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儿童美术教学的审美特征探讨
江西省信丰县第二中学
刘富生
邮编:341600 摘要: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推动学生德育、智育、体育的发展。儿童良好的美育教育影响其个体的健康发展。
全面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儿童画的特征,掌握正确的儿童画的教学方法,科学、客观地评价儿童画,并关注儿童画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高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儿童的启蒙教育发展。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
儿童心理特征
儿童画
民族文化的传承
美术的本质与特点决定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功能,儿童的良好美术教育将影响其个体的健康发展,全面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儿童绘画发展的阶段特点,这有助于我们遵循发展规律,运用正确的方法,恰当地指导儿童美术活动,提高儿童美术教育教学效果,促进儿童的启蒙美育教育发展,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一、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儿童画的特征
儿童是天真的,它的思维特点是不遵循正常的逻辑轨迹,而是不断地、无规则的流动、跳跃、弥漫、渗透与交融的。儿童的画,怎样画就可以怎样画,无需约束,儿童有儿童的独立世界。其本身拥有自然能力和发现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这是儿童自身拥有的自然的东西,而非他人给予的,大人们给他的仅仅是一个更好发挥的广大舞台。
儿童善于自我表现。表现是人与生俱有的,幼儿的情感、气质也是如此,与这些心理因素并存的儿童的表现欲望以一种潜在形式伴随着儿童年龄的成长,最终成为儿童的个性。所以说,激发儿童潜在的表现欲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老师与儿童之间,应该建立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平等和谐关系,给儿童以心灵的自由,只要是天真的,儿童想怎样画就可以怎样画。
康定斯基说:“儿童有一种巨大的潜意识力量,它在此表达自身,并且使儿童的作品达到与成人一样高的水平”。潜意识思维在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活跃,以致影响他们意识层面的思维活动。一般的说,年龄越小,其绘画活动越不受绘画常理的约束,无论是形、色、构图、空间,在儿童画中,年龄越小越没有禁区,他们凭借着纸和笔,自由想象,一派天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同时也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正是儿童想象潜意识的体现,教师在对待这样的“作品”时,要看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儿童情趣,作出科学地、客观地,符合儿童年龄及知识技能水平实际的评价,至于对美术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的评价,其实是次要考虑的。
对于儿童绘画技术的指导,也应因年龄其内容也因此而变化,从无到有,从抽象到具象,从二维到三维的转变,这也是儿童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将影响其艺术成长。
鉴于此,对中高年级的少儿来说,多一些绘画知识与技术的指导至关重要。其内容大致有:如何掌握形体结构、比例、透视、构图、明暗规律、色彩等知识与技能的指导。对于每一知识点的指导,有略于之前所述的教学方法,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互动,采用讲解、演示、示范、范画分析和实践练习等方法进行,也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直观教学。
之外,还要不断去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注重诱导儿童在观察物象的同时注意美的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好事物,启发他们努力表现对美的感受。
三、在寓教于乐的儿童美术中,注重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篇: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孩童时代,童心无暇、童真可爱、聪慧乖巧、率性不羁。给幼儿一张画纸,他会给你一个世界的精彩。他们在作画时随心所欲,天马行空,这正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幼稚的美。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经过一学期的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剖析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大部分幼儿园中,美术的创作环境很不到位,幼儿的操作工具,表现形式比较单一。而教师,作为美的传递者,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只会注重幼儿的技巧技能,却也忽略了幼儿的个性表达。同时通过对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作意识、操作表现以及作品展示,发现教师在追求图画真实时候,较大程度上抹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绘画活动中,除了命题画,还有自由画。在指导自由画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以为,这是很简单的,只要给幼儿一张纸一支笔就可以了,缺少了必要的讲解,导致幼儿在作画过程中无从下笔。
(一)重技巧,轻想象和建议
事实上,作为一个成功的美术活动,除了让幼儿得到技能技巧方面的提高,更加不能忽略的是幼儿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审美。《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二)追求真实,忽略幼儿特点
是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还是教师范画的复制?在艺术活动中,应该明白《纲要》中的表述“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由此可见,艺术领域是一个个性化极强的领域,在幼儿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不要一味的追求幼儿画了一幅多么象样的画,而是要激励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
