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早期阅读的教学特征
早期阅读的教学特征
颜晓燕
[摘要]作为一项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早期阅读教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儿童的阅读综合素质;教材分析应侧重于教材中包含的阅读符号和对儿童阅读能力的要求;教学准备应着重考虑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应体现多样性综合化的特点;教学环节安排应侧重于突出阅读活动;教学指导应侧重于培养儿童的基本阅读能力;教学反思应侧重于是否促进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教育;阅读教学;早期阅读教学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把培养幼儿的早期阅读兴趣和技能作为语言领域的教育目标。在落实《纲要》这一指导精神的过程中,早期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常规性内容。将早期阅读作为一项专门的语言教学活动,如何全面把握其教学的基本特征,其教学的着眼点在何处,仍是教师深感困惑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阅读教学作用的整体发挥。为此,有必要探讨早期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本文尝试就是对这一问题所做的初步探讨。
一、教学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儿童的阅读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学目标为总指导方向。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程序。确定教学策略,并以教学目标来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因此,开展早期阅读教学活动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定位教学目标。
早期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应体现为早期阅读的价值取向和所期望达到的教育目的,它应依据早期阅读的内容、教育功能和幼儿的学习特点及身心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确立。从教学的一般原则看,教学活动的目标应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应体现情感、认知及能力等三大维度的要求,根据《纲要》的精神,教学目标应突出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依此思考早期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在情感态度方面,教师要引发幼儿对书面语言的兴趣,使幼儿热爱书籍,爱护图书,喜欢观察书面语言信息(包括以印刷材料呈现的各种色彩、图像、符号及文字等),能自觉自主地参与阅读活动:在认知习惯方面,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认识图书的结构,懂得按顺序逐页翻阅图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初步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在技能能力方面,教师要培养幼儿对书面阅读信息的观察模拟、预期猜测、自我调适以及连贯表述等技能和能力。
与其他类别的语言教学活动相比较,谈话活动侧重培养幼儿交谈兴趣、倾听习惯及对话能力,讲述活动侧重培养幼儿讲述兴趣和独白语言运用能力,文学活动侧重培养幼儿欣赏兴趣及学习运用文学语言的能力。这些教学活动的目标具有单向明确的特点,而早期阅读的目标呈多维复合的特点,涉及的要素多,目标内容较为复杂,它虽以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目标,但却涉及诸多阅读要素,如融合多方面阅读兴趣、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涉及观察、理解、表达,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等综合素质的内容。因此,早期阅读教学目标整体体现定位于培养幼儿阅读综合素质的教学特征。
二、教材分析应侧重于教材中包含的阅读符号和对儿童阅读能力的要求
教材是幼儿早期阅读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包括阅读读本、材料,幼儿文学作品等。它是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依据,是幼儿学习和师幼有效互动的媒介。教师对教材的分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早期阅读是着重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行为的活动。这里的书面语言绝非简单等同于书面文字,它应该指以印刷材料呈现的信息,包括图像、色彩、线条、符号以及文字信息等。对于学前儿童而言,更多倾向于画面符号信息和少量的文字信息。所以,在分析阅读读本和材料时,教师要着重分析这些阅读符号和相关观察猜测、思考联想、理解表达的阅读能力。如以图画书为阅读内容时,教师需要着重分析图书装帧特色,美术语言符号特点。图书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内容情节特点,需要对图书的封面、环衬、扉页及封底等各部分设计装饰特点,对图像的造型构图特点,画面的色彩细节特点以及图画书体现的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分析它们对儿童阅读能力提出的要求。
在其他语言活动中,拿文学活动为例,教师侧重分析作品内容的文学特点和欣赏表现的要求,教师“要理解作品内涵及表现手法,并通过反复探寻、细心品味,发现和阐释作品的深层底蕴,进而受到心灵的撞击”。同样把文学作品作为教材,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则是读本的阅读符号和阅读能力要求。两相对比,可以发现,在文学活动中,作品是直接欣赏的对象,是教学的焦点内容,成为幼儿直接关注和学习的内容:而在早期阅读中,作品成为阅读的背景或媒介,成为幼儿通过阅读符号进而自然理解的内容。由此可见,在早期阅读中的教材分析应侧重于教材中包含的阅读符号和对儿童阅读能力要求。
三、教学准备应着重考虑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环境的创设
无论组织哪种语言教育活动。教师都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做好环境、教具材料、幼儿知识经验以及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准备。但对于早期阅读教学而言,其教学准备应考虑的核心问题则是阅读材料和阅读环境,开展早期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考虑阅读材料问题。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来看,阅读是大脑接受外界视觉符号信息并对其进行加工以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的过程。对于学前儿童而言,除了图书、报刊、杂志等文字材料以外,凡是摄入儿童视觉器官中的一切外界刺激材料均是视觉符号,包括电子媒体、电视、网络、客观世界等构成的丰富而又复杂的视觉文化。因此,开展早期阅读教学时,教师就不仅要考虑选择哪种阅读材料,而且也要考虑如何呈现读本,即考虑读本的数量、大小和摆放位置,设置阅读区并创设安静舒适和快乐阅读氛围。
