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简答+4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与国际交流。2.20世纪后教育改革的新特点: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国际化、民主化、现代化、多元化3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培养认得社会活动。A教育是一种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b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c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的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4.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独立性5.教育的功能:a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b正向负向功能c显性和隐性功能6.近代教育特点: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c教育世俗化d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义务教育的意义:a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b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c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8.义务教育立法宗旨: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9.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评价作用10.小教在义务教育的地位:普及、基础、强制性11.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a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b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c人们的教育理想12.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a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b要求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c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13.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14、学校文化特征: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一种整合型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5、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a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b具有能动性16.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a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b对人潜力的发掘c对人力量的发挥d对人个性的发展16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为什么起主导作用?a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b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c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d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7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培养现代人的品质1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成熟)、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19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表现在:a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b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c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20童年期儿童发展的主要特征:a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情感、自我意识21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a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b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c学习兴趣与习惯d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21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要求。(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
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与此同时,还应看到各个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要注意各个阶段的衔接和过渡。(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优势,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5)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得其所的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22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体现在:1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2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3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4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23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a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b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c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5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a坚持社会主义方向b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培养现代人的品质26学生的本质属性:a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b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c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6教师的职业性质:a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b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c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27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a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b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c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喝方法论2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a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b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c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29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精神d良好的道德修养29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a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a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b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c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b人格上民主平等c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30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a树立教育民主思想b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d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30(课程)制约课程的基本要素: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b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c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31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的课程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2美“泰勒原理”四个基本问题: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方能实现这些目标c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d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实现32教科书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教科书是统筹教学与各种活动的根据33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1)以教育目的与任务为前提,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2)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3)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4)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
33试述我国中学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点,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34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35(教学)教学概念:a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胃根本目的b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c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35教学的意义:a教学是社会经验再生产的一种主义手段b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体35教学的任务: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省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性基础d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36教学过程的特殊认识过程: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37教学过程的特点: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应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38教学过程的结构: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38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1调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形成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三)巩固性原则: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四)循序渐进原则:基本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39j教学方法:(1)讲授法(1注意启发诱导;2认真组织教学内容;3讲究语言艺术;4要组织学生听课)。(2)谈话法(1做好提问准备;2善于启发诱导;3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1充分准备;2对生启发引导;3结束做好小结)。(4)读书指导法(1明确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给生读书方法;3加强评价和辅导;4组织交流读书心得)。(5)演示法(1做好准备;2明确目的、要求与过程;3讲究演示方法;)。(6)参观法(1做参观前准备;2参观时及时具体指导;3参观后及时总结)。(7)练习法(1精心设计实践活动;2及时指导学生的练习;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秩序渐进逐步提高)。(8)实验法(1做好前准备;2做好实验组织和指导;3做好小结)。(9)实习法(1做好实习准备;2做好实习指导;3做好实习总结)。40教学组织形式:(1)个别教学制:优点: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2)班级授课制:优点:(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2)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3)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不足:(1)难以因材施教;(2)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缺乏灵活性。(3)分组教学制:优点:比班级授课制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缺点是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形成;(4)道尔顿制:优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缺点是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5)特朗普制:4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求:(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1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2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即教案。
(二)上课: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要求:(1)目标准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组织有效;(5)体验积极。
(三)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1)课外作业的形式;(2)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3)及时批改课外作业。
(四)课外辅导:要求:(1)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的因材施教;(2)有目的明确,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注意态度,师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使学生有问题可问;(4)加强思想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辅导效果。
(五)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4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可操控性、灵活性43。(德育)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44.德育的构成:(1)道德教育;(2)政治教育;(3)思想教育;(4)法制
教育;(5)心理健康教育。45德育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46德育过程的规律?a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b是组织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的过程c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各级转化的过程d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47.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导向性原则:(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与严格要示相结合原则:(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以确保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五)因材施教原则:(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48德育的方法?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榜样示范法;评比竞赛法;奖励与惩罚法。48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4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灵魂;(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
