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诱思交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诱思交融”——中“诱思交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临澧丁玲学校 徐远兵)
“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是诱思教学思想的核心。“诱”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思”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诱”是外因,“思”是内因,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诱”才有“思”,而只有“善诱”才有“善思”,才能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才能充分发掘其个性和创造力。或许美国布鲁巴克的说法是精辟的:“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里结合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善诱”,从而达到学生“善思”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善诱的五层次
1、诱导学生敢问。经过老师的鼓励、帮助与教育,学生对于听课中遇到的知识难点、不会做的习题,敢于问同学和老师,而不是听之任之或一抄了之。
2、诱导学生简单模仿问。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步学会按老师提出问题的方法来质疑。如学习“亚非人民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一目,学生就会模仿老师经常运用的提问方式,提出“意大利为什么要侵略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为什么会失败”等疑问。这一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直接。
3、诱导学生初步思考后问。学生在学会简单模仿提问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思考并提出一些有新意的问题。如经过阅读思考,进一步质疑:埃塞俄比亚的西、南和东北三面部是英国殖民地,意大利难道不怕英国出面干涉?英法美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持什么态度?这一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成熟感。
4、诱导学生带着问题学,钻研而后问。当学生提出上述问题后,教师并不急于解答,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并指导学生重点围绕英法美推行的绥靖政策展开讨论。在学生掌握了英法美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采取的绥靖政策并明晰其具体表现后,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问题便自然产生:英法美为什么要采取绥靖政策?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策?它对30年代的反法西斯斗争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一阶段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体现了一定的水平,有时甚至会“将”老师的“军”。
5、诱导学生融会贯通,深思熟虑后问。学生在充分了解了绥靖政策产生的前因后果、现象本质以及史学界对这一政策的种种争论后,更高层次上提出以下问题:绥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什么作用?人类应从中吸取怎样的历史教训呢?这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击中关键具有“揭示规律”、“独创”、“发现”之特征,如进而能“解决问题”,往往是一篇很好的历史小论文。这部分学生已初步具有了向历史高深领域冲击的基础。
二、教师善诱的基本策略
(—)激发诱导。激发诱导是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乐问”的有效策略。1.激趣。即针对学生的学习欲望、情趣需要,创设趣味盎然的课堂情境,来激发其学习兴趣,诱导其主动提问。2.激情。情感是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催化剂,教师必须通过创设一个和谐、友爱和宽松的教学氛围,打开教学交往的情感渠道,把自身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因素融为一体,从而使教材的“心”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振共鸣。只有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造性地展开。3.激励。激励是升华学生积极情绪的一种驱动力,包括成功激励、榜样激励等方式,它能促使学生去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探赜索隐,质疑问难。
(二)方法诱导。教师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出发。巧妙设问,通过提问使学生习得提问方法,掌握提问技巧,让学生“会问”、“善问”。
1、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问。学习的需要是提问设计的客观依据,历史学习中的提问多应设在何处呢?1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即那些对学生的思维有统领作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如学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时,抓住“矛盾”二字设疑提问: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是什么?矛盾有些什么表现?矛盾是怎佯激化的?矛盾激化的后果是什么?这些问题,处处回到点子上,个个都能激起思维的波澜,“矛盾”研究透了,学生对整个教材也就理解透了。2认知矛盾的焦点处。就是学生在认知上最感困惑的地方,而这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3貌似无疑实则蕴疑之处。“无疑”是学生学习中思维停留在浅表层面的反映,不是真的没有问题,如果在此处激疑提问,可以促使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4教材前后的衔接处。通篇教材,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系统,章、节、目之间往往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于此处设疑,既能使知识前后贯通,又能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学习,使历史学习即见树木,又见森林,促使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形成。针对式设疑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着眼关键提出问题,懂得哪些内容需要提问,学会对提问的量和质的控制。而教师在讲课时则可以直扑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学习进程中的“拦路虎”实施“精确轰炸”。
2、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呈梯度状设问。如引导学生了解“蒋介石抗日态度的变化”,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①这一时期蒋介石对日态度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各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③这些变化的共同的根本原因何在?④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后,其对日政策还会发生变化吗?你这样预测的依据何在?上述置疑,难度呈梯度增加,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化,把思维一步—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这就使学生学会了把一组问题组成一根链条上的若干环节、环环相扣地来进行提问的方法,使问题的提出能深化自身对知识的理解。
