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
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
王海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新课改下语文学习的重要课题,因为作文反映的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领悟和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尺度。“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少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随意性较大,训练毫无序列,评改也毫无序列,毋庸讳言,不少语文教师只是站在岸上指导学生写作文,自己从来并不动笔,这样就失去了权威,有的时候,学生也会说,老师你写一篇给我们看看;学生呢?则是怕写,一提起写作文,头就疼。新课标准非常重视表达与交流。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我想在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一是解决科学训练的问题,一是作文评价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
“巧夫难为无米之炊”——注重材料积累,平时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习惯将作文题目一出,然后简单地谈写作思路,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写,有的时候也会给学生印一些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如何使用,哪些该用,哪些不该用,毫无指导,但是写什么,怎么写,很多学生搜肠刮肚,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而有的更是绞尽脑汁,一筹莫展,任凭时光流失,往往遇到老师的一番训斥。殊不知“巧夫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之所以无从下笔,原因是大脑一片空白,无话可说。因此,一定要让学生养成积累资料的好习惯,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贫血症”,也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的时候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
一、直接积累: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 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新课改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从高一新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生活就是写什么的源泉,要求学生向生活学习,投身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把自己思想感情的历程记录下来,提倡写随笔、日记、周记、感悟。这些都是自由状态下的写作,不受拘束,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随笔内容宽泛,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所见所闻都可以是写作的内容。同时,老师要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组织学生开展“素材汇报交流会,还要让学生善于感悟,表达感悟。感悟是作文的内容,是思想,是情感,感悟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体现。让学生多感悟,多积累。
实践证明,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同时,还使学生有机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可以更好地掌握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提高获得知识、驾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手脑并用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培养学生不断追求新知、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精神。
二、间接积累:
就是通过阅读、摘抄、背诵等手段,间接的从书籍、报纸、杂志等获得写作材料,可以让学生拟定积累材料的实施方案,可以进行“积累材料评比”活动,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可以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通过图书、报刊、文件、网络、音像等途径获得有用信息。”
要注意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就会通过这些知识去辐射自己的感性认识,并利用小组合作能把它们迅速地组织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 也就达到了。
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章出。彻底改变过去作文那样“无米下锅”的窘迫情况。“
科学训练是写好作文的必由之路
如果说“积累材料”是为了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那么“科学训练”就是为了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种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鼓励学生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在审美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学习用恰当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写景文章要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学习教科书专题四,可从选文中吸收思想滋养,并借助写作技巧。可以参照“写作”提供的情境和指导,设置合适的写作情境,指导学生完成写作练习。如有条件,可以在课外组织“走进大自然”的主题活动:走访村落或社区的老人,了解家乡自然风物的变迁,倾听他们的感触;也可以组织郊游和野营活动,体验和歌颂自然之美。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拍摄一些图片,配上解说词,讲述你和自然之间的故事,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2.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1)片段练习
片段训练则比写一篇文章更具可操作性,中学生生活积累有限,我校很多学生缺乏细腻、生动的描写,让学生进行环境、场面、四季、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想象意境等片段训练则比较现实,也可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片段训练的实质也就是分解训练,先分解,后综合才能得心应手,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2)以说促写
对高一学生,可以采用让学生多说,以说促写的办法确有实效,具体训练办法是:先说后写,写了再改,改后工整的抄下来。“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3.教师写下水文
“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490页)
