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二—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和了解平移的特点,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片,尝试找出他们的相同点? 生:他们都在运动。生:他们都在沿着直线运动。生:他们的运动都有一定的方向。、、、、、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像火箭、火车等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做平移。
二:联系实际,感知平移
师:在生活中哪些现象还是平移,我们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下他们是如何运动的。(图片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生:缆车运动 生:国旗上下平移 生:抽屉前后运动 生:窗户左右运动
生:拍皮球的时候是上下运动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但是我们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定要准确。三:游戏引入,平移要点(方向,距离)
师:为了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1)向左走(2)向右走(3)走三步(4)向左走五步
师:比较这四个口令,哪个口令最容易完成,为什么?请思考一下。生:前两个口令只告诉向哪走,但是不知道改在哪停下,没有距离感。生:我觉得第三个没有方向,向哪走也行。刚才我都和别人碰在一起了。
生:我觉得口令四最好了大家做得很整齐。没出现混乱。生:我觉得口令四好在他告诉我们方向了,也说出应该走多少。、、、、师:同学们的意见都不错,通过刚才的平移运动我们发现要把一个物体进行平移必须知道方向,还要明确平移的距离。
师:刚才我们运动的有点混乱,接下来到池塘里去看一看,小鱼在干什么?它在做什么运动? 它会遇到什么样的难题呢? 出示问题:(1)鱼头游过距离长还是鱼尾游过的距离长? 师:请同学们帮助小鱼来回答一下吧? 生:我觉得鱼头游过距离长。因为它在前面。生:我觉的一样长,如果距离不一样小鱼就不完整了。
生: 我同意,我刚才拿着课本平移了一下,我测量了距离是一样的。、、、、、、师:正确答案是一样长,但是有的同学不明白
为什么它们一前一后,位置不同,走的路程却是一样的呢?谁能帮大家解释一下。
生:我觉得小鱼是一个整体,鱼身上的任意一点都一动相同的距离。如果距离不一样那就不是一个整体了。我们可以数一数移动的格数就会发现都平移了七格。、、、、、、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家明白了吗?
现在大家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在方格图里快速的 数出物体平移了几格?
生:找物体的一个点就行。、、、、、、师:因为平移是整体性的移动,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要看某个点移动多少格。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平移的含义和特征,现在我们一起来运用一下吧。
首先
1、涂一涂。
(1)(课件出示)把火箭向右平移4格,你能涂吗?(课本43页练习题2)
(2)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准确地知道其他三个火箭分别向哪个方向移了多少格?
生:我看了火箭上面的那个点。生:我用的火箭右边的那个点。生:我用的是左边的那个点。、、、、、、师:同学们找的这几个点都很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我们知道图形有很多点组成,我们为了方便,选择最明显的点即可解决问题。师:现在我们来画一画,画出三角形向右平6格后的图形。现在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绘画的过程。
生:我先找出了三个顶点,然后移动三个点,最后连起来。、、、、、师:我们一起来平移一下(课件演示三角形每一点的移动情况)。师:刚才我们会移动一个图形,那三个图形一起运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动态演示小鱼形成的过程)五:总结提升
师:刚才我们见证了奇迹,现在大家思考一下通过学习习近平移,你有哪些收获?
生: 我学会了平移的含义和特征。生:我会平移一个图形。
生:我懂得了物体的运动是整体的。生:我知道平移可以产生美。
生:我了解了生活中很多的平移现象。他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 教案
平移与旋转教案
教材简析:平移、旋转现象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习近平移、旋转的基础。因此,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现象中感受平移、旋转,初步体会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能正确判断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两张方格纸,直尺,三角形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聪明的聪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导入 谈话:同学们,世界上的物体都在不断的运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请你仔细观察,并用手指把它们各自的运动方式模拟出来,听清楚了吗?
