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1高中地理课堂辅助多媒体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高中地理课堂辅助多媒体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黄陂七中 李毕
进入信息新时代,我国现代教育技术已由过去的单媒体电化辅助教学发展到现在的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继而发展为网络教学。其功能也从解决重难点,发展为全方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理学科的空间性、综合性和学科交叉性的特点决定了现化化教育手段必将在地理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正广泛地进入各级学校各门学科。
一、探究——为什么要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地理是一门区域性、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时间和空间上跨度大、延时长,内涵具有跨学科特征。尤其在自然地理部分,一些抽象难懂的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单纯采用口头讲授或简单的板书、幻灯等教学媒体,较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因此,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在说明概念、规律时具有简明准确的优点,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环境。优越性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加快教学速度,减小教材难度,易于理解教材。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是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之一,它可以大大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变得容易;使学生能感知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表现的东西,如从大到宏观现象的天体运动,小到微观世界的生物循环,这比仅靠教师的语言讲解,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和巩固。优越性2.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地理事象的广远性、复杂性、综合性,学生难以进行广泛的观察和深入的体验。而现代地理教学媒体不受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可以无限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思维,通过图像、音响、色彩、动画将地理教学涉及的地理事物、形象、情景、过程、分布、联系等直接展现于课堂,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具体地感知和认知地理事象;通过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隐为显、化模糊为清晰、动静互化、快慢互化,便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地理教学难点,使抽象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具体事物抽象化、概念化,从而缩短认知结构,提高学习兴趣,为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提供极大的便利。优越性3.有利于改善教学环境。
利用多媒体系统,可以突破原有的时空限制,大大节省师资、校舍和其它教学后勤设备。电子白板教学还可以真正实现无粉笔教室,使教学有一个清洁的环境;减轻教师教学的负担,将教师从简单再造的环节中解脱出来,如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投影或幻灯媒体避免了低效的重复板书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将时间、精力和智慧分配到创新研究上来,为科研活动提供更多时间和精力。优越性4.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记忆速度、理解程度、掌握进度客观存在着个性差异。比如有的善于观察和想象,有的善于思考和表述,有的善于应用和操作。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媒体,难以顾及学生个性差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借助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地理教学内容的表述方式,选择地理学习进度和策略,使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得到发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取得进步,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
基本要求,降低淘汰率。现代教学媒体用于地理教学,还改进了教和学的互动方式,使师生的教与学配合更加紧密。
优越性5.有利于促进地理教师素质提高。
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媒体的不足,比如对赛课教师的示范课,对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对资深教师的研究课,都可以通过实况录音、录像,多次播放,分析评价,在广泛地研讨中提高教师教研的水平。利用录像电视系统可以全面观察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分析地理教学情境,研究学生行为表现,改进教学活动和方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利于加强教学研究。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和发展,不仅可以承担地理教师的一部分职能,对减轻教师劳动,提高地理教师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实践———如何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声音等表现信息媒体的优化组合,并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要制作高质量的地理课件,素材的搜集与整理很重要。教师有必要做到:
1.加强课前备课,建立资源库。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相关的CD、VCD资源,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自己的课件,从而适应不同教学情境的需要。
2.加强地图素材积累。
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建立起对地理对象的地域直观认识起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在地理课件的制作中合理的应用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地图是课件制作的重要一步,地图的来源由四种主要方式产生。
1、来自扫描仪
2、来自电脑手工画图
