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尝试(以七年级为例)
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尝试(以七年级为例)
内容摘要:
有效的作文训练模式将有助于语文教师关注写作的课堂效果,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素材积累的养成与阅读中仿写的再生成,改变传统的作文评价与评语方式,给学生开展作文练笔的空间、搭建作文创作的平台,开拓网络博客写作交流等多种现代形式,分享他们成功作文的快乐感与成就感,实现写作训练的针对性、时效性、示范性、再生性、成功感。关键词:
有效教学、针对性、及时性,示范性、点评的多元化、写作平台、写作成就感。正文:
倾听中反思,引发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又一次担任七年级语文的教学,又一次在课堂上接触到新鲜的面孔,在学生唧唧喳喳的热闹与好奇的第一堂语文课上,我下发了一张学生的作文现状问卷调查表。收上来的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不喜欢写作文”、“不爱上作文写作课”、“老师的评语几乎不看,只关注我的分数”、“作文修改没意思”“作文书不好看,不如漫画和故事会有意思”“最成功的作文感受几乎没有”“背范文太普遍了,谁不准备几篇范文呀。”
孩子们很坦诚的与我进行着交流,看到他们对作文既厌倦写又渴望高分的眼神,心头的责任总是沉甸甸的。
作为小学与中学作文教学的过渡阶段,七年级的新同学刚刚从小学的升学考试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一方面受应试的影响还没有摆脱背范文、套用旧题材、说假话、编作文以吸引阅卷教师眼球的注意的旧有思维,中学语文教师具有急待解放思想改变 原有作文教学无物无序进行教学研究的迫切性,另一方面十二三岁的少男少女刚刚从考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中学生活的陌生感生发神秘和向往之情,在写作空间的挖掘上具有写作思维重塑的可能性。
如何打破学生写作的僵化、题材的老化、语言的套话、素材的俗化,指引他们结合初中的生活,投入到新鲜而富有活力的中学时代中来,对他们进行写作兴趣的引导、作文素材的积累、语言运用的娴熟、真话作文的重塑与训练,把好课堂课外两个关,将是一件富有挑战与建设性的工作,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将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立足于起点,探索作文教学有效性训练的尝试
其实,不仅是学生不愿写作文,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教师不愿教作文,常常抱怨作文高耗低效的甚至是一种无效的活动。
可喜的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充分意识到了作文教学革命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自己的教学中已经进行着各种尝试与探究。
我将结合自己在七年级作文教学的有效训练上的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归纳为如下七点:
1、借助教材,预设课堂作文训练的针对性
2、回归生活,达成课外作文练笔的及时性
3、丰富课外,延展经典阅读与流行阅读的再生性
4、立足课堂,建立从片段到整体的文体式训练的示范性
5、重视点评,探索多元化小组合作点评与修改渠道的可操作性
6、搭建舞台,促进文学社、作文报、博客网交流方式的开 放性
7、点燃激情,分享学生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创作的主动性
实践中深入,在理论指导下具体的措施与可行性做法的交流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
因而,渗透“有效教学”的理念,深入挖掘作文教学的针对性、及时性、再生性、示范性、可操作性、开放性主动性,从思想上解决教师的懈怠情绪,从教学方法上指导教师,从教学效率上引导教师进行研究教学内容、关注学生面貌、课堂生成环节预设、作文教学外延的拓展等方面的思考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借助教材,预设课堂作文训练的针对性
起始年级应重视基础,从课本出发,充分发挥教材阅读文本作用,结合教师课堂的传授与同主题文章的阅读开展系列主题写作教学,关注课堂教学的预设与训练的针对性。
