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时间:2019-05-12 23:1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第一篇: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通过博览、诵读、精思、背诵,让学生接受丰富的滋养,具备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叶圣陶先生语文教材观的核心是“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1]“语文教本好比一把钥匙,学生拿了他去打开其他的书库”。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励帆前行的风”[2]并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学生创造“智力背景”要把握和实施“学习”和“课外阅读”两套教学大纲。

一、诱发小学生阅读期待

阅读期待是源自于接受美学,阅读期待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和调动自己的已有知识、能力,对新的阅读内容进行内心的预想,是阅读的先导,它直接关系到阅读的热情和质量。

(一)设置悬念,诱发阅读期待。教师适当的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同时“学习目标”在阅读活动中起定向作用。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明确自己的认知方向,形成一种心理预设,进而维持一个适度的“认知焦虑”,并且在老师精心设置的悬念强化下,“认知焦虑”,愈发强烈。

(二)多方拓展,促进阅读期待。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预习课文比精读课文有精神,课外阅读比学习语文有兴趣。“阅读期待”的心理取向是重要原因。根据心理学分析,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在学习一篇课文前,提前预习了课文,他们就知道了课文大概内容,“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就会失去兴趣。课外阅读比上语文课要有劲头,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再加上现在的课外读物很多是快餐式的,形象性强,情节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使学生获得阅读的愉悦,而语文课,要学的并不是这些内容,阅读要有思维的参与,阅读能力才能提高,而思维是痛苦的,因此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大幅度地缩水。因此,阅读时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出其不意地利用教材诱发学生潜能,使教学成为基于学生经验之上的探究与生成的过程,实现“由教科书是孩子的世界,变成世界是孩子的教科书”的转变,要让学生产生“语文课堂就好像蓝色的大海,而我就是一条小鱼,在里面快乐地游着”的愉悦。

(三)打破常规,活跃课堂气氛。从儿童发展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大多数都是感性占主要地位,而且喜欢在游戏中学习。如果教师采取不同于课堂教学那样的枯燥乏味的强化训练,不那么“循规蹈矩”,和学生融合一体,寓教于乐,带他们欢快地走进阅读之中,便可以达到一种强化的积极作用。不仅让他们觉得不乏味,反而觉得从中学到意外的收获而感到自豪。这不仅满足了小学生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

(四)转移视线,提高阅读兴趣。从电影、电视这个社会热点着眼,利用小学生这方面的热心,由此及彼地引导他们读一些高层次的书。如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都已经改变成了影视剧,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阅读名著,还有就是利用教材中的名家名篇节选,激发学生兴趣,趁热打铁,把学生的视线引向学习原著中去。

二、提高阅读时间的有效性

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尽享阅读。根据需要,课外阅读既可安排在课内,又可安排在自习课上,还可以布置课后阅读任务。

(一)课前预习的有效安排。当前很多小学生都不懂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只局限于课堂上,一旦离开课堂,缺少大人的有效指导就无法很好地阅读课外读物。因此,如何把握课外阅读的时间尤其变得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在学习相关课文时必须完成的课外读物。如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可安排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阅读《水浒传》相关篇章、学习郑振铎的《燕子》指导学生阅读全篇《海燕》。学习新课之前,安排学生阅读与课文的作者、背景、内容相关联的资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永远的白衣战士》饱含深情地描述了将叶欣一生从事医生的感人事迹的经过,表达了人们对叶欣的衷心爱戴和深切怀念。但学生对的生平事迹知之甚少,如果直接进入对课文的学习,即使教师使尽浑身解数,也难让学生真正地入情入境。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并阅读有关叶欣的生平、功绩等资料。有了这些资料,学生们在课堂上感悟得到位,朗读得动情,可以收到极好的效果。把课外资源穿插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阅读一个或多个与课文密切相关的文本,可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升华文章主题。

(二)课后阅读的有效安排。学习有关文章后,指导学生课后阅读,并组织阅读交流活动,提升阅读能力及兴趣。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适量的空间和时间。除了允许学生在“早读”或“自习”阅读课文外,还可翻阅课外的书报,还可每周划出一、二节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三、增强内容安排的有效衔接

(一)结合教材,推荐读物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教材随时进行。”[3]因此,学生的课外阅读应围绕课堂教学进行,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推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书籍帮助学生了解作品全貌,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等,拓展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1、推荐作者的其他文章。学生在课内学习了某位作者的文章后,教师可以紧接着介绍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课外阅读,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位作者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对他写作风格的把握。

2、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教师在教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对该体裁的理解及运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解决类似的阅读问题的能力,学生接触多便可熟练地掌握该类体裁的技巧,节省了通篇讲解也不明白的难题的力气,这样可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的效果。

