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论作业2011
任务分析在促进新手教师成长中的作用
——读任务分析理论心得
粗读了老师推荐的几本教育学理论著作,虽然一时心里还有些糊涂,有些找不到北的感觉,但是眼睛还是为之一亮。一些从前未曾接触过的教育心理学概念,一些新的教育学理论词语频繁在脑海中映现。其中给我最大感受刺激的是一个新词:任务分析。不管是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皮连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还是何更生的《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都辟出专章对任务分析这一理论作了详尽和深度的剖析。
任务分析最初被定义为完成任务目标所必要的行为步骤系列的分步描述。其最初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而以动物为被试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很难描述和解释人类的复杂学习。于是加涅对学习做分类研究,最初将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分为八类,后来他进一步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教学只是为学习的发生创造外部条件,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条件一旦被阐明了,那么教学方法的设计便有了可靠的基础。因此根据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不同内部和外部条件,就可以相应地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而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只重视经验,很少有或者很难意识到科学的教育学原理对于教学设计的影响和重要意义。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学有定律,教有优法”。任务分析的定义很多,有多少学习理论就有多少任务分析的方法。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将任务分析界定为如下几项工作:①通过对教材与学生的分析,确定单元或单课的教学目标;②对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③根据对不同类型的学习条件分析,揭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先行条件,即使能目标及其顺序关系;④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起点状态。
教学中任务分析理论的应用,促使教学设计者必须对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并进行清晰地陈述。任务分析的必经之路就首先包括对目标中的学习结果进行分类,然后找出学习结果达成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所以任务分析也被称之为目标分析。而传统的教学目标描述的是内在的心理过程,所使用的词语是“理解、知道、领会、掌握、热爱、欣赏”等。含混而模糊,而进行任务分析的首要条件是将教学目标陈述得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具体的目标需要行为术语,如陈述、指出、找出、演示、写作、解释等,使内部过程外显。因此任务分析引导下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学设计者能够明确选择和确定教学目标,对于课程、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必须有着清晰地认识。对于实现目标的过程也必然要求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处理。这样使得新手教师一方面参透新课程标准,另一方面又必须对于教材和课程目标进行深层次的解读,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抄下目标或者知道目标是什么这样的浅层次的理解。而运用任务分析理论进行教学又必然要求教学设计者充分分析学生由使能目标而至终点目标的起点能力,这便是我们说的备课“备两头”。而对于新手教师来说,大部分的备课时间是钻研教材,或者干脆只钻研教案。按部就班,力求面面俱到的把教案上的内容全盘灌输给学生。有时自己感兴趣的大讲特讲,抓住不放。因此将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了自己,学生是自己的听众。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学生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们这些新手教师教学经验匮乏,教学理论贫瘠,如果不进行深刻的反省并加强理论的修养,必将是会误人子弟的。
其次,任务分析教学也会引导我们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学习的条件一旦被阐明,教学方法的设计便有了可靠的依据。而刚走上岗位的新手教师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理论做依据,便很难做到精心的设计有效合理的教学方法。他们主要是依据已经编写好的教案上提供的方法展开教学,甚或压根不去考虑到底用了什么方法进行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很随意,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鉴于此,对于我们这些新手,可以说任务分析是一剂良药。
我对这几本书阐释的任务分析理论也同样存在一些疑虑和困惑。疑虑之一,既然任务分析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教学理论,为什么书中对于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成功案例如此吝啬。疑虑之二,皮连生总主编的《语文学习与教学设计》(中学卷)是针对语文学科的一部教学理论著作。其中阐释了任务分析对于指导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而在第二章第三节对“任务分析可以使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章可循’”的论述中,便以不完全归纳的方法,以经验代入式的手段检验任务分析理论的有效性。而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取得显著效果的案例,并未提及。任务分析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他的理论指导价值在多大程度被证实,这些似乎都尚无定论。因此理直气壮的运用任务分析指导语文教学的路可能还很漫长。
第二篇:教学论作业
教 学 论 作 业
刘
丽
琴
2008级函授2班
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08级在职研究生函授2班刘丽琴
摘要: 课堂教学效率问题始终是教学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直接相关,不论是从科学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看,都必须要加强中学生物科学教育。就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而言,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每位教师所要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 生命科学 课堂教学效率
有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方面的论述,在报刊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表明这一问题受到社会和业内同仁的普遍关注。实践证明,提高课堂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素质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过对教育学原理的学习,现在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之路,发现随着教龄的增长,承受着教改的深入,原先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做法,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种转变是如此的自然与缓慢,但又极大的影响着我,以致于直到现在我坐下来写这些文字时,才突然意识到。我发现原来向时间要效果(不是效率)的观念已经慢慢被我们所抛弃,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而快乐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减轻课余的负担?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吸收更多的知识?这些问题的解决就都要回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大问题上来。
1.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学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都必须考虑的。课堂表面上的热闹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内在功能的实现。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教学求真务实,有血有肉,富有成效。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既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学校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所谓有效教学,归根结底离不开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是以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为前提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助于聚焦学生成长的评价;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型。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施策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每一名生物教师都有自己特有的方法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何提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要求:
