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论》2017年秋季作业
网络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论》2017年秋季作业(不要用附件提交)
一、名词解释
1.书空: 指按照生字的笔顺唱读笔画名称,同时以食指在空中进行模拟书写的写字练习活动。
2.串讲法: 指教师按照课文的结构顺序,逐句、逐段地讲解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并贯穿上下文、疏通语句文意的教学方法。
3.活动作文教学: 指先活动、后写作的习作教学形式,这里的活动可以是一个游戏,可以是一次实验,也可以是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其他形式。4.分散识字: 指一种识字教学流派,它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和掌握。
5.复述: 指让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要求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简单、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
6.情境作文: 情景作文(也称情境作文),指的是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或创设典型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强化情感体验,继而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
二、简答题
1、识字教学有哪些策略?
(1)把握“认识”和“学会”的不同要求(2)遵循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3)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
(4)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和巩固识字(5)鼓励学生自主探究(6)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在话题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指导?
(1)紧扣话题,审清题意(2)符合实际,拟好文题(3)围绕生活选择材料(4)明确写作方法 3.简述口语交际的策略。(1)情境创设策略(2)双向互动策略(3)示范反馈策略(4)言语实践策略
4.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2)语文性(3)实践性(4)自主性(5)生成性(6)开放性 5.简述较有影响的阅读教学过程。(1)朗读型阅读教学过程(2)探究型阅读教学过程(3)导学型阅读教学过程(4)读写结合型阅读教学过程(5)创造型阅读教学过程
6.简述新课程小学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7.教师朗读指导要注意哪些方面?
(1)每一次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具体的要求。
(2)朗读指导要有层次,随着朗读遍数的增加,朗读要求要随之提高。(3)感情朗读指导要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行。(4)感情朗读指导是朗读指导的重点和难点。(5)感情朗读指导要有重点。
8.值得提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有哪些?(1)专题研究(2)表演展示(3)讨论辩论(4)资料搜集整理(5)参观考察
(6)主题式综合学习活动 9.口语交际教学的类型有哪些?(1)观察事物进行口语交际(2)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3)听故事进行口语交际
(4)结合实验、制作、游戏进行口语交际(5)在讨论、辩论中进行口语交际 10.简述作文讲评的实施步骤。(1)回顾要求,找准目标(2)典型讲评,指点方法(3)案例剖析,引导修改(4)自改互改,实现提升
三、分析题
1.以下是三位教师制定的四年级《观潮》一课的教学目标,试对这些教学目标进行评述。
(1)案例1比较偏向人文情感教育,把语文知识和语文重点排除在教学重点之外,反映了教师对语文课程本身任务的认识不够正确、全面、深刻,因而误将对语文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当成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2)比较能够凸显语文课本身的教学任务,除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字词语、朗读、背诵等常规教学任务之外,还提出用课文中的词语写几句话、继续学习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任务,反映出教师对语文课教学任务的深刻认识和目标的自觉贯彻。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正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项目,将其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并且确定为教学重点,是合适的。
(3)案例3中将“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等列入本课教学目标,尽管这两条目标也能够体现语文课程本身的任务,但是忽略了单元重点项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显然显得有些自作主张。
2.研读下面两个教学设计,思考这两位教师对阅读教学任务的认识有何不同,试阐述。
同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对阅读教学任务的认识不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完全不同。研读第一个案例可以发现,教师是将课文当做学习语文的用件,利用课文训练学生说话、朗读、听故事、说故事、写演讲稿,最后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在整堂课中,学生表达活动的时间非常充足,并且在朗读和表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布鲁斯王子精神的理解。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主要围绕着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整堂课师生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最后结果是学生理解了布鲁斯成功的原因,感受到布鲁斯王子不懈斗争的精神。整堂课是以人文精神的感悟理解为主要目标,而属于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语文活动设计单薄,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不利。
第二篇: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论》2017年秋季作业
网络学院《小学语文教学论》2017年秋季作业(不要用附件提交)
一、名词解释
1.书空:用手指在空中虚划字形。
2.串讲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板书为纲,以逐段逐词讲解为主,辅以少量提问的一种传统教学方法。
3.活动作文教学:指先活动、后写作的习作教学形式,这里的活动可以是一个游戏,可以是一次实验,也可以是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其他形式。
4.分散识字:指一种识字教学流派,它以“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为主要特征,强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和掌握。
5.复述:指让学生在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要求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它不同于简单、机械地背诵原文,也不是介绍课文大意。
6.情境作文:指的是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教师有意识地选择或创设典型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进行观察、思考、想象,强化情感体验,继而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作文教学模式。
二、简答题
1.识字教学有哪些策略?
