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点评《地理图表的阅读》的教学案例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 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 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 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
课程标准地理教学论文
《地理图表的阅读》案例教学研究
肖若祥;快捷联系方式:; 浙江省苍南中学;325800; 张桂兰会议稿件;收稿/发表时间:;
发表网址:
背景描述
2005年4月8日上午第二节,在苍南中学高三⑾班教室。这是一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的高三地理第二轮专题复习公开课。
近年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2005年高考考纲中特别强调如何从试题材料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解读信息”。在地理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其中,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它在三者中占试题的比重最大,最能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文科综合测试试题常以地图为切入点,再设置与政、史、地相关的问题,不识图便难以作答。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有7幅图,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有15幅图。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地理读图试题的分值占地理试题总分58.2%;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地理读图试题分值占地理总分95%;2004年读图分值占地理总分值88%。因此我选择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与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关系密切的《地理图表的阅读》作为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自我反思等对话教学的实现,从而实现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历年高考试题作为材料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分类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分析,分析归纳,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及时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
(一)导入:电脑屏幕中打出课题名称:《地理图表的阅读》。老师设问:为什么要专题复习地理图表的阅读呢?多媒体课件展示高考考试说明。近几年图表阅读分值占高考地理分值比例情况如何呢?列表统计展示,2002年占58.2%,2003年占95%,2004年占88%。
学生:看到这个表格数据非常惊讶。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突破作好心理准备。
近年高考已经考过哪些图表呢?用课件展示2001年--2004年不同类型的高考已经考过的部分图表试题。
生:啊?(好奇)
师:各种各样的图表解答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如何呢? 生:思考„„ 课件展示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题:①审设问 ②审标题 ③审内容 ④审附注 ⑤审联系。第二步作答:①直接从图例或表格中寻找答案。②对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计算而得出。
③答题时一定要针对图中提供信息,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
这样归纳出学生答题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准确获取图表相关信息的一般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和解读,同时完成正确解答。
教学片段
(二)师:刚才大家看过各种各样的近年高考考过的地理图表,可以说出有哪几类吗? 生:等值线图、柱状图、景观图等„„ 师归纳并课件展示: 等值线图的阅读 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 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地理景图的阅读 地理示意图的阅读等。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对等值线图做了专题复习,下面哪位来分析一下(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等盐度线图题目,作为对等值线图阅读的复习。
课件展示题目:学生站起来很快答出选择题的正确答案,老师做出肯定的评价后,学生马上坐下。
师:慢,你的回答完全正确,你可以分析一下是怎么判断的吗?(其他学生笑了)生:分析(略)
师:欧雯雯同学不但回答完全正确,分析得也非常到位。看来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掌握的不错啊。今天我们继续重点复习,统计图表的阅读和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论证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对话,理清思路,进行表述,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训练。
教学片段
(三)课件展示:分析统计图表阅读的一般方法,然后进行分类:有曲线统计图,结构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等。柱状统计图,选取2004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和《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图》作为示例。
师:谁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解答: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比例少的主要原因?
多数学生跃跃欲试,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气候恶劣。生2:海洋面积广阔。
引导学生看图,具体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并解读信息形成正确答案。同时课件动态展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为40°s—90°s,其中40°s—60°s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不恶劣啊。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图示提供信息作答,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
生:哦(恍然大悟)。
柱状图表的阅读,用课件动态展示,让学生迅速掌握判读要领。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优势,更直观、更形象,同时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学片段
(四)师: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类型有哪些呢?变式图、叠加图、组合图、表格图、无图也考图。课件展示:气候类型判读变式图:试判读a、b、c、d四点气候类型,分别由 ①、②、③、④四组同学分组分别讨论判断a、b、c、d四点气候类型。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①:热带雨林气候。生②:热带沙漠气候。
生③:先回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后又改口说是地中海气候。生④:温带季风气候。
