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德培训作业小组20110218
制作人:立新学校小学
崔世娟、马潇潇、王亚丽
作业:结合教学实践,选择一个单元,设计一个认知训练任务,并用理论加以简要说明。
认知训练任务: 每个学生拿自己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照片,如会走路、会说话、练琴等,与他人一起用英语分享个人成长经历。
简要说明:
内容:五年级下册 unit15 Growing up 1st hour。
目的:通过任务训练,促使学生听懂有关个人成长经历的简短语篇,理解和表达有关此话题的简单信息,与他人进行简短对话。在训练过程中,促使学生敢于开口,积极表达交流,逐步提高个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能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重点:过去式:start—started, learn—learned, become—became, win—won,单词:nursery school, primary school, Young Pioneer, noisy, rhyme, prize, competition
句型:When were you born? I was born on…
When did you learn to…? When I was… years old.难点:
1、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变化,如win—won,become—became
2、序数词的不规则变化,如twenty first 用具:课件、单词图片、表格等
实施步骤:
一、Warming Up:
中德培训作业
Oral exercise:What day is today? 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was the date yesterday? When is your birthday? 教师出示投影,快速认读单词;
Start—started, go—went, win—won, become—became, learn—learned, nurse—nursery, engineer—pioneer
理论说明:认知训练的准备阶段。记忆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选择、复现的过程,不同场合复现旧的内容,并与自身情感相结合,得以恰当的运用,知识就会逐步转化成能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口语问答,出示投影,让学生快速认读动词及过去式形式的单词,激活生大脑中已储备的信息,为新信息的更新、消化、认知训练的呈现和顺利完成做准备。
二 Presentation:
1、Today I will introduce you a new friend.Let’s look at the photos about her life.2、3、4、完整看一遍课件,让学生大致了解短文的大意; 出示表格,让学生边听边完成A项练习;
看课件,回答教师的提问:When was she born? When did she start to speak/ learn to count/ go to nursery school/ learn to run/ become a Young Pioneer…?5、6、7、让学生回答句型时试图用:When she was … years old, she learned to … 教师出示新的单词卡,让学生试读,并加以变化——动词过去式; 游戏:快速抢答动词过去式单词。
理论说明:认知训练内容呈现阶段,对训练内容进行感知,给学生做语言示范。通过让学生看瑶瑶的个人成长经历描述,创设一个“情景学习环境”,引出任务内容;通过出示表格,让学生填出时间,再次呈现任务内容;通过订正答案,引出完成任务的主要功能句型,教师多次询问,为学生示范句型的发音,让学生用完整句子回答,操练了句子的结构,同时又是为后面的语言输出任务的顺利完成做铺垫和示范。
三、Practice:
1、2、教师让学生快速反应新朋友在不同的阶段能够做的事情;
教师顺势询问学生自己:When were you born? When did you go to the nursery school? / When did you start to speak? / When did you become a Young Pioneer?...让学生问答;(教师示范性解决问题)
3、学生拿自己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的照片,如会走路、会说话、练琴等,两人一组一起用英语分享个人成长经历,并做记录。(学生自己解决一个类似的问题)
4、学生汇报:Yaoyao was born on May 5th, 1994.When she was three, she learned to count.When she was three and a half, she started to draw.When she was 4 years old, she…
理论说明:认知训练的训练、呈现结果阶段。在训练阶段,教师要关注全体,重点照顾能力弱些的孩子,让他们有收获,有自信。通过让学生快速反应不同阶段做不同的事情,促学生对新词组进行操练,同时也是让学生对不同阶段做不同事情的知识进行复习,对认知训练的完成给以有力支撑;谈论完新朋友,教师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询问;两人一组自由采访,是给学生创造更换Partner的机会,让学生熟悉不同的语音语调。学生觉得真实有用的东西,才能记住。伙伴间的互问互答,实际上是在进行真实语境的信息交流,信息的不断更新,对学生原有的自创生系统是一种冲击,对于与自己结构不相符的东西,会拒绝接受,对于自身结构相符的,会消化吸收。在这个消化与吸收过程中,学生语言能力在不断提高。认知训练任务也会顺利完成。
第二篇:中德专业骨干教师培训
中德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5月2日至5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2012浙江省中职教育骨干教师中德合作培训”。本次培训由德国国际合作结构(GIZ)组织师资,将130多名学员分成5组。5位德国老师在5间教室同时授课。通过培训,收获颇多,现总结如下:
一、培训内容
1、德国先进的教育理念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也是最成功的关键,“双元制”是同时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施教主体,即同时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教学而得名的。在德国约75%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接受职业技术培训,同时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任务,这种相互交叉、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出既懂理论又有动手能力的生产和管理人员。
2、五种教学方法
这次我们主要学习德国职业教育中使用的行动导向法,包括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五种教学方法,每个德国老师讲解完教学方法的理论后,都会给我们布置一个小组合作任务,通过任务的工作、合作、展示、评价,让我们体验各种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遵循完整行动导向模型,即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每种教学方法都非常强调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我经历的任务如下:
(1)、制作本小组的logo海报;
(2)、制作晚宴裙子设计的引导文教案;
(3)、用案例法策划汽修厂的广告宣传计划,用角色扮演法销售沙发;
(4)、制作和验证纸质桥梁设计及承载的重量;
(5)、制作西服翻驳领的教学视频;
(6)、制作服装面料成分检测的教学视频。
二、学习收获
1、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培养模式
通过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初步了解,德国先进的一套职业教育发展共发展了20多年,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制定非常严谨。在德国工人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故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受人尊重的教育,学生素质也与我国的不一样,都是些较为优秀的学生去读职业学校,。
德国职业教育分全日制和双元制,其中双元制教学较有特点,学员与企业签订合同,再由企业委托学校进行培训,对学生的考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考核,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工人,培养费用也有企业负责承担,这个理念让职业教育变得更高效,职业教育成为学校、企业、政府共同的责任,这点与我国有大大的不同。