(三)自由画太随意,幼儿无从下手
画画前,我是这样引导的:可以画我能以前画过的,也可以画自己想画的。当孩子打开作画工具后,迟迟没有下笔。几分钟过去,只有寥寥几个开始下笔,大部分孩子都眼巴巴的看着我:老师,我能画什么呀?老师,我不会„„课后,我不断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再看看孩子的画,我感到很困惑。后来,经过学习、观察才明白。幼儿作画其实就和我们写文章一样,他们也要思考:我该画什么?一篇好的文学作品是除了要华丽的辞藻外,更需要的是大胆的想象。更何况是幼儿的绘画作品?教师应认识到:发展幼儿自主创作能力和想象力,除了给幼儿机会是远远不够的。给幼儿一个空洞的主题,一盒笔,一张纸,就让幼儿开始画,幼儿的大脑会一片空白,无所适从,不知从哪儿着手开始画。
(四)美术创作环境,不够到位
在幼儿园中,幼儿美术活动的形式,可利用的材料比较单一。上美术活动,除了画就是印。同时,幼儿作画的工具比较单一:油画棒(大部分时间使用)、水彩笔、颜料(较少使用)《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可以因地制宜,带领幼儿收集,并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教玩具、活动器械、手工艺品等来丰富幼儿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活动。
二、提高幼儿园美术教学对策
针对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也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如: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示范讲解到底要不要?该如何掌握好示范讲解的分寸?什么是范画?范画的作用是什么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发现对幼儿美术活动的指导,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关注技能指导,但也要给予幼儿一定的想象空间 教师在指导幼儿美术活动中,除了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内容外,应引导幼儿去体会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创造美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教师应围绕作品的艺术价值,在如何造型用色和安排画面以及运用工具方面,使幼儿体会这种艺术创作的含义,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更可以引导幼儿提问,来训练幼儿的感受,逐步养成敏锐的辩析力,去判断什么是美,美在哪里?要让幼儿不但对自己的美术作品看的同样重要,并让他们充满自信的相互交流和讨论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看法。
在技术指导上,教师应讲解示范要到位,注重幼儿的个性表达:
1、艺术教育要彰显幼儿的个性表达,需要传授必要的审美知识与操作技能。在美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思路一定要清晰,讲解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比如:给一张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就好象文学作品有一个如诗如画的题目一样,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活动中一定要用儿童的语言,富有童心童趣,才能更好的吸引幼儿参与活动。
2、把握好讲解示范的度,积极为幼儿打开创作的思路。“绘画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了生命力”。在指导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幼儿要与众不同。
3、充分调动孩子的表达兴趣,为幼儿整理经验,提升水平。正所谓“教学要有法,教时无定法,贵在能得法。”幼儿掌握绘画的知识和技能,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练习就可以掌握,往往要通过反复多次的练习才能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动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幼儿能按照教师给予的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教师还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育目标,而不可机械地按照学校的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
(二)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不能硬生生的交给幼儿,而是让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撕纸贴画《西瓜和梨》活动中,让幼儿把小纸条变成一片片,然后将小纸片贴在一起,制作西瓜和梨,让幼儿知道西瓜和梨的外形颜色有区别。此外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玩色游戏:如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树叶后添画,变成一条条小金鱼。又如用石头蘸上颜色,放在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便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盒子。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象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画,而是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练习画直线教师可以说“开火车”,让幼儿用画笔在纸上开火车。有一次在“烟花飞舞”这一绘画活动中,家家小朋友画了几笔便拿着画纸跑上来说:“老师,我不画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她下去继续作画,而是对她说:“家家,你看你的烟花还没有升上天呢,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都还没有看见,你怎么把他们藏起来了?快放出来,让我们的幼儿园也变的漂亮起来,好不好?”家家听了赶紧下去又认真地画了起来。还有一次在涂色活动“苹果”中,燕燕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苹果是不是坏了呀?坏苹果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吃了身体健康的红苹果好吗?”他立即边唱苹果歌,边带劲地涂了起来。有趣的美术游戏,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与美术教学的优化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教学中,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和幼儿这样的对话: 教师:这是什么? 幼儿:花。