学生回答基本正确。师及时点评,并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判读气候类型图时,先跟据气温判断热量带,再据降水与气温的配合情况断定气候类型。这样分组讨论,有利于生生之间互动,把课堂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实现学生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体。
教学片段
(五)叠加图的判读,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等高线与潜水位线的叠加图,思考不同地点打水井深浅问题。然后再课件展示:让学生分析2001年广东高考一道地理试题,天山的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回答。
学生精彩回答后,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如何对叠加图采取“分而治之”进行解答。学生感觉学得比较轻松。
前后采用难度不同试题进行分析,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运用课件展示分解,可以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后反思
1.专题复习课板块化:用高考题引入,然后分析高考题,再用高考题检测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高考题来说明观点,指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解读信息。课中运用例题绝大多数引用高考题,比较典型,更有说服力。作为公开课,课前是花了不少时间对近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归纳分类。同时做成课件,也花了不少时间。要是平时上课每次都花这样多的时间,可能性不大。这样就要求不同学校之间,实现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显得更加必要。
2.注重引导学生论证:如学生回答2002年高考题等值线图问题后,及时追问学生如何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学生自我对话,发展思维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3.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课堂容量大,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如引用大量高考图表。学生讨论中,下课铃声响了,原先备的课没有完成。但是下课后我却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全然没有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语言是那样的美妙,讨论是那样的激烈。如果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心里始终有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关注“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评析。始终把学生作为主角的地位,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4.我们究竟应怎样看待一节课,是不是教师备的教案都完成了,学生都懂了,提不出问题了才算是一节好课呢?通过这节公开课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静态资源”的话,那么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资源则是“活性的资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活性资源”的意识,并能重视它、挖掘它,那么对我们老师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不能把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案上,而更多的应是放在学生身上,更多的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生动,真正的从“备教案”转为“备学生”,真正的体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本课教学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如何做到增多学生之间的对话,如何让学生自我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
评析高考试题时,致错原因分析比较少,这样引发学生思考的空间可能不够广。如能对高考题进行变式练习进行举一反二,举一反三也许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黄辉.教学案例的撰写 郑伟大.地理教学案例
第二篇: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地理图表的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青龙县木头凳高级中学 丁成功
[背景描述]
近年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因此我选择最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又与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关系密切的《地理图表的阅读》作为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课题。
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自我反思等对话教学的实现,从而实现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历年高考试题作为材料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分类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分析,分析归纳,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及时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
(一):
导入:电脑屏幕中打出课题名称:《地理图表的阅读》。老师设问:为什么要专题复习地理图表的阅读呢?多媒体课件展示高考考试说明。近几年图表阅读分值占高考地理分值比例情况如何呢?列表统计展示,2002年占58.2%,2003年占95%,2004年占88%。
学生:看到这个表格数据非常惊讶。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突破作好心理准备。
近年高考已经考过哪些图表呢?用课件展示2001年--2004年不同类型的高考已经考过的部分图表试题。
课件展示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题:①审设问②审标题③审内容④审附注⑤审联系 第二步作答:①直接从图例或表格中寻找答案。②对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计算而得出。
③答题时一定要针对图中提供信息,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这样归纳出学生答题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准确获取图表相关信息的一般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和解读,同时完成正确解答。
教学片段
(二):
师:刚才大家看过各种各样的近年高考考过的地理图表,可以说出有哪几类吗?
生:等值线图、柱状图、景观图等„„ 师归纳并课件展示:
等值线图的阅读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地理景图的阅读地理示意图的阅:大家知道,地球自己不能发光。看地球仪的演示,如果地球是透明的,还有昼夜之分吗?
生:没有,整个地球都是白昼。
师:很好。可实际上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一面是白昼和一面是黑夜。
师:非常正确。如果地球是静止的,会形成昼夜现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演示地球仪——自转)
师:晨昏线的位置是不是静止的?
生:不是,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
师:很好。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再看晨昏线与太阳光线有什么关系呢?
