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聋校语文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聋校语文教学法是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与普师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具有很多方面的共性。在特殊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聋校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在突出其自身特殊性的同时,还必须切实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使耳聋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语文教学确实得到提高,其言语及行为缺陷确实得到补偿。特师的教法课要适应这一新形势,就必须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尤其是对课堂教学模式加以必要的调整。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变革历程,从1989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993年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直至1998年新版《小学语文教学概论》,都无不在绪论的“学习方法”一节中明确提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习原则。这不仅是中师生毕业后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需要,更是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接受新知识,实现自身素质的再提高,以适应教学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全面展开的今天,普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形势日新月异,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模式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几乎都是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层次上解决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与教材的关系问题,语言训练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窘迫局面的问题。而这些模式中的相当一部分正逐步被聋校语文教师所认同,而且有些已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在目前的新形势下,聋校语文教法课的教学,应以增强特师生的内功为主要任务,为他们毕业后的继续发展积蓄力量。要实现这一目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而判断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是否合理,标准至少应有三个方面:一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二要看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三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获得学习语文教学理论的方法。
针对学科及其各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经过不断摸索,我尝试设计了理论研讨课、观摩课、操作课、综合课等课堂教学模式。
一、理论研讨课
此种课堂教学模式针对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聋校语文教学法的总论部分。其目的是要学生理解聋校语文教学的学科性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并明确这些基础理论对聋校语文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有时,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常就当前反映聋校和普通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新成果的论文、课堂教学纪实等结合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展开研讨。
以“聋校语文教学原则”为例,在新课教学环节,我设计了学路引导、讨论助学和独立自学三个教学步骤。第一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明确该原则的基本含义;再展示聋校语文教学的具体案例,让学生在观察案例的同时体会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同思想品德教育二者关系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效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针对“此案例中,教者如何贯彻此原则”的问题展开讨论,归纳出贯彻此项原则的几条要求。第二条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系列化的提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按照第一条原则的学习思路,让学生逐步通过回顾和分析在聋校见习的案例,归纳出该原则的基本要点。第三条原则,传授语文知识同培养语文能力相结合,我要求学生遵循上述学习思路自读教材,提出问题,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聋校教学案例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小结过程中,除了复习本课所学内容外,提示学生回顾教育学课上学过的教学原则,并分析它们同本课所学的原则之间的关系,以实现教法课同教育基础理论课有效的接轨。
二、观摩课
此类课型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见习活动和聋校语文教学法中“教材教法”部分设计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各类教材的基本特征、教学任务、教学的一般步骤与方法。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听课记录若变换一下角度,就可以改写成这堂课的一份好的教案。根据听课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听(看)、记录和评述两个教学环节。在听记环节,侧重于观察教学过程和书写听课记录方法的指导,力求使学生明确听课过程中的观察对象和记录对象,明确记录的一般形式。课后布置学生将听课记录改写成教案,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课兴趣;评述环节,我侧重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案例中教者所贯彻的教学原则、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贯彻原则、采用方法、手段的过程。通过此类课型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为操作训练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增进学生研究教学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007-5-25 6:41:00 大连教育学院
点击:246
姜丽君 普兰店特殊教育学校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还长期存在对聋生的学习情况始终不放心、不放手的思想,习惯于那种一讲到底的做法,认为不讲周到,不讲透彻就对不住学生,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自身浅能的充分发挥。为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试验的推开也逐渐受到聋校重视。