四、语言运用应体现多样性综合化的特点
当前语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是更加注重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是语言教育的重点,在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都需要运用语言,发展语言。都需要落实“培养幼儿语言运用能力”这一目标,但在不同类型的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方式有所不同。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谈话活动的语言方式主要是对话语言,讲述活动的语言方式主要是独白语言,文学活动的语言方式主要是精炼、优美和成熟的文学语言。与上述语言活动不同,早期阅读往往运用到多种语言方式,其语言运用因而是多样性和综合化的。在阅读路标、招牌、广告、说明书、电话本或菜单时,运用的是自由简短的对话语言;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运用的是优美的文学语言;在阅读娱乐性内容是,运用的是宽松自由的情境性语言;在阅读科学常识时,运用的则是清楚完整的连贯性语言。简而言之,对话语言、独白语言、文学语言、情境性语言、连贯性语言、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等各种语言方式在阅读中是共存的,在早期阅读中,教师指导幼儿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语言方式,将会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因此,对于早期阅读而言,幼儿的语言运用应体现出多样性和综合化的特点。
五、教学环节安排应侧重于突出阅读活动
教学环节的安排指教学过程具体展开的步骤,往往以一定的教学程序来体现,也是落实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而展开的师幼之间积极交往互动的过程。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有一般的教学程序,但对于不同类别的具体教育活动,需要根据教学目标、类别特征、学习特点和教学开展的一定逻辑顺序来安排不同的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的环节安排既符合教师教的逻辑,遵循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又符合幼儿学的特点,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和知识经验的建构过程相吻合。
另外,教学环节的安排应围绕重点,突出重点,解决重点问题。例如,讲述活动教学环节安排的一般程序为:出示讲述对象——感知理解讲述对象——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自由讲述——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学习运用新的讲述经验进行讲述——通过扩展延伸迁移新的讲述经验。这样的教学安排也突出语言表述运用的重点。
基于以上思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早期阅读教学的环节安排为:第一环节借助阅读材料引发幼儿阅读的兴趣:第二环节引导幼儿观察阅读材料,猜测设疑,了解阅读的内容:第三环节提出阅读的要求,幼儿自己阅读,教师观察了解,个别指导;第四环节师幼共同阅读,教师围绕重点,启发提问:第五环节讨论、小结阅读的主题;第六环节延伸扩展阅读的内容,如围绕阅读的主题开展朗读、讲述、扩编、续编、讨论、游戏、表演、制作等活动。这种思路集中体现这样的一般程序:接触阅读材料——幼儿自主阅读——师幼共同阅读——围绕阅读主题扩展延伸,从而突出阅读活动的重点,体现了对阅读活动重点的突破。
六、教学指导应侧重于培养儿童的基本阅读能力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什么,怎么指导直接决定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的指导重点往往取决于教学目标,大凡目标中所制定的要求就是教师指导的重点。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教师的指导重点是幼儿语言的促进和发展。
早期阅读的指导重点是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研究发现,人的阅读学习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获得阅读能力的学习,二是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的学习。8岁以前应当掌握的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能力是个体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其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于学前儿童,首先要掌握的是阅读能力,其次才是学习各科知识,开阔学习领域的基本能力。如在接触图画书时,首要的任务不是通过阅读了解作品内容,而是以其内容和画面为媒介来学习阅读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早期阅读的指导重点应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其中应该自然融合阅读兴趣、习惯和方法等核心要素。
七、教学反思应侧重于是否促进了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
作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教师的教学反思。自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这一教师成长的公式后,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入人心,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及时反思成为一项重要而必须自觉进行的教学工作,教师应对教学工作进行持续不断地思考,不仅仅要“回忆”或“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而且要探究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找到其中的“问题答案”。换言之,教师应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不断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为了富有实效地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增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伴随着教师逐步深入的教学反思。