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的、班级与学校的纽带。49小学德育的内容:a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热爱人民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的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50德育的方法:(1)说服教育法。语言说服要求:要有针对性;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引导总结。事实说服要求:明确目的,制定计划;做好充分准备;加强指导;做好总结工作。(2)榜样示范法。要使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先进事迹,优秀品质及其成因;指导学生明确学习榜样什么,怎样学习;狠抓落实。(3)实际锻炼法。目的明确,计划周密;生动活泼,灵活多样;以学为主,加强指导;持之以恒,及时总结。(4)情感陶冶法。加强修养;创建良好环境;引导学生。(5)评比竟赛法。要建立良好的评比竞赛氛围和环境;在日常的生活和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评比竞赛。(6)奖励与惩罚法。提高奖惩关系的认识;目的明确,具体有度;客观公正,有利于团结5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组织者和灵魂;(2)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3)班主任是保证各种影响协调一致的协调员;(4)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与班级的、班级与学校的纽带。52班主任的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53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教育学生努力学校c指导学生课外、校外生活和活动d管
理班集体,指导少先队员工作e协调各任课教师的工作54简述先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要求(1)先进生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2)对先进生的教育:①严格要求,防止自满;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③消除嫉妒,公平竞争;①发挥优势,全班进步。55简述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要求。(1)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①不适度的自尊心;②学习动机不强;③意志力薄弱。
(2)对后进生的教育: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善于利用后进生的“闪光点56.班主任如何组织主题班会?(1)确定主题:主题是班会的中一心。主题的确
定应有针对性,要注意以小见大,要有新意。
(2)精心准备:这是开好班会的关键。班主任要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并做好班会的内
容和形式等方面的准备工作。(3)具体实施:在班会进行过程中,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鼓励
主持人临场发挥;要善于处理意外事件。(4)效果深化:班会结束后,班主任要及时研究反馈信息.了解班会的作用与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下次班会提供借鉴57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机构;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
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①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58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a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b建立班级核心队伍c建立班级正常秩序d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e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9课外活动的特点:a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愿选择性b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灵活多样性c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自主性
第二篇:教育学简答
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
(1)既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性
(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持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遗传经验的形成(3)教育史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1)启发教育时间工作者的教育自觉,是
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中作者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息。
4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
藏息相辅师道尊严 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等
5简述20世纪初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理论流派
实验教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6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人口数量对教育投资的影响(3)人口数量对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影响(4)人口数量对教育规模的影响(5)人口数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7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8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
(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4]教育可以调节人口的地域结构
9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10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11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
① 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征
② 掌握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3]注重提高全民素质[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培养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12简述加涅教育目的观的主要内容
1学生的先天素质不能被教育教学所改变,要想使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教师在教育学中应避免超越学生的先天素质的限制2发展中形成的两类素质由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教学只能适应它们,因为这两种四肢不直接进入新的学习,但可以加快或减慢学生的学习速度,对学习起支持性作用3学生习得的素质是直接参与到新的学习中去的,是新的学习的必要组成成分。教育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学生五中习得素质的教育。教育目的也应该主要指向学生习得的五种素质 14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 ① 爱国守法 ②爱岗敬业 ③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15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①专业知识②专业能力③专业态度 16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 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 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7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
1)民主型2)挚爱型3)管理型4)专制型5)放任自流型
18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 ① 行为目标 泰勒②生长性目标斯腾豪斯③表现性目标 艾斯纳 19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①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②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③注重内容的基础性④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
20.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化性
21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
1)确定课程目标2)选择课程内容 3)组织课程活动4)评价课程 22简述教学的基本功能
1)授受基础知识 2)形成基本技能 3)发展
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2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
1)准备 开展终结2)启动和定向3)感知 理解 巩固 运用4)检查和评价 2)2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组织性,计划性强,较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效果2)以教师的系统讲诉为主,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以课时为单元,保证了学习的循序渐进与系统完整4)班级人数固定,时间统一,有利于学校组织,管理教学5)师生在集体中共同学习交流,利于扩大信息来源,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25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1)班级规模小型化2)空间安排多样化3)注重个别化教学4)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 26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内容设计3时间设计4措施设计5评价设计
27简述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
1教师评价2学生评价3同行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6学生成绩分析28简析品德的结构
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29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1)直接的道德教学(2)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3校内外活动
30简述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
(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2)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欲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也是努力建设好德育影响的校内环境,安排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交往活动(3)坚持教育与再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
31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2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4发展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32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
1经理的指向不仅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既过程中表现的动机 态度 学习方式 意志力等。
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不能无原则地滥用奖励,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3奖励的灵活运用4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要慎用物质奖励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已形成集体道德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从而受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
33简述班级的功能归属功能2社会化功能3个性化功能 4 选择功能5 保护功能 34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任务2 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3 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4 知道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篇:教育学简答
教学的意义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1)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形式。(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掌握文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其他教学。
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顺利的高质量额进行教学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全面发展人的要求。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体力是智力创造力形成的基础。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第一,认识的间接性;第二,认识的交往性;第三,认识的教育性;第三,有领导的认识。(3)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为主。但学生的情感、意志等因素也同时参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与学生的认识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因此,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简答、选择)
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获取直接经验,即通过亲自探索、实践所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是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但也要辅之以直接经验,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间接经验必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规律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教学活动的两大基本任务。有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前者发展智力,忽略知识。而后者发展知识,忽略智力。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统一在一个教学中。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以掌握知识为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推动他们积极的 学习知识。教学中正确处理掌握知识和形成品德的关系,既要避免单纯传授知识,又要避免脱离知识的传授而另搞思想。(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简答、论述)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要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要靠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学生具有主动作用,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动作用相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
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3、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的功能。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要求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四项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相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3、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活动向结合。
教育方针
1、优先发展。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
2、育人为本。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学生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
3、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
4、促进公平。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教育的基本策略。