2、轻松实效的教学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中非常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教师有许多时间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旁边观看各小组任务完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分组式教学,一个班大约30人,每班分成5组,每组6-7人。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共同讨论选定主题,共同设计方案,共同收集素材,共同操作,共同检查,共享成功的喜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张驰有度,活泼有趣,让我们开拓了思路,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3、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习效果最好?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接受的信息量只为总信息量的10%;教师展示图片,也就利用视觉效应,学生接受信息量为总信息量的30%;前两者结合起来,也就是发挥视听效应,学生接受信息量为总信息量的50%;而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接受的信息量是90%,所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动起来。孔子曾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在德国教师给我们上课过程中,非常注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让每个学员都参与其中;现在想起学过的每个教学方法,就会想起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是如何选题,如何计划实施,如何展示的,就会想起每种教学方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深刻体会到了“行动”的重要性!
三、反思
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感触颇深,引起我多方面的思考?
1、教学方法上的反思:现今我们专业实习课中采用的是四段式教学法,此种方法能够比较直接的将老师所掌握的知识直观的传授给学生,但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培养,今后学生遇上难题就会觉得束手无策。且容易养成惰性,而且不会主动思考,最后连问题也问不出来。行到导向法则是强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潜能的发展。
2、教师教学能力上的反思:我们传统的专业课备课流于形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往往需要写的内容很少,单纯的写一些内容往往觉得多此一举,也不能反映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好坏,行动导向法中则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的知识积累上要丰富,特别是引导文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设计一个个问题将学生逐渐引入到课程的学习思考中来,这就要求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严格的思考,内容虽不多却要求精,项目教学法中要求教师准备信息内容丰富多样,且知识量要广,既懂理论上的知识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适时充当好引导者和旁观者的身份。这就要求教师不单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
3、校企合作形式上的反思:现在各校实行的校企合作的实质与德国的校企办学实质不同,承担职业教育培养责任不同,这些是政策和社会经济现状,体制现状所决定的,有些也是无从改变的。
4、教师教学态度上的反思:在培训过程中,许多案例体验,教师都要求学员按照严格的六步法来进行,任务实施前一定要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哪怕是我们认为很简单的过程都不可草率忽略,必须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且虽语言专业不同,教师都极富耐心的与学员交流,对提出的问题总是尽力能全面的回答,工作作风严谨,很注重与学员的交流,德国教师教学中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很大,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抱着一种宽容、耐心的状态,与我们急功近利的教育态度形成强烈的对比。
十天的学习让我在观念上有了较大的转变,重新认识了行为导向法的内在含义和实质,今后教学中将陆续尝试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流于形式,着力提高教学效果为主。
黄瑾
2012年5月
第三篇:中德国家级高职骨干教师培训学习物流管理小组总结
教育部2013年中德高职师资培训第一批物流管理小组总结
2013年7月18日至9月 1日,来自于全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共13人参加了教育部2013物流管理专业中德高职师资培训班。该培训由姜大源教授发起,教育部牵头,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组织,由德国METOP公司组织专家、教授主讲。主要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组织,解剖各校课程改革的思路、方法,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以及教学实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方法应用,物流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未来。
赴德之前集中学习了姜大源教授“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哲学思考”和吴全全研究员的“中德职教师资进修项目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进一步明确的此行学习的目的。每位老师带着任务充满期待踏上了赴德学习之路。40天的学习通过教授们的讲解以及老师们互相交流学习,大家都受益匪浅。
一、培训内容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开展情况与优势
“双元制”是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
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
德国职业学校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学业时间的70%左右,企业培训主要是使受训者更好地掌握“怎么做”的问题;而职业学校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时间占整个学业时间的少部分,约为30%左右,主要解决学生在实训技能操作时“为什么这么做”的问题。学生每2—3个月会换一个工作岗位,以了解和熟悉各岗位的工作流程,这也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毕业后失业的风险。
“双元制”在德国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是通过国家立法,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遵循的一种办学制度。德国人把职业教育看成是关系民族生存、经济发展、国家振兴的根本大计。它确保了各个行业及各个地区职业培训较高的质量标准。在德国,50%以上的初中毕业生将接受职业教育或培训。他无须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只要与企业签订相应的学徒合同即可进入企业或其它用人单位的培训机构接受某一职业的技能培训,同时也可以进入各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理论。
“双元制”的具体特点和优势:
