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写作 历年问答题总结
2011年7月
1、布鲁姆等人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
2、教学方法的含义及其本质。
3、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
4、班级授课组织存在的缺陷。
5、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
6、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理解,并分析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7、我国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方向。
2011年4月
1、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2、课程选择的含义及其基本取向。
3、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实践中综合课程的理想范例并不多,为什么?
4、课程与教学过程取向评价的本质、价值与局限。
5、“计算机为媒体的交往”对教学领域会产生哪些影响?
6、“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谈谈你的看法。
7、从课程实施三种取向之关系分析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
2010年7月
1、主体教育观的内涵是什么?
2、试述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
3、试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4、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5、建构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6、试分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特征。
7、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各有哪些特征?两者关系如何?谈谈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方面的现状。
2010年4月
1.简述卢梭发现教学论的基本内涵。2.试述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3.在对评价领域的发展历史进行四阶段划分时,古巴和林肯认为第一、二、三代评价的缺陷是什么?
4.简述学科课程的局限。
5.客观主义认识论的内涵是什么?
6.试分析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及它的优势与局限。7.论述建构主义教学观。
2009年7月
1、简述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
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3、怎样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
4、简述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特征。
5、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6、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有“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三类观点,请你分别谈谈对这三类观点的理解,并进行比较。
7、结合实际,谈谈应该怎样开发隐性课程
2009年4月
1.“活动分析”方法的提出者是谁?并简述其基本内涵。
2.依据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对评价领域的划分,第四代评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简述生成性目标的特点。
4.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5.阐述“课程教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6.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7.试比较提示型教学方法、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自主型教学方法之间的异同,并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2008年7月
1、布鲁纳提出的发现学习的含义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
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哪些方面的教育价值?
3.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哪些特征?
4.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
5.学科本位综合课程有哪几种形态,并简述之。
6.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在每一来源的确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7.论述学科课程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2008年4月
1.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
2.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3.如何理解教学方法的本质?
4.支架式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5.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
6.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
7.比较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基本取向,并谈谈对改进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有哪些启示。
2007年7月
1、简述“课程审议”的基本内涵。
2.简述科学、艺术、道德整合的基本内涵。
3.列出三种典型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及其代表人物。
4.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
5.简述奥苏伯尔关于教学设计的两大原则的基本内涵。6.班级授课组织有什么样的优势和不足?
7.结合实际论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
2007年4月
1、简述泰勒原理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2.简述表现性目标的涵义及价值取向。3.简述教学对话的性质。4.简述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
5.简述随机访问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6.试分析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特征及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7.什么是自主性教学,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性教学方法?运用它有什么积极的作用?
2006年7月
1.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特征。2.简述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基本内涵。3.简述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4.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5.简述情境教学的基本特征。
6.论述在评价领域中古巴和林肯的历史分期思想。
7.基于你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阐述并分析“教师中心论”、“学生特殊客体论”与“主导主体论”的观点
2006年4月
1.简述“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2.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可以分为哪五类?这五类学习结果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 3.简述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
4.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应该如何认识这些因素? 5.“教育性教学”的提出者是谁?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6.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回应模式?为什么说它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模式?
7.综合课程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困难?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有哪些?
2005年7月
1.简述学科结构的基本涵义。
2.将当代社会生活的要求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时必须要遵循哪三条原则? 3.如何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
4.简述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的基本步骤。
5.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有什么样的区别?
6.义务教育制度确立以后中国课程教材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后应朝怎样的方向努力? 7.论述课程选择的基本取向,并结合实际谈谈应该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
2005年4月
1.简述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2.简述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3.泰勒认为,选择学习经验必须遵循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分别是什么? 4.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三种张力及其相对应的三种基本价值取向。5.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主要内容。
6.自主型教学方法的作用是什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
7.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并谈谈其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启示。
2004年7月
1.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2.简述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3.简述行为目标的主要缺陷。
