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22:2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

1.数学教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生自主学习一个最有利,有力的注意:1.导入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学习动机,兴趣,信心等非智力象,其社会性决定了数学教育要“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性。2.导入方法的选择要具有因素的培养。6.教学基本功是否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数学教育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特别是学生多样性。3.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实。如普通话语言是否规范、生中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放任自流学习时,起最大的限制[2]讲解技能:讲解技能中的一类动形象;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技术等一系列问题都会随着社会和控制作用。学生使命:自主学教学行为,在行为方式上的特点大方;板书是否工整、美观、清的进步而不断变革与发展.习,借助帮助,利用学习资料加是“以语言讲述为主”的方式;在楚,是否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2.课程的性质和地位:是数学教强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对话。构教学功能上的特点是:传授知识等。7.教学效果如何。教学效率,育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建自己完整的学习知识体系。)5.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感学生受益情况等。8.教学特色如何。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学习环境。6.评价观 情”。即教学的个人特点,教师的教学的是数学教育数学理论,是数学双基:含义:(1)数学基本知识目的:传授数学知识和技能。2.风格。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的综合。(2)数学基本技能 启发思维,培养能力。3.提高思想16.课程的改革:

3.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8.教学模式:在一定教学思想和认识,培养数学学习情感因素。《标准1》的基本理念:1.突出体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原则:1.科学性原则。2.启发性原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2.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的基本框架结构。则。3.计划性原则。整体性原则。突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3.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类型:1.讲解—接受教学模式。[3]演示技能: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强调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4.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容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运用各种倡导师生角色观。5.提倡主体多元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学模式(流程:1.教师创设问题教学媒体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材化和形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6.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情景2.观察猜想3.推理论证4.验料,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解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为宗旨。证应用5.总结反思)。3.启发式。数学问题,传递数学教学信息的学中的作用。4.教学目标:一级目标:教育方4.合作学习。5.自主探究。6.尝试教学行为方式。《标准2》的基本理念:1.构建共针。(制订者——国家)二级目标:指导。注意:1.演示的媒体要恰当。2.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课程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三级9.教学概念:(1)意义:反映数演示的媒体要使用。3.演示的时机样的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倡导目标:教学目标。课堂目标 学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叫做要恰当。4.演示必须与讲解技能相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5.教案 数学概念。概念的组成:概念的结合。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详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名称,定义,符号,例子,属性。[4]结束技能:是教师在一个教学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3.学情分析。4.教材分析。5.课型。(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容结束或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终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7.强调6.教学方法。7.教具。8.教学过程内涵亦称内包,指概念所反映的了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归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8.体现数(1)知识准备;(2)判定定理;对象的特有属性,本质属性。概纳总结、重复强调、实践等活动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3)运用定理,问题研究;(4)念的外延亦称外包,指概念所反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新技能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总结[板书设计][课后记] 映对象的总和。进行及时地巩固、概括、运用,科学的评价体系。简案格式:1.课题。2.教学目标。10.数学思想方法:对数学思想理把新知识、新技能纳入原有的认17.数学核心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过程 性认识。(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识结构,使学生形成新的完整的数感:通俗地说,就是人对于数6.数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理论和内容的本质的认识,数认识结构,并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及其运算的一般理解和感受,这教师的工作方法和相对应的学生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过渡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种理解和感受可以帮助人们灵活的学习方法,以及二者之间的有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类型:提纲挈领,娱乐激趣,图的方法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机联系。