(1)学习的目的性很强。即人们对职业的需求,也就是通过学习获得生存所需要的保障。企业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培养本企业所需求的人才。双元制职业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德国的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企业的广泛参与。德国大多数企业都承担职业教育的责任,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培训岗位,并配备具有培训资格证书的培训师,负责实习生的培训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是在为自己培养人才,在德国这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
(3)培训与生产实际之间零距离。真实的生产及先进的设施设备,使学生比较接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
(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为了确保考试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机构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学校)所传授的具体内容,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
(5)产教结合的教学方式。德国职业教育的双元体制走的是真正产教结合的路子。“双元制”要求受教育者首先必须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成为企业学徒,然后再凭培养合同报考“双元制”学校,把在学校学习和在厂实践统一为同一过程。企业的利益、操作技术和技能型人才与职业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样既可解决职业教育培养周期与经济发展迅速的矛盾,又可为劳动者和企业双向选择提供前提基础。学生大部分时间所使用的就是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来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行动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以及教学实施,值得深入体会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循序渐进地、分章节地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开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遵循“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先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培训学习主要在一下三方面:
(1)职业能力:
专业能力——识图能力、PC使用、劳动安全知识、测量方法的运用能力。方法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动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策略、制定工作计划、获取信息、判断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能力。
社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容忍批评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纪律性、环境保护。
(2)工作过程六步法:
获取信息——资讯(培养咨询、查阅资料的能力;与同学讨论,培养分析能力)、计划(先想好怎么去做这件事,通盘考虑问题的能力,计划书写表现能力)、决策(确认计划是否可行)、实施、监控(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检查,修正,养成记录问题的习惯)、评价(总结完成情况如何,哪些地方好和不好)
计划与决策的顺序:新的课程,先给相对完整的方案,学生做比较简单的计划;粗糙的方案,学生添加细节;方案全部由学生完成。
检查—一部分在过程中进行,与此相对应的为终结性检查
评价与检查——对象不同,检查任务是否完成既定的目标;评价完成该任务的人完成如何,如团队合作高效与否,规划是否合理等,包括外在的教师、学生评价,内在的即自我总结。
(3)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职业岗位调研(专业岗位群,每个岗位干什么,具体流程,多长时间,站着还是坐着,环境,条件)——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剖析典型工作任务,如具有明显职业特征、职业代表性、完整的任务等有用的信息,分析工作过程、工作流程、劳动组织方式、时间)——划分行动领域(归类,如某几个典型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差不多则可归为一类)——概括学习领域(概括出行动领域应具备的知识范畴)——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体系由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得出“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再经教学整合成“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来实施。
在这过程中需要经验的积累,三次比较好。3.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印象深刻
学习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德国教育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角色法、分组法、案例法、头脑风暴法、沙盘法、非正式学习法、观察法、演示模仿法等。老师们参与其中体会更加深刻。
历来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职教工作者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会学习者思考,学会利用理性解决问题。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学科、职业学科、教育学科素质前提下,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掘潜力激发智慧,才能使学生获得成果。因学生学习自觉性差,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甚为关键,重点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起作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校应加大教学投入包括多样化的投资体系、教师的精力投入;强化主导性控制,提高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主体性控制作用;强化对教学计划、教学过程、课评、成绩统计分析监督控制作用;教育者应以人为善,学会倾听成长中的青少年的心声;关注人的存在问题,追寻教育的真意,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最终目的不是传递已有的东西,而是心灵的转向—真善美,是对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生命感、价值感,诱导人的创造力量。既使学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又要让学生不抛弃对生命本身意义的追求。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为师者不能忘却的宗旨。
二、培训心得体会
1.政府与学校齐抓共管,多管齐下
德国政府和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法律法规的健全和不折不扣地执行是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证。德国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作为国家教育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认为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2.课程是基础是关键,需要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课程改革需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开始,可以从深入学习和掌握“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真正意义,按行动导向原则组织重点建设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始。课程教学要与企业工作岗位结合,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