课堂教学效率高低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接受、掌握了多少;不在于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多大,而在于知识的教学是否“精要、好懂、有用”;不在于学习了多少篇文章,而在于能力的训练是否“务实、得法、有效”。其次教学是否有的放矢,紧扣教学目进行教学活动,真正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
“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入选课本的一篇篇文章,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例文,我们讲授要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特点都教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比如:()由于阅读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极为广泛。这就要求教学时教师对教学内容必须有取舍,把学生最需要的知识教给他们,当然还要考虑事半功倍,注重抓效率,具体做法如下:
一、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
(一)深入教材,浅出课堂,讲规律。讲规律就是给学生讲授具有规律性的知识,规律具有普遍性,重复性,学生掌握了规律就如同掌握了点石成金之术,就可以花费较少时间、精力,取得较大收益。例如:向学生讲清以记事为主的文章《保护小树苗》《捞铁牛》它们的特点就是:a、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b、中心思想一般是要讲清一个道理,说明一个问题或反映一种风尚、批评一种现象等。
(二)探究教法,重视学法,教方法.教方法就是向学生传授领会知识的学习方法、巩固知识的记忆方法和运用知识的操作方法。如:把握了以记事为主的文章的规律以后,教师便可以把学习以记事为主的文章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如:学习《捞铁牛》,可以先扣题解题,再理清顺序、明了大意,然后精读分析,最后整体把握,体会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读有读法,写有写法,思维有思维的方法。掌握了方法便是找到了捷径。
(三)强化练习,注重养成教育,传习惯.传习惯就是把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良好习惯传给学生。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稳定性,其意义就是使学生终生收益。凡是使用频率高、有价值的语文知识和应用范围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都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安排学生反复使用,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使用自如的能力。例如:教会学生比较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完《赵州桥》时可以比较《家乡的桥》《南京长江大桥》,纵向的了解这类文章写作的不同着眼点,这样便于确切的、全面的、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
讲规律,教方法,传习惯的具体作法:
1、教师提供需要复习、比较的材料和需要学习的有关材料或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
2、引导学生回顾以往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使用比较、探讨的方法,找出学习材料中的规律,再按照规律进行学习、记忆。
3、教师鼓励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列举几个类似的例子,举一反三,进一步复习巩固新知识、新学法。
4、教师引导学生表述学习方法,以达到总结学法及日后学法迁移的目的。
二、巧妙设计、精讲精练
(一)提高效率的另一方面是解决好怎样教的问题,巧妙设计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简与繁,难 与易,顺畅与阻塞,生动与枯燥。巧妙设计关键在于备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才能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抓住了教学重点才有针对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不断地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如:学习《李时珍》课前复习课文《爱迪生》《聪明的华佗》。使学生快速对课文的内容、用意有感性了解,明确这样的文章或赞美人物的勤学苦练,或赞美人物的聪明智慧。如此设计适合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即通过原有的知识经验于新的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巧妙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手段多样化、形象化。聋生听不到,没有语言环境,缺乏语言基础.因此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形象化。多媒体教学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使信息形象化。同时多元智能理论观点中提出的用“多元智能来教”也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
2教学方法科学化。要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
3课堂结构高效化
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a、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b、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c、学生主动、积极参与d、学生练习的数量合理和质量高。e、课堂信息反馈畅通,能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f、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二)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提倡精讲精练。所谓精讲,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作要言不繁的适度讲解。所谓精练,就是以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作典型而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老师应该始终注意从简到难,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识,避免太大的跳跃,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精讲精练有以下几个要点:
1、内容要讲到点子上,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一发而动全篇的"点""线""面"拓展全篇,抓住教材的精华和要点,作具有针对性的讲和练。练习还应具有典型性,力求一举多得,以少胜多。如:前面提到的课文《李时珍》可以这样设计练习"介绍你最崇拜的人""介绍你最喜欢的人"等,之后,安排学生讨论:"需要介绍哪些方面?"经简短的讨论研究,师生共同得出了结论: 需要介绍 人物的年龄、外貌、性格、特长、爱好、事迹等.这样设计目的是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使学生学有所得.这个教学实例是讲还是练?恐怕不易判定。因为讲中有练,练中有讲;讲是练的前提,练又为进一步讲作了准备。在这里讲和练已经浑然一体了。这样的课堂练习,既通过学生的语言实践,加深了对文章的形式的理解;又通过学生总结自己的语言实践,获得了具有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掌握了写人文章的写法。
2、时间要用在刀刃上。序列学习中的首尾效应,即在一定的时间里学习最先呈现的内容记忆效果最好,最后呈现的次之,中间呈现的效果相对最差,也就是说课堂的重点知识要在黄金时段呈现.