常见的有:图解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及部件识字法等。
2.在话题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哪些方面的指导?(1)紧扣话题,审清题意(2)符合实际,拟好文题(3)围绕生活选择材料(4)明确写作方法
3.简述口语交际的策略。(1)情境创设策略(2)双向互动策略(3)示范反馈策略(4)言语实践策略
4.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1)综合性(2)语文性(3)实践性(4)自主性(5)生成性(6)开放性
5.简述较有影响的阅读教学过程。(1)朗读型阅读教学过程(2)探究型阅读教学过程(3)导学型阅读教学过程(4)读写结合型阅读教学过程(5)创造型阅读教学过程
6.简述新课程小学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7.教师朗读指导要注意哪些方面?
(1)每一次朗读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具体的要求。
(2)朗读指导要有层次,随着朗读遍数的增加,朗读要求要随之提高。(3)感情朗读指导要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进行。(4)感情朗读指导是朗读指导的重点和难点。(5)感情朗读指导要有重点。
8.值得提倡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方式有哪些?(1)专题研究(2)表演展示(3)讨论辩论(4)资料搜集整理(5)参观考察
(6)主题式综合学习活动
9.口语交际教学的类型有哪些?(1)观察事物进行口语交际(2)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3)听故事进行口语交际
(4)结合实验、制作、游戏进行口语交际(5)在讨论、辩论中进行口语交际
10.简述作文讲评的实施步骤。
(1)回顾要求,找准目标(2)典型讲评,指点方法(3)案例剖析,引导修改(4)自改互改,实现提升
三、分析题
1.以下是三位教师制定的四年级《观潮》一课的教学目标,试对这些教学目标进行评述。案例1 认知目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景象、特点,从而认识汹涌澎湃的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钱塘江大潮乃至祖国的大好河山、锦绣风光的无比热爱。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能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小节。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使学生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案例2 教学目标:
. 认识生字:“薄”、“屹”、“鼎”等。正确理解课后词语,并学习用天下
奇观”、“人声鼎沸”等词语写几句话。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壮气势,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4.继续学习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继续学习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小节。
教学难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案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
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把学生带入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5.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研读下面两个教学设计,思考这两位教师对阅读教学任务的认识有何不同,试阐述。
1.案例1比较偏向人文情感教育,把语文知识和语文重点排除在教学重点之外,反映了教师对语文课程本身任务的认识不够正确、全面、深刻,因而误将对语文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当成语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2.比较能够凸显语文课本身的教学任务,除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字词语、朗读、背诵等常规教学任务之外,还提出用课文中的词语写几句话、继续学习并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等语文知识和技能学习任务,反映出教师对语文课教学任务的深刻认识和目标的自觉贯彻。学习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正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项目,将其作为本课教学目标,并且确定为教学重点,是合适的。3.案例3中将“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等列入本课教学目标,尽管这两条目标也能够体现语文课程本身的任务,但是忽略了单元重点项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显然显得有些自作主张。
《第八次》教学设计一
一、预习检查 1.学生读这组词语:
抵抗侵略失败失去信心 蜘蛛结网 终于
感动极了 四处奔走招集动员 成功
2.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注意课文的内容。3.学生依据这些词语,简要讲述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自己练习讲述,然后指名某人讲述交流。)
二、听故事,讲故事
1.教师讲故事,学生看着这组词语,边听边记。
正在结网 丝断了 网破了 重新扯起细丝
再次结网 并不灰心从头干起 终于
2.向学生提问:谁能根据这组词语,自己来讲这个故事? 3.辨析“织了断,断了织”和“断了结,结了断”的意思。4.请学生谈谈对这个故事和这只蜘蛛的感想。
三、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布鲁斯感动极了,他猛地跳起来,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写动员书
假如你就是布鲁斯王子,现在要动员你的军队和人民起来与你一起抵抗外国侵略者,你会怎样动员他们?请你拿起笔,写一份简短有力的动员书。
可以这样开头:苏格兰的父老乡亲们、亲爱的同胞们:„„ 写后当堂演讲交流。
五、总结
《第八次》教学设计二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介绍:今天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板书课题)。2.向学生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感知
1.《第八次》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苏格兰,介绍地名。2.学生自读课文。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三、理清脉络
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可以分成三个部分:“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四、精读指导
(一)学生读后分组讨论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 1.热爱祖国的人。
从哪里看出布鲁斯是个热爱祖国的人?(自由读读第一小节。)2.“遇事不灰心”或者“坚持不懈”的人。
布鲁斯是否一开始就不灰心的呢?(指名读第二小节)
3.后来布鲁斯王子又怎么恢复了信心?