人教社供天津地区使用的七年级(上)教材以主题为单元,打破了旧教材的按体裁组织内容的僵化格局,从追寻生命意义、坚定理想信念、感受自然风光、探索科学奥秘、领悟温馨亲情、激发想象思维六个单元模块入手,给学生和教师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天地。在这里,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虽然“她”依然没有提供写作的系统指导与评价的统一标准,只是从一个单元教学主题出发,进行主题式写作,只有六篇作文训练的量,远远达不到对学生读写训练文字的量化标准,但是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阅读文本的摘选密切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同时,每本教材附录的相关主题的名著导读又给学生提出了阅读的要求,使学生意识到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而,我结合教材特点与课时安排特点,自己提前安排了一套整个学期的命题作文题目与自拟题作文题目,每两周进行一次连堂课的命题大作文训练(题目为:《这样的我》、《我身边的“保尔”》、《我的理想》、《感动我生命的一个人》、《校园的秋色》、《天津的 季》、《月夜随想》、《感谢您 》、《家庭的**》、《我的未来历险记》),每周末安排一次自拟题字数不限的生活作文周记练笔交流。从作文的课时与数量上提供了保障,从命题上结合了教材与学生生活特点,作文命题宽了,写作的内容宽了,学生在教材阅读文本的指引下自然生成作文内容,用不着说假话编作文。同时由于生活的视野宽了,对每周生活的观察与反思与交流,又能促使他们提高思想的深度。
在现在所承担的下册语文教学中,同样结合教材的特点尤其是本学期所处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开展了一系列命题与半命题写作训练活动,如《植树节的遐想》、《我身边的“雷锋”》、《我的中学 老师》、《五一假期 游》、《感恩母亲》、《考试随想》、《神话新编》、《环保进行时》、《岁月随想——写给中考的哥哥姐姐》、《我最喜爱的小动物》。同时,还结合当前 国家的大事进行了奥运征文大行动《我心中的奥运》和四川抗震救灾的新闻报导的时事感悟《感动瞬间》。
只有结合教材特点提前预案,给学生一定的生活与阅读的空间,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之言之有物训练有素。
有效的作文训练空间与主题是学生能写、乐写的前提。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要有一颗有准备的心,在作文训练的世界里,需要做一个积极的策划家,做到学生写作训练要有针对性。
二、回归生活,达成课外作文练笔的及时性
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今天的中学生一方面由于信息资讯的爆炸电视电脑的普及知识明显丰富;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工作的繁忙无暇与之沟通交流导致生活方式比较封闭,每天的三点一线很少有社会生活的体验;同时,有限的校园生活又由于学习的压力而课外生活相对贫乏,缺少生动活泼的记忆。
因而,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适时的引导他们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叶一枝。从每一个瞬间入手,用文字将生活定格,让笔使生活还原。
生活随笔本就成了我和学生分享初一成长的记录册,成为了写作练笔的功不可没的“元勋”。
走进学生的世界,你会惊奇的发现:篮球比赛的精彩、主题班会的策划、演讲比赛的紧张、考试失败的悲伤与崛起,一次伤痛对他们的人生就是一笔财富,一次欢笑对他们展现的就是一道彩虹,青春的渴望与羞涩在他们的笔下成了愿意抒发真性情的喷涌之泉。
课外练笔的及时性就在学生的“感时而发”中完成了。“春天的校园,处处洋溢着绿色的希望。无论走在校园的哪个角落,我们都会被一抹绿色或一朵无名的小花所感动。走在名 人路上,能穿越时空与先哲进行着对话,实在是惬意的很。到了活动课时,满操场都是我们青春的脸,个个笑颊粲然。篮球场上,小伙子们使出浑身解数,汗流浃背,个个呵活;姑娘们组成啦啦队,欢腾呐喊,忍不住满心的欢喜和激动,向班主任倾吐着她们心中的“咿哑”;中场休息时刻,各班代表尽态极妍,给我们带来了变幻多姿的旋舞。不忍离去啊,令人惆怅的铃声响起,夕阳褪掉了色泽,美好的一天将沉浸在夜色中,梦开始了。”(这是四单元学习完后,同学们从教材中摘选词语结合四月校园生活而写的日记)
“嘟”哨声吹响了,裁判员把球扔向空中,早已准备好的我班队员任普光纵身高高的一跃,伸出巨掌,奋力的一击“啪”球扔向了对方的半场,我们有机会了,我的心中暗喜,只见这球稳稳的不偏不倚的落在了我班队员吕盛通的手中,可不要看他个矮,打球技术堪称一流,颇似朱芳雨,是个技术型球员。他边带球边环顾四周,并快速跑动运球,跑入对方禁区,果断地将球传给我班队员任晓哲,见他来了一记标准漂亮的三步上篮,对方队长见事不妙,想来一个盖帽,只可惜球已经稳稳的进入了篮框。球员们都挥舞着拳头相击,表示着自己心中的兴奋。场下的啦啦队员甚是激动,一个个的嘴都圆的像一个鸡蛋,每个人的脸上更是笑开了花,我更是激动地跳了起来,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正在我们欢庆的同时,对方球员趁我们一个不注意将球投进。唉!看来做什么事情都不可以掉以轻心,骄傲自大。上半场的比赛就伴随着这种僵持的局面结束了。
(这是篮球比赛半决赛时学生陈宇开的一段随笔交流)
考试的结束又是一段心路历程:
“父亲的声音终于响起的时候,声音却格外的平缓,在寒冷 的夜晚竟夹杂着丝丝的暖意:成成,以后上课不要总是倚着暖气,注意力要集中,虽然你这次没有考好,但你也尽力了,现在你已经是中学生了,是大孩子了,要把握好学习的质量啊!