“不写作文的教师由于缺乏对写作心理的深刻体验和把握,往往更多的是居高临下的理论知识灌输,其结果往往是束缚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造才华。“(唐巍《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行为策略》。《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8-9,第54页)
注重评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必修课程”“表达与交流”第6点:“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新课标规定:“作文评改可以采取详细评改、重点评改、当面评改、浏览检查等多种方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有针对性,讲求实效”。教师批改作文可以点面结合,每学期全面地、细致地批改几次,有针对性地抽改几次,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对每位学生的写作水平都胸中有数。无论批改哪一类学生的作文,都要坚持一视同仁的态度,每改一本,都要注意到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层次、结构、格式、书写等方面的问题,每次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重点纠正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不宜面面俱到),仔细推敲,写出具体的较为切合实际的易为学生接受的评语。对差生,只要他们有点滴长进,就要在评语中加以肯定。切忌写概念化的、空泛的评语,尽量避免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无论采用给分的方式或是评等级的方式,评语一定要写具体、写清楚、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修改。要使作文批改评得准、引得巧、改得活,教师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较深的写作功底和较宽的知识面。
新课标规定:“在作文教学中,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组织他们自己修改或相互修改。”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
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放手不管。作文教学中常存在这种现象: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自己连读都不读一遍,把本子一交就算完成了任务,把修改看成了老师的事,导致作文中的问题和毛病重复出现。学生交来的作文,老师加班加点不辞劳苦地逐字逐句批改,作文本发下去,学生一般只念念批语,看看分数或等级,无论是老师认为好的地方还是认为不妥当的地方,都只模糊地认可,这样,对于抽象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有一定主见的初中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束缚。文中老师改过的很多地方,学生也很少进行推敲琢磨,即使在教师的督促下,也只不过改改错别字而已。
学生作文,老师批改作文,这种传统的做法和习惯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深深地印在学生头脑中,印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部分人的头脑中,无形中给部分学生的惰性心理形成了一种庇护,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当然,让学生批改作文,教师事先必须讲清楚有关批改必须注意的事项、批 改的具体要求。“如果我们的教学不是单纯停留在对它们的分析讲解上,而是把学生的学习和他们自身的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欣赏成功的同时、切身体会尝试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张爱新《激情拓思增趣》《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P99)
如果说,习作指导是打开学生思路的钥匙,写作活动是学生实践落实的脚步,那么作文评语则是师生之间的信息纽带。好的评语能让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激起他们不断完善的欲望,能培养其浓厚的写作兴趣。所以说,作文评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评语真正有价值,称得上好评语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的五忌五宜。
第一,评语忌太抽象、太概括。学生的作文,我总是认真阅读,并一一下评语,列出不当之处,提出整改措施。有一次,我对学生说:“认真读评语,这可是我花了两个晚上写出来的。”没想到一个学生竟说:“老师,我读不懂呢。”这话让我大吃一惊。细想这方面似乎真的注意少了点儿。后来我有意识的读了一些其他老师的评语,或多或少的都有类似情况。大家常说一些诸如“生活气息不浓”、“不能围绕中心选材”、“描写不细腻”、“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等话,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或是知道些意思,但由于太概括又不知从何下手。使评语失去其意义。
评语应通俗易懂,具体可操作。如:我们可将“语言优美”具体分解为“有哲理”、“有个性”、“句式工整”、“比喻形象”、“说理透彻”、“有感染力”等。总之,让学生尽可能的理解我们的话,发挥评语应有的作用。
第二,评语忌太集中,太简单。语文教学工作量大,家长的期望值高,再加上学校一些不太符合实际的硬性规定,许多教师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简单的给作文“打分”“划错别字”“下评语”。
评语宜分散旁批。如某句有语病,某句写得精彩,这段该详,那段该略,都应直接旁批,让学生一目了然。
第三,评语忌太武断,太周全。有些老师轻易给作文下“病危单”:“书写差,重写!”“不真实,重写!”“题目不好”“结尾不对”。还有些老师又太周全了。错别字全改出来,病句全疏通。题目不好,帮他改一个;开头不精彩,帮他换一下;结尾没味道,帮他续一段。读着“你的文章”学生成了没事之人,再美,也体会不到成功感。
评语宜定向学生,多指方向。从学生角度考虑,尽量顺着他的思路修改,尽 可能的鼓励他们,使其每次都体会到不同程度的成功感,激发起他们不断完善的欲望,保护好他们的写作热情
第四,作文忌打分数,宜下等级;忌一刀切,宜因人而异。作文之间的差距很难用一两分来衡量,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作文标准应因人而异。学困生只要有亮点,就应及时给他们好等级,优生如写作不认真,感触不深,就应果断的给他们低等级。让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退步。
最后,评语忌公式化,宜多渗入一些教师的关爱。评语不能只注意学生的写作技巧,还应多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习作可能发现他们的压力大,情绪不好,有思想障碍等。这些我们不能不闻不问,应通过评语及时传递我们的关心,给他们指引方向。
评语是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架桥时一定要想想我们的目的,让它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作用。
语文是心灵的殿堂,是情感的体悟,是人生的浓缩;生活是丰富而多彩的,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要让学生随着笔下的精灵走入生活的真实,透过文学的窗口,认识历史,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塑造自我,塑造人生,铸造品格,锤炼意志,从容地微笑面对生活,懂得理性地生活。作文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也是语文试卷中的压轴题。可以说作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作文评改又直接制约着作文教学的质量。