生:垂直。
师:答得好。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再给大家引进一个新的概念: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太阳高度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为0°,即太阳刚好位于地平线上;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 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把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读等。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对等值线图作了专题复习,下面哪位来分析一下(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等盐度线图题目,作为对等值线图阅读的复习。
课件展示题目:学生站起来很快答出选择题的正确答案,老师做出肯定的评价后,学生马上坐下。
师:慢,你的回答完全正确,你可以分析一下是怎么判断的吗?(其他学生笑了)
生:分析(略)
师:欧雯雯同学不但回答完全正确,分析得也非常到位。看来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掌握的不错啊。今天我们继续重点复习,统计图表的阅读和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论证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对话,理清思路,进行表述,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训练。
教学片段
(三):
叠加图的判读,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等高线与潜水位线的叠加图,思考不同地点打水井深浅问题。然后再课件展示:让学生分析2001年广东高考一道地理试题,天山的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回答。
学生精彩回答后,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如何对叠加图采取“分而治之”进行解答。学生感觉学得比较轻松。
前后采用难度不同试题进行分析,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运用课件展示分解,可以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后反思]
1、专题复习课板块化:用高考题引入,然后分析高考题,再用高考题检测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高考题来说明观点,指导学生获取有 效信息,解读信息。课中运用例题绝大多数引用高考题,比较典型,更有说服力。
2、注重引导学生论证:如学生回答2002年高考题等值线图问题后,及时追问学生如何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学生自我对话,发展思维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3、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课堂容量大,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如引用大量高考图表。学生讨论中,下课铃声响了,原先备的课没有完成。但是下课后我却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全然没有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语言是那样的美妙,讨论是那样的激烈。如果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心里始终有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关注“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评析。始终把学生作为主角的地位,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4、我们究竟应怎样看待一节课,是不是教师备的教案都完成了,学生都懂了,提不出问题了才算是一节好课呢?通过这节公开课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静态资源”的话,那么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资源则是“活性的资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活性资源”的意识,并能重视它、挖掘它,那么对我们老师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不能把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案上,而更多的应是放在学生身上,更多的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生动,真正的从“备教案”转为“备学生”,真正的体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本课教学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如何做到增多学生之间的对话,如何让学生自我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
评析高考试题时,致错原因分析比较少,这样引发学生思考的空间可能不够广。
如能对高考题进行变式练习进行举一反二,举一反三也许效果更好。
第三篇:案例——《地理图表的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读图析图绘图突破地理教学重难点》教学案例
图像教学实现地理135高效课堂
青龙县木头凳高级中学 周云侠
新课程的实施,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个很大的冲击,为适应新的教育要求,有效地实施新课程,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该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导和激励学生想学,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为此要求教师改变教的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高效课。近年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在这一点上与135课堂模式中强调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对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不谋而合的。
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地理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和绘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在教学中加强绘图训练,是突破地理教学难点的有效措施。在地理的135课堂教学过程中,地图的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地图中往往包藏了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采用绘图训练教学法,从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与绘图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在读图时挖掘地图中所包含的知识点,1 通过绘图练习来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同时也真正实现了135高效课堂教学。
读图析图绘图训练教学基本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四步法”,充分利用地图,把地理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引导学生尽量挖掘图中的信息,掌握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把繁杂的地理事物化为直观的地理图像,进而感知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规律。我们的做法是:
1、引导读图。多采用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读出图中所隐含的地理知识点;
2、质疑提问。学生对有疑惑的内容质疑,然后师生解答。若仍有关键知识点遗漏,教师点拨;
3、学生总结。根据以上讨论环节学生总结图中所表达的地理现象或地理规律;
4、动手绘图。学生绘制重要图表,小组内批改,小组间交流讨论,推举出三到五篇范本供班内学习使用。
教学片段
(一):地球运动地理意义 利用导学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问题一地球产生昼夜的原因是什么,昼夜为什么会交替。生:地球是不透明的,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因此地球的不透明就使地球上有了昼和夜的分别。地球又处在不断的自转,所以昼夜就会不断交替。
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学生关于昼夜交替的原因的分析,加深 2 学生印象
问题二读太阳光照图回答什么是晨昏线?晨昏线的特点?
生:地球是不透明的。任何时刻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天,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另一个半球是黑夜,即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也就是中间的大圆圈,叫晨昏线,或者叫它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师:晨线和昏线有什么区别呢?
(合作探究)
生:(讨论)
师:由夜变为昼的半圆弧叫做晨线,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昼半球,即晨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白昼时段;由昼变为夜的半圆弧叫做昏线,昏线上的各点即将进入夜半球,进入黑夜时段。
(多媒体演示)晨昏线还有哪些特点呢 生看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生:晨昏线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晨昏线的位置在不断向西移动。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所以晨昏线的位置也在不断地移动,地球自西向东转,晨昏线则自东向西移动。
生:晨昏线一定垂直于太阳光线,并过平面图中的中心。
巩固提升:学生完成导学案中晨昏线光照图地绘制,通过动手加深对晨昏线特点的理解。
最后学生展示自己的晨昏线光照图,再由学生自己纠错打分。这一环节学生非常踊跃,课堂气氛活跃。
教学片段(二):气候的形成与分布 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结果
问题一,讨论探究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综合性较强对于学生难度较大)展示《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分布图》和《地球表面降水量分布图》给学生以提示。
生小组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生:与太阳辐射有关。纬度低,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纬度高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师:非常好,温度与纬度有关,那降水又主要受什么影响呢? 生: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决定它控制地区的水热状况。
师:分析的太好了,那我们哪组同学派个代表给大家绘制一下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呢,并标注出它们的性质?