2.1 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的课堂教学效率观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确立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生物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确立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确立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确立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2.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以现代化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育传播过程为对象,以系统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所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计划过程和操作过程。要完成这样一个具体的教学设计,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要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的转化为具体并易于操作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想目标)。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信息反馈以及在哪一步骤培养学生什么能力或进行什么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只有在以上几方面进行周密审慎的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有的放矢、有法可依,克服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2.2.1教学内容的讲解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现行教材在知识结构、顺序的安排上,力求合理。但同时也考虑到各地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同,而给教师留出了很大自主创新空间。因此教师就应对所教教学内容,在吃透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再处理,使之更适于学生实际,更利于学生接受。可以对课时计划中的教学内容中某些内容作出适当删除。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生物中有很多知识,如果都用繁琐的语言叙述未免会
使学生感觉枯燥。如果将这些信息以图片、录像资料等直观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展信息交流渠道,教学效果必会大大增加。适当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在教材不同单元的知识点间,存在着相互关联之处;也有一些知识点的前后顺序安排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根据知识点间的衔接关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利用教材所给予的自主创新空间调整先后顺序,利于教学主题的突出,也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2.2教法的选择和运用
教法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在教学中,只有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教法,才能通过师生互动过程顺利完成由教到学的知识传递过程。在选择教法时,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尤其应注意以学为立足点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协调多种教法之间的关系,重视发挥多种教法有机结合的合力,是取得教学最优化的关键。
2.2.3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课堂中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它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适时的提问,则能起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同时根据学生的表情及回答情况,及时调节教学过程顺利完成教学计划。我认为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在新授课中,问题应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及新知识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处提出,目的在于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思维,达到完成知识的承接和迁移,从而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设计问题时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照顾绝大多数学生。问题过难,多数学生会失去兴趣,问题过易,学生不加思考就能答出,也没意义。还应能够应变,有些问题,可能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思维障碍,不能答出,就应适当用一些铺垫性问题引路,对学生思维进行疏导,以使其顺利答出。精心设计问题,把握提问质量。教师要在全面领会教材意图的基础上,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尊重学生差异,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抓住重点难点,控制提问数量。鼓励学生参与,延长候答时间。
2.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堂教学中,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生物实验设计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
内容。从而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达到了化难为易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4精心设计习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物课堂教学,启发学生掌握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总结和归纳知识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习题的选编和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习题既能承上启下,引入新概念,又能加深对概念、生物学原理的理解;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教材中习题的作用,能陪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激发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教师要精选习例题,可以按照习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习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习题的质量。而且讲解习题的时候,要能让学生也参与进去,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承包,对学生进行满堂灌。
让学生摆脱题海,提高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典型例题要进行分析,典型例题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体现在信息给予方式、命题技巧、解题思路及潜在的演变方式等方面能够代表一种或一类题的解题思维特征。这种特征对解决类似的习题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2.5设计有效的生物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生物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物学原理和生物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获得广泛的生物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有效的生物活动,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从而获得生物基本原理和方法。
2.6实施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积极的情感推动人的智力的发展,能使人不断的探索新的知识,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的心境是学生智力活动的条件,能使人产生学习兴趣,使注意力集中,记忆效果好。学生对某学科感兴趣的主要原因除了需要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和渊博的知识外,还需有学生对老师的情感。师生情感交流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产生兴趣的关键。所以,教师不仅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学生心目中建立起对教师的敬佩心理,更注意情感投入。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但要保证教师教的效率,更要保证学生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生物,学习生物。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总之,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使我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作为任课老师,尤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要不断反思,进而改变教学方式,尽力提高自己的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使自己尽快成为专家型教师。
参考文献
[1]郑友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教育科学研究,2009(11).[2]徐华琼,胡中锋.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教学与管理,2010(8).[3]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5]吴庆麟,胡谊.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刘丽娜.例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学复习课的课堂效率.生物学教学,2010(5).