应鼓励学生将自己或同学的文章加以整理,按照要求进行加工,汇编成册,回顾和交流学习成果。还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演示自己的文稿,学习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第二篇: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文言文教学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文言文教学
黑龙江 嫩江县 前进中学
尹久臣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及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吸收。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如不继承这份遗产,就会割断我们民族的历史。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继承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而且使后人明白“以史为鉴”的道理。因此,在新一轮课改过程中,教材都加大了文言文的比重
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教,学生记。一节课下来,教师口干舌燥,学生记得头昏脑胀,学生学得很被动。效果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知半解,教师自己也不满意,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文言文教学常常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工作。
新一轮课改试验中,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效果较好。
具体如下:
一朗读教学————先学后教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任务之一,为了培养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地读准字音,把握好朗读节奏,我在教学中采用洋思中学教学模式中的“先学后教”。
分四步:
第一步:出示阅读目标,即让学生明白本节朗读是什么内容,达到什么要求。
第二步:默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大致熟悉可课文 第三步:指名试读(学生以中下等为主,尽量面要广一些)。其他学生随时指出读错的字音和短句错误,当学生不能发现的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纠正点拨。
第四步:师生共同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错误后,教师再指名试读。这样通过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自行试读,出现问题,随时点拨纠正。,文言文朗读教学任务便能顺利完成l。
二、字、词、句教学————先学后教
现行使用的语文教材,文言文书右侧大都配有意译,书下注释对重、难的字、词、句都均作了解释、翻译。因此,在教学中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记“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尝试了洋思教学模式“先学后教”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对照注释,翻译,先自学,自己解决疑难,这样可以让学生暴露存在问题,教师进行点拨,较好地完成了文言文的字、词、句的教学任务。
分四步
第一步:让学生用适当的时间,对照注释、译文,要求尽可能字、词、句落实,对有困难的不能解决的字、词、句做上记号。
第二步:每4 人为一组,教学进行讨论解决独立自学时存在的问题。如有不会的则举手,由老师板书在黑板上。
第三步: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自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指名由优等生回答,答错或都不会的由教师讲解。
第四步:指名学生逐字逐句讲解翻译;其余学生随时指出翻译有错的词句。
第五步:教师讲将重点字词句按古代汉语现象归类:即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样归类便与于学生积累记忆。
三、横向联系、举一反三
我们知道,在文言文中,相同的字、词、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用法,但有时不同的字词却有相同的意思;有一些句式用法亦可归类。学完一个单元,可对一些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学过的课文里找出相应的例子归类。可采用小组比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下面以语文版七年上第一单元来说明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就以下几个知识点归类:
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yue,愉快)《论语》 2.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ou)《期行》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读pan)《伤仲永》 4.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读tie ,动词)《木兰诗》 5.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同上 倒装句: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句,文言文宾语前置,“何”是介词“以”的宾语)《论语》
2.何有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文言文宾语前置“有何”“有什么”。“何有于我”是“予我有何”的倒装,介词短语“于我”后置)(同上)
3.幸尚宽,何为不可?(疑问句宾语“为”前置)(同上)4.宁可以急相弃邪?(疑问句宾语“相”前置)(同上)5.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所何思”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木兰诗》 省略句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动词“择”)《论语》
2.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代能温故知新的人)(同上)
3.郎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乘船》
4.陈太秋丘与友其行,期日中。(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期行》
5.令作诗(“令”后省略宾语“之”)《伤仲永》 6.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同上)古今异义才词
1、默而识之(“识”。古义是“记”,今义是“知道”“认得”)《论语》
2、去后乃至(去:古义是“离开”,今义是“到„„„„去”)《其期行》
3、后贼追至(贼:古义“作乱的人”,今义:指偷窃行为的人}《乘船》
4、本所以疑(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当因果连词有备用)(同上)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此,今义:判断词,表肯定)《伤仲永》
6、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有的,今义,或许)(同上)
7、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是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同上)8.、卷卷有爷名(爷:古义指爷爷)《木兰诗》
