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通”促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作用[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3:1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班班通”促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班班通”促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作用》。

第一篇:“班班通”促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作用

“班班通”促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作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现如今,很多学校都已经配备了班班通设备,班班通设备辅助教学手段已广泛走进课堂,它能有效地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构建起新型教学模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实践证明,科学合理地运用班班通设备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使用班班通设备直观形象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教师如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就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恰当运用班班通设备辅助教学,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汉字音、形脱节,结构复杂,类似性大,多音多义字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在如今班班通设备普及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等,把一个个没有生命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了。同时跟随课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学生在学会汉字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汉字的无限魅力。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归类识字课“比一比”时,就巧妙地运用了班班通设备辅助教学,设计了“一匹马和一群马”“一只蜜蜂和一群蜜蜂”“一只羊和一群羊”“一支铅笔和一堆铅笔”“一个西瓜和一堆西瓜”“一棵白菜和一堆白菜”等多媒体画面,让学生直观感知“群”是数量多、聚在一起的意思,多指有生命会动的物体;“堆”是指数量多、紧紧地叠在一起,多指无生命不会动的物体。这样学生理解“一群”“一堆”就比较容易了。

二、运用班班通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起到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利用投影、录像、音乐、计算机动画等,恰如其分地创设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运用班班通设备创设课文情境,做到该喜则喜,该怒则怒,或高亢激昂,或如泣如诉,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促进其思维的升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们都有体会:许多学生不会朗读,没有一点情感。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班班通设备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假如》这篇课文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神笔马良》这部动画片,提前让学生了解谁是马良,他都做了哪些好事。当马良帮助别人的真挚感人画面映入学生的眼帘时,当那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心灵时,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沉浸在故事之中,再次朗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自然流露出真挚的感情。班班通教学设备与小学语文学科的融合,必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朵,那么班班通教学设备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快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三、使用班班通设备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学习贵在得法。在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借助班班通设备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班班通设备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松鼠》一文时,讲到“有人说,松鼠横渡溪流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时,学生很难理解“横渡”的意思,教师可以适时地播放松鼠“横渡”的课件,很好地展现松鼠横渡溪流的动态,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同时也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借助班班通设备辅助教学,可以使课文原有插图由静变动,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构造新的图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和领会了语文的丰富内涵,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多姿多彩的外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班班通设备辅助教学,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

第二篇:班班通与小学语文教学

“班班通”与小学语文教学

——李春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实施,为教育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特别是我们农村的孩子,视野窄,对一些新事物和新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除了电视外,就是课堂学习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样有利于农村孩子掌握课本知识,接受新事物,理解新概念,更快更好的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社会。我在农村小学工作的几年中,经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沐浴了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使我深深地感到新课改的优越性,特别是多媒体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帮助和优化。它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轻松自由地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不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还突破了原有的课堂局限,拓展了师生的信息量,寓教于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获得成功的一种推动力。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情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抓住小兴安岭“美”的特点,用多媒体手段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通过课件依次展现在学生面前,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随着有感情的朗读,画面美丽的景色与课文描写相对照,形、声、音、色浑然一体,创造出“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优美情景。此刻,学生仿佛进入茂密的林海,置身于娇艳的野花丛中,追逐着活跃的小鹿群„„那满地蘑菇似乎伸手可得,那神奇的人参似要频频招手„„学生此时的情感已和作者发生了共鸣,陶醉在美的氛围之中,深深地爱上了美丽的小兴安岭。我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讨论,在浓厚的兴趣中分析、理解、品味、感悟,从而加深感受美的意境。这不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儿童的认知活动是伴随着一定情感的,而孩子们的情感是最容易被激发起来的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主动、直接。在课堂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有感染力的眼神和个动作,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气氛,都作用到每个学生的心灵。多媒体无疑为学生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例如在教学《香港,一颗璀璨的明珠》一课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一幅幅生动画面,把学生带到课文中所描绘的境界中去,那么课堂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讲香港夜景一段时,首先让学生闭上双眼,关掉电灯,拉上窗帘。老师边倒数五个数边放课件,当学生睁开双眼,一幅霓虹闪烁、车水马龙的香港夜景展现在学生眼前,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巧妙借用多媒体展示,不但可以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热情,还可以弥补小学生的认知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展现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之中,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陌生事物有较详细的了解,使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巧妙地衔接起来,从而丰富 学生的思维,使作文课变得生动活泼。如在指导学生习作《我的课余活动》时,我录制了学生课余时间拔河、踢毽子、跳绳等活动的场面,上课时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画面,主动地接受信息,不知不觉地融入其中,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更清楚无遗,场内、场外热闹气氛,同学们一言一行更令人兴奋,达到了不吐不快之感,激起了写作愿望。当学生写作时要重点描写某人时,有关的画面又重新出现在眼前,便于更细致地观察写出逼真的场面。学生有目的、全面、细致、精确地观察,迅速“理清活动的全过程”,能够抓住重点、按活动顺序来写清楚。可见,电视媒体提供物像指导观察显神通,学生观察时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思维时有凭借、有条理,写作时必然有序、有理、有神。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活化了语文教学,提高了课堂的效率,使学生超越时空,多维感受,不仅学到了课文的内容,还领略到了更广阔的课外世界,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情感上得到了满足,精神上得到了熏陶,能力上得到了训练。看着孩子们的表情,我相信“班班通”会带着我和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轻舞飞扬!!