提问:同学们,看了这组运动的画面,你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物体不同的运动方式。2.提供素材
谈话:仔细看图,并加上自己的想象,你认为图中的哪些物体在运动。生:大门,传送带,轮子,风扇,排气扇
评价:你的想象力真丰富,在你的讲解之下,图片仿佛也动起来了
过渡:叔叔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提问:谁能像这个叔叔一样,再提出几个问题
生:传送带,升降机是怎样运动的?换气扇的叶轮,汽车轮子,吊扇是怎样运动的?(板贴:XX的运动)
师:叔叔也想知道大门的运动(板贴)
评价: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研究的价值。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谈话:下面请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分类。请先独立思考并用手势模拟一下它的运动,有想法了就跟同桌交流。
谈话:看到xx端正的姿势,我知道他们已经交流结束。
引导: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有什么理由?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因为听也是一种好得学习方法。
生1:分三类,加工厂的大门,传送带是一类,平着运动,升降机是一类,上下运动。然后换气扇的叶轮,汽车轮子,吊扇是一类,沿着曲线转动。评价:这是你的想法,大家同意吗?
生2:分两类,加工厂的大门,传送带,升降机是一类,直直的运动。换气扇的叶轮,汽车轮子,吊扇是一类,都是围绕着中心转动 评价:同意吗?
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
谈话:同学们都认为应该这样分类。分的都很合理。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小结:是呀!像叶轮,汽车轮子,吊扇这样绕着中心点转动,这种运动方式叫做旋转。像大门,传送带,升降机都是沿着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方式叫平移。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平移和旋转。教师贴上课题,带领学生齐读课题。四:适当外延,理解概念
判断:老师这里有一幅图,你能分清物体的运动哪个是平移的?哪个是旋转的?为什么?
谈话: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开动一下你的小脑筋,生交流
评价:老师发现大家不但理解了平移和旋转,是学习的小主人,而且还举出许多生活中得例子,也是生活的有心人。
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点的平移
谈话:同学们学习这么起劲,老师从数学王国请来了一个调皮的小黑点,瞧,它在怎样运动?
生:向上平移。
引导:这位同学说清了小黑点的运动方向,如果能说清运动了几格就更好了?谁来试试? 生:向上平移了2格。
评价:不仅说清了方向,还说清了平移了几格,真完整。谁能像他这样怎来说说? 过渡:瞧,小黑点又动了
提问:谁能像刚才那样说说小黑点是怎样移动的? 小结:小黑点从这移动到这,这两个点是相对应的点 2.图形的平移
谈话:同学们,小黑点摇身一变变成了三角形,瞧,它在运动呢? 提问:谁来说说,这两个图形当中,你能找到几组相对应的点? 追问:那它是怎样运动的? 生:向左平移5格。生:向左平移7格.引导:
1.到底哪个答案是正确的?不要着急,请拿出方格纸1,借助我们这个三角形,边移边数,三角形到底平移了几格,再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讨论一下。
2.到底是不是7格呢,我们借助方格纸1,还有这个小三角形,验证一下。
边移边数,三角形到底平移了几格,再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讨论一下。
生讨论,教师巡视。
引导: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想法。生1:演示
师:看清楚了吗?
有没有不借助三角形,直接数的。生2:演示
预设一:学生能说出顶点
追问:你是看着三角形的哪个地方数的? 生:我是看着这个顶点数的?
强调:你能不能看着这个顶点再给大家数一遍。预设二:生说不上来
提示:你是从哪个点开始数到哪个点结束,平移了几格? 强调:好,你看着这两个对应点再数一遍
评价:你真会学习,能抓住对应的点,点平移了几格,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提问:除了这一组对应的点 你还能找到哪一对相对应的点。谁来看着这组相对应的点给大家数一遍?