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表对比,悬念引申,质疑讨论,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7.弗雷登塔尔的教学原则:1.“数通常混称为“数学思想方法”。)练习巩固,学生汇报 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学现实”原则。2.“数学化”原11.数学教学原则:1.严谨性与量注意:1.自然贴切,水到渠成。意识。则。3.“再创造”原则。4.“严谨力性相结合的原则。2.具体与抽象2.语言精炼,紧扣中心。3.内外沟符号感:就是人们对各种符号的性”原则 相结合的原则。3.理论与实践相结通,立疑开拓。理解与感受。波利亚解题表:1.理解题目—必合的原则。14.体态语言:(1)在课堂调控上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要前提。2.拟定计划—关键环节12.课程实施原则:1.全面性原则。1.精神抖擞带学生进入学习角色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和核心内容。3.实现计划—逻辑2.整体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3.维护课留下的概括的形象。配置。4.回顾—有远见做法 前瞻性原则。堂秩序,优化课堂教学4.具有活18.数学教育评价的定义:全面收皮亚杰: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13.教学技能: 泼性,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集和处理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与早提出者。[1]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2)在传授知识上1.帮助学生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从而做出价1.同化:指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解数量关系2.协助学生分析有利值判断,改进教学决策的过程。新事物,事件过程 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于理解3.敏捷迅速的信息反馈—要素:1.教师行为。2.学生行为。2.顺应:当旧有方式探究世界不的教学活动方式。应用于上课之—手势答案4.增强学习的趣味性。3.教学内容。(1,2为核心要素)能奏效时,儿童会根据新消息或始或开设新学科、进入新单元、(3)在师生互动中1.读懂学生的主体:学生 新经验来修改已有的图式,这个新段落的教学之中。眉目语2.读懂学生的表情语3.读19.难度: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过程叫顺应。类型:直接,旧知识,悬念,事懂学生的手势语4.读懂学生的坐数量指标。P越大,难度越小。3.平衡作用:指产生顺应情况下例,趣味,实验,创设情境 姿语 信度:指实测值与真实值相差的的不平衡状态。目的:1.引起学生注意。2.激发15.如何评价一节课:1.教学目的程度,是一种反映试题的稳定性、4.理论主张:发展先于学习。学习兴趣。3.唤起学生思考。4.如何。是否全面、具体、明确。可靠性的数量指标。5.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关系:儿明确学习目的。5.强化师生关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2.重点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考生实际水童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功能:1.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难点是否突出并处理得当。3.教学平的区分程度的数量指标。D越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关注,进入学习准备状态;2.激程序上,设计是否合理,思路是大,区分度越大。

不平衡—新平衡”循环中不断丰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3.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是否因效度:是一种反映测试能否达到富、提高、发展。明确学习目的,传达教学意图;材施教,是否给学生创造的机会,所欲测试的特征值或功能程度的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4.承上启下,建立新旧知识间联是否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4.教学数量指标,使其反映测验正确性2.学习观。3.教学观。(创建一个系;5.创设意境,激发情志; 方法上,是否灵活多样,符合实的程度。良好,有利于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原则:1.针对性原则。2.启发性际,是否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手境,以及支持和帮助学生建构知原则。3.趣味性原则。4.直观性段等。5.是否注意情感教育,即课识。)4.师生观。(教师使命:学原则。5.适度性原则。堂气氛是否和谐,是否注重学生

第二篇:教育概论复习知识点总结

什么是教育这一社会活动的特殊性?《美利坚百科全书》: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或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或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我国学者广义: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部影响的总和,即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自觉地和自发的、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活动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它不同于其他以物或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为直接对象的社会生产活动。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什么是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比较:

一、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也是可控性最强的;

二、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承担的。学校教育:是有专门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也被称为制度化教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教的责任(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二者复杂关系:首先,两者地位有一定的相对性。两者的关系呈现出多层次的复合主客体的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称为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而不是平行的双主体;此外,在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活动的承担者,是教育者是他认识、施加影响的对象。复合主体的内部又呈现出互为主客体和条件的复杂关系。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全面的内部关系应该是互为主客体、互为条件,而不能只强调一方对另一方的作用并把它凝固化、绝对化。

复合主体论和教育活动内部的多层复合主客体关系,十九及哦啊与活动内部的要素关系性质而言,他还不足以揭示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更为动态和内在的关系性质。

1.教育内容: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掌握、运用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中的纯客体。它是教育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素的主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2.学校教育内容的特点: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预定性;学校教育内容不仅具有一般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形成人的价值;学校教育内容被两个处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联系的主体共同利用;学校教育内容在教与学的两种活动中,分别与学生、教师组成具有不同性质的复合客体。

3.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第一层:总任务是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校教育系统的要求,对学校教育系统做出质的、量的与结构的规定,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总方案,并督促、检查方案的执行,按照执行的实际情况,适时作出调整。确定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制定普通教育的课程方案;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发展规划。第二层:把上一层次制定的学校教育系统的总方案分别内化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的具体方案。第三层:是把学校工作的总方案内化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案、教育认识与行为。第四层:把教师提出的对学生的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要求,把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个人身心的发展。教育系统的功能 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必须依靠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是社会物质生产,二是人类自身再生产。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首先表现为它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架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转化之桥,教育起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创生性再生产’’的作用。其次,教育的社会功能还体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世界各国的横向联系上。此外,教育的社会功能还突出表现为: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与加强上。即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具有政治功利性。此类政治功能,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因服务的阶级利益与社会发展方向的关系不同,可能具有延缓或加速或阻碍社会发展的功能。