(居然一下子踊上好几个同学,最后留下了三个同学绘图)绘图后学生点评。
生:周友画的最准确也美观,张雅丽画的没有知识性错误,就是不够规范,风向倾斜角度太大了,李鑫的南北半球盛行西风偏转的方向画错了。
师,林媛媛就是位专业的老师啊,评的太到位了。我们黑板的空间有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图要画,所以只能留下一幅图。那接下来我们要画什么图呢?
问题二(见导学案)气候的形成分布示意图。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中示意图,推举代表在黑板上完成示意图,再由学生评价,归纳出画图要领。
生:要注意每种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位置,要考虑影响大陆东西两岸的大气环流不同的...生:还要注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问题三,对比实际气候分布图,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
生:有很多地方和我们画的示意图不一样啊!
师:(故作惊讶的)是吗,哪不一样啊?
生:赤道不都是热带雨林气候啊,还有高山气候我们这个图上也没有(大家纷纷发表意见)
这时候我趁热打铁,究根刨底再加一幅世界地形图的展示就解决了问题。
生得出结论:下垫面不同使气候类型分布更加复杂化。[教后反思]
1、注重引导学生论证:在得出一个新结论后,都会及时追问学生一个问什么,如何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学生自我对话,发展思维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是135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2、将学生自己绘图和多媒体图像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课堂容量大,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如在气候一节的教学中大量引入了相关的地理图像,真正是学生温故而知新。这节课在学生的讨论中就结束了,原先备的课没有完成。但是下课后我却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全然没有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语言是那样的美妙,讨论是那样的激烈。如果没有采用学生绘图和多媒体课件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利用大量的学生绘制的示意图,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心里始终有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关注“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评析。始终把学生作为主角的地位,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通过这节课我对135高效课堂更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所说的高效不仅仅是完成了多少“量”,更要看我们完成的“质”,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理解了多少,会用了多少。
3、怎么看待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通过学生绘图教学的尝试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静态资源”的话,那么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资源则是“活性的资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活性资源”的意识,并能重视它、挖掘它,那么对我们老师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不能把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案上,而更多的应是放在学生身上,更多的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生动,学生才成了课堂中的主人,才是真正的把课堂换给了学生。
在读图析图绘图的教学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1、如何做到让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增加学生之间的对话,如何让学生自我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
2、在绘图环节中,给优秀生展示的机会多,后进生参与少,应设置有梯度的绘图训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我们的互动课堂中收获成就感。
3、在巩固提升环节应注意与高考题目的联系,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四篇:《地理图表的阅读》案例教学研究
《地理图表的阅读》案例教学研究
常州新桥中学 地理组 孙建荣
背景描述
近年来,学业水平测试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多年高考考纲中特别强调如何从试题材料中“获取信息,提炼信息,解读信息”。在地理试题中的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表格信息等。其中,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它在三者中占试题的比重最大,最能突出体现地理学科的特点。高考考试说明明确指出,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地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增加课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自我反思等对话教学的实现,从而实现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历年高考试题作为材料背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图表的分类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分析,分析归纳,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及时指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
(一)导入:电脑屏幕中打出课题名称:《地理图表的阅读》。老师设问:为什么要专题复习地理图表的阅读呢?多媒体课件展示高考考试说明。近几年图表阅读分值占高考地理分值比例情况如何呢?列表统计展示,2007年占58.2%,2008年占95%,2009年占88%。
学生:看到这个表格数据非常惊讶。
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突破作好心理准备。