3、根据节选的课文推荐原文。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缩写。以此为契机,在教学前后,教师把原文原著推荐给学生,学生再由整体到局部、局部到整体的阅读中,不仅更能立体的理解课文,而且可以建立起读名著名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带学生走近林海音,走进她的《城南旧事》。通过课后拓展性阅读,让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并不断地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3]

(二)追本溯源,渗透原著

在苏教版教材中,有很多节选自名篇的课文,如第八册的《燕子》出自郑振铎的《海燕》,《三顾茅庐》出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施耐庵的《水浒传》„„学生站在文学宝库的面前睁大了好奇的双眼,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深度备课.让学生把文学得有滋有味,然后不失时机地推出原著,让学生自觉阅读。苏教版第十册《月光启蒙》原文叫《月光母亲》,编入教材后最大的改动是删去了原文的开头。学习这篇课文时,把这个开头当成补充材料呈现给孩子们,可以激荡起了孩子们的情感涟漪。抓住学生在学习前一部分歌谣、民谣时无比快乐的这种情境下,教师可以把原文的开头出示出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再出示:“母亲,您可曾记得„„”让学生说话,学生对“母爱”的感悟更深刻了。这样设计让学生走进原文背景,深入原文,在浓浓的人文情怀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感悟和思考,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完成与作者心灵对话,心灵碰撞。读原有著作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层的、更全面的理解,对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人物的性格特点会了解得更深刻,特别是原著语言对学生的熏陶和习作能力的提高,更是改编作品和节选作品是很难达到的。

(三)走近作者,突破文本 对作者以及对其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意义理解,而这种渗透方式也是教师们经常使用的。如第十一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儿童文学家杨红樱的作品,学生通过《淘气包马小跳》《窗边的小豆豆》等作品对这位作家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一次以杨红樱作品为主题的班级读书会,促进学生对杨红樱作品的进一步阅读,鼓励学生用讲故事、谈感受等方式汇报了阅读成果。另外,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亲近作者,例如在学习完《夹桃竹》一文后,感受夹桃竹“能引起我的幻想”和可贵的韧性后,可以问学生作者写夹桃竹,除了要表达他对平凡而并名著的夹桃竹的十分喜爱外,还有其他的目的吗?在抛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阅读完这些资料后,学生自然就明白了“文如其人”的含义,真正体会了季羡林的品格就像夹桃竹一样补实、顽强韧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给学生展示2006年95岁的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进一步感受文中季羡林先生的人品。因此,“课堂上适时地补充阅读作者的生平,主人公的资料等,能使学生在学文时,仿佛听其言,见其人,对文章的感悟自然就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了,而会真正读懂文字背后的浓郁情感,读透文字背后作者的心,读透文字中主人公的心”。

(四)补白阅读,拓展外延

“补白”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补充课文以外的内容,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处理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拓展语文的学习外延,它不仅可以丰富文本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表达与理解能力,是文本的深化、巩固、发展、补充与延伸。课文中有许多文章均留有“空白”,需要读者去感悟。如果我们老师有激活学生课外阅读的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的“补白”,就能促进学生的感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结果。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阅读内容,需贴近教材、贴近生活,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也使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补白”是读者深入解读文本的特殊过程,使读者对阅读乐趣的绝妙体验。将“补白”艺术巧妙的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是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那些留有想象空间,具有丰富内涵的文本资料,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想象拓展其丰富的内涵。从而在文本、学生、教师三者的对话中,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知识、情感、价值观质的突破,达到语文教学中“入境悟情”与“拓展创新”同构共生的至高境界。[5]

1、以“补白”勾勒场景画面,烘托作品气氛

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成功的将学生带入作品所营造的特殊氛围中去,所谓“入情入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同身受,充分感知人物的命运。如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27课古诗两首之《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样的一首古诗让小学生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借此机会让学生发挥想象勾勒出当时的场景,让他们入情入境,这样可能比较容易理解抽象的诗文。这样既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又提高他们理解的能力。

2、以“补白”丰富文本内容,感受文字魅力

有时候也可以通过“补白”来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感受文本独特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把做这些有描述到的或者省略的内容补上,在补白中练习文章的结构方式和修辞手法,在补白中学习优美的语言和感受文字魅力。