一股暖流从心底淌过,原来今夜没有暴风雨。原来父亲的鼓励拥有着无穷的力量,它像一团雄雄燃烧着的烈火,可以融化冻结着的河流,它像一双厚实粗糙的大手,可以抚平心灵的创伤,它还像一股温和奔腾的暖流,可以提升内心的温度,哪怕只有一度。”(摘自学生的日记——家长会后之今夜没有暴风雨)
有限的周末与假期也成了学生作文素材的不竭源泉: “人们常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句话一点儿也不假。在初一的不算忙碌的学习阶段里,蒙父母大人开恩,我和彤有了五一的青岛之游。这是第一次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和同学一起出远门,心情的放松是可想而知的。我们在崂山上撒丫奔跑,在道边和小贩们划价,吃着开胃的小特产,瘪着自己的口袋,心情是异常的兴奋,难怪“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好山好水好天气,连我都有做诗的激情了,更何况是古人呢。更激动人心的时刻是我们在海边嬉戏听海浪声声感海风习习,在松软的沙滩上留下两行歪歪斜斜的脚印,对着浩瀚的大海,两个傻丫头张开双臂大声呼喊:“喂,我很高兴!”,游人们对我们的壮举投以会意的微笑,在大海面前,感觉世界一下子大了起来,心中不再有考试的压力、耳畔不再回响父母和老师的唠叨,在大自然面前,一切是宁静的、和谐的,心情是轻松的,年轻的心中充满了快乐!”(摘自学生的日记——我的五一)
就这样,在点滴的积累中,我们完成了对生活的回归,达成了作文练笔的及时性,无论是简短的几笔心语的倾诉,还是长篇 的生活”流水帐本”,学会让每一个学生去写他们生活中发生的故事,用心去体验他们内心真实涌动的情感,其实是一件很轻松很愉悦的事情,因为他们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家长都愿意做他们忠实的读者。
三、丰富课外,延展经典阅读与流行阅读的再生性 教材中有了名著导读,有了中学生必读书目的推荐,起始年级从时间上有足够的假期,也没有过多的升学压力,正是做课外阅读积累的好时机。
而作为语文教师,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合理地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无论是经典名著还是流行的文学,从时间到效果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阅读只是浅层面的推广,而阅读的深层目的还是为了为写作做积淀。为学生积累间接的生活体验,增强语感,丰富词汇,为创作打基础,为阅读的再生成做准备。
因而,在每周的语文作业中有一项推荐阅读任务,要求每个学生精读一篇文章,摘抄在专用本上,文章的来源可以是任何一本文学刊物的,也可以是类似于作文选,并且给出50-100字的推荐理由。
坚持就是力量,经过一年的积累,学生已经有了厚厚的一本课外文章积累本,每篇后面还有发自内心的感悟,虽然语言比较粗糙,但是已经朝着鉴赏的方向努力了。
“我们真的很容易忽视母亲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爱,当读到这篇文章时,我不由得想起了母亲平时与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妈妈,我懂您的爱了,儿子长大了,真想,在宁静的夜晚,在您结束了一天的劳累之后,把这篇文章读给您听,您听到了我内心的呼唤与感谢了吗?”(推荐《瓶水之爱》的推荐语)个人的阅读是狭窄的,来自于集体的阅读是宽广的,为了达成阅读成果的共享,我把学生精选的文章或复印或打印积累成了一个厚本进行全班浏览,还倡议每个同学带一本书在班级成立一个图书角,进行人人有书读、人人有书推荐,形成一个班级文化熏陶的氛围。
寒假与暑假也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时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繁星春水》《昆虫记》是七年级必读书目,利用寒假,学生们都进行了原著阅读,在随后进行相应的读书汇报交流的演讲比赛中,《童年》中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对现有生活的珍惜,保尔和阿廖沙的坚强也深深的感染着学生。冰心那质朴的文风对母爱的真切体会也吸引着孩子们。
“父爱如山,心中的风雨来了,我愿躲在山的庇荫下获得坚强与力量”
“母亲啊,你是温柔的风,我是你天空的风筝,永远离不开你的护航。”
仿写是阅读再生成的必要过程,有了阅读做依托,有了情感的铺垫,当他们学完舒婷的《在那颗星子下——记我的中学时代》后就结合课外徐志摩诗歌的阅读,把对老师由于工作的变动而不得不离开的惜别情感寄托在文字中,一篇《离歌》就一气呵成了!