近年高考已经考过哪些图表呢?用课件展示2007年--2009年不同类型的高考已经考过的部分图表试题。
生:啊?(好奇)
师:各种各样的图表解答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如何呢? 生:思考„„ 课件展示解题方法: 第一步审题:①审设问 ②审标题 ③审内容 ④审附注 ⑤审联系。第二步作答:①直接从图例或表格中寻找答案。②对提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计算而得出。
③答题时一定要针对图中提供信息,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
这样归纳出学生答题的一般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准确获取图表相关信息的一般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在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和解读,同时完成正确解答。
教学片段
(二)师:刚才大家看过各种各样的近年高考考过的地理图表,可以说出有哪几类吗? 生:等值线图、柱状图、景观图等„„ 师归纳并课件展示:
等值线图的阅读 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 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地理景图的阅读 地理示意图的阅读等。
师:前几节课我们已对等值线图做了专题复习,下面哪位来分析一下等盐度线图题目,作为对等值线图阅读的复习。
课件展示题目:学生站起来很快答出选择题的正确答案,老师做出肯定的评价后,学生马上坐下。
师:慢,你的回答完全正确,你可以分析一下是怎么判断的吗?(其他学生笑了)生:分析(略)
师:XX同学不但回答完全正确,分析得也非常到位。看来等值线的判读方法掌握的不错啊。今天我们继续重点复习,统计图表的阅读和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这样引导学生自己论证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对话,理清思路,进行表述,同时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训练。
教学片段
(三)课件展示:分析统计图表阅读的一般方法,然后进行分类:有曲线统计图,结构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等。柱状统计图,选取2008年上海高考地理试题中的《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和《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图》作为示例。
师:谁能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解答: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比例少的主要原因?
多数学生跃跃欲试,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气候恶劣。生2:海洋面积广阔。
引导学生看图,具体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并解读信息形成正确答案。同时课件动态展示: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为40°s—90°s,其中40°s—60°s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并不恶劣啊。提醒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图示提供信息作答,不能受思维定势影响。
生:哦(恍然大悟)。
柱状图表的阅读,用课件动态展示,让学生迅速掌握判读要领。这样既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教学在地理课堂中的优势,更直观、更形象,同时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学片段
(四)师: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类型有哪些呢?变式图、叠加图、组合图、表格图、无图也考图。课件展示:气候类型判读变式图:试判读a、b、c、d四点气候类型,分别由 ①、②、③、④四组同学分组分别讨论判断a、b、c、d四点气候类型。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①:热带雨林气候。生②:热带沙漠气候。
生③:先回答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后又改口说是地中海气候。生④:温带季风气候。
学生回答基本正确。师及时点评,并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判读气候类型图时,先跟据气温判断热量带,再据降水与气温的配合情况断定气候类型。这样分组讨论,有利于生生之间互动,把课堂的主角地位让给学生。实现学生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体。
教学片段
(五)叠加图的判读,先课件展示:引导学生分析等高线与潜水位线的叠加图,思考不同地点打水井深浅问题。然后再课件展示:让学生分析2008年广东高考一道地理试题,天山的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回答。
学生精彩回答后,老师用课件动态演示,如何对叠加图采取“分而治之”进行解答。学生感觉学得比较轻松。
前后采用难度不同试题进行分析,符合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运用课件展示分解,可以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后反思
1.专题复习课板块化:用高考题引入,然后分析高考题,再用高考题检测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以高考题来说明观点,指导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解读信息。课中运用例题绝大多数引用高考题,比较典型,更有说服力。作为公开课,课前是花了不少时间对近年的全国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归纳分类。同时做成课件,也花了不少时间。要是平时上课每次都花这样多的时间,可能性不大。这样就要求不同学校之间,实现多媒体课件资源共享显得更加必要。