教育具有影响个体生命、人生发展的功能。教育的目标 是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况且,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通过影响个体的发展实现。这决定了教育必然具有影响人生命发展的功能。

教育对个体的人生发展来说同样具有价值。每个人都只能在社会中渡过自己的人生。

教育的两个功能具有内在联系并在活动中同时发挥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对人的培养实现,而对人的培养又必须考虑到社会的需要和可能。能使两种功能在正方向上达到协调的教育是优秀教育。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 1.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双轨制,学校阶级性隐蔽化。从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学校教育的双轨制是指自有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服务教育系统中并存着俩个学校子系统:一个系统为资产阶级和其他有产阶级服务,另一个系统是专供劳动人民子女就学的,英国就是典型的学校教育双轨制的国家。2.实现了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社会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每个人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义务教育包括三个不同的方面,一是每人都有接受教育的义务;二是家长、厂主、师傅等都有承担子女、工人、徒弟受教育的义务;三是国家有为每个人接受教育提供机构、师资等方面保障的义务。义务教育最早在德国提出。3.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1)出现了幼儿园。(2)实验中学与工科大学的创建。(3)职业、技术学校的开设。(4)各种成人机构的出现。4.教育内容丰富化。在普通学校中压缩了古典文科的内容,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内容,提出了劳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增设了一些新的学科:在语言方面,有本国现代语和外国语,这是加强人们国内与国外交往所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社会学科中,增设了公民与道德、历史与地理等课程,这对进行资产阶级的思想教育、民族主义的教育和认识社会与世界是必须的;在自然学科方面,增设了自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这与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

1.教育第一次从剥削、统治人的工具变为消灭剥削和压迫的历史任务的工具。2.第一次从社会制度上为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与促进个人发展的功能的协调提供条件。3.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4.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校外教育的一致性。

一、现代社会教育发展趋势:

1、第一个趋势:社会生产、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日益密切和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

2、教育由更多的成为继承人类已有文化服务逐渐向更多地创造新的文化和物质财富,为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服务

二、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1、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向普遍化与直接化转型

2、学校教育制度向梯形化、弹性化、开放化和终身化转型

3、学校教育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实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转型

4、教育事业呈现加速发展

5、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接轨

三、社会发展与教育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

1、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社会诸方面对教育的作用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里是不平衡的。社会政治的民主化程度越高,教育的阶级性越隐蔽或趋于消灭;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生产性越鲜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水平越高,教育的科学性越强

3、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与社会发展水平成正相关。越是进步的社会,对教育的需求越大,教育对社会的反作用越大。

4、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5、自身的继承性

一、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

1、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条件。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人力与时间、物力和财力。

2、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摧动作用不是偶然的。社会物质发展的趋势首先表现为生产过程中对科学知识和人类的智力、能力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直接劳动的要求上,呈现出的变化趋势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由以消耗体力为逐渐变为以消耗智力为主。社会物质生产变化的第二个趋势是速度越来越快。

2、物质生产发展的上述两个趋势对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中所必须的各组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1提高对生产要求是提高劳动者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过程的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从而提高2能合理操作,工作效率○实用工具和机器,注意对工具

3通过再学习机器的保养和维修,减少工具的损坏率。○能力,有助于缩短掌握、运用或更新岗位新技术所需要4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提高加强生产的时间。○○管理的愿望与能力。2教育是加速现代社会物质生产技术更新的有利新的有利因素。教育对生产中技术更新起促进作用,还因为作为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再生产。

三、社会物质生产与教育之间关系的性质:

1、社会

1教育不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在两个方面:○

2如果教育能脱离社会物质生产的需要与可能去发展。○超越或落后物质生产发展的水平和需要,那么必须改造的是教育而不是生产。

2、社会生产力与教育之间联系教育不仅与生产力有直接联系,而且教育就是生产力。教育活动的对象是人,生产活动的对象是物:教育活动的直接结果是人的成长,生产活动的直接结果是物质财富的增长。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1.政治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对教育实现控制 2.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二种手段是通过政府,党

政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其中包括总的教育方面的以及与教育相关的其他领域的方针,政策等手段来实现

3.政治对教育作用的第三个手段是法律 4.政治对教育作用的另一个最常用的手段是直接

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政治立场,观点与态度,形成教育者的公民意识和行为

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

2.组织学生直接参加社会政治活动 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

4.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第一种类型是把文化作文动词来解释,我国被汉代古问经学家列为群经之首的《易经》中提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第二种类型是把文化理解为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或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强调文化的人为性,它反映社会文明程度