教师:花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圆形的。教师:花是什么颜色的? 幼儿:红色的。教师:学会了没有? 幼儿:学会了。
但在幼儿作画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幼儿迟迟不敢落笔,好像心中没底,就怕自己画错了。还有一些技能掌握稍微好一点的幼儿,老老实实的照着教师的范画在画,画的还有点像。还有个别大胆顽皮一点的幼儿在随意的勾画一通,引来的却是教师的指导语:“看仔细,要这样画,不要乱画。看似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活动,却隐藏着一些问题:教师这样的提问有效吗?能不能调动幼儿的创作积极性?答案是:不能。那该如何提高呢?(1)提问要紧扣目标;(2)提问需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3)尽量挖掘幼儿的内心想法和独特见解;(4)提问尽量避免二选一式和封闭式的,多开放式;(5)提问要采取循序渐进。
(五)作画指导要重视,提高作品质量
在幼儿作画过程中,教师往往会放松,感觉一节课已经结束,接下来的就是幼儿自己的事情了。其实在幼儿操作的同时,教师需做好“指导、互动、观察、评价”。首先,教师要观察幼儿是否有自己的创作目标,能否体现幼儿的自我表达?再要分析幼儿的作品,能否达成具体的教学目标?有没有达到一幅好作品的“标准”,如:色彩的丰富协调,造型的亮丽新颖,主题结构与背景的对比等等;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只有通过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不断被的自我学习与飞跃,才有可能慢慢进步,就好像达芬奇小时候画鸡蛋一样,通过自身的努力练习与教师的有力指导,在美术中也会有所提高。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但小班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的思想境界还处在涂鸦阶段,他们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有部分幼儿对绘画是怎样一回事也并不清楚,所以在幼儿美术方面,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和帮助幼儿由不习惯过渡到习惯,由不清楚过渡到清楚,并使之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在活动中,逐步得到提高和进步。
第三篇:儿童美术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儿童美术教学中的评价方式
作者:穆斐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2年第03期
一、学生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带有浓厚情感体验的自我认识活动,它使学生成为了评价和被评价的主体。以往,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几乎没有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忽视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我分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决策而形成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对学生自我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童话城堡》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创作之前给自己提出了预设目标:打算在什么地方建造城堡?建一座什么样的城堡?它有什么功能设施?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画?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完成创作,最后由学生自己来评价:你的作品有没有完成自己的预设目标?在创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面对自己的作品,你最满意的地方在哪里?不满意的地方在哪里等等。通过这样的评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有条理的行为习惯,而且让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此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对于这些能够促进人健康发展积极因素的培养,是我们美术课的真正目的。
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有共同的语言、爱好、兴趣、习惯、审美观,也更容易沟通情感,更能读懂属于他们自己年龄段的美术作品内涵。孩子有得到来自老师、家长评价的心理需求,但同时也希望得到来自小伙伴给予的评价,甚至同龄人的评价更容易被接受,更容易激发起积极向上的斗志与勇气。
在小学美术《画自己》一课中,我让每位同学都来评价自己好朋友的作品,要评价出优点和修改意见,可以口头评价,也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课下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以往都是由老师来评价,这次收到了来自好朋友的评价,同学们异常兴奋欣然接受。而那些提出评价的学生也因接受了如此光荣的任务而异常认真起来,把平时都没有观察到的细节此刻全看在了眼里,不但解决了本课“要抓住特征描绘”的难点,而且培养了儿童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相互评价,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的作品是美术老师不可替代的。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