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
4、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时把握课堂的有效生成,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将巧妙的设计和精彩的生成相结合。
要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提高的途径是广阔而多样的,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以上所述只是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认识。相信随着对语文教学客观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一定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新途径。
第三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 【字体:小 大】
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
作者:赵庆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28
众所周知,聋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语言,聋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同样是语言。如何有效地使聋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一直是聋校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长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苦苦探索,也未能找到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聋校语言教学质量依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我们一直都未能找准影响聋生语言形成和发展的问题之关键。今天,特殊教育正在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一轮聋教育课程改革,聋教育的发展和时代对聋生的需要都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本文拟就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沟通方面做些简单分析,并提出几点可行的对策。
教学语言是指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聋童使用的语言。教学语言在聋校有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还有手指语和手势语等。学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语言,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聋童语文能力,发展聋童抽象思维,陶冶聋童情感,因此,教学语言必须承载正确的教学信息,能被聋童接受,正确理解教学活动中沟通交流的内容,读懂课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聋童具有语言文字能力的目标。
我们要全面发展聋生的语言能力,包括手语能力和汉语能力(包括口语能力、书面语能力),因为只有全面提高这两种语言能力,才能为聋生今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更方便、有效地进行交际和终身的发展、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我以为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也必须正确地、恰当地运用这两种语言,这对聋生的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起着很关键的引导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的学习积累和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聋生“以目代耳”,眼睛是他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接受各种信息的主要器官,而视觉是受方位、空间、光线等制约的,所以,我们在课堂中用教学语言传递信息时,必须要注意师生间的位置必须在双方的视力范围之内,这样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
2、在显示口型时必须要顾及到聋生视觉的需要和他们接受口语信息的能力,要考虑到口语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教师必须要时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时时关注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口语输入的速度,必要时,还应以其他教学语言相辅助,以保证语言信息输入的有效度。
3、在使用手语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聋生汉语学习的程度,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手语。龚群虎教授说过这样一段话:在聋校对低年级的学生更应多用自然手语讲解,而到了高年级,语言课可以完全用手势汉语,即汉语的手势符号,而且,手势汉语可以使汉语手势符号化,用于课堂讲解,进行基于汉语的沟通。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
4、在使用演示媒体时,教师必须要思考如何通过声音、文字、图像为聋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更好的条件。根据聋生的生理和学习特点,我们要想方设法将多将语言文字与多媒体呈现的形象对应起来,不仅让他们获得感性形象,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此外,我们在用媒体演示文字时,必须考虑到聋生的视觉感受,尽可能清晰、美观,还要设计重现环节,让聋生反复接受语言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这里便涉及到了聋校中高年级可以尝试的书面语教学法。
书面语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书面语是口语的书面表达形式,它使语言由听觉感知的口头形式转化为凭视觉感知的书面形式,同时有着比口语更精确、更严严格的语法规则和修辞方法,这些优越性都是其它语言形式所不可比拟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语言学概论》
该方法的倡导者认为:聋生学习语言的最大的目的是能与人交往、交谈,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立足于社会,这就离不开书面语言的支持。这种方法以书面语言为主,手语、口语运用较少,它们只是作为帮助学生理解的辅助手段。这种方法从根本上减少了对手语的依赖,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手语的负面影响。书面语教学方法不仅注重了语言的完整性,还注重了实践和锻炼,有助于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
笔者曾经到一所聋校的双语实验班听过一节课,这节课由一位听人教师和一位聋人教师合作施教,听人教师在讲授时,聋人教师将师生边打手语边说的话用电脑输入并展示出来,这样一来,教师就用汉语书面语将师生的手语(课堂沟通信息)进行了更为准确地“固着”和“呈现”,此举不但让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准确的教学和语言信息,还很好地落实了汉语书面语的学习,提高了课堂师生沟通和汉语学习的效益,真乃一举两得!
5、在选择教学语言时,我们必须要考虑到教师教的语言和学生学的语言这一对关系。作为聋校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意识到:聋校语文教学中一个特有的问题——教师教的语言和学生学的语言这一对关系,这个关系的主要矛盾在于聋童学得的语言是否跟的上教师教的语言,特别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因为聋童这两种语言能力尚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认真地去准备教学语言,很容易造成教师教的语言超越了聋童学得的语言能力,聋童无法正确地接受教学语言传递的信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主张教师备课时必须要备语言,对于听人教师来说,备手语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6、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聋人的实际用语形式其实是很复杂的,除了聋人自然手语和口语,还应该包括手势汉语和汉语手势。
所谓手势汉语(国内的一些研究文献中称之为“规约手语”、“文法手语”)是孩子们在说汉语(发声或唇动)的同时用手语伴随着每一个词(有些词可能需要口—手系统或指语),这种形式是以汉语作为其基本语言,其结构(语法和句法)是汉语。所谓手势汉语就是口语和手语可以被混合,以便其中的符号(手势、字词)和语法元素可共用。这一部分可能变化相当大,范围可以从类似手势汉语的形态变化到接近实际聋人手语的形态。手语元素越多,聋生就越容易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几乎不知道汉语的聋生。我们称这种混合形态为汉语手势,它使用时可以伴随声音。
正因为聋人实际用语的多样性,美国有学者(Bouvet 1983;Bernstein and Goodhart,1985)认为“美国手语或一种英语基础上的手势系统,像混杂手势英语一样,能够很好地成为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许多聋生能够将这一系统内化,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因此这也就成为了他们的第一语言。”由此可见,国外的聋教育中似乎也并不是绝对排斥实际上也无法完全排斥非聋人自然手语的使用。
根据以上这些语言形式的分析以及对聋生沟通和教学的需要,我们要研究在教学中如何处理这些语言形式的关系,使它们都有各自适切的“用语之地”:如,在课堂组织教学中,在与聋生平日的交流中,在帮助聋生理解词句文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用聋人的自然手语,便于沟通与理解。如,在学习汉语书面语时,我们则多用手势汉语,因为手势汉语毕竟视觉语言,它能够帮助聋生建立其手语与汉语书面语的直接联系。以上的处理方法都是根据沟通或教学的目的来进行科学选择的。
我一直认为:聋校语文教师必须是手语的熟练使用者。虽然听人教师的手语很难达到聋人那种纯正的自然手语境界。但我们也必须保证在备课中练就胜任教学的娴熟生动的手势、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贴切的体态。因为充满韵味、简洁到位的视觉语言在聋生教学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听人教师驾驭教学必须具备的教学语言基本功。总之,高效地实施语文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效能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认真地“备手语”。