第三种类型是把文化理解为社会某一种具体的活动或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1.教育学对人的研究之特殊视角,主要表现在三

个方面:第一,教育学把个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来研究,而不是把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第二,教育学要研究个体的发展与形成问题。第三,教育学还需要研究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各种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并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发展功能的统一问题。

2.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文化对教育的作用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深入到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可称为“学校亚文化”;第二个层次是作为学校教育外部的文化以文化背景的方式对教育的影响;第三个层次是直接对教育中的人的身心发展和生存式产生影响。

3.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育是文化延续和更新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文化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第二个作用是普及,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还具有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的作用。

4.教育与社会其他子系统关系的综合分析

首先,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联系并不在同一层次上,从总体看,这些联系是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和多性质的。其次,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在性质与侧重点上,都是有区别的。再次,社会各子系统对教育的要求只有在被人们认识到并恰当地内化为教育本身的要求,内化为教育的制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后才能得以实现。最后,从发展的角度看,教育往往落后于社会各子系统的发展。

5.人性观与相关教育理论

我们把这种体现在个体身上的、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类特性统称为人性。性善论者,他们关于教育须顺乎自然,发挥人内在的潜力以及每个人的个性应得到尊重与充分发展的教育理想,也就积极意义。性恶论所持的性生来就恶的结论与性善论者同样不准确,他们看到了人性的自然属性中有物质需求这一最基础构成,是对人性需要的一种唯物的态度,有其合理性。

一.个体发展观与相关教育:1.个体发展贯穿于生命全程还是生命的一段时间。2.个体发展的动因源于内还是源于外。3.个体发展的基本路线主要包括身与心。二.人身心发展得基本规律:1.身心发展的整体性与全面性。2.顺序性和阶段性。3.稳定性和可变性。4.共同性和差异性。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的性质:1.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供了多种发展可能性,同时也作出了一定限制。2.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3.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大小环境的作用方向有多种组合的可能。四.人的生命实践有三个层次构成:最基础的层次是常态下自动化的生理水平上的个体生命活动;第二个层次是个体内在精神层面上的生命实践;第三个层次是社会实践水平上的个体生命实践。

五.如何提高个体生命实践活动对个体的“发展效应”?1.个体生命实践活动能否有效地影响主体的发展

取决于活动对发展个体提出的要求与发展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2.活动对个体发展影响的程度与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相关。3.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程度,还取决于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4.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效应还与活动能否取得成效以及活动主体对成效的感受有关。六.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受教育者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上,教育者应帮助.创设条件,使受教育者个体特质发挥并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展现。

引导作用的深层含义在于学校教育应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离开学校后个体的继续发展创造条件。

学校应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发挥引导作用?1.学校教育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立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当代水平以及所在国家的现有发展水平,使社会大环境与学校小环境能取得正向的一致。2.从学校教育内部看,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为人的发展提供各种物质条件是不够的,学校应精心设计和开展有利于主体发展的各种活动,是受教育者通过活动实现发展,教育者则通过活动指导,影响受教育者的发展。3.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方面,应把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识别.控制.利用环境的能力作为根本性任务,并贯彻到教育的一切阶段和一切活动中去。

第三篇:大学管理概论知识点

1、组织是指一种由人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2、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各级管理者在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各项职能的过程中,通过优化配置和协调使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3、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4、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个原则:(1)对工人的工作要素开发出科学的方法,研究并改善工人的动作,调整和规定好劳动时间定额;(2)科学挑选和教育工人,选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用标准方法培训工人;(3)与工人衷心合作,确保所有工作都按提出的科学原则去做;(4)管理者的工作和职责与工人大致对等,而管理者应承担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

5、什么是科学管理: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对工人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以此方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6、韦伯: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合法权利为基础,不是以个人或世袭地位为基础。

7、梅奥做的霍桑试验主要结论是:企业员工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以提高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8、“组织环境”是指企业边界之外对企业运作可能产生影响的力量和条件。

9、一般环境是指经济、科技、社会文化、政治法律以及全球力量等更大范围的影响企业及其任务环境的一组力量。一般环境中的主要力量有:经济力量、全球力量、技术力量、社会文化力量、政治和法律力量。

10、任务环境包括: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

11、组织文化是组织在所处的社会和商业环境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的对组织的性质、准则、风格和特征等的认识。

12、计划的定义:计划是未来行动的蓝图,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所做的综合的统筹安排。它是未来组织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提供从目前通向未来目标的道路和桥梁。