三、对学生美术活动表现的评价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区分而是为了改善,所以我们的美术教学评价不能就一个最终的美术作业的好坏而评价学生的好坏。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具体的丰富多样的活生生的人,尤其是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评价更应是客观的,尊重学生个性的评价,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探索能力、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认知水平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的评价,对每个学生的每一次参与、每一次进步都应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及正确的引导,不要对学生进行横向的评价,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纵向的评价。
在小学美术《节节虫》一课,要求学生自己选材制作,并要求制作出头部和尾部。由于年龄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作品制作大多都较为粗糙,因此在评价的时候就要尽量避开制作的细致问题,适当惊醒鼓励一下即可。对于选择材料比较特殊的同学,可以在善于发现的方面多给予评价;对于把节节虫打扮得比较漂亮的同学,可以给他一个最佳设计奖等等。总之,每一个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在这方面或那方面总是会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老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地鼓励和引导,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四、对学生作业评价的多样化
很久以来,老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都是以“甲、乙、丙”或“优、良”来简单地划分等级。此种评价方式不符合艺术作为表达人的情感需要而存在这一特性。学生的美术作业表达每位学生的认识和情感,每一位学生的作业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评价呈现方式也应该是多样的,应弱化分数或等级,可用评语评价,如“你画的城堡真漂亮,真是个小设计师,要是让周围的环境再优美些,就更好了。”“你笔下的怪兽真棒,它既有鳄鱼那样锋利的牙齿,又有大象那样庞大的身躯,它一定是个勇猛的家伙”。另外,利用美术的可视性特点,也可以经常在校内、校外举办展览,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大众的广泛评价。
第四篇:儿童美术教学随想之一
儿童美术教学随想之一:孩子学画画的意义(2007-11-05 14:27:00)
转载
标签:
教育杂谈。
6岁到15岁,是孩子们学画画的高峰期,许多这个年龄的孩子都让父母送去学画画,父母们有的是想让孩子们学门手艺,有的想让孩子通过学画画培养他的耐心、细心,有的是孩子喜欢,父母就把他送来了,还有的呢,只是找个地方托着孩子而已,理由各种各样,目的也所不同。
而我们,作为一个儿童美术的教育者,有责任用正确的观念引导孩子和家长们,让他们正确认识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首先,孩子学画画,不应该只是为了学门手艺,技巧的学习我认为不是最重要的,也不该是家长最关注的。
通过学画画,引导孩子们感受绘画的魅力,体验用画笔表达的快乐,从而爱上画画,乐于用画画打发时间。这是美术工作者对这个年龄孩子绘画教学的基本要求,我们应该学会用孩子的方式思考,用孩子的语言去和他们交流,学会创设情境,用有趣的形式引导他们作画,并一定要学会等待,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不要奢望立杆见影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理念,不能因为家长的期望和要求而乱了自己的阵脚。
通过学画画,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学会发现美。我们应该引导孩子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花草、动物、人、建筑,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点滴细微的美,并把观察到的东西用画笔描绘出来,如此循环,孩子会养成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并会敏锐得发现身边的变化,对于今后写作等的学习都会用帮助。
通过学画画,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学会联想,学会天马行空。国外的教育学家老说我们中国的孩子想象力不够丰富,这跟我们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有关系的,这些年,通过课改,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想象力、创造力和个性特点本就是艺术的生命,儿童美术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孩子们受现实的影响不深,精神世界充满着许多令人惊奇的东西,带着纯真、稚气的想法是最美的艺术元素。我们应该多给他们自信,给他们创造发挥的舞台,切忌用自己的想法圈住孩子的思维,那样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并产生依赖情绪。
第五篇: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儿童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虽然和人的天赋有一定的联系,但根本上是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的结果,靠的是创新教育。那么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在创新教育中发挥自身的优势功能呢?我认为,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仅
向学生提供“黄金”,更要授予学生“点金术”的创新方法。
一、营造创新环境。环境是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载体,学校的建筑设计以及用品的设置,都应为良好环境的创设而服务,并在艺术教育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这一环境中,用学生的作品装饰学校,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欣赏自己的创造成果;利用学校长廊开辟艺术画廊;利用学校围墙开辟学生自由创造的天地;让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教室,成为学校行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受外界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创造,这些做法让学校成为了学生创造