离歌----怀念曾经与我们一起战斗过的姜老师
轻轻地,你从人群中走来,洁白的衣裙,飘逸的长发,像一朵丁香花儿,盛开在八月的校园。
轻轻地,你从陌生中走来,微笑的脸庞,关切的眼神,像一个知心的姐姐,从此伴随我们一路走来。
每一个忙碌的清晨,你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里,读书,卫生,沸腾的教室,因为有了你,而变得一切秩序井然; 每一个落日的黄昏,你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辅导,答疑,求知的心灵,因为有了你而变得格外的温暖如春。
天空飘起了雪花,是你那飞扬的了手帕,震惊的消息在我们身边爆炸,你,要离开我们了,离开你曾深爱过的讲台。
天空飘起了雪花,是你那晶莹的泪光,不舍的别离在我们心头挣扎,你,真的舍得离开我们,离开你曾深爱过的讲台?
静静的,你走了,为什么你的眼里总是满含泪水?因为你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
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你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西天的云彩。轻轻的你走了,正如你轻轻的来,你轻轻的挥手,留给我们一段美好的回忆。
在阅读中,学生们在不断的积累情感,赏析着名篇或同龄人写作的技巧,回归到自己的生活,自然就会生成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写作的起点源于体验、阅读与感悟,只有我们充分的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借助阅读的深厚基础,学生是有内容可以借鉴的,是可以让自己走向“下笔如有神”的境界的。
四、立足课堂,建立从片段到整体的文体式训练的示范性 作文训练可以广泛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的约束,可以是活动式的演讲,可以是流水式的日记心语,很多时候我们注重了形式的多彩与多变,而忽视了作文本体的教学。
在今天“话题”作文盛行的时候,许多学生的作文文体混淆,四不像,缺乏一定的规范,这与教师作文课的泛泛而谈只出作文题不分析适合的文体,对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以分数解决而没有细致的分析评价作后续的改进有一定的关系。
因而,结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采取“拟题— 审题—确定文体—明确中心—写提纲—说思路—议思路”的课堂设臵环节,进行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下的写作思路指导训练,让学生在思路清晰条理规范下进行写作。
七年级教材按主题归类,还没有接触明显的说明文,议论文教学也只是有文章的介入而没有上升到文体知识系统化,因而,我结合初中学生写作的思维习惯和接触的文体知识类型以记叙文为主的特点,特别进行了10个主题的作文写作例文的规范化写作(亲情、自然、环保、活动、课堂、变化、友情、成功、感恩、微笑),让学生“活而有度,有章可循”。
积极健康的作文人生观也是作文思路训练的一个关键环节。学生的认识观、世界观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对事物的主流和支流缺乏认识的深度,过于强调个性化的写作又使得他们在作文写作中过份的张扬个性言语偏激,不利于他们在社会在今后人生中的发展。
因而,在作文课堂上,要给予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的引导,说真话并不意味着胡乱说话,要有作文写作的原则,要有健康乐观的审美情趣。
学生病文的示范指导修改、学生作文中精彩的拟题、片段、结构、语言、典型的事件、真挚的情感的展示和名著名篇中类似的文本的借鉴赏析形成一个示范与指导,对学生快速的进入写作的状态大有裨益。
文体的示范从片段入手,以整体的完善为成功起点,以点带面、以篇带类,争取给学生一个有价值的方法指导。
五、重视点评,探索多元化小组合作点评与修改渠道的可操作性
作文点评是一件很烦琐很耗力的事情,传统的作文评价以教 师打分给评语为记录痕迹,以教师的课堂笼统的点评为时间限制的途径,教师辛辛苦苦的批阅换来的是学生只关注分数的漠视,有时也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悲哀。
如何把作文点评的方式多元化,改变教师传统的一言堂、给学生一个参与的空间呢?