4.简述先行组织者对知识的学习和保持的作用。5.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6.阐述目标取向评价、过程取向评价、主体取向评价的本质,并谈谈应该如何改进我国的课程与教学评价。
7.结合实例论述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2004年4月
1.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提示型教学方法具有哪些教育价值? 3.如何看待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 4.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
5.什么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7.试比较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的不同,并谈谈过程模式对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2003年7月
1.学术中心课程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特征? 2.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有哪些特征? 3.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 4.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价值何在? 5.第一、二、三代教学评价共同存在的缺陷有哪些? 6.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将他们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7.开发综合课程的有效策略有哪些?根据这些策略应如何推进我国综合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2003年4月
1.利维的教育评价历史分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符合哪些要求?
3.随机访问教学的含义与基本特征是什么?
4.简要说明课程与教学目标三个基本来源的含义。
5.简述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发现的课程变革过程的三个阶段。6.论述教学对话的性质与策略。
7.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开发隐性课程。
2002年7月
1.列举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并进行简要解释。2.教学方法的本质是什么? 3.第四代教学评价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特点? 4.普通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各自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5.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的教学设计有哪些特点? 6.罗杰斯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我国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7.结合实际分析我国课程教材改革应朝怎样的方向努力。
2002年4月
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 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 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6.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7.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
第二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第一章:总论
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意义、概念、特点
1意义:背①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②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③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④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科研能力。2概念:
①科学研究的概念。背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活动。
理解:科学研究的目的不在一成不变地记录或收集事实资料,而是要经由概括、演绎与实证 的方法,建构出一套科学的理论,用一组精要的理论性架构来描述、解释及预测复杂的事实。②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客观性:a资料来源于客观。b研究过程客观。c研究结果客观。创造性: 继承性: 系统性: 控制性:
③学前科学研究的概念。背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④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背
科学研究的一般特点:客观性、创造性、继承性、系统性、控制性。自己的特殊性:多因素、实践性、持久性、有条件的控制。
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背 一生态化、现场化与跨文化 ①生态化:就是强调在真实的自然与社会的生态环境中研究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的外部效度,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
②现场化:是指在学前教育的现实环境中研究教育与人的发展的规律。
现场观察———自然观察法。
现象研究
现场实验:在自然的真实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因变量的变化,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③跨文化:将同一课题应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以此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共同规律,或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学前教育差异中,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对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影响的一种方法。即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中个体或群体的比较研究。二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现代化与数学化。
①综合化:是指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从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学前教育科学跨学科的研究。
学前教育科学综合化表现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②现代化:主要是指研究技术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③数学化: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越来越注重于以数学、数学方法作为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工。
三、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涵义。是指关于学前教育科学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认识学前教育现象、研究学前教育规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唯物辩证法和系统论都是学前教育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系统论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论体系 哲学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一般科学方法论———系统方法论 具体研究方法 观察法 访谈法 实验法 临床法 问卷法 社会测量法 经验总结法 历史法 文献法 行动研究法 统计分析法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唯物辩证法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①实践反映论 表现方面:
1)理论产生于实践,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强调教育实践反映的辩证决定性。2)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社会性。3)学前教育改革都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重视学前教育实践反映的物质性。4)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性。
5)物质在不断运动发展,强调学前教育的发展性。6)强调幼儿在学前教育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7)强调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性。②普遍联系论 ③运动发展论 ④对立统一论 ⑤质量互变论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①系统方法论的涵义:所谓系统方法论就是指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论、协同学论、突变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是探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变化发展的理论。其核心思想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的子系统,以及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序列的亚系统,高层的系统整合着子系统,却有不同于子系统的特点。②系统方法论对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1)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整体的系统来进行研究。2)把学前教育现象作为不断发展的信息控制的自组织系统进行研究。
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实事求是地根据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根据受教育者的社会生活条件,以及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进行研究。①必须从客观事实出手,详细占有材料。②必须坚持严格的客观态度。
③必须全面地搜集资料,详细认真地研究问题。2)发展性原则
①教育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②教育发展是主客体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3)教育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第二章:设计研究方案