默读第三、四小节。从哪里看出蜘蛛织网很专心?布鲁斯王子有什
么表现? 指名边表演边朗读第四小节。
4.蜘蛛第八次结网成功了,布鲁斯王子第八次抵抗成功了吗?齐
读第五自然段。
(二)学生默读课文,说说布鲁斯王子终于成功的原因
五、总结全文
1.学生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课文以后自己得到的启示。2.学生想想以前学到的一些这方面的名言。
六、布置作业 1.抄词,组词。
2.写几句关于“自信与成功”的名言。
同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由于对阅读教学任务的认识不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完全不同。研读第一个案例可以发现,教师是将课文当做学习语文的用件,利用课文训练学生说话、朗读、听故事、说故事、写演讲稿,最后对学生进行演讲训练。在整堂课中,学生表达活动的时间非常充足,并且在朗读和表达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布鲁斯王子精神的理解。在第二个案例中,教师主要围绕着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整堂课师生讨论的中心议题是“布鲁斯是个怎样的人”,最后结果是学生理解了布鲁斯成功的原因,感受到布鲁斯王子不懈斗争的精神。整堂课是以人文精神的感悟理解为主要目标,而属于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语文活动设计单薄,对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不利。(P134)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2014
一、填空题
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思维 和表达。2.说话能力的结构包括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 和应变的能力三个方面。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 身心发展 和 语文学习的规律,以选择教学策略。
4.蒙学读本的代表作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5.对小学生语文集体学习质量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平均数、标准差、分数段。
二、名词解释
1.文道统一: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偏重某一方面。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视的。但是语言的性质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涵,语言形式是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的统一体,所以语文历来讲求文道统一。
2.讲授法:指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际,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选择题
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ABC)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B.便于统一指导
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ABCD)的形式
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
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 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ABC)
A.听是说的基础 B.读是写的基础
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
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A)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5.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A)
A.低年级 B.高年级
C.中年级 D.中高年级四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堂提问的技巧。
答: ①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紧扣目的和重点,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
②问题的表述应清楚明了
③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④指名要面向全体。
2.简述语文教育的特点。
答:(1)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简述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
答: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提出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读物篇目;2课外阅读方式多样化;3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4妥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5课后指导交流
4、简述阅读对作文的影响。
答:阅读需要先整体感知,作文先要总体构思。阅读和作文是紧密在一起的。会阅读的人能读出全文的谋篇布局,读出文章句子的内涵。比较讲究字眼的品位落实。阅读能力强的总能在短时间内构思作文,在确定具体文体的前提下搜寻相应的素材。阅读的文章多了,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优美词句加以运用。在逐步地模仿过程当中就能提高自己写作文的档次。在题材新颖等方面就大有收获。要想作文好,阅读量必须逐年加大。
5、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答:小学语文的编写一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语言文字要规范。
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
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6、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答:⑴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统一原则 ⑵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⑶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⑸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
答:⑴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⑵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⑶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⑷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⑸全面创新的能力 ⑹教学监控能力
8、简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预习进行方法指导。
答:在平时教学中应这样指导学生预习语文:定向指导,预习步骤,设计合理的预习作业。
(一)通读全文。通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
(二)读准字音,了解字词含义。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字典解决,以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三)朗读。反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四)摘抄。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五)思考。这是预习作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
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预习,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课上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减轻教学的负担。
9、简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答:(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答: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调动起来;启发、引导、指路、解惑;精讲重点、解答问题、组织学习、设计作业、检查学习效果;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小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举例说明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识字能力。答:如《数星星的孩子》教学片段中:
师:(出示“勺”字),谁来读读字音? 生:sao。