湖北的黄国民老师在《作文教学与评价中的三联思路》(2008年第三期《语文教学通讯》)提出了“导-写-评”三方良性互动,很值得我们学习。
从评的角度出发,我在七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的平台,把部分有条件发电子稿的学生的作文发在我的博客上,让两个教学班的同学利用周末的时间阅读,跟贴点评,把学生跟贴的评语进行汇总交流,满足了部分同学网络交流写作心得的愿望,作为一个尝试,很有收获,而且还扩大了影响,让兄弟班的同学也进行了参与交流,一些一线的老师也跟贴写评语很是热闹。
网络只是一种不成熟的尝试,毕竟网络的普及和学生年龄的特点不适合完全的网络教育,也受时间的限制。因而,在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上,我把学生的作文文稿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类,分为六个小组,每个组员利用一周的时间交换阅读写评语,最后推荐一篇最有修改价值的文章和每篇文章最有阅读吸引力的地方,从题目到语言,从结构到主题,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交上来在每天的课前十分钟交流。
有了这些铺垫做前提,每个同学的作文都有被广泛阅读的可能性,都有阅读和评价他人作文的可能性,在小组长负责下,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阅读体会进行文字的汇总,对他们手中的作文进行或开头、或语言或结构的修改。三人行,必有我师,思维火花的碰撞最后能否形成燎原的火把需要有时间的保障和制度的规范,还要有教师蹲下身倾听的耐心。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学生们的点评热情高涨,评语写得既幼稚又通俗,很受“作者”的喜爱。
“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罗嗦的说这件事呀,几句话不就了结了吗?是为了凑字数吧!”(犀利而大胆)
“你的故事好眼熟呀,我曾经也写过妈妈大雨天送我到医院的故事,你不要再编了,那天去你家,你妈妈做的水果沙拉很好吃,你为什么不写妈妈对你生活照顾方面的爱呢?”(观察细致)
再看学生小组作文修改的成果: 诗意的开头:
瑜伽走进了我的生活
(原开头)“瑜伽”这个词想必你还不知道吧,我最初接触这个词的时候和你一样,认为这是一种新型武术,可以修身养性,练就一身好武功。
(修改后的开头)宽阔的草坪,蓝蓝的天空,一张舒展的地毯,一个矫捷的身影,一段优美的音乐,在轻柔中我紧闭着双眼,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张开了自己的“翅膀”。
在我的描述中,你猜出我在干什么了吧?“瑜伽”!对呀,“瑜伽”这个词想必现在的你不陌生吧。我最初接触这个词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种新型武术呢,以为可以通过它练就一身好武功。后来,我从电视上,从体育课上知道了这是一种健身运动体操。
含蓄的语言:
迟到的父爱
(原稿)七点十分了,我的最后一点瞌睡虫也被赶跑了。(修改稿)清晨,闹铃一直在响。七点十分了,我的最后一只瞌睡虫也被无可奈何的赶跑了。
(原稿)我再也听不下去了,我用重重的摔门声代表了我的愤怒。(修改稿)我再也听不下去了,留下重重的摔门声。
就这样的坚持与训练中,作为教师的我的负担反而减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反而浓厚了,人人都有争做小老师的愿望,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被选中进行典型修改。这样的作文点评方式具有一定的操作性与可行性,是我在与学生达成了作文评价的共识后形成的,只是可惜有的时候被我自己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而删减了,有时因为临到考试阶段就停止了。
六、搭建舞台,促进文学社、作文报、博客网交流方式的开放性
作者都期待读者的欣赏,都渴望被关注与共鸣。积极拓展课外阅读与写作的渠道,搭建学生作文发表交流的舞台,是教师也是学生的愿望。
叶圣陶曾说:“凡是技能,惟在实践中才能练就。”我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间、课外、校内、校外、家庭等活动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1、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作文教学博客,创办以年级为依托的纸介作文报,为激发学生作文写作欲望与成就感搭建平台。
2、图书馆资源面向学生开放,班级开创读书角,开拓语文阅读的空间,班级之间开展读书推荐活动,营造一种读书的环境,为写作提供一种积累与借鉴的可能。
3、组织形式多样的口头表达活动与主题手抄报展示活动,开展读书征文与演讲活动,为学生作文写作营造轻松活泼的活动氛围,揭去作文的神秘面纱,培养学生处处留心皆作文的心态。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社会的同时,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厚的情感,为学生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学生习作易于动笔。
5.搜集优秀作文教学案例和学生习作,编辑成册,为教师进一步实施研究提供借鉴,使学生在习作成功中找到乐趣,达到乐于动笔。
6、坚持日记的积累,达到作文量的积累与生活素材的积淀
7、鼓励学生投稿,走出作文应试的狭小天地,激发写作热情.虽然由于重视程度的差异,学生的作文目前只能在我们年级的作文报和天津市作文报上发表,但走出去的信心已经在他们心中点燃,喜欢借助于文字与人交流已经成了学生写作的一种乐趣和动力。