一、课题选择的原则 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意义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5)前沿性原则 6)可行性原则
二、课题选择的程序 1)初选 2)初探 3)具体化
4)撰写选题报告 5)修改确定
三、课题的来源 1)理论 2)实践 3)规划
四、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概念、作用、特点。
概念: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课程之后,人们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教育科学理论与知识,对所要研究的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提出初步的假定,这些初步的假定就是学前教育科学假设。
特点:①推测性 ②根据性 ③不矛盾性 ④解释性 ⑤接轨性
作用:①提出新的实验,形成新理论的桥梁。②确定具体研究目标,形成具体设计方案。
五、查阅文献资料
1、目的:①了解该课题研究领域的全貌。②明确研究课题的依据。③明确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④明确研究课题的理论建构。
2、资料来源:①生活资料。②成文资料。③电子资料。
3、方法:①查找文献资料。②写文献综述
综述要严格按照原作者原意写,要客观;同时,又要以自己主观想法统领资料,这就要对资料进行评价。
六、研究类型
1、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或教育规律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
优点:能较细致地反映出被试在发展过程中对不同条件的具体变化和规律。缺点:是时间长,环境和被试个体复杂,多样的变化将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2、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或教育规律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优点:简便,短时间就能见成效,样本大,便于统计处理,代表性强,比较切实可行。缺点:难以控制被试的具体变化,较难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细节特征,显得粗糙。
3、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把个人或一个团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个案研究主要是搜集一定个人的家庭情况、教育影响、心理发展等历史资料,从而加以分析,探究其心理发展或教育特点与规律。
4、成组研究:成组研究为对一群体进行研究。
5、常规研究指的是采取一般研究技术,如观察、谈话、问卷、调查访问、测验、作业方式实验等进行研究。
6、现代化手段研究指的是采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如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现代化的有单向玻璃的儿童观察室、实验室等进行研究。
七、如何科学地抽取样本
1、抽取样本的概念是从一个总体中选出一部分被试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出来的这部分被试叫做样本。
2、抽取样本的原则 ①总体限定明确。②样本具有代表性。抽样五个方面问题 年龄 性别 职业 文化背景
被试自身的素质 ③样本容量要适当。
3、抽取样本的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
②等距随机取样
R间隔距离等于N群体总个数除以n样本数 ③分层随机取样 =n N i ——N
八、确定具体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1、确定具体研究方法的原则
从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任务与对象出手,确定最合适的研究方法。
2、具体研究方法的类型
①收集资料类(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②定性分析类(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文献法)③定量分析法、统计分析法。
九、研究材料的标准化
1、研究材料标准化的原则 ①熟悉,研究者与被试熟悉。②同质性,被试水平要一致。③依据理论建构。
2、如何编制标准化的研究材料
①依据:编制材料要依据研究课题的概念和理论建构。②预测:去掉不理想的题目,最后编制成正式测试材料。③标准化:要达到标准化,要解决四方面问题。1)解决难度问题
P=R ——N ×100 % 2)解决区分度问题
中等难度项目的区分度最高。解决信度问题
估计信度的方法:再测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解决效度问题
估计效度的方法:内容效度、效标效度。
十、变量的类别
1、自变量由实验者主动加以控制的实验条件,并呈现给被试的刺激物,它不依赖被试的心理行为而独立变化,实验就是为了考察由于它的改变引起的被试反应的变化,又叫刺激变量。
2、因变量
它是由刺激变量引起或改变的被试的反应,它是随实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又叫反应变量。
3、无关变量它是在实施中除自变量以外,其他一切可能对因变量发生影响,对实验有干扰的变量。
十一、变量的控制
控制变量有最大、最小控制原则。
1、控制自变量
在设计自变量时要科学,要严格地按着材料标准化来设计,控制自变量使其有系统的前后变化,由它引起被试反应,显出最大差异,体现最大的控制原则。
2、控制无关变量
在实验中,要控制无关变量使其保持最小影响。
3、控制测试工具
有助于使误差达最小限度。
十二、填空
统计分析一般有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推论性统计分析。
十三、研究方案模式 课程名称(作者、单位)①研究目的 ②研究方法 ③预期研究结果 ④参考文献 第三章
执行研究方案
一、执行研究方案的任务
定义:按照已经拟定好的研究方案,对被试进行观察、施测,运用教育因子进行培养,以收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这就是执行研究阶段的任务。
二、执行研究方案的要求
1、严格按要求选被试 ①样本要具有代表性 ②样本年龄要准确
③选取样本要具有随机性
2、严格执行指导语 ①指导语要准确
②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做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①材料制作要规范 ②记时要准确
③研究步骤不能颠倒
④收集资料尽量做到情境自然 ⑤培训施测人员
4、严格有目的记录 ①按记录表格详细记录 ②观察记录的训练 ③当天记录当天整理 ④尽量用现代化手段记录
5、严格依据评分标准记分
三、执行研究方案可能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1、不合作
1)被试不合作,被试的情绪不好,或身体不适。
被试与研究者不熟悉,被试惧怕研究者,或者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被试的自我中心影响。
方法:在研究过程中,要依据被试的心理特点,否则将会事倍功半。2)家长的不合作
方法:当对幼儿进行研究时,一定要向家长讲明搞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与合作。3)教师的不合作
方法:应让每一个教师明确在本研究中的角色,取得合作。
2、社会系统误差
在研究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成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方法:①为了避免社会系统误差,研究者应该向被试讲清研究的意义,在调查的问卷中不记名字,以打消被试的顾虑。
②在有可能的情况下,采用双盲法,即主试和被试都不了解研究的目的。
3、被试流失
研究的周期往往较长,其中部分被试可能转学,或生病等。方法:在选择被试数量时,最好放宽一点。
4、环境干扰
方法:寻找一个适合的环境。第四章 撰写论文
一、整理资料的目的
1、保证研究主导方向资料系统化
2、保证材料的可靠性
4、保证形成典型性资料,初步发现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二、整理资料的步骤
1、资料审核
定义:资料审核就是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检查,核实其真伪,将不合格的资料删除,有缺漏的资料补填清楚,然后清点全部资料总数,若有不足,需收集资料,给以补充,以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种类
a计量审核
核查资料是否符合计量关系。
b逻辑审核
核查资料是否符合逻辑关系。
2、资料评定
是指根据标准答案对合格的原始资料逐一进行判分或评定等级,评分标准要具体,要有明确的操作定义,最好运用评分者信度来说明评分的可靠性。
3、资料分类、汇总、列表按类登记
三、分析结果
1、定量统计分析
定义:以统计方法为工具,从复杂繁多的数据中抽出规律性的结论。步骤:①数据处理②绘制图表③差异显著性检验
2、定性分析
定义:运用哲学分析法和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从而揭示教育本质与规律,为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理论的构建提供依据。
步骤:①根据研究目的确定定性分析的目标。②根据目标整理收集到的原始资料。③用逻辑的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分析已整理后的资料,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其规律和特点。
四、撰写论文
意义:①呈现新成果②促进交流与合作③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 程序:①确定类型②草拟提纲③写作初稿④修改定稿 格式:①一般格式②调查研究论文的格式 注意的文题:①观点和材料要相结合,通俗性和科学性要相结合②要重视研究方法和结果的阐述③分析讨论时要用辩证的观点④材料收集后不要急于动笔,要深思熟虑。第五章
学前教育观察研究
填空: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一、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1、定义: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客观对象,收集、分析事物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作用:①观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前提。②观察是产生理论假设、验证理论的手段。③观察是提供学前教育现象真实过程的手段。④观察是帮助研究者了解被测试个体差异的手段。⑤观察是解答各种特殊问题的手段。⑥观察是教育评价的手段。
3、观察应注意的问题 ①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②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③要善于记录,便于整理。·正确无误,如实记录。·周密完整,全盘记录。·详细有序,有条不紊 ·可以辅以观察设备
④要有确定的范围,明确的指标。⑤选择适合的观察方法。
二、学前教育观察研究的种类
1、描述记叙法
定义: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试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分类
日记描述法 系列记录法 轶事记录法 持续记录法
①日记描述法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被试在一段延长的时间内进行反复观察,把观察到的被试的各方面的新行为、新发展记录下来,进行研究。优点:·能提供较长期,较详细的第一手资料。·记录被试发展的真实过程,连续行为。·描述被试的生活环境及其各种行为,有利于对行为进行质的定性分析。缺点:·选择被试往往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儿童,具有偏向性,缺乏代表性。·观察者一般都是被试的亲人,观察容易出现偏差,高估儿童。·案例太少,缺乏普遍性。·追踪天天记录,耗费人力物力太大。
②系列记录法是对被试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以便系统的收集被试行为发展的资料。