生来数
小结:看来,我们只要先找到对应点,然后确定点评一了几格,图形就平移了几格。模拟练习:
过渡: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请用这种方法快速判断下面图形平移了几格。
出示,小房子移动,问: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小房图向(下)平移了(5)格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3.画平移图形
过渡:你瞧,通过努力,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数格,现在请你做设计师,拿出方格纸3画出三角形向下平移4格后的图形。生画,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品,自己上台说说是怎样画的。追问:谁看清她是怎样画的?她的画法简不简单
总结:画图的时候,先确定顶点,然后数格画出平移后的对应点,再把所有平移后的顶点用线连起来。4.拓展练习
谈话:刚才我们只平移了一个图形,你能平移多个图形吗?下面请拿出纸4。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
按要求移一移,画一画,看看平移后的图形像什么?向右移2格,向下移4格,向左移4格。生画,教师巡视
谈话:同学们来看这副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拿下去再修改
最后展示一个对的。
反馈:得到这条小鱼的请举手。
评价: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条美丽的小鱼,祝贺大家,为我们的成功鼓掌。五:回顾反思,总结课堂
谈话:同学们,回顾整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知识、能力、情感)
谈话:不管是平移还是旋转,它们都是会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式。那你们觉得生活中的房子可以平移吗? 教师播放上海音乐厅平移的视频 谈话:同学们,你有什么感想? 生……
总结: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希望同学们今后能努力学习,利用所学的知识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板书设计:
平移
和
旋转
大门
汽车轮胎
传送带
风扇
升降梯
排气扇
直线
绕着中心点
第三篇:“平移”教学实录
“平移”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2.学会平移物体,同时学会数物体之间是平移了几格。教学重点
平移现象的感知、理解。教学难点
物体之间平移了几格的数法。教具、学具
课件,每小组一颗象棋棋子、一个果奶瓶、一颗棋子、一大张贴有一个小房子的方格纸、1个小房子图片,每人一张练习纸。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讲的平移是新教材中增加的一部分内容,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它还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理解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学会平移物体,同时学会数物体之间平移了几格。掌握这种最基本的数法,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围绕这些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鉴于平移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总结它的概念,课的开始便设计了一个玩一玩的活动:让学生想办法用象棋的棋子,使其不离开桌面就击中果奶瓶。以游戏的形式引入,学生兴趣倍增,而且体验深刻。继而教师引导学生回想棋子的运动,棋子的运动其实就是平移。这样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中走入新课,比较自然、形象。2.分层次理解平移现象。让学生在游戏时体验过程(玩一玩),其实就是学习习近平移的第一层。第二层:(看一看)用课件形象地出示一组平移现象,让学生一边观察欣赏,一边体会平移现象的特点(就是物体本身不改变方向的移动)。同时,让学生用规范的动作表示这些物体是怎样运动的,更加深学生的理解。第三层:(找一找)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举例,找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感受平移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第四层:(移一移)让学生学会动手平移物体。也分以下几个层次:(1)自由平移。给学生一颗棋子平移,得出平移的方向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等。(2)有条件的平移。让学生把棋子往上平移3倍。(3)换为小房子图片(由点变成了形),让学生先往右平移6格,再往左平移5格,考查学生在方格里平移物体的能力。(4)数一数平移了几格,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过渡。这是本节课要突破的一个难点。我们是这么设计的:教师动手平移,让学生帮老师数一数是平移了几格。学生肯定会有争议,引出矛盾冲突,然后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学生可能会以小房子不同的地方作为参照物,说出不同的数法。最后教师升华,达成共识:要想数出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作个记号,数一数记号平移了几格就可以了。遇到问题的时候,放手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堂小结的设计,尝试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他们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找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
师生交流: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玩游戏,高兴吗?
生:高兴!