七、点燃激情,分享学生作文成功的喜悦激发创作的主动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作家梦,作为语文教师其实我们也时常弄些豆腐块的文字以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学生内心的渴望何尝不是如此。
因而,在我们能力的范围内,我们应该多帮助学生开拓作文发表的平台,点燃他们作文写作的热情之火,分享学生作文成功的喜悦感,多走进学生的心灵,倾听他们在文字中的心语,以期待能激发学生作文写作的主动性。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教师以平等友爱之情成为学生没有年龄界限的朋友,真正做到分享快乐教学相长。
一年有效作文教学尝试的反思: 有计划的作文教学,有预设的作文训练,有意识的读写积累,有收获的作文点评,是一个成熟的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当然,在实践的操作中,有时候我们教师本身的懈怠、对作文成果的滞后性的耐性不够,功利性和短视容易造成对学生的敷衍和应付。
作文修改上容易只照顾到部分学生,对学生参与度上只是做到了浅层的热闹而深度的指导还不够。还需要逐步的完善。还有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
同时,我把目光只放在了七年级的学生身上,忽略了对学生整个初中阶段甚至今后高中学习发展的规划,虽然务实但不免短视,容易束缚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在语文作文教学上的一个致命的弱点。
当然,走一步,再走一步,对作文教学要紧密联系教材联系学生学情的发展,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和尺度,需要我把具体的操作做到实处。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1[模版]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地理 课堂 教学 兴趣 知识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
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乌海市第十八中学
李睿
第三篇: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例谈(模版)
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例谈
● 袁敬丰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它却常常因单调、机械、容易出错,不为老师学生所青睐。新课程对计算教学有什么要求?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许多数学老师一直在探索的课题。近日,笔者在区人民路小学课堂调研,随机听了陈佳华老师的一节三年级数学课《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很受启发。现撷取几个片断与同行共赏。
片断一
师:(指着)我们先来估一估这道题商是几位数?
生:商是三位数。
师:很好!那商大约是多少呢?
生:一百多。
师:比一百多得多,还是比一百多一些?
生:多一些。
师:真不简单。
评析:数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倡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途径。如何使数感的培养落到实处呢?本课中,陈老师让学生在算之前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当学生估出商是几位数后,陈老师并没有停留在这个层次,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让学生继续估,学生越估越准。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估,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试一试的第一题。
1、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题目略)
师:逐题提问学生每题商是几位数,再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同时指名两名同学板演。
师:大家来看一看,这两位同学做得对吗?
生:第1题一看就知道做错了,商应是三位数,而他商是两位数。
师:(亲切地面对做错的同学)知道错的原因了吧?
生:我没有先估后算。
师:估算有什么好处?
生1:估算是大约的验算。
生2:估算可以帮我们检查做得对不对。
评析:不少教师在处理这一题时方式往往比较简单:直接把题目要求一读,让学生去完成。而学生由于没有估算的习惯,常常不估就算。而陈老师分两步走,旨在使学生养成先估后算的习惯。
片断三
师:(指着黑板上的题目)同学们想一想,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呢?
生1:就在那一位上写“0”。
生2:就在那一位上商“0”。
师:(现场板书)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写“0”。
生:个个目不转睛,盯着黑板,有的还随着板书一字一字地轻声读。
评析: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优化,现场板书不知从何时就消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贴结语,或多媒体展示,然后再让学生齐读两遍。与现场板书比起来,时间是省了,但效果相去甚远。现场板书,学生人人聚精会神,板书字字入心,此时无声胜有声。
片断四
师:(指着黑板上班级三位学生的不同板演)
大家讨论一下,三位同学做得对吗?
