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声乐教学中的童声训练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的特长教育红火起来。学习声乐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歌唱训练,也是声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怎样进行童声训练,是我要讨论的话题之一。要让儿童建立起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掌握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头声”是科学的方法之一
中外声乐界有的把儿童区细划分为“胸声区”、“中声区”、“头声区”三个区域。有的则粗划分为“胸声区”、“头声区”两个区域。我们现以后者的划分来讨论问题。
声乐课的训练中,让儿童从c1开始向上唱,唱到f 1时,常常出现声音的“畸变”和生理感觉的不适。我们把这一产生“畸变”和“不适”所对应的音高f 1,叫做换声点。这个换声点通常被称为儿童的自然换声点。
为了避免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和声音音色上的不统一,我们把儿童的换声点从f 1向上移至b 1。换声点移高,明显地使胸声区增宽(从a—b1),由原来只含六度的胸声区增宽到九度,而头声区则相应减少。当儿童从c 1唱到b 1时,在这个高度上将产生更加严重的“畸变”和“不适”,以至于听起来声音犹如嘶叫,主观感觉声带几乎被撕裂。长此以往,非但训练不出甜美的童声,还会使他们稚嫩的声带毁于一旦,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欧美大寺院里很多优秀合唱团没有一个例外,都只有一个声区,即头声区,把换声点下移到d1或c1。换声点的下降,除了a、b处在胸声区外,其它都统一到一个声区上了,即头声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换声点移低至d1或c1后,头声区增宽了,除了训练中不唱及的a、b外,都统一在一个声区里,它避免了换声点,使两个原本不统一的声区,变成一个声区,这样,声音既协和、统一、甜美,生理上又感到舒适、轻松。这是童声训练中唯一正确的做法。
用头声的唱法去唱胸声区之所以是科学的方法,因为它与儿童的心理与生理协和,使其潜在的音乐天赋如春潮般涌动而出。“头声”所需要的气息量少,声带震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生器官能够胜任,从而心理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不多的气息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较高的声音不感到紧张、疲劳,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伤害其尚未发育成熟的发声器官,还会激发他们对唱歌的热爱,增加唱歌的信心。
二、顺从儿童生理规律用轻生歌唱
在童声训练中,轻声是掌握头声最有效的手段,对声音要限量求质。要求儿童在歌唱时音量要少一些,要留有余地,不允许他们习惯性的喊叫似的歌唱。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时期,发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如横隔膜处幅射形肌肉,尚不结实有力,在呼吸过程中,横隔膜上下运动幅度不可能很大,肺的体积小于成年人。因而,气息的存储量是有限的,作为发声系统的“发声体”的质和量都是低下的,而作为“震动体”的声带,相对成年人的即短、又窄、还薄,发声体在微气流冲击下,其震动的幅度(决定音量)、频率(决定音高)都受到限制,一旦任其主观(习惯性)地放声歌唱,超过了这个客观(生理机能)限量,必然会使其发声器官紧张、疲劳,进而使其失控、失态。这不仅无法使声音统一、协和,还会使其发声器官因负荷过重而受损,从精神上感到歌唱是一种难忍的折磨。加之他们的胸腔、咽腔、鼻腔、头腔等“共鸣体”同样未发育成型,不能自我控制,在这种十分紧张的歌唱状态下,他们除了声嘶力竭的叫喊外,绝无其它作为,哪里还谈得上发声器官的正确保持和控制的呼吸呢?自然得不到通畅、柔美的声音了。反之,要求儿童顺从生理规律用轻声歌唱,这样他们的发生器官的运动量才能用而有度,用而有余,不紧张、不疲劳。同时,轻度的生理负荷,使精神得到相对的放松,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有利于实现发生器官有度的主观控制和正确状态的保持及限气息的合理运用,再通过他们发出声音的反馈,去自觉地使发声器官处于最佳状态及气息的合理运用。
进行轻声训练必须明确的是建立在有呼吸的基础上的轻声,而不是无呼吸、有气无力地挤、卡、捏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要坚持做一些训练;比如从高至低的练声曲练习、用低头弯腰轻声唱法、哼鸣练习、假声启发等。实践证明,对儿童歌唱进行因势利导,进行必要的、适当的科学训练,童声训练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声乐教学]童声训练(2)
2、训练喉咽腔“打开”
由于语言的习惯,我们平时在讲话时喉咽腔是不必充分张开的。而在幼儿或少儿期与成人交谈时无意识的相互模仿,造成许多孩子在说话与唱歌时咽喉部位不自然地收紧,养成了“挤”、“提喉结”等不良习惯。这种不良的发声习惯在未受过训练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如不能妥善及时纠正,将使孩子失去真实、自然与动人的童声音色。因此在进行喉咽腔“打开”的训练时教师首先应“从我做起”,在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讲话时要使用自然、轻松的语调,千万避免“拿腔拿调”。在检查学生发声时要细心分辨其咽喉部位是否处于自然、放松、打开的状态,是否有不必要的用力,声音是否过分亮(贼亮),发声时脖子上是否有明显凹陷等等。一旦发现不良习惯已在以往有不同程度的养成,就应在训练的一开始给予坚决的纠正。
我训练过这样一个男孩,嗓音条件不错,但牙关紧闭,舍不得张嘴,还伴有“压舌根”,就更不用说“打开喉咙”了,声音似从牙缝里钻出来。唱较高的音时,下巴与肩膀同时用劲,且声音逼紧,喉结上提。针对这种情况,一开始我就在有计划地训练气息的同时,有意识地让他多做“u”母音的练习,并体会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用嘴说,二是张开喉咙说。当他体会到用喉咙说出“u
”时,再唱出长音“u
”,要求用缓吸的方法吸气,均匀地用缓呼的方法唱出。同时,多用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使他常保持兴奋的状态。等他能坚持稳定地唱够6拍以上后,从ьB大调开始,逐音上行连续练习:
1=ьB 4/4 5 4 3 2 | 1
儿童声乐教学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崔宝芬 来源:《幼教博览》2009.07 上传时间:2009-10-15 20:38:58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注意,问题
目前,学习声乐的儿童越来越多,儿童的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与成人不同,针对儿童的声乐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成人有所区别。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在想象、模仿等能力上的优势和在分析、理解能力上的欠缺,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供读者参考。
采用简单易懂、形象简单的教学术语。
首先,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因此,声乐理论的讲解,不但起不到帮助儿童学习发声方法的作用,相反,还会给他们带来困惑,给声乐实践制造障碍。因此,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如用“闻花”来表达歌唱前的气息准备状态;用“第二个扣子”表示歌唱时喉咙的假想位置;用“关门”来表示关闭唱法等。这种形象、简洁的术语很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儿童很快抓住感觉并给感觉定位。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因此可以说,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气息训练开始,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如在学习喉头位置与声带放松时暂时不要讲共鸣,也不要对气息做要求。不做其他任何要求,儿童才能够集中精力来体会喉头和声带的感觉,才能很快体会到并抓住这种感觉。在感觉掌握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感觉同以前学习的方法统一起来,就简单容易得多了。事实上,即使教师不作要求,儿童也会不自觉地把以前学过的方法加入声乐实践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适当把握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以及歌曲难易程度