5、提高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梳理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简述教育的社会属性 a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教育 b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内容、目的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c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受一定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
1面向结果的教育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2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重3教师指导与学会学习并重4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的形成并重 现代教育的一般特点
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广泛普及以及教育年限。
3、教育的形式多样化。
4、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的共同特征。
5、教育内容。理念的现代化。
6、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
学科中心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知识是课程的核心。以分科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有助于获得系统的文化知识,有助于组织教学和评价。
社会中心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社会活动。社会改造是课程的核心。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及教育实践的意义。
1、目标评价模式是课程评价发展进程中最早出现也是最完备的评价理论模型。泰勒原理代表了课程设计所包含的四个重要部分,目的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目标评价模式及容易操作又容易见效,泰勒原理一直被作为课程入门和探索的基本原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应重结果,更应重过程。4.教学要关注学科(知识),更要关注人。
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改变课程内容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改变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的均衡化和综合性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建立与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考试制度。
班级管理模式
1、班级常规管理。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
2、班级平行管理,利用集体和个人相互影响的关系,班主任即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有用个人影响集体。3班级民主管理,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方式。4班级目标管理,班主任和学生确定共同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班级授课制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由于班级是按年龄、程度编排,由教师根据统一的教材对全班进行教学的,各门学科均按照一定的教学时间表有计划地、轮流交替地进行,因此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来看,它都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能有系统、有重点地学习人类丰富知识体系的一种比较经济有效的形式。
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面对全班学生进教学,这保证了在整个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自始至终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
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班级授课制是分班进行教育的一种集体组织形式。由于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同、程度相近,因此集体成员彼此之间在学习上、思想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有利于开展讨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开设了德、智、体等方面的课程,由有专业知识的教师进行讲授。学生可以受到完整的教育,学到系统的知识,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班级管理的功能
班级管理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对班级中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以实现教育目标。主要功能有: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必须使三个目标有机结合才能是班级不断进步。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目标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集体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中成长起来的。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怎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如何有效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 a准确鉴定、分析课堂气氛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 b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 染学生
c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
d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学能力,教师期望和情绪等。
2、学生因素:如果学生好学上进,乖巧守纪律,则师生之间能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交往,课堂气氛也达到理想状态。
3、师生关系因素: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4、课堂环境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的外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室内条件等。
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的措施。
1、能够王学生知道老师洞悉老师的一切
2、教师能够同时兼顾处理不同的教学事件3能使分段教学活动顺利有序进行4始终维持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5能营造生动获批多样额教学情境6责罚学生能够避免涟漪效应。
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处理原则
原因:1引起老师注意2引起同伴注意3逃避不愉快的状态和活动 处理原则:1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提升学生自律能力为目的3对学生的关爱为基本出发点4因材施教,体现公平。
班主任如何培养班集体?班主任从哪些方面管理班级工作?
1、一个好班级具有以下特征。1坚定的方向和目标2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3正确的集体班级作风。
2、组织和培养班级应该做到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级的和次年队伍3建立班级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良好的班风。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的管理有直接影响。
2、班级规模。班级额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3、班级的性质。不同的班级往往会有不同的群体规范和不同的凝聚力。
4、对教师的期望。
如何建立教师威信
1、崇高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途径
2、教师的仪表和生活作风习惯是影响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3、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对教师威信有较大影响4珍惜自然威信有助于自觉威信的形成
A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他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规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
B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他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C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
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3、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各级各类的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B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初中、高中课程目标 C持续性:高中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D层次性:课程目标可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
E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课程目标
F时间性:随着事件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要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关注每一位学生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c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
格养成
5、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 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
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课程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6、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课程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因素。具体包括: A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B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C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11、简述教学的作用
A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他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做作业。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的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最大作用。
B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他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12、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A教学任务b教学内容c学生年龄特征
教学方法除受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等因素的制约外,还受教学环境、教学手段、教师特点等因素的制约
1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 B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 C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结合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1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e检查知识
1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a备课b上课c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d课外辅导e学生成绩的检查和评定 20、影响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
外部条件:a家庭教养方式b社会风气c同伴群体d学校教育 内部条件:a认识失调b态度定势c道德认识d受教育的程度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德育的基本途径: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21、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A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
a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b学生道德信念的行程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c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B品德发展有动荡向成熟过度
a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b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22、促进中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方法
A说服法b陶冶法c实际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e修养法f奖励与惩罚法
31、简述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朱忠良豪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知己
32、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A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B开展微格教学C进行专门训练D反思教学经验
41、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A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原则
B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方法和实施内容 C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 D教学内容:规定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E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班级授课制的弥补方法:
教师可以以小组教学或个别指导的形式来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具体措施如下: a缩小班级规模,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实现课堂教学公平b压缩集体教学时间,重视对学生的个别指导,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c增添辅导老师,提高师生互动的机会 d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同伴互助。
实质: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内在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于新知识进行联系
第四篇:教育学简答
教育学论述、简答、案例分析
1.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教育学理论?
答:首先,高教时间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只有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才是教育的成功之道。第二,学习研究高教理论是高教教师专业化的需要,大学教师从事的是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工作,需要有教育理论与教育技能方面的修养。
2.高等教育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答: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体现在两个主体的地位上。
一、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工作首先是为学生服务的,要把学生培养成受社会欢迎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高等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不断满足人们群众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和劳动市场需要的各类人才。
3.简述教育的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
答:
一、教育目的是对教育预期结果的规定。教育目的既是对教育条件下人的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
二、教育目标是由多种发展要素、多种发展层次所构成的具有可检验性的指标体系。
三、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在含义的共同点都是对学生发展预期结果的规定,而区别在于教育目的是对学生发展终极结果的原则规定,教育目标则是根据国家总的教育目的在培养时间与学生发展状态上作出具体的规定。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是紧密联系的,但不能相互取代。
4.如何理解大学三项职能之间的关系?