13、计划工作的性质:目的性、首位性、普遍性、效率性、创新性

14、计划制定的程序:估量机会→确定目标→确定前提条件→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各种备选方案→选择方案→拟定辅助计划→编制预算

15、目标管理的特点:(1)明确目标(2)参与决策(3)规定期限(4)反馈绩效

16、目标管理的过程和步骤(80页):(1)制定目标(2)目标实施(3)成果评定

17、分部型组织结构也称“事业部结构”。它指组织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按照产品类型、顾客类型、地域等设计、建立若干自我包容的不同的业务单位组成的事业部,并由这些事业部进行独立业务经营和分权管理的一种分权式的组织结构形式。

18、矩阵型组织的优点是:促进专业资源在各项目中共享,便于一系列复杂而独立的项目取得协调,同时又保留将职能专家组合在一起所具有的经济性。缺点是:放弃了统一指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又隐藏着有共同下属的管理者的权力斗争。P10919、组织变革包括:战略变革、技术变革、产品变革、文化变革

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区别:(罗宾认为)管理者是被任命的,他们有合法权利进行奖惩,其影响力来自他们所在的职位赋予的正式权力;领导者可以是任命的,也可以是从一个群体中产生出来的,领导者可以不用正式权力来影响他人的活动。结论: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不一定是领导者。

41、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决定领导的有效性,关键要看下属的成熟程度,据此形成了四种领导风格:指示型(高任务—低关系)、推销型(高任务—高关系)、参与型(低任务—高关系)、授权型(低任务—低关系)

45、控制的作用:检验作用、调节作用

48、计划的目的(P68-69)1计划指明方向,协调工作,;2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确定性;3计划可以减少浪费和重叠性活动;4计划有利于管控

45、波特模型的五种力量?P851、行业内竞争对手数量

2、潜在入侵者的威胁

3、购买者的力量

4、供应商的力量

5、替代产品的威胁

49、哪些因素影响组织员工的伦理行为?课本P55_p57 图3-5-1 ppt50、组织设计的原则1)劳动分工:分工与协作2)统一指挥:一个主管3)权责对等

4)层幅适当5)部门化

51、什么是领导职能?是指通过管理者实施影响下属的领导行为,把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进行有效匹配。

第四篇:数学教育概论

《数学教育概论》心得体会

在这一学年里学习数学教育概论让我学得了不少知识,也了解了不少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本来刚开始觉得数学教育概论应该是一门非常无聊的课,觉得怎样上都可以,但是当自己真正去体会才发现这门课是这么有意思。泽西老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打破常规老师的教学流程,让我对数学教育概论这门课改变了原有的看法。先来谈谈在这门课上的收获吧。

在这门课上,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以前自己机会从来不碰数学软件,也感觉自己应该学不会吧,但在这门课上我慢慢地开始接触数学软件,觉得数学软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软件,你可以在上构造一些自己喜欢的图形。记得学习怎样使用超级画板的时候,我还是很激动的,至少觉得能够多学一门软件的使用还是很有帮助的。当老师在讲解怎样使用超级画板的过程中,自己还是觉得很简单的。但当自己进行使用的时候觉得好多东西都不会,觉得自己所掌握的东西太少了。在这次学习中,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有限,以前都过高的估计自己,但是在泽西老师的带动下,我不仅认识到了自己不足,也开始想去学习一些知识,而这位老师又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所以觉得数学教育概论不但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还让我们能够掌握一些有趣的软件。在学习数学教育概论这门课程中,我渐渐喜欢上了这门课,因为这门课不像传统教学那么枯燥无聊,因为在这门课上我们能够学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在这门课上老师教学会了我怎样制作PPT,怎样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软件,而且我觉得这位教师是一位非常仁慈的教师,总是给人一种很和蔼的感觉,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

在这门课上第一次让我有了当老师冲动,第一次觉得老师这个职业也是一个不错选择。这门课给我好多不一样的感觉,尤其是老师带领我们去听课的时候。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出现在中学里,但是在这门课中我却真正的以这种身份出现在了中学里。记得刚听老师说我们可能会去中学听课,我当时就想肯定是骗人的吧,怎么可能让我们真的去中学听课呢。但是心里还是蛮期待,结果终于有一天老师叫我们准备去中学听课,当时我真的很激动。想想曾经的自己总是以一名学生的身份出现在教室里,而现在出现在教室里确实以一名准老师的身份,想着就叫人兴奋。当那天自己真的以一名准老师的身份的出现在校园的时候,真有一种不能言语心情。坐在自己曾经坐过的座位,一种莫名的喜悦涌上心头。当上面老师开始上课的时候,我还在想自己还是一名中学生的时候,而现在已经快成为一名教师了。听完上面老师的教课,想想以后自己也会以这种形式出现在讲台上,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这门课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也让我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