师:好。下面先听老师说明游戏的要求: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颗象棋棋子,1个果奶瓶,老师都已经摆好位置了(果奶瓶放到桌子的中间)。要求:棋子不能离开桌面,从桌子的一头开始,想办法击中果奶瓶,各小组可以先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又快又稳地把目标击倒。(小组商量)师:大家已经商量好办法了,接下来咱们就玩游戏,每人击一次,轮流击,一边玩,一边观察:棋子击果奶瓶的时候是怎样运动的?比一比哪一组玩得好,要看仔细。
比赛开始!(学生活动)师反馈游戏情况。
师:把瓶子击倒的同学请举手。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
老师想请教你(找一个举手的学生):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你是怎样击的吗?
(该生用棋子示范给同学看,棋子沿着桌面快速地平着击向果奶瓶。)
师:哪些小组还和这个小组的办法是一样的?(几乎全部的学生都举手)
看来大家都是选用的这种办法,那今天咱们就来研究这种方法。
二、学习体验平移 1.看一看。
师:回想一下,大家在用这种办法击瓶子的时候,棋子是怎样运动的?
生:棋子是对着果奶瓶很快地滑过去的。
生:棋子是这样直着出去的。(学生用手势表示)生:棋子是平着推出去的。
生:棋子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的。„„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生活中还有许多像这样平着运动的现象,请大家一起来看。
(动画演示)缆车滑行、小火车跑、小朋友滑滑梯、热气球上升、抽屉开关。
(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以上五种现象。
师:你们能用动作表示它们是怎么运动的吗?(学生用动作表示,教师注意矫正。)
引出课题:同学们刚才看到的像小火车跑、小朋友滑滑梯、热气球上升,还有咱们玩游戏时棋子的运动,这些现象都是平移。(板书)
2.找一找。
师:大家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平移现象吗? 生:升国旗。
生:商厦的电梯运动。生:推窗户。生:拉窗帘。
生:我们家的自动晾衣架的运动
生:打针的时候针管的运动。(师纠正:注射器推药时的运动。)„„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确实很多。3.移一移。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那么多的平移现象。如果让你来把一个物体平移,你会不会呢?下面请小组长来领学具。(教师发给学生每组一颗棋子,一大张贴有一个彩色小房子的方格纸,一个彩色的小房子)
师:给你一颗棋子你能怎样平移?请大家在小组内移一移试试。(学生在方格纸上动手移棋子)
师:哪位同学能上台做一做看看?(一学生上台演示)得出棋子可以自由平移,上、下、左、右、斜着都可以平移。师:如果老师提高一下要求,大家还会移吗?把棋子往上平移3格。(学生动手平移)
指名平移。一边移,一边数。
师:棋子大家都会平移了。其他东西会不会平移呢?看小房子的图片。(课本41页图)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按老师的要求移一移、试一试。先往右平移6格,再往左平移5格。
(学生小组合作一起移动小房子)指名说说是怎样平移的。一边移,一边数。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老师也想移一移,能给老师个机会吗?
生:可以。
教师演示小房子往右平移7格。
师:老师把小房子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这里,这是平移了几格呢? 学生争论:4格,5格,7格„„
师:现在同学们的意见不一样,到底谁的对?下面咱们就小组一起来研究一下,看一看到底是平移了几格?(小组边操作边讨论)
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平移了7格。师: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生:可以从小房子的烟囱数起,数一数烟囱往右移动了几格。生:可以从小房子的屋顶尖数起。生:还可以从小房子的这条边数起。„„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老师听明白了,大家的办法就是在小房子上作个记号来数一数,要看一个物体平移了几格,只要看我们做的记号平移了几格就可以了。下面我们就用这个办法试一试。
三、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能评价一下你自己学得怎么样吗? 你能评价一下你们小组学得怎么样吗?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与旋转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平移与旋转教案
教材分析:
从大量直观的生活例子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规律及平移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几何问题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现象已经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很清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实例,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一、走进生活,准确建模。
1、重现生活,感知特点。
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上面几种物体,它们是怎么运动的?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
师:“是的,在数学上,像缆车滑行和国旗徐徐上升这样的运动,我们叫它“平移”,像直升飞机螺旋桨和风车迎风旋转这样的运动,叫“旋转”。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板书课题)。
这样,我将数学学习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平移和旋转这两种运动有了初步的认识。
2、感受生活,发现特征。
接着,我顺势利导通过多媒体再现一组与生活有关的画面。(演示课件)
师提出问题:“那么同学们,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属于平移还是旋转呢?”