答:
一、培养人才是现在大学的根本使命,也是大学所特有的而任何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任何一所大学都应该把大学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上。
二、科学研究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科研具有三个方面重要意义:一是创造新的知识,二是培训高层次、高质量人才的保障,三是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三、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职能的延伸,形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装备服务,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对于提高高校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5.为什么说大学教学是在改革中发展的?
答: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片面的掌握书本知识到掌握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全面知识,由掌握知识到发展职能,由限于学习到创造性的培养。
二、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人类积累的知识量越来越大,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科学内容出现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因此使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矛盾越来越尖锐。
三、科技手段的发展必然促进教学手段的更新,这就不仅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为教育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包括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仪器设备应用等。教育与教学理论上的发展突破,必然推动教学的发展。
6.如何理解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答:
一、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
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推动者。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
7.论述高等教育课程制定的依据?
答:制定课程依据要考虑下列四方面因素:高等教育目标、科学知识体系、学生个体化的需求与接受能力、课程设置的内在逻辑,这四方面依据是相互联系的,应以教育目标为中
心,其他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制定的课程就比较科学。
8.如何运用讲授法?
答: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以下四点:
一、激发动机、同步思维;
二、结构严谨、说理深刻;
三、虚实结合、表述生动;
四、注意反馈、及时调整。对应的方法:
一、运用问题法;
二、运用逻辑法;
三、理论联系实际及直观的方法;
四、教学语言的运用;
五、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
六、学生听课方法的指导。
9.如何认识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
答:教学方法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途径、手段和工具。大学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互联系的方式,大学教学方法又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具有科学方法的认识,其与科学方法虽各有特殊性但却有本质的联系。大学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大学生以学为主,学习和发展逐步结合的过程。大学教学方法的本质在于师生联系方式与方法的统一,也是教学方法的对象特点与学科特点的统一。
10.简述大学教师大学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答:
一、评价机制:自我控制与同行评议结合。
二、评议过程与校园文化相兼容。
三、评价技术:空间、时间、知识上的一致性,评价信息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简单性。
四、评价策略: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
11.为什么说学术追求是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也有可能是案例分析)
答:大学组织的本质特征决定了科研是大学三项基本职能之一。学术追求是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组织本质特征的表现。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大学学术至上犹如企业利益至上,大学学术追求的层次性有两层:一是表现为追求学术的意识,二是表现为追求学术的行为。
12.大学科研有哪些特点?
答:
一、大学学科齐全、门科众多,具有高度的组织性,能满足大学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的需要。
二、大学学术思想活跃。后备力量充足,能满足大学学科探索和学科的需要。
三、大学是信息集散地,满足大学科学研究对信息的需要。
四、大学研究承担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课题,是立于原创性研究。
五、大学教师广泛开展自由选题的研究,大学是科学研究的研究基地。
13.如何加强大学学术权力?
答:
一、建立健全校部委员会决策制,吸收一定数量的教授参加学校重大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的决策。
二、建立健全各种学术组织包括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评定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教师代表在其中应占据多数,以确保教授、学者参与学术事务决策的权利。
三、民主选举产生院长、校长,我国大学可先从院长和系主任开始,以民选制替代任命制,首先保证基层组织学术权力到位,等条件成熟后校长也可以通过民选产生。
14.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在教育领域中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答:总体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截止目前仍不能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个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
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和地区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15.学制建立的依据?
答:
一、学制的建立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
二、要受社会政治的制约。
三、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16.我国学位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对高水平人才提出了更多和更为迫切的要求。我国研究生教育在速度和规模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首先,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要以经济、科技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需求相协调。其次,改变研究生学位以学术性学位为主的现象,增加社会所迫切需要的应用性专业学位。再次,健全学位管理中评估制度,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制度。最后,要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
17.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
答:
一、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理顺和完善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机制。
二、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的角色地位。
三、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四。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18.我国高等教育宏观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
答:
一、实行高等教育权利机制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
二、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
三、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动,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19.我国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答:
一、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机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
二、校极管理部门必须精简管理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三、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
四、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
20.高校教师的优化?
答:
一、完善教师聘用制。
二、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用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
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
21.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论述或者案例分析)
答: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应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交流。在教学中实现科学性、思想性的统一。要求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传播科学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教师应该做到:第一,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第二,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能力离不开知识,是在对一定知识融会贯
通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四、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教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要求教师能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的发展水平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则要求充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时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促进他们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的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2.大学教材的特点?
答:
一、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业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二、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反映与科学有关的,从生产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富有创建性、实践性、科学性加以运用,教材应具体生动,图文并茂,以精选、精致的插图、照片,便于学生学习。
四、编写者应从全局出发,积极配合,以提高教材的总体质量。
23.结合课程设计实际谈谈课程建设的意义。(案例或者论述)
答:课程设计意义:
一、设立课程设计的规范。
二、从总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联系。
三、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
四、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设计内容: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二、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
三、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
四、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订。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等。课程设计要求:
一、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
二、教材要合适。
三、教学资料要完整。
四、考核手段要科学。
五、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方法。最有,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24.实行学分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有哪些积极的意义?