第三篇: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班班通”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田应莲

工作单位:贵州省麻江县贤昌中心学校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使用班班通,可以有效地实现计算机网络资源同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和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阐述的是“班班通”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推广运用,为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它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促进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以它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它特有的优势拓宽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开阔学生的视野。只有运用“班班通”将远程教育资源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才能保证农村学生享有和城市学生一样的优秀的教育资源,才能让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的农村教育。

【关键词】班班通

农村小学

语文教学

作用

传统语文教学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规规矩矩地听。授课方式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或“板书+ 挂图”就行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进入了信息时代,“班班通”已开始在我们农村小学教学中推广运用。运用“班班通”将远程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于我们广大的农村小学来说,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大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使图像、声音、文字与时代气息于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为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已经成为了我们广大教师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下面就谈谈我在使用“班班通”辅助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感观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学习是艰苦的劳动,时间长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惫、烦躁,从而懈怠下来。如果有了兴趣,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班班通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心理学也表明,小学生低年级课堂上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在8至10分钟时间,讲课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等。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情感因素,教学中,教师创造的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鼓励,会使他们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在充满情趣与快乐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合理组织画面,配以动感,不仅可以传播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可以变静为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教人教版一年级《小松鼠找花生》一课中,延伸内容,那花生到底是身体的那部分生长而成的呀?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欲望,利用多媒体课件把花生的生长过程展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知道,我们身边的农作物花生,原来是它的小花扎根地下生成的啊!

二、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潜能。班班通设备的巧妙利用,可以启迪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班班通设备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挖掘阅读教学中的创新点,培养其创新思维的能力。小学课本所选文章中一些经典性描写需我们仔细品味,方能悟其真谛。如果能够运用计算机强大的辅助教学功能,设计一些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多媒体课件无疑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挖掘其创新能力。

三、“班班通”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交流。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鉴于语文的这一教育特点,合理有效的运用“班班通”,就可以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在学习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由于课文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太远,学生很难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了圆明园被焚烧的片段以及被被焚烧后的样子。整节课,学生是“安静”的,是在“愤怒”中学习的,甚至我还看到几个孩子的眼睛里闪烁着愤怒的泪光。

四、“班班通”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五、班班通是课中导航质疑解难的“催化剂”。

在引导学生初读感知、精读感悟、品读赏析每一篇课文时,我紧扣教材,依据教参要达成的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手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如《观潮》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难点是通过读文体会课文中的语句,想象课文中描写大潮来临时的景象。我想作为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其通过读课文一定能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和宏伟气势,可是从文中的那些词句能体会到?为什么这些词句能体会到如此画面?这就是难点了。仅凭文中第三、第四自然段的描写,学生是不可能具体、形象地感受“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的磅礴与迅猛。我便利用“班班通”这一手段,把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景以图文并茂、声响互动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一片惊叹赞美声中走进了“钱塘潮”,仿佛此时已置身其中,成了观潮人群中的一员,有的同学居然也踮起脚来看,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我想此情此景又怎能说没让孩子们感受到钱塘潮来临时的奇特、宏伟与壮观呢?