通过勾连学生的生活实际判断数学现象,他们对平移和旋转运动准确建模就相对容易了。
3、体验实践,领悟特征。
课程标准并不要求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只要求学生能紧密联系生活去感知、体验、辨别。因此我创设了一个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的环节,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感知和表述这两种运动的特点。(放录象解说)。
师提问:“同学们,大家一起动起来,用你喜欢的动作做一个平移或旋转的运动吧。”
孩子们在做一做、演一演的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平移是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始终绕着一个固定点或一条轴转动。这也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4、探究生活,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倡导数学学习回归儿童的生活,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当孩子们对这两种运动特征有了深刻的体验时,我再次引领学生回到生活中。
找出许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在生活中找数学,为生活学数学的基本理念。”
二、创清激趣,自主探究。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正确的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的情境教学活动突破难点。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利用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感受船上的小鸟向左平移几格,船就向左平移几格。从而概括出:看一个图形移动几格,只需看图上的某一点移动的格数就行了。
2、观察想象,拓展思路。
通过一道有趣的题目让孩子们体会物体向不同方向平移的现象,拓宽思路。
3、水到渠成,学会画图。
学生掌握了数图形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能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也就迎韧而解了。
通过交流,学生归纳出合理的画图步骤:先将平行四边行的四个顶点分别向上平移三格,描上点,再将平移后的四点用直尺依次连起来。
三、创造奇迹,应用生活。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广泛应用于生活的精彩描述。最后,我向学生展示了一组这样的例子。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只有回归生活学数学,才能使数学展现出丰富的魅力,才能让学生学到真实的、有活力的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养。
第五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教学实录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教
学实录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
1.幻灯机一台,银幕一个;每组准备三幅画未完成的画。
2.课件:各种有关太阳和影子的图片;根据太阳的位置猜时间,根据太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来猜时间的课件。
3.课前观察提示卡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谈话:同学们好,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是威海市环翠区望岛小学的科学老师,我非常喜欢和大家交流,今天来到咱们历史悠久的鲸园在这里上课,我感到非常高兴。
(一)游戏导入(导入的设计:意在解决影子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内容:太阳和影子。因为知道了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概念,为顺利解决本课的教学目标奠定的基础)
师:我给大家一个节目,想不想看?(想)师:好!请大家注意看了?(手影:玩耍的狗)师:这段手影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上来玩一玩?(想)那么谁能表演一段和老师不一样的?好!你来!
生:手影。
评析:玩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游戏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
师:好,表演的真不错,还有吗?好,你来。
(教师等第2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的时候,突然把幻灯机关上,学生表演无法进行,)师问:哎?影子怎么看不见了? 生:因为没有光。
师:好!请回吧,看来呀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首先要有光?(对)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幻灯机)哎!怎么还没有影子?
生:还要有物体。
师:好,我把这个放上,有影子吗?(有)(教师拿两到三件不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那我们来看,这是不是物体?我们把它放在这,(教师放一块空白的幻灯片)哎!怎么没有影子?
