当她了解到孩子的体验后立刻认识到了自己处理方式的不妥,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并弥补了自己的失误,通过理解和鼓励的方式帮助乐乐收获了进步。

虽然幼儿园教育是集体性的,要照顾到每位幼儿的兴趣和感受并非易事,但是只有树立这样的观念,才有可能一步步接近促进每位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去理解每位幼儿的独特性,尊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独特风格,帮助每位幼儿获得属于自己的成长体验。

三、鼓励幼儿的探索

“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探索欲望不但是幼儿知识学习的重要条件,而且是幼儿儿创新能力发展的动力源泉。“个体在儿童时期对自然进行科学探索,可以进一步强化个体对周围自然界的探索精神,使儿童内在求知欲望燃烧得更为激烈”幼儿天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世界充满了疑问,教师要呵护幼儿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探索问题,获得有益的经验。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要欣赏幼儿的问题。

创造始于疑问,如果只知道接受现成答案而没有疑问的产生,思维便将停滞,创造的动力也会枯竭。正是科学家牛顿对“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发问,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迪切地想要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于是就会源源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幼儿总是努力地去探索,在观察、摆弄和发问的基础上尝试通过各种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提问不仅能够使幼儿的思维保持活跃状态,而且可以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谢弗勒曾指出:“如果孩子们的好奇心没有得到唤醒,而是受到严重压抑的话,就会逐渐丧失掉。如果孩予们天生的问题意识没有得到保护,而是不断受到阻碍的话,最终也将失去。所以,教师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的问题,激发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思考和探寻问题的答案。

〔二〕要弓导幼儿的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是相对的一种教学方法,与强调现成结论的接受学习不同,发现学习注重让学习主体通过自己的探索过程获得所学内容。

对幼儿来说,发现学习是--种对已有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不但有助于调动幼儿的内部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学会探索研究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_有助于幼儿探索精神的形成与发展。

实际上,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一种主动建构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指导幼儿发现学习的同时,处理好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使幼儿获得尽可能丰富有益的学习经验。〔三〕注意活动过程的生成性。

对幼儿来说,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还是经验的获得,都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正如鲁洁先生所指出的:“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来说,进人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都不是预成的,他们都是主体实践创造、重建的结果,因此也就不存在一种预成的、永恒不变的必然性与规律,任何一种必然性都形成于一定的教育活动之中。

此可见,生成性是教学的基本特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开放性,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活动进度。

在一次户外活动

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自由的玩耍,有几个孩子在草丛里发现了蜗牛,很快这些蜗牛的出现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一大群孩子争先恐后地围过来看。豆豆首先说:“你们不要过来,它会害怕的,它可能是找不到家了。”不对,不对,它可能是俄了,所以出来找吃的。”文文紧接着说:“不是的,不是的,它是出来散步|的。”

回到教室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围绕“蜗牛怎么会出现在草丛里”这个问题继续讨论,但最终没有标准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就是多元的。这个问题的出现为我们探索蜗牛的秘密创造了良好的时机,比如,豆豆的看法使小助友思考:“蜗牛的家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文文的看法让小朋友思考:蝸牛吃什么?”小宇的看法使小朋友思考:“蜗牛喜欢做什么事情?晚上睡觉吗?等等。

一个原本很简单的户外活动,从发现蜗牛激发孩子们探索精神和欲望的推进而变得生动有趣、异彩纷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关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留给他们充分探索的空间和时间,并适当地加以引导,不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从中真正体验到主动探索的快乐。

幼儿天生与游戏有着不解之缘,几乎没有不喜欢游戏的孩子。游戏精神既是幼儿成长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幼儿教育的真实需求,正如我们江苏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虞永平所提出的:“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体现并不意味着幼儿园的全部活动都要一定是游戏,而是明确幼儿教育应该具有的一种观念,强调游戏精神之自由、自主、愉悦、创造在活动中的渗透。”

因此,我们教师在课程游戏化这个大背景下,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精神观,为孩子塑造真游戏、真教育,使我们孩子在今后多一些自由观的心态,多一些生动活泼的生命体验,多一些探索创新的精神,多一些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等等,这将是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要思考和实践探究的地方。

第五篇: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

什么叫游戏化教学?其实在字面上不难理解,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与游戏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游戏教学与游戏化教学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教学中应该是不同的层面,一个是点,一个是面。游戏教学是针对某一个游戏进行方法、规则的讲解、示范或引导创编的过程,同时对参与者进行实际辅导的教学行为。

游戏化教学专访李添财: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游戏作为一种益智的娱乐方式,给玩家带去乐趣的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尤其是对游戏的沉迷,已经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尤其是90后的健康成长,导致众多年轻玩家荒废学业、精神萎靡、三观扭曲。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专家李添财先生却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言论,引起一片哗然。那么,此言论到底有什么含义呢?为此,我们对李添财先生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个人专访。

记者:李老师,在当今游戏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当代青年健康成长的时代背景下,您为何大胆提出“听课不如玩游戏”的说法?

李: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学生面临各种学业压力,多数又正处青春叛逆期,网络游戏正好给这些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宣泄的渠道。而网络游戏充满刺激、诱惑、挑恤,容易勾起年轻人的征服心态。一旦接触之后,游戏的各种通关设置、虚拟情景就会诱导玩家一步步地沉陷于游戏世界。其实从另一角度看待沉迷游戏的青年,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拥有不轻言放弃、追求成就感的铆劲。如果我们能从他们这种心理特点出发,研究出一种类似游戏一样充满乐趣与挑战的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听课”方式,在玩游戏中学习成长,也许能够引导更多的年轻人步入正途。而“听课不如玩游戏”就是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标志语。

记者:说到年轻人爱玩游戏。那么,咱八卦一下,李老师您学生时代是否也喜欢玩游戏呢?