就这样在“班班通”的导航下,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师生的共同感悟、轻松阅读、大胆想象迎刃而解。去掉了老师干涩枯燥地讲解,褪去了学生“空中楼阁”的想象,而是在以课文中生动的语言文字为载体,以“班班通”中形象直观、传神的画面为蓝本,让学生自然走进世界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中,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让学生们不由自主地赞叹大自然真是能工巧匠。为世人呈现出了大自然的绝妙之作。从而让其更加亲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也自然而然的激发了孩子们强烈的爱国情感。“班班通”的使用,不仅破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而且在“润物无声”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它在悄无声息中把语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了完美统一。

六、运用“班班通”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实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具有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是现代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班班通”屏幕呈现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提出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思考、讨论并做出回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回答及时迅速地给出判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便于课堂的及时反馈、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拓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尤其是练习设计,容量大,方便快捷。利用“班班通”设备,其训练效果非常好,是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

七、运用“班班通”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数时候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课件,有时是一个习题的题目,有时是一些精美的图案,有时还有习题的分析过程中设计的表格等等。其次,利用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拓宽加厚学生的认知基础,并形成迁移、创造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讲解《北京旅游景点》时,单一地课堂上讲一讲北京旅游景点是如何的美、如何的好,让学生去发挥想像力,让学生去阅读教材,学生很难理解,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各个景点的图片放出来,学生一目了然,就能感受到北京旅游景点的真正美。通过画面展示、切换、停顿、闪烁、组合、重复等步骤,达到以往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锻炼学生的观察、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八、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开阔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储备。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实际上,语文更为重要的是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感悟。但是,应试教育的桎梏牢牢束缚着莘莘学子,“三点一线”的生活程序遮挡着他们向往生活的目光,很少能够直面生活中的真善美、假丑恶,因而难以产生人文精神的萌芽,难以汲取拓展精神家园的丰富营养。因而,学生们的语文仅仅是“纸上谈兵”式的语文,没有开阔的视野,更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组织学生收看河南电视台的《都市报道》,从新闻中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生活;通过对新闻的分析、辩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让学生扩大视野。我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班通设备,组织学生收看《百家讲坛》《探索发现》等栏目,加深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理解,促使学生认识世界的奥秘,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总之,现代化的装备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功能,但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好 “班班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使用效益,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科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的研究中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充分发挥“班班通”的各种功能,让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取得突飞猛进地提升,基础教育改革得以突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破在眉睫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我相信,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山穷水尽”的时候,“班班通”的出现会为我们大家带来“柳暗花明”的新时代。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班班通”在我们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堂上红红火火地办起来!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材

朱熹说的话 电视栏目

第四篇:运用班班通-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运用班班通 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大路槽乡大路槽小学:冯华权

摘 要:“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之一,“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地位与作用连接着认知与运用,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激发学生以“读”促“悟”,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 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朗读环境,激发学生以“读”促“悟”,为学生的阅读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思维拓展了空间。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个体力求达到认识某种事物时,就乐于参与某种活动,这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来自于他对所要认识的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远程教育资源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创设情景,内容也贴近儿童的生活。“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之一,“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读的地位与作用连接着认知与运用,贯穿了语文学习的全过程。由此,如何充分发挥读的作用,使语文课堂在琅琅的书声中充溢智慧之味,便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的追求。而信息技术以其动态、直观、立体化的呈现方式,为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和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促使语文教学中的“读味”更浓。