和成人相比,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正确认识童声音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及时的赞美
每个孩子在听到表扬时都会感到兴奋、开心,尤其在唱歌的时候,赞美和肯定会使儿童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歌唱状态。同时,及时赞美和肯定还能把正确的发声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儿童,不仅起到鼓励的作用,还能稳定他们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对声乐的悟性。
最后综述,儿童具有很强的探求未知世界的热情,有强烈的对美的追求。在声乐的学习方面,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几乎都比成人强。另外,儿童思想单纯,心无杂念,对技术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因此,只要采用的方法得当,术语巧妙,因材施教,儿童学习声乐不比成人难,甚至有时比成人学得还快。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声音训练是基础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声音的好坏、音域的宽窄,是能否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所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
1.姿势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姿势,要求他们做到:(1)身体自然直立,全身保持松驰;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自然保持平稳,双眼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面带微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静坐练习。指导学生坐正,不要坐满凳,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助下(约2—3分钟)。当学生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再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时常犯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2)抽泣练习。启发学生找抽泣时的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几分钟,膈肌会有累的感觉,让膈肌得到了锻炼,这样快速吸气可用于歌唱时抢气或偷气。(3)闻花香练习。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用鼻腔慢慢地吸入,好像一直缓缓地吸进腹部、肚脐、腰围处(隔肌),吸满后将气吐掉,这样反复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
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1)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这时横膈膜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几秒钟后,气要平稳均匀地从牙齿缝里呼出”S”的声音。”S”声始终是弱的力度,这样练习既锻练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又练习了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切断气息的练习。先将气吸人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发出”S”的声音,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的切断。做此练习要注意气息切断瞬间不要加气。
3.发声——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歌唱时大都利用头腔共鸣。特别是六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声音清脆、明亮,气息能力增强,音域在十度左右,是歌唱最有特色的时期。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歌唱能力打好基础。
(1)声音位置——儿童歌唱的发声是高位置的
头声发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一味去模仿成人的发声。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用哼鸣进行训练,哼鸣最容易找到头声位置。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
(2)吐字咬字一熟练地掌握咬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后,才能很好地”解释”歌词内容,真诚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平时坚持讲普通话,逐步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②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a”、”o”的母音进行训练。
节奏训练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应灵敏性,为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训练是关键
抒发情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功能。美妙的歌声都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歌声的内涵,它们都统一在所表现的歌曲上。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注意等。要引导学生深人挖掘作品的内涵,调动好学生的感情,正确地表达歌曲情感,让他们学会用情用心去唱。比如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教学生唱《跨世纪的新一代》这首歌曲时,我通过对歌词的朗读和旋律的配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肩负着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通过启发,使他们能以情带声、声为情用,让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完美统一。
能力训练是保证
声乐教学实际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发声正误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及时感悟和区别发声对与错的状态。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分析和示范应准确,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同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体会,用心聆听,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敏捷地进行思维,清晰把握正确的状态,把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后自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