系统记录法与日记描述法的区别在于日记描述法是记录被试各种行为表现,系列记录法是记录被试的某种行为表现。③轶事记录法 ④持续记录法
比轶事记录法更详细更完整,要求尽可能详尽地捕捉最主要行为或事件的要素,是记录连续行为的最好方法。
2、取样观察法
定义:取样观察法是以行为为样本的研究方法,经过选择,使用预定类型,在一定时间内,观察者在各种各样变化的背景中选取被试行为样本,它不需要详细地描述行为,可减少记录的时间。分类
时间取样观察法 事件取样观察法 ①时间取样观察法
定义: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一个确定的短时间阶段里观察被试,主要记录行为出现与否,行为发生的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间。要求:
·时间取样法只适用于经常发生的行为。·只适用于观察外显行为。
·必须要确定观察目的、被试的数量、观察的范围和时间。·使用时间取样法对观察行为与事件必须给以明确的操作定义。·应当制定时间取样编码记录表。优点:
·可以使研究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收集较多的具有代表性的资料。
·时间取样观察法主要用于研究特定的行为和事件,可以控制,使研究客观化。·可以确定行为、事件发生的频率。·不干涉被试正常活动。·可以取得定量化的资料。缺点:
·只限于研究出现频率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只能获得行为出现频率的资料。·不能保留行为发生的顺序。·不能保留行为的完整性。
·不是完全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②事件取样观察法 定义:事件取样观察法是从被试多种多样的行为中选出一种有代表性的行为进行观察,在自然的情境中,等待所要观察的行为出现,然后记录这一行为的全貌。经典研究:达维对学前儿童争执事件的研究。优点:·事件取样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观察行为事件的全貌。·研究行为事件的范围广泛。·收集资料的时间相对是经济的。缺点:
·收集的是定性资料。
·忽略了与该事物相关的条件与情景。
3、等级评定法 定义:是用等级评定量表将所观察的行为事件数量化,即用数量来判断行为事件在程度上的差别。分类
数字评定量表法 图示评定量表法 累计评定法
①数字评定量表法以指定的数字顺序作为描述的类型,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量表中适合的数字上标记号。②图示评定量表法
以一条直线表示一个行为特征维度,评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在直线上确定与被试的行为描述相应的点,并标上记号。
③累计评定法将所有活动项目按正反两方面成对安排在两栏内,分别计算两栏项目的分数,最后将两栏分数总和累计评定。等级评定法 优点
操作简便易行,省时省力。
主试只需极少训练,就能掌握此法。使用范围广泛。便于核查。缺点
资料可靠性较小。易造成评定等级误差。难以分析行为的原因 应注意的问题:
·防止评分过高或过低。·防止都打平均分。·防止成见。
·一个被试,最好由两个评定者评定。
4、间接观察法
定义:被试的一些信息不能直接观察到,就要通过其他途径而获得,这种通过间接途径观察事物的方法,就叫做间接观察法。第六章
学前教育访谈研究
一、学前教育访谈研究概述 1概念:是研究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口头谈话的方式来从访谈对象那里收集有关其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2特点: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访谈研究是访谈者主动与受访者建立主动积极信赖关系的人际交往过程的体现。访谈研究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实施的原则。3访谈与日常谈话的区别
二、种类
1、按访谈结构划分种类:结构性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指按照统一设计的要求、按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比较正式的访谈。非结构性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内容,访谈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看法的一种非正式访谈。
半结构访谈:是在运用访谈提纲的基础上进行的,访谈者先准备一个访谈提纲,对访谈问题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不断提出新问题的同时也鼓励受访者提出自己的问题,根据访谈的具体情况对访谈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灵活的调整。
2、按正式程度分: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 按接触方式分:直接访谈、间接访谈 按受访者人数分:个别访谈、群体访谈 按访谈对象特点分:一般访谈、特殊访谈 按访谈次数分:一次性访谈、多次访谈
三、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与实施技巧
一、1、明确访谈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变量。
2、选择具体访谈方式。
3、编制访谈问题、提纲及指导语
4、选择访谈对象。
5、访谈者的选择与培训。
6、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充分熟悉访谈内容、准备好访谈所需的相关材料和设备、尽可能的了解访谈对象、确定访谈的时间地点。
7、预谈与访谈程序的修订 注意:
1预谈对象应与以后的正式访谈对象是同一群人,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正式的访谈对象.2在预谈过程中尽可能的作详细的记录。
3可对预谈过程进行录音、录像,易于发现访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也有利于分析访谈者的类型和水平,以便对其进行指导和训练。
二、访谈在实施时一般主要包括: 问(提问和追问)倾听、答(回应)
记录(笔录和录音记录)、结束和收尾、访谈结果的整理和编码等。
四、访谈研究的评价 访谈的优点
1、访谈研究有利于对对学前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
2、访谈研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3、访谈研究所收集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4、访谈研究的适用范围较广。
5、访谈研究具有较问卷研究更高的回收率和有效率,研究者能保证使访谈研究中的所有问题都得到回答,提高被试回答的有效率。访谈的缺点
1、访谈研究相对于其他研究手段,花费的时间、精力和物力都较多。
2、访谈研究结果的可靠程度受谈话执行者的能力、水平、态度等限制。
3、访谈研究所获得的资料难以量化。访谈研究尽管有很大的适用范围,但并不是所有研究问题都适宜采用访谈技术。
5访谈研究受环境、时间和访谈对象情绪状态制约,以及访谈对象思考问题时间短等特点的影响。第七章
学前教育实验研究
一、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 概念是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实验变量,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特点:
1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2能够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3能够致物以变。
4有明确的实验设计和确定的实验程序。原则:
1确定变量关系。2取样和分组原则。3分组种类。分组种类:
单组:同一组被试先后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单组比较的优点是被试不变,避免了不同被试造成的误差,缺点是同一组被试先后实验,会带来练习误差、疲劳误差。
等组:把被试按相似条件分成两组或几组,分别接受自变量的影响。等组的优点是可以避免单组比较中的学习误差和疲劳误差,缺点是不同组,被试尽管做同质性考验,但不可能完全相等。
轮组:以不同的顺序,使各组被试轮流接受所要研究的自变量的影响。
二、设计模式
1、单因素实验设计的内容:根据研究目的提出假设,确定研究的自变量,控制无关因素,选择被试和进行分组,拟定实验程序,安排实验条件,草拟记录表格,确定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方法。
2、设计模式
1单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2单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3等组单因素一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4等组单因素两个层次实验设计模式
三、学前教育实验研究的种类 实验室实验与现场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内或模拟生活环境高度控制的实验场地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研究。
现场实验是在真实的教育情景中,尽可能的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探讨自变量与无关变量的因果关系。
前实验:是无法随机分配被试,不能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误差高,效度低,往往不能说明因果关系。
准实验:是无法对被试进行随机取样,一般按现存班级进行实验,能对一部分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无法完全控制无关变量。
真实验:能够随机抽取与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能够系统操纵自变量,严格地控制无关因素。
第八章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
一、概念 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是研究者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提纲,拟成简明易答的问题,编制成标准化的问卷;然后由熟悉的幼儿教师或幼儿家长针对问卷中的题目逐一对幼儿展开评定,从而获得有关幼儿心理与教育的信息,最后再由研究者根据收回的答案,进行系统的分析,验证理论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特点:多因素测试,标准化程度高,收集资料时间短、样本大。
二、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的形式
1、开放式评定问卷
是在问卷上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评定者根据被试的实际情况作出回答。功能:开放式评定问卷适合于研究者在说不清或难以预料回答结果的初始研究阶段,经常用于预测性研究。
封闭式评定问卷是在问卷中不仅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限制回答的方向和数量,让评定者在限定的选择答案中评定有关幼儿的实际情况。优点:1能够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 2样本大有代表性; 3客观真实;
4简单易行,省力、省时; 5标准化的问卷,便于统计。
缺点:缺乏灵活性、指导性、深入性、容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容易受评定者主观性的影响。
3使用评定问卷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问卷项目要有针对性,源于幼儿实际生活。
2、问卷项目组成要标准化。
3、问卷项目数量要适中。
4、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相结合。
5、问卷题目在编制时应注意避免社会系统误差。
6、问卷应做到公平、公正。
7、正式评定问卷制定前,要进行预测和信都、效度的检验。
三、评定问卷的编制
1、问卷的一般结构: 标题 前言 指导语
问题及选择答案 结束语