[7]王义高.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与各国教改趋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屠锦红.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缺失的基本表征及评判标准.教学与管理,2010(10).[9]陈敏,崔鸿等.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学案例教学的有效性.生物学教学,2010(9).[10] 何善亮.有效教学的整体建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郑和钧,邓京华等.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3] 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4] 钟启泉.有效教学研究的价值.教育研究,2004(2).
第三篇:教学论第二次作业(推荐)
教学论第二次作业
1、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答: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
(一)传播知识与发展潜力。
(二)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
(三)培养与发展个性。
2、什么是教学内容的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答: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
横向组织是指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3、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教师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模仿性教学阶段、探索性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阶段、艺术性教学阶段。
4、教学设计的程序有哪些? 答: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任务分析。3.起点行为分析。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6.开发教学策略。
7.设计教材选择与开发。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监控与调整。10.设计与实施总结性评价。
5、上好一节课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即教师要明白这堂课要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要养成哪些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教学内容正确。是指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作出的反应同样 是正确的。
(3)教学方法恰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 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4)课堂组织得当。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 紧凑,不同任务变换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师生积极性高。气氛热烈,是指课应自始至终是教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形成性目标的含义和优点。答: 形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其优点是形成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过程性、逐渐形成性,这克服了 过程与结果、手段与目的之间的二元对立,同时可以带来教学活动的 丰富性、拓展性,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切合教学的实际情境。
7、程序教学的原则要求是怎样的?
答:把教材分为小步子,学生对所学内容作积极反应,反应后即刻反 馈,尽量降低错误率,教学应自定步调。
8、分层次教学的优点是什么? 答:(1)充分照顾了学生的发展差异,能够因材施教。
(2)消除了智力歧视,易被学生接受。
(3)分层次教学内含的竞争机制,使得学生在不断流通的过程中,接受挑战,实现跨越,从而易形成生动活泼、互帮、互助、互赶的教 学局面,形成多向互动的课堂教学局面,而且减轻了学生学习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成绩。
9、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哪些? 答:教学艺术的共性特征有:
(一)形象性。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艺术是以具体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表现情感。
(二)情感性。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是艺术的力量之所在。
(三)独白性。独特的创造性是艺术的生命源泉之所在。
(四)个性化。从宏观上说,个性化特征构成了不同种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微观角度看,个性化特征从每个艺术家独具个性的表演艺术中充分显现出其艺术的魁力。
(五)实践性。一切艺术都是人们千锤百炼的实践结晶,离开实践,艺术之花就会萎缩、凋谢。
10、为什么说教育目标包含教学目标。答:(1)教育目标是一个关于教育活动之预期结果的总的概念,是指一定的教育活动所要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
(2)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3)教育目标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其中最高层次为教育目的,最低层次为教学目标。
教育目标与教学目标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1、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答:基本准则是:
(1)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其原因在于:一是知识激增和学校教学的有限性;二是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当然,强调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的基础性,并不是不让学生接触有关学科知识的新发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地让学生了解一些学科前沿性的新知识。(2)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学校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当代社会生活,学校教学应该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为此,教学内容应该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
(3)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一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要防止两种错误的倾向,一是过于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局限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二是过于强调趣味性。
12、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13、为什么说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
答: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备课。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以教师为中心,凭借教学经验、主观意志进行安排和策划,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较低。而教学设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在最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树立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即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遵循了学习的内在规律。
14、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答:教学环境的特点是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
15、贯彻与实施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作为指导教学工作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的教学原则,在数字活动实践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的顺利有效进行。充分发挥教学原则的积极有效作用,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正确、灵活地运用这些原则。
(一)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与作用。作为科学的教学原则,它们之间并不是简单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教学原则的整体性功能要远远大于单一原则功能之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能片面地夸大某个原则,更不能把单个的教学原则绝对化。
(二)运用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教学原则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是为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提供指导的。而现代教学的目的更关注促进人的发展,唤起人探求真、弘扬善、崇尚美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从而实现人的不断的自我超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教学原则,要改变以往那种只重科学性,只关注教学原则对教师教知识和学生学知识的“约束”作用,偏重于教学原则对教学双方外在行为的要求与规范的思维方式。因为这种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观的认识,实际上缺乏对原则内在的人文意义与价值真谛的深刻认识和揭示。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的贯彻与实施,应当使师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指导意义,它的真切关怀和它的实际帮助。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原则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在一旁对教学双方发号施令,贯彻教学原则应当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过程:它可以对教师提。供积极合理的建议,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引导,为教与学的双方指明方向。实际上融汇在教学活动中的原则实施过程,深刻地蕴涵着道德的。认知的、情感的、审美的、技能的等多重意义。因此,教学原则的贯彻与实施,应全面地关注并服务于师生在智力能力、人格个性、道德情感、协作创新等方面发展的要求,使师生个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价值得到充分有效的实现。为此,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都应当服务和服从于这个目的,即教学原则的有效实施,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宗旨,要求在贯彻教学原则的过程中应当把握好这样几点:第一,在师生交互作用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第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应当以积极主动的方式进行;第三,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动学习方式,应当以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非认知结构之间的协调发展为宗旨。
(三)实施教学原则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引进与吸收的关系。
教学原则是在教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的。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是中国历史上优秀教育与教学思想的概括和结晶,它们在过去和今天的教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是我们应该积极继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16、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怎样的?