3、以“补白”发掘文本内涵,升化作品主题

以“补白”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的发掘文本的内涵,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在学习凡卡一文时,当学生读到文本时,作品一改前面的悲剧气氛,而是描绘了凡卡做了一个美好的梦,学生自然明白凡卡的爷爷永远不会收到孙子的这封信。可是课文为什么不是凡卡悲惨地死去,而是写了这样的一个梦呢?这里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一种以喜衬悲的艺术手法,学生的体会不会太深。此时,让学生看似未完成的作品进行结尾补白,通过深入研读文本,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进行补白的所有作品中,最后凡卡都离不开这一悲惨的结局,于是学生对文本的主题有了更深一层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2]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论课外阅读《天津教育》1983年第08期.[3] 段静娜《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9期

[4] 陶保平《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5] 谢广田、周松庆《聚焦课改 决胜课堂---新课程改革论文荟萃》[C]

第二篇:浅谈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有效教学应首先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模式。新的课堂教学观是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观,是教师共同参与和制定的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改革我校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开展有效教学,为学生减负减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自主发展,我们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思路进行了整体反思和重构,整合出了“双自主六环节”教学思路即教师自主设计、学生自主学习,“创境激情,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求新知、自学测评,交流汇报、以学定教,合作探究、巩固深练,知识拓展、作业点评,知识交流”的有效教学模式。

(一)创境激情,导入新课

1、交流激情

2、游戏比赛

3、问题故事猜谜等形式

4、复习旧知

(二)学生自学、探求新知

目标具有导向性。教师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目标,都要制定明确的内容目标、方法目标、情感目标等,明确的目标为学生的尝试、合作指明了学习的方向。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学生以小组交流探究。

(三)自学测评、交流汇报

教师针对自学目标出示相应测试题,学生做检测题,教师巡视点评,并以小组交流汇报自学结果。学生个体在自己学习尝试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由组长引领,小组内合作交流,探究问题的答案。

(四)以学定教、合作探究

1、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个性问题个别辅导。

2、引导质疑。

3、小结(教师指导)

总之学校将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地做好今后的各项研究工作,切实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放到突出的位置,切实把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将以课题继续深入研究为契机,推进学校的整体工作,创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篇: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与初探

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反思与初探

石英君

新课程下的有效教学实施以来,课堂变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主动精神,但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原因如下:

一、“自主”变成“自流”。

所谓自主教学是没有目的性的自主,没有引导性的自主,没有独立性的自主,或是教师的自流或是学生的自流。

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许多名师的课堂热热闹闹,似乎是师生之间和学生间的合作,实质是没有分享、互助、欣赏的合作。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全都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没有真正体现学生自我见地的合作。

三、探究有形无实。表面是探究,其实是没有问题、质疑、深度思考的探究。学生没有自己对问题的思考质疑,全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引发的问题表像思考。我们的课堂有“温度”无“深度”,也是这个道理。课堂上学生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

四、教学层次不明。

我们把教学分为两个层次: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高层次的教学,针对现有发展区的教学是低层次的教学。而大多数教师停留在低层次教学。为追求高分,很多教师急功近利,从没有真正为学生的近

期发展着想,更谈不上长期发展。教师讲几分钟或十几分钟,让学生去做或思考问题。说有效不过是强化了学生训练而已。

五、预设与生成的冲突

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似乎不讲完预设内容就不完美。表现之二,生成过多,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有的教师为体现教学的多变,任学生海阔天空,结果游离了教材,脱离了语文。如诗歌鉴赏课成了动漫画和音乐的天堂;小说课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戏剧更成了影视剧的泛滥。多媒体成了教师游离语文的手段。

怎样变革现实,让有效教学真正步入正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角色应清晰定位

教师的角色定位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在有效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又逐渐回到中国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定位,无意识回到了上下传承关系,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关系,强调了知识的教学,忽略了人格的培养,强调了个体的学习,忽略了集体的学习。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应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生知识更新的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是学生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或顾问。“有效教学”即为教师关注学生成功的教学,教师只有找

准课堂教学中角色定位,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才能有效开展平等对话,才能调动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使其体验成功感。

二、教学设计应合理新颖

教学设计是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对教学活动过程的准备,也就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的“预设”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常常把重点放在对书本内容的深化理解上,而轻视了对教学“思路”的设计,对学生知识生成的设计,往往因课堂教学内容繁多,讲析枯燥,而使学生产生厌学畏难的情绪。合理而新颖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调动学生个体的体验经验,把问题和矛盾暴露出来,和学生一起去解决,这样的教学设计才可把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把沉闷的课堂变得明朗。

三、教学活动应清晰多样

清晰的教学是一个复合行为,它与许多其他认知行为有关联,诸如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师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授课的策略选择。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和相关信息的清晰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理解和生成。据研究教师在这一方面差别很大,并非所有教师都能清晰而直接地与学生交流,他们常常跑题,他们的讲话或者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或者其讲话的方式削弱了内容呈现的清晰度。同时,大脑若以同样的方式接受处理信息,时间一长很容易引起疲劳,学生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教师授课除了要求清晰以外还要灵活多样。教师可通