第二篇: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童声前期声乐训练
针对儿童声乐技巧的训练,只能以生活中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来训练歌唱器官的协调及配合。运用单项练习来进行声乐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声乐技巧。
呼吸练习: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不知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开口就唱,把声音全部挤压在喉咙里,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更体会不到。如何运用气息呢?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回忆感受一下 引导学生做一些表演,如快速爬楼梯或跑步后,气喘吁吁时的样子,模仿的基本像时,问他:现在你能说出身体的感受吗?你的腰部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你能边表演边发出声音吗?你能在唱不同音高时,同样使用上这些感觉吗?你的声音和腰部是如何配合的呢?儿童能把这些感受记得非常牢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声乐技巧的兴趣。
咬字吐字练习:唱歌和说话一样,要求咬字吐字清晰,在唱歌时必需运用歌唱语言的方式来咬字吐字。歌唱语言的拼音是建立在生活语言拼音的基础之上,通过艺术加工(语言夸张的创造),而形成的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在儿童歌曲中,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型歌曲,即欢快的和抒情的。在表现欢快歌曲时,要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在这样咬字吐字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把快节奏中的字和旋律唱清楚。表现抒情类的歌曲时,咬字时把韵头、韵腹、韵尾要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就要在拖腔过程中,不急于归韵,过早的归韵就会出现沉重的鼻音,当在快唱完这个字的韵尾处时,再快速归韵,这样有利于歌唱声音的连贯和感情的充分表达,从而提高整部歌曲的完整性。
打开喉部练习:在训练中要求学生喉部打开时,有的学生并不知道“喉”在哪里,只能疑惑地摸着自己的脖子。如何进行喉部打开并放松呢?可以给他们讲个生活小常识,例:当你口中含着水想说话时,你的喉咙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会很好奇的试一试、想一想,然后你告诉他,这就是喉部放松的感觉。
面部自然放松练习:在歌唱时要注意面部的自然放松,如果面部器官有歪、咧现象,同样会影响歌唱的声音及形象。一般来说,当面部保持微笑状态时,面部器官便会处在比较理想的位置,微笑时,笑肌被抬了起来。当笑肌随着微笑抬起后,口腔内部的硬颚和软腭也会同时抬起,喉咙在这种状态下也就自然打开,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歌唱状态。学唱过程中,特别是初学期,要经常对着镜子练习,检查是否有面部紧张状态,同时分辨声音是否松弛、歌唱器官是否协调,当出现不正常的状态时,要及时加以纠正,一旦形成不良的习惯,就很难改掉,这样会直接影响学习歌唱的进度。
声乐教学中的童声训练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越来越被家长重视的特长教育红火起来。学习声乐的儿童也越来越多,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歌唱训练,也是声乐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但是,怎样进行童声训练,是我要讨论的话题之一。要让儿童建立起科学的发声方法,必须掌握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头声”是科学的方法之一
中外声乐界有的把儿童区细划分为“胸声区”、“中声区”、“头声区”三个区域。有的则粗划分为“胸声区”、“头声区”两个区域。我们现以后者的划分来讨论问题。
声乐课的训练中,让儿童从c1开始向上唱,唱到f 1时,常常出现声音的“畸变”和生理感觉的不适。我们把这一产生“畸变”和“不适”所对应的音高f 1,叫做换声点。这个换声点通常被称为儿童的自然换声点。
为了避免这种生理上的不适和声音音色上的不统一,我们把儿童的换声点从f 1向上移至b 1。换声点移高,明显地使胸声区增宽(从a—b1),由原来只含六度的胸声区增宽到九度,而头声区则相应减少。当儿童从c 1唱到b 1时,在这个高度上将产生更加严重的“畸变”和“不适”,以至于听起来声音犹如嘶叫,主观感觉声带几乎被撕裂。长此以往,非但训练不出甜美的童声,还会使他们稚嫩的声带毁于一旦,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欧美大寺院里很多优秀合唱团没有一个例外,都只有一个声区,即头声区,把换声点下移到d1或c1。换声点的下降,除了a、b处在胸声区外,其它都统一到一个声区上了,即头声区。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换声点移低至d1或c1后,头声区增宽了,除了训练中不唱及的a、b外,都统一在一个声区里,它避免了换声点,使两个原本不统一的声区,变成一个声区,这样,声音既协和、统一、甜美,生理上又感到舒适、轻松。这是童声训练中唯一正确的做法。
用头声的唱法去唱胸声区之所以是科学的方法,因为它与儿童的心理与生理
协和,使其潜在的音乐天赋如春潮般涌动而出。“头声”所需要的气息量少,声带震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生器官能够胜任,从而心理坦然、平静、情绪欢愉、振奋。不多的气息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较高的声音不感到紧张、疲劳,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伤害其尚未发育成熟的发声器官,还会激发他们对唱歌的热爱,增加唱歌的信心。
二、顺从儿童生理规律用轻生歌唱
在童声训练中,轻声是掌握头声最有效的手段,对声音要限量求质。要求儿童在歌唱时音量要少一些,要留有余地,不允许他们习惯性的喊叫似的歌唱。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时期,发生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如横隔膜处幅射形肌肉,尚不结实有力,在呼吸过程中,横隔膜上下运动幅度不可能很大,肺的体积小于成年人。因而,气息的存储量是有限的,作为发声系统的“发声体”的质和量都是低下的,而作为“震动体”的声带,相对成年人的即短、又窄、还薄,发声体在微气流冲击下,其震动的幅度(决定音量)、频率(决定音高)都受到限制,一旦任其主观(习惯性)地放声歌唱,超过了这个客观(生理机能)限量,必然会使其发声器官紧张、疲劳,进而使其失控、失态。这不仅无法使声音统一、协和,还会使其发声器官因负荷过重而受损,从精神上感到歌唱是一种难忍的折磨。加之他们的胸腔、咽腔、鼻腔、头腔等“共鸣体”同样未发育成型,不能自我控制,在这种十分紧张的歌唱状态下,他们除了声嘶力竭的叫喊外,绝无其它作为,哪里还谈得上发声器官的正确保持和控制的呼吸呢?自然得不到通畅、柔美的声音了。反之,要求儿童顺从生理规律用轻声歌唱,这样他们的发生器官的运动量才能用而有度,用而有余,不紧张、不疲劳。同时,轻度的生理负荷,使精神得到相对的放松,思想集中,思维活跃,有利于实现发生器官有度的主观控制和正确状态的保持及限气息的合理运用,再通过他们发出声音的反馈,去自觉地使发声器官处于最佳状态及气息的合理运用。
进行轻声训练必须明确的是建立在有呼吸的基础上的轻声,而不是无呼吸、有气无力地挤、卡、捏的声音。这就要求我们,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要坚持做一些训练;比如从高至低的练声曲练习、用低头弯腰轻声唱法、哼鸣练习、假声启发等。实践证明,对儿童歌唱进行因势利导,进行必要的、适当的科学训练,童声训练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
[声乐教学]童声训练(2)
2、训练喉咽腔“打开”