2、明确问题的变量——建立理论建构 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三种方式: 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实证标准方式。
3、如何编制问卷的问题
a 在时间顺序上,可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的时间顺序。对于有时间顺序的问题,应该依次排列,有连续性。
b 在内容顺序上,由钱到深、由易到难。
c 在类别的顺序上,一般遵循人口学资料问题、实际行为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
4、回答方式:选择式、排序式、量表式、是否式、填空式、自由回答式。第九章
学前教育文献研究
一、学前文学研究是指搜集、鉴别、整理有关的学前教育文献资料,摘取与学前教育研究题有关的内容和信息,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学前教育事实和规律的科学认识的一种方法。
意义:1;有助于研究者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形成假设。2:有助于研究者对有关领域的情况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3: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搞好研究设计。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6: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优点:1:文献研究没有时空限制。2:文献研究比较客观真实。
3:文献研究比较方便、经济、效率高。4:文献研究摆脱了个人研究的局限性。缺点
1:文献资料所反映的事实往往带有倾向性,与客观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2:文献资料具有不完全性,且难以排出非真实成分。
3:文献研究获得的结论往往是通过事实判断、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和推导手段而形成的,较为注重理论研究,是否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写照,还需借助其他较为客观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来证实。
二、学前教育文献研究的原则 1;文献收集的有用性 2:文献收集的完整性 3:文献搜集的新颖性 4:鉴别文献的可靠性 5:文献积累的科学性 6:文献研究的批判性
三:文献研究的搜集工作包括查阅文献和积累文献两个部分。1:查阅文献
A:文献的种类及来源 B:查阅文献的流程
1: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内容
2:确定合适的索引和修正、限定系统的材料。3确定与研究报告相关的潜在标题。4将资料按内容和重要程度排序
5对包含相关的信息材料作摘要和总结。6写出文献综述和完整的书目。C:查阅文献的方法
1:检索工具查找法,即利用现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方法,一般适用于检索工具较为齐全的图书馆或情报机构。
2:参考文献查找法,也叫追溯查找法,即以文章或专著末尾所附参考文献目录为基础,追踪查找有关文献资料的方法。
3:综合查找法,即将前面两种方法综合起来,交替使用的查找方法。在文献查找中一般应遵循从宽到窄、由近及远、从易到难得路线。2:积累文献的方法: 1抄录式 2,标记与批语式 3提要式 4札记式 5综述式
文献综述是在全面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叙述和评论。
3:鉴别文献是辨别文献的真假及质量高低,其方法分为“外审”和“内审” 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
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内审方法
:1文字性文献互证
2用实物来佐证文字性文献
3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看是否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相悖,如是,文献内容则有可能有伪
4研究佐证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以此来判断作者是否可能比较客观地叙述事实并作出公允的评价,以分析作者的倾向。第十章
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
一、所谓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是指在不受控制的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际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概述,使之上升到幼儿教育理论一定高度的一种总结性研究。
二、意义与作用
1;它有利于从学前教育实际出发,提高学前教育科学的研究水平2:它有助于增强幼儿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3幼儿教师通过经验总结和交流,不仅是对自身和他人的实践成果的肯定,而且也为于他人进行经验交流提供了机会,这也将大大的刺激和调动幼儿教师的研究和工作热情。
三、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经历了一:先进幼教经验的积累和提出阶段 二:对先进幼教经验进行科学总结阶段。
四、学前教育经验总结研究的步骤
1:筛选先进的幼教经验,确定研究的课题与对象 2:幼教经验的核实与验证 3:查阅有关的参考资料 4:制定总结计划
5:分析综合,将幼教经验理论化 6:组织论证
7:修改、定稿,形成书面总结报告
五、学前教育总结研究基本要求
1:筛选先进幼教经验,选择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 2:要依据客观事实,反映经验的本来面貌 3:要全面考察,注意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4:要正确区分现象与本质,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5:要有创新精神,摆脱旧观念的束缚 第十一章
学前教育行动研究
一、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情景参与者以学前教育情景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景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行动研究特征
1: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标(为行动而研究)
2:边行动边研究,注重研究环境的现场性(在行动中研究)3:行动者既是行动研究者又是行动应用者(对行动进行研究)4: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 5: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螺旋过程
行动研究类型:合作模式、支持模式、独立模式 行动研究适用范围: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将新的改革措施引入固有的体系中,使之得到创新 作为职业训练手段,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分析能力和自我意识 3 在特殊情况下,对已确诊的问题加以补救,或使环境因素得到改善 4 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研究与改革
三、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1为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的兴起做了很好的前期方法论准备和实践探索工作 2 是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中介 3 是大教育研究结构层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4 教师参与学前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更彻底 5 使教育研究方法产生变革 6 沟通幼儿园、家庭与社会 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案列 8 是提高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四、学前教育行动研究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 1 坚持应用性,不能学术化 2 坚持高尚性,不能低俗化 3 坚持通俗性,不能庸俗化 4 坚持自主性,反对依赖性
五、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1:勒温的四环节模式行动研究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2:我国学者的行动研究七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订计划、收集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考验、提出报告
六、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法 1 观察陈述方法 非观察性调查及自我报告技术 3 情境分析与问题解决方法 4 批判反省与批评技术
七、行动研究实施的原则
1:行动研究是一系列的行动,是在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2:行动研究要求合作,需要与他人合作研究问题。3:行动研究在解决问题是采取弹性态度。
4:行动研究需要不断地考核或检讨,不断考察工作的结果。
八、实施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时的注意事项
1a认真选择课题b避免选择自己无能为力的课题c课题选择应该与改善行动联在一起 2:建立有道德义务的协作关系
3:具体计划、详细观察、认真记录、持续研究 4:选择最佳报告形式
九、联系实际,围绕“怎样培养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为题设计一个行动研究方案 1:确定问题
a列出你认为的大班幼儿的学习习惯培养的几个主要内容 b 你认为这几项内容哪些是可以帮助与指导的 c 按内容的重要性一次排列顺序
d 选择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内容与全园教师研讨,在研讨中修改,使研究课题更切合幼儿园实际。
e 陈述你的选题,并解释研究的重要意义 2:寻找培养途径 3:实施培养方法 4:分析结果 5:理论的发展
a 对自己的实践有哪些观念上的改变 b 计划在将来的实践中有哪些变化 c 有哪些观点可以与大家共享 第十二章
学前教育统计分析研究
一:学前教育统计分析研究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由实验或调查所取得的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进行推断的一门科学。
二:统计分析的基本内容 1 描述统计
主要研究如何整理、分类和简化由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貌以表明研究对象的性质。2 推论统计
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的数据资料信息,推论全局的情形。3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的目的在于使研究者能够科学地、经济地以及更有效的 进行实验。
三、统计分析的作用 统计分析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2 统计分析有助于研究者科学研究能力的发展 统计分析是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教育现场实验 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统计分析的局限 统计分析往往是对真实总体的概率估计,它具有一定的误差范围,并非绝对的精确 2不能仅仅因为运用了统计方法就认为是科学的,这里还存在是否正确运用的问题 3 统计上的显著性,有时并不能真正代表教育与心理科学意义上的显著性 4 学前教育与心理现象中尚有许多方面仍无现成的材料作为参数来加以检验