3、来自电脑光脑光盘
4、来自网络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处处留心积累地图,媒体资源库的建立需要日积月累。
3.充分利用网络。
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教师应指导学生访问相关的教育网站,如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国地理教育网等等很多的地理教学网站,查看相关内容,以扩充教学知识,使学生视野开阔、思路广博。资源利用时要按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规律精心设计,善于取舍,切忌滥用。
三、注意———利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局限性
第一,多媒体课堂教学节奏快,图文容量大,有时像电影一样,一闪即过,有时反映知识点不够系统。因此,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常常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在联系掌握得不够,各个知识点像没有被串联,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零散,不能形成整体性印象,容易被遗忘。而且从多媒体教学过程上来说,多媒体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矛盾。因为,课件是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按课件涉及来进行,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固定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和学习知识。也就是说,教师事先设计好了个有起点到终点的严密轨迹,而学生只能沿着这个轨迹走。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过多地使用动画、视频、图片和声音,对学生的注意力造成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躁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而且从对学生的影响上来看,多媒体教学有时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
劳。学生长时间注视显示屏幕,会使眼睛产生疲劳的感觉,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屏幕转化太快,使人眼花缭乱”。
第三,鼠标点击代替板书,不利于构建学生知识体系。板书是教师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可使教师随着思路灵活地改变预设,也可让学生随时参与到教学中,师生互动性更强。很多老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直接做到课件里,课堂上以“鼠标点击”代替板书,这种即“击”即现、即“击”即逝的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给学生理解、记忆知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黑板板书随写随看,内容删减方便。条理清晰、系统性强的板书,则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内化知识。
四、思考———制作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课件应该注意
1.择要而行,防止“滥用”。一般来说,无论哪门学科,哪一课题,都可以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但是,对那些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容,就完全没有必要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没有必要去自制教学课件。制作地理课件,应该选择那些教学中难点问题较突出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一般的地理成因,地理分布,地理原理等内容,学生看不见、摸不到,难于想象,教师又很难用语言把它们描述等十分到位,而且采用其它教学手段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样的内容就研究制作地理课件,像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震火山,泥石流、地形的变化。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世界各科自然带的特征及景观。
2、制作课件要突出主题,不能“喧宾夺主”。精力主要花费在疑难上,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地理成因和地理分布知识制成动画过程。动画过程要尽量逼真,以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力,突破难点。对那些学生难以见到的地理景观,搜集有关图片和录像,编制成课件一部分,演示给学生,以增长学生的见识,了解和丰富地理知识。
3、设计要体现艺术性,切忌“故作玄乎”。
一个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感染力。这样才能使学习者在学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屏幕对象包括文字字体的大小,类型、颜色、图形的大小、位置;静止图像的艺术处理,出现、消失方式;声音的大小,是否循环,是否作为背景。动画视频的显示位置。艺术设计涉及多个要素,因此要综合考虑,要从屏幕整体显示效果,设计各自的艺术特性。
4、设计要“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一个优秀的课件所体现的不只是软件操作水平,也是课件设计者教学水平的体现。在学会了课件的初步制作方法之后,要进一步设计,制作出优秀的课件还得在教学方法有脚本的设计上多下功夫。我们广大课件制作教师们要做到素材共享,课件共用。其目的在于减少重复劳动,同时在使用他仍所制素材和课件时学习他人之长,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全新的教学形式融入高中地理课堂,运用多媒体资源来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可以解决常规地理学科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在实际教学中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随着应用的深入和加强,它的优越性必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开发,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深入研究和实践,充分而又恰当地设计、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扬长避短,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使多媒体教学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优化高中地理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篇:多媒体技术辅助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多媒体技术辅助普通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摘要】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普通高中地理教学中有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热情及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准确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在当今这个高科技年代,多媒体技术必不可少。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就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辅助