由于语言的习惯,我们平时在讲话时喉咽腔是不必充分张开的。而在幼儿或少儿期与成人交谈时无意识的相互模仿,造成许多孩子在说话与唱歌时咽喉部位不自然地收紧,养成了“挤”、“提喉结”等不良习惯。这种不良的发声习惯在未受过训练的孩子中普遍存在着,如不能妥善及时纠正,将使孩子失去真实、自然与动人的童声音色。因此在进行喉咽腔“打开”的训练时教师首先应“从我做起”,在对孩子(特别是小学生)讲话时要使用自然、轻松的语调,千万避免“拿腔拿调”。在检查学生发声时要细心分辨其咽喉部位是否处于自然、放松、打开的状态,是否有不必要的用力,声音是否过分亮(贼亮),发声时脖子上是否有明显凹陷等等。一旦发现不良习惯已在以往有不同程度的养成,就应在训练的
一开始给予坚决的纠正。
我训练过这样一个男孩,嗓音条件不错,但牙关紧闭,舍不得张嘴,还伴有“压舌根”,就更不用说“打开喉咙”了,声音似从牙缝里钻出来。唱较高的音时,下巴与肩膀同时用劲,且声音逼紧,喉结上提。针对这种情况,一开始我就在有计划地训练气息的同时,有意识地让他多做“u”母音的练习,并体会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用嘴说,二是张
开喉咙说。当他体会到用喉咙说出“u ”时,再唱出长音“u
”,要求用缓吸的方法吸气,均匀地用缓呼的方法唱出。同时,多用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使他常保持兴奋的状态。等他能坚持稳定地唱够6拍以上后,从ьB大调开始,逐音上行连续练习:
1=ьB 4/4 5 4 3 2 | 1 儿童声乐教学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崔宝芬 来源:《幼教博览》2009.07 上传时间:2009-10-15 20:38:58 关键词:儿童,声乐,教学,注意,问题
目前,学习声乐的儿童越来越多,儿童的声乐教学已成为声乐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文化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与感悟能力与成人不同,针对儿童的声乐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成人有所区别。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在想象、模仿等能力上的优势和在分析、理解能力上的欠缺,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供读者参考。
采用简单易懂、形象简单的教学术语。
首先,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因此,声乐理论的讲解,不但起不到帮助儿童学习发声方法的作用,相反,还会给他们带来困惑,给声乐实践制造障碍。因此,在教学术语的选用方面,要采用大胆的设想、形象的比喻与描述的手法,把抽象的方法、位置和感觉具象化,并用十分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好具体到某一物象,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汇来表达,甚至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达。如用“闻花”来表达歌唱前的气息准备状态;用“第二个扣子”表示歌唱时喉咙的假想位置;用“关门”来表示关闭唱法等。这种形象、简洁的术语很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掌握,能帮助儿童很快抓住感觉并给感觉定位。用很简单的词汇代替繁琐的理论,发挥儿童的优势,避开儿童的弱势,把复杂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简单而轻松。因此可以说,简洁、形象、准确的教学术语,是打开儿童声乐思维之门的“金钥匙”。从气息训练开始,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
气息训练是指腹式呼吸训练和歌唱时的气息保持训练。从气息训练开始,是指在正式声乐训练前,应对儿童进行必要的歌唱气息的准备训练,使之先体会到气息的位置,形成一定的气息概念与实践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声乐训练中,儿童可以自觉地用上气息,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快把气息与其他的方法融为一体,在声乐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步骤分层次地展开教学,是指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教师要把气息、喉头位置、声带感觉和头腔共鸣等方法根据儿童的学习程度和理解能力,按照从易到难、先分后总的顺序,分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训练。对于每个具体方法的学习,都要先做独立的专门训练,再与其他方法相结合,而不是所有的方法一拥齐上,避免儿童因不能控制多种意念,顾此失彼而找不到感觉。如在学习喉头位置与声带放松时暂时不要讲共鸣,也不要对气息做要求。不做其他任何要求,儿童才能够集中精力来体会喉头和声带的感觉,才能很快体会到并抓住这种感觉。在感觉掌握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
种感觉同以前学习的方法统一起来,就简单容易得多了。事实上,即使教师不作要求,儿童也会不自觉地把以前学过的方法加入声乐实践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要在当前的训练内容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加以肯定,就能收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
适当把握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以及歌曲难易程度
和成人相比,儿童的声带短、薄、韧性差,十分稚嫩,在儿童声乐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的就是保护儿童的声带。保护儿童稚嫩的声带,不仅要以正确的发声方法、巧妙得当的教学方法以及对错误发声的及时纠正来完成,还要求在声乐训练的时间、强度和歌曲的难易程度上加以把握。因为,即使发声方法正确,长时间的训练也会使声带疲劳,粘膜受损;即使发声方法正确,大声或高声的重机能发声也会增大气流对声带的冲击力,增大声带的张力。对于儿童稚嫩的声带,长期这样的训练是难以承受的,会导致声带粘膜充血,声带局部增厚,声带小结等病变。因此,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把握训练的音高、音强和训练时间。一般来讲,儿童的声乐训练应以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声区为基础,音域不超过一个半八度,中等音强,尽量使用轻机能唱高音,每次的训练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两次,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弹性。另外,还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歌曲。要根据儿童的音域和学习情况及演唱能力来选择在演唱中没有障碍又能充分展示其发声技术的歌曲。因为儿童刚刚学到或掌握一些发声方法,概念还没有形成,位置还没有巩固,额外的发声难度会导致儿童感觉的偏移和发声的失败。对于初学声乐的儿童,一般选择音调适中,旋律优美、上口,没有大跳音,闭口音不多的歌曲。因为这样的歌曲不但不会给儿童增加额外的发声难度,而且还在不伤害儿童声带的同时起到巩固发声方法的作用。
正确认识童声音色,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自然的童声是两片短小的薄薄的声带振动发出的纯净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鸣形成的明亮清脆的个性音色,稚气可爱,非常迷人。但这是一种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学发声方法的支持,头腔共鸣比较少,因此歌唱时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比较多。学习了科学的发声方法,加入气息和头腔共鸣,音色就会有所改变,变得圆润、浑厚,但会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气感。但是,解决了高音,并且头腔共鸣能产生一种饱满和通畅的感觉,因此,在儿童的声乐教学中,不能因为怕改变明亮可爱的自然的童声音色而在发生方法上有所保留。学声乐学的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果因为自然的童声音色好听,就不学头腔共鸣,对儿童来讲,最终会得不偿失。因为,随着儿童身体的发育,自然的童声最终会失去,而科学的发生方法会使他终身受益,是他永远的财富。因此,不盲目追求音高或音色,变尖亮为通透,追求童声的艺术美,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儿童声乐教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及时的赞美