而在这一学期中最让我震惊也最让我激动的就是上讲台讲课吧,记得当自己听见这一消息的时候真的有点害怕,害怕自己没有那个勇气,害怕自己讲不好,害怕自己…….,反正就是各种复杂的心情相交在一起。曾经的自己是一个非常胆小怕事,而在这学期学习过程中,我开始改变了这种性格。并且在这次讲课中,我竟然是第一个,当时我真的乱了,好担心好担心,担心自己这里会出错,那里也不行。当真到了教课的那一天,我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上了讲台,站在讲台上一种莫名的压迫感袭来,感觉自己都快不能呼吸了。但还是坚持到了最后。虽然讲的不太好,但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那几天,天天都在教室试讲,总担心自己会出错。结果到讲课的时候还是出错了,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感觉自己已经尽力了。其实自己还是挺满意的,至少鼓起了勇气讲到了最后。我非常感觉老师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至少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也了解到了自己在哪些方面的不足。这门课真的让我对课堂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他没有传统课堂的那种沉闷,给人一种欢快感,使自己想融入到这门课当中去。记得自己在编写教案的过程,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但是在老师的讲解下,我还是完成了自己的教案。老师说教案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而说课主要部分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流程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而我在试讲过程中,刚开始的引入就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后面我慢慢地不再那么紧张了。总之我还是很感谢老师能够给我们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的。

再来说说对书本上知识的体会吧。第一章讲的是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是一门专业的学科,而数学教师的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培养的专业人士,从而需要学习数学教育来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不经要求具有启发性,而且要值得回味,留有思考的余地。对于中学生而言,学生证处在个性形成和发展阶段,心理上还比较脆弱,迫切需要教师的关爱,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激励。学生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把自己的人格放在首位,他们又维护自尊的意识和要求,他们希望教师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相比之下,学生对“训斥责骂的”语言的承受力要大于“侮辱人格的”和“讽刺挖苦的”语言的承受力,这种语言已见不到教师的丝毫“爱心”,留给学生的只是心灵的“痛处”。所以学习数学教育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好学生。

第二章讲的是与时俱进的数学教育。人们创立了数学,就有传承数学的需要,数学教育也就出现了。经过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数学渐渐成为公民教育中的核心成分。时至今日,世界各国都设置了9年以上的学校数学课程。数学,也成为最具国际可比性的一门教育学科。在学习这章中,了解到了数学教育发展是日新月异。

第三章讲的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数学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始于20世纪初,目前还不满一百年。1908年成立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数学教育成为国际的事务。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数学教育的研究只局限于各国的“数学教学大纲”、“数学教学计划”等文件的交流,尚无数学教育的理论著作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数学教育进入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期,各种数学教育的著作大量出现。但是,真正形成数学教育理论形态的研究并不多。心理学家皮亚杰倡导的构建主义学说,对数学教育有很大影响。学习本章了解到了数学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是非常艰难坎坷的。

第四章讲的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数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必然要接受一般教育规律的指导。先进的教育学理念,对于数学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教育学+数学例子”的阐述是必要的研究工作。但是,我们不能仅限于此。数学教育有其与一般教育学相适应却又独特的规律。一门学科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规律,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学习这一章体会到了数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章讲的是数学教育研究的一些特定课题。其中包括数学本质的揭示、数学教育心理学、数学文化与数学史、数学教育技术、数学竞赛、数学学差生的教育等课题。

第六章讲的是数学课程的制定和改革。数学一直是世界各国基础教育中的核心课目。在21世纪到来之际,世界各国都在实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2000年,美国的“全国数学教师协会”颁布了已准备10年之久的《数学课程标准》,向全国推行。同样,日本的数学教学“指导要领”,也在21世纪初正式推出。欧洲各国,以及亚洲的新加坡、韩国,也都相应地进行了数学课程的改革。中国于2001年首先公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接着又在2003年推出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这样,我国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进入到实施阶段。实验将持续5~10年。因此,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数学教育将有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第七章讲的是数学问题与数学考试。中国古代把科学研究称为“做学问”,一个人“有知识”叫做“有学问”。一个“问”字,显示出“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九章算术》就是对246个应用数学问题的回答。在西方,数学问题的含义更加广泛。最著名的有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其中包括哥德巴赫猜想。至于数学教育,则以解答数学问题为目标。检测一个人的数学水平,主要用解答数学考试的成绩加以评定。