9、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只,副词今义用做作转折连词)
10、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同上)
11、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同上)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称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论语》
2.不耻下问(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即以下问为耻)(同上)
3.忽啼求之(啼:哭着,动作,作“求”的状语)《伤仲永》 4.父异焉(异:奇怪,这里用作动词)(同上)
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
相待)(同上)
6.父利其然也(利:意动用法,以„„„„为利)(唐诗)(同上)
7.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日:每天,做“扳”的状语)(同上)8.愿为市鞍马(市:名称名词用作动词,买)《木兰诗》 9.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动词“骑”充当“鸣啾啾”的主语,以用作名词:战马,读ji)(同上)10.策勋十二转(策:本义是竹简,这里名称,名词用作动词)(同上)表示数字的词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表示几个人,不是确数)《论语》 2.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十二:均表示很多的意思,不是确数)《木兰诗》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百、十:都是表示很多,也不是确数)(同上)
通过“横向联系,举一反三”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不再恐惧而是有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同学们觉得文言文不再是杂乱无章的了,文言文学习也是有规律的。同学们对文言文知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逐渐积累,做到融会贯通,知识越学以厉害灵活。在以后的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基本上学会了再见自己查找知识点,能自己就行进行横向联系,受得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审美教育
我国是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量。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这种力量却偏偏得不到应有的只是重视。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不在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极为不利。这里,我认为有几个问题须引起重视:过于重视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du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正因为如此,学生也许精于词性火用的分析而捉鱼拙于优美的鉴赏品味,也许熟记段落此次层次的已有分析而对思想内容的深度难于把握,也许搬来了人物形象的现成单位定位而六十里流失了撞见充分恩了解理解感动。
鉴于上诉上述种种实际存在的情况,我在教授语文版七年级教材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一、整体感悟文章的美感
在新课程理念中反对只重灌输不重感悟,反对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因此,我认为文言文急需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言文的敏感美感,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即让
学生在文字上更添些品味,增添些风采。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希向望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人物的人格美————榜样示范作用
人格美的力量是巨大的,在审美过程中,人物的言行神思,喜怒哀乐,往往使读者在共鸣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使灵魂受到荡涤和洗礼,这是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作用,也是其魅力所在。如《岳飞》中岳飞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安危的“精忠报国”的高贵品质以及超乎寻常的忠肝义胆和杰出才能“;《包拯》通过对包拯制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为官廉洁,刚正机智,执法严峻,克己奉公的一代清官的典型形象;《董璇执法》中董宣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中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的”高 尚品质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自己把握体会认为人文人物想法的性格,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着者。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所倾倒、所折服感动时,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就有了新的起点。
一、潜移默化的熏陶————情感美
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民族的文化遗产需要继承。我以往的教学是集成继承的途径之一。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中虹,情感美犹如一朵浪花,常开不败留香千载,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引得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熏陶。
朱光潜论古诗文的鉴赏“知人论世”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让学生通
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进作品,去同悲同喜,产生共鸣,产生向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心态;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的谦逊之风;蔡勉旃“券在心,不在纸”的“重诺责,敦风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这些情感之美,闪烁着多么动人的光芒!
以上四步是我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对文言文教学中的尝试,四个环节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完成的,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内容灵活掌握。通过以上尝试,使我在以前“事倍功半”的窘境中解脱出来,学生把学习文言文当做是一件快乐的是事情,提高了课堂效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相信在所有语文教师的努力学下,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会有更大的进步!