3、将一个大疑点分解成若干小疑点,通过提出一个个本身互不直接牵连的子问题,而逐步进入大问题的中心。如学习“《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我先总的提出“《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为什么大大加深了”?在这—总问题下再依次提出:《马关系约》中赔款数额较前有何变化?《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及内河新航线较其他条约开放的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变化?允许外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反映了什么问题?这种提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不仅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所包含的知识要点和内涵,锻炼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习得变繁为简、化难为易地分解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在面临一些疑难复杂的问题时,“能以大领小,从小到大”,通过提出诸多条理清晰的小问题,从整体上综合把握大问题。
(三)设疑诱导。即紧扣教材内容设疑悬念,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末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由悬念而产生疑问。它能使学生的问题意识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并产生刨根究底的热情和期望心理,促使学生“要问”。1.“悖逆”激疑。比如,关于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评价,教师先将史学界的三种观点呈现在学生面前:一种认为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交往作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一种认为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对印第安人来说哥伦布到过美洲是一种灾难;一种认为哥伦布航行美洲是具有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进步性。这些观点的分析都逻辑严密、论据充足,但结论又互不相容,有分歧或根本对立。于是在思维的矛盾与困惑中学生必然提出疑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呢?评价历史入物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应该运用什么样的具体方法来进行评价? 2.触景生疑。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先说—段引言:“19世纪后半期,在东方的海面上,曾经有—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的钢铁舰队„„”,然后借用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序幕的画面:一只小纸船,在海边飘泊,一阵阵海浪打来,小纸船摇摇欲覆;海浪打在沙滩上,激起点点泡沫,瞬间泡沫就破灭了、消失了„„此情此景,使学生在小纸船和铁甲战舰之间,进而在沙滩上的泡沫和洋务派的强国梦之间展开联想,“心愤求通”,进—步探究此间因果的问题随即产生:北洋水师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大的钢铁舰队,可为什么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却是一只摇摇欲覆的小纸船和转瞬即逝的泡沫呢? 3.“空白”留疑。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留下不讲”。这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当学生发现从教师和教材上得不到所缺的知识时,那块空白就会使他们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这样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目的是给学生以咀嚼、思考的机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问,便于下一步教和学的深入。
三、教师诱导功能
1.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教师导问的着力点在于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结合实际发现、探究和提出问题,使其在学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其实质即是导学。它实现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心理移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在这里,学生确有“后生可畏”的毕露锋芒,教师则保持着“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师道精神,热烈融洽的氛围里,悄然收获着教学相长的成果,这真是一种教学的化境。
2.教学生会学。第—,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自觉性,使学生思维真正成为深刻、主动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第二,使学生领悟—些重要的学习方法,诸如着眼关键、突出重点的方法;变换方式探究、化繁为简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就使学生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化、活化了思维。第三,学生发现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把握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促进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的形成,从而为发展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乃至创造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就是主张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只有通过诱,使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有个性,有创新精神的新型合格人才,国家才能有前途、未来、希望。以上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第二篇:诱思探讨论文
(六)确定航标,创新是教育的风帆
——体育学科结题报告
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 体育 王广海
当今世界正处在和平发展的阶段,新技术革命在不断发展和深化,教育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从思想和概念逐渐转变为现实,世界各国的教育正处于碰壁发展、不断改革的进程之中。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两年,回顾以前的教学,结合现阶段体育教学状况,我们体育组的全体成员真正体会到:只有诱思探究教学,才能够真正引导学生更加健康、全面地发展身体素质,充分享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
在体育教学中首次系统考察教学模式的是美国教育学者乔易斯和韦尔。70年代,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上百种教学模式中挑出25种模式归纳成信息处理、社会相互作用、个人发展和行为教学四大类,奠定了教学模式的基本体系。然而,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中,特别是中小学教学中几乎把“教授——复现式”当作唯一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能动性,也影响教学过程的进程,使得教学质量下降,教学气氛死板,效果较差。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模式的研究迅速在我国教育领域开展起来,“系统教学”、“发现教学”、“暗示教学”等等模式分别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进行了实践和研究,效果并不显著。