3.加强教师培训,增长见识和知识面
一方面教学理念需要不断更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技术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和技能也需要不断提升。本次培训不但走访了两所双元制的职业学校还参观了爱马仕物流公司和莱比锡宝马工厂,不但对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有了深入了解而且感受了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高自动化的生产过程,受益匪浅。因此建议提供更多的机会让老师外出学习与交流,以全面提高教师关于教学改革方面的理论,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使我们对教育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更加明晰;对开展专业教学改革更加明确;对投身教育改革的激情更加充沛。
感谢教育部给了我们这样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姜大源教授、吴全全研究员给予我们专业指导,感谢德国老师们悉心指导不吝赐教,感谢翻译小刘、欧阳的帮助。我们将带着学习的成果回到各自的岗位,开展教学实践,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炼、提高,尽各自力量,把成果放大。
愿祖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国家繁荣富强。
个人作业汇报
小组作业汇报
与A.HOFFLEIT老师合影
货物装载安全课留影
GIZ领导、METOP成员与全体学员合影
第四篇:暑假中德培训学习总结
暑假中德培训学习总结
2016年7月4日到31日,全校机械专业教师和部分电气专业教师参加了中德合作培训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培训的20多天时间里,通过德国专家教授的教学方法讲解和亲身体验专家教授的教学过程,感到受益匪浅,体会深刻,解决了心中多年的教学疑问。
一、培训心得
1.培训形式新颖
这次的培训与以往大不相同,德国教授不是单纯的进行教学法的语言传授,而是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带领学员亲自体验,让学员在课堂上行动起来,在培训的几天里,我们就是学生,每次课都要独立负责任的、在团队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性。
2.严格的工作作风
德国教授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每一位学员,不敢迟到也不敢早退。授课中充分关注每一位学员,调动每一位学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这过程中发生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组6人从第一天布置任务开始组内自行分工,收集信息,翻阅资料、时间控制、记录、成果展示汇报。我被组里推荐展示汇报。第一天我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组里共同商量固定每人的工作。第三天组里的任务是制作插销,其他组在做工艺分析时,我以为自己可以轻松一下,没想到教授马克斯马上走到身边来,当时我又慌了,赶紧请教制作插销的材料、器具、工作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中进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并锻炼了能力。
3.德国行到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行动导向的教学更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自省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无疑,“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4.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此次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教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全体参与,形成团队合作才更有推动力。
二、对我以后教学的改变
20多天的的学习过后,接下来我们在具体的课程开发中应该怎么做:
1.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有利于老师集中精力提取经典案例和典型工作任务新的教学法的培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它不是针对于某一个具体专业或具体课程来设计的,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才能实现。这要求我们任课老师要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法的结合工作。
2.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
职业能力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三方面的统一体。传授工作过程知识,要以职业能力的三方面作为整体开展教学活动,即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内容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中。
3.行动导向教学应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交织在一起的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换言之,理论基础知识必须以实践为出发点进行讲授,并使学生具有职业行动能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手工与设备操作方面的技能,能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且几乎没有自我学习的空间。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更多地是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主持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为基本原则,通过广泛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行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课堂教学的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需要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实现是以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为基础。现我校因受资金制约,实训场地少,应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面提供条件;应着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要完善相关制度,与企业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需要有关制度机制为保障,如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组织方式的改革,新课程与学分的改革等,都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
4.转变角色,提高课堂设计能力
新的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教学组织者,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使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上。表面看来,教师在课堂上做的少,但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准备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制定等等。只有教师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保证课堂中“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精心策划好每一堂课。
