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1教学模式下学生数学编题策略
“121”教学模式下浅谈培养学生数学编题策略
一、设计开放的编题环境,让学生能编题
在教学《图形与坐标复习课》时这样设计:请你编题(利用图中的几个点可以从象限,坐标,对称,平移等方面出题)。
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每位同学都能编出三个以上的问题,而且有的学生编出的问题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如有学生编出了“能否在Y轴上找一点P,使△ABP的面积与△ABD的面积相等?”等这样高质量的题目。
学生在编题的过程中品尝、体验到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乐趣,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有一定难度,又能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的开放性问题,设计的问题要起点低,落点宽,又隐含着丰富的“创新”因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充分施展聪明才智,把学习的潜力挖掘出来。
二、教给编题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善编题
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去做老师布置给他的作业题,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去编拟数学题目,这是对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巨大挑战。这时候我们教师就要重视编题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编拟数学题,教师要多引导、多示范、多总结,教给学生一些编题的方法和技巧。
1.拟制题
拟制题是以原有题为基础,对其进行一定变形,变为另一形式的题,俗称改编题。通过对典型题进行适当的剖析、深入研究、充分演变,揭示其深刻性,领悟其奥妙性。
(1)改变问题的条件
改变问题的条件,就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条件进行变化探讨,并针对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与扩展,得到一类变式题组。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掌握某类问题的题型结构,深入认识问题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动性和变通性。譬如原题:
如图1一只蚂蚁从棱长为2的正方体的顶点A爬到与它相距最远的另一个顶点G,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变化1:如图2一只蚂蚁从长为3,宽为1,高为2的长方体顶点A爬到与它相距最远的另一个顶点G,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变化2:如图3圆锥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一只蚂蚁从底面圆周上的点B点出发,沿圆锥侧面爬行到圆锥AB的轴截面上的另一母线AC的中点D,问蚂蚁沿怎样的路线爬行,使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 变化3:如图4蚂蚁从圆柱母线AB的端点A沿着圆锥侧面爬到点B,若圆柱底面半径为1,高为3,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编题意图:此题将引例中的正方形演变为长方形、圆锥、圆柱,通过对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求解,掌握求立体图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的方法就是把立体图形展开,转化为平面图形,再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去求解。
拟制时我们可以尝试把问题条件中的立体图形之间、特殊图形(如特殊的三角形)之间进行相互转化;特殊图形向普通图形进行转化;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向高线、中线转化;看是否还存在某些相同的方法或结论。也可对条件中的数量关系进行改变。
(2)改变问题的设问方向
如我在初三专题复习时对下题进行了拟制:
例:已知,如图5,在△ABC中,∠B=90°,O是BA上的一点,以O为圆心,OB为半径的圆与BA交于点E,与AC切与点D,AD=2,BE=3,设P是线段BA上的动点(P与A、B不重合),BP=X。
(1)求AE的长。
(2)当X为何值时,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变化1:当X为何值时,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
变化2:当X为何值时,PD+PC的和最小?
变化3:点P运动时,四边形PBCD的面积与X有何关系?
编题意图:把知识点进行整合与渗透,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巧,去解决有关问题。并掌握解决动态几何型问题的策略:化动为静——利用运动中特殊点的位置将图形分类,静中求动——针对各类图形,分别解决动态问题。
改变习题的设问方向,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考,使知识点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建立起高效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从具体到一般
下面图6中有几条线段?把它们都写出来。
变化1:如图7在直线a上取n个不同的点,那么直线a上一共有多少条线段?
变化2:如图8如果变成角,则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锐角?
变化3:平面内n个不同的点中任意3个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过其中每2个点画直线,一共可以画出几条直线?
变化4:一次聚会出席的每位代表都和其他代表各握过一次手,统计结果表明,一共握手45次,问参加聚会的代表有多少人?