每个孩子在听到表扬时都会感到兴奋、开心,尤其在唱歌的时候,赞美和肯定会使儿童精神振奋,情绪高昂,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歌唱状态。同时,及时赞美和肯定还能把正确的发声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儿童,不仅起到鼓励的作用,还能稳定他们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对声乐的悟性。
最后综述,儿童具有很强的探求未知世界的热情,有强烈的对美的追求。在声乐的学习方面,儿童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几乎都比成人强。另外,儿童思想单纯,心无杂念,对技术的掌握也比较牢固。因此,只要采用的方法得当,术语巧妙,因材施教,儿童学习声乐不比成人难,甚至有时比成人学得还快。
声乐艺术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用脑、用嗓、用耳去感觉的艺术。声乐教学不只是让小学生学会几首歌曲,单纯地解决一些声音技巧问题;而是培养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知识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声音训练是基础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必须放在首位。声音的好坏、音域的宽窄,是能否唱好一首歌的关键所在。发声练习时要对姿势、呼吸、发声、节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能技巧,正确运用到演唱当中。
1.姿势一正确的歌唱姿势,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反复提醒学生注意姿势,要求他们做到:(1)身体自然直立,全
身保持松驰;站立时两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两手自然下垂;头部自然保持平稳,双眼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腹部微收;面带微笑,身体重心略向前倾。
2.呼吸一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动力。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静坐练习。指导学生坐正,不要坐满凳,嘴轻轻闭上,将两手贴在助下(约2—3分钟)。当学生感到两肋呼吸的动作时,再向他们说明歌唱呼吸的正确位置。这个练习可避免学生在吸气训练时常犯抬肩、胸口僵硬、鼓肚子的毛病。(2)抽泣练习。启发学生找抽泣时的的感觉,通过反复体会,使他们感到肋骨下端的膈肌随着抽泣声有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弹性地往下往外扩张。坚持做几分钟,膈肌会有累的感觉,让膈肌得到了锻炼,这样快速吸气可用于歌唱时抢气或偷气。(3)闻花香练习。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用鼻腔慢慢地吸入,好像一直缓缓地吸进腹部、肚脐、腰围处(隔肌),吸满后将气吐掉,这样反复练习,让学生们进一步体会深呼吸的感觉。掌握了吸气的方法,还要学会控制运用气息。(1)在做深呼吸的过程中,突然停住吸气,这时横膈膜仍保持吸气时的状态,几秒钟后,气要平稳均匀地从牙齿缝里呼出”S”的声音。”S”声始终是弱的力度,这样练习既锻练膈肌保住气息的能力,又练习了有支持有控制的呼气。切断气息的练习。先将气吸人肺底,呼气时上下牙齿自然闭合,随着气息发出”S”的声音,中途将气息长短不一的切断。做此练习要注意气息切断瞬间不要加气。
3.发声——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他们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歌唱时大都利用头腔共鸣。特别是六至十一岁的童声,可以说是童声最好的阶段,声音清脆、明亮,气息能力增强,音域在十度左右,是歌唱最有特色的时期。因而,抓好这一段发声训练,可为今后增强表现力,提高歌唱能力打好基础。
(1)声音位置——儿童歌唱的发声是高位置的
头声发声,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在训练儿童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儿童具有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一味去模仿成人的发声。为此训练时先用轻声带假声,再以假声找头声,逐渐扩大共鸣腔,去解决自然声的局限。发声先采用下行音阶,用哼鸣进行训练,哼鸣最容易找到头声位置。母音”U”,音色稍暗、柔和,用它进行训练也容易找到头腔共鸣,克服喉音、大声吼唱、位置低、声音”炸”的毛病。
(2)吐字咬字一熟练地掌握咬字技术,不仅是为了把字音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更重要的是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歌唱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咬字吐字方法后,才能很好地”解释”歌词内容,真诚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平时坚持讲普通话,逐步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这是克服地区方言的有效办法;②习惯用奶声、扁嘴说话的学生多用”a”、”o”的母音进行训练。
节奏训练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可加强平稳节奏训练、变化节奏训练等。提高学生对节奏变化的应灵敏性,为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训练是关键
抒发情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功能。美妙的歌声都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情感则是歌声的内涵,它们都统一在所表现的歌曲上。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音乐的高潮在何处,哪些地方有难度需要注意等。要引导学生深人挖掘作品的内涵,调动好学生的感情,正确地表达歌曲情感,让他们学会用情用心去唱。比如重庆声乐教育培训资源网教学生唱《跨世纪的新一代》这首歌曲时,我通过对歌词的朗读和旋律的配合,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新世纪的主人肩负着时代的召唤,人民的期待。通过启发,使他们能以情带声、声为情用,让歌声达到声情并茂的完美统一。
能力训练是保证
声乐教学实际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解决发声正误的过程。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
练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及时感悟和区别发声对与错的状态。针对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教师分析和示范应准确,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同时,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用心体会,用心聆听,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敏捷地进行思维,清晰把握正确的状态,把这种状态延续到课后自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逐步培养他们的能力。
声乐教学是发展学生的声乐技能,使学习者主动把握歌唱的操作方法。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懂科学、有技巧、有乐感的歌唱者。
第三篇:童声声乐教学
音乐教师基本功-童声教学法 张万华 一.教学计划