一、巧用多媒体的提示功能,提升读的品悟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借助媒体效果呈现的提示功能等,就能使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读指向更明,使边读边思更有深度,使阅读与理解更加相得益彰。如《詹天佑》这篇课文以“詹天佑是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为中心来叙述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其中“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课文的难点。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味”,既要“朗朗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又要“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还要“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因此,在教学《詹天佑》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就分三个层次来组织教学。第一层次:运用媒体呈现课文内容,在难度的词句上运用点击变色的效果引导学生关注并指导学生读仔细让学生读得“言从字顺”,即读通、读懂、读得流利;第二层次: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时,边读边动笔,对关键词句进行圈点批注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交流,通过媒体课件出示内容,运用划线、加深颜色、变色、闪烁等提示功能,显出重点,通过动画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引导学生初步领会词句的书面意思,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层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动手,做一做“小小工程师”,设计图纸。很快,一张张设计图纸通过实物展示台在大家的眼前。这样一来,为学生创设了体验过程,仿佛身临其境,使原来觉得乏味、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乐趣横生。继而激烈的讨论,迸发出了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氛围,展示了孩子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课堂成了他们体验、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乐园,学生真正做到了在读中体验,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展露无遗。在愉快的教学中,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语言顺畅,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开发智力。

二、巧用媒体的直观优势,彰显读的感悟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语文学科的本色就是学习语言,让学生从文章中通过朗读,体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感悟文字语言,就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媒体的直观优势则可以在文字与感悟间架起形象、生动的桥梁。如在教学《赵州桥》这一篇课文时,我就以朗读为抓手,充分利用媒体的直观优势,引导学生边读边悟。教学中,我采用了自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在课堂上,先以课件出示学生交流中获得的“疑”,引导学生循着心中的“疑”去充分地读书,思考,探求。我指导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自读感悟: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赵州桥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赵州桥有哪些特点?画出文中的具体语句读一读。3.赵州桥有什么价值?显然,这三个问题不难,但一定要仔细读书才能完成。这样,学生就能分两个层面进行读书了。第一层面:了解课文字面上的内容,认识赵州桥的特点,了解了这一层面的内容,媒体课件就可以用图示进行阅读总结,使学生一目了然;第二层面:深入文字,透过文字感受赵州桥的价值。最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思想感情: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在创设这样的语言情境后,再出示与之匹配的画面,使语言与画面充分对接,由此,再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学生就能真正感悟到其价值: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它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是后人的骄傲!

三、巧用多媒体的综合性能,发展读的思辨味。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说如果学生不经过思考而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因此,我们就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及时点拨。激在关键处,促在思考点。而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综合性能,如果能适时、适当地运用,教学效果便会更加凸显。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课文时,在交流中我重点抓住了一些话反复品读: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同志们!用石头砸!”、“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些话是五位战士为了群众和部队的安全,义无返顾地选择走向死亡的真实举动,也是他们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的动力。这些话更充分表现了表现了五位壮士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教学时我把这句话作为多媒体课件的主界面,始终展示在学生眼前,并抓住这句话四次品读,通过层层深入地学习,让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五壮士崇高和伟大。第一次品读:让学生找描写五壮士掩护任务的句子细节描写,这是初步感知;第二次品读:在初步感知后让学生找文中哪些语句和词语感受到五壮士的决定?出示课文中的相关词语让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画面后,再次借助多媒体的直观优势出示画面,并紧扣学生的思维点,启发学生思考、交流后再读。第三次品读:利用课件,出示链接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同学们感受五壮士面临的绝境,谈体会之后再读。这三次读学生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五壮士不怕牺牲的精神。第四次读:在学习了解了当时所处的环境后,让学生观看五壮士砸敌人,最后跳崖的课件动画,学生就能充分理解五壮士的坚贞不屈和不畏牺牲的精神。由此,学生也在交流的过程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积累,在读中深化了思辨,获得了体验和感悟。

四、巧用信息技术,强化朗读训练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没有唯一的答案”,所以人们都说“有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听力非常方便,也非常有效。一是充分发挥语音室的作用,用现成的语文教学光盘或课文朗读磁带强化学生的模仿朗读。这类教学软件声音纯正,能够唤起学生练习朗读的兴趣。对学生理解这类课文,体悟作者的感情是很有帮助的。二是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情感的调节,引发和调动自己的情绪,让学生融入在课文里,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与作者产生共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场景,再加上教师饱含深情的讲解,让学生仿佛看到了那个可怜的小女孩,看到了她手里一根根给她带来快乐和希望的火柴,跟着她快乐和失望,在他们心灵深处燃起了对小孩子的同情之情。这样的教学,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又给学生的朗读起到了示范作用。