我们试图改变这种教法,也做过一些教改尝试,但效果不佳。2002年,我们体育教研室全体成员到潍坊一中参观学习,他们的选项体育课教学使我们耳目一新。回来后,大家经过论证,觉得这种教学形式在培养学生专项特长、提高身体素质方面切实可行,经过半学期的精心准备,学校购置了大量的符合各专项教学的体育器械,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成立了不同的专项组,每个专项组配备了专职教师,打破班级界限,进行同一级部跨班的组合,开始了新的教学方式尝试。其中各级部还参加了几次省、市新课程改革的学科培训,理论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我们的教学已走在了全省教学改革的前列,但缺乏充足的理论指导。
2004年,全组成员第一次聆听到了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学术报告,结合以前校领导对诱思探究理论的专题辅导,对照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豁然开朗:“诱思探究论正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它的前瞻性、科学性、实用性已经走在了教学改革的前列。”同年,我组有四名教师有幸加入到诱思探究实验教师的行列,并把《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运用到了教学中去。
一、怎样将诱思探究教学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诱思教学思想认为:“教贵善诱,思贵善学,以诱达思,启智悟道。”因此,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诱思探究正如阳春的鲜花,到处都洋溢着她的芬芳。”第一接触诱思探究理论,让我们耳目一新。“自主、探究、合作”是诱思探究的灵魂,这一新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正与体育的新课改《体育与健康》不谋而合。近三年来,我们尝试着把诱思探究理论运用到体育教学中,诱思探究是艰辛的,只要你付出了,一路走来,都会开出美丽的花。
章丘四中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济南市重点高中体育传统项目教学。体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学生喜欢上这门课。但也有少数学生不爱运动,上课无所事事,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上好体育课,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是每节课的重点。在教法和学法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据诱思探究理论,制定灵活、趣味性强的教学方式,迎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根据这一要求,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在某些项目教学上大胆尝试,效果较好。
1、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青少年好奇心强,对体育课具有较浓厚兴趣,在教学中应该保护好这种好奇心和积极性,这是创新人才的心理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可以从改变教学的分组形式人手,通过学习小组形式的重新组合,来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具体的方法是:
①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八个小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
②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个组人员的组合,每个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篮球技术差异很大,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学有目标,使他们的篮球基本技术提高很快。.
③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八个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教学实际出发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备课时也要分层次备,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方法,实行因材施教。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力强的的学生能得到足够的练习,差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2、情境创设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创造,体验运动的乐趣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他们想象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应遵循青少年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以迎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的需要。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让学生模仿“袋鼠跳过栏架”和“蛙跳”的动作进行练习,迎合学生的心理爱好。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再如,在耐久跑教学方面。以前学生听到耐久跑练习就头痛,感到枯燥无味,本身就不想学,上课只是在应付公事,以至于课堂学习效果较差。现在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讲明练习耐久跑对提高人体机能的意义,教会学生知道如何跑才是适合自己的健康跑,提出了“靶心率”的概念(靶心率就是锻炼时应采用的运动强度所对应的心律范围),计算公式为(220-年龄)×65%-80%。练习后让学生计算出自己的靶心率。通过比较,对照自己练习的感觉,判断出自己耐久跑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感,进而延伸到健康跑中,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告诉自己的父母、朋友„„一起参与到健康跑中来。这种探究式练习法,通过学生的自身体验与实践,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最后总结出规律,整个课堂教学气氛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互动,探究气氛浓厚。2004年所教班级耐久跑成绩(1000m男、800m女)达标率98%以上,优秀率40%以上,在全市评比中名列前茅。
还有,由于田径教学在体育新课程学分制(11分)中占1分的比例,同时也是学好其他项目的基础,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求知欲,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游戏引入到整堂课中并贯穿始终,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明理,掌握提高成绩的练习方法,为今后自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出发点。例如,将学生小时候玩的“剪子、包袱、锤子”游戏运用到课堂上,赢的一方大步走或跨步,体会增大步幅的感觉。“快速反应”练习,让学生集中精力看教师手势快速作出与其手势相反的动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课堂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通过接力跑进行“植树造林”,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从而在游戏中达到提高跑速与“美化”大自然的有机结合。
3、学校还结合诱思探究与新课改的理念,实施了选项教学,学生按照自己喜爱的项目填报志愿,编排兴趣学习小组,分设了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田径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趣味性。又避免了课本枯燥和重复。在课堂上我大胆放手,大胆运用诱思的“观察——思维——迁移”三个认知层次,侧重学生的“思”、“探”、“究”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力求营造探究的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合作学习,科学地锻炼身体。在篮球课上我大胆发挥班干部、体育骨干的作用,让他们组织课堂,从准备活动开始就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合作学习氛围。