生:他读得不对,应该读shao。师:(出示“斗”字)谁知道这个念什么? 生:dou。(齐读一遍)
师:在课文中找找“勺”和“斗”两个字是在哪个句子中出现的,把这个句子读出来。生读:“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 师:好!勺子什么样,知道吗?你们天天用勺子吗? 生:我们天天用勺子喝汤。生:我天天用勺子吃饭,我不爱用筷子。
师:大家都知道什么勺子了。“勺”字好记吗?怎么记? 生:“勺”字有三笔:撇,横折钩,点。
生:“勺”字就像一把勺子,撇像勺子的把,一点像勺子里的东西。„„
(1)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习勺、斗二字时让学生找出在哪个句子中出现。
(2)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如学勺字,现实生活中喝汤的勺子结合起来。(3)识字音、形、义结合。先学音、接着学形
(4)识字与写字结合 :
(一)教师对孩子的认识能力、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要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
(二)加强对汉字的研究,全面提高文字学的修养。(1)理解并贯彻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2)了解基本字的本义和字形(3)科学地讲析字理(4)掌握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知识
(三)字理识字要与其他识字方法结合运用。识字教学不同于文字学研究,汉字的可解释性也不等于字源的解说,故在识字教学中可将字理识字法与其他识字方法结合起来,依据实用义灵活地析解字理。
(四)在教学时适当把握析解字理的“度”。在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时,应把握好析解字理的“度”。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小学识字教学的一般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在析解字理时,应特别重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析解,进而转入对形声字的析解,遇上假借字和转注字要视其情况谨慎处理。
六、材料题
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答: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
其次,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
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
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
作业1:“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国际化意识渗透的研究与实践
(供参考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中渗透国际化意识,探索实施教育国际化课程的教学理念与途径,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化教育特色的课程;研究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教学策略和方法,建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完善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控制和评价机制,实现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提高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承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以往的教法课在教学方式上存在诸多问题,并已严重影响了职前教师教育的有效性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为此,我们以理论性与实践性、开放性与创造性、研究性与发展性为准则,将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微格训练、实践与研究等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小学语文教学国际化意识。具体做法为:①基本形成具有国际化教育特色的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通过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之间的融合、协调,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②探索形成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国际化的教学方式。持续推进教学改革,聚焦课堂,注重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尊重学生个性,保障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实现教学思维和组织形式的国际化。③围绕“为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输送优质生源”发展目标,构建以反思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语文教育观念上,从灌输、传递走向建构与生成;语文教学基本技能要进一步强化与更新;要加强教学实践课程的开发,并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建构与生成,促进职前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并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封闭、独立走向自主、开放、合作。④建立健全课程国际化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一方面,在评价内容上,既要评价学生对有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更要加强对学生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同时,要把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以及完成各种学习、实践任务的质量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评价形式与评价主体多元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定期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书面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而对学生做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使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任选一题即可)
其一、国内外小学语文课程设置比较研究。其
二、国内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较研究。其
三、国内外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其
四、国内外小学阅读教学比较研究。其
五、国内外小学作文教学比较研究。其
六、国内外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比较研究。其
七、国内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比较研究。其
八、国内外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比较研究。
作业2: 隐形的翅膀:基于语文学习的小学生梦想教育研究(以下任选一题即可)
一、天然的契合—梦想教育与小学语文教育;
二、天边的绿洲—梦想教育与小学阅读教学;
三、奇异的种子—梦想教育与小学童话教学;
四、神奇的魔袋—梦想教育与小学寓言教学;
五、诗意的栖居—梦想教育与小学诗歌教学;
六、童年的星空—梦想教育与小学散文教学;
(供参考阅读)
1.语文学习中梦想教育价值观:多元视角;宽容心态;创新精神;
2.语文学习中梦想教育的原则:问题比答案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3.语文学习中梦想教育的方法:创设“梦”的情景;开拓“梦”的内涵;放飞“梦”的翅膀;
4.语文学习中梦想教育的特点:学生为本—淡化关注“我给”,强调关注“他想”;单元学习—淡化关注知识系统,强调关注主题的整合;多样机会—淡化关注学到了什么,强调关注获得了多少机会;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第六次作业
(1)评议:
同教《燕子》一课的第4节,两位教师提问不同,效果也不一。请评析优劣并分析其原因。
师生平等对话。教师乙更好。
(1)教师乙的提问引导方式,比教师甲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语文课程标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教师乙的提问方式,更能带动学生进入一种自主学习的情境之中。教师甲的提问方式,教师的导多了一些,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故而学生没有多大的自由想象发挥的空间。而教师乙则不同,他的引导方式,是“放权”于学生,如让学生自己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2)回答:
从二位教师的提问设计中,你悟出了哪些设计提问的规律方法?