总之,信息技术之于以读为中心,注重在读中体验、读中悟道、读中深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来讲,善用之,即能为语文课堂之读增味、提味,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主要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与方法》李克东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谢幼如: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班班通”教学平台越来越广泛地发挥了作用。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时空观。同时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内在因素,发挥了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了听、说、读、写、做的能力。

“班班通”教学平台的迅猛发展和所体现的先进性,得以广泛应用于小学教学的各个学科之中,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突出了它的优势。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班班通”,充分发挥发挥这种教学工具的巨大作用,产生相应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六年级下册《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闰土所做的四件事的动画图片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缤纷的色彩,优美的音乐,独特的动作,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唤起了学生一次次的高呼,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各种心理因素保持良好的状态,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去。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多得多。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巧妙解疑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通过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然而,当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班班通”教学平台,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靠老师口若悬河地解说,手舞足蹈地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在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上有着其他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如,在执教《詹天佑》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其中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和用不同的方法开凿隧道这部分,集中地体现了詹天佑的杰出、创新精神。用以往的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讲清这一难点。为此,如果制作一个课件,运用动画技术,巧妙地将詹天佑设计的两个火车头在“人”字形线路上运动:(因为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火车头在前面拉,一个火车头在后面推,过了青龙桥,原先拉的火车头推,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学生看到这样绝妙的设计,不但理解了课文,还为詹天佑的杰出、创新所深深折服。

三、拓展课堂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教师可以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能够将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信息为课堂所用。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教师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资料,随时展现在课堂。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容量,40分钟的上课时间便被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鲸》、《松鼠》等课文时,我利用网络超文本的特性,结合教学目标,编辑整合了“资料库”,这给学生提了开拓视野的广阔空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和拓展知识面,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网上阅读“资料库”中的相关信息,小组之间交流,拓展知识面,探索课程以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强创新思维训练。资料库将与鲸、松鼠有关的知识分类归纳整理为:生物、文学、摄影、军事、考古、航天、仿生、农业、集邮、科技、奇闻、数学十二个科目,每一科目,都提供了大量有关鲸和松鼠的信息和丰富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新了解到的知识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在这些科目中,所有的知识都与鲸和松鼠有关,但介绍的角度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科目,角度也有区别。所以当我们通过网络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时,便可多角度、多方位和多途径地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拓展课堂空间,增强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知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创新教育中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法。由于学生生活的范围狭小,又缺乏“发现美的眼睛”,所以阅读、写作时会感到一些困难。我们便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文声像并茂的阅读、写作辅助材料。通过“班班通”教学平台的教与学的过程,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强化。如,学习《将相和》《十六年前的回忆》《狼牙山五壮士》等历史题材的课文,由于这些课文的内容距今天的时空比较远,学生在学习时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教学时,我将收集到的有关文字、图片、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弥补学生因时间和生活阅历的因素造成的理解课文内容而出现的“断层”现象,增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感知能力。

五、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赏析能力即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作文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班班通”的应用为作文教学提高学生评改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能引导学生进行“实战训练”,领悟评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例如,在指导学生“缩写文章内容”这一作文时,我先将准备好的范文《景阳冈》缩写通过“班班通”的展示台展示,并在范文的旁边附上本次习作的要求。(用不同的文体、颜色显示)首先让学生欣赏佳作,在这一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对照原文,对缩写后的文章进行判断、讨论、评价、衡量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并讲出称其为佳作的理由。其次让学生评改“病文”,选择个别同学的作文进行当场点评,如“主次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对“病文”逐篇剖析、诊断,从大处加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并把修改的地方用红色显示,提醒学生稍加对比。再让学生动手对选取的任何一篇文章进行缩写,再自改、互改,大大提高了写作能力。总之,“班班通”教学平台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阅读教学中巧妙地运用 “班班通”教学平台,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形象、有趣,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班班通”的运用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活力。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发挥其特长,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优化阅读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主动性、实效性,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

第五篇:浅谈班班通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班班通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淮南市八公山区第六小学 语文 赵多英