总之,教学语言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聋校语文教学任务,形成和发展聋童语言文字能力的需要,体现语言文字教学的普遍规律,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聋童的语言文字能力。
第四篇:聋校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聋校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摘 要:美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是聋校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中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聋校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注重聋生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聋生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这意味着它本身的伦理、知识、审美特征与德育、智育和美育的紧密联系,最终使聋生的人格趋向真诚、善良和美。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提高聋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心理功能趋于和谐,潜能得到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健全人格,从而提高人生价值,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那么,如何开展聋校的美术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聋校;美术课堂;教学
一、激发兴趣,挖掘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聋哑儿童由于先天的生理缺陷只能用视觉来感受周围的环境,并且由于环境的局限,知识的贫乏,认识的事物很少,因此对各种新鲜事物都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教师在上绘画课时,选择一些通俗、有趣、贴近生活的作品,通过欣赏学习并运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设计制作贺卡》这一课时,找几张设计好的漂亮图案贺卡展示出来,通过讲解设计要领,使学生感受设计贺卡过程中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的绘画兴趣还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来提高。教师运用简单的线描方法画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生动的小动物,使学生认识到绘画可以随心所欲的画自己想到的任何东西,感受到绘画的魅力之处。
二、充分利用,材料多样
如果提供的绘画工具材料是永远是一尘不变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绘画的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或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点燃学习美术的热情。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例如,在教学《装饰画》一课时,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各种材料,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
三、鼓励引导,创作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聋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效用性,对聋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新的活力。低年级聋生可以侧重“联想”训练法。
方式一:图形联想训练。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
方式二:添画联想训练。教师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线条或图形,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联想添画、补充画面,比比谁完成的作品更生动、更有创意。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东西,如奇形怪状的建筑、五颜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灵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的这种创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而美术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
方式三:情境联想训练。如在讲授《花花绿绿的糖纸》时,我设计了一个开办“小小糖果店”的游戏活动。我向四家糖果厂(四组学生)求助,看哪家糖果厂能够提供包装精美、形状丰富、数量又多的糖果。这个“小小糖果店”的情境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绘画制作,但是每个学生都爱做游戏。在创作中,我根据他们不同的能力、性格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分层训练。在学生完成制作后,我又创设“生活实践”情境,邀请他们做“小小糖果店”的推销员,请他们帮助叫卖糖果,使他们感受到创造的成就感,体会到参与活动的乐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展他们的主体能力,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运用教具,图文并茂
教具在绘画课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聋哑学生,他们的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的,直观教学在向他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提高素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他们的各种知识来源大都是通过视觉来获取的。在教学中运用教具,学生很容易理解所学的新知识。同时,范图的作用也很重要,因为在聋校课堂的教学上,手语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由于在绘画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难以用手语来表达,学生亦无法理解。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借助范图来讲解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可以弥补许多手语交流的不足。例如,我在讲解《六面形体的写生》一课中,观察、分析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的明暗变化时,首先把六面形体(石膏)放置在左侧上光的照射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有三块不同的明暗块面,然后利用范图分析得出:上面受光照最多的一面称为亮面,即“白面”,侧面受光照较少的一面称为侧光面,即为“灰面”,没有受到光照的一面称为暗面,即为“黑面”,最后得出六面形体在光的照射下出现“黑、白、灰”三个大面。通过这样的观察分析,学生很容易理解六面体的明暗变化。
五、教法灵活,生活并行
听过许多有特色的美术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花枝招展,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乐趣了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该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于外来经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加以借鉴、运用、发展。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接近生活,让学生更加容易、更加愿意去接受。
六、步骤示范,掌握方法
学生在充分了解了绘画作品之后,接下来便要进行描绘练习,虽然作品内容单
一、形体简单,但要画得与作品形似并不容易。学生经常胡乱起笔,涂涂改改,没有一定的方法步骤,越画越不像,失去绘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示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把绘画作品分为几个步骤来完成,认真分析讲解每一个步骤的绘画要点,把一幅复杂的画面简单化,运用示范讲解,使学生觉得简单易画,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如,用笔墨画一只麻雀,必须从头部画起,顺势画出翅膀,再画嘴、眼、耳、尾巴、腹部,最后勾画出爪子。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怎样用笔、用墨的浓淡变化,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使学生有法可循,画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总之,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聋校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认真地把握好聋生心理特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教学过程的创新性,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眼、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深入渗透新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意识,善于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扬长避短,勇于创新,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聋校的美术教学,提升聋校美术教学的魅力。让创新的火花在聋校的美术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聋校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这些聋生孩子们可以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乐趣,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参考文献】
[1]相毅敏.新课程教学设计美术义务教育段[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2]谢正斌著.你会教孩子吗.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7.[3]陈忠进.美术培训的教学方法之我见[J].引进与咨询,2005,4.[4]张小涧.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教师教育理想的追求[J].中国美术教育,2006, 2.