普通高中
地理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2.163
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图形、声音、颜色等描述手段,形象、准确,直观、生动地建立了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快乐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高中地理教学一直被比喻为“粉笔、书、地图”的教学。学生不能深刻的理解知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会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辅助地理教学在一些大城市或者是重点高中早已使用多年,但我所处的学校是一所县级市的普通高中,由于种种原因,多媒体走进课堂的时间只有一年。
就是这一年,使我们的教学成果有了显著提高。我们学校的孩子大多数来自乡镇村庄,他们初中的地理就是一片空白。而且由于学习能力有限,平时呈现于黑板上的地理问题基本理解不到位。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后,尤其是课件的运用,使黑板解决不了的教学问题得到了解决。那在这一年的摸索运用多媒体技术中,我有了如下的体会。
一、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需求的基础,地理教学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不仅是给学生提供认知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再现情境,启发学生,使学生对知识表象可以进行分析、理解、综合、概括,促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在复习初中地理《中国气候》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录像,让学生思考南北气温为什么出现差异这一问题。学生看到同样是1月份,黑龙江的漠河是狂风暴雪,而海南省的海口却是阳光明媚,树木成荫,人们都穿着短袖短裙。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情绪高涨,纷纷思索我国南北方1月份气温差异大的原因。在这里,多媒体的运用,就使学生的思维结构获得优化,有“独特”和“最佳”之效。
二、有利于突出教材重点、解决淡化知识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地理课中有诸多重点、难点,单靠教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形象、直观、生动。它可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可增加生动感,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教材的重点、解决淡化知识难点,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讲解黄赤交角的形成与意义时,它既是教材重点,又是难点。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很直观的就能展示出黄赤交角的形成以及带来的影响意义――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用动态显示太阳直射点一年的运动轨迹。例如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全球的昼夜情况。学生通过观看,就会非常明白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轨迹,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直观而生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难于理解接受的重点、难点,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清楚易懂,使地理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是学生的基本技能。这能力不仅能帮助学生接受理解、消化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构建直观形象的思维,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了学生通过研究地图进行分析对比、综合概括、判断推测,也是对学生理解推测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技术地理教学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全面的读图识图、用图制图的重要能力。例如:在讲解世界表层洋流分布时,可以用重新着色、鲜艳闪亮来突显大西洋,太平洋的重要洋流,区分寒流暖流。这样就可以突破传统地图内容复杂,重点不突出的弊端。介绍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时,用闪烁的箭头来突出秘鲁寒流。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地理空间事物分布特征,加深印象。
虽然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但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不能全部取代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多媒体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和教师相比,多媒体技术仍要处于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多媒体不能代替教师的全部工作,地理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仍需教师来实施。因此,教师应该精心准备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我们教学设计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多媒体技术对现代教育必定会注入新的生机。我们要不断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让多媒体课件能更多的走入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李元镜,谢幼发.多媒体组合教学实践.科技出版社,2002
[2] 徐步阳.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考试周刊,2008年34期
[3] 路海燕.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年第1期