手机号 *** 摘要: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强,“班班通”把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班班通”的巧妙运用,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方面的优势,打破了一些传统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一下子焕发了生机,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 : 班班通、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知识点:1.“班班通”的巧妙运用,使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整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集成方面的优势,打破了“一个黑板加一只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2.通过运用“班班通”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场所,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形成一定素养的主渠道。然而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了当前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

时代的发展,让教育领域越来越多地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可见的应用越来越为教师所喜欢。自从我校安装了班班通之后,信息技术就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了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开阔了孩子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刺激了学生的思维,丰富并生动了课堂内容;还使教材和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它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还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有力的改善了教学环境。由于“班班通”的教学手段参与教学,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教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的大亮点。如何巧妙地运用“班班通”教育资源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呢?谈谈一些我个人的体会。

一.“班班通”的运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内在动力。心里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种事物的兴趣越浓厚,其学习时的注意力越集中,从而呈现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才能使学生把课本的知识结构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认识结构,同时促进智能的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形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形体动作及简单的挂图都难以将课文知识生动的展现给学生。因此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桂林山水的风光片,给学生观看,通过这个视频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桂林山水秀丽风光,而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被“桂林山水甲天下”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所吸引,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兴趣大增,这样创设教学情境,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快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水不但风景美丽,而且名胜古迹众多,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发言,提高了学习效率。

利用“班班通”教学与传统的板图相比,教师节约了画图的时间,与挂图相比,教师不但可以直接对着图片指读,还可以描画,直接面对学生,而不是面对计算机进行各种操作,并且还可以将多幅图片进行叠加讲解,使知识更加清晰,直观地呈现,远比教师在画面上反复演示,讲解的效果好。

二.“班班通”的运用,能有效地创设情境。

班班通进入语文课堂,为我们带来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班班通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首先在屏幕上播放了乡村风光片,我提出问题:“看到了这些感受到了乡下生活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很自然将学生引入学习的情景,然后我又展示了课文中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课件,这样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每个场景,从而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既生动有趣,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打造了高效,务实的科学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班班通”的运用,提高了教师教和学生学习知识的容量。可以说多媒体课堂的知识容量可以几倍于传统课堂。传统的备课资料主要来自课本,参考书、图片等,信息非常有限,而且单一,缺乏灵活性。但多媒体教学的备课,教师可以通过电脑从网络中得到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三维虚拟现实等多方位信息,用于课件制作,使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方法更加多样,更加灵活,如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练习和单元复习就因它容量大和使用方便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各种教学媒体信息加以整合,创作出符合孩子特点,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教学等,“班班通”教育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表达工具,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2.语文教学参考资料。

3.“班班通”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

浅谈班班通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淮南市八公山区第六小学 语文 赵多英 手机号 ***

下载“班班通”促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作用[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班班通”促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的作用[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班通促进农村语文教学

    班班通促进农村语文教学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教育,力求达到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平等地接受教育。因此,现代化教育设施逐步进入课堂,“班班通”也日益成为辅助课堂教......

    借助“班班通”优化语文教学

    借助“班班通”平台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贵州省余庆县龙溪小学:田维花 摘要:课堂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当前推行教学改革,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克......

    巧用班班通辅助语文教学

    巧用班班通辅助语文教学 作者:杨晓 日期:2010-10-23 [摘要] “班班通”是通过多媒体使学校每个班级具备了与外界进行交流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

    “班班通”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班班通”提升语文教学效益 当下,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发展潮流。去年,包括我校在内的溧阳地区所有学校都实现了“班班通”,每个......

    班班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班班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陕西安康岚皋 张永贵 摘要: 随着“班班通”设备在中小学的普及,初中历史课中应用“班班通”进行教学也越来越普遍。这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效......

    “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五篇材料)

    “班班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威远县观英滩镇中心学校:苟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深入课堂,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自去年以来,......

    班班通教学总结

    班班通让我的教学更精彩 随着,我班安装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仪器。我感受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带来的教学新境界。 本学期,在班班通的使用上,我重点做了以下几点: 一.在教学中充分运......

    班班通教学论文(精选合集)

    “班班通”使课堂教学活力无限 朱刘街道九级小学 李明川 无论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学校教育的核心环节依然是课堂教学,“如何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化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