按照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声乐教学的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设置,主要教学活动,完成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并确定教学基本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
1.(1-4)课时
具备一定发声练习基础技能,掌握相关的其它基础课要领及运用方法。包括正确发声、科学用嗓、气息控制、情感投入、舞台演唱训练等,达到一定可欣赏性。2.(5-8)课时
掌握较高难度的歌唱技巧,有相当层次的分析能力、驾驭作品的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舞台演唱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社会演唱实践。
三.教学重点
1.(1-4)课时
重点是掌握气息、共鸣支点、咬字位置、歌唱状态有机地融一体,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完成作品,提高演唱能力。2.(5-8)课时
重在掌握歌唱的高难度技巧。突出风格和艺术性,增强实践性。
四.教学难点
1.(1-4)课时:演唱技巧中真假声转换。2.(5-8)课时:专业演唱基本功和艺术修养。
五.教学媒体
钢琴、扩音设备。
六.教材
《跟我学美声》,有关歌手训练、修养的教材,影视光盘,音乐光盘等。
七.教学方式
1.示范法:将科学有效的,形象真实的发生过程示范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发声原理及方法。
2.讲授法: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贯穿于声乐教学中,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更高层次的演唱水平。
3.演示法:将最完美的歌唱状态、技巧及表演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全面感受和领会歌唱的魅力,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
八.教学过程 1.教学要求
教师:
(1)良好的饱满的激情,示范或指导到位、明确、有效;
(2)传授与交流要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学生:
(1)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听从指导,配合教学;
(2)掌握记忆知识要点,体会歌唱技巧;
(3)主动交流提高和参与教学意识,带听课笔记。
2.教学活动实践
课堂只是完成教学的一半,另一半必须要通过大量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来完成。
(1)教学活动
适当加入教学演唱交流、比赛、公开课,使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来展示教学成果,提高自己,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积累经验,为教研提供依据,无论是对老师或学生都非常关键。
(2)实践
做一个小型的汇报演出。教学过程:
1、简述童声声乐教学法对孩子的重要性及儿童学习歌唱的益处。(资料)
2、孩子学习歌唱应该掌握的有关知识和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3、重视培养孩子的乐感。
4、关于孩子的声带。
5、童声的三个阶段。
6、什么是好的童声。
7、歌唱的正确姿势。
8、练声前的准备。
9、歌唱时的呼吸。
10、呼吸训练的具体方法。
11、排除歌唱中挤、卡、压、撑现象的练习。
12、克服歌唱中声音发虚的练习。
13、讨论交流。
第四篇:浅谈童声合唱教学训练(推荐)
浅谈童声合唱教学训练
【摘 要】童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子。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合唱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在培养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初步鉴赏能力、感受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如何搞好童声合唱?如何使童声合唱朝着一个正确的、科学的方向发展呢?笔者通过参加合唱培训、观摩合唱比赛、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等举措,以笔者所辅导的合唱队为分析对象,从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童声合唱教学
合唱需要许多人共同演绎一首歌曲,合唱效果的好坏不单单取决于个别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而且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协作来共同完成,全体合唱团员、指挥、钢伴三者之间紧密联系。
合唱的训练从精细来讲涉及到方方面面,童声合唱也是如此,并且童声合唱更是要考虑合唱队音色的调配处理,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
此篇文章是本人对两个多月来合唱排练和比赛结果的总结分析,从组建合唱团和合唱训练两大部分进行分析探讨。在合唱训练这一重点部分又从气息训练、分声部训练、发声练习、和声训练、发声位置训练、发声及演唱的音量六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组建合唱团
1、挑选队员
以学校为单位组建合唱队,其人数一般控制在30—60人之间比较适宜,我们学校合唱队应着本中小学生合唱节比赛的要求,需要招收四十名合唱队员,其中男生不少于8人。对于男生做出这样一个人数的规定我觉得不妥,且不论初中组、高中组或者成人组的男女比例问题,就小学生而言,男声和女声是没有什么区别的,8个男生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又谈何人数上的限制呢?但就四十个人的规模,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合唱水平的提高也较容易些。
挑选前不觉得在整个学校里挑选四十名合唱队员会有什么难事,但对于本校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而言,区区四十名队员的挑选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挑选队员上我也足足花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原本希望招收到四十名优秀团员的愿望落空,对队员的要求也是一降再降。合唱队员的招收
1、招收的方法
①招收对象锁定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中。
②从以前的合唱队里挑选,淘汰了不少达不到条件的老队员,感叹原合唱队里竟然会存有鱼目混珠、甚至没有音高概念的学生。
③在音乐课上挑选,通过一个个抽查学生的歌唱。
④从期末考试对学生歌唱情况的记载中挑选。
⑤对于男生采取的是全校的排查方法。(男生确实难以挑选,大部分都是没有音高概念的,为了这个没有意义的规定,我也曾为此深深的担忧过。)
2、招收的要求
①音准:音准是招收合唱队员的首要条件。我通过两种方法进行考查:一是在钢琴上弹几个音或音程或旋律让学生模唱,并且把音域逐渐扩大;二是让学生唱一首自己熟悉的歌曲且是给予伴奏的。
②音色:小学生的声音大多甜美动听,但也有不少沙哑的音质,音色沙哑的学生不予录取。
由于本校学生的素质确实和想象中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在队员挑选的要求上也是一降再降,但最低的要求也是必须要通过前面的两条,通过两个星期时间的挑选终于结束。可喜的是这四十名合唱队员通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进步飞速,现都已是一名较为优秀的合唱队员了。在成队后的第一次比赛就告捷,这也让我非常欣慰。
2、安排队员声部
还是考虑到队员们本身的素质,所以选择歌曲的程度上也偏向简单,只选择了两声部的一首歌曲《春晓》。确定了两声部后接下来就是对合唱队声部的划分。合唱队声部的划分既要根据个体的音域、音质来确定每个队员演唱的声部,又要强调合唱队两声部之间的平衡,以及低声部和高声部之间的力量对比。我安排到低音部的声音是饱满一点、沉稳一点的,高声部的声音是清脆一点、明亮一点的,但事实在训练的过程中我又做了些许的调整,由于歌曲中有轮唱的部分,两个声部的音色马上出现了明显的差距,高声部的音色显得纯而亮,低声部的音色显得浑厚又暗淡,于是我给高低声部的人员作了小小的调动,力求两个声部既达到声部音色的要求,又显示两个声部之间的平衡。