编题意图:在解决复杂的计数问题时,应寻找其特有的规律,才能做到不重不漏。从本题可以看出,有时记住一些常见且有用的知识结论,可以迅速、有效地联系起问题中的未知与已知,达到解题的目的。找规律涉及到一个或者几个变化的量,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且包含序列号,要善于总结、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去解题。相近、相似的同类数学题,可从中领略多题一解,异形同解的妙趣。
(4)变静态为动态
如图9在等腰△ABC中,AB=AC,点D为BC的中点,则D到AB和AC的距离相等。请说明理由。
变化1:如图10在等腰△ABC中,AB=AC,点D为BC的一个动点(中点除外),则D到AB和AC的距离相等吗?当D运动到与B或C重合时,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让点D运动到BC的延长线上如图11,结果如何?再进一步,若点D是正三角形内(如图12)或外(如图13)的一点,关于高线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编题意图:不断的变换问题的条件和结论,让学生学会用“同一图形的面积相等,表示方法不同”证明一类含有线段的等式。揭示问题的实质与条件、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
由于运动而导致图形的形状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数量关系的变化。通过探究问题实质的变与不变,让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
2.编制题
例如我在初三总复习讲解《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时,曾给出2个数据让学生尝试编题:
老师看见一家商店广告上醒目的写着大削价:大杯10元/只,小杯8元/只。现在请你添加合理的情境和数据,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实际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编的以下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1)王老师买了13只杯子作为运动会的奖品。已知大杯10元/只,小杯8元/只。共花了114元。请问:王老师买了大杯、小杯各几只?
(2)小明“五·一”节去超市买杯子,其中大杯10元/只,小杯8元/只。付了30元找回2元,问小明买了几个杯子?
(3)冰冰准备在家举办生日晚会。她去买杯子,大杯10元/只,小杯8元/只。总共买15只杯子。如何买才能使总价格不超过200元?(此题设问不当,学生讨论后进行了修改。)
(4)某商店水杯的进价为4元/只,售格为10元/只,每天可卖100只。经市场调查,每降价1元,每天可多售出20只,问单价为多少元时,每天获利最大?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身边的东西拿来构造学习,也可以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只要我们开阔视野、拓展思维,认真钻研教材,用生活中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逐步学会“做数学”和从事“数学的思考”。
因此,在平常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这些常规的编题方法和技巧进行逐步渗透,鼓励学生经常用这些方法去编题,要求学生的编题目的明确,表述准确,设问可解。在此基础上,还应考虑题目条件的充分性、和谐性和真实性,突出习题的应用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使编题切实有助于学生的发展。
三、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乐编题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千过,莫如褒子一长。”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和激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如果善于用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使我们明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将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始终以生为本,要耐心呵护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观察和接纳学生。当学生编出较高质量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使编题的态度和手段得到加强,激起学生进一步编题的愿望;当学生编得不符合条件或者不完整时,教师要恰当指出学生的不足,再对学生编题的态度配合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的编题的愿望。只有这样他们以后才会更加缜密地思考,不断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设想。只要教师始终以生为本,不断地总结经验,并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就能激活学生编题的自信心和热情。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可通过自主编题开启学生自我思考之门,变被动做题到主动编题,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进一步自觉学习和感悟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方法了解世界的习惯,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创新思维的提炼和升华,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长期坚持对学生的培养和训练,才会使他们变成思维活跃、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发言、勇于创新的人。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更自信,更乐于探究,我们的数学课堂才更富魅力!
第二篇:教学模式与策略
教学模式与策略
1、(单选题)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总结常用的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这主要是采用了下列教学策略中的(B)。(3分)
A.情境教学策略B、课堂讨论教学策略
B.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C、九段教学策略
2、(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符合主导策略的一项是(C)。
A教师可以通过确定教学起点,安排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教材等不同方面的合理设计,使得学生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B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实施者
C课堂教学能充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 D九段教学策略、情境-陶冶策略均属于主导策略
3、(单选题)合理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如今,老师和学生不仅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还可以在网上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共同建设学习内容。下列教学活动中属于师生在网上共同建设学习内容的是(D)。(3分)
A.教师运用在线同步交流工具解答学生的问题
B.教师用电子邮件给学生发送文档“图层的认识.doc”帮助学生复习
C.教师给出本课的网页课件地址供学生在线学习
D.教师与学生在“维基”(Wiki)上归纳总结Photoshop的操作技巧
4、当前文件夹中的文档“前期分析.doc”分析了本班学生的特点,请根据其中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题。(10分)(注意:使用选项编号填空,每空限填一项,选项可重复使用。)
1.想要帮助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相关概念,最好采用下列教学策略中的。
2.想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和已学知识的联系,可以使用下列教学资源中的E。