第三篇:探究多媒体辅助构建实效小说课堂
探究多媒体辅助构建实效小说课堂
【文章摘要】:小说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但这种“喜欢”在小说课堂中却夭折了,这让我们伤心之余,不断反思如何让我们的小说课堂变得更有效。多媒体的高速发展和它本身的生动性、趣味性、形象性、综合性等优点,不禁让我尝试着把它引入小说课堂,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本文中笔者分别从趣味的情境、多样的情节、形象的人物和自主的主题这五个方面来探究借助多媒体辅助构建实效的小说课堂。
【关键词】:小说课堂 多媒体 情境 情节 人物 主题
精彩纷呈的小说是文学宝库中的璀璨瑰宝,无论是经典传世的情节,感人肺腑的语言,还是鲜活丰满的人物,都无不蕴涵着作者对社会的深刻剖析,我们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们强烈的精神与思想:或爱国忧民、或淡泊名利、或满腔悲愤、或渴望自由、或歌颂英雄、或鞭挞奸佞„„因此,我们的小说课堂不仅要让学生读小说,更要品小说。这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培养健康的思想情操、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观念。
但实际上,现阶段的小说课堂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尴尬——学生喜爱读小说,却讨厌学小说。在小说课堂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对小说情节一知半解,对小说人物漠不关心,对主题探究可有可无,对作者认识前听后忘„„有时甚至会出现老师在课堂讲评小说, 而学生却在下面偷偷地看课外小说。这一个个失败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的学生对传统的重讲授,重灌输,肢解小说,硬挖强记的小说教学模式产生了严重的疲沓心理, 甚至是逆反心理。
为了打开这种僵局,笔者尝试在保持小说课堂语文性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可以进行综合处理的优点,打破传统的僵化的小说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拓宽小说课堂的广度与深度,丰富小说课堂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从而构建更为实效的小说课堂。
一、小说情境的营造更富趣味性
与其他文学形式相比,小说精彩易懂,但由于它内容丰富,情感强烈,思想深刻,所以这造成了小说教与学的难驾驭,这直接导致了小说课堂的低效沉闷。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那不妨借助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综合性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情境的辅助下让小说的情节、人物立体的呈现出来,重新焕起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
在学习《社戏》时,由于“社戏”这种艺术形式的陌生,在小说的开篇,用一组社戏的图片抓住学生的眼睛,独特的人物、独特的服装、独特的表演形式更契合学生好奇的心理,让他们对迅哥儿所看的社戏也兴趣满满。带着这种好奇和兴趣激发了他们主动去探究迅哥儿为什么想去看社戏?今天的社戏好看吗?为什么在迅哥儿看来这是一场最精彩的社戏呢?„„在他们不断地寻找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也自然地引起了他们的兴趣。《社戏》中有一段江南水乡的描写,虽然现在我们身处江南但早已不见如此美丽梦幻的景色了。作者可以用文字把这无形的美丽记录在纸上,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笔描绘下他所读到的这一幅江南夜景。多媒体则是为了实现学生的成就感,把他们描绘的画面呈现出来。这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解读,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语文的满足感。
小说课堂不能为了追求文章的语文性,只关注课文的朗读、句子的赏析、字词的品味、人物的分析、主题的探究等,这只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逐渐丧失吸引力。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即使老师上课再有激情,对文章把握再到位,对人物解读再全面,对主题研究再到位,缺少学生参与,学习效果也只能事倍功半吧。所以在我们设计课堂时,要为学生营造富有趣味的情境,赢得了学生的关注度我们的小说课堂才能成功。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们不妨把这作为我们创设小说情境的一条原则,既让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小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小说课堂的趣味性,又不让多媒体越庖代俎,转移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小说情节的复述更为多样性
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充满奇趣的情节是小说的最吸引学生的地方,也是学生相对容易掌握的一个内容。对于小说,要深入解读,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深意,熟悉情节就是一个基础。所以在我们的小说课堂中有意或是无意都会让学生概括故事情节,这就造成了一些后遗症:一是由于小说反映的是社会生活,所以内容非常丰富,学生概括起来随性而至;二是小说特定的时代性和代表性,有时让学生因不理解而失去兴趣;三是由于这个问题的重复率过高,造成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懈怠和厌烦的心理。
对此我利用多媒体高度的形象性、呈现性和信息性的长处,尝试改进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学习。在学习《范进中举》时,我采用了看图说话的形式,截取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借助图片把故事复述出来。如范进发疯这段故事,我截取了邻居报喜、范进晕厥、范进跌倒、众人商议、请胡屠户、打醒范进这几幅画面,这学生进行讲故事比赛。在比赛中故事情节自然而然的被学生概述了出来,而且学生在这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学习《社戏》时,则采用了选词填空的形式。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一张表格,分成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心情几个纵向,让学生阅读之后选择词语完成一个横向的填空。阅读、填空、讨论、修改后大家一起完成了这张表格,在填表过程中,大家把这当作了一个游戏,参与都很积极。同时,我在填表时有意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而保持了小说结构的清晰、情节的发展、故事的完整。
所以,为了让学生喜爱读小说,对故事情节产生浓厚兴趣,留下深刻记忆,我们要借助多媒体把故事的情节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呈现地更为直观、立体和精彩。
三、小说人物的解读更添形象性