二、合唱训练注意要素
1、气息训练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我采取了以下几点来训练学生的气息:
一、学生感受,每一个人轮流把手搭在老师的腰上,通过自身的示范,让其知道气息是怎么一回事。感受老师的气息又通过两种不同的状态时的体验,一种是老师静止时的气息状态,一种是歌唱时的气息状态,其效果和目的是一样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加明白平时气息的锻炼和歌唱时气息的运用。
二、通过感受后请学生自己锻炼气息。同样是一个个的监督辅导。
三、加强气息的锻炼:闻花式吸气;五秒钟保持气息和五秒钟吐气,一点一点加长时间;手叉腰,嘴巴有力喊数字一二一二,感觉腰上振动的幅度;拿出一张纸,老师一边撕的同时要求学生一边慢慢的把气息向外“撕”出来,速度和节奏由老师控制,学生对于这个方法都比较感兴趣,能很好的配合锻炼。还有狗喘气等多种方法。实践证明,不可低估小学生的气息,只要坚持训练,她们的气息会进步飞快的。
气息不是一招一式就能够锻炼好的,由于我的意识不够到位,虽然通过了较多的方法训练,但却并没有很好的坚持下去,以至于我们的合唱队仍存在着较大的气息问题。在接下来的排练过程中,我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了。
2、分声部训练
童声合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因此,必须要进行分声部的训练,合唱不应该只追求纵向的和谐而忽视横向的和谐,纵向横向声部都应该达到共同的和谐。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合唱训练中显得也是如此的重要。各声部合在一起可以感受和声的美妙和歌曲的完整性,分声部训练则可以抓重点、分期分批的解决存在的一两个问题,分声部训练也可先从声音入手,然后再逐步过渡到音准、节奏、咬字、吐字等方面的训练。
3、发声练习
姿势:不论坐和站,头部要保持正直,肩膀要自然放松,不耸肩,下巴不可伸长,腰部和后背要挺起来,有精神。
时间:一般控制在十到十五分钟。
内容:包含了闭口音、开口音、跳音等相关的练习。但我更喜欢用“呜”来发声,我觉得这样更容易找到共鸣。
发声练习是合唱训练的重要因素,每次合唱训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声练习,我所坚持的合唱理念是以“和”为主。发声练习时我不要求学生唱的有多响,更喜欢学生轻轻的唱,去找共鸣、找和谐的感觉。有时候学生会告诉我,在唱“呜”的时候耳边会有钟声回荡的感觉。
实践证明,发声练习确实不容忽视,在比赛的时候,我也看到有些合唱队可能就是因为在比赛之前没有练好声而失去胜算的筹码。发声练习状态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合唱队歌唱时的状态,歌唱时的状态往往和发声练习有着密切的联系,好的发声练习的感觉会让合唱队找到歌唱的感觉。
4、和声训练
在唱歌曲之前,除了气息训练、发声练习,我还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和声训练。第一种方式是抽出歌曲中两个声部较长时间对峙的两个音,由易到难的进行和声训练。第二种方式就是用最简单的“do—mi—sol—do’”四个音进行两声部的接唱,要求各声部在唱下一个音之前始终保持着前一个音。这种简单的和声训练的目的在于,一找音准;
二、找和声、共鸣的感觉。
三、力求声音集中、靠拢、统一。这样的训练不但解决了歌曲的一个难点,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合唱的理念。
其实合唱的魅力就在于和声关系上纵横线条的统一;音响上的协和;声部间的平衡。
5、发声位子训练
发声位子的训练我也运用了一个简单的方法:高位置、头声腔朗诵歌词,把头腔的点明显的亮出来。这也是我作为发声练习的另一种方法。在比赛前,混乱的场面无法给学生好好的进行发声训练,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大声的用头声腔、高位置来朗诵几遍歌词。
我个人认为,在本次的合唱比赛中,我们学校的合唱队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在于我遵循了一条重要法则:在歌唱方法上运用的是头声腔高位置的发声原则;用轻声找假声的感觉,再以假声找头声腔,力求找声部之间的“和”,逐渐把音色统一起来。虽说这是合唱必知的重要法则,但在本市的合唱比赛中我看到的是不少指导老师并不清楚这一法则。甚至在浙江省的首届中小学生合唱节的比赛现场,也有这样的情况。可能这些指导老师们忽视的就是“和”和“统一”这三个字吧!
6、发声及演唱的音量
学习音乐从开始到现在,我以及学习音乐的朋友们肯定接触了不少的音乐符号,最多的应该就是强弱记号,如F FF FFF P PP PPP,分别是强、中强、特强和弱、中弱、很弱。那么它们的概念到底是怎样的呢?何为强何为弱?本人一直苦恼无法解读出个所以然来,而陈祥文老师的一语道破了天机。强,也就是F记号,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最舒服最放松时,在相对舒服的音高位置上以气息为标准自然哼唱出来的,然后以此标准找FF P PP等,FFF是不能用来合唱演唱的,最多吼一声,但很多合唱教师处理某些曲子的时候要求强强强,学生无法理解,几遍下来嗓子就哑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我在辅导学生音量变化的时候首先就是让她们先明白强弱的含义。
以上的几点并不是合唱队训练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工作、细节要做,在此就不再强调出任何一个细节问题。期间,除学生训练以外,我还给学生欣赏了不同童声合唱团的歌唱,有优秀的童声合唱团也有不够优秀的合唱团,比如在浙江省中小学生合唱节中脱颖而出的温州代表队,杭州的、也有我们台州的方城小学等,比如没有合唱声音概念、音准差、指挥不当的合唱团。让学生自己来听听优美与不优美的差别在哪里。其实,从别人的缺点中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他们就像一面镜子,使你不去犯同样的错误。
姚思源教授说过一句话,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作品是基础,指挥是关键。如何指挥好我的合唱队?如何让自己的指挥起到正的作用而不是负的作用呢?这让我感觉到了压力和紧张。于是对着镜子不断反复的揣摩指挥动作。也忽然想起来了一句大学时合唱与指挥课上老师的经典名言:心里有音乐,手上自然就会有动作。以前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当我想方设法指挥好的同时我似乎明白了,我想我应该做的不是去想着指挥的动作有多优美,而应该是想着歌曲的意境,歌词的含义,至少当你百分百投入进合唱的时候,你的指挥自然而然就会到位了。
通过这两个多月的合唱排练,我学到了很多也感觉成熟了很多。合唱艺术是音乐素养的综合体现,合唱魅力的背后是指挥和团员们辛勤的汗水和孜孜不断的追求,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然后再实践、再学习、再思考。一句话说的很不错:合唱团水平提高的同时,就是你个人音乐修养的提高!我的四十位合唱队员在排练中得到了提高,在本市举行的合唱比赛中,一举成功,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当然,第一名并不能代表我们的合唱队就是最好的,我们的合唱队还存在着相当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的继续努力。但我们的合唱队只通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不容易的。这也是我工作一年来训练的第一个合唱队,我希望在我以后的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合唱队中把合唱这条道路继续走下去,越走越宽!参考文献:
1.《童声合唱训练》 孟大鹏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 钟维国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12.6.20
王嘉旭
第五篇:童声训练中发声[范文]
童声训练中发声.....是歌唱技能掌握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声练习,发声练习是童声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科学、系统地学习歌唱方法、掌握歌唱技能,让学生获得最美妙的声音,为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形成创设必要条件。