生1:都对。
生2:第一个同学做得对,二、三两位同学错了。
生3:商都是120嘛,哪儿错了?
生4:书写格式不对。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两位同学知道自己错在哪儿吗?
评析:对于计算题的评析,许多教师习惯报一下正确得数,然后叫做错的自己订正,这种只关注结果不管计算过程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还常常掩盖了许多精彩的课堂生成,使老师无法了解学情,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宝贵的思维碰撞和反思纠错的时机。
简单,是一门艺术,简单,是一种美。陈老师的课看似简简单单,但细细品味却真实、朴实、扎实、有效。这应是当前课堂教学所应追求的方向。
(袁敬丰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教研室)
第四篇:如何提高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范文
如何提高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李丽勤地址:崇左市扶绥县渠旧中学53210
5电子信箱:llq8131l@126.com手机:***
内容摘要:七年级英语是英语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小学英语基础巩固和提高的特殊阶段。如何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如何提高七年级英语课堂有效教学,已成为现阶段英语教学界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兴趣;提高;有效教学
目前,七年级学生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学好英语?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去学习英语,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导致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及学生家长所关心的问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认真备课, 明确教学目标,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
教师课前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掌握重点、难点, 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无目标性和随意性, 加强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知识的针对性。同时,教师课前应该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备课要做到备教材、备教学、备练习、备学生。备教材,要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一个例子,力图出乎其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备教学,要做到循序渐进,有效高效。备练习,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或者设计课堂练习,下发的训练教材,一定让学生先做,然后再讲,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作用,调动学习积极性!备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等因素来备课和授课以及布置作业等。此外,教师还应该在备课时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课时以及时间的分配要合理有效;英语例句的选择要有代表性、趣味性、激励性和适时性;一个好的问题是引起学习活动的最好刺激,是学生注意力的源泉,英语课堂教学重在引导,贵在提问,课堂上必要的提问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
二. 先学后教,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有效率!
课前预习,自学单词(组)、自学新课;课中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课后温习旧知识。课前我给学生每一课的学习任务及导学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自学可以初步了解新课内
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扫清课堂学习知识的障碍,避免在听课时处于被动地位,可以及时有效的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增强听课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因此,课前预习不仅只是读一遍单词,看一遍课文,做做翻译之类简单的事情,而应该从听、读、写、查、疑这五个方面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效果。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课堂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的学习课文,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主张快乐学习,劳逸结合,制造宽松氛围,构建和谐课堂。
我的课堂应该是没有太多的拘束和讲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这就是成功!每天早上上课我都面带微笑进入教室,亲切地向学生打招呼,用关爱的目光环顾班级的每个角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从而能更加投入地学习。课前一首歌能很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他们一个提示,该上课了,能让学生很好的进入学习和上课的良好状态,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回答问题前,可以几个人一起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在回答问题时,可以有多种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有,教师大方、自然、得体、巧妙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对于带动课堂气氛有良好的效果。老师多点幽默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点幽默多点关爱,把学生当自己的儿女一样的教育,学生会喜欢上你这个老师,从而会喜欢学习你教授的这门学科。学生能很好的跟老师互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
四.多点从学生本身出发,以大部分学生为主去进行灵活多变的教学。
英语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必须做到简练易懂,英语课堂不是教师的个人风采展示会,教师良好的英语素养应是为学生学习为主,所讲应以学生实际能力和水平为准,要使用学生能听得懂的句子,太难的句子要用简单的句子来给学生教授,应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也逐渐形成全面的英语能力。英语课堂上教师语言有效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应是学生能听得懂,学生听不懂,再精彩的语言也是无效的。
五.爱的力量是无限的,多关爱多鼓励学生。
爱是伟大的,爱也是有无穷力量的,我每天来到教室我都会以爱的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个学生,询问身体有没有不舒服的?给予学生家长式的温暖。然而我们都知道学习一门外语的难度有多高,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一个个字母,单词,句型的记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如何克服他们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这是我们英语老师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有一个良好学习的开端,教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平常的课
堂,我从不吝啬使用鼓励性的语言:“GOOD!Well done!Wonderful!”为了保持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我在教室里贴上了“比一比,看谁棒”的背书表,鼓励学生多背书,你追我赶,良性竞争,在这样的氛围中英语学习的劲头就更高了,学生们增强了自信心,更加快乐的学习了。