经典小说塑造的人物无一不是丰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其人物形象是特定社会中的人物缩影,包含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这是小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初中生由于缺乏社会体验,缺少阅读体会,在人物的把握上存在着极大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我们一直要求学生从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分析人物,由于学习的难度和学习方法的单一,就造成学生或是不能把人物从文字中凸现出来,或是对人物的错误解读,或是失去了对人物的兴趣„„为了让学生对人物产生好奇并沉浸其中,我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进行的一些尝试。学习《孔乙己》时,孔乙己的第一次出场,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播放了视频,借助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服装、道具、氛围的直观呈现,让学生对这个人物可笑的形象、可笑的言行举止产生深刻印象,看完后让学生结合文本来谈谈这个人物为什么会如此可笑?作者为了塑造孔乙己,进行了多组对比,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一读,二比,三概括。借助多媒体,我先把对比的内容同时展现在图片上,比如孔乙己的前后两次形象,我选择两幅图片同时呈现在屏幕上,对学生形成视觉刺激,通过最简单的游戏——找不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对人物进行了分析。接着回到文本,学生自觉对人物的特点和变化加大了关注度,也对人物的解读充满了兴趣。这种方法同时可用到孔乙己和短衣帮的对比,孔乙己与丁举人的对比。
学习《变色龙》时,在阅读文本之后,我选取了奥楚蔑洛夫“变”时的几幅插图,插图选择上特点选择了漫画式的图片,把奥楚蔑洛夫的趾高气扬、奴颜婢膝、拍马逢迎等的表情夸张的展示出来,在学生哈哈大笑中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了深刻到位的点评,学生自己在点评中把这个人物形象和他的本质挖掘出来。
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可以实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准确而深刻地描绘人物,进入人物的内心,与作者进行对话。
四、小说主题的探究更加自主性
如果说情节是小说的躯体、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血肉的话, 那么主题便是小说的灵魂了。因此作者创作小说的意图是隐含在作品中的,是通过林林总总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活动曲折地表现出来的,这无形之中为学生在体悟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个个的障碍,有小说情节的曲折,人物形象的复杂,时代背景的特殊,作者经历的坎坷等等,要降低学生解决这些障碍过程中的难度,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我们的小说课堂可以发挥一下多媒体的音像视听效应,信息搜索和共享功能。《孔乙己》是一篇十分经典的小说,这也意味着它的深度和难度。为了争取学生对它的喜爱,我采用了双管齐下的方法——既安排学生观看“孔乙己”的表演视频,又收集小说的背景、名家评论以及作者的经历进行共享。这些安排在小说课堂的最后出现,在保证学生对小说文本阅读的前提下,加强了小说的整体性,资料的丰富性,为学生探究小说的主题降低了难度,帮助他们在积极地状态下与文本和作者进行了深层次的谈话,主题也在他们主动学习中自然地生成了。在学习《变色龙》时,为了帮助学生对当时的社会、特殊的背景、夸张的人物等有更多的了解,借助多媒体我们一起分享了《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戴假面具的人》。通过阅读学生对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广大人民的麻木、庸俗、愚昧,统治阶级的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成性等小说隐含信息有了更为充分分认识,在与作者的多次对话中听到了作者的心声。
小说作为语文的重要组成,文本的解读、学生的探究、自我的感悟仍应是课堂的基本,多媒体在小说课堂中起到的应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过分注重动画、色彩、音响等效果, 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冲淡主题, 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因此,为了提高小说课堂的实效性,我们要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反思、不断进取,既要借助多媒体使小说课堂活起来,同时也要清醒地使多媒体用得恰到好处,用得点到即止,用得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①朱小燕.初中当代小说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J].语文教学通讯,2012年1月,第666卷第1期.②陈瑞明、安栎华.如何使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用得其所[J].文学教育,2004年6月,第17卷第2期.③徐秀全.激活小说阅读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文学教育,2012年7月.④倪长珠.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化作用[J].学科园地,2006年第12期.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探究
邮 编:556307 单位名称:贵州省台江县革一乡大塘小学 姓 名:杨晓俊
联系电话:*** 详细地址:贵州省台江县革一乡大塘小学
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学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教育理念和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多媒体进入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更主要的是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知识的容量,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范围,对提高教学量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究: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创设情境,触发语言表达。;
3、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4、有助于学生释疑解难;
5、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象、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与一体,对所要表现的信息产生极佳的逼真效果,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能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课文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的情境:那茂盛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画面,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