答:
一、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二、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
三、有利于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25.简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答: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方案、计划教学过程进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增进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来说,它与分等鉴定并做出关于对象的决策或资源的分配决策等相联系。两者都是手段,不是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是目的,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2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答:
一、教育和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三、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
四、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
五、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第五篇:教育学教学法简答
b编写教案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教学目的要写得具体明确,切忌空洞抽象2.有创造性,即依据教科书,又不要照搬教科书3.要反复检查和修改教案b布鲁纳结构课程和发展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是什么:1.学习的过程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2.认为学生的认知经历着“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三个发展阶段3.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4.教学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5.注意对儿童的早期教育6.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7.强调发现学习的方法b备课包括哪些内容:备课的内容包括做好三项工作,写出三种计划。三项工作即专研教材、了解学生、考虑教法。三种计划即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d读书学习法的主要形式有哪些:1.朗读2.默读3.精读4.略读5.速读d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哪些主要特点:1.丰富的表现力2.交互性强3.共享型号d调研学习法的种类有哪些:1.参观调查法2.访问调查法3.查阅文献调查法4.问卷调查法e扼要说明板书的意义与作用:1.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4.能使学生思路清晰,掌握知识的整体框架和脉络5.具有强化、启发的作用f发现学习有哪些优点:1.有助于开发利用学生的智慧潜能2.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3.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端正其创造发明的态度4.有利于保持学生的记忆g概要说明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的教学策略k课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包括哪些方面:1.学生的参与状态2.学生的交往状态3.学生的思维状态4.学生的情绪状态l列举课程目标的类型及其代表人物:1.行为目标,美国学者泰勒是行为目标的创始人2.生长性目标,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斯藤豪斯3.表现性目标,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l列举20世纪以来主要课程理论流派1.实用主义课程理论2.学科中心课程理论3.人本主义课程理论4.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j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1.课程目标2.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3.社会发展需要4.课程内容本身的性质5.学生问题的生成状态r如何实施课堂观察:1.明确观察对象和观察内容2.确定观察内容的基本维度3.选择观察方法4.准备观察工具5.观察结果的处理j简述研究性学习的实质: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j简述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1.了解学生的学情2.制定计划,做好准备3.实施指导j简要回答教学技能的特点:1.教学技能具有目标指向性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3.教学技能是学习与训练的结果4.教学技能具有可操作性j简要回答提问的作用与意义:1.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2.有利于集中注意力3.有利于评价反馈、师生交流4.有利于组织课堂教学5.能够提示学习重点6.能够培养学生参与和表达能力j简要回答课堂结课的意义与作用:1.能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2.具有强化主体,明确要旨的作用3.能使学生增强记忆,巩固知识4.提高升华,开拓创新的作用5.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6.训练技能,学以致用的作用j简要回答运用结课技能应遵循的原则:1.目标性原则2.引导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激励性原则6.延伸性原则7.多变性原则8.精要性原则j教师在理答时为什么要认真倾听:理答的前提是认真倾听。倾听有助于提升提问效果。因为倾听能够现实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和尊重,有利于学生产生高质量的回答,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诊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提出相应的补救办法。此外,倾听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j简述纸笔测验命题的原则:1.体现多为目标2.恰当确定个学习领域的比例3.试题选择与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彩j简要回答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步骤:1.确定评价目的和目标2.选择记录的工具3.收集资料,组成成长记录袋和形成性反馈j简要说明合作评价的基本特点:1.评价主体多元化2.获取信息丰富化3.评价方式多样化4.评价主体间的合作z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教学媒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那几个时期:在人类的历史中,教学媒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1.口语,辅助动作、表情(大约在公元前30世纪以前)2.文字和手抄书的介入(大约在公园11世纪以前)3.印刷书及普通教育的广泛使用(大约在公元15世纪以后)4.电子技术媒体的兴起(大约在20世纪初以后)j简述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1.发展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教学最优化原则5.共同经验原则6.多重刺激原则7.抽象层次原则j简述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当前教学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媒体体系。j简述现代教学媒体的作用:1.提高教学质量2.提高教学效率3.扩大了教学规模j简述现代教学媒体选择的教学最优化原则:教学最优化原则是选用教学媒体的根本要求。教学最优化原则是指把选用教学媒体的过程放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教学的各种因素,协调教学媒体与教学其他方面的关系,使教学媒体的功效服从于整体教学设计,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j简述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1.自主性2.交互性3.个性化4.仿真性5.及时性6.灵活性7.可控性8.高效性j简述网络教学的功能和作用:1.网络教学改变学习方式2.网络教学有利于突出表现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3.网络教学促进了教学内容和目标结构的变革4.网络教学可以节约和优化社会资源j简述网络教学内容选用的原则:1.知识的完备性和独立性原则2.知识的新颖性原则3.教学内容选用的科学性原则j教学方法制约着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制约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2.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制约学生智力的发展3.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负担,制约学生身体的发展j简要回答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与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科性质、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学原则5.依据教师的素养条件6.依据教学目标7.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8.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9.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j简要回答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1.运用教学方法要树立完整的观点2.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启发式为指导思想3.要善于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j简要回答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1.由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位中心2.教学方法由单一化发展到多样化3.各种教学方法从彼此孤立发展到相互结合j简要回答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内涵:启发式教学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主动探究,实现知情意和谐发展的过程j加涅把学习按照从不知道知的过程分成哪几个阶段: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操作阶段8.反馈阶段j简述启发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一般来说,一堂设计完整的启发式教学课应该包含连续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温故导新,提出问题。第二阶段讨论分析,阅读探究。第三阶段:交流比较,总结概括。第四阶段:练习巩固,反馈强化j加涅把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划分成哪几种类型层级: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续形成学习4.言语联合学习5.