3.设计了一个主题为 “是不是知道任意两个角与一条边都能画出与原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最好采用下列教学策略中的C,采用下列教学资源中的F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该知识点。
A、讲授教学策略B、自主学习策略C、合作学习策略
D、解释公理来源背景的整段文字E、有关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F、几种判定方法异同的对比表格G、导入时用的情境动画
5、当前文件夹中的文档“活动设计.doc”中列出了本课的一个学习活动设计,请指出至少2个该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或策略,并说明在这一学习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将答案填写在文档下方的表格中,完成后请保存文档。(8分)
6、在学习“光的传播速度”时,计划使用自主学习的策略。请打开“C:CATDoc”文件夹的文档“教学资源.doc”根据其中标题“
二、教学目标”对于自主学习目标的描述,在标题“
三、教学资源”下的表格中设计至少两项资源,其中至少一项为数字资源,并分别说明资源类型、资源内容和使用目的,完成后请以原文件名为名保存在“C:GATAnswer”文件夹中。
第三篇:数学 教学模式文档
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简介
一、学校概貌
杜郎口中学是山东边远乡镇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05人,学生1260人,18个教学班。几年来杜郎口中学迅速由教育教学双差校,一跃成为山东初中教育的“东方明珠”,成为初中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现已接待省内外参观人员35000人左右。
二、“三三六”教学模式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18个班的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讲解、或朗诵;“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坐、或跪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时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所谓立体式就是: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拓展、演绎、提升;所谓快节奏就是: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优秀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问题和学习目标。
三、教改进程
1、让学生“动”起来
当年杜郎口是远近闻名的薄弱学校,县里已经将这所学校划入了撤并学校的行列。面对混乱局面和被撤厄运,杜郎口中学决定从教改入手。校长天天拎着凳子听课、与教师商讨教改大计。校长认为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堂上演的是教师独角戏,教师口讲、手板书,学生耳听手录,被动地学习,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甚至辍学的重要原因。
1999年秋,为解决“学生不爱学、学不懂”的问题,杜郎口中学对教师上课、备课、业务学习等方面有了新的规定。上课要求:(1)课堂气氛:A、微笑授课;B、学生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勇于自我表现。(2)活动形式:形式多样、情趣浓厚、寓教于乐;能体现学生动脑、动手、动耳、动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3)学生活动量: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3)教师基本功:A、板书条理,能把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在黑板上,版面设计美观科学;B、讲普通话。备课要求:杜绝抄袭教学参考及现成的教案,主要把上课的措施显现出来,体现学生为主体,活动的形式多样,反映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业务理论学习要求:笔记每周一篇,不准抄袭,要写上课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写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许多教师对学校的新规定心存疑惑:我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但毕竟教师一统课堂的局面被打破,教师开始能够注意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一些学科骨干教师,在积极探索着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到2000年7月,在全县23处初中的综合评价中杜郎口中学已居全县中游。
2、把课堂还给学生
针对教师一时无法摆脱传统观念束缚的现状,校领导明确提出了“10+35”的课堂模式。这一课堂模式的提出在全校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教师们怀疑、不解。但任何一种习惯的改变,都会遇到许多阻力。经过校领导班子的发动、宣传,教师们陆续经过“扶贫工程”,上过关课。接着,学校对教学改革整体推进,不分年级、不分学科,一律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位教师是这样描述刚开始的课堂的:“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爬黑板,学生几乎倾巢而出(全班60多人),写的同学和修改的同学‘狭路相逢’,教室过道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再看黑板前,为了争抢黑板的领地,许多同学蜂拥而至,挤成一团,最后还是老师出面让他们分成几组才疏导开人群。”
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但杜郎口中学的教师们却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了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
后记:
1、由于预习充分,课堂多是复习课、练习课,课堂多是围绕题目和问题展开的讨论、思维和复习。这打破了“满堂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用简单的办法解决复杂的教改问题,一直是多数教师认识到但没有做到的事情。
3、现在教改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还要交给学生取水的本领。
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教改之路逐步明晰,教改经验逐步成“熟”,教学模式逐渐成“型”,被推崇为全国农村教育的样板,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支撑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突破示范基地。他们把旨在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套路概括为“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一、“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及内涵剖析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整体性教学。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就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多种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正是这个自主学习模式的运行,使得老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造就了活跃而和谐课堂氛围,很好的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问题、学生主体问题以及面向全体共同发展的问题。