但是,不能仅仅围绕学生兴趣而设计,过多地追求软件的花哨效果,造成有些“有趣”的东西可有可无,没有实际价值。多媒体课件应当充分利用声像文字媒介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媒介进行诠释,进行绘声绘色的情景创设,创造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劳动人民及游击队是如何利用地道这一有利地势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对敌人进行打击,又是如何对付敌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从听觉、视觉上理解了这一“地道战是个奇迹”的难点。
再如《草船借箭》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主要写了诸葛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万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师仅利用幻灯或挂图,单靠课文的描述来让学生体会当时借箭的场面,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有一些难度,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一体,学生才能很快进入学习情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理解,从视觉与听觉上来突破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的难点。
这样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大大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触发语言表达。
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以画面再现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中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的形态的文字。学生对这一段的内容极其陌生的,但教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我运用多媒体的课件,屏幕上展示一幅幅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依偎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说话。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已有经验准备,按在课文中的“有的„„好像„„ 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试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激发学生了语言语言表达欲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才能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运用投影手段,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情感的情境。
三、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知识是无限的,而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学的核心和精髓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以特定的音像,四面八方地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我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的时候,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第一部分(1——9自然段)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同学们:
1、哪几个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其余的自然段写什么?
2、第4自然段作者和朋友们在河中行船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听录音,配乐朗读(1——4)自然段。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幽静环境。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榕树的?课文中哪些词语说明了观察顺序? 由远及近:
河面变窄——船逼近榕树——船泊在树下
4、榕树有什么特点?(大、美)(1)课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
河面为什么突然变窄?为什么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也弄不清是许多株?一株?还是两株?带着这些问题看课件。
多媒体课件展示:(宽阔的河面。远处岸边一棵巨大的榕树枝杆横卧伸向河心。由于浓叶遮挡,河面变窄。镜头渐渐推进,横卧在河面的枝杆离水面很近,上面堆满了树叶,看不清榕树的主杆,镜头再推近,“特写”大榕树的枝杆部分:枝杆很多很多,枝上生根,根垂入土,分不清哪些是枝杆,哪些是树根。)
对照课文讨论回答以上问题。板书:
看不出,许多株?两株? 真是一株大树 大
枝杆不计其数
(2)多媒体课件展示:(远处: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来,翠色欲滴。镜头推进:一枝榕树的“特写”。一簇树叶堆在加一簇上,密密层层,阳光照在翠绿的叶子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对照多媒体课件内容,找出课文中描写榕树美丽的句子。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句子的。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这句话中的“垂”、“卧”写出了榕树的什么?板书:垂、卧(形态)
“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它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正在”、“展示”什么意思?这句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生命力强)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不留一点空隙。”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叶多、茂盛)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这句怎样理解?(那绿色叶子之所以能反射出明亮的光是阳光照射的结果。)
“似乎每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写出大榕树的篷勃生机)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大榕树的美丽?