2.注重引导学生论证:如学生回答2009年高考题等值线图问题后,及时追问学生如何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这样做有利于展示学生自我对话,发展思维过程,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也是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3.将多媒体教学与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课堂容量大,有利于增加课堂知识密度,如引用大量高考图表。学生讨论中,下课铃声响了,原先备的课没有完成。但是下课后我却觉得特别激动,因为在课堂中学生全然没有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痛苦感”,他们的思维是那样的活跃,语言是那样的美妙,讨论是那样的激烈。如果没有采用多媒体课件根本无法达成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始终关注“学生”(心里始终有学生),关注“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发展),关注“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如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分析,并对学生的分析做出评析。始终把学生作为主角的地位,这样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更大的空间。
4.我们究竟应怎样看待一节课,是不是教师备的教案都完成了,学生都懂了,提不出问题了才算是一节好课呢?通过这节公开课使我真正懂得了学生不仅仅是老师教学的对象,还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如果说书本知识是“静态资源”的话,那么师生互动中产生的资源则是“活性的资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活性资源”的意识,并能重视它、挖掘它,那么对我们老师本身的要求就更高了,我们不能把心思仅仅放在教材、教案上,而更多的应是放在学生身上,更多的去研究学生、发现学生,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更有意义,更加生动,真正的从“备教案”转为“备学生”,真正的体现了杜威的“儿童中心说”。
本课教学实践中,以下几方面值得进一步探讨:
如何做到增多学生之间的对话,如何让学生自我反思还需进一步加强。
评析高考试题时,致错原因分析比较少,这样引发学生思考的空间可能不够广。如能对高考题进行变式练习进行举一反二,举一反三也许效果更好。
第五篇:名师点评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开门见山,题目首先点明了整篇文章的立意:想对妈妈说的话。
小作者选举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事例——父母给孩子额外增加作业。相信这个事例会引起许多中小学生的共鸣。“我想对妈妈说,别太操心啦!别把你的期望全压在我的身上,时代不同啦!生活在进步,人类的文明也在进步,请您多给我一点空间,让我们用心去沟通吧!让您做我的大朋友,走进我的世界,我会永远是您的乖女儿的!”这一段话,小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内心想法:渴望自由,希望远离压力。但在事情的表达过程中,没有充分描写自己的内心感受,而是在后面几段中抒发感受,这种写法比较新颖,但大多数读者接受不了,可能会给作文的质量减分。
可以试着给文章换一个题目,避免俗套。或者,换一个事例,一个读者闻所未闻的事例,这样,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整篇文章加分!
点评】一个刚刚考入高中的女孩子,在即将告别亲人离开家园开始新生活的时候,会有怎样的心情,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许多过来人都有切身体验。杨扬同学用寻常的材料不寻常的写法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感情经历,也向读者献上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小炒。
本文运用以“抑”代“扬”的奇特手法,最典型的材料是母亲不会做菜,“从不下厨”,这个有贬低形象之嫌的材料先后用了两次,前者让“也肿了眼睛”的母亲在厨房里用“不熟悉的叮叮当当”表达对女儿的深爱,后者用“要学会自己做饭给自己吃”表达女儿对妈妈的关心和牵挂。“抑”字当头,“扬”也就在其中了。
点评:开头用排比、反问的修辞手法引出要写的对象,结尾又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体现出妈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很好。但是对妈妈外貌地描写没有抓住特点,很泛。表现妈妈的爱的事件,选择的也不够典型。而且第三段整个过程的叙述都是通过两个人物的对话完成的,对话不够精炼,跟主题没关的话太多。小作者还需要继续努力。
:
点评:可以说这是一篇内心独白,笔者内心渴望飞出母亲的牢笼,渴望自由飞翔,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笔者的心情可以理解,对母亲的爱这是一种“爱的束缚”,作者借手中之笔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可以让自己的母亲来看看,肯定会受到震撼。
点评: 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叙述了妈妈在生活和学习上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是的,母爱说不尽,道不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让每一位读者在品读的时候都深深感受到了这伟大而又无私的母爱。懂事的小作者能写出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老师真的是非常欣慰。如此懂事的孩子,这般伟大的母亲,你们之间一定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平凡的故事吧?
名师点评:这篇作文是我们小作者写给妈妈的心里话。小作者在这篇作文中,把自己对妈妈的希望和要求讲述得具体清楚,希望小作者的妈妈能够认真对待。我们学习写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和别人进行沟通,小作者在这个方面做得非常好,而且我也认为小作者的希望和要求,都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作文在上传中出现了一点问题,所以作文的开头好象是丢失了一句话。“书的海里”改成“书的海洋里”。“可是老师说过,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玩这就话”应该是“可是老师说过,„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玩‟这句话”。“做错是”应该是“做错事”。“心平气和的坐下来”应该是“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坐”是动词,前面一般使用“地”。“当我失望是”应该是“当我失望时”。“逼我补习各种补习班”改成“逼我参加各种补习班”。
名师点评
作文很感人,小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深情地介绍了一件发生在妈妈身上的故事。通过这件小事,我们了解到了作者妈妈对作者的爱。天底下每个母亲都是那么无私,读完小作者的作文,老师想到了现在很多的孩子不理解自己的父母,经常和他们顶撞,实在很不应该。作者就不一样了,对自己的母亲很谅解,是一个难得的好孩子。作文的描述形象生动,很不错,继续努力!