第三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填空题
二、填空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一般科学方法论_和具体的研究方法。
2.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和
3.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
4.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量表式、、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行动_、__合作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6.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
7.标准分数是的比值。
8.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把实验分为和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___一般科学方法论 和具体的研究方法。2学前教育实验包括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试验。
3.文献资料分为三种,生活资料、成文资料和电子资料。
4.执行研究方案可能碰到的困难有不合作、社会系统误差、5.资料审核的种类包括计量审核和。
7.标准分数是
8.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___自变量_____、因变量和_无关变量_______。
9.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__排序式______、量表式、____是否式_____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10.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_行动_______、_____合作____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11.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数据处理_____、___绘制_图表____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12.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__因变量_________和无关变量。
13.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的三种方式是: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和 实证标准方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_哲学方法论_、一般的科学方法论与_具体的研究方法。
32.学前教育科学假设的特点具有推测性、根据性、____、__和接轨性。
33.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是在合理的控制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操纵___实验变量__,观测与这些实验变量相伴随的__现象___的变化,探究实验因子与反应现象之间关系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34.勒温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包括计划——___——___——反思的循环圈。
35.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至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现场研究一般分为现场观察和_两种。
35.取样观察法包括__时间取样观察法____和事件取样观察法。
36.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38.鉴别文献的方法可分为“”和“内审”两类。
39.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来分,教育行动研究分为合作模式、__和独立模式。
4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________、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现场研究一般分为__实验室实验_______和现场实验两种。
36.按访谈结构划分,访谈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_________和半结构性访谈三种类型。
37.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_________。
39.基本的文献查阅方法有检索工具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等。
4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中的统计分析可分为描述统计、__和实验设计三个主要部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0.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有客观性、__创造性__、继承性、_控制性_、系统性等等。
31.选择课题要具有创造性,即新颖性、______和______。
34.文献研究的搜集工作包括__和_两个部分。
3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指_教师__与___学前教育管理人员___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实际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
36.统计学是一门关于__、、分析与推理的科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0.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__
31.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和_规划_____。
32.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因变量和__。
33.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_排序性___、量表式、___是否式___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
34.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__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35.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数据处理___、__绘制图表_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36.标准分数是__和__的比值。
37.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把实验分为____和___。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31.课题选择的程序包括初选、___初探___、___具体化___、撰写选题报告和修改确定。
32.进行变量的控制主要包括:_控制自变量__;控制无关变量;_控制测试工具___。
33.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标题、前言、__、问题及选择答案、___。
34.从记载事实的符号形式来看,教育文献分为文字型、___和__。
35.从参与研究的成员成分不同来分,行动研究可以分为___、支持模式和__。
36.社会系统误差主要由________或__导致。
37.在一项实验中,必须有3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与___。
38.相关按照变量的多少,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31.学前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搜集资料类、类和____类。
32.资料审核的两个种类是___外审______和__内审____。
33.间接观察法主要有谈话法、_活动产品分析法__、对偶故事法、__两难故事法__、创设情境法。
34.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___、__及选择答案、结束语几个部分构成。
35.按记载事实的符号形式分类,教育研究文献可分为文字型、____和_三大基本类型。
36.裴斯泰洛齐最早采用__法,写成《一个父亲的日记》;我国儿童教育家 也用此法,写了《儿童心理之研究》。
37.统计分析一般包括性统计分析和___ 实验设计性统计分析两类。
38.“采风问俗”、“咨询乡老”等是__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空,每空1分,共15分)
31.学前教育研究的__倾向,强调在真实的情境中研究问题,这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效度,使研究结果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32.跨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现象的____共同___性和性。
33.要使材料的编制达到标准化,要解决难度、区分度、____和四个问题。
34.研究的价值是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条件的。
35.结构性访谈又称___访谈,它是按统一的设计要求,按一定结构的提问_____而进行的比较正式(规范)的访谈。
36.描述统计的主要统计量有:_____、_、地位量数和相关量数。
38.用来检验实得次数分布与理论次数分布之间差异显著性的最有效方法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31.科学假设是对研究结果的__预测_____,是对假定的____解释_____。P34
32.参考文献的写法一般是:_____,__,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或杂志期刊号及引文所在的页数等。
33.观察研究是在_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事物,收集、分析事物__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34.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咨询乡老”等是______研究的具体体现,它属于_性交谈的方法。
35.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实验可分为__和__两种。
37.按记载事实的符号形式分类,教育研究文献可分为文字型、_____和__三大
基本类型。
38.因素分析可分为探索性因素分析和因素分析。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31.科学研究具有的系统性表现在研究的内容是系统的,研究的是系统的P6。
32.唯物辩证法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系统论是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33.统计分析一般包括性统计分析和
34.研究成果应当具有准确性、、公正性和
36.文献研究中文献搜集工作主要包括和
37.对文献的分析、综合与运用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从到抽象规定再到的三个阶段。