过丰富学习材料,变化信息的展现方式,利用好教室里的可见物品等方式使教室里充满生机。

四、教学互动应真实有效

课堂教学中令人不快的一个事实是:在上课的任何时候有可能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走神。因此教师可采取如下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授课中,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对个别学生或学生群体的说法进行认可、修改、应用、比较、总结。通过这一策略可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想法、经历和思维模式构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还应注意情感的融入,因为适度的热情、语调抑扬、手势、目光接触和身体的动作等,教师若能利用好它们中的每一个,并将这些行为组合在一起,给学生一个统一的信号,这个信号就代表着活力、投入和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用因对所教学科的热爱,而流露出来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主体参与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有效的课堂教学》

走向有效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文课程还应是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课程标准中,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的内容与重要意义,同时也感受到了一名语文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有效地立足课堂成为我们每个教师当前的重要任务。什么是有效课堂?从专业角度说有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发展最大化的教学。有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即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它的价值取向在于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大,求知欲强,这是他们的优点,但由于他们年龄小,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在课堂上注意力不易集中,这也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因素。那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这种生理、心理特点,如何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从而获得最大发展。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以“备”促学

老师在上某一课之前,先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并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因为低年级是在边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的基础上边识字、学文。学生们的识字量不大,不认识的生字比较多,学生得借助拼音认字,他们学的时候只有反复的认、读,才能识记生字、词语。这得花费一定的时间,而且我们的学生很多是农村的孩子,缺少家庭的辅导,学生掌握拼音的效果参差不齐。基于这些现状,我在每上一篇课文之前,先要求学生“读通”

课文,即学生用普通话读课文,口齿清楚,声音响亮,不读错字,不唱读。初步识记这一课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学会查字典,学会请教同学、老师、家长,使其养成勤学善问的好习惯。其次针对课文让学生做一些准备,如教学《风娃娃》时,我让学生在家里制作小风车(玩具风车),带到学校来,或课前在操场上跑动,体验风车。总之,这些准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有的学生还会慢慢地养成在课前将自己质疑的地方写下来,带到学校与同学、老师进行探讨。

二. 以“趣”促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事情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低年级的孩子,你要带领他们去做一件他们既感兴趣又比较陌生的事情,“兴趣”得先导。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发挥教材的优势,努力挖掘其中包含的情趣,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情境,激发其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风娃娃》是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课始,老师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娃娃?(芭比娃娃、布娃娃、泥娃娃)说说他们都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入今天这节课要讲的“风娃娃”(出示课件风娃娃图片)请学生看图,描述一下风娃娃是什么样的?(如:胖乎乎的脸、亮晶晶的眼睛)这样一描述,既引导了学生学会用词、说话,而且一下子拉近了与风娃娃的距离。这么可爱的娃娃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激起了学生想知道内容的欲望。

三. 以“实”导学

语文课必须做语文自家的事,以“语文的方式”走“语文的路”。如 教学《花钟》时,有位教师采用的是这样的方法。他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进行了改动。

教学片段

(出示: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

师: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生:“开了”一词用得太多了。

生:“开了、开了”太单调了,有点烦。

生:“什么花开了、什么花开了”,太枯燥乏味,一点儿也不美。

师: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生:“不是”)同样写“花开了”,文中是怎样写的?读一读、画一画。

生:写牵牛花用了“吹起”。

生:写蔷薇花用了“绽开”

生:写睡莲花开了是“醒来”..〃〃〃〃〃〃〃

师:请挑选其中一句反复读,并抓住这些关键词想象一下花的样子。生:“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牵牛花真像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儿。

师:(满脸笑容)你也来吹吹看。

(生边做吹喇叭的动作,边读这句话)

师:(灿烂地笑)哎呀!吹得还真响呢。

生:“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就是这样(用双手捂着脸,再打开,露出一张可爱的笑脸)。

师:(大笑)哇。还真像个迷人的花仙子。

〃〃〃〃〃〃〃

师:是啊,正是作者精炼而准确的用词,让我们欣赏到了这么美的花,它们各有各的性情,各有各的姿态,真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

老师接着再出示一组花儿开放的时间,让学生试着写。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使学生学会恰当的用词。也更深的感悟到课文中作者的用词的精确。