名师点评:文章写得很有感情,充分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敬爱,全文虽短,但写得不错。有一点小建议是:老师不只是一个,所以句中“您”最好改为“你们”。相信小作者的老师看到这篇文章也一定十分开心,关键是小作者要努力学习,争取优良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和老师了,小作者加油呀!(学乐中国特聘教师:林耀基老师
名师点评:对妈妈的感恩,我们做什么都觉得不够,对吗?文章生动地说出了小作者想跟妈妈说的话,表达了对妈妈的真挚的节日祝福。“母亲的爱比山还要高,比海还要深”,这句话引用得很好,不仅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而且也表达了小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洗脚的行为很富有感恩的理 名师点评:
小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叙述了妈妈在生活和学习上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是的,母爱说不尽,道不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让每一位读者在品读的时候都深深感受到了这伟大而又无私的母爱。懂事的小作者能写出这样感人肺腑的文章,老师真的是非常欣慰。如此懂事的孩子,这般伟大的母亲,你们之间一定还有着许许多多的不平凡的故事吧?
①真实 ②语言诚恳 ③一件事写得具体生动④大量运用优美词语⑤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细致
四、自评习作板书存在问题:
1、心里话说不清楚
2、病句多(用词不当、语句啰嗦)
3、不会围绕一个意思表达
4、心理活动描写时间贫乏、平淡。
名师点评:
原来小作者也是一位小小的追星者,但是是一位可爱且理性的追星者哦。小作者的文章感情充分,充满了对韩庚哥哥的喜爱以及崇拜。小作者在最开始就点明了会认识韩庚哥哥的原因以及自己会那么崇拜韩庚的原因。小作者对韩庚哥哥在韩国的发展经历写的很具体且生动,让读者不禁对韩庚的坚强精神感到敬佩。最后写到了小作者对韩庚哥哥的美好祝福以及自己并没有因为喜欢哥哥而导致学习退步,这样的小作者是位合格的追星者哦。
总而言之,小作者的这篇文章写的不错,主次分明,主题明确,情感充分,这是很好的优点哦,希望小作者能继续保持。
点评:
文章语言质朴,叙事条理,感情真挚,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情,孩子的心声表露直白,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无意中看了孩子的文章,我哭了。没想到在孩子眼中妈妈如此暴力!细想想,儿子的空间极狭窄,多数的时间被我无情的剥夺,我很自责。看了孩子的心声表达,我想对孩子说;孩子,对不起,妈妈用错了爱你的方式,妈妈一定会把属于你的自由的空间还给你。
点评:通过对人物神态、动作、心理、语言的描写,小作者从内心呼唤自己在学习上所承受的压力,同时也说出了所有青少年的心声,值得所有家长和老师深思。
点评:看了你的心里话,妈妈很高兴,知道你已经长大了、懂事了。记得上一年级时,你每天写作业的时候都要妈妈陪着才写作业。现在你知道妈妈每天也很辛苦,你就自己主动地完成作业,有时还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你的每一点进步妈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妈妈相信你以后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男子汉。
老师评论:你能自觉改正缺点,很好,但是,文章写得有点平淡,有能力吧文章写好,我相信你。下一篇文章,希望你尽最大努力去写,让老师看到一篇生动的文章,好吗?
点评
作者以抒情的方式,记叙了母亲给予自己的无私关怀和真切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深爱。文章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意味深长。语言充满诗情画意,可见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深厚
点评:小作者文笔流畅,感情真挚!虽从生活和学习中选取了两件平凡的小事,但却把一位对孩子关怀备至、费尽心思的母亲跃然纸上,让我们看到母爱的伟大、无私;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关怀对孩子的成长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名师点评:小作者在文中写出了自己要对妈妈说的一些心里话,小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妈妈教育自己、鼓励自己的事,然后表达了对妈妈的感谢和爱,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小作者的真情。文章的主题明确,语言朴实自然,写得不错。不过小作者要注意下,在列举多个人或事物的时候要使用顿号。“如:洗袜子,洗碗,”改为“如:洗袜子、洗碗。”“如:做饭,洗衣服,还会做几个小菜呢!”改为“如:做饭、洗衣服,还会做几个小菜呢!”“不过我也知道这样不对,”改为“不过我也知道这样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