38.多因素的统计分析方法很多,常用而主要的有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科学研究是一种_过程,也是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性活动。
2.现场研究一般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3.学前教育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大类:搜集资料类、__类和____类。
4.研究的价值是以______和______为条件的。
5.间接观察法主要有谈话法、活动产品分析法、、_、创设情境法。
6.结构性访谈又称___访谈,它是按统一的设计要求,按一定结构的提问程序而进行比较的__正式____的访谈。
8.行动研究注重研究环境的现场性,其主要功能是______。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1)资料来源于客观;(2)_研究过程的_客观;(3)_研究结果__客观。
2.跨文化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学前教育现象的____性和_性。
3.要使材料的编制达到标准化,要解决难度、区分度、__信度_____和__效度_____四个问题。P53
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要求研究工作者具有严谨的_______,高尚的_______,严格执行研究方案,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5.资料审核的两个种类是__和__。
6.裴斯泰洛齐最早采用_日记描述__法,写成《一个父亲的日记》;我国儿童教育家__陈鹤琴__也用此法,写了《儿童心理研究》。
7.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_、及选择答案、结束语几个部分构成。
第四篇: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复习资料
(课程代码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研究重要特点在于【】
A.继承性 C.系统性 B.借鉴性 D.创造性
2.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 A.生态化 B.综合化 C.现代化 D.数学化 3.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 A.唯物辩证法 B.系统论 C.协同论 D.控制论 4.学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怎么研究 B.谁来研究 C.研究什么 D.为什么研究 5.把研究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根据是【 A.研究方式 B.研究手段 C.研究对象 D.研究地点 6.下面属于收集资料类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统计分析法 7.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 A.选择课题 B.设计研究方案 C.执行研究方案 D.撰写论文 8.两组以上的被试,如果是不连续数值,应采用【 A.t检验 B.Z检验 C.χ2检验 D.F检验 9.检查材料的真实可靠性,看问卷的真实性主要方法是运用【 A.测谎题 B.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 10.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 A.100字以内 B.200字左右 C.400字左右 D.500字左右 1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的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12.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人是【 A.达尔文 B.普莱尔 C.皮亚杰
D.裴斯泰洛齐
】
】
】
】
】
】
】
】
】
】
13.活动产品分析法最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分析儿童的【】
A.绘画 C.手工作品 A.观察研究 C.文献研究 B.科学小制作 D.作文 B.访谈研究 D.历史研究 14.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属于【】
15.能较好地收集人类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访谈法 D.文献法 16.强调从东西方的差异中来研究教育规律,这符合教育研究的【A.差异化趋势B.社会化趋势 C.跨文化趋势D.比较化趋势 1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科学研究的特点?【A.创造性B.实践性 C.系统性D.控制性 18.如果要避免被试的个体差异以及学习误差的影响,我们可以采用【A.单组B.等组 C.轮组
D.同组 19.以下哪一项不是唯物辨证哲学方法论的基本观点?【A.实践反映论B.矛盾统一论 C.运动发展论D.质量互变论 20.某个研究者在没有事先调查的基础上,就采用封闭式问卷调查,他违背了【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1.“教育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观点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渐变性原则
22.陈会昌等人通过对1595名3-9岁的中、澳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的研究属于 【 A.纵向研究B.横向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
23.在等距随机抽样过程中,间隔距离的计算方法为【 A.R=N/n
B.R=n/N
C.R=n*Ni/N
D.R=n*N/Ni
24.对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称为【 A.日记记录法B.系列记录法 C.定期记录法
D.持续记录法
25.按照访谈者与受访者接触的方式,访谈可分为【 】
】
】
】
】
】 】】】】
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C.私人访谈与公众访谈
D.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
26.心理学家皮亚杰使用临床访谈法来研究儿童的思维,这种方法属于【】 A.结构性访谈
B.半结构性访谈
C.非结构性访谈D.特殊访谈
27.按照访谈结构化的程度,访谈可分为【】 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C.私人访谈与公众访谈
D.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半结构性访谈
28.社会系统误差主要由()导致。【】 A.社会组织B.社会规范 C.群体系统
D.被试的不合作
2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 A.计划阶段B.搜集阶段 C.执行阶段
D.分析阶段
30.统计分析包括个()部分。【】 A.2
B.3C.4D.5
31.在右侧检验中,如果H0成立的可能性是95%,那么,大于总体水平的可能性为【】A.0
B.2.5% C.5%
D.10%
32.以下哪一种不属于积累文献的主要方法?【】 A.抄录式B.批语式 C.摘要式
D.札记式
33.达尔文曾经写过《一个婴儿的传略》,他使用的是【】 A.心理测验法B.间接观察法 C.描述记叙法
D.主观分析法
34.在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往往采用【】 A.标准化问卷B.预测式问卷 C.开放式问卷
D.封闭式问卷
35.如果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希望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量化的话,比较合适的方法是使用【A.验证式问卷
B.预测式问卷
】
C.开放式问卷D.封闭式问卷
36.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最本质的特点是【】 A.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B.有明确的实验设计
C.能够致物以变D.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37.误差最大,被有些人称为“非实验设计”的是【】 A.假实验
B.前实验C.准实验D.真实验
38.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的特点是【】 A.多因素测试
B.灵活性强C.客观真实
D.严格控制变量
39.问卷中放在最前面的应是【】 A.人口学资料问题 C.态度性资料问题
B.实际行为资料问题D.综合性资料问题
40.问卷项目的数量最好有【】 A.20-50个B.50-100个C.100-150个D.150-200个
二、填空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___和具体的研究方法。2学前教育实验包括。3.文献资料分为三种,生活资料、和电子资料。
4.执行研究方案可能碰到的困难有不合作、社会系统误差、5.资料审核的种类包括计量审核和。6.取样观察法包括 7.标准分数是 8.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_________、因变量和________。
9.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_________、量表式、__________、填空式、自由回答式。10.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11.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12.在一项实验中,必有三种变量:自变量、___________和无关变量。
13.获得问卷的理论建构的三种方式是:理论推导方式、因素分析方式和。
三、名词解释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2.学前教育经验总结
3.社会系统误差 4.描述记叙法
四、简答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2.简述课题选择的原则。
五、计算题
1.在一项关于反馈对知觉判断的影响的研究中,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60人作为实验组(每一次判断后将结果告诉被试),实验的平均结果X1 =80,S1=18;另一组52人作为控制组(不让被试知道结果),实验的平均结果X2=73,S2=15。试问:实验组与控制组的结果有否显著差异?(请保留两位小数,(α=0.05,Z=1.96(双侧),Z=1.65(单侧))2.某6岁儿童的身高为120cm,体重为24kg,而这一年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108.6cm和17.39kg,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分别为4.5cm和2.05kg,试求这一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Z分数各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小数)
六、论述题
1.举例说明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
2.试述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及其对学前教育研究的启示。七.材料分析题
1.某幼儿园为了研究自主性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独立性的影响,研究者安排了一个实验班。实验前,对实验组被试测试独
立性水平,然后在教育实践中对实验班儿童进行自主性教育,实验进行一年。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幼儿独立性水平进行测试,然后比较前后两次测试成绩,以考查自主性教育对幼儿独立性发展的效果。请根据这项实验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归属于哪一类实验设计模式?其程序是怎样进行的?(2)该实验有哪些优点?(3)该实验有哪些缺陷?