在早期阅读中,教师反思的基点是促进幼儿的自主阅读。“学前儿童的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学习如何看待一张纸、一本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周围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惟有成为自主阅读者,儿童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自主阅读能力是早期阅读的核心目标,教师要将反思的着眼点放在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时时反思是否制定了具体明确的自主阅读培养目标:是否提供利于自主阅读能力发展的阅读材料和真实环境:是否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增进幼儿的自主阅读:是否随着阅读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阅读日益充满热情和渴望,并能有效地进行阅读等等。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这些问题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使幼儿具有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有效地进行阅读活动。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明确早期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不仅在观念上对其有正确认识,而且应该将其落实在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只有准确把握早期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才能有效地实施早期阅读教学并达到早期教学的目的,从而真正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作者:颜晓燕
第二篇:教学设计特征
教学设计特征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
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1、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2、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3、教学设计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思想是注重学生经历与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关注学生实验分析、讨论、交流、质疑等等应该是新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摸索的;而“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意识和理念要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和深刻的理解。
第三篇:早期教案
地球的呼吸
朗读欣赏
推荐书目:《地球的呼吸》
●孩子好问,仿佛是带着一大堆问号来到这个世界。
●要回到这些孩子的问题,尤其是这些孩子才四五岁,并不容易。这本《科学图画书》以图为主,配上简短活泼的文字,使孩子爱不释手,是最好的科学启蒙
老师。它以“探究自然科学”作为主题,以此展开各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内容。图书的内容以故事的情节由浅入深渐渐展开,文字浅显易懂,图书生动活泼。它将引领孩子们去探索色彩斑斓的科学世界。该书现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品导读
●这是一本知识性很强的科学图画书。教师在与孩子朗读欣赏时请参考以下几点:
——抛砖引玉。
在朗读之前,首先应该了解一下孩子的已有经验,比如:“你知道人类是怎么呼吸的?”“地球上还有哪些生物也要呼吸的?他们是怎么呼吸的?”当孩子对“呼吸”产生了兴趣之后,再将书中的内容介绍给孩子。
——情景体验。
书中有一个重复提出的问题:“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吗?可以加强语气来进行朗读,让孩子通过对画面的观察和老师的语气来感受这部分所要表达的内容。” ——自主阅读。
大班年龄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的经验,老师可以朗读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内容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阅读,最后再前后两个部分连起来进行完整阅读。师生共读 ● 说一说,想一想。
——让小孩子尝试屏气10秒钟,鼓励他说出憋着气的感觉,体验呼吸的重要性。
——我们人类靠“肺”呼吸,那么地球靠什么呼吸呢?(第37页)——如果你看见有小朋友在草地上乱踩,你会怎么说怎么做?(第26、27页)
● 动一动,玩一玩。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做“好玩呼吸操”,大家来设计有趣好玩的动作。——花开花合,那是花儿在呼吸。
呼——吸——
潮涨潮落,那是大海在呼吸。
呼——吸——
二氧化碳出氧气进,那是小朋友在呼吸。呼——吸—— 轻轻地呼吸,呼——吸—— 附
地球的呼吸
我们和许多动物都是用鼻子和肺呼吸。一呼一吸,不停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
水中的鱼儿用鳃呼吸。一呼一吸,不停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许多昆虫用腹部的气孔呼吸,一呼一吸,不停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植物用根和叶片上的气孔呼吸。一呼一吸,不停地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人们燃烧柴草、煤和石油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球上的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我们无法呼吸了!
可怕的事情会发生吗?
难道人和动物只能戴着防毒面具和氧气罩生活吗?
不用担心。白天,绿色植物除了进行呼吸以外,还能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和作用后,开始吸进二氧化碳,同时放出氧气。绿色植物带给我们氧气。“我们可以畅快地呼吸了。” 有人在砍树,赶快拦住他!有人在踏小草,赶快拦住他!
来吧,把小树苗种下去,让它们长大后变成一片森林。来吧,把小草保护好,让它们长成绿油油的一片草地。小朋友快来动手栽树、种花,把幼儿园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公路两旁栽上大树,让绿色的长城伸向远方。把公园的墙打开,让生机勃勃的绿色透出来。
把我们的城市变成一个大花园,让我们都能畅快地呼吸新鲜空气。等到满眼绿色时,别忘了来一次深呼吸。啊,是那么舒畅!