答:课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教新教材、巩固新 教材、布置课外作业。(1)组织教学,既是课堂管理又是指示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和引起学 生注意的过程。说它是课堂管理,是指教师要了解学生出勤情况,维 持课堂纪律和秩序。
(2)检查复习,是指检查学生的课外预习或复习情况,已学过的内 容的掌握情况,适当复习旧知识等。检查复习可起到旧课向新课过渡 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获得进一 步的发展,这是课的结构中最重要的一个程序。
(4)巩固新教材,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新教材的基础上,当堂能牢记 或熟练掌握新教材。为了巩固新教材,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复述、自 学辅导、练习或概括性讲授等方法。
(5)布置课外作业,一方面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新教材的 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或下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为进一 步发展做准备。预习是教学取得主动的重要保证,不可忽视。教师布 置课外作业,要注意学生的用脑卫生,练习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 折磨学生。
17、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包括哪几种形式?
答: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有以下五种形式: 1.领导评价。2.学生评价。3.同行评价。4.教师自评。5.专家评价。
18、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讲授式教学方法,是教学领域中的一种非常古老而又应用的最广泛的经典教学方法。这 种教学方法是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 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靠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来实现的。对学生来说,语言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是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有效地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熟悉和把握教学里的要求,精通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要对教学增容进行科学地加工、组合,将教学内容组织成为合理的教学结构;要结合实际激活和活化知识,把教材中处于静态的知识,变成具食生命活力的动态性教学知识。
2、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练、准确、生动等特点。由于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主来传递和交流知识价息的,因此教师语言素养的水平,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的语言不能采取复述教材式的教条性和机械性的表达方式,而应做到:第一,清晰、精练、准确;讲解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第二,教师语言表达要生动、活泼,要有激情,有着丰富的启发性,强烈的感染力;第三,教师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要体现着一种指导、向导性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
3、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在实施讲授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有着系列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为学生不断地设疑,引导学生在求知欲望的促使下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边听讲、边思考、边探究。要改变那种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
第四篇:作业论
作业论
作者:梅香依旧 日期:2013-2-14 22:53:00
推荐
做学生写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就好像不写作业的学生都不是好学生,老师会教育他,家长们则愁思于孩子的未来,很多时候我们以不写作业作为评判孩子的平时表现,甚至有时孩子有一次不写作业,老师就会通知家长,孩子受责骂是必然的,有时不仅思索着写作业真的那么重要么?