通过三年多来实施的诱思探究教学,以前逃课、课上无事可做的现象不存在了。一些不爱运动、纪律性弱的学生,现在都能积极主动地锻炼,从“厌学”到现在的“盼学”,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例如:健美操课上所播放音乐的选择,带领做准备活动这两项内容,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去做,并提出很多问题:是否在下午的课外活动也能参加健美操练习?是否能成立健美操学习班,定期进行形体练习或比赛?女生们还自己编排了健美操,在元旦晚会上演出,向同学们展示她们健康、活力的一面。这些都表明她们真正从体育课中体验到了“运动”、“学习”两方面的乐趣。
虽说我校实施诱思探究理论教研的时间不长,但是全校不管是领导还是学生思想认识一致,受学生欢迎的程度和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这对我们更深入地投入教研改革起到了更强大的推动作用。体育诱思选项课的开设在全校的教研改革中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个学科掀起了推展诱思探究示范课的浪潮。
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在课余训练中的运用
(诱思探究理论认为:施教时要善于通过教师情感的感染来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自从我
校广大教师多次得到张熊飞教授的悉心指导,教学之后,成果显著。两年来,在课余训练中应用诱思探究理论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1、不断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余训练中,不断尝试诱思探究理论。比如准备活动部分,让学生自主选择准备活动内容,规定20—30分钟时间热身准备。学生们积极投入活动,他们互相探究,相互模仿,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其中,有综合跑的专门练习,有柔韧协调波浪练习,在垫木上进行辅助转髋,后蹬跑练习等等准备活动,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起规范动作、点拨、引导的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相互交流及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健美操队大部分学生是女生。针对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突出学生柔韧、协调练习,选择的练习手段就是运用音乐旋律,让学生观看数码录像,相互探究、相互模仿,组合动作,成套编创的健美操动作,作为柔韧协调练习的内容,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相互交流、团结协调以及鉴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3、运用诱思探究理论,成绩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不断运用诱思探究理论,成绩有很大进步。近几年来,我校男子篮球赛在山东省“学校杯”篮球赛中获乙组季军。在章丘市篮球比赛中男女双获冠军。在章丘市中小学春季运动会上获团体总分冠军。体育生专业合格率100%。
总之,通过对《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学习及运用!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体育教师必须从自己的学科特点出发,本着“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感受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享受体育中的快乐,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的同时,我们担负着学校群体活动的开展和校田径队、篮球队的训练工作。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考入高校深造,亦有多名教师先后获得全国省、市优质课或教学设计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自从有了诱思探究理论的指导,回顾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深深感受到:只有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从我们开始接触该理论并实施于课堂教学中去。
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成绩较低,平时对自己的要求也不甚严格,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升学观是摆在每位教练员面前的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把诱思探究理论运用到体育特长生管理之中,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优势和肩负的使命,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专项老师以自己的行动和体验来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知心良友。体育队的风气有了明显的改善,学习、训练方面都呈现了你追我赶的新风貌,专项成绩提高幅度大,在省、市各级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青年教师的成长进步,得益于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 l、青年教师的特点 随着班级规模的扩大,最近几年学校新招聘青年教师7人。他们刚刚走出大学校门走上教师岗位,都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精力旺盛,对工作充满激情,都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弱,故而常常被如何搞好课堂教学这个问题所困扰,以致教学方法简单、形式单一,从而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因此,如何让青年教师挑起大梁,是摆在体育组面前的难题。
2、诱思探究理论的特点
新课程教育改革下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的理念,真正通过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指导思想是“以诱达思,合作探究”,通过诱导学生思考,达到合作探究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培养青年教师的诱思探究教学能力 相比较年龄较大的教师,青年教师更容易掌握诱思探究理论。因为老教师已经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时难以改变。而青年教师没有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接受新鲜事物比较快,能直接进入角色,所以更容易用现代教学论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体育是一门以活动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身体活动,缓解学习上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完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目标。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练习。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指导下,通过诱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尝试练习。我们组每位教师先是自学理论,然后集体讨论,提取精华,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首先对单元教学计划集体备课,让青年教师理清思路,再去备课。采取“一课三摩”。
我组的青年教师善于在练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总结诱思教学经验,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已在较短的时间里尽快提升了自己的教学基本功,逐步成为教学第一线上的生力军。