板书:
卧、垂、堆(形态)
绿、多、亮(叶子)美„„
这样既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草原》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但是学生没见到草原,对草原的美景没有直接感受,存在着思维跨度和理解难度。但通过使用多媒体,可把学生带入赏心悦目的草原中去漫游,品味“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美的内涵,让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画面,从而缩短了思维的跨度,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草原的美景,体会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四、有助于学生释疑解难。
语文教材中,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小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甚至会形成错误的概念。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维妙维肖地表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茅塞顿开。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
五、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提高了效率。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课件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桂林山水的迷人风光,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了仙境般的桂林山水,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
在教学生涯耕耘中,我不断的思索,不断地反思,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制作适合小学生的多媒体课件,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加深了师生的情感。
当我每上了一节节课后,孩子们都围住我,对我说:“老师,您上这节课真有趣啊,我们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更觉得内容很有趣,容易记得下。”我激动地抚摩着他们的一个个小脑袋说,这是同学们配合的结果呢!在谈笑的岁月里,在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瞧他们一张张活泼可爱的小脸蛋高兴的劲儿,我感到很幸福,感到很满足。
冬去春来,当我送走了一批批小学毕业生时,我被同学们的真情感动了,我暗暗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成功!我感到很欣慰。使我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我也从中明白:学生的满足是我们的幸福,学生的需求是我们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 强化学生的记忆,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国生 :《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第五篇:对高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几点思考
对高中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几点思考
【摘要】数学是一门知识广度和深度以及抽象性都较强的学科,高中数学更是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等特点恰恰符合了这一高中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此,本人就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现状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越性辅助性教学模式教师培养学生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热点。不可否认,多媒体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进入课堂,必将与原有的教学模式产生矛盾。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优用、巧用多媒体应是重中之重。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从所听的各学科多媒体公开课来看,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的效果不容乐观。现笔者对目前的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现状浅谈下自已的一些看法。
一、目前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辅助教学成了“机灌”教学
使用多媒体对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但计算机无法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更无法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仍是不可替代的。但在目前的一些多媒体公开课中,教师的作用似乎只是点点鼠标,敲敲键盘,教师成了放映员,而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这样脱离实际的多媒体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另外,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比如,椭圆的定义的教学,用简单的教具如粉笔、细绳、图钉就可以有效地体现椭圆定义的本质,比计算机更简洁、快捷,更易于接受。
⑵过多追求数学课件的完美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固然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但学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尤其是数学课,需要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若同时呈现信息过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曾见到在一些数学课件中,包装华丽,时而插入一段音乐,时而演示卡通动画,令人眼花缭乱,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功能展览,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干扰了课堂教学。另外,有些教师认为,《几何画板》、Powerpoint太简单,只有Authware、3D Max才能做出上档次的课件,显示自己的水平,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制作数学CAI课件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不应当过分追求画面的美观和所谓的技术含量,而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⑶利用计算机形象地展示数学教学过程,而忽视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形象思维的培养,但一些多媒体课件又走进另外一个极端,把一切问题都直观化、形象化,这又不利于抽象思维的培养。数学又是一门特别需要抽象思维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揭示思维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所以,为提高效率而把解题过程直接演给学生的做法,掩盖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是不可取的。
二、如何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鉴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多媒体教学应注意遵循教学本身规律,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不能无视教学实践效果而不加选择地运用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怎样适量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媒体的必要性
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动画多媒体手段模拟演示逼真的现象和过程,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所以,要注意其运用的必要性。一般来说,课本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学生缺少直观认识而难以领悟的,比如三视图的问题,如果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演示动画,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茅塞顿开。
2.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媒体的辅助性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过分夸大其功用,从导入到教学内容,到练习,全由多媒体演示。教师几乎不动用课本,学生基本不接触教材,一切都跟着多媒体转,这是违背教学过程中人的主导作用。使用多媒体应注意其辅助性,不管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它只能辅助教师的教,只能辅助学生的学。
3.教学过程中注意多媒体的选择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固然有其不可估量的优越性,但也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在教学中选用多媒体教学必须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心里特征,有的放矢。教师应该对适合多媒体教学的内容加以精选。就高中数学教材来说,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立体几何中的若干问题;解析几何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等内容,都是多媒体教学的好素材。
4.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
利用信息技术网络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网络活动中的教师,不再只是指导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构成了学习过程的参与者,这样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学生间、师生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探讨,从而形成了交互学习的氛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发挥。
5.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因此,老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习直观化、形象化,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他们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进而使学生充分利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创造出新的形象,激发他们的联想、判断,诱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制作多媒体课件只是备课的一个基本环节,不能本末倒置;每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优缺点,在具体使用时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辅功能,不应片面追求形式的华丽而脱离实际需要,而是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合理地选择使用,要真正发挥好多媒体的优势,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继爽高中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11
[2]田树岩、景敏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小学数学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