在一些校内外童声教学活动中,常发现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被轻视,由于一些教师的认识问题,没能有效地发挥其重要作用来优化教学效果,因此造成了发声练习这一重要环节的表面性、程式化,变成了一幅空架子。让我们来观察一些童声训练团体进行发声练习时的部分场景:
场景一:某教师在一次教学活动中设置了大量的发声练习曲,占用了整个教学活动二分之一的时间,导致其它相关内容没能有效展开,便草草收场……
场景二:某教师在教学中所选用的发声练习,与之后教唱歌曲的发声技能没有任何关联,致使之后歌曲教唱时重、难点解决不顺利,没能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场景三:某教师指导一群低年级学生反复练唱“咪吗咿呀”等成人训练时常用的练声曲,学生们一遍又一遍枯燥而乏味的练唱,有的面色木然,有的交头接耳……
场景四:一次发声练习中,教师只顾在前面闷头伴奏,学生在下面有的大声喊叫,有的抿嘴哼唱,形态各异……
上述情景,究其原因,集中体现了发声练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即实效性问题。如何有效的利用发声练习这一教学环节,将其功效发挥至最大限度,同时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乐于其中,我在童声训练中有如下体会:
一、精炼发声内容,把握发声练习的“量”。
如果将歌曲教学称为教学活动的正式部分,那发声练习就是此前的“热身”了。喜欢唱歌的学生很多,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喜欢发声练习,他们在练习时往往按捺不住满脸的不耐,热切的期盼着早点进入“唱歌”的阶段。一次童声教学活动时间不长,而发声练习可训练的技能内容容量较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提高多种技能,又能避免因用时过长而致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要恰到好处的把握“热身”的量。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训练目标、现有水平、学习能力等多种因素有目的的选择多条发声练习曲,并将这些练声曲进行提炼,适当地选择其中的技能要点进行组合、添加、创编……将原本目标单一的练声曲经过多方采集,融会贯通,形成达多种训练目标为一体的综合练声曲,达到一曲多用的效果, 放大发声练习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使练声曲富于变化、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运用此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每条练声曲选用的训练目标不宜过多,同时每一个发声要点必须严格地给予要求,让学生逐一练习到位,扎实地掌握,而不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
二、针对教学目标,发挥发声练习的辅助功能。
发声练习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较好地完成本堂课的歌唱要求。在一些童声训练团队中,发声练习的内容常常较长一段时间固定不变,并且独立于整节课以外,这是不适当的。发声训练时,一些常规训练固然很重要,但所选内容更应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相统一,与所授歌曲的技术要求相对应,方可发挥其积极的辅助功能。如:教授两首不同的儿童歌曲《春天在哪里》和《小白船》,之前所选用的发声练习就应有所区别,在教授歌曲《春天在哪里》前的发声练习,应选用跳跃音练习来配合歌曲欢快、跳跃的演唱风格,同时要选用闭口母音练习以配合歌曲中闭口发音较多的咬字吐字特点;而教授歌曲《小白船》前的发声练习,则应选用急吸慢呼的气息练习、连贯音练习及开口母音练习以配合整曲的表现风格和发声特点。只有在发声练习中有预备的形成一定的歌唱能力,奠定良好的发声基础,之后的歌曲学习才会更加顺畅。
三、紧扣年龄特征,直观、形象地开展教学。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不具有可视性特征,在歌唱技能的讲解中,有很多知识概念是抽象、模糊的,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述清楚。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需要更直观、更感性的中间媒介。教师在发声练习中要将一些抽象概念、抽象感受具象化,避免使用一些生涩的专业术语,让学生更准确的体会、琢摩、感悟、想象、表现各种技能要求。
1、运用带词连声曲:带词连声曲借助了曲中词义所表达的内容,所反映的情绪,来调动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激发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有助于学生能够以情带声,自然而有趣味地进行技能训练。
2、形象描述:对学生进行技能讲解时,许多要求需要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启迪学生,如:在吸气训练中,为能深入吸气,同时解决面部兴奋、肩部放松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想象一朵芳香扑鼻的花儿盛开在我们的前额,我们要努力张开鼻孔,面部兴奋的将额前的花香嗅入腹中……吸气时需胸廓打开,可启发学生想象自己的后背有一对大翅膀,像小鸟一样张开翅膀预备飞翔……
3、诱导模仿: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教师要避免在教学中长时间过于理性地讲述,要针对学生好模仿的学习特点,多做夸张的形象示范,让学生通过对教师最直接的视觉感受,诱导其通过对外部形态的模仿而逐步达到内在形态的到位,通过模仿更易于让学生理解、掌握。
四、从教学对象实际出发,严格设置练习内容。
童声教学是一门科学,发声练习曲的运用要谨遵科学性原则。学生的身心特点、素质基础、能力水平等都是确立发声练习内容的依据,所选内容要难易适度,若定位过低,则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但若难度过高,则会自设障碍,使学生感受不到期待的效果,从而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学对象,低年级初学的孩子,应选用一些趣味性强、形象化的发声练习,如模拟小动物叫声,模拟大自然的声音等;而中高年级,有一些基础的学生,选用一些旋律性强、技能要点明确、简单易唱的短小歌曲作为练声曲则更适当一些。同时,在训练中应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来逐步推进。如:在咬字吐字练习中,可遵循“u、o、ü、a、i、ei……”的顺序入手,由易到难,寻找出不同母音发声特点的共性;在旋律进行上,由音阶式进行和二三度音程练习逐步过渡到五度、八度跳进,由小音程逐渐向大音程过渡;在音阶上行练习之前,必须先选用从高到低的下行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体会到高位置发声,并能放松喉部,且克服换声点的生理障碍;在扩展音域时,可选择学生音域中最易发声的适度音开始,循序渐进地向高低两个音区进行移调,逐步扩展……总之,发声练习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可操之过急,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感受到自己在一步一步的前进,增强自信,收获成功的喜悦。
以上几点体会,不仅适用于一些校内外童声训练团体的发声练习,还可以运用于校内的音乐教学活动。虽然根据音乐新课标的理念,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要求已逐步淡化,但是淡化不是不作要求,甚至错误的要求。《音乐课程标准解读》中表述“改变单纯的、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教学结构,并不等于彻底抛弃学科的自身价值……”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用音乐来丰富、美化自己的人生,是职责所在,但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度,不能将歌唱技能的学习演变为机械化的枯燥训练,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等因素,把歌唱技能的学习融入生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乘着歌声的翅膀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