说实话自己真的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多数的时候我都是随着孩子自由的发展,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当然这种玩也是有限度的,女儿学习成绩还算不错,每年都能得到三好生的奖状,询问老师都说在学校表现不错,可是在家里玩的跟个男孩子一样,那个猴劲真是没有一点女孩子的样子。
平时的时候,女儿做作业基本上也不问我,我也很少检查她的作业,只是偶然翻翻她的作业本,练习册之类的教辅习题,有时也会发现错误,便叫他改正过来。看看女儿的表情有点不情愿的样子,我都做完了你还看什么?错了还得改过来麻不麻烦,这是女儿的想法,所以有的时候也不想叫我帮她检查作业,好在孩子自己都会做,也很少出现错误,但是就是不喜欢我查她的作业,也可能是我的态度不好吧。
寒假即将结束女儿的作业还没有做完,也是便催着她赶快完成作业,这个寒假基本没在家里呆着,甚至整天都在外面玩耍,走情访友。所以孩子也没有认真的在家里完成自己的作业,玩心太重,有点收不回来的感觉。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孩子的姑姑说:“嫂子,你觉得写作业真的有用么?我上学的时候写的那些作业好像一点用也没有,现在就用那几个常用的字,做那么多的习题好像到现在也没有用到过,写完也全忘了,觉得写作业一点用也没有。”这话给女儿听见了当然高兴,我不善于讲大道理,又觉得孩子的姑姑说的似乎很有道理,我们学的知识究竟用了多少,现在一些高数的题目一个也不会做,上学时化学,物理学的也不错,现在好像也没有用到,时间长了都忘光了,回想一下自己可能也就会教个小学英语了,真是觉得自己荒废了很多东西。
孩子在一旁听着,于是便说:“知识是方道用时方恨少,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巩固的过程,写作业也就是把所学的知识巩固一下,加深记忆,在用的时候能够用上。再说了写作业本来就是学生应该做的事,不然一个寒假过去那些学过的知识都忘记了,没有一个巩固的过程,怎么迎接新的学期呢?“顺便也叫孩子收收心为开学做好准备,总不能一心放在玩上吧,现在还得好好学习,知识量多还是有大用处的,尽管可能将来的职业也很少会用到某些知识,但是有句话不是说么:技多不压身!
看看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孩子,玩的有点过火,作业还在进行中,也不知道班级的学生们是否有的也为作业发愁呢?开学时会不会有学生作业没有完成了,期待孩子们有好的变现。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2014
一、填空题
1.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主要包括观察、理解、思维 和表达。2.说话能力的结构包括组织语言能力、表情达意能力 和应变的能力三个方面。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 身心发展 和 语文学习的规律,以选择教学策略。
4.蒙学读本的代表作是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5.对小学生语文集体学习质量定量分析的方法是平均数、标准差、分数段。
二、名词解释
1.文道统一: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偏重某一方面。人文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培养学生的人格是不能忽视的。但是语言的性质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涵,语言形式是文化、思想、情感内涵的统一体,所以语文历来讲求文道统一。
2.讲授法:指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小学语文教学评估:是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语文学习质量作出客观的衡量和判断的过程。教学评估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际,激励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三、选择题
1.命题作文的优点是(ABC)
A.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作文 B.便于统一指导
C.便于统一讲评 D.有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
2.以集中识字为主的教材,多采用(ABCD)的形式
A.看图归类识字 B.基本字带字
C.以词句带字 D.反义词归类 3.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关系是(ABC)
A.听是说的基础 B.读是写的基础
C.听说在前读写在后 D.四种能力相互独立
4.将“国文”改为“国语”的划时代变化在于实现了(A)A.白话文 B.言文一致 C.言行一致 D.实施了文言文
5.看图说话这种听说训练方式主要用于小学(A)
A.低年级 B.高年级
C.中年级 D.中高年级四
四、简答题
1、简述课堂提问的技巧。
答: ①提的问题要有启发性、难易适度、紧扣目的和重点,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
②问题的表述应清楚明了
③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时间 ④指名要面向全体。
2.简述语文教育的特点。
答:(1)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2)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综合性、阶段性、实践性
3、简述语文课外阅读的措施。
答:1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提出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外读物篇目;2课外阅读方式多样化;3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4妥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5课后指导交流
4、简述阅读对作文的影响。
答:阅读需要先整体感知,作文先要总体构思。阅读和作文是紧密在一起的。会阅读的人能读出全文的谋篇布局,读出文章句子的内涵。比较讲究字眼的品位落实。阅读能力强的总能在短时间内构思作文,在确定具体文体的前提下搜寻相应的素材。阅读的文章多了,也能潜移默化地吸收优美词句加以运用。在逐步地模仿过程当中就能提高自己写作文的档次。在题材新颖等方面就大有收获。要想作文好,阅读量必须逐年加大。
5、简述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原则。
答:小学语文的编写一般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一、要符合时代的需要。
二、语言文字要规范。
三、教材体系和编排要科学合理。
四、要为发展学生的智能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创造条件。
五、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6、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答:⑴学习知识与认识事物相统一原则 ⑵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⑶语文知识教学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
⑷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⑸课内外语文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7、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的教学能力。
答:⑴独立理解教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⑵选择与运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能力 ⑶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 ⑷设计教学与管理教学的能力 ⑸全面创新的能力 ⑹教学监控能力
8、简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预习进行方法指导。
答:在平时教学中应这样指导学生预习语文:定向指导,预习步骤,设计合理的预习作业。
(一)通读全文。通读课文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什么人,描写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三是带着课后问题通读全文。
(二)读准字音,了解字词含义。参照拼音,读准生字新词,多读几遍,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不明白字意的字,要查阅字典解决,以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三)朗读。反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四)摘抄。可以把自己认为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