第三篇: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作者:管理员 | 访问:142 | 发布日期:2010-12-31
摘 要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来浅谈一下如何选择词汇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词汇记忆策略等来进行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英语词汇,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词汇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记忆策略
高中英语新课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词汇量的增加,每个单元需要学习相当数量的生词。然而很多学生英语成绩差害怕学习英语,追其根源则多数是词汇方面的问题。我从平常教学中了解到,学生记不住生词掌握不好词的用法严重地制约了他们在英语听力、阅读、写作等各方面的进展,以致英语成绩差,最终放弃英语学习。因此能否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英语词汇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的成败,英语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抓好词汇教学显得极其重要。词汇教学是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搞好词汇教学,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进行词汇教学才能激发学生记单词的兴趣,帮助学生轻松地记住并运用所学的单词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让学生认识词汇学习的重要性
高一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就应在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词汇学习的重要地位。词汇学习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基础,离开了词汇,语言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要进行良好的表达和理解就必须重视词汇学习,学习英语不重视词汇积累是导致英语学习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有些学生认为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也许没有必要再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在日常学习中,他们把时间越来越多地花在掌握阅读能力和应试技巧上,而花在学习词汇上的时间却不多,但英语成绩始终难于提高。事实上,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读懂文章,就不可能听懂他人表达的意思,更不可能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加以表达。一个人掌握词汇量多少,制约了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因此学习英语必须从学好词汇入手,词汇学习是英语学习不容忽视的基本环节。让每一位学生在开始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之初就知道要学好英语必须先学好词汇。
二、选择适合学生的词汇教学方法
我们很多高中英语教师都清楚目前的学生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严重,为数不少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是由于英语有用或对英语感兴趣,并且早在初中阶段就有部分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放弃了英语。我认为高中英语教师有必要选择适合学生的词汇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和记忆单词是快乐的事,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英语词汇的自信心,就是帮助学生重拾英语学习的信心。
(一)用分层的方法教词汇
高中英语新课标教材涉及到的词汇量比以往的教材词汇量大了很多,可是词汇的重现率却很低,这样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词汇教学思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分层次、多手段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每单元的词汇都是围绕本单元的主题和所选教学内容出现的单词,有一部分单词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是常用的词汇,他们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也不高。因此,我们只需要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这些单词,看到这些单词能说出中文含义就可以了。另外,有一部分的单词虽然出现在词汇表中,但是实际上学生早就在初中或以前模块的学习中已经完全熟悉和掌握了它们的用法,那我们也完全可以不用把它们当作生词来对待了。还有很多单词是需要学生掌握词形转换和基本用法的。对这部分单词的教学就要特别用心。
(二)融语音构词法于词汇教学之中
在学新单元前给学生布置拼读任务,要求学生先根据词汇表中的音标自主的拼读新单词,然后教师再给出正确的发音及规律,同时对重点单词的读音和拼写之间的规律加以强调,如构成单词的词根、前缀和后缀等。教师能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单词的基本构件,并对单词迸行分析后记忆,则会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这样,不仅单元重点词汇得到突出,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了单词的发音规律,而且建立了单词读音和拼写之间的关系网,使记忆拼写单词不再是一件难事。
(三)采用对比法进行词汇教学
英语中有许多词形、词义相近的单词,教学过程中对词形相近的词进行对比对于学生正确使用单词很有好处。因为这类单词常被学生混淆,及时加以对比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它们之间的差别,避免用错写错单词。对于常用的同义词或词组,应该及时帮助学生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他们在实际运用中能正确使用。随之配上相应的练习进行加深巩固。
(四)通过topic和brainstorming 进行词汇教学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围绕“话题”(topic)展开的,每个单元都涉及一个全新的主题,所以在讲新单元前先让学生就其题目展开词汇预测进行brainstorming,让学生给出该话题可能涉及到的一些词汇,这些词汇可以是学生熟悉的词汇,也可以借助词典补充一些新鲜词汇,以期达到让学生自主扩展词汇的目的。就以SEFC Book 1 A Unit 1 Good friend为例,这一单元话题是有关朋友的,于是我就要求学生使用自己会用的形容词描述一下自己好朋友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他们不仅给出了honest, brave, loyal, wise, handsome等本单元的重点词汇,还给出了clever, hard-working, humorous, active, modest, diligent等自主搜集到的非常实用的词汇。这样就既学习了生词又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采用直观法进行词汇教学
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单词,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实物、图片、动作、表情、手势和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对所教的单词有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他们对这些单词的印象,帮助他们提高记忆的效果。如可以利用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学习像amber,chimp,landmine等类的词;利用动作和身体语言表示bow,touch, chat等词;通过面部表情表现出excited,tired,depressed之类的词;用多媒体课件来教universe, stars ,black hole等方面的词。这些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直观呈现单词,容易使学生对所呈现的单词留下深刻的印象。
(六)在语境中进行词汇教学
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会词汇的用法。单词的使用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没有了语境,词汇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具体语境中教单词、学单词,不但可以克服孤立记单词容易遗忘的缺陷,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单词的能力,学会在交际中使用单词。创设各种形式的听说读写教学活动,来强化词汇学习,加大词汇的复现率。可以在一个单元的词汇教学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用本单元所学的单词和表达法编写故事或小品,按照所用单词和表达用的多少、所编的故事是否合乎情理、故事的趣味性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互相评分,推选出最优秀的文章授予最有创意奖。让学生在活动和快乐中将词汇及用法牢牢记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应千方百计地把词汇与句子,语境结合起来,应该多让学生自己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词汇,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发展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学好英语的目的。