通过学习数学教育概论,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教育是我们在进入教师岗位的必经之路,只有在学好了数学教育概论等知识后,我们在才能在教师的岗位上走的更远,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究竟需要怎样的老师。

第五篇: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

(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

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活动开展形式中的大众型模式

10、奖励旅游: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在内的各种组织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和工作人员,而特别为其组织的免费旅游和度假活动

11、季节性:一年中各月份会呈现某些月份的接待量较大,某些月份较小这样一种规律性的变化格局。人们外出旅游活动的时间分布上的这种不平衡。

12、社会旅游:对于工作收入较低的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

13、地理集中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这一不均衡的特点。

二、旅游活动类型划分的标准

1、地理范围(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

2、旅行距离(远程旅游《1000公里以外》、进程旅游《240公里以内》

3、组织形式(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4、旅游目的(消遣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宗教旅游、探险旅游、特殊兴趣旅游]、事务性旅游[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家庭和个人事务旅游])

三、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综合体现【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社会文化性

四、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五、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1旅行与逗留、2异地性、3暂时性、4非就业或移民性

六、旅游活动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体(旅游业)

第三章、旅游活动的主体

一、名词解释

1.惯常环境:属于一个人基本日常性事物经常前往且距其居住地点距离在160公里内的周边环境。

2.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3.可自由支配收入:亦称为可随意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

4.闲暇时间:指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劳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5.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l

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

l

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和受保护

l

爱的需要(社会需要):群体归属感、感情联系

l

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l

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的潜能

二、旅游动机的基本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因素:

l

个人心理类型(自我中心型、进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多中心型),一个人的心理类型距离中心型越近,外出旅游的可能性越大。

l

其他因素:文化水平与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支付能力

四、实现个人旅游的客观条件

l

足够的支付能力(决定能否外出旅游、旅游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支付能力)

l

足够的闲暇时间

l

其他影响因素:身体状况、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或家庭拖累情况

五、旅游者的类型

l

以出游的目的来分类:消遣型旅游者、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和个人事务型旅行者

l

以地理范围来分:国内、国外

l

组织:团队、散客和自由行

l

等等

第四章•旅游活动的客体

一、名词解释

1.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2.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损耗过大或遭受毁坏的情况,可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人工再造的旅游资源。

3.不可再生性旅游资源:指那些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保留至今并用作旅游资源的自然遗存和文化遗存。这类旅游资源一旦遭受破坏,其损失将无法挽回。

4.可进入性: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通畅和便利程度。

5.旅游基础设施:指那些其主要使用者为当地居民,但也必须向旅游者提供或者来访的旅游者也必须依赖的设施。

6.旅游上层设施:指那些虽然也供当地居民使用,但其建造目的主要是供外来游客使用的接待服务设施。

7.旅游点的生命周期:一个旅游点从无到有、逐渐兴盛,然后逐渐衰落直至很少有人问津的过程。引起旅游资源生命周期的演进的根本原因是该旅游点的吸引能力的变化。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

1.自然旅游资源(气候条件、风光地貌或自然景观、动植物资源、天然疗养条件)、人文旅游资源(历史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及有关场所、大型体育和文化盛事、主题公园)、社会旅游资源(经济建设成就、科技发展成就、社会发展成就)

2.其他分类(可再生不可再生、现实旅游资源与潜在旅游资源等)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吸引力的定向性、不可移动性、易损性、可创新性

四、旅游资源的价值决定因素:固有质量、坐落地点

五、旅游资源开发工作的必要性

1.对于潜在的旅游资源只有开发方能造就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环境

2.对于现实的旅游资源需要进行再生性的开发,以提高和改善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六、旅游开发工作的基本内容

1.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

2.解决和提高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可进入性

3.建设和完善配套设施

七、开发工作的原则:

1.独特性(保持原始风貌、挖掘特有的旅游资源、努力反映当地文化文化特点)

2.讲求经济(服从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有计划开发、尽可能的使用当地的人工和技术力量)

3.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五章•旅游业

一、名词解释

1.旅游业: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2.直接旅游企业:有赖于旅游者的存在而生存的企业。

3.间接旅游企业:那些即使没有旅游者也将继续生存,但营业量会有所下降的企业

4.三支柱

旅行社:凡是经营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办手续、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的营利性企业。