活动的中心。
二、学会创新语言。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非德对创新性推崇备至,主张通过儿童的美术创作,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正确地应用线、形、色等美术语言,是儿童美术教育中开展创新活动最基本的要素。
1、线。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线条是学生表现情感、创造形象的重要视觉元素。艾中信先生说过,作画要经过三个步骤:无法作画,以法作画,以情作画。孩子们信手画的线有许多珍贵的、原始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童真。然而,中小学美术教育还必须让孩子们接受一些“正规”的美术教育,这就是“以法”作画。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总结了三点:①变直为曲。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其生理特点、视觉特征的影响,所表达的形体都带有曲性感,而这种曲性是趋向于要画直的强烈意识,虽然比较笨拙,但它反映出学生在创作时的需要和激情。所以,要“以曲补直”,使学生在歪曲的线条中得到一种放松,体验一种情绪,儿童创作会更自由、更有个性,孩子的作品也会呈现出特有的情趣。②变有序为无序。不断地重复形象,会使学生的创造心理受到限制。因此,要在创作活动中突破有序,有意识地创造无序形象,扩展其创造空间,在创造过程中从有序中寻找并表现出无序的语言。比如小学美术第十一册,就教会学生运用颠倒、透叠等方法,把一些看似没有关联的物象组合在一起,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孩子们的作品也变得妙趣横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③变均衡为错落。对于形象结构中线条组合比较均衡的物体,应鼓励学生在创作中用节奏变化明显的线条来创造形象的内部线条,用装饰性的线条表现出疏密变化,用线的轻重粗细创造物象的外部轮廓,体现层次感。
2、形。形状可以分为自由形和几何形,在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自由形的塑造,因为它更轻松,具有感性特征,更能体现孩子们眼中的世界。
①变正为歪。以平稳为主要习惯的作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美术活动的开展。所以从表现性的角度来看,对相当有规律的表现本体,或对具有不可歪曲的特征的事物,则要追求形体的视觉效果,崇尚形体的自然和表现感受。②变平衡为奇险。形体本身具有强烈的可塑性的形象,如人物、树、动物等。在创造活动中,则要求学生以奇险破平衡,加强形体的正面性和负面性的表现效果,创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趣味的作品。③变写实为夸张。由于学生受到视觉以及心理成熟度的制约,不能逼真地表现出所要表现的物象,作画时会失去
信心。
所以,在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主张变写实为夸张是极为有效的。让学生以一种新的观
察方式去看普通物体,获得一种新奇的感觉。
3、色。在绘画的诸要素中,颜色能够叙述的触动人们的感觉,并且能制造出一种特殊的情调。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用好色彩,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和个性。
①变平涂为点涂。孩子习惯于平涂物象,这就影响了他们对物象表现的情感投入。通过点涂教学,学生领略了色彩的丰富和变化,在变化中加强了对色彩的理解,从无意到有意,从简单到复杂,逐渐使整过创造过程艺术化、情感化。②变固有色为主观色。在学生不同的创作时期,对色彩的潜意识表现是不同的。根据罗恩非德的美术发展阶段来看,在前图式期学生的色彩以主观色来表现物象,而在图式期与写实萌发期,学生欲用固有色来表现物体,以“像”来评判自己的创作结果。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用主观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在《夸张的表情》一课,我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蓝天白云、斑马的纹样、开放的鲜花等来装饰人物的面部,一张张表情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十分富有创意。③变均衡用色为强调色调。由于受固有色的影响,学生在表现色彩时往往用了很多种色相,造成画面多色而无色调。所以在这一时期的创作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用主观色彩来表达自己对物象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小学美术第六、七册色彩训练重点讲了三原色三间色的色调处理,改变了学生均衡用色的习惯,从而使画面色调统一协调,也保护了
孩子的艺术个性。
三、培养学生创新心理。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实施创新人格的培养呢?
1、健全创新心理。美术创作活动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建立自信心以及养成健康的成功感,帮助学生控制好情绪以及冲动行为,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化解不良情绪。加强对学生
审美能力的培养,了解多元化的审美需求,是建立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
2、加强德育渗透。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德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通过对美好事物的展望
等行之有效的创作内容的实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美好向上的种子。
3、培养感觉能力。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应当是美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发表看法,有了感受能力的提高,才谈得上为下一步的知觉、情感、理解、想象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每一位美术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因为美术教育也应该成为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教育途径之一。