三、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单
一、机械,只是重复词汇表,费时多,效果差。针对这一点,我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注重对学生加强记忆策略的指导,使其掌握记忆规律和记忆方法,培养记忆能力,提高记忆效果。如拼读记忆、联想记忆、分类记忆、卡片与回忆记忆、多渠道协同记忆、练习巩固记忆等都是记忆的好方法。再者,和遗忘作斗争是词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艾宾浩斯曲线,加强生词在首次出现后48小时内重复出现的频率。教师应培养学生形成每天复习巩固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单词之后的一定时间内反复通过听、说、读、写、多种练习形式,加深对所学词汇的理解,并做到灵活应用
总而言之,词汇教学是贯穿整个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搞好词汇教学,可以有效地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更好地改善英语教学。词汇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我们教师积极的教学态度、活跃的教学思维和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更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和练习。一切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都需要积极大胆尝试和实践,并不断进行总结和改进。要有效的开展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我们还应不断学习和发现。我们只有遵循词汇教学的规律,认真分析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兴趣,才能把沉重的词汇学习变得充满乐趣,从而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果,最终促使我们英语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魏恒健.新课程理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7.[3]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第四篇:新课标指导下的古典诗词教学
新课标指导下的古典诗词教学
【论文摘要】新课标要求古典诗词肩上能够达到较高水平,因此。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关键词】
音乐美
意境美
语言美
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学生尤其是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音乐美、竟境美和语言美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把握诗歌的音乐美,让学生自主诵读,发挥其主动性。
古典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文学样式,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正确停顿、富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音乐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而且为学生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把握诗歌的意境美,让学生开拓想象,发展其创造性。
古典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我们常说的诗歌的意境正是诗人的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形成的,它需要感性认识和情绪体验,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境”说的也便是诗的“意境”。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多幅画,除了物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因此,阅读古诗必须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所提供的信息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去。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就是一幅落寂单调的悲凉秋景,而它要表现的则是作者远在天涯、愁肠欲断的情怀。这个意境是通过枯藤、老树等九个事物所感悟到的,这种感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启发学生想象,即让诗中景、诗中物、诗中人,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展现一幅立体的画面,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诗中的想象当然也需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教师大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读中译出诗文,对诗中的情与景进行初步理解,然后,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对诗文不加限制的改写、描摹。那时那物那人那景那情就会跃然纸上,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当堂竟说。如《钱塘湖春行》一诗,有的学生这样描绘:春水初平的堤岸,春云舒展,贴近湖面,莺在有阳光照到的树上飞鸣,轻巧的燕子衔泥喃喃而舞,是春花初绽令人眼花瞭乱,是绿茵的草长得可没马蹄……当学生能够当堂联想、想象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时便是入情入境了。如此诵读,学生既读出了画意,脑中展现了立体的图景,又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诗的意境,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其创造意识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把握诗歌的语言美、让学生背诵积累,增添其文化底蕴。
古典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它凝练精辟、生动形象,往往一字千钧、震人心灵,留给读者许多想象的空间,鉴赏诗歌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天门中断楚江开”中的“开”等精妙含蓄的词语永远值得学生去揣摩、体味。而更多诗句则以其丰厚的情感和精邃的哲理启迪后人、流传千古。如:激励人们乐观开朗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寓意顽强拼搏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还有表达英雄气概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等许多陶冶文化情操的诗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食粮。学生学习背诵这些诗句,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塑造,起着不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作用。他们往往通过诵读很快受其感染,势必会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起相似的情感,从而达到心物交融、心领神会。这样不仅增添了学生的文化底蕴,而且形成了他们健全的人格。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在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前提下,把握诗的音乐美、意境美的同时,让他们熟读精背以至默记在心,最终完成语言积累和情感熏陶。
总之,古诗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但鉴赏诗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始终是我们古诗教学的目标,诗的诵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文献出处】 《人间词话》
王国维
1964 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一版
第五篇:新课标指导下高一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一数学教学 我教的是高一年级,或许从升学压力上没有那么紧张,没有每月一次的考试和评比,从心理上应该该觉轻松了。但是高一也是最难教的一个阶段,因为大家对彼此不太了解,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投入了最大的热情和干劲去和高一学生共同努力。在教学中,我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了新课程观念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积极编写教案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多点奖励,少点批评,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态度,我们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认真备课 备课,既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