多样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j简述赞科夫的教学新体系原则:1.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2.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4.是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是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j简述运用发现学习法的要求:要有适当的设计;提供必须的资料和条件;不断地提问、引导和耐心地等待j简述布鲁纳提出的最有效的学习心理倾向的基本要求:1.要将教学过程有损学习者身心的危害因素缩小到最低程度2.使学习者从学习失败的体验中获得最有益的教训3.尽量排除家庭、社会、种族等时间陈规陋俗对学习者求知欲的影响j简述合作教育学的学生观:1.“合作教育学”的教学思想最明显的一点是突出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发展2.“合作教育学”还强调保护学生的独特性3.“合作教育学”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心,这是培养民主个性的基础j简述巴班斯基的教学原则:1.教学的目的性原则,即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2.教学的科学性与生活、实践性相联系原则3.教学的系统性、连贯性原则4.可接受性原则5.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知识需求的原则6.积极性、自觉性、独立性原则7.各种教学方法最优结合原则8.各种教学形式最优结合原则9.为教学创造最有条件的原则10.教学的效果性、效用性原则j简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即一个人在显示给他的大量范例中选择什么来进行观察2.保持过程,即把观察的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记忆中3.动作再现过程,即把观察学习到的动作复制出来4.动机过程,即观察获得的行为在动机控制下,才能再现出来,如果没有足够强的动机,观察学习不会完成j简述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3.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4.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j简述信号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1.学习都是有目的性的2.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3.中介变量4.潜伏学习j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观:1.学生的学习应是有意义的2.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应是全脑投入的学习3.学生的学习是自发的4.学生的学习是自我评价的学习j简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1.“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目标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3.建立新型师生关系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j简述罗杰斯促进自由学习的方法:1.从真实的问题开始2.提供学习资源3.利用合同4.利用社会进行实践性学习5.选出小教师6.进行分组7.建立会心团体8.自我评价j简述人本主义思潮对当代教育的影响:1.从关注人与环境的关系到关注人与人的关系2.从重知识到重人格。3.从重客观外显的行为到重内心世界4.从单纯看重知识经验到同时重视经验对个人的意义5.重视自我概念j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构建主义学习观不把知识看成是绝对正确的真理2.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学生的主动性3.构建主义学习观看重学生独特的个体经验和己有能力4.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理解的丰富性、多样性、个体性5.构建主义学习观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要放在具体情境中j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三个重心转移:1.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2.从个体化式学习到社会化学习3.从概括性学习到情境性学习j简述布鲁姆提出的有助于掌握学习的良好条件:1.学习者必须清楚地理解教学目标,即学习任务2.学习者必须具备顺利地进行该学习任务所必要的知识与技能3.学习者必须具有掌握该项学习任务的愿望,不惜花费时间与精力4.教师要对学习者要学习的材料提供有关线索,保证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过程,对他们的成绩给予强化、反馈和校正5.适当采用“小先生教学”,鼓励学生互教互学j简述教学模式的功能:1.构造功能2.解释功能3.启发功能4.推断功能j简述在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教学中教师运用的策略:1.启发指导策略2.检查督促策略3.辅导策略4.激发思维策略j简要说明尝试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练习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 j简要回答构建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创新的原则2.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原则3.全程参与全员参与的原则4.突出学生主体原则5.开放原则6.实践探究原则j简要回答“尝试回授-反馈调节”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3.组织变式训练,提高训练的效率4.归论结论,纳入知识系统5.根据教学目标分类细目,以及回援调节j简要回答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1.积极参与策略2.情感交融策略3.人及合作策略4.教学相符策略j简要回答暗示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1.创设优雅的教学外部环境2.学前动员3.采用各种暗示手段j简要回答探究训练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1.呈现疑难情境2.提出假设和收集资料3.提出结论.j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j简述教育本质的特征:1.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3.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j简述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主要观点: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4.教育的家庭起源说。5.教育的劳动起源说。j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4.教育内容的日渐丰富,提高了教育职能。5.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6.教育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j简述学习教育学的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j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l列举《学记》中概括总结的教学原则:《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单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发展的关系。《学记》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特别其中提出的一些教学原则说明当时对教育规律的认识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学记》中指出“实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学记》还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法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意思引导学生但不要让学生感到被教师牵着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路径,但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j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2.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3.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主张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科学知识体系为中心。4.学校即社会,学校应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5.师生关系应以儿童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展、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j简述20世纪教育理论界出现的主要教育理论流派:1.实验教育学。2.文化教育学。3.实用主义教育学。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5.批判教育学。j简述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1.人力资本的概念。2.人力资本的形成。3.人力资本的时间价值。j简述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标的制定。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4.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变革。j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2.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j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的目标。2.文化性质、文化发展水平影响教育内容。3.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4.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方法和思想导向。j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数量影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人口质量影响制约教育的质量。3.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结构。j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能够生产科学技术。j简述教育再生产劳动者的基本内容: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为现实的劳动者。2.教育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变为专门性的劳动者。3.教育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4.教育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改造成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5.教育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化为多维度的劳动者。