二、“三、三、六”自主学习的价值解读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带有很强的原生性特点,是一种基于朴素教育理念的实践。而正是这一朴素的实践,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培养具有终生学习能力的、自主发展的人。也正是这一朴素的教育实践,实现了被很多人认为是“理想”的新课程理念,在新课程举步维艰的今天,给了我们勇气与信心。也许杜郎口中学的改革者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实践集中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1、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教育观
在杜郎口中学的一间教室里,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句:“我们是老百姓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天天盼着我们成才,我们拿什么报答他们?争气!”象杜郎口这样的农村中学,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为一生发展奠基”,是句再实在不过的话了。杜郎口中学的老师们常常站在这个角度上去教育孩子们:“这个社会是靠能力吃饭的,没有能力,不能展现自我,就没有机会。”“考上学的,考不上学的,以后不能总在农村呆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适应社会的竞争。”在这种为学生生命质量负责的思想下,杜郎口中学摆脱了单纯追求掌握课本知识的课堂教学,将课堂作为了提高学生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操练场。
正是对生命、对实践的关注,使得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充满着生命的气息。有人说,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走进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你就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句话的内涵。这里的教学过程正在成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学生是发展中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教育本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而不仅是被窒息在分数牢笼里、被“肢解”的人,课堂教学目标也应由知识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我们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展示上所看到的一切,正是这些新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真正体会到“语文无错”的含义,才能使得学生在数学课上自豪地宣称:“你们的方法都挺好,但我的方法更好”;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用丰富多彩的手段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正是视教育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才能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精神饱满、自信专注。
这里的课堂分明是人生的驿站、求知的天堂。课堂上,学生可以抒发亲情、友情、师生情,可以讨论家事、国事、天下事;课堂上,学生可以倾听、可以思索、可以争论;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哭、可以笑、可以唱、可以跳。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仿佛是无话不说的朋友,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置身其中的人很难不为这种课堂感染、感动。
2、主体自主发展的学生观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义务教育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问题的存在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有研究表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并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更是印证了这一结论。
为了落实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杜郎口中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三个转变”,即学生学习态度要由“供应式”向“超市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在知识学习中的自主选择性,学生要从那些学习材料中学习,学习什么,要自己有主意、自己作主,这一转变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习惯;教师教学由“注入式”向“发动式”转变,教师在课堂上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不能唱独角戏,要由“讲”到“动”,将课堂塑造成“快乐享受的地方,不是被动接受、枯燥无味的看守所”要打造“艺术课堂”,让学生“享受快乐”;课堂内容由“纯知识型”向“能力、情感、价值观”转变,课堂学习要由知识培养能力,由知识生发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的时候,当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充分发挥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被完全的激发和释放出来。杜郎口中学的教师在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上,一次一次体验着“教学相长”,一次一次品味着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幸福。不管是一题多解还是演示创意,不管是演绎延伸还是总结归纳,学生总能让教师吃惊的感到:“我们的学生真厉害!”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对所学知识掌握内化的过程,即对知识整合与建构的过程。杜郎口中学关注生命、关注实践的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化的建构学习创造了条件。杜郎口中学从课堂预习模块开始,就十分注意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构建。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在学生自学文本的基础上,师生、生生共同讨论生成的,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常常因此而改变。在展示、反馈模块,也常常因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杜郎口中学还十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反对死记硬背。因此,在课堂上,很少有统一的学习活动。同样是对文本的学习,你可以大声朗读,可以不出声地默读,还可以抄写着读;你可以自己独立学习,可以与同学讨论,也可以请教老师。同样是对学习的展示,你可以手写口读,可以编成小品,可以创作诗歌,可以编排舞蹈„„因为他们在“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中,在发展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体验到了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验到了内心的澄明和敞亮。他们对课堂、对学习的沉醉与迷恋,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热情与释放出来的能量令人欣喜和兴奋。
三、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轨”
学生由理性上的“主体”到付诸实践的“主体”,也有一个艰难的转轨过程。该校推行自主学习模式伊始,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机制的长期运作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教师向学生实施了各种“催变术”。
1、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