这次中德培训意义深远,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培训,我对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增加了更广泛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使自己在教学中创造更好的佳绩,为学校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暑假中德培训学习总结
暑假中德培训学习总结
2016年7月4日到31日,全校机械专业教师和部分电气专业教师参加了中德合作培训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在培训的20多天时间里,通过德国专家教授的教学方法讲解和亲身体验专家教授的教学过程,感到受益匪浅,体会深刻,解决了心中多年的教学疑问。
一、培训心得
1.培训形式新颖
这次的培训与以往大不相同,德国教授不是单纯的进行教学法的语言传授,而是通过完成一个个的具体任务带领学员亲自体验,让学员在课堂上行动起来,在培训的几天里,我们就是学生,每次课都要独立负责任的、在团队的条件下完成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做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和团队协作性。
2.严格的工作作风 德国教授严谨的工作作风,感染着每一位学员,不敢迟到也不敢早退。授课中充分关注每一位学员,调动每一位学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这过程中发生很有趣的一件事情,我们组6人从第一天布置任务开始组内自行分工,收集信息,翻阅资料、时间控制、记录、成果展示汇报。我被组里推荐展示汇报。第一天我们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组里共同商量固定每人的工作。第三天组里的任务是制作插销,其他组在做工艺分析时,我以为自己可以轻松一下,没想到教授马克斯马上走到身边来,当时我又慌了,赶紧请教制作插销的材料、器具、工作过程??整个学习过程就是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中进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相应的知识,并锻炼了能力。
3.德国行到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行动导向的教学更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的计划、独立的实施与独立的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学生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自省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无疑,“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4.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此次培训,我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理念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改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教改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大家全体参与,形成团队合作才更有推动力。
二、对我以后教学的改变 20多天的的学习过后,接下来我们在具体的课程开发中应该怎么做: 1.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有利于老师集中精力提取经典案例和典型工作任务新的教学法的培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它不是针对于某一个具体专业或具体课程来设计的,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准备才能实现。这要求我们任课老师要结合所教课程的特点设计典型的工作任务,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教学法的结合工作。2.在专业课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
职业能力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三方面的统一体。传授工作过程知识,要以职业能力的三方面作为整体开展教学活动,即在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融入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通过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交流沟通内容设计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任务中。3.行动导向教学应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将专业知识与技能交织在一起的教学方法,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换言之, 理论基础知识必须以实践为出发点进行讲授, 并使学生具有职业行动能力,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手工与设备操作方面的技能, 能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它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而且几乎没有自我学习的空间。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更多地是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主持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行动导向为基本原则, 通过广泛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 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 按照“信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行为导向”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多种课堂教学的模式,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需要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实现是以一定的实习实训条件为基础。现我校因受资金制约,实训场地少,应重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面提供条件;应着重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要完善相关制度,与企业建立双赢的校企合作关系。实行基于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需要有关制度机制为保障,如考试制度的改革,课程组织方式的改革,新课程与学分的改革等,都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4.转变角色,提高课堂设计能力
新的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教学组织者,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使教师的作用体现在组织上。表面看来,教师在课堂上做的少,但实际上教师的工作主要是准备教学的过程,包括教学资料的准备、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方法的选取、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体系的制定等等。只有教师课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保证课堂中“教师做的少,学生做的多”的教学形式。新的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精心策划好每一堂课。
这次中德培训意义深远,使我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培训,我对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方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和掌握,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增加了更广泛的理论与实践依据,使自己在教学中创造更好的佳绩,为学校的教学再上一个台阶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