这个成功的案例中,老师依“文”而教。先在句子比较中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精炼和传神。再引导学生通过“吹起”“醒来”等词语想象、感悟不同的话开放的形态美、意韵美。体会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处,最后老师还创造了练些平台,让学生仿写,从而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提高言语智慧。这样处理更有价值。从中我也悟出:假如文本样式特别适合语言的学习,我们就踏踏实实地让学生咬文嚼字;假如文本充溢着文学的美感,我们就不妨让学生浸润于文本提供的场景,用形象的想象把文字还原为栩栩如生的生活图景,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来解读作品;假如文本是崇高道德的宣扬,对生命智慧的赞颂,我们就不妨和学生一起穿过言语丛林,倘徉于言语之途,感受崇高,感悟智慧,让学生沐浴在人类文明的光芒中。

四、以“问”促思

心理学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地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活动之中,但不能牵着学生走,因为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鼓励学生做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阅读者”。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并重视其独特感受和体验,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情节、人物、思想、词汇的结构作出反应。教师还要遵循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适中,富有启发性。有些问题要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就像画家作画,常会“留白”,而这空白处,留给人们无限遐想,让人荡气回肠。如教学《风娃娃》时,抓住“风娃娃做了哪些事,得到了人们的称赞;又做了哪些事,得到了人们的责怪?为什么?”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思考、交流、讨论。从而让学生明白:风娃娃出大力气吹动风车、吹动帆船,帮助了人们,得到了感谢,让他也很高兴;而出大力气吹跑风筝、吹跑衣服、吹折小树等,得到了人们的责怪。淘气的风娃娃因为一心帮助人们,是一场好心,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还在那儿伤心呢?大家是明辨是非的孩子,能否告诉他呢?组织学生与风娃娃进行对话,在活动中让风娃娃明白好心做了坏事。我接着问:“你觉得风娃娃该怎么做呢?”有的说:“风娃娃,你以后做好事别光使蛮劲。”有的说:“做事时先要动动脑筋,看看该不该使劲?”还有的说:“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得要看你做的事对人们有没有帮助。”随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身上或身边好心办坏事的事例,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在一起了,从而更深地领悟了文本。

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丰富的语文课堂需要的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结出累累的硕果!

第五篇: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杂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学校的要求就更高了,所谓“质量求生存,质量求发展”。而学校质量提高的关键是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以往我们总感到:语文教学花得时间较多,但却收效较低,远比不上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应如何发挥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呢,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实际的准备工作。课前要认真研读学科课程标准,领悟语文课标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课的重点、难点。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情感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重视课前有效预习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并给予适当的激励。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自己课前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好比是点燃火药的导火索。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方式,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兴趣给调动起来。如:“设疑引趣”、“悬念引趣”、“谜语引趣”、“故事引趣”、“创设情境引趣”、“小品引趣”等很好的开端引趣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如: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谁读得有感情,谁发言最积极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说笑话、分角色表演、做游戏等活动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要用心去帮助和感动他们,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上课回答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好的学生,要使人人都有回答和练习的机会。学困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比原来有所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随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五、合理利用多媒体

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仅凭老师的嘴来讲和从字面上是难以让学生理解和感受到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尤其是一些写景的文章,老师在那大讲特讲有多美多美,甚至读了一遍又一遍,可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这时采用视频教学,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直观的感知教学内容,帮助其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交往互动才能充分展开,各种智力和非智力创新因素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才会得以开发。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构建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办法还有很多,我们只有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去创新,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下载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的有效衔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有效开展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陈 磊 来源:《校本教研》2012年第04期 一、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删减,精选最必要的,抓住其精华、要点......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汇编)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 南乐县韩张镇大楼小学运彦伟*** 科目:小学语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纵......

    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的合理取舍与有效解读论文

    一、教学取舍的原则中学语文教学预习案每一环节的设计,课堂教学每一步的展开,无一不在取舍之间进行着抉择。取和舍,是一种教学的智慧,也是一种教学的策略。教学的取舍之间彰显......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论文

    浅谈中小学文言文教学有效衔接【内容摘要】文言文有着华美的语句,古朴而富有韵味,是中华文化的结晶,文言文的学习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与发展。而做好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衔接是......

    “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中小学有效衔接”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培训心得体会 箐口乡中心小学:杨翔 2014年5月9日,我有幸参加了贵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举办、六枝特区教育局承办,并在六枝煤机厂电影......

    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细化课堂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活的缩影。常言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课堂应该是鲜活的、生动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阅读只是自我理解,潜......

    课外文言文--中小学衔接

    中小学衔接材料文言文阅读 文言小短文阅读 一、文征明习字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

    导学案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论文(5篇)

    初探数学导学案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摘要:,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时把立足点锁定在以下两个方面:一、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