生:因为它是透明的
师:噢!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有影子。(教师随手把幻灯机电源关上)评析:通过游戏的突然终止与无疑的游戏中创设了一个有疑的情景,影子怎么没了?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有了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把玩游戏的无意识活动一下子转变到问题的思考上,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中,并使一个抽象的理论问题,在教师的一开一关的过程中,让学生茅塞顿开,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反应,让问题在不知不觉中解决的恰到好处。
师:那么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晰的影子都需要那些条件呢? 生:要有光和不透明的物体。师:大家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看来呀,要看到清晰的影子,就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板书:光不透明的物体影子)
师:除了刚才的手影,你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什么情况下也看见过影子? 生:灯光下。生:月光下。生:阳光下。……
师: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出示:课题《太阳和影子》)
反思:一开始我用猜谜的方式进入本课: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但是,学生反映平淡,紧接着问: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结果,学生回答的很凌乱,对直接深入本课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相差很远。
(二)交流观察,探究特点
师:课前我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位置的变化,以及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和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发现,呆会儿由小组长进行汇报,好吗?下面开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师:刚才我看大家交流的很热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变化规律?好,你们小组来。
反思:过去在讲到这里时,我是让学生随便谈自己通过观察的发现,本来想给学生一个更广泛空间,把自己观察到的,有价值的问题,充分交流出来。主观愿望不错,但是交流的效果很一般。学生说的很散,而且与要探究的内容缺乏关联性。因此后来经过思考,我认为出现这种漫无目的的交流局面,其关键原因是教师引导性的语言不到位所引起的,于是我就从学生要说什么和怎样来说进行一步到位的引导,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是,太阳的位置变化和利用位置变化来辨别方向;第二是,交流影子的特点,发现早晚的影子长,中午的影子短。第三……
生:我们小组发现太阳总是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
师:其他组同学都观察到了吗?(是的)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板书:在黑板东面上贴一个太阳)傍晚在西方落下(板书:在黑板西面上贴一个太阳)。那么中午的太阳应该在什么位置?
生:在中间。
师:(板书:在黑板的中间贴一个太阳)
师:那么如果让你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你怎么辨别? 生:早晨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生:中午,我面对太阳,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师:如果我们面对傍晚的太阳,你是怎样辨别方向的?
生:那就是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正好和刚才的是相反的。师:真聪明,请坐!以后万一我们迷失了方向,相信大家肯定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帮我们认路。
(以上活动,意在让学生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以及利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师:在前面我们交流了,不透明的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都有影子,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特点呢?太阳位置的变化与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关系呢?哪个组能来交流一下好,你们组。
生:我们组发现物体的影子是黑的,影子能跟我们一起做动作。生:我们组发现影子和我们是连在一起的。
生:我们组发现中午的影子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长。
师:哦,你们组发现中午的影子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长,(板书:影长影短影长)(通过让学生说太阳光下影子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太阳光下影子长短的变化特点。)
师:你很注意观察,你能说你所说的长短,是比谁长,比谁短? 生:学生交流。
师:哦你们的观察是把影子跟影子进行得比较。那么,影子的长短和物体自身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种情况:如果说不出来,师:老师这儿有早晨、中午、傍晚的三张照片,同学们来观察一下。学生观察,说出观察结果。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种情况:如果学生说出:师同学们的观察非常仔细,我们再来看一组照片和同学们的观察结果一样吗?师解释:冬天中午的影子和夏天中午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板书:影长影短影长)
师:看来只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注意认真观察,留心研究,就能发现许多科学的秘密。
(三)动手作画,深化认识。
师:既然影子有这么些特点,那么,我们就根据影子的这些特点
来做一个画影子的游戏好吗?(好)请各个小组长把桌厢里的文件袋拿出来,里面有三幅没完成的画,请小组内分工合作每两人画一幅,画出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我们看哪个组画的又对又快,下面开始!
学生开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好,同学们基本上画好了,哪个小组想上来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好,你们小组先来。
师:请同学用刚才总结出来的知识,来评价一下他们画的影子怎么样? 生进行评价。
教师进行点评。(好,好在哪里?不好,不好在哪里?)