(五)思考。这是预习作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预习活动,在对课文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思考一下,在文字上、语句上、内容上、思想意义上还有哪些问题不太清楚,需要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或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的,及时记录下来。
这样,经过教师的引导预习,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预习,课上有针对性的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逐步形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减轻教学的负担。
9、简述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答:(1)提高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2)认真设计话题,使说者想说,听者想听(3)纠正语病着眼于内容
五、论述题
1、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统一的原则。
答: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学习中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调动起来;启发、引导、指路、解惑;精讲重点、解答问题、组织学习、设计作业、检查学习效果;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小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举例说明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的识字能力。答:如《数星星的孩子》教学片段中:
师:(出示“勺”字),谁来读读字音? 生:sao。
生:他读得不对,应该读shao。师:(出示“斗”字)谁知道这个念什么? 生:dou。(齐读一遍)
师:在课文中找找“勺”和“斗”两个字是在哪个句子中出现的,把这个句子读出来。生读:“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星。” 师:好!勺子什么样,知道吗?你们天天用勺子吗? 生:我们天天用勺子喝汤。生:我天天用勺子吃饭,我不爱用筷子。
师:大家都知道什么勺子了。“勺”字好记吗?怎么记? 生:“勺”字有三笔:撇,横折钩,点。
生:“勺”字就像一把勺子,撇像勺子的把,一点像勺子里的东西。„„
(1)教学片段中,教师并没有孤立地进行识字教学,而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习勺、斗二字时让学生找出在哪个句子中出现。
(2)识字教学与认识事物相结合,如学勺字,现实生活中喝汤的勺子结合起来。(3)识字音、形、义结合。先学音、接着学形
(4)识字与写字结合 :
(一)教师对孩子的认识能力、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等,要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理论知识。
(二)加强对汉字的研究,全面提高文字学的修养。(1)理解并贯彻统编教材的编写意图(2)了解基本字的本义和字形(3)科学地讲析字理(4)掌握笔画、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的知识
(三)字理识字要与其他识字方法结合运用。识字教学不同于文字学研究,汉字的可解释性也不等于字源的解说,故在识字教学中可将字理识字法与其他识字方法结合起来,依据实用义灵活地析解字理。
(四)在教学时适当把握析解字理的“度”。在进行字理识字教学时,应把握好析解字理的“度”。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小学识字教学的一般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在析解字理时,应特别重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析解,进而转入对形声字的析解,遇上假借字和转注字要视其情况谨慎处理。
六、材料题
结合叶圣陶先生以下的几个论述,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1)“语文教学之一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课本必须善读,一也;因善读课本而自能读其他书籍报刊,二也;二者皆能做到,乃为达到目的,教学成功。”(2)“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3)“语文教本不是个终点„„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
答:由叶圣陶先生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归纳出培养分析阅读教学中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时需要突出以下几点:
一、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采取“自读自悟”的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理解、读中悟情、读中想象、读中欣赏、读中积累,其核心是自始自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朗读为主线,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坚决摒弃繁琐分析,摒弃抽象说教,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读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问题和训练的重点,加以引导、指导,使学生学得更好,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学的方法。随着学生自主感悟、自主体验的过程,学生获得了独立学习的机会,争取独立的内在需求得以满足,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增长和提高。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学会读书方法——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核心。
首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包括自读感知、自读想象、自读欣赏、自读积累。
其次,学习读书方法。方法是能力的核心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方法并正确运用才能真正实现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就是用浏览的方法,迅速选择阅读材料;用略读的方法,寻书专著课文材料的主要内容确定阅读的重点;用精读的方法,正确而有创见的理解阅读材料,从而达到自己的阅读目的。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主要靠教师有意识的把方法渗透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使他们经过一次次的阅读实践,一点一滴的逐渐领悟方法,并且反复的联系运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
应当培养的良好阅读习惯: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预习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四、精读与略读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是达到独立阅读能力的途径 学生在课内所读的课文只是例子,学生凭借它西的种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只有经过大量的阅读实践,阅读方法才能内化为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外阅读时补充;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继续;课内阅读学方法,德外阅读重应用。
五、突出多读,重视积累——独立阅读能力形成的保障
多读,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多读是指:遍数多、数量多、品种多。只有通过多读,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感悟、想象、欣赏,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不断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精心设计,有效操作,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就能有效地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