从二位教师的提问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提问的规律方法:
首先,要为教师自己定好位。提问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设计问题一定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展示的空间,教师的导要适度,切忌设计带有暗示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否则,教师左右了学生的思路,无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要注意横向展开,促进“迁移”,上述二位教师在横向展开方面,都做的不错。教师甲出示了简谱和五线谱,让学生了解到了课外的知识。教师乙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想象”正在演奏”的乐曲是什么,也是在横向展开。但是,教师甲让学生学到的可能仅仅是知识而已,而教师乙则教给了学生一种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再次,问题的设计要难易适度,要了解学生的整体知识状况,不要出现提问让全班同学都回答不了的情况。材料中教师甲所提的问题:“你们知道歌曲有哪两种谱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问题明显过深,以至于出现了学生回答不了的状况。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问题设计也不能过于简单。在设计问题时候,要注意难易搭配,难的问题要让部分尖子生能够回答,易的问题可让全班学生集体作答。要注意搭”桥”铺“路”,化难为易.2.(1)教师并没有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习勺、斗字二字时让学生找出在哪个句子出现。
(2)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结合。如学勺字,现实生活中喝汤的勺子结合起来。
(3)识字音、形、义结合。先学音,再学形。(4)识字与写字结合,3.(1)作文学习需要借鉴范文,但不宜机械模仿,要做到模仿与创作结合,从仿作到创作,仿是手段,创是目的;仿是条件,创是结果。实施”从仿到创”,应注意:模仿是效法而不是套作,要适时引导学生向独立习作发展,注意在写作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个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不可能完全相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语言,教师要在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上下功夫,否则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为使学生能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意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改进命题方法,淡化审题要求②要借鉴,不要机械模仿,在仿写时,指导学生善于模仿:一是仿其文。仿用范文的部分语言文字,包括词语、句式、警句、格言及部分自然段。二是仿其格。模仿范文的结构、框架或写作思路、记叙的顺序。三是仿其法。模仿、借鉴作者的写作方法或作者的思考方法、观察角度。
6.很偶然,在画报上李老师看到一张震撼了她的画页,它有一个标题:西部——美丽的田野。李老师决定抓住这个主题,让学生去关注一下西部,关注一下那片希望的田园。有了这个打算,李老师很快想到第九册语文课本上有几篇课文就是和西部有关的,像《可爱的草塘》、《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白杨》、《高粱情》„„李老师想,其他学科的课本上也肯定能挖掘出一些和西部有关的内容。于是,她翻阅了第九册的音乐书、美术书、社会书。果真本学期的社会书上有《认识行政区划》,下学期的社会书上有西部一些省份的专门介绍,这可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音乐书上,有一首《谁也离不开谁》,不就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协作吗?除了那首歌,李老师的脑海中又冒出那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南泥湾》,相信学生们也曾听过吧!至于美术课呢,它提出了想象画的要求,这自然又多给了学生一个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通过这个调查,李老师协同本校社会、音乐、美术这几门学科的教师,共同确定了“关注西部”的综合性学习主题。
试分析这位老师在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如何进行主题选择与设计的?
(1)阐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概念;
(2)本案例,教师主要运用了从学科整合中提炼主题的策略,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社会等其他学科沟通,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教师还应用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等策略选择主题。
上述案例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策略?
答:此案例都是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教学策略是:
(1)带入情境,感知表象;
(2)凭借情境,理解词句;
(3)运用情境,训练语言;
(4)体会情境,表情朗读。
于老师所遵循的口语交际教学规律是:情境性、互动性、生成性、综合性和生活化。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采用的教学策略是:(1)全面观照,整体发展;(2)双向互动,多元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