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表现欲望以及参与能力、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令我们十分赞赏。其实,杜郎口的学生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么高的热情,这么强的能力。不经过长时间的主体参与活动,学生的表现能力决不会这么强。杜郎口中学在近5年的探索中,每个老师都逐渐形成了一套“对付”学生不发言的办法。
要想让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是否关键。有的老师说,学生参与关键是创设一种氛围,让同学放松下来,大家都说,不爱说的也就跟着说了。有的老师说,老师的身先士卒是关键,一开始,让他们大声朗读,他们都不读,我就领着先读,读出感情,感染他们,让他们也想读,产生读的愿望,然后大家齐读,再一个一个读;让他们表演,他们都不演,我就又唱又跳的先表演;有的同学找不到合作伙伴,我就当他的伙伴;有的同学开始想不出节目,我就想节目和他一起表演。有的老师说,抓住机会,就表扬,我们都自己掏钱给爱参与的学生买过奖品,几毛钱的本子、笔,都行;再就是精神鼓励,让全班同学给“参与”有进步的同学鼓掌,给他献歌等等。还有的老师说,一开始千万别批评发言的学生,只表扬好的方面,题目做得不对,就说,你看,表达很流畅,语言很规范,等等,题目的解法不对,还有别的同学补充更正,他自己就会明白,老师一说,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有的老师说,我用竞争法,对各小组课堂发言次数进行排名;对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进行记录,表现好的就表扬;男生、女生进行竞争,看看谁发言次数多,等等。还有的老师说,对老不参与的同学也要进行个别谈话,现在的社会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你不表现自己,有很多机会就抓不住,就很难成功。
2、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老师们都感受到要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一定要使学生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因此,课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在字词句上,在基础知识上,要吃透;然后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老师的细心和敏感。刚开始时,预习课上、反馈课上,老师要和学生一个一个“节目”的进行排练。
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上快乐、自信地成长。
一位同学文科学得很好,数学不理想,开学很久了也没有在数学课上“上台”展示过,老师私下作了他的工作,得知他也想上台,就是没有勇气。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点了他的名:“你上黑板上讲讲。”他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就站在座位上讲吧?”“不行!”在老师的坚决回绝下,他只得来到了黑板旁,脸一直对着黑板,勉强将题目的解法说完了。“很好,不但敢讲了,还在黑板上讲了,而且讲得很完整。”老师的大声表扬下,这位同学上台展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数学成绩也提高很快。以致到后来,座在第五排左右的他,经常将自己的板凳悄悄的挪到第二排,以便能够更便利的“抢”到爬黑板的机会。
一位同学在笔记上这样记录了自己的变化:“学校的课堂改革使我有很大的提高,一向不愿发言的我终于站起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了,我现在开朗多了。通过锻炼,我勇气倍增,学习成绩提高了,我与同学们逐渐交往,友谊也加深了。我知道做到这些,一定要预习好,与同学们交流合作好。只有相信自己才会成功,因此《相信自己》这首歌在我心中早已成为名歌。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一位同学为自己学校的课堂作了一首名为“鸟儿?天堂”的诗:这里没有枯燥,这里没有束缚。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可以打开心灵的窗。让我们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让我们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为了它,我不再封闭心扉;为了它,我抖落累累痕伤;为了它,我愿意飞向梦想的舞台。因为它,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因为它,我的人生更加精彩。热爱它,赞美它——杜郎口中学。鸟儿的天堂,心灵放飞的地方。
第四篇:数学教学模式
目前,教学模式可谓千姿百态。乔伊斯等著的〈教学模式〉共列出22种教学模式,分为四类。①社会互动模式;②信息加工教学模式;③个人教学模式;④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人们还将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讲解-传授、自学-辅导、引导-发现、活动-参与等几种常见模式。[27]
此外还出现了20世纪80年代初顾泠沅先生提出的:“诱导-尝试-归纳-回授-调节”模式;邱学华先生提出的“尝试”教学模式主张数学教学中“先试后导,先练后讲”;质疑教学模式(类似于布鲁纳为代表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整体与范例教学模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重视应用,减轻学生负担”为特征的“GX”教学模式;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方法论教学为特征的“MM”教学模式等等。事实上,很多教学模式的名称不同,但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模式多样化的表现。一般来说可根据几种方法对教学模式进行分类研究:①从心理学出发;②从现代教学理论出发;③从教学活动特征出发;④着眼于教学活动的基本模式。针对以上分类的方向,许多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虽基本观点一致,但也各有所侧重。
张奠宙把数学教学模式分为:教师讲授、师生谈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学生独立等5个基本模式,这些基本的教学模式可以复合形成教固定步骤的教学策略成为数学教学的复合模式。[28]
郭立昌把中学数学教学模式分为:讲授模式、发现模式、自学模式、掌握模式。当前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多数是由上述基本教学模式交叉或变形组合而成。抓住对基本教学模式的学习,就可以更加深刻和主动地理解和学习其它教学模式。
第五篇:浅谈信息技术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与策略
浅谈信息技术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与策略
摘要:在信息技术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建设,可以采取重组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注意多媒体课件设计应做到简明和谐。创建信息技术下的听说交际互动模式,教师应将角色定位为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建构的促进者,让学生能自觉加入到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幅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推动英语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交互 英语 听说教学模式
一、信息技术为英语听说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教学资源
实施信息技术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媒体技术在学校内的广泛的普及和使用。当前一些学校的教室内都安装了现代信息技术设备,这是开展信息技术英语听说教学的基本前提。随着电子阅览室数量的增加,学生接触网络的机会也不断增加。二是教师也都经过了专门的多媒体技术培训,具备了操作和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三是互联网上拥有丰富的听说免费资料,可以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网络在线免费资料,用于进行课外学习。四是当前的英语教材也配备了相关的光盘与视频材料,作为英语教学的补充材料。以上这些都为全面开展信息技术听说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信息技术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建构的几个方面