j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对人进行符合阶级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2.教育能够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政治人才。3.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4.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j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2.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3.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4.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5.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6.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j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可减少人口数量,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3.教育能够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j简述教育对人口结构合理化的促进作用:1.教育有助于人口的性别比例失衡。2.教育可以改变社会人口的年龄结构。3.教育能够改变人口的行业与职业结构。4.教育可以调节人口的地域结构。j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因素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j简述教育的本体功能: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3.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j简述教育所具有的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j简述个人本位论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1.教育目的应首先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天然需要来制定,因为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2.教育必须反对和拒斥现实社会对个人发展的干扰,因为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就一定有利于社会发展,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教育却不一定有利于个人发展,甚至常常有害。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儿童诗独立自主的个体,是真、善、美的原型,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社会影响,得到自然、率性的发展。j简述社会本位论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1.个人的发展以来于社会,受制于社会。2.教育目的就是使个人社会化。3.教育过程就是把社会价值观念是施加于人。j简述马克思关于个人全面发展实现应具备的社会条件:1.彻底变革旧的生产方式。2.消灭旧的分工。3.缩短劳动时间。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早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最好途径和方法。j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1.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2.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指人的“和谐发展”。3.人的全面发展还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发展”。4.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自由发展”。j简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认知领域包括的基本内容:1.知识。2.领会。3.运用。4.分析。5.综合。6.评价。j简述加涅的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包括的基本内容: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态度5.动作技能j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2.坚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便准。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j.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特性:1.全体发展2.全面发展3.主动发展4.和谐发展5.充分发展6.可持续发展 j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的具体内容: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j简述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内容:1.专业知识2.教师的专业能力3.专业态度j简述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特点:1.长期性2.重心在职后3.曲折性 j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2.学生是迅速发展的人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j简述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1.民主平等2.尊师爱生3.教学相长j简述师生关系的类型:1.民主型2.挚爱型3.管理型4.专制型5.放任自流性j简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1.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2.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3.注重内容的基础性4.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y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课程计划的品质2.交流与合作3.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4.教师培训5.学校外部的支持k课程实施的层面有哪些:1.教材的改变2.组织方式的改变3.角色行为的改变4.知识和理解的改变5.价值的内化j简述世界各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1.基础学科将得到进一步加强2.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3.课程设置趋于个性化、综合化4.课程管理的动态化、弹性化j简述隐性课程的基本特点:1.课程展开的暗示性2.主导者的不确定性3.非认知心理作用的显著性4.习得过程中的愉悦性5.多因素的相依性6.效果显现的长期性、间接性j简述课程编制的基本环节:一般认为,课程编制是指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的整个过程,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以及评价课程等不同阶段和环节l列举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1.目标达成模式2.外貌模式3.cipp模式j简述教学的基本功能:1.授课基础知识2.形成基本技能3.发展基本能力4.促进个性健康发展j简析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教学过程基本极端也是一个系统,有其要素和层次,大致可分为三大主结构和八个亚结构。一般把教学过程基本阶段分为准备、展开、终结三个基本阶段,这是教学过程的主结构。第二层次是第一层次的子要素,也就是教学过程的亚结构。准备阶段、启动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巩固阶段、运用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价阶段这是教学过程的亚结构。j简述教师中心说的基本观点:教师中心说是一种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赫尔巴特是教师中心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教师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对学生要严加管教,可以用命令、惩罚等措施来教育学生,以取得教育成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成人社会的代表,要用社会的、成人的思想和目标来规范儿童、塑造儿童,在教学过程中居于决定和支配的地位 j简述儿童中心说的基本观点:学生中心说又称儿童中心说、儿童中心主义。它是一种主张以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认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教学理论j简述学科中心说的基本观点:学科中心说又称科目中心说。学科中心说支持者认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教学必须重视学科的结构、直觉思维和发现学习,科学逻辑与心理逻辑应统一于科学逻辑。l列举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经常采用的原则:1.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2.启发性原则
3、循序渐进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直观性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j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组织性、计划性较强,较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大了教学效果2.以教师的系统讲述为主,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以课时为单元,保证了学习的循序渐进与系统完整4.班级人数固定,时间统一,有利于学校组织、管理教学5.师生在集体中共同学习交流,利于扩大信息来源,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j简述个别辅导的意义:1.弥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促进个体的充分发展2.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j简述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1.班级规模小型化2.空间安排多样化3.注重个别化教学4.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化j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2.教学内容设计3.时间设计4.措施设计5.评价设计j简述说课中“说教学过程”的主要内容: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4.说明采用哪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5.说明板书设计 l列举说课要注意的问题: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2.说课不是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说课的领导和老师视为学生,如正常上课那样讲3.