第五篇:聋校语文第六册
聋校语文第六册《彩虹》教学设计
固原市特教中心:崔 哲
教材分析:
1、本文写了丁丁看彩虹和造彩虹的时,课文有五个自然段,共是一个句子。课文按“雷雨后出现彩虹,丁丁看见了,叫爸爸看彩虹,爸爸给丁丁造彩虹,丁丁学习造彩虹”的先后顺序,记叙了丁丁和爸爸造彩虹的事。
2.课文告诉了学生形成彩虹的知识,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思想端正。由于听觉障碍,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较难,从而影响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还没养成,课前预习习惯较差。小组学习力有提升,一帮一学习效果较好。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十一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2)正确观察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与句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是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观察力。(3)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和默写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造彩虹环节的基本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现在 等 已经 消失 喝 含 喷 雾 试 橙
二、揭题引入
大家看过彩虹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幅彩虹的图片。(欣赏图片)说说彩虹的样子。
过渡:彩虹很美,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会不会创造彩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相信学完课文,你们一定会创造出一条美丽的彩虹。
三、新课学习: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彩虹在什么时候可以看见?(1)什么时候出现了彩虹?回忆雷雨后天气怎样?(雷雨过后。天气有阳光、很潮湿、空气清新)
过渡:彩虹是美丽的,它会一直挂在天空吗?(不会)它会消失的。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提问:丁丁看见了彩虹说什么?重点分析“啊!”什么语气(兴奋、高兴、激动)指导朗读,有表情。
(2)爸爸看见彩虹了吗?从哪儿看出?(彩虹已经消失了)理解“消失”:没有了,不见了。
过渡:这么美丽的彩虹,爸爸却没有看见,真可惜,真遗憾啊!让我们读丁丁说的话。(3)丁丁心情由先前的高兴变为现在的失望、遗憾,让我们再读第二段,让老师从你的语气和表情的变化中体会到丁丁心情的变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爸爸没看见彩虹,丁丁很失望,爸爸是怎么做的呢?(1)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爸爸怎么做的?找出句子。
“爸爸„„喷去。”
(2)齐读句子,找出写爸爸动作的词语(喝、含、背、喷、拿)板书:背向太阳、喷水)
(3)面对太阳行不行?在不同地方贴太阳图片理解“背向”的意思。(4)表演读,一人读,一人表演。
(5)总结造彩虹的条件:我们背对太阳喷水,喷出的细雾中就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6)为什么爸爸会造彩虹呢?(课件出示知识窗)
过渡: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让我们来造彩虹,先看丁丁是怎样学爸爸做的。
4、学习第四段。
(1)看图:丁丁在做什么?细雾中出现了什么?
丁丁一手拿着杯子,嘴里含着水,背向太阳喷水,细雾中出现了一道彩虹。谁来读读第四段?
过渡:看,丁丁造的彩虹多美呀!真是太神奇了,太令人惊喜了,带着这种惊喜齐读最后一段。
(2)“啊!”心情怎样?(惊喜、高兴)(3)彩虹有什么颜色?彩虹有五颜六色的真美丽。
四、总结:
大自然很神奇,能造出美丽的彩虹,但是,只要我们善于观察,肯动脑,收集资料,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也能造出像丁丁爸爸一样造出彩虹。孩子们我们喷出的是水,为什么会变成五颜六色的彩虹?希望大家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看课外书籍,一定会从中找出答案。
板书设计: 彩虹
背向太阳
出现 看 造
(雷雨后)喷出细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