(一)信息技术教学资源有效弥补了英语教材的不足
英语课程资源包含教材、辅助学习材料以及设施。英语教学的特点是让学生能通过不同渠道,采用不同方式去学习英语,切实感受并体验英语,科学地运用英语。所以,在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使用好教材之外,还需要涉及其他课程资源,尤其是音频、视频材料,报纸杂志、网站资源等。教师与学生一同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能有效弥补教材的不足,让英语课堂更加具有多样性与时代感,还能把学生的生活资源有机融入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学生在开展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能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激发学生英语学习潜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二)教师角色定位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在信息技术下,教师应将角色定位为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设计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任务,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全面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赋予学生更大的进行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为学生提供必要指导,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收集英语信息,培养分析研究、归纳与总结,以及知识迁移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发展成英语学习引导者、协作者、促进者、资源提供者于一身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三)教学情境的建构为学生参与互动交流搭建了平台
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建构的过程中,要达到让学生能主动参与互动交流的目的。教师需要按照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客观条件,比如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年龄、学习反馈等因素,对英语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调整,让信息技术教学能更加富有针对性。教师也需要考虑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技术的互动性方面的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创建情境,让学生在英语学习实践中,能真正掌握语言。因此,英语教师创建的英语情境,应能全面激发学生参与互动交流的积极性,这才是确保英语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标准。
三、创建信息技术下的听说交际互动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建信息技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听说教学互动模式
当前的英语教学法不只是向学生传达知识,培养一种习惯,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包含英语语篇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解释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显得更为容易。因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逼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让学生通过该系统实现人机对话,进入非线性学习模式,提高听说交际效果。另外,信息技术教学具备参与力强、表现力强,关注听说等方面的优势,让英语学习者在学习方式、内容、次序等方面进行自主选择,实现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下的听说教学互动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将英语学习促进者、英语语言环境缔造者以及学生潜能的挖掘有机结合在一起,成为互动式教学的主导人员。学生仍然是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最佳的英语听说训练模式是采取合作学习性质的小组活动。采用信息技术为而核心的教育技术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就是要提升英语教学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教师在分组互助模式下,教师要指导学生采取双向互动模式,做到师生互相问答,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双向互动,多维度交流,实现英语学习的有效“会话”,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意义建构”。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认知心理学指出:学习为两者相互发生作用的积极过程。在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英语学习者既是语言学习的接受者,还是学习主体。学习者的积极投入,可以决定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方式。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行分组学习后,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和知识主动建构者。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英语课堂教学将紧密围绕学生去获取和应用知识来实施。英语课堂学习只是学生开展英语学习的一个有效环节,但不是英语学习的唯一场所,学生要真正掌握好英语,只是依靠课堂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课外英语学习中,借助信息技术辅助听说教学,来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学生从英语学习任务的特点出发,采用适合的学习策略,优化英语学习策略,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分析与归纳,掌握英语语言规律,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识别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研究,完解决问题的目标,锻炼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英语学习水平。
总之,实施信息技术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对提升英语教学水平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在信息技术下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建设,可以采取重组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教学资源,注意多媒体课件设计应做到简明和谐。另外,还需要创建信息技术下的听说交际互动模式,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应将角色定位为帮助学生进行主动建构的促进者,让学生能自觉加入到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幅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推动英语教学不断向前发展。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