说可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通常可以安排一节课的1/4~1/3的时间5.注意发挥教师自身的教学个性和创新精神,防止生搬硬套6.注意运用教育理论来分析研究问题,防止就事论事,使说课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层次水平j简述教师教学工作评价途径:1.领导评价2.学生评价3.同行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6.学生成绩分析j简述有效的测验的特征:1.有较高的效度2.有较高的信度3.有较高的代表性4.有较高的区分度和鉴别力5.有较好的可行性,力求测验切实可行j简析品德的形式结构: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所构成的综合体j简述家庭环境中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客观因素:1.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条件与儿童青少年的品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2.家庭结构和主要社会关系中,父母之间情感破裂而导致分居或离婚,对子女品德的发展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主要社会关系也对儿童与青少年品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家长职业类型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子女的品德有明显的影响4.儿童的出生排行不同对其品的发展没有明显影响j简述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1.直接道德教学2.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影响3.校内外活动j简析学校单独设置道德课的优点:1.有利于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得到的认识2.能够迅速地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3.能够在课程和时间上保证学校德育实施的最低限度j简述德育过程的优点:1.计划性与正面性2.复杂性与多端性3.引导性与整合性j简述学校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1.学校德育影响与一般社会道德影响之间的矛盾2.德育目标要求与学生的道德发展实际的矛盾3.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理想与道德实践之间的矛盾j简述德育的过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保持教育与发展矛盾双方之间必要的张力2.注意学校德育的物质与精神文化条件的建设,也就是努力建设好德育影响的校内环境,安排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交往活动3.坚持教育与在教育、自我教育的统一j简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具体任务:1.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观点2.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4.发展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认识能力、践行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l列举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1.品格与文明行为习惯教育2.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民主、法制、纪律教育j简述德育方法的特点:1.任务目标水平高2.对应用主体的要求高3.复杂性与情境性j简述教师德育过程中运用奖励的教育艺术:1.奖励的指向不仅是成功的结果,而且是获得成就的过程,即过程中表现动机、态度、学习方式、意志力等2.奖励的频率和程度恰当,不能无原则地滥用奖励,奖励的级别应与成就的高低相当3.注意奖励的灵活运用4.坚持奖励的精神鼓励性质,学校德育要慎用物质奖励5.奖励应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已形成集体道德舆论,获得学生群体的支持,从而收到教育全体学生的功效j简述正确运用惩罚手段应该注意的基本问题:1.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不能为惩罚而惩罚2.惩罚应当合理、公平、准备,避免主观、武断和随意的惩罚3.惩罚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惩罚的强度必须足以起到警醒作用,另外惩罚又必须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对其造成精神或身体的真正伤害j简述班级的功能:1.归属功能2.社会化功能3.个性化功能4.选择功能5.保护功能j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1.班级组织建设2.班级制度建设3.班级教学管理4.班级活动管理j简述班主任的基本职责:1.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全面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3.组织和指导各类班级活动的开展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的各种教育力量j简述班主任的素质:1.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2.爱岗敬业,热爱学生3.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育理论素质4.班主任应有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5.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6.有较强的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7.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s讲授法具体可分为哪几种类型: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法x选择教学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1.注意反馈调控优化课堂结构2.注意灵活性和调控性3.注意积极性与整体性4.注意科学性与整体性5.注意教法与学法的统一x选择和运用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1.综合性2.发展性3.递补性x学习方法指导内容包括哪些方面: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3.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4.学习各环节的方法指导5.学习个具体学科的方法指导y运用讨论学习法应注意哪些问题:1.做好讨论的准备工作2.正确选定讨论的主题3.积极参与讨论过程4.做好讨论的小结y运用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有哪些:1.教育学生爱好读书,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2.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3.要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书,善于使用工具书,培养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4.教会学生一些读书笔记的方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并要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y运用提问技能应遵循哪些原则:1.目标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明确性原则4.适宜性原则5.多样性原则6.普遍性原则z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哪些方法进行提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或缩小学生的思考范围;引出部分答案;提供与问题答案相关的旧知识;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把一个较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小的问题;从难度较大的问题退回难度较小的问题等方法进行提示z在理答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转引的好处是什么:1.可以大大增加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2.是实现课堂内学生之间观点与经验共享的有效途径3.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态度和交流的能力4.能够充分挖掘每一个问题潜在的思维训练价值z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鼓励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思想放松,能够展开多向思维,自由地联想、探索。在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表现出十分的尊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赏,让学生从提问中体验到成功,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学而思、思而凝、凝而问的良好学习习惯z中小学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z中小学生学习的常规指导包括哪些方面:1.制定学习计划2.做好课前预习3.提高上课效率4.记好课堂笔记5.回答老师提问6.重视课后复习7.完成课外作业8.科学安排时间z指导学生提高上课效率包括哪些方面:1.课前准备2.专心听3.仔细看4.善于想5.敢于问6.勤于解7.重点记z钻研课程标准应该包括哪些步骤:1.通读整个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2.了解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个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3.精读课程标准的每一部分z中小学基本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测验、问卷、学生自评与互评、作品分析、观察、个案分析等都是教师经常采用的评价方法z中小学教学方法的特点是什么:1.发展性2.情感性3.主体性4.多样性5.技术性z纸笔测验有哪些特点:1.可操作性2.可比较性3.测验范围较广z中小学学习的基本方法有哪些:1.读书学习法
2、讨论学习法3.调研学习发4.时间学习法5.循环学习法z组织现场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1.教学目的要明确2.准备要充分3.重视现场指导4.及时总结s实践学习法有哪些方式:1.实习作业活动2.课外与校外活动3.社会服务活动4.生产劳动活动5.科学实验活动t讨论学习法有哪些优点:讨论学习法有许多长处,它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养成积极探讨问题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它可以使学习者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充分发挥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它可以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它可以使学习者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疑难问题和实际问题,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可以促进知识信息交流,使学习者增长知识和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