4、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的,体现不同个性教学特色和水平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师的教学态度、气质等一系列内在的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每一种教学风格都具有各自的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等特点。对于青年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必须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同时要求青年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掌握教学艺术,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学习“诱思探究理论”,参照老教师的教学风格,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取长补短,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发展方式,将诱思探究教学与各种教学融为一体,在长时间实践经历中,将诱思探究方式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诱思探究理论已经成为我们在教学、业余训练两方面的路标。最近几年本组成员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多人获省、市体育道德风尚先进个人、优秀教练称号。在全国《诱思探究教学深化探究》教学设计评选中获特等奖1人,一等奖3人。在2006年3月举行的济南市中小学中青年新课程教学能力素质大赛中,我组有三人进入体育学科济南市总分前10名,景焕新老师获一等奖,且第一名;胡云莲老师获二等奖;刘伟老师获三等奖。为我校获取所有学科团体总分第1名贡献出了力量。
回顾近三年来获得的成绩,我们时刻谨记:我们要用新课程标准、诱思探究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学校教育这片沃土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诱思探究课堂教学评课标准
通知
备课组长:为了促进我校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尽快探究出成功的模板案例,请组织本组教师学习《府谷中学“诱思探究”教学评课标准》,参照 标准评课,改课。
“诱思探究”教学评课标准
1.备课模式、教学模式、课前预习模式、课后作业模式是否达标。
2.是否符合“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结对帮扶,合作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
3.是否体现了高效性、主体性、差异性、主导性、和谐性。
4.问题设计是否体现“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探究-拓展创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引导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达成教学目标。
5.导学案是否体现“学生完成-小组检查-教师检查”痕迹。
6.课堂上是否体现“教师问题导思-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答疑解惑-学生完成测练-学生反馈生成-教师答疑解惑-教师总结升华”。
7.课堂上是否让学生做到五到位:清楚目标,经历过程,得出结论,发现规律,交流收获。是否让每一位学生动了起来。
8.是否围绕同一课题,同课异构。
9.是否有独到和创新之处。
10.是否提前给听课教师印发导学案、是否填写教学设计表格。
2013年3月20日
第四篇:新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新嘉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2’)
(课堂导入环节,原则:导入要简洁,富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
二、指导自学感知历史(3’)
步骤:
1、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内容。
2、教师指导自学方法(如:阅读课文,重点标注,完成学案。)
3、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如:用多长时间达到什么要求。)
4、标注疑难:在导学案和课本上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享受历史(10’)
学生依照导学案来学课文,完成导学案,标注疑难点。
四、互动合作体验历史(10’)
步骤:1.组内研讨我在自主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班内研讨组内经过交流解决不了的共性问题,教师点拨补充。
3.师生研讨教师提出的问题。
五、张扬个性探究历史(2’)
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生成的问题提出来,给学生质疑激辩的机会,通过互动,探究解决新问题。
六、认知建构交流历史(3’)
学生小结,教师补充,让学生感知本节学习的历史知识。
(教师应呈现能体现本节知识体系结构的板书)
七、巩固研习迁移历史(10’)
练习题要精选,具有代表性,练习形式可自主学习也可合作探究。
八、课堂检测布置作业(5’)
检测内容包括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内容。作业分必做、选做。
第五篇:基于诱思探究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诱思探究学习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效果欠佳,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师生为此产生迷惘,影响教学质量。基于诱思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来谈一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关键词】诱思探究学习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有趣的课堂氛围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能带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气氛,这样教师就能很容易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从而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诱思探究学习,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避免学生在繁琐的数学公式中提不起精神。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不断地对学生提出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迅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诱导,诱导着他们跟着教师去思考。那样学生才会把精力全部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思维能力。新时期,新阶段,作为新青年决不能禁锢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要敢于突破落后的教学方式,用新视角去看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不断诱发学生思考问题的潜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至关重要。