2.某位体育教师准备用两种不同的锻炼方法(方法A、方法B)与儿童身高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研究,请问:(1)应该采用哪一种实验分组?(2)这种分组的优缺点是什么?(3)应该采用哪一种实验设计模式?(4)请用表格图示。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DBACA;6—10:DBDBB;11—15:CAABC; 16—20:DBCBB;21—25:BBABA;2 6—30:CDBAB;31—35:CCCBD;36—40:DBAAB;
二、填空题
1.一般科学方法论2.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3.成文资料4.被试流失5.逻辑审核6.时间取样7.离差;标准差8.自变量无关变量9.排序式;是否式10.行动合作 11.数据处理;绘制图表
12.因变量13.实证标准方式
三、名词解释
1.它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宾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2.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际教育工作者的先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使
之上午到幼儿教育理论一定高度的一种总结性研究。
3.在研究过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倾向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4.是指记录被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四、简答题
1.(1)、开展学前教育科研,为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2)、探索学前教育规律,为学前教育实践提供理
论指导。(3)、丰富学前教育研究成果,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4)、转变教师观念,提高老师科研能力。2.(1)、进取性原则(2)、需要性原则(3)、意义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5)、前沿性原则(6)、可行性原则。
五、计算题(略)
六、论述题 1.(略)2.特点:(1)、以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为目标。(2)、边行动边研究,注重研究环境的现场性。(3)、行动既是行动研究
者又是行动应用者。(4)、以“共同合作”的方式进行,扬长避短。(5)、行动研究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螺旋过程。
启示:(1)、坚持应用性,不能学术化(2)、坚持高尚性,不能庸俗化(3)、坚持通俗性,不能神秘化(4)、坚持自
主性,反对依赖性。
七、材料分析题
1.(1)它是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它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除数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然后进行后测,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反应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怀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2)程序操作简单,不用考虑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师、学生的同质性。
(3)这种程序没有比较,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儿童年龄在增长,心理水平、知识技能在发展,只用实验后与实验前做比较,不能完全正确肯定实验结果是实验变量造成的,或许是年龄因素所致。
2.(略)
第五篇: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复习题
(课程代码088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观点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B】
A.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 D.渐变性原则
2.陈会昌等人通过对1595名3-9岁的中、澳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进行的研究属于 【B】
A.纵向研究
C.定性研究B.横向研究 D.定量研究
3.在等距随机抽样过程中,间隔距离的计算方法为【A】
A.R=N/n
B.R=n/N D.R=n*N/Ni C.R=n*Ni/N
4.对某种行为进行连续的定期观察研究,称为【B】
A.日记记录法
C.定期记录法B.系列记录法 D.持续记录法
5.按照访谈者与受访者接触的方式,访谈可分为【A】
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C.私人访谈与公众访谈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D.结构性访谈与非结构性访谈
6.心理学家皮亚杰使用临床访谈法来研究儿童的思维,这种方法属于【C】
A.结构性访谈
C.非结构性访谈B.半结构性访谈D.特殊访谈
7.按照访谈结构化的程度,访谈可分为【D】
A.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
B.正式访谈与非正式访谈
C.私人访谈与公众访谈
D.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与半结构性访谈
8.社会系统误差主要由()导致。【B】
A.社会组织
C.群体系统B.社会规范 D.被试的不合作
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A】
A.计划阶段
C.执行阶段B.搜集阶段 D.分析阶段
10.统计分析包括个()部分。【B】
A.2
C.4B.3D.5
11.在右侧检验中,如果H0成立的可能性是95%,那么,大于总体水平的可能性为
【C】
A.0
C.5%B.2.5% D.10%
12.科学研究重要特点在于【D】
A.继承性
C.系统性 B.借鉴性 D.创造性
13.强调采用多种方法和多学科角度去探讨学前教育现象和规律,体现了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B】
A.生态化 B.综合化
C.现代化 D.数学化
14.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是
A.唯物辩证法 B.系统论
C.协同论 D.控制论
15.学前教育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怎么研究 B.谁来研究
C.研究什么 D.为什么研究
16.把研究分为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根据是
A.研究方式 B.研究手段
C.研究对象 D.研究地点
17.下面属于收集资料类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 B.实验法
C.文献法 D.统计分析法
18.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二个阶段是
A.选择课题 B.设计研究方案
C.执行研究方案 D.撰写论文
19.两组以上的被试,如果是不连续数值,应采用
A.t检验 B.Z检验
C.χ2检验 D.F检验
20.检查材料的真实可靠性,看问卷的真实性主要方法是运用
A.测谎题 B.效度
C.信度 D.区分度
21.研究论文的摘要一般在A.100字以内 B.200字左右
C.400字左右 D.500字左右
22.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搜集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的是
A.实验法 B.调查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23.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人是【A】【C】【A】【C】【D】【B】【A】【B】【C】【C 】
A.达尔文
C.皮亚杰 B.普莱尔 D.裴斯泰洛齐
24.活动产品分析法最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分析儿童的【C】
A.绘画
C.手工作品 B.科学小制作 D.作文
25.我国古代的“采风问俗”属于【B】
A.观察研究
C.文献研究 B.访谈研究 D.历史研究
26.能较好地收集人类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方法是【D】
A.观察法
C.访谈法 B.实验法 D.文献法
27.学前教育实验研究最本质的特点是【D】
A.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能够致物以变 B.有明确的实验设计 D.有目的地控制变量
28.误差最大,被有些人称为“非实验设计”的是【B】
A.假实验
C.准实验 B.前实验 D.真实验
29.学前教师、家长评定问卷研究的特点是【C】
A.多因素测试
C.客观真实 B.灵活性强 D.严格控制变量
30.问卷中放在最前面的应是【B】
A.人口学资料问题
C.态度性资料问题 B.实际行为资料问题 D.综合性资料问题
31.问卷项目的数量最好有【B】
A.20-50个
C.100-150个
二、填空题
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方面: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的研
究方法。
2.课题的来源主要有:理论、3.一般而言,研究中的变量可分为。
4.问卷回答方式有选择式、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原则是、弹性和不断考核或检讨。
6.定量统计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__数据处理_、_绘制图表_和差异显著性检验。
7.标准分数是__离差_和__标准差_的比值。
8.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把实验分为_实验室实验_和_ 现场实验_。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科学研究。它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工科学的B.50-100个 D.150-200个
方法,研究学前教育科学的知识体系,认识学前教育现象,探索与发现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学前教育经验总结。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际教育工作者的先
进的教育工作经验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使之上午到幼儿教育理论一定高度的一种总结性研究。
3.社会系统误差。在研究过的过程中,由于社会态度、社会规范的影响,导致测定值倾向
性的偏大或偏小,这类误差即是社会系统误差。
4.描述记叙法。是指记录被在自然状态下所发生的行为和所处的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
四、简答题
1.积累文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
1、在指向性明确的前提下,文献积累在内容上应发发尽量做到充分而全面。
2、在积累文献的时,应特别注意第一手文献的积累。
3、研究者应注意对有关信息资料的搜集和积累。4积累信息时,应注意对文献信息的组织与分类。
2.简述课题选择的原则。
答:
1、进取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
3、意义性原则4创造性原则
5、前沿性原则
6、可行性原则。
五、计算题
某6岁儿童的身高为120cm,体重为24kg,而这一年龄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总体平均值分别为108.6cm和17.39kg,身高和体重的标准差分别为4.5cm和2.05kg,试求这一儿童的身高和体重的Z分数各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小数)
略。
六、论述题
举例说明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
略。
七、材料分析题
某幼儿园为了研究自主性教育对于提高幼儿独立性的影响,研究者安排了一个实验班。实验前,对实验组被试测试独立性水平,然后在教育实践中对实验班儿童进行自主性教育,实验进行一年。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幼儿独立性水平进行测试,然后比较前后两次测试成绩,以考查自主性教育对幼儿独立性发展的效果。
请根据这项实验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归属于哪一类实验设计模式?其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2)该实验有哪些优点?
(3)该实验有哪些缺陷?
答(1)它是单因素实验设计模式。它是研究者对一个实验组的被除数试先进行前测,再施加
一个层次的一种自变量,然后进行后测,再对实验前和实验后被试反应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怀检验,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2)程序操作简单,不用考虑实验班与对比班的教师、学生的同质性。
(3)这种程序没有比较,随着实验时间的推移,儿童年龄在增长,心理水平、知识技能在发
展,只用实验后与实验前做比较,不能完全正确肯定实验结果是实验变量造成的,或许是年龄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