我们依靠鼻子和肺呼吸,我们的地球依靠“绿肺”———绿色植物呼吸。
————岑建强/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第四篇:早期教育计划
幼儿园早期教育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推进我园社区内早期教育的发展,我园将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探索0-3岁早期教育模式,开展0-3岁早期教育的研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不断提高本辖区家长的早期教育水平。
二、主要目标
1、加强家长对0—3早期教育的认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2、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提高托班年龄段的入园率。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
1、了解我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开展早教工作奠定基础。
2、成立幼儿园早教小组和早教志愿者服务队,开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师资培训,选派一批青年教师外出接受早教培训,或早教园本培训,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从事早教指导与服务。
3、开展家长咨询、亲子讲座等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定期向家长发放0--3岁婴幼儿的科学喂养、育儿指导、教育策略等内容的宣传
材料,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
4、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教师共同研讨科学的育儿策略。
5、进行亲子园活动室的建设:添置户内、户外铺软地垫、婴幼儿使用内外中小型体育游戏器械及玩具、0--3岁的书籍、光盘、磁带等。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双休日亲子教育活动,为宝宝提供活动与交往的机会,开发其潜能,为家长提供家教指导。
6、开设幼儿园亲子阅览室,制做0—3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目标及教学内容展示板供家长阅读,以便家长更深入的了解早教的活动内容及教育宗旨。
四、各月重点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制定本学期早教工作实施方案
2、成立0-3岁儿童早期教育试验研究工作小组。四月份:
1、对适龄婴幼儿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
2、开展幼儿园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调查与现状分析。五月份:
1、开展0-3岁儿童早期家教指导讲座。
2、结合幼儿园活动,邀请家长观摩小班早操展示、班级教学活动。
3、深入幼儿家庭进行早教宣传和接受家长咨询。
六月份:
1、开办“亲子乐园”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
2、对本阶段早教工作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与收集。
3、对本学期早教工作进行小结。
第五篇:生物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
榆树市第二实验中学期 陈丽红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难点: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侧重于“观察→讨论→归纳”式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活体生物如:盆载的植物体1-2种;
2.动物标本1-2件;
3.珊瑚;小机器人;有关的投影片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展示盆栽植物和一个小机器人,说明它们的根本不同在哪里?
盆栽植物是生物。说明生物与非生物是有区别的。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本质特征。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
下面是讨论的大致内容: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1)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并为动物提供了食物;
(2)寄生植物获取别的生物体中的有机物。如猪笼草、菟丝子、食人树等;
(3)动物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现成的有机物。如猫抓鼠吃;青蛙抓虫吃;狗吃肉;羊吃草等;
(4)细菌、真菌等分解枯枝落叶朽木动物的尸体粪便等有机物。任何生物的生存都需要营养物质。
2.生物需要呼吸
(1)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的各项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都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
(2)人从出生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能停止的是呼吸。成人呼吸频率16-18/每分钟。
(3)鱼生活在水中需要大量滤水从水中摄取氧气。
(4)鲸每15-20分钟就要从水中冒出呼吸一次。
(5)水生的爬行动物有专门适应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如海龟它的肺能贮藏空气,它的泄殖腔内有肛门囊,囊壁富有血管,可在水中呼吸。鳖喉部有粘膜形成绒毛突起,其上毛细血管丰富,水中气体可由此进入,可以10小时在水中不出来。
(6)水生植物有气道如藕的茎中有气道;水稻的茎杆是中空的可通气。
3.生物体都能繁殖后代
(1)许多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
(2)有些植物能产生秧子如白薯、草莓;小麦、水稻能分蘖;
(3)白薯、土豆能出芽。
(4)藻类、苔藓、蕨类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5)细菌、草履虫等生物通过分裂生殖,产生新个体。
(6)许多动物通过产崽繁殖后代。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植物缺水会发蔫;水多了会涝。
(2)施肥少了长不好;施肥多了会烧苗。
(3)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捕虫植物有特殊的捕虫作用。
(4)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等。
(5)动物会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等。
5.生物能将身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
(1)植物能够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
(2)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将废物排出体外。
6.生物能生长
(1)植物能由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2)小鸟由卵孵出长成大鸟。小孩能够长成一个大人等。
7.生物还会生病、衰老、死亡
(1)植物有生有死,植物会生病。
(2)动物有生有死,动物也会生病。
8.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等等。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什么是生物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教师:我们讨论了这么多生命现象,大家一定能够利用这些生物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现在我们来做一下课后练习。
学生:讨论后回答。
珊瑚虫是生物,因为只有它具备了生物的特征,具有生命。而钟乳石和珊瑚是没有生命特征的,机器人也没有。
教师:回答得非常好。学完这节课后你们知道什么是生命了吧?知道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吗?
学生:生物体有共同的特征:需要营养,需要呼吸,进行新陈代谢,可以生长和繁殖,还有一定的寿命„„
今天我们认识到这么多的生命现象。体会到观察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认真的、全面的、实事求是的观察和记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热烈的讨论可以拓展我们的思路,激发我们的灵感,让你迸出思想的火花。积极的归纳总结让我们得到了正确的结论,使我们的知识系统化。今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希望每一位同学都积极的参与。用我们自然界中最聪慧的大脑学会学习,探索生物无穷无尽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