一、创设有益情境,实施诱思探究学习方式数学课本中的几何不够形象,数列又相对繁琐。因此,高中数学内容在学生看来大多是枯燥乏味的。相比于死气沉沉的课本,生动有趣的情境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因此,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当学生的思想跟上了教师的思想时,教师只要加以引导,让他们学会思考,定能提高整体的学习质量。在高中数学的《三视图》一章中,学生可能无法做到单凭教师讲解课本上的文字概念而对学习兴致勃勃。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将课本上的三视图变得生动形象,让同学们可以发挥想象力。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为学生学习三视图的载体。比如,可以将日常中常见的物品书本、水杯、文具盒、书桌等物品进行多角度观察,以图形的方式将事物的三视图画出来。与此同时,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科技产品也在不断地进入课堂教学当中。比如,教师可以将投影仪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利用物体在投影仪的投射下形成不同的视角的图案的方式,利用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学习三视图。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做PPT的方式帮助自己理解,还能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发表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向教师一样应用教学工具学习数学,让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们自己主动去思考、去探究。让学生不仅能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更要知其所以然,学会将学到的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每个知识点在教师不断进行将知识引进情境,让知识变得立体生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数学不仅仅是图形、是数字、是公式,改变学生对数学的错误观念,让学生从观念上改变学生对数学的印象,找到数学的美,并让数学真正的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二、利用科学提问,提高诱思探究教学目标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实现课堂延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实现有效互动最重要的途径。良好的课堂提问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生喜欢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下轻松的学到知识,完成教学目标。从当前的数学课堂提问情况来看,提问的方式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改进。为避免课堂提问方式不足的情况给学生们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做了简单的分析。高中数学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以课程进展内容为基础,让学生在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提问问题的系统性原则问题的设置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要有整体的想法,从而,针对内容提出系统的问题。提??题首先要确定目标,不能无目的,盲目的学习。设计出可以从最初的一个问题可以延伸出若干个问题,如此具有系统性的提问方式不仅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还能实现高效率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提问问题的启发性原则高中数学的问题设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数学在大多数学生心中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注意用有趣的提问方式启发他们,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出他们更多的想法。具有启发性的提问一定要新奇,不能墨守成规,可以将问题和现在的学生关心的电脑,网络游戏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教学,让书本上的图形变得立体、生动、形象化,让问题变得更加有趣,更好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老师在讲解高中数学《数列》一章时,教师首先会让学生阅读书本上的数列概念,继而延伸问题,然后会让学生背大量的数列公式,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巨大的压力,也把这个过程变成了检验书中知识的正确性的过程,使学生产生数学知识是枯燥的印象,使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但是,在诱思探究教学中教师会先为学生呈现数列现象。教师可以在学习中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组织学生们自主思考或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当学生们在探究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加以引导。通过教师的诱导学生会自己主动的从形象的数学现象中提取数列原理、总结数列公式,成为数列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数学先辈总结的知识点。为了充分培养全体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想而思考,将学生们放在课堂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与充足的学习时间,师生之间共同努力让探究思考教学活动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利用知识的拓展迁移,实现诱思探究教学目标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是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学习高中数学是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过程,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中旧知识影响学生对高中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只有将初中的旧知识合理的迁移到学习高中的新知识的过程中,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思考高中知识,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学生才能以更高的标准完成对高中新知识的吸取,推进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保障高中数学的学习效果。比如,以乘法公式为例,初中教学中学到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到了高中,又学习到了使用立方和、差公式的内容以及二项式定理,其次,利用多项式的通乘原理也可进一步推导出二次项式定理。因此,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分两步走。第一“大步”安排学生计算(a+b),引导学生总结公式的结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图式,第二“小步”安排学生计算(a+b)(a2-ab+b2),然后让学生将这条公式与已经学过的完全平方公式作比对,学生就能通过创建出一个新公式来更好的学习高中数学。
四、结束语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应不断进行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仅要从硬件设施上不断改进,还要加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诱思探究教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师的管理,让教师不断将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思路。而诱思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高中数学教学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让教学活动与实际情况更相符,为学生有效学习提供了保障。参考文献:\[1\]徐勇.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16,(02).\[2\]权宏伟.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别开生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03).\[3\]郭玉峰.高中数学课堂学生自主探索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