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认真教授,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元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细致的双边活动,因此课堂教学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寻找出适合我们学生的最佳方法,这样才能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还要依赖于教师扎实、深厚的基本功底,如:得体、大方、亲切和蔼的教态,清晰、生动、简明、流利的语言和工整、美观的板书,以及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同时要有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尽量在课堂上说英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七年级的英语课堂应当以多样化的授课形式,精炼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愉快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从而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我们教师常常在作文教学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文难,难作文是师生一个共同的话题,那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
一、首先应该做到“三开放”,即思想开放、内容开放、形式开放。
1、思想开放。教师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桎梏,肃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
2、内容开放。习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的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
3、形式开放。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间、课外、校内、校外、家庭等活动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多渠道全方位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其次是随文学习、读写结合;小学3-6年级语文共有三百多篇课文,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作文学习的范例,作文教学与训练共有六十多次次,分解到四个学年八个学期来完成,每次训练都有一个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写作技能。如果能这样,学生在小学阶段通过64次训练,就能掌握64个写作的基本方法,再加上学生自己的积累,其写作水平就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教无定法,但教必有法。我们不仅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应该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小学的作文教学更应该用一定的方法来指导自己备、教、改、评的全过程。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这样一套指导方法。第一步以本为据,总结写作方法。课本是范本,每次作文指导,细心的老师不难从课文中寻找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写作方法,作为科学依据,文本结合让学生效仿训练。第二步出示“下水”范文,进一步印证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白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难,很容易掌握。第三步,点拔指导,让学生明确应用这种写作技能最容易出现的几种毛病,进一步加深印象,进而掌握这种写作方法。第四步,当堂作文,强调学生实际运用新的写作方法,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学生抄袭他人习作的现象。第五步,习作改评,紧扣指导重点,凡能正确运用新的写作方法作文的学生,尽可能给予满分鼓励。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不一定科学,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总结出既合学生实际,又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规律来指导作文的实际教学。
第三是扩大阅读、注重积淀。古诗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因为精练的语言,协调得押韵美,还因为它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一首诗歌就是一篇文章的大概。因此系统地进行古诗词名句训练,就是接触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学习掌握多样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见一斑。句子是文章的单位,仔细揣摩古诗词名句的写作规律和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对学生的习作行文有着积极的作用。
第四是写下水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
在学生看来,教科书是专家、名家的文章,太神秘,且高不可攀。如果教师能运用新授的写作方法写1~2篇下水文给学生以示范,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感到运用新的写作技巧其实并不难。因此教师写下水文不但可以释除学生的神秘心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也可以使教师体验写作的甘苦。还能使教师经常地练练笔,给学生以勤动笔的示范,还可以了解到学生习作实际,作文的重点、难点在哪里,学生最容易犯毛病的地方又在哪里。这样就能在备课与指导时更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突破。所以笔者提倡,凡指导学生作文,教师必写1~2篇具有示范性的“下水”文。
第五是批改作文紧扣重点,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尊重学生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是鼓励学生积极习作的有效途径。
批改学生作文是老师最感困惑的事情,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要么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面面俱到,教师实在感到力不从心,也难做到;要么只阅不批,只阅不改,写上批阅日期了事,这两种方式都不可取。笔者以为,批改作文必须紧扣指导重点进行。每次作文训练都有一个训练点,翻开学生作文,便可一目了然。对运用得法的学生,老师尽可在“眉批”栏中用简短的语言予以肯定和赞许,在“尾批”处予以总结性褒扬,在评定等级与分数时尽可能往高处靠,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行”、“我能”!至于对运用不得法的作文大可不必求全责怪,因为训练目标比较单一,一般学生稍加提示,便会明白,因而,只须予以巧妙的点拨与鼓励,便可矫正习作的问题。至于综合性的错误,如错别字、典型病句等可用少量时间集中加以解决。
六:及时反馈评讲,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农民种地有“三分种,七分管”之说,指导学生作文也应该是“三分导,七分评”,有效地评讲作文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1、评讲必须及时。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2~3天、最多4~5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欠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准备必须充分。评讲的目标必须明确,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评讲的程序必须清楚,评讲的材料必须详实(讲评原始材料必须源于作文批改记载)。
3、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学生习作,通过对此评讲,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强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必须引起每个管理者与执教者的高度重视。笔者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地去探究,不断地去实践,认真地去反思,就不难从中总结出带规律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学法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