5.交通客运

6.住宿

7.五部门

住宿接待

浏览场所经营

交通运输

旅行业务组织

目的地旅游组织

8.旅游批发经营商:经营批发业务的旅行社或旅游公司。

9.旅游零售商:泛指所有主要经营零售业务的旅行社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旅游零售代理机构。

10.包价旅游:一种由旅行社经过事先计划、组织和编排活动项目,向旅游大众推出包揽一切有关服务工作的旅游形式。

11.旅游产品:目的地旅游业以及其中的各旅游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产品。

12.旅游景点: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

二、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从根本上说是一项经济性的产业

三、旅游业的基本特点:综合性产业、劳动密集的服务性产业、涉外政策性较强的产业、脆弱性产业

四、包价旅游迅速普及的原因:安全、物美价廉

五、影响人们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运输价格、旅行距离、旅行目的、个人偏好于经验

六、旅游景点的特点:专用性、长久性、可控性、七、旅游产品的特点:无形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综合性

八、旅游产品的服务质量:

(1)

服务质量的两个方面:技术质量、功能质量

(2)

服务质量的决定因素: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

(3)

服务质量的体现:礼仪、殷勤程度、速度与效率

第六章•旅游组织

一、名词解释

1.国家旅游组织:为便利国家对旅游业的干预和有效地组织国家旅游政策的实施而设立的全国性的旅游组织。

2.国际旅游组织:狭义的含义指成员来自多个国家并为多国利益工作和服务的全面性的国际旅游组织。

二、我国的旅游管理体制:国家旅游局与其他非政府旅游组织

三、主要的国际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组织WTO、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TAA、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FTAA、世界旅行协会WATA、国际旅馆协会IHA、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国际民航组织ICAO

第七章•旅游市场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市场: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即指某一特定旅游产品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

2.市场细分:指将一个整体市场按照消费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分解或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所划分出来的每一个消费者群也就是一个市场部分,通常称之为细分市场。

3.市场细分标准

l

地理因素

l

旅游消费的某些特点

第八章.旅游影响

l

经济影响

l

积极方面

1)

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

有助于货币回笼

3)

增加目的地经济收入

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5)

增加政府税收

6)

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7)

增加就业机会

l

消极方面

1)

有可能引起物价上涨

2)

有可能影响产业结构发生不合理的变化

3)

过分依赖旅游业会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季节性、旅游需求取决于客源地居民、来访游客的不确定性)

2、社会文化

l

积极方面

1)

提高国民素质

2)

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3)

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

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5)

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l

消极方面

1)

不良的示范效应

2)

干扰目的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3)

当地文化被不正当的商品化

3、环境影响

l

积极影响

1)

目的地的历史建筑和文化古迹得到保护

2)

户外休闲和娱乐场所以及相关设施的数量得以增加

3)

使当地道路以及其他的交通设施的数量得以改观

4)

使旅游接待地区的坏境保护以及绿化等环境容貌改进工作得以重视和维持

l

消极方面

1)

环境污染

2)

人口密度增大

3)

历史遗迹遭受破坏

4)

生态环境破坏

5)

旅游设施建设缺乏规划,自然景观遭受破坏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承载力

下载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学概论 知识点总结

    法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 一、法的定义和特征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规范体系。 特征:1、规范性2、国家意志性3、国家强制性4......

    电子商务概论知识点总结

    电子商务概论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指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手段,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商务活动。 联合国贸发组织(UNCTAD)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发生在开放网络上......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家国一体 2.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伦理道德 3.老子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 万物莫不尊......

    石油化工概论若干知识点总结

    石油化工概论若干知识点总结 一、绪论 1、石油化工的认识 2、石油化工产品网络图 二、石油和油品 2.1 石油的组成 1、化学组成:C、H、N、O、S及微量金属 2、馏分:汽油、柴油、......

    政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 绪论 一,政治观 1,伦理或道德政治观----政治是一种道德活动,甚至是一种最高的道德生活来理解政治2,政治是法律现象3,政治是争夺权力的斗争 4,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5,权......

    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民航概论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民用航空基本概念 1.航空与航天的区别: 答: 人类在大气层中的所有活动统称为航空,在大气层之外的飞行活动称作航天。 2.航空业的三个基......

    档案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简答) 1、档案管理工作 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利用 2、档案行政工作 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 3、档案......

    海洋资源概论知识点总结

    本知识点总结仅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大家交流、参考使用,不足之处请指出,谢谢!名词概念1、海洋资源:海洋资源是相对于陆地资源而言的,其概念也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从狭义上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