李:与众多年轻人一样,尤其作为理工宅男,我在中山大学攻读软件工程那些年,经常躲在宿舍打游戏。不过我并不沉迷,而是作为一种放松的娱乐方式。因为那个时候我与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正在进行软件工厂的研究工作。因为软件工厂的研发过程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于是游戏成了我释放压力的出口。可以说,游戏也是陪伴我走过那段艰苦岁月的小伙伴。

记者:原来是游戏的发烧友,难怪李老师您“叛逆”地说出“听课不如玩游戏” 的心声。开个小玩笑,咱们言归正传。刚刚您说到,新型教学模式就像玩游戏般刺激魅惑,那么这种教学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您给我们简介介绍下。

李: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模拟rpg游戏模式,我们称之为浸入式培训体系。在这种培训模式下,每一位学生对应一个“游戏”角色,通过做任务、刷副本、打BOSS来获取经验值、财富值、技能点,玩游戏过程就是学习成长过程。当然,这些都是游戏术语,我想年轻人都听得懂的。

记者:这样把游戏和培训结合起来,会不会让学生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呢?

李:我们引用游戏的模式,是为了引起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当他们被我们的“游戏”所吸引时,他们就会按照游戏规则,一步步去做我们的学习任务。在做学习任务的过程,既是玩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两者虽然看起来似乎目的不同,玩游戏可能是为了通关,而培训是为了学习,但在浸入式培训体系里面,二者却是殊途同归。将游戏跟培训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乐趣,同时,用游戏的魅力引导学生一路通关学习,更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也正是在“游戏”的驱动下,使得教学模式自然而然地从传统“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而教育的第一主体也从老师变成为学生。

记者:既然是从游戏发展而来的教学模式,为什么不叫做诸如“rpg学习模式”之类的,而叫做“浸入式培训体系”呢?

李:至于为什么要将它命名为浸入式培训体系而非其他的,关键在于“浸入式”三个字。这里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让学生犹如玩游戏般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第二层,给学生提供全真的环境,让学生浸入到一个真实环境下学习。例如,给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在此环境下学习英语,将“学以致用”发挥极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第三层,学生所做的通关学习任务,都是按照当前社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特地设计的,甚至是直接引用当前社会中的真实需求任务,让学生浸入到现实社会中,避免所学知识与技能与社会脱节。

记者:既然浸入式模式有诸多优势,那么它适合于哪些类型的学习或培训呢?

李:浸入式培训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其实适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其中英语的教学和培训最适合采用浸入式的培训模式,其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低。而在IT领域中的运用,是最能将此模式的优势发挥极致的,但是运行的难度和成本较高,必须要有长期的试验经验和数据累积,才能较好地将浸入式教学模式应用到IT教学中。在这里,我给出三点建议,想要构建一个满足浸入式IT培训的“软件工厂”必须具备如下人才条件:

1、运作过真实“软件工厂”的技术专家;

2、拥有多年IT培训经验的资深培训师;

3、熟悉国际软件外包业务及现代软件过程规范(如CMMI)的过程改进专家。

记者:好的,那非常感谢李老师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为我们揭开“听课不如玩游戏”的真相。

随着科技发展,众多高新技术产品被广泛应用到教学领域之中,教学方式从原始的传统教学到多媒体教学,再到如今多种教学模式的诞生,发生了多次的改革。虽然传统教学有着明显的弊端,但却依旧被广泛应用,而多次的改革也始终没有动摇传统教学在我国的主流地位。然而,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新的教学模式必将更广泛地被试验并应用。那么,浸入式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否使得教学更有效有质,到底能否能否被人们所接受,甚至成为未来一种主流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时间和实践的考验。那么,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下载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上、中、下策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戏化管理工作方式的上、中、下策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游戏化教学

    浅谈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中的作用 小学生的教育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段学生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体现尤为突出,相对来说,小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对于学习的认知并不深刻,只是在老师的......

    课程游戏化

    访虞永平教授:课程游戏化只为更贴近儿童心灵 把课程游戏化看成一个质量工程 记者:我们常说好课程就像是幼儿园的“健康心脏”,近年来,不少地区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探索,比如江苏......

    游戏化教学

    月29日,我们在园领导的带领下来到南京师范大学贻芳报告厅,听了幼教专家许卓娅教授关于“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精彩报告。报告分两大块——现场教学活动和各大......

    浅谈小班游戏化

    浅谈小班数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游戏又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活动,它能给儿童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工作......

    游戏化教学

    研究背景与意义 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游戏自身的魅力与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 游戏化教......

    浅谈游戏化教学

    浅谈游戏化教学 前言 多少年来,每个国家不同学科的人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试图促进人们对游戏、儿童发展、早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观点和研究结果进行解释与交流。 游戏......

    教学游戏化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探索,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观的变革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游戏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让幼儿在......

    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的重要性 有一调查:走访多所幼儿园,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几乎所有口碑良好的幼儿园,也就是国家认可的一级一等园都不将识字、算术当做教学重点,而将孩子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