(师总结:太阳的影子在物体相对的两边,并且在一条支线上。)
现在同学们知道画中物体的影子应该怎样画了吧?下面请各组在下面看一看你们的影子有没有画错,如果有,请把它改正过来。
学生进行观察,修改。
师:修改好了吗?看来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即使一个平常的观察,我们也要仔细认真,只有认真观察,你才能得出正确的观察结果。是吧。
评析: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小学生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有意识的设计了画影子这一教学环节,在让学生在动手画的过程中“建构”一种由生活中浅层次的表性认识,向科学的理性思考转变的过程,特别是在学生展示作品时让学生进行评价,更进一步澄清了学生心中模糊不清的问题,让枯燥的科学理论知识,融进意趣浓厚的绘画当中,相得益彰。
(四)猜猜时间,体验生活。
师: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假如我们的身上没带手表和其他计时工具,大家能不能根据太阳在天空中位置,来估计一下大约是什么时间呢?(能)好!我下面就来试一试大家的眼力,请大家看屏幕。
师: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升到这个位置时大约是早晨六点,过一段时间,太阳又生到这个位置,同学们猜猜看,大约是几点?(9点到10点;8点到九点)
师:太阳升到这个位置时大约是几点?……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师:同学们真聪明,一猜就猜出来了,那我要是给你一个物体的影子,你能不能根据物体的影子来猜时间呢?(能)
出示课件让学生猜。教师及时评价。
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
(五)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大家能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来估计时间,那么,除了一天中太阳位置有变化,影子的方向有变化,那么,一天中的温度有什么变化?(有)是怎么变化的?
生: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也就是:早晨温度低,(板书:温度低)中午温度高,(板书:温度高)傍晚温度低,(板书:温度低)
师:既然大家知道了一天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我这里有两幅照片,请同学们看屏幕,根
据温度的变化规律,你来猜猜,那一幅是中午的照片,那一幅是早晨的照片,为什么?
生猜并回答理由,教师及时评价。评析:
学生此时的猜想,并不是凭白无故的,他们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以及刚才的观察,作出了合理的推论,这就是科学的假想。科学的假想是做科学的第一步。
(五)拓展应用 活动一
师:那么一天中温度的变化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影响呢? 生:早晚温度比较低,人们要多穿衣服,中午少穿一点,避免感冒。
生:塑料大棚在冬天要到快中午的时候要把草连揭开,让太阳光照进大棚提高棚内温度。到了傍晚前要及时把草连放下来,保持棚内的温度,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生:比如多晒太阳会增加钙质有利于身体健康。
生:中午太阳温度高晒被子能够杀死细菌等,晚上温度低时要早一点收被子,以免受潮。活动二
师:人们利用太阳光能来干什么? 生:太阳能热水器的原理。生:太阳能发电 生:太阳能汽车 生:太阳能发电 活动:3 师:人们利用太阳光下的影子可以做什么? 生:窗前的遮光窗帘 生:人们在树阴下乘凉。
四、总结延伸
师:其实呀!我们真的要感谢太阳和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朋友,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欢乐和好处。那么我们的古代人没有现在的手表以及其他计时工具,他们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同学们猜猜看?
生:交流!
师;你们看这就是日晷(出示图片),他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们发明的计时工具,如果大家想进一步了解有关日晷的资料,课后请可以到图书馆或上网查一查,相信你会有更多的了解,你们也可以自己亲手作一个日晷,感受一下太阳给我们的恩赐,好吗?这节课就上到这,谢谢大家,下课!
总评:本课教师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选择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充分发挥了本人的创造性,反映了其灵活应用教材的能力。并且也充分说明了科学教师对科学教育理念的认识,对教材的再创造是达到科学教育目标最关键的因素。我认为,教师在这堂课上,非常巧妙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深入探究、交流,其引导性语言,非常到位,特别是知识层面与知识层面之间的连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都能以敏锐的目光,和精确的语言,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并把学生一些不利于课堂进程的无意识问题,用一些巧妙的语言和手势,引导学生始终往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一面发展,并不是时机的“抛砖引玉”,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更高层次。
此课由山东省威海市望岛小学万振华老师执教在山东省“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的开发与应用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大会上上的一堂省级观摩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